聯影目標打破高端醫療器械壟斷,但此嘗試東軟已經做過仍未成功,聯影應該從東軟學習哪些經驗以突破重圍?
聯影和東軟的發展潛力如何?GPS應該如何應對?
我來散播宿命論了~~~
當年共和國長子,一汽集團,集萬眾矚目於一身,砸了不知道多少億,要力推紅旗品牌為國內高端轎車,紅旗品牌有歷史、有背景、有資金,然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017年的今天,有幾輛紅旗轎車跑在祖國大街上?
當年上汽集團,作為體量上的巨無霸,力推自主品牌,在與外資合資,進行了多年技術消化之後,其自主品牌一直不溫不火,遠沒有達到熱銷,除了上海大本營榮威保有率較高,全國知名度和熱度,遠不能跟國際品牌比擬。
當年奇瑞,資金充裕,走自主研發道路,盲目擴張品牌,瑞麒、威麟等品牌曇花一現,死於僵化的內部管理。現在另闢蹊徑,觀致品牌在高層動蕩中也是半死不活。
我管這些,就叫「命」。
什麼是宿命?複雜的內部利益關係,掙脫不斷的官僚文化傳承,高層人心不穩,對中層的嚴重不信任,底層聲音無法傳遞出來,甚至還有各種政治關係,空降高管,摘桃子的,核心團隊不穩,今天這個來,明天那個走。。。即便國家支持,即便資金不愁,即便合資廠能夠偷師學藝,又能如何?
反觀現在玩的比較順的,我最欣賞吉利,2017年業內人都說是國產車元年,主要就是指的這幾個草根品牌,從技術積累,人員積累、高層、中層穩定性,都是向好趨勢,其實也不能說就是沒走彎路,畢竟負債率也挺高的,但是就是贏在婆婆少,直面市場,配上內部人和,擰成一股力量,超英趕美,只要資金不斷,成功幾乎是註定的。
國內高端醫療設備製造,也是一樣的道理。
東軟輸在內部體制,厲害的人不能得到重用,拿不到資源,得不到信任,並且自研的道路太痛苦。別小看高端醫療設備,真要是想性能質量比肩進口,投入比跟造汽車類似,各種測試,驗證,都是必要環節。國內多少資本還是500萬買圖紙,1000萬建廠抄人家機器、複製人家供應鏈的思路,最後出來的東西,真正的用戶都心知肚明怎麼回事,這種品牌怎麼能樹立起來呢?
聯影也是,我之前是很看好聯影的,一堆西門子的技術派,連抄帶自研,應該能搭建不錯的體系,出不錯的產品。加上資金支持充足,哪有不行的道理?但現在市場上有一些質量的傳言,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猜還是戰線拉得太長,低估了抄的難度,產品線一多,質量就控制不住了,核心的核磁產品還沒玩到獨步武林,覺得DR也能做,CT也簡單,加速器也在搞,不知道他們核心研發團隊是不是都三頭六臂,就算招聘的人都是博士級別,培養人不需要犯錯誤啊,沒有學習曲線啊,尤其最近感覺他們人員流動厲害,這是製造業大忌,好不容的培養出來的人,一走掉,經驗知識就都沒了。總之感覺還是被資本或者是政治需求推的太急了,沒守住研發製造的節操,在製造業上,再著急也沒用,不是說5000萬3年的研發,給1億5千萬就能1年出來。放衛星畝產萬斤這種事,跟這個行業就是天生絕緣的。
東軟看不上,不提了。希望聯影能夠頂住上層壓力,堅守節操,打破宿命。
先來給吃瓜群眾普及下題主題干中的點:GPS,GE,Philips,Siemens,三巨頭!
東軟發展了近20年,聯影才6年,東軟做的到的很多人正在做到,東軟做不到的也有人在做到
東軟在東北瞎捯飭,一幫土包子,怎麼能發展好呢,鐵板一塊,外邊人才根本進不去,待遇又一般,能發展起來嗎?
臨床一線表示,根本沒聽過他們
聯影自己都說要做中國的華為,我就覺得他們已經搞不起來了。。
聯影GE同台競技醫博會 硝煙十足
其實聯影做的最好的一點、靠著政策把國產品牌拉入和GPS能掰掰手腕的一個平台上了、未來國產各大品牌256出來、3.0T出來以後、GPS勢必抖三抖
這類設備總覺得跟國家總體國力有關,一人之力只能嘆息,不看好
做好穩定性,大影像設備通常醫院只有一台或二台,一旦趴窩影響很壞,不過聯影背靠國家,我看吃幾年政策飯應該問題不大
上次帶家人去醫院拍片,看到自己寫的軟體,沒有一點自豪感!
利益相關:前UIH員工!
這個行業聯影國內投標貌似沒輸過,想想就嚇人。
我來答一下題主的第二個問題吧。gps如何應對,gp沒太聽說有什麼專門的應對方案,s的話從限制招收(基本不招)德國總部的中國籍研發人員。在相關科研單位,將其系統的高級密碼更新並只對中國籍學生保密等策略做起。比較有趣的一個事兒,如果我沒記錯的話16年在海外華人磁共振年會上gp都給了贊助,但是s沒有。不過17年又給了
推薦閱讀:
※中國的公立醫院是壟斷的么?
※美敦力和GE兩家公司的offer如何選擇?
※量子弱磁場共振分析儀檢測準確嘛 我朋友家有一台 我今天去測了一下 簡直糟糕透了?
※醫療器械需要經過哪些流程才能生產?
※如何看待大量公立醫院尤其是軍隊醫院被私人承包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