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差異在哪裡?


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差異非常大,他們的文化主要是自行形成的。

從形式上倒是有類似的,但是在內核上,非常的不同。這就談到道德規範的問題了。

中國有一句:文以載道,這個是中國文化的內核。從中國文化的具體內容看,中日兩國的道德規範有著巨大差異。

首先:中國文化對」忠「,別說這個是中國人傳過去的,「忠」是一種可完全自發的價值觀,在西方基督教世界,也能自發形成這種價值觀。中國的忠,忠於的對象是唯一的最高君主,而日本的忠,則是忠於直接的領主,這和中國不同,倒接近歐洲。

其次,對「勇」的看法,在中國,「勇」幾乎不算是一種美德,在日本卻成為極其重要的道德規範。出於武士社會的影響,日本人對「儒」是反感的,在中國的儒卻成為正義的標準了。

第三,對「家」的看法,日本人的血統觀是淡薄的,更重視「家名」。他們的姓可以很隨便的變換,只為提高自己的「家格」,如果他們的祖上不是那麼高貴,日本人的傾向是認一個高貴的祖宗,而不是提高祖宗。他們認為繼承者的關鍵不是因為繼承者的血統,而是因為繼承者的能力---因此養子繼承非常的流行。他們的「家」更多是靠技藝維持。

第四,日本人的佛教,很少是遵守戒律的。念著佛,喝酒吃肉,娶妻生子,無所不為。本願寺的住持,就娶了大名的女兒,日本人不以為怪。

既然有道德規範的巨大差別,日本文化反映的內核,就和中國有巨大的不同了。如果只看形式,則我們現在的文化,也同樣在用漢字,也同樣有著古裝戲,但現在的文化內容和過去已經有巨大差別。


剛上高三的時候回答的問題,現在看來,好雄辯而空無實物的作風還殘存,很多論點不說狗屁不通,也是歪打正著。特此修改,希望不要誤人子弟。

===========================分割線=======================================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宏大。

高中的時候,我想大家大概都讀過這樣一篇文章,叫《談中國詩》,是錢鍾書先生在美國的個人演講。這篇文章講的很好,好在格局視野大,博古論今,明裡暗裡罵了提問者提的這個狗皮問題「什麼是中國詩?」

錢先生的回答是:「詩就是詩,沒什麼分別。」

(附上鏈接:《談中國詩》課文原文)

尤其最後幾句說的很好:

所以,你們講,中國詩並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中國詩只是詩,它該是詩,比它是「中國的」更重要。好比一個人,不管他是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總是人。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隻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這類人講到中國文藝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們不可輕信,好比我們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種商業廣告的當一樣。中國詩里有所謂「西洋的」品質,西洋詩里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在我們這兒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們那兒發展得明朗圓滿。反過來也是一樣。因此,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希臘神秘哲學家早說,人生不過是家居,出門,回家。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著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裡有個安頓歸宿,彷彿病人上了床,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研究我們的詩准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深的領會,正像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因遠征增添了甜蜜。

我在這裡提這些,不是有任何批評題主的意思。只是,我們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是懷抱著怎麼樣的一個心態呢?文化本位?獵奇心理?還是想要釣魚?想看到「日本文化只不過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附庸」這樣的論調?

不理清這個問題,我在下面說的一切都是白搭。

接著我要強調兩點。

  1. 工業的社會,現代的社會,究其本質來說,區別已經非常非常小了。這個「小」是相對的「小」,也許有很多東西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以理解的,但絕不會是無法理解的。全球化,互聯網,傳播著知識,文明,同化著很多東西。更何況如上所說
  2. 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研究我們的詩准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深的領會,正像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因遠征增添了甜蜜。

對中國詩的研究,終於使人回到了故鄉文化的懷抱,即使,那是西方的曠野,更何況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是一衣帶水的日本。

我們談論的一切,其實都是在談論我們自己。

2. 古代日本和現代日本雖然有繼承關係,但差距也非常大。而且由於明治維新時期實行全盤西化政策,所以現在的日本完全是披著東方的皮,干著西方的事。在社會治理、對外準則、民主邏輯上和西方別無二致。我能談的很多的,都是近現代的日本。古代的日本很多東西,他們自己也在研究。其中有瑰寶(《源氏物語》、歌舞伎),也有渣滓(色情文化,恕我難以苟同是什麼精華,雖然我也喜歡看(壞笑))。

包括飲食、繪畫、舞蹈音樂等的差異自己找書看吧,這方面的內容很多。

所以我將要說的,都將是拋磚引玉,多的東西,還希望題主,自己多去看,多去聽,多去想。

==================================分割線=============================

對於古代日本(實際上是近代日本),我推薦《菊與刀》這本書。

雖然很多人詬病它,蔑視它,覺得不過如此。但這本書的分析手法,方法論,都是很理性的,也有偏頗之處,但盡信書不如無書,初級讀本用此再好不過,相信會給你很多啟發。

關於現代日本你可以看看中國現任外交部長王毅的一些言論,他是一個「知日派」,長期任駐日大使,對日本了解很深。另推薦騰訊大家專欄中的幾篇關於日本的文章很好,其中還有好幾個非常著名的日本作家,比如(作者個人頁面-騰訊大家)諾貝爾文學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原諒我實在沒有精力去找其他幾個日本作者了,最近我的事也很多,忙起來沒完)

這裡有三個個傳送門:一是日本到底哪裡好? - 生活

二是日本到底哪裡糟糕? - 日本文化@gilbertglaze的答案珠玉在前,我就不多贅述。

三是小野洋子,世界上最著名的陌生人 貼上這個,是想告訴你,這個國家有名人,有屌絲,有智者,還有狂熱分子。把目光放到具體的個人,我們談什麼差異,歷史,都很放肆。先學尊重,再談學問。

================================分割線=================================

我覺得主要是這幾個方面區別很大,分別是國民精神的內核、宗教、道德邏輯(恥感與樂感),民族性格。

先簡單概括一下,現代社會的日本,是一個典型的保存部分東方內核的西方國家。日本社會在很多方面,乍一看很傳統,和服啊,大男子主義啊,形式主義啊,官僚作風等等,看起來好像很東方。但是細究下去,很多法律制度、公共精神、平均素質,還有基礎設施,更靠近西方社會。當然日本很多方面也不能和西方比,比如日本政府對傳媒控制的非常嚴格,比TG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真說和誰比,他只能和自己比。

此外,日本社會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思潮分化嚴重。左右翼之爭就不說了,六七十年代比較嚴重,當時受到文革鼓舞(文革在當時是被視為一場民主運動),世界上各地極左勢力崛起,左翼思潮泛濫,暴戾的狂潮是席捲世界。日本當時出現了非常有名日本赤軍(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8%B5%A4%E8%BB%8D),這個組織一開始是秉承毛主義的左翼武裝,後來逐漸發展成了恐怖組織,勢力一度非常之大。後來中美和解的時候,日本赤軍大量成員因為信仰崩塌自殺偉大的世界人民的救星的放手讓他的人民造反的毛澤東居然和萬惡的美帝國主義握手言和了!!我想這堪比教皇和IS頭目巴格達迪一起喝酒對天主教徒們的震撼,怎麼樣是不是感覺世事很奇妙)。

現在是日本政壇基本是中右翼佔主導地位。安倍上台以後,快速向右、極右發展。除此以外一些邊緣化的政黨也很多。

首先是國民精神。王毅曾經對即將派駐日本的水均益說過:「不要把日本人當作『自己人』。」

為什麼呢?這些日本人和中國人長得一模一樣,喜歡同樣的傳統服飾和音樂,但行事的邏輯看法完全不同,因為他們的民族精神內核是海洋性的、西式的、更準確的說,是侵略性很強的。這是王毅的回答。

日本儘管長期受中國影響,但他的本質不是河流性的文明。和英國、古希臘一樣,是海洋性的。

什麼意思呢?最直接的,在古代世界的表現,喜歡建立殖民地。日本在古代多次侵略周邊國家,但並無負罪感就是這個原因,他認為建立在外的屬地是自然而合理的。這個中國的朝貢制度有顯著的區別。另一個表現,就是對外來文化不排斥。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能全盤接受中華古文明之後,又輕易,瞬間,就倒向了西方。學習中國和西方,只是把這些文明元素作為工具,而不是簡單的敬仰,崇拜。任何元素進入日本文化,最終都被本土化了。所以不要覺得日本的茶道和劍道很奇怪,很不倫不類,因為這只是看似像中國的一種日本文化,說句難聽的,可能不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都不知道怎麼欣賞,反正我關注日本這麼久,但現在也欣賞不來。

同樣不要小瞧中國的影響,古代中國的一些道德邏輯也完全融入了日本,甚至有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大得多。比如忠義、比如恥感。由此也給日本帶了一個問題。中國的文明內核是不看重永恆、不看重傳承、不喜歡外交的,「孤獨傾向」嚴重的。這明顯和日本海洋性的文化不同。所以造成了日本人一方面極度謙恭,一方面相當狂妄的個性。

(待更)


我認為日本文化最核心的東西是空的,看似包裝華麗,但是打開後是空的。無論中國,印度多少問題,都是總有自己原創的獨居特色得東西。但是日本沒有自己的靈魂,總要吸取個別的東西才能充實自己。猶如一個幼稚的孩童,總要模仿別的大人。也因為沒有自己的原則,所以什麼都能拿過來,七扭八扭,搞得還很像樣。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種空本身就是個特色。那就是別的話題了。


我說一些淺顯的。

我發現日本電影和我們電影最大的不同是對於美的追求。同樣的真摯感人的電影放在日本就是溫暖清新,放在我們國家就是樸實。缺乏美感幾乎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死穴。我們追求深刻嗎?追求;追求真實嗎?追求;但不美。大城市恢弘壯觀,但不美。鄉村小鎮粗獷自然,也不美。大腦中那根對美的體驗的神經有一天被割裂了,遲鈍了。

這種審美的趣味不僅影響了電影,也影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日本旅遊回來後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日本人對美極致的追求,連隱藏在樹林的井蓋也要畫上漂亮的圖畫。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美應當劃分在愛與歸屬感那一欄,所以必須要滿足第一層次的生理需求和第二層次的安全需求,然而真是這樣嗎?日本在昭和時期物質是極度匱乏的,但你看那個年代的日本給人感覺還是美的。日本一脈相承下來的家居、服侍、建築庭院也都是極美的。我們也有好東西也是美的,但我們感受不到它的美了。美是一種高級的觸覺,敏於心的享受,用心去體會,理解、再創造,但我們的心不在這裡。

話說曾經我們也有這麼一個時期,女子傷春男子悲秋,順乎自然,落花掉淚月下感傷,現在我們覺得矯情,什麼不矯情呢,真實的生活啊,要怎樣真實呢?就是不美嗎?


如果說現在,最大的差別是:日本人依然抱有相當的恥感文化,它約束著日本人都行為準則。

而中國,你很難再總結出現在還有什麼所謂的文化。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是自我中心的錢感文化吧。


差異就是日本是一個狹小的國家,而中國是大國。狹小並不僅僅指國土面積。

日本人民善良,勤勞,聰明,好學。可惜被本土的文化帶上了不歸路。中國在很早的時候就誕生了非常高級的哲學,並由此衍生出燦爛的文化。而日本本土只產生過初級文化,所有的高級文化都是舶來品。

基於在亂世中生存需求產生的武士道精神,武士們忠誠勇敢,以達成主君使命或死亡為榮譽。其副作用是殘忍,漠視生命,衍生品是右翼軍國主義。

滿足人們基本精神需求的神社文化,神社文化在日本時間最為久遠,衍生出許多傳說神話故事,是日本本土藝術的發源地。

基於繁衍需求產生的男性生殖器崇拜文化,現在日本仍然會有此類節日,用傳統的方式扛著巨型男性生殖器模型去上街遊行,西方人看了也會尷尬。古時候男人打仗打光了,一個帶把的老爺們就成了寶,二戰後更是如此。近代衍生出的AV文化已經背離了日本為繁衍而生殖的傳統。

AV也是低級文化,雖然櫓管騷年們看著很高興。可是人的慾望是沒有盡頭的,盡頭只有毀滅,或生理或心理。這是大多數低級文化的共性,就是只為生存等最基本的需求服務。而人是一種不斷進化的物種,人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強大到只需要按幾個按鍵就能毀滅人類自己!如果沒有一種方式來制約人類的行為,世界只有毀滅。因此需要能讓人類自我約束的高級文化。

中國的儒,道。印度的佛。西方的上帝。這些對日本來說都是舶來品的文化在日本民間廣為流傳並深得民心。只可惜當時日本社會條件還很落後,因此沒有從根本上影響日本的統治階層精英層。織田信長一把火燒死比叡山5000多僧眾,豐成秀吉屠殺基督教眾並禁止基督教傳播。這兩個全日本武士偶像的夢想就是:天下步武!中文就是武力征服世界。而這個夢想已經太落伍了。

現代社會的人們已經無法接受侵略,屠殺等殘忍的事情,為什麼日本人捕殺鯨魚海豚的事件一直被世界詬病。日本還是很傳統,而世界已經變了。傳統的日本如果繼續讓本國的右翼軍國主義泛濫,第一個倒霉的還是日本老百姓。還會連累世界陷入危險中。希望日本人民能認識到這一點,自己的事自己處理好不要麻煩別人。


先說明我不懂設計,只談文化差異。

1上海虹口區四川北路綠地旁的虹口soho,日本知名設計師設計的,

內部設計包括庭院區空間銜接流暢,移步換景,風生水起,不愧是大師。我這個外行都覺得贊。

問題是,在中國文化中,外面這些看起來像白布條的裝飾,實在很像喪事用品——比如孝幡的飄帶。

雖然我從不說,但偶爾路過(尤其晚上和夜色對比白得更明顯),心裡總會浮現披麻戴孝樓這幾個字。

2上海中心大廈

^_^很大氣,我相當喜歡,不過捨不得花門票進去參觀。

這幢樓(美國的設計事務所)據說是模仿龍,實地看曲線相當有質感,問題是,高層建築都是下粗上細啊,參考生物體型規律,敢情我們中國巨龍的龍頭在土裡往下鑽?

而且站在三幢高樓中間抬頭往上看,旁邊開瓶器大樓(也是美國的設計師)的鋒刃就對著它。

簡直是一條龍被對手砍了尾巴慌不擇路(旁邊就是黃浦江,正常的龍怎麼會放著水路不走)鑽土裡逃命。

如果是中國設計師乾的肯定會挨罵,美國設計師就是文化差異。


中國人吃魚吃熟的,日本人吃魚吃生的。


大概就是我看不懂柯南劇場版中阿笠博士的冷謎語吧


差異:

我也很無奈呀~


只是想知道,日本的功夫,武士,和中國的功夫,到底有多少相似之處?到底是不是一種東西?以及各種各樣的看上去相似,大家都說是自己國家特有的。


推薦一本書。括弧里的日本人。(日)橘玲著。


習慣成自然吧,日本之所以能夠存在「文化」這一說法就是因為他們對中國文化幾乎無保留的吸收學習。既然第一次吸收中國文化是成功的,那麼第二次吸收西方文化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推薦閱讀:

現代人的「玩梗」與古代的「用典」本質上是一個東西嗎?
古代人迷信嗎?
為什麼日本跟法國兩個國家在文化上互相喜歡互相吸引?
南方人聽東北話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何中國歷史上的武人階層沒有像日本、西方一般形成傳統的武士、騎士文化?

TAG:文化差異 | 日本文化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