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大部分台灣男人說話(國語)總是很容易給人留下「聲音很嗲很娘」的印象?

不好意思,無冒犯之意

請注意本問題不是「指責」或「成見」,只是對這種現象進行客觀討論。(在匿與不匿之間徘徊)

在人種和語言相同的情況下,其他地區的華人(不討論政權)貌似給人這種印象的要少許多呢?

本問題純屬題主個人觀察,不代表任何其他人言論,只為滿足小小好奇心。希望能得到社會學、歷史、語言學等角度的回答,比如音高音色特點、國語在台灣的演變過程等具體原因……

無論答題或討論,敬請知友保持態度中立情緒淡定。


想必提問者並非台灣人。

簡單說:因為對於母語為北方方言的人來說,台灣國語有一些特徵像女人發嗲。

女人的嗲到底是什麼原理?

所謂嗲,其實就是『裝嫩』,就是一種接近嬰孩的狀態。(也就是說和真的嬰兒狀態是不同的) 比如說口吃不清,比如鼓嘴巴什麼的……

為什麼學嬰兒呢?

對嬰孩的偏愛是進化出來的本能心理反應(沒這種反應的人的孩子成活率低,因此種種絕後的『仇嬰』基因就被淘汰了)所以,近似嬰孩的行為會讓我們產生本能的聯繫。(如貓熊熊的憨態、『大眼睛』,孰不知其發飆時的恐怖如果熊貓繁殖得足夠多,擬立法允許食用熊貓,你會支持嗎?大熊貓發飆的時候有多恐怖?普通人和熊貓打一架,勝算有多大? - 余天升的回答)而女性的發嗲,是因為進化中『裝嬰孩』的女性從異性那裡獲得了好感,從而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她們便有可能生下了更多會『裝嫩』的女兒,女兒再生女兒,『裝嫩』基因便會在人類的基因庫中擴散。如此一來,裝嫩便也會逐漸成為『允許男方追求』的信號,使得饑渴的男人進化出一看到有吸引力的女人『裝嫩』就興奮的本能。研究指出,一些鳥類中的雄性也會對這種可被視為退行至幼齡的行為的雌性做出反應。但說到頭,『發嗲』就是『裝嫩』。

------------------------------------------------------------------------------------------------------------------------------

那具體到台灣國語,為何給人近似嬰孩的感覺呢?

因為台灣國語屬於官話,也就是和中國北方方言本為同根生,因此差異不足以使北方人聽不懂,但又有足夠的差異使人覺得不一樣,產生對方說話『不清晰吐字的錯覺』。

查閱相關資料,你會發現,台灣國語中:

1 捲舌不明顯。(zh/ch/sh)

受閩南話的影響,台灣國語捲舌音不明顯。捲舌是個相對痛苦的舌位。一般語言能『避免』就避免了。(會有使用z/s但不使用zh/sh的語言,但不會出現使用zh/sh卻不使用z/s的語言)普通話具有豐富的、與捲舌音相對的非捲舌音z,c,s,j,q,x。

此外,捲舌的『兒化音』也常常被忽略。例如「二」讀成「餓」,「而」讀成「額」

2 不分前後鼻音。

因此:分/風會趨同,零/林會趨同,等。

拼音eng所表的音在台灣國語中也會變為ong所表的音。一個更接近簡單的母音系統的音,更像嬰孩的音。

4 沒有唇齒擦音(沒 f)

受閩南語影響,f 音多發 h 音。因此「舒服」會讀作 「舒hu」

5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會加 u

因此「自己」會讀作「zu己」

6 多出的 w 音

「發生」讀作 「hwa生」;「很」讀作「hwen」

7 wo 發成 o

「我」讀作「o」;「國語」讀作「go語」「錯誤」讀作「co 誤」

8 u 發成 i

「國語」讀作「國 i 」

9 ian 發成 /en/ (i 音脫落)

「便」作「ben」「先」作「xin」

10 輕聲極少

更像漢語的初學者。

11 經常使用尾音

如「喔」、「啊」、「咧」、「耶」等

12 不一樣的句法

這個在台灣人聽來一定是很正常的,但對於母語不是台灣國語的朋友就會就得特別。好像對方沒有在好好說話似的。

參考資料:

維基關於台灣官話的條目中華民國國語

台灣國語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1976

想被喂還是想交配?性成熟白喉鵲鴉的乞食行為: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34969/

亞極地黃鶯乞食的功效 The functions of adult female begging during incubation in sub-Arctic breeding yellow warblers


-

這叫地域之見。

曾見過一個北京人,笑話東北人講話難聽。

東北人答道:「我們說的,才是皇親貴族的鄉裏話,你們北京人,是學那官中出來買菜的太監。」

北京話好聽嗎?仔細想想,還真有一股買菜的太監味。

我在中國待過不少地方,陝西人說話蠻橫,河南人說話無禮,四川人說話屈從,山西人說話洋腔洋調 。(尤其山西人,晉北一代,我堅決不相信這是中文漢語,分明是蒙人的影響。比如「明天」,叫「地彌」,「板凳」,叫「挫挫」……)

上海人說話,像口裏含著沒下嚥的半個湯圓,黃仁宇說上海話像法文,真冤枉死法國人了。江浙話,我們從小聽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演講,真是鳥語,有鳥,就要配蟲子,蟲語第一名,是嗡嗡聲不斷,像蒼蠅飛來飛去的廣東話。

(黃仁宇說,廣東話像德語,這又把幾千萬德國人氣死了……。)

說到底,我上面說的這一通,所有認知,都是我的地域之見。

台灣式國語,真不好聽,這個我承認,我們台灣客家人,嫌惡台灣閩南人的口音,台灣閩南人,把台灣客家人的腔調當笑話,小時候同學中有外省人子弟,個個以為國語字正腔圓,可長大了,到了大陸才發現,那些湖南腔,貴州腔,安徵國語,真的真的,沒一個標準。

誰家的國語一百分?

說實話,沒經過精密的訓練,所有省籍人的國語,都不入流。

要是國語可以輕易說好,漢語,不會是世界上一等一的難學之語。

說回正題,台灣是個商業化嚴重的社會,說話語調平緩,強調親切的語尾助辭,

都是人和人溝通的必要前題。

我們到 7-11 買東西,付賬找錢,店員:「謝謝。」我們也會答道:「謝謝。」

兒子問我,不是該說「不謝嗎?」

我說,他謝謝你的「消費購物」,我們謝謝他的「提供服務」,這樣,你覺得不好嗎?

兒子笑道:「好娘。」

說到底,兒子已經變成蠻橫無禮的老陝了。

陝西人到便利商店買東西。

付賬時,顧客豪邁:「給!」

找錢時,店員直爽:「兩毛五!」

顧客接過:「走咧。」

店員歡送:「再來!」

我跟兒子說,記得,台灣大部份人都當過兵,你要老陝那一套,小心在 7-11 被一掌放倒了。

放倒你時,還罵你一句:「對你客氣,你還當福氣。」……「媽的,啥叫娘?」

-


有一部份原因是由於閩南語(應該是整個閩系方言都有的)的句尾語氣詞比較多,導致說國語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帶入一些像「啦」,「啊」的語氣詞,給人比較娘的感覺。比方說,你怎麼提這個問題了啦,你怎麼可以這樣了啦,我在回答你的問題了啦。(說話語氣參考《武林外傳》中郭芙蓉的語氣。)


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是廈門長大的北方人(父母都是東北人),大學後在北京已7年

小時候寒假、暑假均回東北,

所以我東北腔、台灣腔和北京腔都會講

坦白來說,確實存在如你所說的問題

當我表演【東北腔&<---&>台灣腔轉換大法】的時候,

有太多的人說【根本就像兩個不同的人!】

我原本也不明白為什麼,後來終於明白了原理,其實是這樣的:

南方的普通話,特別是台灣腔,男人的發音部位很高,

而北方人,比如北京人和東北人,發音部位偏低

我每次從台灣腔轉到東北腔,都要降5-8個key,

然後就是帶著喉結、丹田和嘟嚕的聲音,

這樣自然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

其實,北京腔和東北腔也可以說的很娘,只要發音部位提高就會有這效果

比如,小瀋陽的嗓音就偏高,

而北京以前的那些太監,講的北京話必然是很娘的

但是會有【東北男人粗獷,台灣男人娘炮】的印象

主要就是因為,【大部分東北、北京男人】發音部位是偏低的

而【大部分台灣男人】發音部位是偏高的

那麼到底,有沒有辦法用【很低的部位】講台灣腔呢?

其實閩南語老一輩的閩南腔普通話,都可以很低

但新一代的台灣腔,沒有辦法。

用很低的嗓音會造成所有的字都困在嗓子眼兒里

至於蔡康永,則是【高之又高】的發音部位,這個在一般台灣人聽來也會覺得娘了


1.音調高,聲音尖而細,過於慢條斯理。

2.喜歡在句子結尾加語氣詞,類似哦,咧,呢,啊,而且會拖不夠利落。

3.有些詞的音會發的過於"準確",很少用輕聲,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媽媽。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勿噴。


我當初去廈門,聽到那邊說話的聲音也是這樣,好像不止台灣如此吧?不過,那邊的女娃這般說話,又顯得很乖巧。


哥對這個反思了很久,有天看a片的時候看女優抓著猛男的蛋突然有點醍醐灌頂的感覺(佩服哥一下,什麼時候都不忘記思考):彎彎被別人捏蛋捏久了,雄性已經退化了,因此口音也變娘了。彎彎,是非常準確的稱呼;台灣,其實是太彎。

: 以前台灣的口音和大陸北方根本沒區別啊!是不是在南方熱帶呆久了?


為什麼北方人說話 給人一種很土的印象?


推薦閱讀:

台企有那麼恐怖么?
我們這麼的愛台灣和同胞,為什麼台灣人如此排斥大陸人?
台灣民眾如何看待余光中?
大陸加強與台灣青年的交流往來,有助於增進台灣青年的中國人身份認同感么?
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好聽?

TAG: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