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問你對於貝隆夫人——伊娃·貝隆的評價如何?

貝隆夫人應該說是一個毀譽參半的女人,用自己的身體和美貌踐踏著男人的感情走到了權力的巔峰,卻又渴望得到貝隆的真愛;她執著於拯救窮人世界,卻據說其設立的基金會耗掉了阿根廷三年的黃金儲備;她始終支持著貝隆卻難掩自己的政治抱負……


這個問題羅輯思維的羅胖子可以幫你回答,羅胖子是自由市場經濟的支持者,對於貝隆夫人這種不擇手段上位,上位後打著為窮人的左派思想實則是民粹主義,其實是對自由市場經濟極大的破壞,對後來阿根廷長達幾十年反覆軍政府負有責任。麥當娜在90年代拍過貝隆夫人的傳記電影,唱著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的歌曲。對她的評價我也是:阿根廷,別為她哭泣!

出生在社會主義國家,整天聽著什麼為人民服務,要實現共同富裕而努力,當時當你讀了更多的書後,就會明白鬍適說的「少談著主義,多研究問題」的預見性了,我們總以為一個主義天然正確,宣稱其他的錯誤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左派的福利國家對國家經濟巨大破壞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通過所謂驅逐外資,加強關卡,把私有轉為國有,大肆派發超過財政的福利,是會獲得底層百姓的支持,但最終都是失敗的,要知道曾經阿根廷世界最富的國家啊,現在變成什麼了。

下面我曬出微信公眾號菁城子對她的文章,就是《阿根廷,別為她哭泣》

近期阿根廷國內罷工騷亂有失控之虞,部分華人商業遭到哄搶洗劫。當地媒體報道,一些阿根廷人在網上發帖串聯稱:為了過好平安夜,去搶中國人。團結的人無敵!貝隆萬歲!均分財產,團結一切可團結的人。

這些暴徒口號本來不值一提。有個名字卻值得注意:貝隆。貝隆是誰?很耳熟的名字,是說那個風華絕代的美人,麥當娜《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唱的那位嗎?這個名字怎麼成為了劫匪的推崇的偶像呢?

準確地說要先提胡安·貝隆,二戰前後阿根廷政壇的風雲人物,他的妻子正是有名的「貝隆夫人」——伊娃。這位出身底層的交際花美艷動人,聰明機敏,富有個人魅力。她通過奮鬥成為演藝大明星,繼而與英俊的貝隆將軍戀愛,將他從牢獄中救出,兩人結婚。沒有什麼故事比這更富有羅曼蒂克色彩了。1952年貝隆夫人香消玉殞,年僅33歲。

如果故事僅限於此,貝隆夫人可說是童話里才有的人物。現實是,貝隆夫人在政壇上十分活躍,她輔佐丈夫創造了「貝隆主義」哲學。這套思想影響至今,二戰後的阿根廷政治基本都脫不開這個女人的陰影。

貝隆夫人出身貧寒,童年的生活經歷使她對窮人有天然好感。她的丈夫在政治上採取親近底層,同情工會,敵視企業家的態度,貝隆夫人則親身上陣到處宣講。由於兩人獨特的魅力,這對夫妻很快在阿根廷國內颳起政治旋風,「貝隆主義」大行其道。1940年代末,阿根廷政府開始要求「經濟獨立」,高築貿易壁壘;為抵制「國外資本剝削」,大量外企被國有化;為討好工人階層,政府大派福利,提高最低工資,強化工會特權。貝隆夫人還擔任勞工部長,以窮人代言人自居到處演說,走訪福利院和貧民區,強化底層對貝隆政策的支持。

阿根廷經濟脫離了此前長期實行的自由市場,整個國家滑向封閉和緩慢發展。戰後阿根廷長期實行「進口替代」(即除非本國不能生產,才從國外進口),政府建立大量國有企業,壟斷了鋼鐵、能源、礦業等領域。擁有豐富牧草的阿根廷在短時間實現了「工業化」,代價卻是國企叢生,缺乏效率,失業率高企,通脹嚴重,財政赤字長期居高不下。

經濟問題叢生伴生的是政治上的混亂。從貝隆時代起,政府就採取高壓手段抑制自由呼聲,阿根廷成為軸心國之外最法西斯化的國家。二戰結束後,阿根廷成為納粹戰犯逃亡的天堂。由於軍隊和工會勢力被培植起來,罷工、政變、軍人統治成了戰後阿根廷揮之不去的夢魘。儘管此後貝隆被驅逐流亡,他的政治勢力仍多次執政,其本人也在70年代從海外飄回,當選總統直到去世。

二戰前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西方人談論一個人有錢,通常會形容說「富得像個阿根廷人」。阿根廷躲過二戰,卻沒跟上戰後國家騰飛的腳步。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阿根廷進行了幾輪以私有化和自由化為核心的改革,國內經濟得到較快發展,人均年收入達到一萬美元左右,居世界中等收入水平。表面看還不錯,但是考慮到它的優越條件(國土面積世界排名第八,擁有世界上最優良牧場;人口超過四千萬,早早實現了高城市化;國內長期和平,在上世紀初就是世界上最富裕國家),這個發展水平實在是很不理想的。

貝隆思想在今天的阿根廷仍有很大影響力,總統克里斯蒂娜就是來自貝隆主義黨(正義黨勝利陣線)。自2011年連任以來,她多次以「捍衛民族利益」為由將外資企業國有化,加大政府支出補貼公共服務,限制外匯使用。由於外資逃離和對進口的限制,物價上漲加快,政府連續出台價格管制。短缺現象到處蔓延,這引起了國內民眾極大不滿,這也是今年阿根廷政局動蕩的原因之一。

阿根廷經濟不景氣其實是政府民粹政策釀造的一杯苦酒,很多民眾沒有意識到這點,他們還是打出「貝隆萬歲」的口號要求均貧富。人們還在懷念貝隆夫人,用歌劇和電影重現她的風華絕代,她的「親民愛民」被廣泛傳頌。這些東西都掩蓋了她的思想造成的災難。麥當娜那首著名的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唱的是貝隆夫人。確實如此,阿根廷人不應該為她哭泣,他們應該為美麗祖國的多舛命運而哭。


伊娃·貝隆,生於1919年,本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舞女,出身低微卻長得美艷動人、風情萬種。1945年,26歲的伊娃同父親輩的胡安·貝隆上校結婚。當時胡安·貝隆的聲望如日中天,1946年當選為阿根廷總統,伊娃自然而然也成了第一夫人,她一步登天的故事可以說是「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的現代版。6年後,伊娃·貝隆便因白血病而香消玉殞,年僅33歲。幾十年以來,伊娃·貝隆被披上了女神的光環,為她歌功頌德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事實上成了阿根廷的第二國歌。這個人稱「阿根廷玫瑰」的絕代佳人不論在西方還是東方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如果只看這些,你一定會認為這是一個童話般美好的故事吧?呵呵,事實遠非如此!

有句話叫「紅顏禍水,哲婦傾城」!阿根廷從一個擁有過航母、巨型戰列艦的強國墮落為牛肉鋪子就是從這個女人上位開始的。女神光環下的部分真相,一樓貼出菁城子的文章以及《羅輯思維》的節目內容,本人就不啰嗦了。本人現在就說點菁城子和《羅輯思維》里沒提到的東西。

伊娃·貝隆對外表現出的愛民如子、「劫富濟貧」,事實上都是她把政敵批倒斗臭的一種政治手段。她動用秘密警察對資本家和中產者進行敲詐勒索,然後將錢財用於興建醫院和收容所,用以討好下層和流氓無產者。這個女偽左分子依靠民粹上位,自然也害怕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這種假借意識形態的正當性進行的搶劫和掠奪實際上是將胡安·貝隆當局的腐敗向全國全民擴大的行為,跟納粹德國的那一套沒有任何區別。這種靠民粹上位的偽左、白左比軍人獨裁、警察治國更可怕,一旦掌權,腐敗的程度將遠遠超過被推翻的老統治者。1951年,伊娃·貝隆被提名為副總統,不過那會兒她已經病入膏肓。如果她當時的身體還很健康的話,阿根廷就會變成一個偽裝成現代國家的夫妻店。她的臭名將會遠遠超過埃莉娜·齊奧塞斯庫。問題是,齊奧塞斯庫時代早期的羅馬尼亞取得的國家工業化成就有目共睹,胡安·貝隆有什麼像樣的政績可言?

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伊娃·貝隆自稱是擁護民主的,卻在國際上和霍爾蒂這些法西斯頭子眉來眼去,這難道不是笑話?這個第一夫人在本國人民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時候卻自己濃妝艷抹、珠光寶氣的在外國逍遙,配得上「國母」的稱號嗎?白左小清新、偽民主公知整天在故紙堆里翻黑歷史,把為中國建立了第一支正規空軍、從爭取來無數金元物資和真槍實彈援助的蔣夫人黑的體無完膚,卻對伊娃·貝隆這個名副其實的貪污犯大加溢美之詞,真是不可理喻!幸虧她33歲就掛了,要是活得長一點,很難說不會成為江青第二。要知道,藍萍和伊娃的共同點之一便是都是戲子出身。

伊娃·貝隆對阿根廷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極其嚴重的,過度泛濫的民粹主義是東亞、西亞、拉美國家的頑疾。伊娃·貝隆這種的所謂「民主」,不過是民粹的幌子而已,並且很難說不會發展成為類似赤色體制的極權。這一點從伊娃·貝隆死後,她的遺體被永久保留,並放置在水晶棺材裡供其黨羽膜拜便可顯出端倪。想要解決這一問題,目前證明唯一的可行的出路便是先靠軍警集團的威權政治穩定局勢,然後把經濟發展起來,在時機成熟以後再放開民主。從這個意義上講,凱末爾、弗朗哥、蔣介石、蔣經國、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煥、皮諾切特、葉利欽、普京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怎麼高估都不為過。


看回答,基本上都是一水的反對意見,把這個人黑得體無完膚。

我對阿根廷近代歷史不是太了解,所以我說的不一定全對,有不合史實之處,請拍磚。

首先,我聲明我相信貝隆夫婦兩人在處理阿根廷的問題的時候,是有很大的私心在裡面的,畢竟一個是草根將軍出身,一個是底層舞女出身,對這樣的兩個人的文化道德水平實在不能夠給予厚望。然後我也同意民粹主義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會起到很大的毒害作用,而貝隆政策搞得就是這種民粹主義。

但是,以上並不能就完全否定一個人(或者說貝隆夫婦兩個人)!

一個國家的發展,是一個長期演進的過程,每個國家都有其最合適的發展模式(當然也會隨著時期發生變化),而要找到這種最合適的發展模式,往往不是一兩代人能搞定的事。美國用了三百多年,歐洲幾個強國,從文藝復興算起,各國也都用了幾百年,中國目前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發展模式(注意我說的是「最佳」,今天的模式可能較好,但不能斷言是最佳,扣帽子的請繞路),但對於古代中國,從有封建文明開始算起,沒有花上一千年,至少也有幾百年。

在找到這個最佳發展模式之前,這個國家要幹嘛呢?當然是去探索這個模式了。探索,是個好聽的詞,說不好聽一點,就是「試錯」,這幾年我試試這招,發現不行,那下面幾年我就換一招試試。

那些說貝隆夫婦的劣跡的人,只看到了實行民粹主義之後的阿根廷經濟萎靡不振,但沒人提過貝隆之前,阿根廷是什麼樣,貝隆之前阿根廷是挺富裕的,但這種富裕得益於兩個方面:1. 貝隆上台的時間正是二戰剛結束的時間,戰爭打的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當然是相對富裕的。2. 貝隆前的阿根廷,走的是市場經濟。注意這種市場經濟,是指新古典經濟學的那種模式,而新古典市場經濟發展到最後是什麼樣,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實際上貝隆上台時阿根廷也正飽受大蕭條餘波的影響,要不然也輪不到貝隆。

資本主義按照古典模式發展到阿根廷當時的階段,可以說社會階層分化已經相當嚴重(這一史實我看到有很多支持貝隆的文章都提到了,但往往被反對貝隆的論述所略去,這些論述並沒有指出相反的史實,而僅僅是避而不談著一時期的歷史)。按照歷史上的經驗來說,到了這一時期,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盤剝已經達到了一定嚴重的程度,而受剝削階層和剝削階層的比例也已經變得足夠大,在這個時期上,社會的結構已經相當不穩定,只需要一個擾動,比如經濟危機什麼的,就可能會引發國家劇變。而貝隆,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上台的。

試問,如果你是貝隆,站在這個時間點上,不要往後幾十年看,就只看看現在,你覺得你需要幹嘛?

我要是貝隆,我會做出跟他一樣的選擇,搞企業國有化,讓政府大成分地調節市場,同時表現出對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等群眾的友好態度,表現出對資產階級的打壓態度。

阿根廷應該慶幸,當年上台的是貝隆,慶幸當年當局跟貝隆勢力達成了妥協,不然的話,等待著阿根廷的,搞不好就是幾年十幾年的內亂。沒有了貝隆,早晚就會從底下竄出幾個反對派,到那時候就沒有和平解決問題的餘地了。

當然了,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只顧眼下不顧將來,顯然是一個不稱職的領導人。貝隆可以說是相當不稱職,他把民權主義搞成了完完全全的民粹主義,又是在那麼一個特殊時期,這對於整個國家後來的政治路線是有很深的毒害作用的。但是,以貝隆夫婦的能力,他們也只能做到這一步為止了,至少,他們救活了阿根廷,雖然留下了後遺症。

總結起來,對於貝隆夫婦,我這樣評價:作為國家領袖,他們顯然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撐起這個職位,但在國家病入膏荒的時候,沒有人上,他們上了,而且救活了國家,這種魄力和擔當,值得學習。其次,不管貝隆政策功過如何,兩人已經儘力了,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了國家,所以他們是堅定的愛國者。

最後,引用我在《Don"t Cry for Me Agentina》下看到的一條評論:「艾薇塔一生經歷複雜,難以評價。但當我再次聽到《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時,我相信她對祖國那份深沉雋永的愛」。可以對貝隆的政策有各種評價,但「愛國者」這個評價,是絕對中肯忠實的。


目前的國家的成熟發展模式,主要有萊茵模式(德國,法國,瑞士,北歐模式算是更強調公平的萊茵模式)和盎格魯撒克遜(英美模式)。

基本可以理解為,凱恩斯和哈耶克之爭。公平還是效率,市場還是政府調控。

在獨裁政府中,採用前者,就是一場災難,比如改革開放前的我國,現在的阿根廷,委內瑞拉等。


為什麼回答里對她的都是……反對?起碼她為阿根廷女性爭取了選舉權。

對,我知道女性擁選舉權只是時間問題,可她就是做了那個第一人。功不抵過但怎麼可以完全磨滅,能不能客觀一點?回答的都是男性朋友吧?

而且,拜託,她只是第一夫人,她丈夫是個擺設嗎?紅顏禍水?呵呵。怎麼都怪在她一個人身上?


評論里說出紅顏禍水這四個字的 要麼是直男癌 要麼孤陋寡聞瞎BB


她跟她老公執政之前阿根廷啥樣,之後阿根廷啥樣。

她對阿根廷到底是正向貢獻還是負向貢獻還用說么?


我一直不覺得,道德標準是用來衡量人的私生活的,檢點這個詞兒只能用於自己,不能施於他人,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別人的生活


這倆口子讓我想到另一對歷史上的夫妻檔---拜占庭的查士丁尼和狄奧多拉。一樣出身草根低賤的皇后,遇上一樣野心勃勃藉助暴民上台的副手。就像伊娃在貝隆被軍政府關押期間奔走相告力挽狂瀾一樣,狄奧多拉也在尼卡起義的關鍵時刻拼著鋼鐵意志支持查士丁尼派軍鎮壓,保住了皇位。而且,狄奧多拉死後,就像貝隆夫人一樣,成了她們那日漸衰弱的夫君賴以維持統治的傳奇。


一邊倒式的評論,我只能接受一半。。。


這人除了在阿根廷也就在你們國家一吹再吹。



一個被眾人奉為聖女而忘了自己只是凡人的女子。拯救了一個階層卻拯救不了自己。巨大的奉獻背後一定是巨大的自私,上帝也看不下去了,奪走了她年輕的生命。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本屆世界盃梅西的表現相比上屆提升了很多?
馬島海戰,在英軍到達前的20多天里,阿根廷軍隊到底在幹什麼?
如何評價2014年世界盃決賽阿根廷和德國的換人決定?
英國為什麼要佔領離自己8000英里的馬島?馬島/福島對阿根廷重要嗎?
高曉松在《曉說》中提到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馬蹄鐵牛肉是確有其事嗎?

TAG:阿根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