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宇通客車有哪些優缺點?
國外客車行業是依附於汽車集團存在,其配套體系均在集團進行。比如沃爾沃,賓士等等。生產的是高質量高成本的豪華客車,但是產量有限。因為各地區經濟水平的差異,現運行大型客車平均價值以北美地區最高,達到200W每輛,以非洲亞洲較低,大約在80W每輛(我指的是大型客車)。去年宇通客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年生產量到6W的企業,就中國而言,雙寡頭(宇通和金龍系)格局在未來只會更加牢固。國內客車是處在充分競爭環境中,客車本身不同於轎車,是利潤率較低的行業,而目前國內客車市場正在經曆日本70年代的情形,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高鐵迅速發展,家用轎車也大量進入人們家庭,客車銷量出現了短暫的下滑,日本客車汽車(如日產,鈴木),開始加大海外市場的開拓。並成效顯著。中國目前的客車市場是一片紅海,得去國外尋找藍海。拿宇通客車來說,其成本控制實在是令人髮指。大型客車價格只是相當於日本客車的一半,韓國客車的70%,而非洲,南美,東南亞,俄羅斯由於人口眾多,經濟相對落後,公共交通開始大量興起,所以市場十分龐大,國內的客車巨頭都會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由於性價比良好,能與中國客車在上述市場競爭只有印度。所以,客車競爭早已轉向海外市場,國內由於國家政策的原因,新能源市場成為新的競爭焦點。
就客車生產而言,高檔客車成本中車身佔比48%,發動機為13,前後橋為10,空調9,懸架6,變速器3,玻璃2,其他的為1%,看到這個,你就應該明白為什麼宇通客車驕傲他的車身電泳技術和發動機熱管理技術。
不否認國內客車與國外客車的技術差距,但這不應該成為諷刺和菲薄的理由。在車輛製造領域,轎車,客車,卡車等等,有潛力成為世界級企業的並不多,而宇通和金龍都有此潛力。中國客車行業有上百家,在10年內,客車行業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一些實力不濟、管理落後的客車廠終究會被淘汰。宇通客車實施MBO由國企專為私企後,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很好,是其他車企無法超越的。
隨著國內高鐵動車的大規模,對於客車業的衝擊巨大,導致的後果:客車製造維持在現有水平,難有創新之舉,國內目前說句不好聽,還處於組裝階段
為什麼這麼說?世紀初的B12M 西沃9800的配置,舒適性,安全性(車身高強度航空鋁材,ESP ECAS EBS 盤剎 獨立前懸架 液力緩速器...),至今自主國產車還沒達到這個水平...90年代至08年,客車業發展的黃金期,沃爾沃,賓士,伊利薩爾,尼奧普蘭,賽特拉先後通過合資進入大陸市場銷售,造就了公路客運一段佳話,而現在客運公司為了生存已無力購買豪華級客車..以前廣東客運一輛200-300W買,現在一輛60-80W..宇通車身做工尚可,比海格好,某些車型在懸架,內飾細節上,不比穗通這類二流潮牌強到哪裡去已刪
客車行業已經由成長期進入成熟期,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細分嚴重,而且目前國產客車行業生產模式粗放,管理鬆散,標準執行不夠嚴格,產品複雜多樣,再加上國內道路運輸基礎設施的落後,前景不容樂觀。
宇通集團由於具有完備的產業鏈和多行業的融資渠道,能在資本運作方面完勝其他客車廠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它一家獨大的原因,但是他也逃不出客車行業越來越難做的桎梏。
1,行業並不看好。國內市場在萎縮。新能源市場因為國家補貼原因受政策影響大。目前客車企業都在把重心轉到海外市場。
2,宇通客車號稱行業老大。也僅僅是規模而已。整個企業的管理就是家長式的。因為是銷售主導的企業。
技術的地位較低,基本沒有話語權,近幾年工程技術人員流逝的嚴重。目前一線技術人員工作年齡在10以上的都很少很少了。大部分項目經理都是畢業一兩年就做,一問三不知。
工人待遇在地區算一般向上,但是工作壓力大,加班多。把工資核算到工時上,就很低了。對工人的管理,也基本都是家長式的。
企業規模的擴大,整個企業在慢慢的僵化,所謂的企業文化建設,管理細化,考核細化,實際在把整個企業引導入一個僵化的狀態。客車市場未來整體表現特徵,客運市場整體萎縮,優質市場容量擴張不明顯,新產品受政策影響較大,客車企業越來越關注自身管理,具體表現為:1、目前遠途交通運輸,城際客運受高鐵衝擊影響較大,一二線城市受地鐵、輕軌等影響較大,由高鐵、地鐵、輕軌帶來的交通便利性、乘坐舒適性、經濟性、及時性效果明顯,乘客在選擇出行交通工具時,選擇傾向性明顯,帶來市場整體萎縮。不過傳統的客運行業,圍繞城鐵、交軌帶來的接駁班車的需求量有所增加;2、客車行業,主機廠看重的主要傳統車利潤增長中,主要依靠客運旅遊團體車輛。公交市場保有量雖然大,但是隨著各廠家的競爭,導致價格利潤明顯偏低,特殊地區除外(如:鄭州對於宇通,蘇州對於海格,廈門對於金龍),加之公交公司付款方式較差,動輒三年五年分期,給主機廠帶來大量應收賬款,誰知道哪筆款項會成為壓死主機廠的最後一根稻草;3、雖然最近一兩年各大客車主機廠,銷售數據突飛猛進,直線飆升,甚至風光一時無兩,但是其中絕大部分增長點來自新能源政策補貼,但是隨著國家政策補貼的調整以及新能源騙補調查,大家實力高下立判,若今後的補貼不到位,新能源的增長必定會迎難而下,甚至一瀉千里;
4、有心人可以查詢以三龍一通為代表的客車企業,每年度的凈利潤相對乘用車較低,這兩年有例外,主要是受新能源補貼影響。客車行業整體成本偏高,主要是由本行業性質所決定,客車門檻較低,主機廠絕大部分技術與產品都是外購,有的主機廠說白了就是一個組裝廠。但這時候,在面對同樣的市場現狀與低價衝擊,客車廠自身在管理方面的改進與提高確實值得其他行業學習,精益生產的推進帶來產品品質的提升以及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居安思危,客車人確實做的比較好。
so,如果在就業時,對於客車行業的工作,如果有機會選擇乘用車,還是去乘用車吧!目前宇通客車的份額佔到全國百分之三十以上。以目前哈爾濱市場的經驗來看宇通客車依靠先前打下的品牌基礎,拓寬並不斷完善產品線,通過政府公關手段積極競標,通過壓價搶單翹客戶不擇手段的拉訂單。依靠上市公司優勢,對客戶貸款,車款不及時到賬的問題以融資方式加以解決。同時宇通擁有相對完善的售後服務保障。
算了還是匿名吧,我就在客車行業,kinglong,宇通之一,在做海外這方面,由於崗位原因,我可以看到整個車的缺陷。然而,我並不看好客車行業1、價格不算低,質量還很差。物丑價貴。辦公室樓下就是總裝車間,每天都看到造車的全過程,在做新車PDI時候,對公司的失望盡在不言中。2、正如高票所述,海外市場是現在大家為了生存而摸索的主要渠道,以後的存亡,就看海外市場。國內近幾年有軌做的很好,客車行業基本飽和,只能靠政府補貼高一些新能源才能生存。其次只能賣到一些縣級以下的地方或者旅遊公司,比如九寨溝張家界之類的。可能是製造業整體不景氣的原因,所以我看到的只是一個點,國家在大力推動股市,腦抽的ZF(這個不是采埃孚)
作為一名乘客我發表一下對宇通客車的看法因為工作原因平常上下班都要坐客車
以前主要都是金龍車
近期公司又進了一批亞星的車乘坐體驗都還不錯但是其中有幾輛宇通車 坐一次真是遭罪座椅不舒服什麼的就不說了最大的問題就是有異味兒不是空調車空氣流通不好那種味道很明顯就是車本身內部用料的味道一種刺鼻的膠味兒 或是某種劣質塑料的味道而且經久不散
這車也用了兩三年了現在還是那樣真是難以形容的一種乘坐體驗可定製性強。生產不標準。車型龐雜。同一款車按客戶需求,拼湊成不同產品,當然,加錢。銷售符合國情,你懂的,尤其政府批量採購。宇通怎麼說呢。發動機幾個廠家都差不多,玉柴濰柴這一套。氣瓶,空調,罐閥類,你宇通能買我金龍也可以。成本控制不同,銷售力度不同。三龍加起來也抵不過宇通。
看政策啊,現在公交政策偏向電動化,柴油車市場萎靡地厲害。三龍一通中,宇通最硬,各類客車配置都有。客車分為公路客運和旅遊客運,包括營運非營運。跨省跨市運輸行業也萎靡,尤其是高鐵開通後,一些地區的客源不多,也全都被高鐵搶走了。跨市運輸的市場競爭也大,跨市運輸的客源受打擊並不是很大。剩餘的就是租賃公司,或者是運輸企業的旅遊客運,這部分市場最火,競爭最大。
客車行業相對比較落後,中國汽車行業整合之後,看國外汽車集團的架構,逃不了被大集團收購的命運
行業的前景不看好。中國客車企業由於市場的影響都是規模化擴張, 核心技術並不存在,或者說原創的核心技術。隨著國家的發展和交通模式的變化,發達國家的客車行業當前的境況可能就是中國客車企業將來的境況。
在宇通理想的未來世界裡,客車應該是能夠滿足社會運輸效率提升和個人出行方式的新需求的智能化產品。「汽車業正站在一個新技術時代的門口,各個行業的技術創新都有可能引發客車的質變。沒有聽說過的技術也許是打開創新的一個窗口」。宇通技術研究院院長李高鵬這樣告訴記者,他們三年前所主導研發的緊急制動系統(AEBS)正在推向市場,業內普遍認為,這項技術的發展之路就是客車業不斷認識目前和未來行業挑戰的過程。
看來宇通被噴的很厲害啊,我也是醉了,如果國內最好的客車企業尚且如此的話,那麼其他的呢,是不是就是渣渣了
坐下沃爾沃和德國的客車,再做國產客車。。。
自己已然來到這個行業,感覺很壓抑,跟富士康的車間有的一拼,很好奇為什麼沒有工人自殺?
推薦閱讀:
※有哪些車在中國是特供車?如何評價?
※大眾汽車集團有什麼黑科技?
※如果車被擋了,一輛家用小汽車物理上能慢慢頂開另一輛停著的小汽車么?
※車企整車製造找代工廠的利弊如何?未來前景如何?
※為什麼以前八萬的車現在只需要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