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ad server ?ad network 和 ad exchange 有什麼區別?DSP 是什麼?

什麼是ad server?

ad network和ad exchange 有什麼區別?

DSP是什麼?

現在有DSP(DEMAND SIDE PLATFORM)為甚麽沒有SSP(SUPPLY SIDE PLATFORM)?

如果有SSP,SSP將會實現什麼功能?


借花獻佛吧,從socialbeta看到的一篇關於互聯網廣告比較全的解釋。

原文如下:

有些概念是你必須知道的,而且知道的程度就如同你知道一年分為四季,地球圍繞太陽轉。這篇文章就講這些概念。

首先,你對互聯網廣告的產業鏈要至少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什麼是廣告主(advertiser),什麼是媒體(publisher),什麼是廣告商(agency)。廣告主顯然是指想為自己的品牌或者產品做廣告的人,例如寶馬、Intel、蒙牛……媒體則是提供廣告位置的載體,例如電視台、網站、雜誌、樓宇……廣告商本質上其實就是中介,幫廣告主找媒體廣告位,幫媒體找廣告主。

當然,這個產業鏈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部分,那就是「消費」廣告的人,即受眾(audience)。受眾都是有特點的,被分成一類一類相近的人群(persona或segmentation)。20多歲,剛剛從大城市畢業的女大學生有很多相近之處,銷售護膚產品的企業會把她們作為同一類人群,並且認為她們是自己的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因為這一類人對美麗容貌的追求是顯著的,且開始有消費能力。對企業而言,將廣告傳播到潛在的消費者那裡去是最基本的目標。

這當然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理解。不過,到了現實世界,事情變得複雜,為了把廣告這個看似「簡單」的事情做好,人們發現其實不是一個部門就能幹好的。舉個例子,廣告做成什麼樣子會吸引人呢?這涉及到創意——圖形及文案,複雜的還得有動畫、有拍攝。世界上的媒體這麼多,投放到哪些媒體上才能「打擊」到目標受眾呢?這又涉及到對營銷推廣渠道及受眾的分析和選擇。廣告做出之後,目標受眾的大多數人並不會立即購買,而是會去進一步了解企業生產的商品,這又需要有一個承載更多信息的平台接納、滿足他們的探索欲,並盡全力說服他們購買商品。企業還發現,為了影響到目標受眾,真正要做的事情還不僅僅只是廣告本身,廣告不過是推廣形式的一種,還有很多其他在不同環境下同樣有效的方式,例如公共關係營銷(PR)、病毒營銷(社會化營銷)等等,每一種也都需要特別專業的知識和經驗。

這樣,整個營銷推廣世界一下子變得空前複雜起來,上面的每一個領域都有數量龐大的服務商提供專業的細分服務。而互聯網的出現,則更加劇了這種複雜度。

互聯網的海量網站和信息是它的價值之源,但也為傳播廣告帶來了空前麻煩。與在電視上投放廣告不同,互聯網上的用戶更加碎片化(fragmented),瀏覽網站或使用apps是十分碎片化的,瀏覽時間同樣碎片化,要打擊更多的目標受眾,很多時候不得不跟數量極為龐大的網站或apps分別談判。這實際上非常不現實,於是廣告主傾向於購買大型網站上的廣告位,而難以觸及那些雖然流量不大,但質量不錯的中小網站。

但是,凡是有供給(中小網站的廣告位)有需求(廣告主同樣希望擴大廣告的覆蓋廣度)就一定有市場。市場出現了,那些有廣告位卻「不受人待見」的中小網站們明白單打獨鬥是沒有生意的,但聯合起來則不同。多個中小網站作為一個整體共同面對廣告主,不僅省了廣告主跟各個網站分別談判的麻煩,也為廣告主增加了價值。這是一個頂不錯的主意,不過,中小網站們(很多站長其實就是個人)怎樣聯合,誰來與廣告主談判,如何定價等等都是非常麻煩的——沒人牽頭的話,根本就不具備操作性嘛。不過,辦法總比問題多,一種被稱為Ad Network(廣告網路)的事物應運而生,它既像是一個行業協會,又像是一個中小publishers(網站和apps其實都是publishers)的中介(agency),它幫助建立publishers聯合的標準和聯合的方法,它代表這些publishers與廣告主談判,它同樣與廣告主談價格,提供雙方都能接受的定價。願意進入Ad Network的publisher,簽一個協議服從規則就好了,不願意的,不勉強。如果廣告主有廣告需求,會發給Ad Network,然後Ad Network會把這個廣告散布到各個適合發布這個廣告的眾多publishers上去。廣告主付費之後,相當部分的費用被分配給publisher,Ad Network則自己留存一部分作為自己的「辛苦費」。在Ad Network內所做的廣告,與在某一個大型網站上直接談判而簽訂的廣告合同不同,前者更適用於按照展示量(impression)或者點擊量(click)來進行收費,即CPM或者CPC的收費方式,而後者在中國,則基本是按照時間(按天數即CPD)來收費的。Ad
Network的出現廣受歡迎,乃至於一些大型網站也會加入Ad Network,原因在於它們總有一些無法完全銷售出去的邊邊角角的長尾廣告位,現在終於有了變現的渠道了。Ad Network,最出名的就要算Google的AdSense了(雖然並不非常典型),中國則有易傳媒(AdChina)或是好耶(AllYes)。

對於Ad Network,有一件事情是極為重要的,不僅僅它需要獲得更多的publishers的認可和加入,同樣還需要讓廣告主覺得在它的網路上所花的錢是值得的,而且,它自己還要能獲利,這使如何進行廣告的定價變得極度重要。本質上,Ad Network是一個計算精密的數學模型。但Ad Network再計算的再精密,publishers可能心裡都會有微詞,畢竟定價權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隨著一些牛X的Ad Network越來越大,publishers的話語權越來越小。本來Ad Network只是一個中介而已,結果中介控制了整個市場,佔了更大頭的好處,卻沒讓publishers吃到大魚大肉。另一方面,廣告主則可能抱怨,Ad Network提供的廣告位大多只是長尾流量,並不是那麼好,自己花了錢,但是獲得的流量卻不精準,獲得的audience不夠target。

不僅如此,市場上往往不止一個Ad Network,有的Ad Network有部分質量不錯的publishers,卻賣不出去,因為它手上的廣告主跟這些publishers不夠匹配,於是它把這些publishers的廣告位又以更低的價格賣個另外一個Ad Network,而下一個Ad Network又可能把它們轉賣給第三個Ad Network。這個市場開始變得亂鬨哄,廣告主和媒體(publishers)之間開始夾雜了數量太多的各種「中介」。廣告主犯愁了,本來一個Ad
Network的世界其實挺簡單,但現在遍地都是,良莠不齊,該選擇哪一個?媒體們也犯愁了,不同Ad Network的價值各不一樣,廣告格式的規範也不一樣,定價不同,背後的廣告主質量也不同,又該如何取捨?

既然有問題,那麼就一定有解決問題的市場。又一個事物應運而生,它的名字是Ad Exchange,中文叫廣告交換平台。好傢夥,這個東西一出現,就讓人們糊塗的顛三倒四。現在很多人其實並不懂得Ad Network和Ad Exchange的區別,但實際上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與Ad Network聯合publishers不同,Ad Exchange不僅僅聯合publishers,它同樣把Ad Network聯合起來,這些擁有廣告位的,被統一用「供應方」(supply
side)一詞來指代。Ad Exchange為這些供應方提供了一個用於展示自己的資產(即廣告位)的界面,大家自己往上登就好了。廣告主一看,這樣挺好,以前要跟很多Ad Network打交道,現在只要跟一個Ad Exchange打交道就好了,而且需要什麼位置,我自己可以選擇。不過,除了廣告主自己,廣告主的廣告業務代理人也是這個Ad Exchange的需求方,甚至,大家可能沒有想到,Ad Network自己也同樣可能是Ad Exchange的需求方。這不難理解,因為Ad Network為了豐富自己的「庫存」(inventory,即廣告位),在自己不具備某一類publishers的時候,在Ad Exchange上購買一些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這些需求方,被統一用demand side一詞來指代。Ad Exchange也為需求方提供了統一的界面,讓它們能夠查看其上的廣告位情況,並且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選擇這些廣告位。

不過,如果僅僅只是做這些事情,Ad Exchange的能量其實是非常有限的。Ad Exchange比Ad Network先進的地方在於它的定價機制。Ad Network上,對於供需雙方而言,其實都沒有對廣告位的定價權,而是由Ad Network這個「中央政府」定價的「計劃經濟」;而Ad Exchange,則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按照供需關係來運轉的「市場經濟」。什麼意思呢?原來,Ad Exchange為每一個商品(商品這裡暫時指廣告位)提供了「價高者得」的機制。對於每一個廣告位,如果同時有多個廣告主想買,由Ad
Network根據自己認為最合理的方式來分配歸於哪個廣告主,而在Ad Exchange上則是價高者得——為這個廣告位出價最高的廣告主獲得了在這個廣告位顯示廣告的機會。定價權現在轉讓給了供需雙方,給了市場。

你會發現,Ad Network更像是行業協會,而Ad Exchange則更像是Nasdaq,廣告位就是股票,股民就是廣告主。哪些廣告位更有價值,就會被廣告主追逐的更多,它的價格也就會更高,這跟股票的價格機制是極為相似的。

世界上著名的Ad Exchange有Google收購DoubleClick之後最近弄出來的AdX;還有Yahoo收購的Right
Media,這也是老牌的Ad Exchange了;此外微軟有AdECNNIC,OpenX也有自己的Ad
Exchange。

隨著技術的發展,Ad Exchange也變得越來越靈活,功能越來越強。過去,股票的交易不是實時的,因為受技術的限制,往往要T+1或者T+2什麼的(就是推遲一天兩天)才能完成交易,那個時候可能價格什麼的又變了。但是,今天的股票交易,很多已經可以T+0。同樣,Ad Exchange一開始應該也不是很實時的,但隨著技術的基本,對於廣告位的競價,現在已經完全可以實時進行了。這種實時進行的廣告位競價,被稱為Real Time Bidding,簡稱為RTB,即「實時競價」。 實時競價一般是按照CPM或者CPC出價的,關於這兩個名詞,我們後面會詳細解釋,這裡簡單說就是按照廣告被展現在受眾面前的次數出價,或是按照廣告被點擊的次數出價。如果我和你同時看好一個廣告位,我願意為它出價3美元每個點擊,而你出價3.1美元每個點擊,那麼你就擁有了這個廣告位。實時競價的好處太大了,人們能夠合理分配自己的預算,而且花了錢之後可以立即根據效果的好壞和競爭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出價,整個廣告的選擇和投放都變得很可控。

這樣看來Ad Exchange真的已經很完美了。但凡事都是兩面的,好的一面必然會帶來不好的一面。功能強大的Ad Exchange是一個專業的實時的股票交易所,不過,可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專業的股票經紀人!

更何況,Ad Exchange也不是就一個玩家,世界上有好幾個Ad Exchange,中國也有幾個。

廣告主現在又犯難了,Ad Exchange和RTB,看起來真是牛逼大發了,但是用起來不僅界面繁瑣,而且如何出價可是一個巨大的學問,更何況還有多個Ad Exchange同時在世。更可怕的是,我該如何判斷一個廣告位背後是否有我需要的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呢?更更可怕的是,各個Ad Exchange中的廣告位儲量那可是天文數字,我一個一個找,一個一個出價,累死不說,時間也全部耽誤了。

舊愁雖解,新愁卻來。

別慌,有問題就必然有解決問題的市場。一個叫做DSP(Demand Side Platform,即需求方平台)的事物又應運而生(互聯網廣告行業真是各種大小運啊),它看起來就是幫助廣告主們玩轉Ad Exchange的中介(agency),實際也差不多就是這樣。DSP同時把主流的Ad Exchange的系統都與自己駁接,然後提供給廣告主們一個統一的更加簡單的操作界面(肯定比Ad Exchange提供的界面要簡單些),不過更重要的是,DSP把Ad
Exchange中的廣告位的展示方式做了一個巨大的改變。在Ad Exchange中,廣告位可就是廣告位,但在DSP中,廣告位這個概念被移除或是被淡化了,而target audience的概念則被提出來。

什麼意思呢?原來,每一個廣告位背後,都是一部分受眾(audience),廣告主買廣告位的目的,實際上就是看中了這個廣告位背後的這群受眾。既然廣告主的目的明確,而又不能自己搞定這些受眾對應的全部廣告位,那我DSP來幫忙唄。怎麼幫,很簡單,你廣告主在DSP的操作界面中,告訴我你需要哪些人群,願意出多少錢獲得這些人群,我來幫你在Ad Exchange中操作不就完了。因此,對於廣告主而言,廣告購買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是購買廣告位,現在有了Ad Exchange和DSP,是直接購買目標受眾。

於是,DSP就成了一邊連接Ad Exchange,另外一邊服務於廣告主的中介,就好像一群炒股散戶的代理人,幫他們打理手中的資金,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選擇股票,讓這些散戶的獲利最大化。中國的DSP廠商數量據說已經超過了50個,很多Ad
Network轉型也做DSP生意,比如前面講到的易傳媒、好耶,而其他的DSP也如雨後春筍,例如品友互動、Yoyi、MediaV、晶贊等等,國外還有Criteo,Turn等等等。這個市場很快極度繁忙繁榮。

DSP絕對是一個技術活,而且必須要通過強大的受眾數據和數學能力,幫助廣告主實時決策,合理花錢,讓廣告主的廣告花費用在刀刃上。要搞定這些,單靠人力可不行,而必須有受眾的非常準確的興趣信息數據,而且還必須依靠一套強大的演算法來進行廣告位的競價,這種方法就是現在炙手可熱的「程序化購買」的方法之一。也就是說,程序化購買依賴於兩個重要事情:其一,需要受眾數據,準確的,海量的;其二,強大的自動化演算法,保證最合理的競價。

DSP自己有可能有受眾數據,但有很多其實沒有,或者有,也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那怎麼辦呢?又一個市場上的專業提供者出現了,被稱為DMP,即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數據管理平台。數據管理平台,簡單講,它們手中握有受眾數據,並且能夠讓DSP駁接到他們這裡,利用它們所有的數據。

所有有細分需求的地方,就立即有細分的供應。

同樣的原因,供應方(publishers和Ad Networks)也有了一個被稱為SSP的東西幫助它們打點各個Ad Exchange的關係,並提供使用體驗更一致更集成的廣告位庫存管理環境。SSP,即Supply Side Platform(供應方平台)的簡稱。但中國事實上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SSP,各家媒體實際上直接繞過了SSP跟Ad Exchange直接連接,原因較為複雜,這篇文章就暫時按下不表。

上面基本上說明了現在的互聯網廣告的產業鏈的大概的樣子。你會問,這個跟我做互聯網營銷推廣的分析與優化有何關係呢?嗯,的確,給大家一個大圖景的目的,是為了描繪這個圖景中間更加細微的東西。例如,一個問題是,DMP如何擁有受眾的數據,即它們如何可以知道某個廣告位背後的受眾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

簡單講,DMP為了獲取受眾的數據,它必須至少做幾件事情:其一,它需要為所有的受眾每一個做一個標記,這個標記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主要是通過一種叫做cookie的事物完成的。而在更新的技術條件下,可能又有能夠比cookie更多(甚至更好)的東西。這些我們都在後面會講到。其二,它還需要能夠實現跨域追蹤。什麼是域?這是我們要在這一節就清楚了解的東西。

搞清楚域,最好不要去翻互聯網原理,那裡的解釋都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簡單講,所謂的域,就是指一個網站的範圍,通常一個網站只有一個一級域名(例如http://baidu.com就是一個一級域名,而http://music.baidu.com則是二級域名),因此域和一級域名常常沒有區別。跨域,就是多個網站,或者多個一級域名。跨域追蹤,就是能夠追蹤同一個用戶在多個網站(多個一級域名)上的行為。

跨域又分為兩類,一種叫做跨主域,即跨越了多個不同的一級域名;另外一種叫做跨子域,即跨越了多個不同的二級域名。舉一個例子。加入一個組織聲稱它能夠追蹤同一個用戶在http://baidu.com、http://sina.com.cn、http://chinawebanalytics.cn上的行為,那麼它的這種追蹤是跨主域的。而另一個組織,如果它聲稱能夠追蹤同一個用戶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music.baidu.com map.baidu.com等同一個一級域名之下的二級域名的行為,那麼它的這種追蹤是跨子域的。跨主域,大部分時候被我們簡單稱為跨域,而跨子域則沒有簡稱,必須要聲明是跨子域。

跨域追蹤又分為廣義的跨域追蹤和狹義的跨域追蹤。如果是廣義的,那麼就是指,一個組織或者一種解決方案能夠跨越不同所有人的網站追蹤用戶的行為。比如,它能夠追蹤同一個用戶在搜狐上、新浪上及優酷網上的行為。這些網站顯然不屬於同一個組織或個人所有。而狹義的跨域追蹤,則是指雖然網站的一級域名不同,但是卻屬於同一個組織或個人。這種情況下的追蹤,只要網站所有人同意開放許可權,那麼執行起來比廣義的跨域追蹤就要容易多了。這樣一個人在互聯網上的興趣就能夠全面被了解,而如果不能實現跨域追蹤,只能從一兩個網站了解受眾,那麼能夠判斷的依據就會太片面了。今天,DMP可以稱為最為複雜的互聯網營銷信息系統,但也是最顛覆一切的「爆炸物質」。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什麼是廣告主(advertiser)和媒體(media),明白了什麼是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大家又明白了廣告主和媒體中間原來有很多廣告代理商(agency),這些代理商還花樣繁多,其中很重要的是廣告網路(Ad Network)和廣告交換平台(Ad Exchange),另外還有附著於廣告交換平台的DSP和SSP。你還知道了多種互聯網廣告的付費方式,包括按照日期付費(CPD),按照廣告展示付費(CPM)以及按照廣告的點擊付費(CPC),最後還有一種高級方式,RTB的方式。之後,你了解到用來定位一個受眾個體的解決方案是cookie,以及其他比cookie「更牛」的方式。再之後,你學到了域和子域,以及跨域和跨子域,我們的追蹤要麼是在一個域(或者子域)的範圍之內的,要麼就得跨到一個更大的範圍內——跨子域追蹤或者跨域追蹤。這些東西,如此基本,又如此重要,它們都深刻影響著我們對於互聯網營銷分析與優化的技術和方法,以至於,我在本文浮光掠影了解了這些基本概念之後,還會在後面更多文章中更進一步學習它們。

說到互聯網廣告,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海外移動內容分發平台Mobvista,在這一塊做的非常專業。


什麼是ad server?

ad server是把廣告投放到網站的伺服器,它常常也會對廣告的點擊等進行追蹤記錄。

ad network和ad exchange 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可以參考我在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會出現 Ad exchange?)的回答

DSP是什麼?

DSP是需求方平台,一個合格的DSP通常整合了各種各樣的supply side,包括ad exchange,ad network,為它唯一的客戶(advertiser)提供便利,並且利用不斷改進的演算法為客戶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花最少的成本買到最好的廣告效果)。

現在有DSP(DEMAND SIDE PLATFORM)為甚麽沒有SSP(SUPPLY SIDE PLATFORM)?

如果有SSP,SSP將會實現什麼功能?

有SSP。SSP是供應方平台,一個合格的SSP應該要整合各種各樣的supply side,包括ad exchange,ad network,為它唯一的客戶(publisher)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把庫存的廣告位賣出最好的總價錢)。一個合格的SSP,DSP不光要能服務、代表它的客戶,更要突出Platform的功能,也就是可以與其他的技術平台(network,exchange,DSP,SSP等)對接。


廣告交易平台(AdExchange)

定義:一個開放的、能夠將出版商和廣告商聯繫在一起的在線廣告市場(類似於股票交易所)。交易平台里的廣告存貨並不一定都是溢價庫存,只要出版商想要提供的,都可以在裡面找到。

個人理解:所謂的廣告交易平台,就是一個能夠讓廣告主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接觸到對的用戶的地方。它可以為每一次廣告的 Impression(廣告收視次數) 來賦予一個獨立的價值,其運用的實時競價技術可以讓廣告主競拍每一次廣告顯示在用戶面前的機會。

四大廣告交易平台

淘寶TANX

(Taobao
Ad Network Exchange) Tanx

既是DSP也是廣告交易平台,比較複雜。

Tanx是一淘獨立設計並開發的一套適應國內廣告環境的實時廣告交易系統。Tanx營銷平台於2011年9月正式對外發布,是國內第一家真正的實時廣告交易系統。目前Tanx營銷平台已經匯聚了10億優質媒體流量和國內外超過20家DSP,實時廣告交易市場正在蓬勃發展。

新浪Sax

品友互動的一位銷售說是由品友互動為新浪開發的。

騰訊adx

Tencent AdExchange騰訊廣告實時交易平台

騰訊廣告實時交易平台

Google ADExchange


DSP

Demand Side
Platform

DSP就是廣告主服務平台,廣告主可以在平台上設置廣告的目標受眾、投放地域、廣告出價等等。

DSP的原理是:一次交換平台或者媒體的impression產生後,平台或者媒體通過標準的RTB協議發送請求給DSP平台,通常攜帶的信息有媒體名稱、媒體分類、頁面URL、頁面的上下文關鍵詞、媒體設定的最低價格以及最重要的信息一一用戶Cookie。DSP通過查找事先已經建立的用戶映射庫,將用戶轉換為DSP平台可以識別的用戶,然後將從交換平台或者媒體收到的所有的信息綜合計算,篩選出適合的廣告以及廣告的最高出價,然後將廣告ID、素材地址、跳轉地址、尺寸、類型等回傳給平台以及媒體(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運算需要在毫秒級別處理完畢)。當競價成功後,平台將發送成功信息給DSP平台(成交的價格並不是第一名的出價,而是第二名出價加一分錢,此處採用了荷蘭花卉市場拍賣法。)。

中國最大的DSP品友中國人群定向數字廣告第一平台 同時對接國內四大廣告交易平台

zampdsp 國內第一家自主擁有DSP平台的數字代理公司,谷歌中國Adx買方認證供應商

menlo

新數網路WiseMedia | 新數網路 : 網路廣告需求方平台

Brandscreen - Company

易傳媒集團易傳媒: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整合數字廣告平台 號稱多屏整合

zampdsp 國內第一家自主擁有DSP平台的數字代理公司,谷歌中國Adx買方認證供應商
已接入Google ADExchange和淘寶TANX

聚勝萬合http://www.mediav.com/

悠易互通悠易互通官網
同時對接Google DoubleClick Ad Exchange和淘寶Tanx

AD Network

全稱:Advertising network。

即「在線廣告聯盟」。

在廣告業內,這是一個較為廣泛的概念。是一種介於想出售廣告空間的網站與想在網站上刊登廣告的廣告主之間的平台.

比較知名的大型廣告網路公司有Google的AdSense、好耶、仁合傳媒、傳漾Adsame以及ValueClick等。


http://www.adopsinsider.com/ad-serving/how-does-ad-serving-work/

這裡是關於ad server的工作原理

ad network和exchange的區別,我打個比喻

如果你想吃些東西,你有兩個選擇自己做或者去飯店吃做好的。

那好,我們把食材比作媒體,那麼ad network就是把食材都準備好,並且做好,你過去只要吃就可以了。

exchange就有點特別了,就像去潘家園你買個東西得討價還價,找到性價比最高,最合適自己的寶貝。

以上只是簡單打個比喻,實際上,exchange遠遠要比這個複雜的多。


AD NETWORK的哥們通常比較小,通常把廣告買斷再自己忽悠出去。

DSP么就是個複雜的平台了,首先你是個想投廣告的人,你比如有10萬塊錢的廣告預算,你的計劃是投個10天。一天1萬塊錢,你一家家去找人家網站談?你要多久?你都找個代理公司你被人忽悠。其次你怎麼去評估你的廣告的點擊率是真實的,有多少效果?每個媒介情況都不一樣。這個時候你自己就很想有這麼個平台給你啥都一站式搞定。,你可以自己設定CPM的競價,預算,你可以告訴他你期望把你的每一次展示都盡量展示給幾歲的,什麼性別的,買過啥東西搜過啥東西的互聯網用戶。然後給你很詳細的投資回報率的統計數據等等。你想停就停,想開就開,想調整就調整,所有都可以秒殺搞定。

SSP么是面對網站站長的,你自己做媒介的,你有點鳥流量,想把你的廣告位賣掉,你就去找好了,啥鳥廣告聯盟啊會收你的,SSP就是這個滴幹活!

ADX就是有買方也得有賣方,都有了,那麼中間得有個市場把他們接起來吧!AD EXCHANGE就是這麼滴個幹活。


ad server負責廣告的bid和投放。DSP本質上就是一個Ad Server,從advertiser那裡接來預算然後從ad exchange那裡買來impression(可以理解為一次有效的展示)繼而投放廣告。DSP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於投放演算法,根據商業模式不同會有各種各樣的指標,不過一般可以理解成CTR。

ad exchange,顧名思義就是廣告交易所的意思,用戶在網上瀏覽網頁的同時會收到很多廣告,實際上在用戶瀏覽頁面之前,廣告位的大小信息,和一些用戶相關的targeting信息就被打包好,發到ad exchange裡面。之後就會有bidder,也就是之前提到的ad server來針對這一個廣告進行競價,中標者獲得展示廣告的權利。ad exchange的核心競爭力源於數據,包括inventory的數量,inventory的類型和提供的targeting信息的精確程度等。


學習了


一樓的文章我現在每天都讀一遍,希望能像記住四季一樣牢牢地記住這些!


不能完全同意,AdExchange是用股票交易技術實現廣告投放,實時競價技術只是一部分",目前國內主要是Google和MediaAdx在使用,不要和自動投放系統搞混


淺析Ad Exchange廣告交易模式

我覺得百度這篇講的最清楚易懂啦


供應方平台(SSP):包括AdMeld、Rubicon和PubMatic.。

需求方平台(DSP):表面上看來,雖然越來越多的公司(包括廣告機構的內部部門)聲稱自己是需求方平台,但按照定義來看,真正符合標準的只有少數公司:Turn、Invite Media、MediaMath、Triggit等。


推薦閱讀:

Facebook廣告有哪些計費方式!?
美國移動互聯網廣告已經初步形成了三巨頭:Admob,iAds,Adsense。中國的移動廣告是由誰統治的?
惠鎖屏、酷劃、紅包鎖屏等應用的收益明顯少於投入,為什麼還會有一定規模的市場?
力美廣告為何如此受資本青睞?
展示類廣告、效果類廣告、品牌廣告分別指什麼?

TAG:廣告 | 互聯網廣告 | 移動互聯網廣告 | 網路廣告 | 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