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和克服自己的缺點?

我是上了大學才有這個意識的。我向好朋友詢問,請別留情面。聽缺點,聽到了,不要解釋,要下決心改。

曾經有優柔寡斷的缺點,看錢穆《師友雜憶》,很受啟發。老爺子當年也是如此,有次看朋友,走了一會下雨天也黑了,就動搖打退堂鼓了,為磨練自己還是按原計劃見了朋友。這個方法我覺得挺管用。


個人方法。幾個步驟:

  1. 尋找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目標......看看周圍有沒有人處在你認為的理想狀態中;

  2. 試著學習、模仿他/她的生活方式,很多時候,這意味著改變你自己;
  3. 如果這種改變讓你覺得痛苦,但是你覺得是值得的,而且你在此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良性的改變,那麼恭喜你,你已經發現了自己的缺點,並正在克服它。

你有多難受,你的缺點就有多大;你能堅持多久,你的改變就有多大;

但前提是,你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目標......


我覺得所謂「缺點」,是性格習慣中有可能造成自己利益和其他人利益發生衝突的部分,「克服缺點」,就是拿自己的利益跟其他人的利益做交換(因為不對個人特質進行改變會給我們節省很多心力和時間成本)

因此,「發現缺點」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其他人(最好是單獨)進行敞開心扉的溝通,從別人那裡了解自己哪些地方會會造成衝突,然後在所有人的反饋中取交集,進行處理。

舉個例子:

大家都覺得我不修邊幅是個bug,嗯,可以考慮改變一下。

有人覺得我話太多,很招人討厭,偏偏有朋友就喜歡我話多,因為他們各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話多」這個事兒,就不用打上「缺點」的標籤進行「克服」,對那些不喜歡你多說的人,少說;喜歡你多說的人,多說。歐了。

但是,由於缺點是性格習慣的一部分,這不是個人理性所能決定,因此,「缺點」本身幾乎是沒法克服的,比如「對哪些人說話多少」落實到生活中,就很難做到收放自如。其原理,可以參見「為什麼有很多道理我們知道、也認可,但就是做不到?從知道到做到之間有什麼被我們忽視的重要東西?」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12199

因此,在「克服缺點」上,我們可以採取兩個態度:

1.不改。淡化外界評價,堅持原始的自我,這沒什麼錯,有些人一生都有著無所畏懼的孩子氣,在孩子眼裡,是只有不同,沒有對錯的。

2.改。結合前面所談到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習慣優先于思考習慣,不是我們的思考決定了行為,是我們的行為決定了行為,我們頂多用現在的思考影響我們的下一步行為,然後通過加強有益的下一步行為,來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換句話說,如果我要變得注重打扮,只能是心理上先不斷強化「人應該穿得漂漂亮亮的」「不注重形象後果很嚴重」之類的信念,然後在下次某個不想洗臉的時刻,逼自己一把,把臉認真地洗了,再堅持養成習慣,新的習慣一旦形成,相當於舊的習慣,所謂「缺點」就改了。

對此我個人的想法是:還是少讓外界的看法來界定自己吧。自己定義自己並肯為之負責,就夠了。


謝謝藝晴的邀請。

接受缺點是自己的一部分,缺點只是現象,本質上是幫會自己更好更開心的生活。

不刻意去改正「缺點」,當然如果是自己自然而然想改變的,也不恐懼。


首先,我確實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可是我並沒有試圖改變。

1 蠢。

2 讀書少

3 膽小不自信,敏感感性

4 粗心

5 丑

怎麼改?

1 雖然蠢卻貴在有自知之明

2嗯,讀書挺少卻還不會自作聰明且時常保有謙卑之心,虛心學習

3 向來膽小,怕水怕高怕接觸新人,畏懼每次改變但是又逼著自己去喜歡,我能想到的改變它的辦法大概是找一個勇敢的人愛我。????不受傷害,大概就不會害怕。身邊倘若有英雄,我自然不會太害怕

4 這個毛病,無解。

5 無解,我在努力發現自己的可愛之處,好像反正挺少的,少到真的沒有。


我的缺點是情緒不穩,發泄完很快就沒事了,也可能是有些孩子氣吧。

解決的辦法是跟我一個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很理智淡定的朋友在一起久了之後,悟到的。

這個境界叫做「無我」,不要把自己放在眼裡,所有考驗和恩賜都只是試探,不要悲傷的太早也不要高興的太早。不過這個境界沒有一定的閱歷和經驗也是達不到的。

慢慢來,就有了道緣。


缺點這個東西,一看你有沒有認識到他的存在,並且認識到這個缺點給你帶來的不好的影響。

二是,看你想不想改。真想改,心心念念都惦記著這個不好,肯定能改,而且改起來還很快。

陳道明兩會期間接受小崔採訪,小崔問怎麼戒煙的,陳道明的回答很經典,他說,心戒。就是說從內心深處壓根不想煙這個事兒了,如果一個人,連根煙都戒不了,那他還想干成什麼事兒?


沒有主見 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沒有時間觀念 喜歡拖

死板 不會變通

懶惰 不愛動

沒有目標 不知所措


推薦閱讀:

怎樣跟孩子說爸爸不要他了?
程序員如何快速成長?
渡邊麻友的臉出了什麼變化?
如何看待《中國好歌曲》里的王曉天?
如何成為行動派而不是空想?

TAG:成長 | 日常心理分析 | 個人成長 | 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