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
今天看微博的時候感覺是一個非常大的好消息啊,這個男人先是台積電的大功臣,然後在韓國教書,幫助三星反超台積電,不知道他可不可以幫助咱們搞個大事件出來
梁孟松剛加入還不知道會怎樣,至少之前的中芯國際是表現太差了,完全當不起行業龍頭的地位。中芯國際在過去基本是噩夢(投資已太高,成績太弱),從而大家失去信心了。
梁加入後,至少是一個新希望。因為時機很好:
1,28nm 和 16nm 在短時間是成本/性能的最優點,現在追上來有利潤有產能有需求,能正循環。
2,現在工藝更新比以前慢多了,多花幾年追起來還有錢賺。按前幾年的速度,追上來也是接盤俠。
3,國內市場更大。
新時代、新格局、新征程—評趙海軍和梁孟松受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文:顧文軍2017年10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趙海軍和梁孟松擔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這是期待已久的消息,這是業界矚目的消息。這是中芯國際第一次採取Co-CEO制度,在中國半導體企業中也是首例。這對中芯國際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對中國半導體產業也是一個重要的事件。新時代、新格局、新征程—評趙海軍和梁孟松受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X千軍易得,兩將難求。聯合CEO意味著兩位優秀帥才的聯盟,但「請到人」、「請准人」、「請來人」背後的艱辛卻不是像新聞通稿一樣能夠看到的。為了請到梁孟松,為了聯合CEO,中芯國際多方做工作,多次做交流。這個過程的漫長,是外界難以理解的;這個過程的艱難,是外界難以感受的。在這個新聞刷屏的背後,他們做的努力更值得我們的掌聲!聯合CEO,彰顯了中芯國際愛才招才納才的決心,表明了中芯國際向尖端工藝進軍的信心,昭示著中芯國際在新時代聚力發展,大幹一番的雄心。尖端工藝研發不足是中芯國際乃至中國半導體的短板,本次趙海軍和梁孟松的聯袂上陣補齊了中芯國際的短板,讓未來的中芯國際更值得期待。為何是趙海軍和梁孟松趙海軍作為中芯國際的原首席運營官,「受任於轉型之際,奉命於大發展之間」,其首要任務是提升研發團隊的攻堅能力、加快尖端工藝的量產進度、優化產品技術的組合比例。這在芯謀研究之前的文章(《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直掛「雲」帆濟滄「海」,中芯國際開啟新篇章 》)已有介紹。趙海軍創造了中芯多項第一:第一位大陸出身的CEO,第一位「職業經理人」CEO、第一位從「地方」到「中央」擢升的CEO。優秀的工廠運營能力、卓越的團隊激勵策略、優異的公司管理理念、對中芯國際的深厚感情、識大體的格局胸懷使得趙海軍成為帶領中芯國際迎接新挑戰、開啟新時代、再創新輝煌的卓越人選。
而梁孟松作為一名讓業界時時關注的風雲人物,其加入中芯的決定像一把尖刀,直指尖端技術研發。縱覽梁孟松的職業生涯,不論其任職於台積電或是三星,均為其在職企業帶來了技術的突破:梁孟松在台積電時,台積電在130納米工藝擊敗IBM,當時負責先進模組的梁孟松居功至偉;梁孟松2011年加入三星後,三星的製程演進路線由32納米/28納米 Planner技術直接跳階到14納米 FinFET技術,並在2014年底開始量產。此次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相信不僅在尖端工藝能幫到中芯國際,在成熟工藝的改善、提升也會助力更多,也能有效地提高中芯整體研發能力。更讓人欽佩的是,作為國際上知名的產業領袖,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的現金薪酬竟然只有稅後20萬美元!真以為中芯國際的公告少寫了一個零!我想這有梁博士發展產業,實現自我理想的使命,有中芯國際「三顧茅廬」,求才若渴的誠心,更有中國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前景美好的召喚!梁博士加入的不僅是中芯國際,更是蓬勃向上的中國半導體產業!
為何必須做尖端工藝以目前的實力和市場的巨大需求,中芯國際可以做實成熟工藝,既輕鬆又賺錢,過「小確幸」的生活,但從商業邏輯、國家戰略和企業發展三個角度考慮,必須要做尖端工藝。商業邏輯上必須做:作為一個想在世界上立足的foundry大廠,做尖端工藝是必要的。如果不做尖端工藝,將喪失與客戶尤其是大客戶的深度合作、長遠合作和戰略合作。摩爾定律和市場競爭促使著客戶時刻向前走,客戶在選擇Foundry時,工藝的領先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重要的因素。Foundry只有在工藝跟上甚至超過客戶的需求,才有資格和客戶共同進步。尖端工藝是設計企業的明天,也是foundry大廠的明天。並且有了「明天」,客戶才會在「今天」做選擇。因此從商業邏輯上,中芯國際必須要有尖端工藝,才有機會和客戶尤其是大客戶進行深度戰略和長期合作;1 商業邏輯上必須做:做先進工藝對一個要想在世界上立足的foundry來說是必要的。如果先進工藝不做,這個foundry就沒有未來,客戶尤其是大客戶就不會和你深度合作。因為客戶也有自己的規劃和戰略。客戶自己這不僅考慮這一代產品,先進工藝是明天。比如華為,去年和中芯合作很好,40納米主要在中芯。但中芯28沒做好,華為40納米升級到28了,所以今年沒辦法,大部分訂單給了台積電。總之,先進工藝是一個大foundry的明天,客戶要考慮foundry的技術搭配和規劃,所以必須要有先進工藝,客戶才會和你深度戰略長期合作;國家戰略上必須做:CPU和通信晶元等關鍵產品的製造需要尖端工藝,所以國家在投巨資發展半導體時,將發展尖端工藝作為主要目標之一。中國必須要有尖端工藝。大基金成為中芯國際第二大股東之後,中芯國際肩負的「戰略使命」越來越強。作為大陸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foundry,中芯在此責無旁貸,義不容辭。企業發展上必須做:任何一家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必須保持不斷向前,為了吸引頂尖人才,也要前進!引入外界新鮮血液,尤其是產業內知名的、有能力的強人,彌補短板,是中芯國際的必走之路。有一個遠大的目標,才能凝聚更多的精英;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才能讓公司有前進的動力;有一個期許的明天,才能給員工一個踏實的今天!為何是現在眾所周知,中芯國際在過去幾年取得了巨大進步,銷售額、凈利潤等多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然而在成績的背後,也有著隱憂和風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個「近憂」就是尖端工藝的研發不足,背後的原因是研發能力的不足,潛在的影響是未來的增長潛力不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為求長遠,中芯要變。做尖端工藝,既是國家需求,更是市場需求。從國家層面毋庸置疑,先進工藝代表了先進生產力,中國企業要在國際半導體競爭中後來居上,尖端工藝必須要突破。從市場角度看,在國際上增長最快的工藝製程都是40納米以下的工藝節點,40納米晶元銷售額有望年增18%,尖端工藝節點壓縮傳統節點的生存空間,必然帶來「此起彼伏」的情況。隨著產業的發展,28納米以下的晶圓代工市場更會突飛猛進。 2017年台積電的先進位程(40納米以下)銷售額佔比可能接近60%。反觀中芯國際,28納米產品在PolySiON製程下逐漸成熟,佔比也漸漸升高,但是屬於高階的HKMG量產尚有困難,而且目前僅7%的收入來自28納米製程。整體而言,台積電半壟斷了尖端工藝代工的市場份額,2017 台積電在先進位程的佔有率將達86%。這是個很可怕的數字。意味著行業的第二、第三和之後的其他追隨者們,已經只能看著領跑者台積電的身影嘆息了。全球主要代工廠廠商的尖端工藝節點的差距
新時代、新格局、新征程—評趙海軍和梁孟松受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上市公司數據,芯謀研究整理在尖端工藝時間落後和尖端工藝比例過低的情況下,客戶極易出現轉單和流失。長此以往,不光無法滿足海外的需求,甚至都無法滿足國內客戶的需求。尖端工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企業乃至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大客戶對尖端工藝的渴求,中芯國際發展尖端工藝的緊迫性和壓力也持續增加。客戶需求時不我待,尖端工藝迫在眉睫,此艱巨的任務是中芯國際必須要打、必須要快、必須要勝的決定性戰役!過去是時勢造英雄,現在是時勢造雙雄為了先進節點,為了尖端工藝,更是為了引入人才、加快發展、實現趕超,這是中芯國際在企業發展歷史上的第一次採用了Co-CEO的策略。梁孟松擅長工藝研發,趙海軍擅長企業運營,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兩者的搭配合作將會是理想的組合方案。半導體產業歷經了幾十年的發展,技術更加複雜,知識更加縱深,覆蓋更加廣泛,對CEO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和嚴格。而隨著各大公司創始人的陸續退出,管理層也開始由創始人向職業經理人轉變,同樣Foundry業也從創始人時代發展到職業經理人時代,從「強人時代」發展到「團隊時代」。目前全球純晶圓代工前四大裡面,台積電、聯電和中芯國際都採取了Co-CEO的管理層。這既能優勢互補,又引入了思維的討論和碰撞。相信未來Co-CEO或成為產業的常態。期盼很高,風險亦有。保持耐心和給予時間尤為重要。對此雙劍合璧的組合業界寄予了很高的期盼,但是我們也明白,畢竟「一山難容二虎」,聯合CEO亦是不走尋常路,在帶來更多期許的同時,帶來的壓力和挑戰也是同樣不小。首先兩位產業精英是需要一定的磨合期。雙方都需要相互熟悉對方的思路、脾氣和風格。性格不合適可以磨合,習慣不一樣可以適應,希望在為中芯國際大局的前提下,二位能求同存異、齊心協力、精誠團結、攜手並進!更希望業界給予兩位CEO,給予中芯國際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時間。同時在兩人的磨合之外,董事長和董事會更是關鍵點。在華為、台積電、聯電、聯發科Co-CEO或者輪值CEO的背後,是創始人的一言九鼎。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公司為了保證戰略方向的一慣性、重大決策的快速決斷、以及決策後的有效執行,兩個CEO是一定要擰成一個中心。從中文構字的角度看,企業一個中心為「忠」,兩個中心則為「患」。兩位CEO要想一加一大於二,董事長和董事會決斷與支持至關重要。
該來的終於來了,該進步的一定可以進步。中國半導體產業歡迎梁孟松博士的加盟,同時祝福趙海軍和梁孟松未來可以同心協力創造中芯國際更大的輝煌!希望海軍能爆發大海之能量,又有大海之包容;希望孟松能有松竹之堅韌,又會如松竹之長青;這樣企業才能周全。中國半導體處在快速發展的時代,這也是屬於中芯國際的黃金時代。希望中芯國際繼續煥發青春,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在董事長、董事會及Co-CEO的帶領下,付出雙倍的努力,得到雙倍發展,最終收穫雙倍的成功!!講述你的屁股:
a.鄉民:晶元三姓家奴b.426:半導體錢學森另外該瑟瑟發抖的不是聯電嗎?smic表現不好,多少有體制的問題,靠一兩個外來和尚解決不了問題。這個公司表面是以技術研發為核心,但實際上完全沒有tsmc/三星之類的foundry那麼核心,rd失敗了smic照樣活得挺好,領導們不會自掛東南枝(誇張一點兒~實際上其他公司也都不需要)。這就決定了這個體制下不需要把rd當生命線。這個體制如果改不掉(基本上改不掉),那麼至少這個體制內micro制度上做到獎罰分明:給rd做好後盾,不要給打仗的人拖後腿;給客服運維之類加上壓力,對客戶不要再那麼敷衍。事情是需要從大小兩端同時做起的,希望smic至少搞定一個。
梁孟松先生如正是那命中之人,中華復興聚焦在這一刻,一旦成功歷史將銘刻這個名字。
感覺內部變動很大,有的部門直接被砍了,希望能帶來大的改變,實現更大的盈利,畢竟現在提供的工資和同行業相比沒什麼優勢
三星瑟瑟發抖
好事。
全球華人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下一個就看張忠謀了,要還想落葉歸根光宗耀祖的話嘛。。。最好把台積電全部搬過來
不然在台灣歷史書上,不過是一個外省撈而已
9月份就傳梁會入職中芯國際,後來我發了條朋友圈「梁孟松值300億「。
如果算8月底9月初到現在的市值的話,這300億快兌現了
然而瓦森那協議限制下,是否梁去了中芯也無法起到如同當初去三星一樣的影響力?
設計與FAB分開明白嗎?設計都不是主題了,招過來幹嘛(⊙o⊙?),不提是否有精力繼續追隨摩爾定律,在後摩爾定律時代,一個處理器受阻,輸入輸出與存儲器市場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前的老人是否有精力面對都不說,新製程導入是否有設備,好的廚子(人),好的材料(錢),好的火候(設備)。24小時倒班定製線,一線工作壓力是否有年輕人追上去。電子廠24小時倒班?想過?設計與製造分開這麼多年沒點逼數,可以從簡單的做起嗎?巧婦無米。設計的人對製造細節的了解,就和廚子和美食家,想賺錢,廚子的重要和美食家的作用沒點逼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