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科幻作品裡的設定已經實現或者很有可能實現?

包括且不限於科幻小說,電影,動漫,遊戲等等


關於「科幻預測未來」的話題,我想起一篇文章。

1996年第2期《科幻世界》登載了一篇特稿,叫《走出「偽科學」的陰影》,作者葉永烈,網上有電子版。80年代初,葉永烈和鄭文光、童恩正、肖建亨並稱中國科幻四大金剛,是早期中國科幻小說重要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葉永烈解釋他為何放棄科幻小說創作: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寫了兩篇科幻小說,一篇是《世界高峰上的奇蹟》,寫於1976年,發表於70年代末,講述中國科學家在珠穆朗瑪峰發現恐龍蛋並成功將其復活——很像《侏羅紀公園》;一篇是《愛之病》,寫於1986年,以艾滋病在中國傳播為背景的公安罪案故事。這兩部小說在當時都給「斃了」。前一篇,是國內一位恐龍專家指責小說是「偽科學的標本」,「背離起碼科學事實」,「與科學幻想的要求背道而馳」。這導致葉永烈的一系列科幻小說給扣上「偽科學」的帽子;後一篇,則是衛生部門審閱小說後說「我國迄今(1986年)沒有發現一例艾滋病患者」,小說發表會引起「誤導」,導致「新聞混亂」。

兩件事後來都發生轉機。1995年畢淑敏發表報告文學《石破天驚——XL001號恐龍蛋化石傳奇》,敘述北京大學學者從一枚「柔軟的恐龍蛋」中發現恐龍DNA。至於現在艾滋病在國內的傳播...就不用多說了。

葉永烈的科幻小說在八十年代遭受的批判,可以參看這篇自述上海文化名人-葉永烈。

我理解葉永烈在《走出「偽科學」的陰影》中的揚眉吐氣,但得指出這篇文章在認識上出現的偏差:兩篇科幻小說得以摘掉「偽科學」的帽子,是因為現實證實了小說情節。這恰恰著了批評者的道,即將預測未來與科幻小說掛鉤。我多次強調「科幻小說不承擔預測未來的重任」——這句話我以後還將重複很多很多很多遍——它只需構建一個自洽世界,完全不需反應現實。

科幻小說有多重類型,各類型沒有高下之分,都誕生了經典之作:被一些讀者稱為「套著科幻外殼的中世紀奇幻」(但我不太同意這一說法),比如《星球大戰》、《沙丘》;愛情科幻,比如《光逝》、《荊棘》;女性主義科幻,比如厄休拉-勒古恩的一系列作品、《使女的故事》;反烏托邦——從「現實世界不可能誕生這種社會」或「這個制度存在缺陷不可能長久存在」角度批評反烏托邦,是對反烏托邦的誤解;以邁克爾-克萊頓為代表的高科技驚險小說,特德-科斯瑪特卡也在走這條路;還有科幻奇幻、喜劇科幻、「稀飯科幻」、新怪譚...只要世界自洽、沒有設定瑕疵,我對各種類型都能接受。當然,科幻小說質量是存在差異的,甚至有那種爛到想撕書的作品,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所以,針對科幻作品未能反應現實的批評——諸如「為什麼外星人是人類的變種」、「為什麼要拿著激光劍這種近戰武器互砍」、「為什麼沒有預測到無線網路、手機、觸摸屏、可穿戴設備、XXXX....的出現」、「為什麼星際旅行不遵守相對論」,乃至「這不夠科幻!」——之類的,可以消停了。需知以「硬科幻」成名的凡爾納,也設想過「用大炮發射宇宙飛船」這種不科幻的事。


《真名實姓》

第一次讀到這個小說是2012 2013年左右,具體時間記不清了,當時人肉搜索好像還是比較火爆的話題,這篇小說給我很大的震撼,真的佩服那些科幻大師。

這兩年信息安全問題也比較多,建議大家還是儘可能的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


《大都會》,除了那台機器人有點麻煩以外,其它片中的事物現代人都已經擁有或者可以造出來


哆啦A夢裡面好多啊

比如這貨

徽章追蹤器

用這個定位小夥伴

就是gps咯

還有更多

http://i.u148.net/article/111999.html


翻出星際迷航,你會發現到處都是預言。

包括但不限於:感應開關門,平板電腦,觸控屏幕,行動電話,藍牙連接,人工智慧,全息投影,合法同性婚姻。

好像要出現實版的翻譯徽章和三錄儀了。


《1984》


平板電腦。


量子計算機,還是我國第一個發明出來的呢


人工智慧

機器女友


《太空漫遊2001》中的在線可視電話,平板個人電腦。

《1984》中的電幕

《星球大戰》中的全系投影

《終結者》人工智慧,阿爾法狗

感覺近幾十年人類的科技樹都點到電子產品上了→_→


推薦閱讀:

參加物理競賽是否一定需要天賦 ?
燒開水的目的是什麼,是殺死細菌嗎?
如何更好的去理解MRI中場頻聯鎖的概念?
國際社會是如何確定一個國家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
能否淺顯的解釋一下漏電保護開關是怎麼識別用電器正常工作還是意外漏電?

TAG:科幻小說 | 科幻 | 文學 | 物理學 | 科幻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