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定義抽象?

一直很疑惑是否有比較合適的辦法來定義一個事物抽象的程度,疑問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首先,定義抽象是否必須依賴於人的感受?如果是,不同個體感受到的抽象程度是否可比?其次,是否能對不同生活中的「抽象事物」給出統一的定義?比如說抽象的數學和抽象畫。最後,如果這個定義存在,那定義本身有抽象程度嗎?如果能夠合理定義抽象程度,是否存在最抽象的事物和最不抽象的事物?


竟然邀請我( ⊙ o ⊙
)啊!沒想到有人邀請我來答題,敲開心滴。


不過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大,估計要答得好不太容易。恐怕要由研究這方面的大神來回答比較吼。雖然沒有辦法一下子回答這個問題,不過佔個坑,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可以這樣回答:1.要從分析哲學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做一些什麼準備;2.具體回答題主提出的幾個細節想法;3.提出自己的一些些看法。


首先,是第一個問題。假如關於抽象的問題,這個從哲學史上討論了n遍了,從巴門尼德區分真理和意見,其實哲學詩裡面的真理某程度上就是題主說的抽象,而到柏拉圖講理念就更加接近了。而隨著哲學史的展開,像亞里士多德討論白顏色(white)和白性(whiteness)一系列問題就來了。所以如果只是感興趣,隨便找本哲學史教程都可以找到哲學家們的論述。作為滿足題主好奇心是差不多了。


但如果要找想從分析哲學或現代哲學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怎麼做呢?我的做法是先去了解學術界一般的研究現狀,最小白的方法就是看斯坦福哲學百科了,雖然裡面的文章也不算非常小白,但看懂了基本可以知道自己想了解什麼,如果想深入了解的時候可以看誰的文章看什麼書。就以題主問的什麼是抽象為例,百科當中沒有直接討論這個問題的,但至少抽象事物(abstract object)這個詞條是有的,那我們就可以順著看下去咯。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看到整個關於抽象事物這個形而上學問題研究情況,例如學界研究歷史進程還有不同流派哲學家們的個人奮鬥。這裡面講到不過斯坦福百科只是開了個頭,而且寫得也不是非常的全。沒有哲學基礎可能看完之後還是一臉懵逼(因為寫這個的作者估計是專門研究D. Lewis的,所以後面幾點都是在講Lewis,不過以Lewis在國外形而上學界的地位確實講再多也不為過)。當然,百科也有很多,只是斯坦福百科一度娘就有,所以就說這個。其實像Kim和Sosa編的《形而上學手冊》也挺不錯的,關於抽象的詞條也很完整,如果真的不想看這麼厚的就買一本19塊的牛津哲學手冊,也挺interesting的。

但我們如果可以找一些相對來說比較靠譜的教材就更好了。但說到分析哲學裡面這麼玄的問題,教材不一定會專門討論什麼叫抽象這樣的問題。但其實只是我們一般不說抽象,而會說研究共相問題(universality)。嗯,這個問題真的是幾乎每本教材都有。而且國外有些形而上學教材也有中文版,而且會被挑中翻譯過來的一般都是精選了。外文教材也很多了,我沒對比讀過也不知道推薦什麼好,一般就找幾本一起來讀,這樣可能會比較全,而且反正只是先了解,所以也不用讀的很細。只不過有些教材會寫得很長,像M.Loux的教材,一個共相可以講快100頁,也是夠嗆的。

但除了這些教材,個人覺得作用更大的是文選,畢竟懂了一些大概之後還是看經典才能產生自己的想法,所以文選很重要,而且經過前面的洗禮,要讀什麼才是最吼的,這個自己大概都確定了。像剛才講的共相問題,一部優秀的文選裡面基本把當代經典的論文都按不同角度和思路彙集在一起,想了解清楚就容易多了。

接下來,你如果還能繼續戰鬥,就是時候看專著了,當然除了寫畢業論文我覺得上一步已經讓大部分人陣亡了,尤其是有些哲學家的寫作風格和語言對我等英語渣並不是很友好(但對比做哲學史和德國古典哲學,分析哲學對語言的要求是不高的了,只是天啊我的六級500都過不了/(ㄒoㄒ)/~~),但做到這一步已經是我的極限了。

那專著要看什麼就看你對什麼問題感興趣咯,但專門討論抽象問題的書專題性書籍也是有一堆的,例如剛才百科上就有這麼一本參考書目

顯然的,我是不會去看的了。我也只能說到這裡了。

~~~~~~~~~~~~~~~~~~~~~~~~~~~~~~~~~~~~~~~~~~~~~~~~~~~~~~~~~~~~~~~

接下來,是第二個問題。針對題主的問題具體剖析。當然啦上面那些可能的方法我都知道,但我論文又不是做這個,肯定不可能這樣來讀,除非你肯出錢資助我的研究Y(*^__^*) ……所以我的回答就比較水。先看問題:

回答①:有啊,只是比較合適的方法有很多,你一問這個問題我就首先想起數理邏輯裡面講複雜度的概念,可惜我計算機數學不好,不然可以詳細講講。但問題是所謂比較合適總是有個比較標準的,對於定義一組演算法或邏輯公式的抽象程度,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描述它,但這是不是你所謂的合適的方法呢?要回答所謂「比較合適」,就要求題主在提問的時候講清楚到底什麼是你所謂的「一個事物」,畢竟「一個」和「事物」這兩個概念夠哲學家吵大半天了。或許,像剛才講的斯坦福百科當中,所給定的Way of
Abstraction
會更加符合題主口味,它裡面就把抽象看做是特定的心理過程,而根據前面講的Non-Spatiality和Causal Inefficacy表徵我們也確定了什麼是具體事物,那麼一步一步地根據關係性質R和一階性質f遞歸疊加,抽象度是可以某程度上獲得的。

但問題是,這樣的公式和定義你是否滿意呢?裡面規定的抽象原則和一些基本約定本身就可以被不同哲學家所質疑,所以哪怕一個細節問題我們都可以討論好幾年。這樣一個理論,哪怕很經典,可能對於不同人都有不同程度不滿意的地方。例如我,就很休謨主義,所以肯定有很多地方不滿意(當然,這個就不好表態啦~~,要表態就要做功課了/(ㄒoㄒ)/~~)。所以這個問題要留給你自己考慮。

問題②:如果你把所有個體的感受都抽象成用神經電位來表示,那至少理論上肯定是可比的。但問題這樣子會有問題,是不是可能會因不同個體的對同樣生理表徵有不同的感受呢?那是可能的。可能我們看到圓形都會有同樣的刺激,但可能有些人就會想到羞羞的東西。也就是說,看你要抽象到哪個地步,抽象到可以量化的地步,那可以比較;存在質的差異,則不可比。對,這看似就是廢話,但可能你沒想到這個問題所以就問了。

問題③:和②差不多,看你怎麼定義的問題了。

問題④:毫無疑問,這是個好問題。對於一些「負責任」的分析哲學家,我最常看到的說法是,嗯,這是一個形而上學問題(metaphysical problem),然後不是我能夠解決的。儘管很不爽,但畢竟分析哲學走的是科學和實證主義的路線,這麼涉及不通過任何手段,直面事物自身這麼形而上學的問題,或者說這麼終極的問題,他們應有的態度確實是這樣我回答不了,回答這個問題是我畢生追求之云云的回答也無可厚非。儘管我也不滿意(或者說非常不滿意),但分析哲學就是這樣。

問題⑤:如果從技術手段說,對的。如果從終極的,事物自身的角度來說,那必須先解決問題④才能回答。

~~~~~~~~~~~~~~~~~~~~~~~~~~~~~~~~~~~~~~~~~~~~~~~~~~~~~~~~~~~~~~

最後是第三個問題。我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吧,我們可以很實用主義地完成這一項工作。如果你認識做人工智慧的同學,那麼人工智慧領域就正在做這個工作。即便不從那麼高大上的角度來看,我們說無形的比有形的抽象,概況的比被概況的抽象,這都是我們日常定義抽象的方法,這方法看上去不全,不夠好,但仔細想想,比起計算機定義的那一套其實好用得多。當然,我也可以隨便弄一套理論出來,說先定義了什麼是具體事物或對象a、b、c…,然後呢,作出這個承諾(commitment),對象都是由性質構造而成的,即例如白狗都是由白色、犬等系列性質x、y、z構成的,然後後面就簡單了,對不同對象a、b、c,根據其組成性質,構造一個特徵函數,把例如符合「白色的」這一特徵的性質抽取出來,那麼就可以定義抽象性質,進一步地,反正我們定義了具體事物,又定義性質了,再構造一個二階性質(即性質的性質,例如白色、紅色都是顏色,顏色就成了二階性質),你要定義抽象程度,看是第n階性質不就好了嗎?

但,這個理論就這麼一說好像是那麼一回事,但實際上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太TM多了。我也無意弄個完整一點的。因為至少這個理論還要有能力繼續回答你接下來的問題,這就是理論的進一步完善了。哲學家的工作就是這樣從一個一個大牛的經典開始做起,做到今天每個方向都浩如煙海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步(但實際上我根本不想看書!!!)。所以,你問我抽象程度每個人的是否可以比較,我覺得就最私人的角度來叫,不可以,你說不出我有多愛,我說不出你有多恨。但就公共語言的角度來說,那可以啊,如果一時間比較不了,我們也可討論一下怎麼講能夠讓對方理解嘛,方法總比困難多。至於是否存在統一定義也是一個道理嘛。

最後,那個直面事物本身的問題,我覺得,沒有。完了。


謝邀。 @Manolo

嘗試著從語言哲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以下默認用某一主義的思想。

  1. 一個詞項的概念內容是由它在眾多句子的實質推理關係中扮演的角色來決定。

  2. 在眾多的推理關係中,存在著某種被設定起來的特定的實質推理關係。

實例:亞里士多德關於主詞和謂詞的說明。

舉例說明:

某歸是一個學者。

那麼在這個句子中,「某歸」只能充當主詞,而「學者」則只能扮演謂詞的角色,原則上不能互換。根本上說,就是「學者」這個詞項在諸句子及其推理關係中,讓「某歸」作為以它為主詞的句子的謂詞時,推理出的句子的真值與語言體系中其它句子的產生了矛盾,而在整體上(某種融貫論標準)認為這個句子(某歸做謂詞)的用法是不規範的。如此,基本可以說,學者這個詞比較於任何一個個人,是一種抽象的東西。

3,抽象就是一種語言規範。在語言體系中,以某種理由(一種可能性是實踐的理由)設定起來的實質推理的有效性。說什麼東西是抽象,即是說承認了這個東西的上述語言規範性。

那麼回答題主的問題:

有一些問題我不太明白想表達的意思,故回答那些我看得懂的問題。

1,至少給出了某一種定義,雖然只是給出了概念體系之中抽象的涵義。

2,按照這個思想,那麼理論上是存在著一個抽象度的比較度量的。

3,按照老黑格爾的說法(特別適用於這裡),感性確定性即是最具體,最不抽象的東西,也同時可以認為是最抽象,最不具體的東西。


首先,定義抽象是否必須依賴於人的感受?

不必須。比如你自己也提到的數學。定義數學顯然不需要依賴於人的感受。

如果是,不同個體感受到的抽象程度是否可比?

這是兩個問題。定義抽象不需要依賴於人的感受,但不同個體感受的抽象程度卻有不同。比如,很多人學數學,不得不使用具體的工具,而無法進行純粹的抽象思維。例子:掰手指頭數數。

其次,是否能對不同生活中的「抽象事物」給出統一的定義?比如說抽象的數學和抽象畫。

能。抽象的就是『不具體的「,就是不在時空當中的。抽象數學和抽象畫不一樣。抽象畫嚴格的講不是抽象的,是具體的,因為是人一筆一筆畫的。

最後,如果這個定義存在,那定義本身有抽象程度嗎?如果能夠合理定義抽象程度,是否存在最抽象的事物和最不抽象的事物?

好問題。但我不太理解你的問題。猜著回答。定義的抽象程度,其實就是定義反映的事物的抽象程度。但其實事物本身要麼抽象要麼不抽象,所以其實定義的抽象程度是人們理解的難度。

我覺得這幾個問題問的很好,而且相互都有關聯。題主如果是學哲學的,都可以寫篇論文了。


6324永不為奴


Picasso"s Bull (December 1945 -January 1946)

Source: google image search


我從符號和意義開始講起,再講抽象。

…………………………………………………………………………

目錄

1、符號,意義

2、符號,詞項,概念,詞,短語,句子

3、符號的類別

4、抽象,概括,歸類,聚類

5、意義,定義

6、內涵,外延,抽象

7、抽象的程度

7.1、最抽象的符號

7.2、較抽象的符號

7.3、最不抽象的符號/最具體的符號

1、符號,意義

只要在事物A和事物B之間存在某種指代、表述關係,

那麼,A便是B的符號,

B便是A指代的事物或表達的意義。

2、符號,詞項,概念,詞,短語,句子

符號也稱詞項/概念,是一些人約定成俗的,因此不同群體有不同的符號體系。

符號用來指代和描述事物,它可以是詞或短語。

符號和符號之間的關係用句子來表達,符號之間的關係也表明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

3、符號的類別

符號往往是人為創造的,有時也用自然已有的事物作為符號。

日常生活中,人們最常用的符號是語音、文字、肢體動作。

通信中,經常用電、電磁波作為符號。

4、抽象,概括,歸類,聚類

符號可以指代1個事物,也可以指代多個事物。

例如專有名詞——天安門就只指代一個事物。

但是,大部分詞都不是專有名詞,而是普通名詞,指代多個事物。

比如「狗」指代世界上不同品種、顏色、 性別……的所有的狗。

這樣將多個相似的事物用一個符號來表示/命名,

就叫抽象,也稱概括、歸類、聚類。

比如用「紅色」這個漢字來指代我們所感受到的那感覺,

注意這裡用「種」這個字,是因為紅表示的感覺並不是一個

嚴格來說,它表示如下的波長範圍的所有電磁波。

當然,人的感覺並沒有那麼精微,並不能分辨出625nm的紅色和626nm的電磁波有什麼區別,

這是用儀器來測出來的。。。

【心理學中,人到了一定程度就感覺不到了細微差別了,

比如耳朵能感受的振動頻率範圍為20~20000Hz,這叫器官的感覺閥域

可見,顏色詞只是對可見光譜的一種分類罷了。

由於人眼中視錐細胞對於不同波長電磁波的敏感程度不同,

因此我們的分類也就傾向於將我們敏感的電磁波歸納為一類。

當然,不同類別之間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但在劃分類別後,

人們會有意無意地縮小或忽略類別內成員間的差異,擴大類別間成員的差異,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知覺的範疇(分類)效應。

5、意義,定義

意義是符號指代的東西,而定義是對符號及其意義的語言描述。

比如將紅色的定義為「625-740nm的電磁波所產生的色彩/色覺」。

上面就是邏輯學中的屬加種差定義法。

「色彩/色覺」這個詞即「紅色」的歸屬詞,即紅色屬於色彩的一種,

而「625-740nm的電磁波」這是紅色區別與其他色彩的性質。

一般來說,選擇的歸屬詞的概括範圍要略大於被定義的詞。

色彩∈色覺∈視覺∈感覺,男人∈人∈靈長類∈動物∈生物∈……

你不能定義:色彩=什麼樣的感覺、男人=什麼樣的生物,

這樣的定義太寬泛了、也比較難定義。

6、內涵,外延,抽象

邏輯學中認為概念有內涵和外延之分。

內涵是符號/概念的屬性/性質,就相當於上面說的定義。

外延就是符號/概念所指稱的事物的數量,指稱的事物的數量越多,外延越大,如

  • 生物>動物>靈長類>人類

  • 運動>跑步>長跑

外延越大的符號就越抽象【這裡的抽象是形容詞,上面章節說的是動詞】。

7、不同符號的抽象的程度

7.1、最抽象的符號

最抽象的符號,也就是指稱一切的符號,即外延最大的符號。

我認為是「東西/事物」,因為我們遇到任何不知道的東西/事物,都問這是什麼東西/事物?

7.2、較抽象的符號

事物可以從物理學的角度分——物質、暗物質、反物質、能量、運動、動量、熱量……

事物還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感覺、知覺、思維(表象、概念、推理)……

人的感覺分為——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

物理學的角度,還可以對物質的性質分類——質量、體積、密度、熔點、硬度、比熱容……

當然,物質也可以從宏觀到微觀的分——……分子、原子、強子、基本粒子(費米子、玻色子)………

【上面只是大概羅列,詞具體的意思與詞之間的關係是相當深奧的問題了,這是學科的前沿問題。。】

7.3、最不抽象的符號/最具體的符號

最不抽象的符號指稱的對象最少。這個就是專有名詞了,它只指稱一個對象。



抽象、概括、定義三個詞意義高度相關。

定義的過程即反抽象的過程,定義越細緻,抽象程度越低,概括事物的範圍越小。

由於定義可以不斷追加,所以不存在最不抽象的東西。

而最抽象的東西顯而易見,就是沒有定義。

整個宇宙說不定都是抽象出來的,你說抽象依不依賴人的感受。


抽象,相較於具象,是形容詞/動作。(具象是抽象的實例,其動詞是『實例化』)

作動詞,輸入形,輸出型,即,從變中抽象出靜。

作形容詞,靜與變跨度大,則稱為較抽象。

如,1 3 5 7 9..抽象地描述即2*n-1,稱為奇數。

定義即命名的描述。


(`Δ′)ゞ有一天一頭大象走進了法國畫展,裡面的畫都亂七八糟,就像是油漆亂潑的,還沒有自己撒泡尿好看,看到這裡,大象都覺得自己欠抽,這大概就是抽象的由來(胡說八道)


抽象是一個抽象的概念(-ι_- )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
為什麼人經常會被音樂感動落淚,卻很少會看一幅畫感動到哭?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邊界感的人,讓別知道自己是有邊界感的?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玩魔方?理由是什麼?
為什麼我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沒有原來那麼重視了?

TAG:心理學 | 哲學 | 定義 | 分析哲學Analyticphilosophy | 認知神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