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賣家是怎麼定價的?

價格由什麼決定?


既然你問的是經濟學中,我想我可以講一個我一個老師的故事。

這個老師曾經問我我們,如何預測中國足球2020年進入世界盃的概率?

你可以把影響出線的因素造出來,做個最大似然估計,也可以分析一下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等等,但是他說,經濟學家可以這樣做:

1、首先設定一個概率p,例如30%

2、把這概率拿出去讓別人打賭,如果認為這個概率高了,你就壓低,如果這個概率低了,你就壓高。

3、根據別人壓的結果,進行如下調整:如果認為概率應該更低的人數大於認為應該更高的人數,那麼把p調低,如果認為概率應該更高的人數小於認為應該更高的人數,那麼把p調高。例如100人里,60個認為30%太高,40個認為太低,你就改成15%

4、重複3,直到壓高的人數等於壓低的人數。例如直到10%的時候,兩撥人都是50,這時候就不動了。

5、這個不動了的概率,就是中國足球進入世界盃的概率。

這個故事其實比喻了市場的均衡。這個概率其實是價格,而兩撥人,其實分別代表供給和需求,當供給等於需求的時候,我們得到了一個市場出清的價格。

而組織這個賭注的人呢?這個人叫做「瓦爾拉斯拍賣人」,世界上真有這麼一個人嗎?真的是這麼制定價格的嗎?

當然不是。但是這卻是經濟學裡,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決定一種經典圖景。


謝邀……

定價問題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即使是在現在的經濟學上,我們也只能先簡化過後再處理這個問題……

在經濟學的相關領域(I-O),目前的簡化方式是把定價作為盈利性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手段……

怎樣定價能夠實現利潤的最大化,盈利性企業就會怎樣定價……

更具體的內容則有相關產業的客戶需求、產業結構、生產技術、法律規定等各方面進行限制……

而盈利性企業則會以各種手段在限制條件下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這就像是在籠子里跳舞……

因為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客戶需求,不同的產業結構,不同的生產技術,不同的法律規定,所以要求相同的定價方式是行不通的……最終決定價格的因素也很多很多……(而經濟學家則專註於預測企業的行為及其對社會福利的影響,並提供對提高社會福利有利的政策參考)……

而這還是簡化過後的模型……

更為「現實」的是N個對企業的決策產生影響的人個人的偏好以及企業組織的決策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伴隨著競爭強度的加強,因為企業決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這個「複雜模型」將會收斂於上述簡化模型……

在最簡單的完全競爭市場中,如果一個企業決策的結果與上述簡化模型有一點點誤差,這個企業就會立刻倒閉,所以定價等同於上述簡化模型……

同樣是最簡單的完全壟斷市場中,企業只要還能拿得出錢,偏離多少都無所謂……(實際上,如果政府真能完全了解一個產業的客戶需求、生產技術,那麼甚至可以通過法律規定要求一個完全壟斷企業按照相同需求的完全競爭市場的價格生產相同需求的完全競爭市場的總產量,實際上政府只需要要求那個完全壟斷企業生產該總產量並禁止價格歧視就行了,在禁止價格歧視的情況下,價格自然會是對應的價格,只不過沒有政府能完全了解一個產業而已)……

而稍微複雜一點的二元競爭市場中,問題的複雜程度就會立刻飆升到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解答的程度……(一般I-O領域的經濟學考試題目就出在一個已經完全給定了客戶需求、生產技術、法律規定的二元競爭市場上,而且還是假定至少一個企業是符合上述簡化模型的)……

因此,想要在給兒子的第一堂經濟學課上就講這種內容……這完全是痴人說夢……

順帶一說……藥品定價指導下的短期與長期問題是經濟效率與經濟發展的衝突問題……一個合格的經濟學人應該知道整個知識產權體系就不是能與完全競爭市場兼容的……(知乎的編輯推薦質量下降得真厲害)……


先佔個坑,待我有時間來完善。

~~~

記得管理經濟學專門講過這個問題,先簡單說一下,首先廠商定價的核心依據是成本;第二成本是由生產投入的要素決定;第三針對不同的市場,廠商的定價策略不同。 ~~~

大概是這個思路,你的問題其實還蠻大的。


用經濟學定價,難道不應該是AIDS和BLP么?


在經濟學中,定價的模型可以有很多種,影響定價的因素可以有很多種,但是歸根到底,企業定價的依據在於這個價格是不是使利潤最大化的收入

這句話可能顯得有些多餘,但是容我慢慢解釋一下。這句話其實包含了這麼幾個含義:

  1. 如果改變這個價格,比如加一塊錢或者減一塊錢,那麼利潤至少不會增加,而且很有可能減少
  2. 這個利潤並不一定是當期的企業利潤,而是包含了所有企業關心的利潤。另外利潤是收入-成本,那麼企業關心的利潤自然包括了企業關心的收入和企業關心的成本。

比如說吧,蘋果給iPhone 6定價649美元,那麼原因一定是649美元是使利潤最大化的,換句話說,如果改成其他價格蘋果預期自己的利潤會降低。那麼影響利潤的渠道都有哪些呢?

  1. 當期收入一定會受影響。比如如果把價格提高,那麼買的人自然就少了,而當期的收入是否會降低就取決於需求彈性。一般來說手機的需求彈性沒那麼低,所以收入一般會下降。這是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思路,也就是中微裡面求解最優價格的基礎。
  2. 未來收入也會受到影響。按照蘋果的習慣,手機價格一旦設立就不會輕易改變,除非發布下一代產品。那麼當期價格變動也會自然影響下一期的committed price(不知道該怎麼翻譯,也許是承諾價格?)和下一期的收入。哪怕iPhone的價格是波動的,那麼當期價格上升也會讓更多的人去等待下一期價格下降的時候再去購買,這樣一來蘋果的利潤還是會下降,而這就是耐用品定價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手機廠商輕易不降價。
  3. 消費者預期也會受到影響。本來已經好幾代產品都是649,突然來了一個659的價格,那麼大家會琢磨了:難道以後iphone都要漲價?那我乾脆去投奔三星好了,省著陷在iPhone的坑裡出不來。這樣一來iPhone收入的波動可能要遠大於這10刀在當期收入中的影響。這就是理性預期理論。
  4. 價格波動還會影響這一iPhone機型的用戶數量,而這個數量又會影響未來新的iphone數量的銷售,畢竟大家在更新換代自己的手機的時候關心的是質量的差異,而不是絕對的質量。比如現在的iphone變便宜了,那麼下一代iphone買的人自然都少了:用著iphone6的人自然不如iphone5的用戶那麼願意換到iphone 6S。

類似的原因還有很多很多,而我想說的是,企業的定價要把所有可能的影響都要考慮到,然後再決定到底選擇什麼價格。某些價格看似不是最優價格,比如很多付費服務是試用期很便宜,甚至免費,就是因為這種價格可以把消費者吸引過來,從而達到長期收入最大化,所以這個很便宜甚至免費的價格仍然最優價格。而在經濟學中,比如產業組織理論裡面,則從來都是把觀察到的價格當做企業最優的選擇來反推一些不可觀測到的變數,比如邊際成本,沉默成本等等。不同的論文之間差異也僅僅是在,一篇文章認為企業的利潤裡面應該考慮因素A,另一篇論文會說因素B的某些影響並不能被A包括所以B也應該出現在利潤函數裡面。這個不變的價格最優法則也使得計量識別和推斷成為可能。

不過近些年來又多了一個流派,就是認為價格並非最優,而是「擬最優」,就是這個價格下的利潤和最優的利潤之間差距很小。不過這個有點離題了就不展開了。


不用想得太複雜 寡頭定價根據已知需求最大化利益 競爭市場下價格則由市場供求平衡決定


IO領域的定價實際上是game theory。emperical發現大部分市場都是類似monopoly or oligopoly的。挺難的這一塊


市場佔有率低的賣家——價格由市場供需或市場佔有率高的賣家(如有)決定

市場佔有率高的賣家——價格由發改委決定


這個題目,將會是我給我未來的兒子上的第一堂經濟學課,寓意深美,不同尋常。當然,我這樣說不是在占你便宜,而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嗯啊。

各位文科狗都應該依稀記得高中政治書里的黑體字 「商品的價值決定價格,價格隨供求關係上下波動。」 當年的我們太簡單,有時又會幼稚,難免會輕信愛情或是教科書。這些年半真半假的情話聽了太多,上面這句話就是個例子。

商品的價格並不是由價值決定。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不想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錯誤的。畢竟,即便我國一流經濟學家都已經在研究西方經濟學,但只要是人在境內的也都還要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事實上,在一個完全競爭市場里,商品的價格只由供需關係決定。這是經濟學入門的需要知道的第一句話,是真理,也是正義和真相。供與求就像陰和陽,他們共同組成了經濟學的整個根基。如果有人問經濟學長什麼樣子,它就應該是這樣:

縱軸代表價格,橫軸代表成交數量。對於所有商品,市場價格越高,就有越多的人想要生產,而想要買的人就越少。生產方拚命想提價,需求方只想買便宜的。在這場角力中,供求雙方堅守原則寸土不讓,終於在P1點妥協,交易了Q1數量的商品,市場達到了生命的大和諧。

在經濟學中,供求雙方互有所求,又自私自利,所以每一個商品的定價都是這樣一場相愛相殺的較量。而把買賣雙方推向對方的力量是如此神秘又不可抗拒,經濟學中稱之為「無形之手」,這就是市場的力量。市場的力量比法律更不可違逆。因此在市場比較完善的國家沒有《價格法》,只有反壟斷法。政府需要做的就是讓賽場乾淨公平,剩下的事情,場上的選手會交代一個最正義的結果。

之所以市場會這麼的強大,只因為經濟學的一個假設。即「理性人假設」,聽起來非常講道理,其實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我們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看懂這個之後,你以後每次在淘寶跟客服討價還價的時候,都會感覺有一隻無形的手在背後支持著你。賣家如果敢說你小氣,就請你告訴他這是在履行市場中唯一的正義。

人們經常會抨擊在災難之後提高物價的店家和把藥物定高價的生物公司。其實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昂貴的價格會使得在災區賣水以及投入大量科研經費去開發藥物變的有利可圖,確保真正需要的人得到有力供給。如果哪天取消藥物專利,所有藥品按生產成本計價,那麼短期內可能對患者有益,長期看不會有公司再去開發新葯,這隻能讓所有人受害。要怪只能怪市場,它就像個無情的獨夫,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然而,賽場並不一定是公平的。在這場較量之中,還有一個大魔王叫做壟斷。當賣方完全把持著供給曲線時,市場不存在競爭,它就能夠隨意定價,予取予求,而需求方的戰士則完全沒有還手之力。這時,壟斷方完全掌控了市場,做出的定價就只對自己有利,也就不再正義。

當然了,完全競爭市場並不存在,完全的壟斷也不存在。我們生活中所見到的大多數情況,存在於兩者之間。即市場上存在一定的競爭,但是信息也不是完全對稱的,隔壁店便宜十塊錢你也不知道。這時的情況就複雜許多了,但是總體上價格還是取決於供需關係和替代品價格。所以商業上同質化的競爭只能比拼價格,而另闢蹊徑則有機會在小範圍內達成品牌壟斷。

雖然說的是商品,但是人也一樣。本質上你的勞動力也是一種商品,你是賣方而僱傭你的人是買方。因此有些人說,蘋果很邪惡使用富士康的廉價勞動力。其實讓勞動力價格變低的不是蘋果,而是其他的血汗工廠。如果我們強行人為把工人工資提高,那價格就會變成上圖中的P2,需求減少,造成很多工人會失業。因此,政策干預市場都是會有風險的。

愛情也是一樣,市場中跟你水平相當的競爭者越多,供給就會增加,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你的成交價格就越低。所以你要做的應該是不斷提升自己,當跟你一樣優秀的人不多的時候,自然會身價倍增。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每次跟別人吵架,別人罵我不就是靠臉嗎,我都不知道該怎麼還嘴。不過這也是有原因的,你看新一輩的小鮮肉有張藝興,吳亦凡,李易峰等,名字都很有規律。


太難了。

我所在的城市,一般的飯館,大碗蛋炒麵價格都在8-10元左右。

然而這些飯店的成本(房租、工資、原料、工時、機會成本等等)、口味和供求比都不相同。

定價是獨立的現象,和均衡無關。

我感覺定價的學問,在於減少交易達成的阻力。

但裡面學問還是很多。建議題主去做幾年麵館回來告訴我們


價格由供求關係決定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高中經濟學只簡單的說了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因供求關係在價值上下波動,由於今天中國也在搞資本主義,所以高中政治經濟學是不會把價值規律要代入到平均利潤率均衡進行來推導的邏輯告訴大家的,因為這樣就會揭示出現實的剝削。並且價值規律還沒有說全,完整的價值規律是: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因供求關係在價值上下波動,當資本主義發展了,資本之間平均利潤率化趨勢形成後,價格就不再圍繞價值波動,而是價格圍繞生產價格波動。但總價值=總生產價格,總利潤=總剩餘價值。也就是說現實資本主義價格不是圍繞價值波動的,而是圍繞生產價格波動。

所以一些人說,價值規律是很膚淺的,但新古典的供求定理確只能在單一產品模型或者非商品化的模型成立,一旦涉非單一產品模型或涉及貨幣,就立即出錯。並且平均利潤率趨勢化,這是資本主義的現實,但新古典技術關係的邏輯,一涉及貨幣或非單一產品模型邏輯基礎就要全盤崩潰

由於利潤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唯一目的,在這裡價值規律要代入的均衡邏輯,是資本追求更高利潤率導致的以平均利潤率為重心的社會支配秩序均衡,低於平均利潤率的金錢積累速度,資本就得破產或者縮水。同樣競爭形式也與流行經濟學的技術為主的競爭。而是資本在各行業不斷調整資本投入份額,以改變和不斷增加不等交換比例的積累式競爭。某些是所謂的完全競爭(技術競爭),等於說沒有競爭(積累式競爭)!

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情況: 假設不變資本的構成相同

這裡資本家的商品交換的尺度必須不低於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交換尺度,否則長期低於平均利潤率的金錢積累速度,資本就要縮水或者破產,因此資本不會在一個行業技術競爭到破產。積累式競爭才是資本主義的主要競爭形式。這時資本就會通過積累式競爭來對抗。如房價上漲,利潤率太高,連街邊麵館的一碗面都會漲價對抗,也就是說這裡多數行業的資本會漲價,當不能直接漲價時,資本就會壓縮產能,開除一定的工人,出售利潤率較低的一部分資產,同時夠買利潤率較高的領域的資產,這樣低利潤率行業利潤率有所上升,高利潤率行業,利潤率有所下降,這樣這些行業的價格向價值的交換比例靠攏,這樣價格就圍繞價值波動了。同樣通縮也是一回事,由於通縮時存在大量的失業率,這時資本家可以看得見的形式壓低工人的工資,變向增加相應工資下的勞動時間,或者相應勞動時間下給更低的工資。事實上這與通漲時的積累式競爭是一回事,通漲時壓低工人工資被與利潤率相應的市場價格波動掩蓋。

註:在馬克思的邏輯中,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本身。或者價值是異化的人類勞動本身那麼它代表的就不是商品拜物教者認為的財富、蛋糕,而是權力,而價格是用貨幣值計量的價值(被支配勞動),顯然價值概念代表的不是均衡價格,它相當於新古典經濟學、古典經濟學中的實物或者實物向量的概念代表的財富,但它不是代表財富,而是被支配勞動本身代表權力,因此價值與總量相關的一般性實體,是與總量相關的概念。這樣就非常好解釋藝術品的成交價格、姚明等的工資等問題,這些成交的價格只是一筆價值量的渡讓,而系統整體的總量價值量是不會按這種尺度來增值的。即勞動價值論是要證明像產值(或者說實際GDP)實際代表的是被支配勞動代表的權力,而不是代表所謂的財富、蛋糕或者說總生產函數。所謂的經濟增長只不過是資本主義權力關係的拓展。理解這一點對於指導民族國家如何破壞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非常重要。

同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必須代入到價值是某種人類勞動本身的邏輯中,而不是代入到價值是實物,勞動生產實物的邏輯。價值是某種人類勞動本身,是通過商品之間按相同勞動量的比例進行交換推出的,即當商品按相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比例進行交換,推出商品裡邊有含有相同的東西,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或者說人支配人、人玩人權力關係上的人類勞動。因此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必須代入到商品按相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比例進行交換與平均利潤率均衡的邏輯中,而不是代入與供給數量的邏輯,代入到前者自然會把總量價值、總量利潤、一般利潤率與技術因素的關係完全排除,證明價值代表的是人與人的權力關係,而後者確涉及技術生產率,後者明顯違背馬克思的原意。在這裡只有使用價值才與技術相關,價值形成取決於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社會關係,只有生產資料私人制下,勞動才會被奴役成價值)。

現實資本主義,價格圍繞生產價格波動:

當不變資本的構成不同時,

由於不變資本的構成不同,這樣如果價格還圍繞價值波波動,等量的資本就沒有等量的利潤率,這樣不變資本構成高的資本必然高於價值的價格波動,不變資本低的必然低於價值的價格波動,這樣才可能保持統一利潤率,而平均利潤率加到成本價值量上的價格,則被馬克思定義為生產價格。馬克思說生產價格就是斯密所說的自然價格。

這樣只要證明:總量價值=總量生產價格,總利潤=總剩餘價值。

————————————————————————

新古典理論價格理論邏輯悖論,在單一產品模型中,新古典邏輯可以說非常完美。而在涉及貨幣,或者涉及非單一產品模型時,新古典的價格理論立即出錯。即新古典的基礎定律只有在非商品化的計劃經濟的一一羅列的物質產品平衡表中才能成立,一旦涉及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就是極不適合的。

首先,正如斯拉法指出的,當用商品生產商品時,異質的資本品如何加總成為一個總資本?在新古典的生產函數理論中,如激光資本的利率是激光資本邊際產出,即它是激光,蘋果資本的利率是蘋果資本的邊際產出,即它是蘋果。

異質的蘋果與激光加總在一起是什麼意思?這是第一個致命悖論

拋開第一個致命悖論,現實資本主義是貨幣經濟,一切資本都必須轉化為用貨幣計量的資本。

第二個悖論,在異質品模型中,資本的計量都沒有確定,又如何計算資本的邊際產品?在這裡新古典理論就出現循環論證。並且在這裡異質的資本品其邊際生產力是不同的,技術關係的邏輯中,不可能找到統一利潤率

第三個悖論,涉及總量關係時出錯,因為新古典技術關係的理論中沒有總量理論,而現實中的會計上的貨幣計帳與金錢分配上確存在總量關係。

比如,有兩種商品,如果一種商品按供求決定價格的關係成立,那麼不能推導出另一種商品必然成立,因為你有可能把錢花光了,或者剩餘的金錢,不足以使另一種商品也保持與其它商品一樣的利潤率,低於平均利潤率的金錢積累速度,資本是會縮水的


賣家沒法定價,市場來定價。


答案都看了一輪,對知乎的經濟學板塊不敢恭維。

經濟學中,賣家是如何定價的,理論部分其實在微觀中講述的很清楚了,所以我憑我的記性畫畫圖背背課文。

這裡講的都是純理論,對於部分人而言枯燥乏味,難以下咽,催眠效果良好,所以做好心理準備再行決定翻不翻下去看,如有不懂可以在評論區提問。

首先聲明,我討論的是短期定價決策

其次我們必須知道一個事,那就是

廠商定價的目標肯定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短期內或者虧損最小化)!!

也就是理性人假設,腦殘、情懷定價與傾銷定價不是我的討論範圍。

利潤最大化或者虧損最小化這個目標可以用公式反映為

邊際收益MR=邊際成本MC

附上相關定義

邊際收益MR——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時所獲得的總收入增量

邊際成本MC——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產量時所增加的總成本

但市場根據不同的特徵可以分為很多種,一般有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和寡頭市場四類,下面分別討論。

1.完全競爭市場

(1)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①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賣雙方(每一個人都是價格的接受者)

②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質的

③所有的資源都具有完全的流動性

④信息是完全的

(2)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定價問題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每個人都是價格的接受者,也就是說單個廠商無法決定市場價格

這是因為完全競爭市場中供給者多且供給產品之間無差異所導致的。所以單個或某部分供給者是否供應產品,或是供給多少,對整個市場沒有任何影響,所以只能接受市場價格,但並不表示這個價格不會變動,這個價格是整個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的。

2.壟斷市場

(1)壟斷市場的特徵:

①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

②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③其他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者不可能

(2)壟斷市場的需求曲線:

由於壟斷廠商壟斷整個市場,所以市場的需求曲線即為壟斷市場上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因此壟斷廠商的市場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3)壟斷市場的定價問題

在能獲利的情況下:

在不能獲利的情況下:

在這裡補充一下,壟斷廠商短期內並非總能獲利的,造成壟斷廠商虧損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既定的生產成本過高,也可能是其面臨的市場需求過小。

(4)價格歧視

過幾天更。。

3.壟斷競爭市場

(1)壟斷競爭市場的特徵:

①在生產集團中有大量的企業生產有差別的產品

②一個生產集團中的企業數量非常多,以至於每個廠商都認為自己的行為的影響很小,不會引起競爭對手的注意和反應,因而也不會受到競爭對手的任何報復措施影響。

③廠商的生產規模比較小,因此,進入或退出一個生產集團比較容易

(2)壟斷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

與壟斷市場一樣,壟斷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也是向右下方傾斜的,但其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是比較平坦的,相對地也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

(3)壟斷競爭市場的定價問題

是不是覺得和壟斷市場上利潤最大化那張圖很像,就是多了一個需求曲線D

但實際上,兩者並不相同,上圖反映的只是該市場企業降價行為的最終結果。

(4)補充分析:

這是壟斷競爭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

D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市場生產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時,而其他所有廠商產品價格發生相同變化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與銷售量之間的關係。

d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的價格,而其他廠商的產品價格都不時,該廠商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係。

D和d之間的一般關係:

①當所有廠商以相同方式改變產品價格的時候,整個市場的價格變化會使得單個廠商的d1曲線的位置沿著D曲線發生平移(可能是d2方向也可能是d3方向)

②D和d曲線相交的位置意味著市場處於供求相等狀態

③d曲線的彈性大於D曲線

該市場最終價格的形成過程分析:

假定企業最初在d1曲線和D曲線相交的A點處進行生產

而實現最大利潤的MR=SMC的均衡點E1所要求的產量為Q1,價格為P1

於是該廠商決定將A點沿著d1曲線調整到B點

然而市場上每一個企業所面臨的情況是相同的,當每個企業都計劃將價格降至P1,生產Q1產量的時候,他們都認為其他企業不會改變價格

而事實上,當整個市場的價格為B點所對應的P1時,每個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需求都是Q2,而非Q1

相應的,每個廠商都會將經營位置由A點沿D曲線運動到C點處

在C點的基礎上,d2與D相交,MR曲線變為MR2,其新均衡點為E2,該點要求為P2和Q3

因此企業會再一次降價,企業將會沿著D曲線由C點運動到G點

相應的d2曲線會沿著D向下平移,到達d3(略)

此過程將會一直重複,一直持續到企業所追求的MR=SMC均衡條件為止

即D曲線與d曲線的相交點H上的價格與產量,恰好是MR=SMC時均衡點E上的價格與產量

4.寡頭市場

(1)寡頭市場的定義:

少數幾家廠商控制了整個市場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市場組織

寡頭市場的價格與產量問題有多個分析模型,簡單講下

(2)古諾模型(雙頭模型)

基本假定:

①市場上只有A,B兩家廠商,且其生產和銷售相同的產品,為了簡化,假設其生產成本為0

②他們共同面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線性的,且A與B均準確了解市場需求曲線

③A和B都是在已經知道對方的產量水平的情況下,各自確定能夠給自己帶來最大利潤的產量

過程:

在第一輪中,A首先進入市場,生產成本為0,收益即為利潤,A將產量定為市場總容量的1/2,即OQ1=1/2OQ,價格定為P1,從而實現最大利潤,利潤為P1FQ1O的面積

隨後B進入,其知道A在第一輪中給自己留下的市場容量僅為1/2,其同樣根據自己所面臨的市場容量的1/2來定價,即Q1Q2=1/4OQ,此時市場價格下降為P2

在第二輪中,A清楚B佔據了1/4的市場,為了實現自己的最大利益,A將自己的產量定為市場容量的1/2,即產量為3/8OQ,相比第一輪,減產1/8。

隨後B發現,A調整後自己所面臨的市場容量為5/8OQ,同樣將自己的產量定為其1/2,即產量為5/16OQ,與上一輪相比,增產1/16OQ

在如此循環的過程中,A逐漸減產,B逐漸增產,最終QA=QB達到市場均衡,在均衡狀態中,AB的產量均為市場總容量的1/3,即存在QA=QB=1/3OQ。

(3)斯塔克伯格

(4)價格領導模型

(5)斯威齊模型

我的觀點,價格由價值決定,供求影響價格。價值由其物品的稀缺性所決定,而某種東西的稀缺性越高,其成本越高,反之越低。同時稀缺性會隨著其用途與數量的改變而改變,價值隨著稀缺性的變化而變化,最終,價格隨著價值變化而變化。

睡覺了。。過幾天再更。。


我先看看別人賣多少


首先,價格由成本決定。當然成本並不是單只看得見的有型成本,也包括無形成本,比如市場營銷。

如果市場上有眾多的競爭者,大家賣的東西都一樣,那麼價格曲線將無限接近商品成本價。因為在這個例子裡面買家是強勢的一方,而商品隨處可見,那麼商品的價格就由成本價和買家需求來決定。這就是著名的「看不見的手」。

在完全透明的市場里,買方是強勢的,價格根據需求決定而且必定是最低價。

但是,商家為了賺取利潤不可能這麼做,通常有兩種比較常見的競爭方式,第一是走量,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因為每個公司的生產方式不同,成本控制能力不同,那麼大廠必定可以在成本控制上碾壓小廠,從而把對方擠出市場,拿到對方的份額實現盈利。(比如沃爾瑪)

另外一種就是差異化營銷,把自己的產品做的獨一無二從而在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議價權,實現收益(比如蘋果)

價格除了根據市場需求決定以外,營銷也很重要,因為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而且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產品的真實價格(成本),他們認知價格是通過對比或者有限的認知,最重要的一點普通消費者是可以被影響的!所以廣告很重要,客戶評價很重要,用戶滿意度很重要,因為這些可以在成本價的基礎上無限增加商品價格從而實現盈利(比如戴比爾斯鑽石)。而當市場上出現一個全新的商品的時候,客戶以往所知的判斷價格的方法將完全失效,那麼如果商品真的好用,那麼也可以增加商品的價格(比如iPhone 1代)。


1。如何定價和價格由什麼決定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問題。翻開任何一本西方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書,都寫著價格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牛人已解釋得淺顯詳細),而我們的政治經濟學上則寫著,商品價格由價值(即凝結其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決定,並隨供求關係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2。如何定價我的理解則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雖然實際但並不代表不是經濟學的內容,經濟學的起點就是幫助我們在現實生活做出更好的選擇。關於定價,首先得看你要定價的商品是什麼。下到你在類完全競爭市場上買賣,比如賣個白菜,你肯定不會知道整個市場的供求是多少,經濟學家也不知道,說白了,你連就你擺攤的這個農貿市場里有多少白菜要賣又有多少人會買都搞不清,你定價的依據可能是你多年賣小白菜的經驗。或者是隔壁那家的價格,你想比他便宜一毛而已;上到你給股票期權定價,則會有非常多的定價模型。

不管給什麼定價,定價是現實生活中,人在經濟學基礎的一個大致判斷。沒有完全的原則,因為經濟學中的大量假設都不會在現實中成立,不會有完全競爭,不會有確定風險的收益,最重要的,不會有完全理性人。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也沒有完全經濟學的定價方式。


我有幸得知雞蛋價格升降的全部信息。在這裡分享一下。

首先雞蛋不是大家常見的那種肉雞雞蛋,雞蛋分種類的,我要說的是烏骨雞雞蛋,並且雞的飼養成分是蟲子或者五穀。一是烏骨雞藥用價值較高,數量也因其價值而變得稀少。其次是飼養方式也決定了該雞蛋的稀有。所以這種雞蛋的市場價格很高,我們稱它叫真雞蛋,其餘的叫假雞蛋。所幸只有我們當地人對真雞蛋才有這種行如其名的執著,所以它的價格也沒高到離譜,正常情況下是外地假雞蛋的兩倍左右。

先說真雞蛋的市場結構,一般是收貨人從農民手裡收(收貨相當辛苦),再賣給菜市場土貨商(我媽是菜市場的土貨商之一,收貨人只有兩位,一位是用火車運貨的婆婆,一位是自己小汽車運的中年男人)。一般情況下,這兩位收貨人的雞蛋以1.2元價格全部供給我媽。我媽再將雞蛋以1.4元每個批發給商販和蛋糕店(你如果嘗過這裡蛋糕,你會知道真雞蛋到底牛在那裡,有意私信,我會告知你地址的)。商販則以1.5或1.6元買個市民。

元旦前夕,這個價格一直沒變。但土貨商不止我媽一家,大家都知道過年前夕市民購買雞蛋的量會大大增加。

雞蛋從1.2(給我老媽)的價格漲到1.25正是我一手造成的(先打臉,但也不是我)。

我回家沒幾天,被我媽長期用於拉貨等事物。雞蛋從收貨人那裡過要自己用車運,那天我們有一件分給另一個土貨商,但由於名字搞錯了,那箱讓我雞蛋誤給了另一個土貨商,於是兩土貨商撕比開始了。撕比送錯是其次,重要的是被婆婆看到了(她每次送完雞蛋都要在我媽店裡停留)!其時她立馬找到我媽,告訴她雞蛋要漲5分!

於是元旦之後雞蛋一直以1.25的價格從收貨人手裡拿。(雞蛋以10塊價格從農民手裡收,1.25從收貨人到土貨商,1.4從從批發商那裡到商販,1.5或1.6從商販到市民)。

再說那位中年男人收的雞蛋,他是近幾年才開始做的,所以很多農民不買漲,在元旦前夕,農民伯伯智慧地給他漲價了,他的收價是1.05,由於供不應求,他在元旦前夕就已經以12.5的價格賣給我媽了。(正是這事,我媽又找了一個收貨人,後話了)

據我媽說,雞蛋在年後3月左右會降到正常價格,但元旦前夕,這個價格還會漲。

宗上所述,雞蛋的價格取決於市場結構和供需關係。

我們可以將市場結構隨意假設,假設我媽沒有做到雞蛋的全收,而是所有土貨商均可以在收貨人手裡拿貨,雞蛋價格一定不會下於2塊每個。再假設兩位收貨人均剛從事不久,沒有於農民那麼長的磨合,雞蛋收貨價格也不止10或10.5。假設交通方便,農民隨時可以賣貨,雞蛋價格絕對不會有1.6到市民手裡的情況。一旦市場結構發生變化,雞蛋價格也會隨之變化。

供需關係不需要說了,但要提一個,供需關係調節商品價格需要一個前提,信息,那個每次拿貨在我媽那裡耍的婆婆就是為了了解她的雞蛋到底以多少價格從我媽手裡賣出去,賣得快不快等。如果沒有消息,價格將不會因供需而變動。

本人拙見,大牛勿噴。


供求曲線決定市場價格,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對於一個商戶個體而言呢?定價顯然無法通過計算精確的供求關係得到,因為這在實際生活中是無法精確計算的。

那麼什麼會影響到該商戶的決定呢?這個就要取決於該商戶所售商品所在的市場是一種什麼樣子的競爭關係。

首先就是完全競爭市場。這類競爭環境里的商品,基本都是沒有什麼個體差異的,比如種植大米的農戶,奶農,等等。如果商戶所處的市場是這一種競爭關係,那麼定價就完全基於市場價格,否則高了沒人買,低了你不樂意。

再其次就是壟斷競爭市場。這類市場代表的並不是字面上的「壟斷」,而是一種跟完全競爭相似規模的市場(壟斷指的是同類商品僅此一家)。但是在這一種競爭中,商品有了屬於自己的品牌,但是同行間還是一種大同小異的關係,比如賣場里不同品牌的大米,不同品牌的奶製品,等等。在這種市場中,商家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定價權,有了對自己品牌有「品牌忠實度」的顧客,但總體來說不會偏離市場價格太多。對於新興品牌,也就是題目中提到過的「商戶」,一般會採取暫時使用市場價格或者根據品牌策略在價格上採取小額的上漲與下降。

之後就是寡頭市場。寡頭市場常見於一些對商家(公司)的技術水平,資金上或者地理位置上有一定要求的市場。通常來說,這種市場的進入門檻比較高,比如飛機製造,石油產業,電信行業。這種情況下對價格進行調整的話,要基於自身對消費者的影響力以及市場的變動(一些影響到供求變動的消息,比如鋼鐵價格大幅度上漲與飛機製造商,政策大幅度限制私家車出行與石油產業)。寡頭市場中的企業在採取漲/降價策略的時候,要考慮到自己的價格變化可能影響到的其他寡頭公司的決定,從而取得更大的利益。部分寡頭市場會採取價格差異的定價策略,比如KTV白天定價比夜間便宜,以此達到利潤最大化。

最後就是壟斷市場。這種市場下只有一家企業生產類似產品,最好的例子就是巨硬的瘟痘絲系統。壟斷市場內,企業具有完全定價權(但是有反壟斷法),至於初次定價,會借鑒之前類似產品的價格,如無類似產品,會通過市場調查等一系列行為,得出一個大概的市場預期,然後之後再採取降價或者漲價的措施。

手機黨…圖就不上了


除了完全競爭市場,還有很多種市場(比如壟斷),怎麼定價又不一樣的,看本入門書吧!

鏈接: http://pan.baidu.com/s/1pKsSNfd 密碼: rgub


推薦閱讀:

中國有沒有舉報詐騙電話(或者簡訊)號碼的平台?
為什麼館子里大火炒的菜比家裡炒出的菜好吃?
有什麼看起來很厲害但其實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有 5 萬存款,該買 iPad Air 還是 iPad mini 2 + 吉他?
手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生活 | 購物 | 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