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水中有毒物質污染情況需要哪些數據?只測 COD(化學需氧量)能反映水污染情況嗎?
這次天津爆炸監測到水中 COD 超標,說明存在有害物質污染,但有些說法又說 COD 是個沒什麼用的指標?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到底需要監測哪些數據才能反映水中毒害污染?
謝謝好奇心爆棚的題主的邀請,希望能為非環境專業又關心環境問題的人提供一個好答案。
這麼說吧,COD是衡量水質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之一,幾乎所有水質監測都會測COD,就像吃一頓飯都會吃米飯一樣。非環境專業的人大可簡單粗暴地把COD當成是水裡有機污染物的濃度,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你看到報道說COD超標,大可認為是有機物濃度超標。
這很重要,因為很多人被COD這個英文縮寫給唬住了。簡單地認為地把COD值當成有機物濃度值,有一個好處是:你不會認為是COD超標是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因為如果你把很多麵粉或者白糖倒進下水道,拿水樣去測量,COD就超標了。
是的,在工程應用中,為了培養活性污泥(就是一大堆細菌及其他微生物),水中的有機物不夠,細菌不夠吃,我們是直接將麵粉溶解在水中,白花花的麵粉就這樣拿去喂細菌了,so sad……當然,以後就是靠這些細菌「吃掉」水裡面的有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啦。
另外,通常情況下,COD超標並不是什麼大事。實際上很多河流的水質都達不到相應的標準。
所以,如果看到報道說天津爆炸後COD超標,並不需要太憂心忡忡。突然開一下腦洞:記者去監測站問監測指標是否超標,監測站的工作人員為了混弄記者就隨便說一個超標的,結果COD躺槍,記者以為拿到猛料,報道了,群眾一看,我靠水質果然出事了。(我沒看到這樣的報道,只是看到題目描述。)其實天津爆炸這次泄漏的,對環境影響比較嚴重的是氰化物。如果當時倉庫里存放著大量的酸,估計天津已經成了死城。細思恐極!!!
在此基礎上增加一點關於COD的常識吧。為什麼可以簡單粗暴地將COD當成是有機物濃度呢?因為COD反映的是水裡還原性物質(可以被氧化的東西)的濃度,通常情況下,水裡的還原性物質大部分是有機物,少部分是具有還原性的鹽,如初中就學過二價鐵鹽。通常測定COD是用重鉻酸鉀,所以水裡面可以跟重鉻酸鉀反應的東西都會被納入COD的計算。天津爆炸泄漏的氰化物,在強酸條件下可以被重鉻酸鉀氧化,氰化物遇到酸會變成氰酸揮發掉,所以採樣過程中如果沒有加固定劑,會對COD的測定造成一定影響。(測定過程需要在通風廚中操作,因為揮發出來的氰酸劇毒。)
哪些指標能反映水中的毒害污染?
回答是:沒有一個指標可以反映,或者說很多指標可以反映。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基本項目就有銅、鋅、砷、汞、鎘、鉛、鉻(六價)、氟化物、氰化物、揮發酚等等等等,所列這些都是有毒有害的,單獨一個超標,水質都是不合格。為什麼說沒有一個可以反映,因為這不是單一的指標,而是全部指標的集合,哪一個超標都不行。監測項目要根據水體被污染情況、水體功能、廢水中所含污染物質及客觀條件等因素確定。比如這次天津爆炸,大量氰化物泄漏,如果放著氰化物不去監測,測幾個COD、pH、溶解氧、總磷、動植物油,然後發現都沒問題,就說水質達標,那就是徹底的耍流氓。用COD來糊弄大眾是不行的!希望更多非從事環境行業的人關心中國環境,理性前行。謝邀。前面這麼多同學都沒有說COD是個什麼東西。對於學環境的同學們肯定是耳熟能詳,但對於普通人就不明所以啦~
COD是英文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化學需氧量。
對於任何水體,其中必然包括各種各樣的物質,包括有機物大分子,金屬離子等。首先,我想給大家介紹兩個詞,一個是polluted,即污染,這種污染會對人體不利,在科普文章,大眾表述中較為常用;另一個是contaminated,我理解成沾染,即水體中沾染有異物雜質,而這種沾染不一定會對人體不利,這個英文沒有對應的中文翻譯,但在科研中則更為常用。而COD是評價一個水體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環保行業中一般用來反映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或者更中性的說是沾染的程度),COD本身是一個總體指標,並不能反映水體中的污染物質究竟是什麼。這次塘沽爆炸事件下水道的COD檢測數據大約超標3-8倍,這個標是什麼並沒有提,但根據行業常規可能是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也是同學們猜測最多的)即使是按照V類水體的標準,估計下水道的COD應該為120-320,相當於常規排污企業污水,並不罕見。
2.但更可能是GB 8978-88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此次事故在濱海新區,符合此條標準:排入設置二級污水處理廠城鎮排水系統(下水道)的污水,執行三級標準。若此,那下水道的污水COD濃度在1500-4000左右,也並不罕見,一些垃圾填埋場垃圾滲濾液和上述特殊行業的污水均可以達到這個濃度。但對於排入城市下水道的衝擊還是相當大的。在明白了這些之後,想了解此次事件的污染程度,除了需要這些總體指標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指標下究竟包含了哪些物質,其中有哪些非常規物質,如氰化物的濃度是大家都很關注的,由於儲存物質繁雜特殊,甚至可能存在一些常規檢測方法無法檢測出的污染物質,需要當地環保監測部門要做好污染事件處置應急監測,更希望能夠在之後進行數據公開,這樣才能全面了解此次事件的污染嚴重程度,當然這是最理想的情況了。不請自來。幾乎沒有答案準確說出COD到底有什麼意義,補充說明一下。
COD常規的表徵有兩種,CODmn和CODcr,這代表兩種不同的氧化劑作用下測得的COD值,CODmn是高錳酸鉀作為氧化劑,CODcr是重鉻酸鉀作為氧化劑,一般在工業污水領域用CODcr比較普遍,而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和飲用水標準體系中多用CODmn和高錳酸鉀指數更普遍。這是因為重鉻酸鉀的氧化性強於高錳酸鉀,因此多用於高濃度和難氧化的污水的化學需氧量,這樣會相對比較準確,而高錳酸鉀一般用於低濃度的COD測定,如河流、飲用水水源等等。
但是不管是重鉻酸鉀還是高錳酸鉀,其氧化性都是有限的,因此尤其是在工業污水中(尤其下游化工或者精細化工),極可能存在一些不能被重鉻酸鉀氧化的有機物,這類物質大多是雜環類的大分子有機物,重鉻酸鉀的氧化性不足以使其開環,比如吡啶,這種物質的實測CODcr只有理論值的10%左右。但是在生化反應過程中,只要足夠長的停留時間,以及污泥經過一定的馴化,工況達到適合條件下吡啶是可以被完全分解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CODcr的測定值與實際值偏差很大,不能被用於準確評價某種工業污水的污染程度和可降解性,而類似的情況在工業污水領域比比皆是。此外,由於重鉻酸鉀的氧化沒有選擇性,因此水中一旦存在還原性無機物,比如硫離子,也會被重鉻酸鉀一併氧化從而影響CODcr的測定結果,因此現在國外傾向於用另一個指標TOC(總有機碳)來代替COD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表徵。這兩個指標之間也有一定的關聯性,一般TOC:CODcr在1:3左右。
COD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僅知道COD的值是不能推知水中含有哪些污染成分的,要知道具體的成分必須做全組分分析。水中主要的毒害指標是重金屬、鹵素有機物和氰化物,這些都可以做專項的檢測。目前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飲用水主要的問題是重金屬污染比較嚴重。如果你問的是「有毒」,那光測COD顯然不夠。前面關於COD的解釋已經很多很全了,我就說說COD這個指標怎麼來的。
開始講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發現往河流里排污,會導致河水變黑變臭,大量魚蝦死亡。那麼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水裡的溶解氧沒了。可空氣中的氧氣可以源源不絕地往水裡輸送氧,溶解氧怎麼會不夠呢?因為水裡有太多的還原性物質(比如各種有機物和氨)在微生物的生長作用下耗盡了溶解氧。於是人們把「消耗掉這些還原性物質所需要的氧」作為了一個關鍵水質指標,這就是OD, oxygen demand.OD怎麼測?主流方式有兩種,一種是BOD,就是用微生物接種之後看看溶解氧會降低多少;一種是COD,用強氧化劑把水裡的所有還原物質都氧化掉,看看需要消耗多少。
所以COD只能告訴你,這裡有多少物質會消耗掉水裡的氧,最終導致水生生態系統出問題。至於有沒有毒,COD可回答不了。舉個例子,甲基汞的一類地表水標準是1ng/L,COD是15mg/L,後者比前者大7個數量級。環境監測相關,無邀,恬個臉來答一下,匿了吧。COD是什麼?為什麼要監測COD?除了COD還有哪些指標是地表水常規監測項目?這些問題上述回答基本也都說到了,具體的內容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去參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說起這些指標,其實人民大眾(非環境專業人士)最關心的就是:爆炸導致的水體污染,到底有沒有害?到底有沒有毒?此次爆炸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多種化學物質(包括已知的、未知的)泄漏,目前已經發現了劇毒物氰化物(新聞說大部分保存完好),但是也許還有未被發現的或者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或者常規方法無法檢測出的有毒有害物質!這些物質有些可能不在GB3838所檢測的指標里,有些可能都檢測不出來,那麼環境監測部門如何來回答「有沒有害、有沒有毒」的問題呢?這時候,就要講講我的專業了:水環境監測——生物監測!(閃亮登場了,好多人都沒聽說過)
維基百科的定義:
Aquatic biomonitoring is the science of inferring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rivers,lakes,streams,and wetlands by examining the organisms that live
there. While aquatic biomonitoring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such
biomonitoring,any ecosystem can be studied in this manner.(水環境生物監測是一門通過檢測被檢環境中生存的生物來判定河流、湖泊、溪流及濕地的生態狀況的科學,這裡,水環境生物監測是最常見的生物監測形式,任何生態系統都可以這樣的方式進行研究)Biomonitoring
typically takes two approaches:①
Bioassays,where test organisms are exposed to
an environment to see if mutations or deaths occur. Typical organisms used in
bioassays are fish,water fleas(Daphnia),and
frogs. ② Community assessments,also
called biosurveys,where an entire community of
organisms is sampled,to see what types of taxa remain.
In aquatic ecosystems,these assessments often focus on
invertebrates,algae,macrophytes(aquatic
plants),fish,or
amphibians. Rarely,other large vertebrates(reptiles,birds,and
mammals) are considered as well.(生物監測通常採取兩種方法:① 生物檢測,將受試生物暴露於環境中,觀察是否有變化或死亡出現。用於生物檢測的典型生物有魚、溞、蛙等;② 群落評價,也稱生物監視,對整個生物群落進行採樣,觀察有哪些生物類群生存其中。在水生態系統中,這些評價常關注於無脊椎動物、藻類、高等水生植物、魚類及兩棲類等,其它大型脊椎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及哺乳類)罕有應用)。
一般意義上的水環境生物監測,主要是通過生態學、毒理學、衛生學的方法,來對受試水體的各項生物學指標進行評價,然後後得出相應的結論。針對此次天津的爆炸事件,我覺得主要應該應用毒理學手段,來對爆炸區域內的地表水和排污口進行生物毒理檢測,從而初步判定區域內水的毒性大小,根據不同的毒性來確定應急響應的等級。(是的,通過生物的方法只能初步判定水體的生物毒性大小,卻沒有辦法知道具體的有毒物質是什麼。不過這已經可以回答「有沒有害有沒有毒」這一問題了,至於說具體是何物質,如何消除,那就是專業人士的事情了,根據應急響應的等級來確定具體的處置方法。)
目前比較常用的生物毒理學方法是:發光菌急性毒性測定(水質 急性毒性的測定 發光細菌法 GB/T 15441-1995,目前正在修訂更新版本)、大型溞急性毒性測定(大型溞急性毒性實驗方法 GB/T 16125-2012),具體原理和指標參數我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標準文本。這兩種都是比較迅速的測定毒性的方法,大型溞實驗結果時間是24h~48h,發光菌則在樣品採集後6h內就要分析完畢的。因此此兩種方法均可用於天津爆炸這類突發事件的。
這是初步判斷的標準,如果說還要知道對人的影響大小,還可以用實驗動物(鼠、兔)等做毒性試驗,不過這個周期就比較長了。另外爆炸對環境的後續影響,則可以通過蓄積毒性、遺傳毒性等來檢測,以至於更大時間尺度上對生態的影響則可以通過生態學檢測來進行評價等,扯遠了這就。
羅羅嗦嗦這麼一堆,說個簡單易懂的吧:生物監測就像是一個黑盒子,一種樣品(包含未知或已知),送進這個黑盒子里,根據黑盒子的反應就可以得出這個樣品有毒沒毒,毒性大小,而不需要知道這個樣品的具體成分。
話說回來,既然生物監測的方法可以用來回答爆炸區域水體污染的毒性情況,那為什麼環境監測部門不公布這類數據呢?難道是他們不知道要這麼做?開玩笑嘛,大專家們都去了呀,環保部都派人了呀,我一個環境監測底層小民工都能想到的問題,他們想不到?只不過現在環境監測領域生物監測普遍不受重視,因此生物監測的結果也就不被重視了。再加上生物的學科原因不確定因素大,給領導彙報的時候,還是用那些已經測出來肯定不會有錯的化學指標更為保險也更為穩妥。
不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的方法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靠譜,已經有一大批生物監測的國家標準、環境標準在制定中,相信以後生物監測可以真正被用來很好的回答環境問題。(有拔高主題的嫌疑)
謝謝邀請,只測量COD是不能全部反應水體污染情況的。尤其是危化品爆炸後。比如重金屬,複雜有機物污染檢測等。
水質檢測中的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cod指標(化學需氧量),是個比較廣泛的檢測指標。我國採用鉻法測cod值。只能反映水中有能被重鉻酸鉀氧化的具有還原性物質的多少,包括絕大部分有機物和某些具有還原性的其他物質(如具有還原性的鹽類等)。cod值中的確包括了部分能被重鉻酸鉀氧化的有毒物質。但不是所有有毒物質都會被重鉻酸鉀氧化。不會被氧化的則不會被計入cod值。
謝邀。首先明確COD的定義:水體中還原性物質的含量多少(以化學方法去氧化)。所以COD僅僅是代表水體中還原性物質的多少。包括氨氮,油脂,糖類,蛋白質,偏磷酸鹽等各種物質,並不能代表水體的污染程度。水體中的有毒物質一般是指能致癌過能導致組織病變的物質,包括部分重金屬離子,部分人工合成有機物(苯酚,氯仿,以及各種鹵素取代物等等。相當多。)。水體監測也分為常規監測與事故監測的。具體要看污染物種類。
COD只反應了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水質的重要指標。需要根據該水體的本身情況來確定監測因子
環境監測行業,有個回答很好,cod只是反應有機物污染,也就是普通環境危害?而不反應對人體毒性大小,也就是這個數據弄出來是耍流氓,只能說被有機污染了,至於對人體急性毒性影響還需要關鍵的氰化物,劇毒物質,但不是水體監測,含量不會太高,水裡可以檢測酸還有其他危險化合物,致癌物!是氣體監測重要,特別是氰化氫氣體!
COD、BOD、總氮、總磷、TDS等,都是水中污染物指標,能反映水體的污染程度,但是不能完全顯示是否有毒有害,例如如果水中含有氰化物,可能各項污染物指標不高,但是已經可以毒害人了。因此要根據爆炸物的特徵,查水中特徵污染物指標,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特別是氰化物之類的,可能還需關注汽車焚燒後可能產生的顆粒物,通過大氣降水又回到地表水中。但是我不認為水體污染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主要是天津飲用水不是爆炸區域地表水或者地下水,而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另外飲用水監測控制指標是非常嚴格的,不會收到本次事故影響。另外說一句,近期不要在天津濱海區戲水。
COD是對於,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的一個測定!
化學需氧量是在一定條件下,經重鉻酸鉀氧化處理,水樣中的溶解性物質和懸浮物所消耗的重鉻酸鉀相對應的氧的質量濃度。1mol重鉻酸鉀(1/6K2Cr2O7)相當於1mol氧(1/2O)
水質指標一般分為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三大類:
1 、物理性水質指標
⑴ 感官物理性狀指標,如溫度、色度、嗅和味、渾濁度、透明度等。
⑵ 其他的物理性指標,如固體含量、電導率、一些放射性元素等。
2 、化學性水質指標
⑴ 一般化學性水質指標,如pH值、鹼度、硬度、各種陰陽離子、一般有機物等。
⑵ 有毒化學性水質指標,如重金屬、氰化物、多環芳烴、各種農藥等。
⑶ 氧平衡指標,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等。
⑷ 營養元素指標,如氨氮、硝態氮、亞硝態氮、有機氮、總氮、可溶解性磷、總磷等。
⑸ 金屬化合物指標,如汞、銅、鉛、鋅、鎘、鉻等。
3 、生物性水質指標
生物性水質指標,如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數、各種病源微生物、病毒等。
然而每一項指標都有一個檢測方法和檢測需要的儀器。所以COD也就只是化學性水質裡面需要檢測的其中一個項目而已。它所產生的數據,只是代表COD一項!
謝邀,不能。COD是化學需氧量,和有毒物質是兩個概念。
謝邀。工作較忙沒注意到,晚了很久才看見。這問題在前面各位的回答中無論是專業術語還是科學解釋都很充分,我也沒什麼補充的了。我比較同意上面一位仁兄比喻的說法,COD就像吃飯我們就餐經常要吃的米飯一樣,除了米飯還有各種其他主食和菜肴,米飯也是主食,只不過只是其中主要的一點,其他污染有害物質就看成是菜肴,這個比喻我打的比較lol 希望能看懂 其他專業解釋上面都很到位,不贅述了
謝邀。機械設計專業,在水處理公司上班。在我自學的知識里,COD有可能可以反應水裡是否含毒。說一下我的看法。有毒物質如果能殺死水中的微生物,那麼必然會影響到水質的COD。當然也會影響到其他的指標。只用COD來監測水中是否含毒,這就是在耍流氓!
監測站專業人士來回答了,COD全稱化學需氧量,很多答案解釋的很清楚了,可以這樣理解,化學需氧量就是評判水質富營養化的指標,和氰化物沒有一點關係。關於天津爆炸造成的污染事故,和化學需氧量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平常碰到污染事故時,應該注意特徵污染物,比如說這次的氰化物,一般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叫第一類污染物,可以去看看相應的標準。
總體而言,一般的水中污染物有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懸浮物等等,這些均是綜合性指標,在超標不誇張的情況下,不會對自來水供水產生影響,所以再發現說因為這些指標超標停水,呵呵,那就是你懂的。比方說去年還是前年湖北武漢停水,肯定不是那麼簡單的氨氮超標。一般的,環境中比較敏感的指標,就是上面所說的第一類污染物,還有就是酚類醛類,這是致癌的,大氣污染的話,有種很常見的叫非甲烷總烴的,就是塑料加熱產生的,這個也是致癌的。關於顆粒物pm10,pm2.5,其實更多的是影響心情,身體好,就能扛過去,反正肯定比吸煙危害小很多很多,吸煙的就不要扯pm2.5高了
不邀自來 。COD 全稱化學需氧量,是指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 如果cod過高水質在厭氧狀態,使水中微生物大量死亡。 個人覺得還應測量氨氮是否超標 ,氨氮超標引起水質富營養化危害同樣也不小。 針對於天津事件個人覺得重點在於:重金屬、總磷總氮、氰化物 、COD、綜合毒性、氨氮這幾個指標檢測
在化工廠,安全的總測COD什麼的,我都不知道COD是什麼,也是醉了,以後要好好學習
先不說具體事件,針對樓主的兩個問題做以下解釋。看明白後自然清楚事件內涵。1、監測水中有毒物質污染情況需要哪些數據?有機無機物質、可溶不可溶於水的成分都可能會成為水中污染物。判斷水中是否含有毒污染物,要根據水的性質用途,判斷其可能含有的物質成分,選擇一定範圍,做某些成分針對性的定性定量的化驗,根據化驗分析數據才能確定所取水樣是否遭到某種成分污染(是否含有某種成分、成分含量是否超過標準值)。2、只測 COD(化學需氧量)能反映水污染情況嗎?只測COD能反映水污染情況,但從水處理角度來說,只能說是一個籠統的結論,因為化學需氧量只是反映水中可被強氧化化學試劑所氧化分解的物質的量,COD通常只是用來反映非特指的水體內納入了可被所用試劑所氧化的物質成分(可為有機物、無機物,但具體物質成分不明)的量。比如水處理技術中,通常用來反映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生活污水中主要是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也可用來反映工業廢水中可被氧化分解的無機物成分含量。可以說cod反映的只是水體的綜合的概況的指標。不能具體反映是否含有某種有毒化學成分。因此又回到上一段描述的主題:例如河流或湖泊某區域出現黑臭、水生物中毒死亡,初步判斷是某電鍍廠排入廢水所致,就在水體某區域取N個水樣進行電鍍廢水可能含有的有毒化學成分的實驗分析,尤其銅、鎳、鉻、氰化物、汞等成分篩查;通常理解有毒性的化學物質才是有毒物質,但在水生物死亡這一現實中,即使是單純的有機物(即使主要為生活污水中所含污染成分)濃度含量過高(cod)也會令水黑臭、致需氧生物魚類等於死地,因此此時還是不可缺少的進行cod值的測試。
謝邀,其實COD的話前面幾位大神已經解說得非常清楚了,剩下的無非就是誰表述得比較有趣而已,具體需要監測哪些數據可以參考環境毒理學,以及我國現行的各種污染物排放標準。
推薦閱讀:
※一般污水處理設備價錢多少?
※怎麼看待「上海新媽媽生孩子後,親友陸續送來三台凈水機」這個事兒?上海的水質已經到了全民凈水的程度了嗎?
※如果污水能夠完全轉化為飲用水,對人類是一件好事嗎?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日常維護工作有哪些?
※如何避免污水處理設備出現鏽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