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原葉茶(現沖茶)作為中國的傳統飲料並沒有發展得像咖啡一樣?


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題主明確無誤是說的茶飲料吧?(如果各位看到這個答案時題目已經被修改,請查看編輯歷史)

現在,請各位隨便找個小賣部。請觀察裡面冰紅茶,冰綠茶,茉莉花茶,東方樹葉茶,等各種茶飲料的數量。再觀察其中咖啡飲料的數量。

你會明白,說茶飲料不流行只是自欺欺人。

在中國,茶飲料遠比咖啡飲料流行,即使對於80/90後也是如此。茶飲料的銷量也遠遠大於咖啡的銷量。

以上是小賣部這種成品出售點,如果把「奶茶店」這種現沖店也計算進去,那麼更會對咖啡形成壓倒性優勢。如果加奶的咖啡仍然算咖啡,那麼加奶的茶也自然算茶,更何況奶茶店常常有金桔檸檬茶,蜂蜜柚子茶等各種品種,這都是毫無疑問的現沖茶飲料。

以上,涵蓋了超市類低端茶飲,現沖外賣類中低端茶飲。都遠比咖啡流行。

再來看高端茶飲,茶館的人均消費各位可以去查查看。絕大多數茶館的人均消費都是很高的。遠高於咖啡店,所以高端茶館的逼格也高於咖啡,90後很多人是還沒這個自信進茶館。畢竟口袋裡還沒足夠多的錢。

各種茶無論是成品還是臨時製作出售的現沖茶飲料店還是高端茶館,加起來輕鬆碾壓咖啡的市場。如果題主真的認真思考過的話,這個問題明顯是不合適的。


更新:上文感性判斷,沒時間寫數據,現補充如下

1.茶園面積:184.9萬公頃,佔世界52%(2009年統計)。

2.茶葉產量:135.9萬噸,佔世界1/3(2009)。

3.品類規模:第一產業農業,原葉茶產值413億(超過4億的12家);第二產業工業,茶飲料800萬噸產值450億;第三產業服務業,如茶館類130億。(註:2009數據,近五年茶飲料規模遠大於此,一個涼茶就超過了)。

———————

數據來源:陳宗懋《中國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社科文獻出版《中國茶產業報告》(2011)

———————

4.茶的未來:感性認識。

原葉茶:介於必需品與奢侈品之間。茶農在減少、採茶人工成本在增加、食品安全和農殘檢測更嚴格,原葉茶只有打造品牌、創新產品包裝和概念、拼配工藝上下功夫,才有溢價的可能。整體零售價格會日漸提高。但天價茶、禮品茶會越來越少,反腐形勢下,你懂的。

茶飲料:去超市看看,除了水,幾乎佔了最大排面和最多陳列。現在茶飲料停留在PET、甜味、拼配調味的階段,未來隨健康意識增強。飲料上越來越天然,純茶飲、無添加、無色素。瓶形上越來越豐富,PET、罐裝、環保紙、鋁管等。

茶提取:以茶多酚、茶色素、茶黃素、咖啡鹼等內在物質的提取和應用會越來越廣泛。茶枕、茶毛巾、茶服、茶化妝品、茶食品、茶保健品等。中國在該領域的開發和應用,落後日本。

茶服務:老式茶館會日漸衰落,很簡單,人們越來越沒那麼多時間了。迎合現代生活方式的會出現,曾經的一茶一坐(可以最後淪為餐廳),現在的茶香書香(服務產品標準化,做的挺好)。

茶文化:茶道、茶藝表演、鬥茶,這是「茶界發燒友」做的事,是少數的,曲高和寡。

———————

5.流行的咖啡,仍不敵中國的茶。

咖啡作為舶來品,國人素有「崇洋媚外」的精神,看似高大上了。近幾年,速溶咖啡的量大幅銳減,去超市看看,雀巢還在大量銷毀過期產品。咖啡館,某種程度是文藝老闆娘的夢想與愛好,真盈利的很少。星巴克直營、多SKU分攤掉了部分成本,兩岸、上島掛著咖啡的旗幟,本質上變成了商務簡餐。看似浪漫風光,實則舉步維艱。

咖啡在中國賣不過茶,原因幾點:1.口感。咖啡苦澀,茶香甜,更符合國人口感。2.習慣。咖啡嘗鮮,茶是幾代人喝下來的習慣。3.族群。咖啡小資和部分人群,茶的適配性更廣,男女老少。4.多樣性。咖啡品種和調配,遠不如中國茶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

6.不能沉溺於茶葉天國,關鍵在創新。

並不意味著咖啡對茶就沒有衝擊。產品標準化、經營模式創新、流行文化的引爆、抓住年輕人、新媒體的應用,尤其星巴克這樣的典範,這些都是茶產業值得探討的。

傳統是把雙刃劍:一面,綿延不斷的傳承和延續,積累厚重的文化和習慣。另一面,桎梏於傳統之中,自娛自樂,沉醉在茶文化的侵略和浸透之中不能自拔。

————————

————————

一.先把問題定義清楚:

1.茶沒像咖啡那麼:時尚流行?吸引年輕用戶?簡單方便?

2.茶和茶飲料是兩個概念,前者指原葉茶(農業),後者指飲料(工業)。

3.我理解提問的意思:原葉茶和它的沖飲方式,為什麼不像咖啡那麼在年輕人中流行了?

-------------------------------------------------

二.中國茶,是什麼狀況?

1.自從90年代初國家實施名優茶戰略以來,中國茶種植規模和產能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費很低,好像是排在日本、斯里蘭卡、印度等之後(上網查下)。從數據上看,我們消費少了,但不要忘了人均:任何東西除以13億的基數後都很少。真實狀況是:喝茶的沒有降低消費量,但80、90不喝茶的越來越多。

2.中國茶的大致分層:70及60以上原葉茶的重度消費者,80後茶飲料,90後不喝茶。為什麼越年輕越不喝茶?和時代有關係:飲料選擇多樣化追求個性、城市化高強度快節奏工作沒閑功夫坐下來喝茶、伴隨互聯網長大一代對傳統東西沒有新鮮感、健康意識增強怕睡不著等。所以,靜態的看,喝茶的人在減少,但茶消費量和金額在增加。

3.茶與咖啡。兩者不是直接關聯性,不是此消彼漲。中國的飲料排序應該是:1水、2茶(含茶飲料)、3果汁、4咖啡、5碳酸、6其它。茶減少並不意味著咖啡增加。相反,由於中國並未全面西化生活方式,咖啡增加的量並不驚人。至於北上廣深省會城市的咖啡文化流行亦只在都市白領中,文化現象不等於市場規模。(可以查下數據)。

---------------------------------/-----------------

4.反思:中國茶的故鄉,咖啡卻日漸流行。而在國外茶卻日益風靡:星巴克收購泰諾、丅ivana進入茶、川寧、丅WG、伊虅園、三得利都很有創新。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創新傳統的原葉茶,以滿足現代年輕人的全新需求?如何創新茶產品,以更健康更便捷更科學的進入人們的生活?

5.三種路徑:其一,茶與生活。學習日本。我從大版、京都、靜崗、東京看到日本茶几乎就像麵粉一樣被應用於食品工業的方方面面,不神秘但很健康。在應用上做得最好,日本。其二,茶產品標準化,學習TWG。六大茶類、六色罐子、簡單方便明了,沒有繁瑣的茶文化和儀式,就是標準化產品。其三,茶飲料。中國最大的茶企,不是賣茶葉的,而是王老吉/加多寶涼茶,一個企業抵一個產業。日本的伊蕂園、福壽堂、三得利、花王都是優秀茶企。

-------/----------------------------/--///--------

最後,茶與咖啡並非直線相關。茶,不僅僅是原葉茶。多一份視角,多一點創新。


我們一屋就我一個喝咖啡的,

剩下大姐不是花草茶就是綠茶,

而且我喝咖啡最厲害的時候也不過兩天茶一天咖啡。


開玩笑……你見過咖啡能像普洱一塊餅一樣賣上萬?茶葉做的是奇幻。補張圖片娛樂一下……

再說個趣事,別看這茶葉挺貴,如果你去一些山間鄉下,路過一片茶田,進了茶田的小屋和老鄉聊聊天。突然提出買茶葉,老鄉會說不要錢,隨便拿。很樸實大方的。

茶葉作為中國人的傳統飲品,經常用於待客,每個人家裡都會準備一些買的起的茶葉待客。但是高端市場,茶館會所裡面的茶……反正我是喝不起。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無論是茶飲料還是茶,其受眾人群都很大,具體的數據可以參考去年茶行業分析報告。00年後,中國的茶葉有了長足的發展,一直到現在炒茶的聲音不斷(個人擔憂炒茶對正常茶業發展弊大於利,但這種行為確實帶來茶葉的諸多方面的進步)。

再來說說題主的「原葉茶沒有發展到咖啡一樣」的主觀感受。據史料記載,1884年咖啡在台灣首次種植成功,從而揭開了咖啡在中國發展的序幕。我國內地最早的咖啡種植則始於雲南,是在20世紀初,一個法國傳教士將第一批咖啡苗帶到雲南的賓川縣。在以後的近百年里,咖啡種植在幅員遼闊的中國也只是「星星點點」。咖啡作為最初的商務洽談非正式媒介,與電視劇或文學作品中傳達給中國人「大碗茶」的形象相比,起步的逼格本來就很高。這種先入為主的感受對人看待問題的影響很大。作為西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咖啡已正式進入中國人的家庭和生活;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咖啡館伴隨著咖啡文化的成長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成為青年人新的消費時尚,裝點著都市風情。「高逼格+迅速膨脹」的片面而深刻直觀的感受讓人有咖啡比茶發展的好,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處分割線~~~~~~~~~

接下來回答題主的三個附問題。

1.大眾印象中「老舍茶館+大戲」的狀態只是古代人喝茶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同樣不乏文人雅士香爐間煮茶吟詩的情景。現在少有了茶館+大戲,卻保留了茶館+麻將,茶館+會友,茶館+議事等等。喝茶的形式受到現世生活諸多因素的影響,不一而足。其實無論何種喝茶的方式,真正懂茶的人,品味的是茶帶來的真實感。

2.目前喝茶確實以中老年為主,而年輕人多喜歡咖啡。一方面茶的味道對於不常喝茶的人,只有一種記憶感受:苦澀,單調。而咖啡卻可以做的味道多變。另一方面這一代年輕人是伴隨著咖啡的普及以及高逼格帶來的虛榮心理而成長的,在他們心裡父輩祖輩才會去喝茶。當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年輕人喝茶的比例正在增加,且趨於年輕化,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政企招待越來越喜歡用茶。這一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反向影響茶人年齡結構。

3.在茶領域流行著一句話,「21世紀是茶的世紀」。且不論這句話的誇張成分,進入21世紀取得了長足發展,這裡不展開其發展歷程,也不討論那段瘋狂的炒茶歷史,只是來看看其發展的結果。 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專業統計,我國茶園面積連年擴大,茶葉面積由2000年的1634萬畝,發展到2012年的3578萬畝。各主產茶區綠色、有機茶園,低碳茶園以及標準化茶園的建設日益得到重視。2012年,反映茶葉質量安全水平高產優質的無性系茶樹良種面積占茶園總面積的比重首次突破一半。2012年干毛茶總產量176.1萬噸,較2011年增加16萬噸,增10%。六大茶類普遍增產,紅茶和黑茶增幅最大。由於很多地方加大了茶類結構調整力度,使綠茶增幅下降、其他茶類增幅上升,尤其是紅茶和黑茶增幅最大。2012年紅茶達到18.1萬噸,同比增加4.4萬噸,增32.2%;黑茶達到17.2萬噸,同比增加3.4萬噸,增24.8%;綠茶達到118萬噸,同比增加6.7萬噸,增6%;烏龍茶達到21.5萬噸,同比增加1.6萬噸,增8%;白茶9785噸,同比增加1374噸,增16.3%;黃茶2028噸,同比增加119噸,增6.2%。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

近年來,受電子商務、限制「三公」消費和大市場環境消費疲軟的影響,茶葉店銷售相對冷淡。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銷售業績不理想。茶葉專賣店不在單賣茶葉,轉而還要經營茶文化。隨著生活品位的提高,人們在喝茶時有了養生、茶道等方面的需求,如今,更多地挖掘茶文化內涵,提升茶葉的附加值,已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


茶在世界範圍內是受推崇的。您所看到的可能是局部,這是我個人觀點。再者來說,咖啡出名或者被一部分人推崇並不意味著中國茶不如咖啡發展的好呀。至於您提出的問題。1.茶館其實並不少,您要是仔細去找找就能感覺到了。我認為這個不能只從數量上判斷。還要從其屬性上判斷。這一塊我得再想想,想好了我繼續回答。2.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喝茶的哦,我20歲就開始喝茶了,現在28,雖然也不能算是很年輕了,但是我不是從小就接觸茶。還有茶產地的孩子們從小喝茶長大的哦。3.茶產近年來的發展是飛速的,爆炸式的,很多茶甚至具備了金融產品的屬性了。這種發展跟國家導向是密切相關的。也跟人們的需求想符合。比如說目前茶的推廣很多都是給人們留下了茶是有利於健康的一種飲品。現在全民追求健康。這個推廣思路確實很符合人們的期待。具體數據我看樓上說的很多。我就不用回答了。我還是強調一點,您只看到了一小部分人,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人。


定位不一樣,國內茶定位很高端,一般人喝不起。咖啡其實是一個很便宜的玩意。

如果把奶茶也算茶的話,麥當勞一杯咖啡6塊錢早上無限續杯,一杯奶茶8+。

星巴克咖啡20-40左右,其中咖啡師還各種折騰,茶就一個茶包也差不多的價格…

考慮到茶和咖啡對人產生影響的成分都是咖啡因,所以喝咖啡也就…


不都是被炒來炒去炒來炒去炒成這樣的,不然你告訴我一個飲品能有什麼文化嘛,它再稀有,再珍貴,你來說說看著文化從哪來的。

咖啡發展跟咖啡卵關係沒有,炒出了一萬種情懷的拿鐵和卡布奇諾的原意就不是咖啡,撐死了算咖啡味牛奶飲品。幾十塊一斤的商業豆被炒火了,這幾十塊拿到茶葉界你好意思談文化?

你看看真的咖啡界,標榜了喝過多少多少咖啡館的文藝青年們,星巴克上百顆星的小資白領們,有幾個懂的咖啡豆原來還有分類這一說的?


有個相對高票的的答案實在太扯了。

他說,「西餐也是。精確的配料數量。及時你做不出大廚那麼好。也不會差的太遠。我自己就看過一遍做牛排的視頻。就自己在家煎牛排吃了。味道還不錯。」

呵呵。在知乎這種西餐大神雲集的地方,真好意思大言不慚。一位咖啡師,對西餐的理解就是這個水平。這位同學你知道不,做壽司比煎牛排還簡單呢:米飯加魚肉。你按我這五個字的教程去做,即使你做不出小野二郎那麼好,也不會差的太遠。

若想深入學習一種飲品,無論是白酒洋酒咖啡茶,多喝是必須要下的苦功夫,這一方面,絕無捷徑可走。學習咖啡,比學茶,客觀上有更多的不便。一個下午喝上兩升的茶,大部分人都沒問題。哪位同學能舉手說我可以一下午喝掉兩升咖啡?至於設備、技巧、經濟實力等方面,學茶都比學咖啡容易得多。

所以,略懂茶的人,比略懂咖啡的人多的多。學到對咖啡「略懂」的水平,也比學茶學到略懂的水平難的多。

儘管中國的茶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不覺得中國茶發展得比咖啡落後很多。中國茶葉去年1—12月份,共出口三十萬噸(商務部對外貿易司數據)。茶這樣一種喝起來論克計算的商品,出口30萬噸是什麼概念?給大家一個數據對比一下:作為茶商,一年能賣上一噸茶,就算是了不得的大師了。大家平時見到的茶葉專賣店,無論門面多麼輝煌,裝修多麼豪華,一年總銷售量能過一噸的,寥寥無幾。

而我們的出口量是30萬噸,全國優質茶的年產量是100萬噸左右。大家打開中國地圖,找到黃河流經的那個「幾」字。然後看一下幾字以南的區域有多大。這一大片區域裡頭,所有的省份都產茶,且大部分是產茶大省。

以上羅列的,主要是一些枯燥的數據,而枯燥數據,往往是最能說明問題的。面對這樣的數據,還要說中國的茶產業發展落後云云,我再一次表示:呵呵。對於一個產業的發展現狀做出評判,最起碼也得有點基礎調研。只憑感覺,一拍腦袋,得出結論。這讓諮詢公司們情何以堪。

現在繼續說說咖啡。我所在的城市,是某個北方省份的省會。在這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裡,我能喝到的最好的咖啡就是星巴克。大言不慚的咖啡師同學,我很想知道你對星巴克的產品如何評價。

最後,我吐槽一點:這位同學,你洋洋洒洒敲了這麼一大篇文章,所有的標點只有句號一種。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看影印的古代典籍看多了,那上面的標點只有句號;另一種,你的語文是咖啡老師教的。我個人更相信後一種可能。


我平常也是喝咖啡的,但是那位咖啡師您扯淡能不扯到數學上么真是不能忍……

個人同意 @pansz 的觀點。


茶的中國屬性太濃厚.

什麼中國屬性呢? 就是不可控性.

比如同樣的一盤宮保雞丁, 全中國口感味道配料, 差異太大.

茶也是如此.

而且這些年, 茶雖然價格差距非常大, 但總體定位高端, 而且對於一個愛茶的人來說, 5k的西湖龍井, 跟5塊的高碎, 差別太大.

麥當勞喝上一杯雀巢速溶咖啡, 快速方便提神, 而且對於多數人來說, 談不上口感差異.

當然, 咖啡豆也有差異性.

但是總的來說, 茶與咖啡, 就像是中餐和西餐的差別一樣.

就好像很多人問的, 為何中式快餐一直發展地不好.


斜腰。這個問題我真的琢磨過。這裡就說下我個人觀點。

茶為什麼沒有發展成咖啡一樣。原因很簡單。因為茶是中國人發現的。在中國生長的。一種中國式思維下的產物。

中國式思維是什麼?實用主義。中國人從古到今都講究實用主義。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實際應用而存在的。哪怕是勾股定理還是九章算術。都是為了農業生產的需要而發展的。中國人講究用到哪裡研究到哪裡。所以對於茶葉的處理方式自古至今都是沖泡。最多有煮茶一說。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國人從來都只講火候。拿捏。經驗這種似是而非的詞語。所以幾千年來茶文化在發展。但是沖泡茶的工藝。一個人究其一生也只能走到前人高手達到過的水平。任何一個人都幾乎是從零開始。再比如中餐。沒有那幾十年的經驗就是不一樣。

反觀西方。他們是為了研究而研究。為了學術而學術。當年的黎曼數學。研究了那麼多那麼深了。還沒有人能說出來這玩意到底能幹啥。西方人的思維思路主要是進行更深度的剖析。咖啡最早也是直接丟罐子里煮著喝的。但是西方式思維駕馭了之後從兩個方面開始著手研究。一是豆子的加工工藝。一台烘豆機(把生豆變成熟豆)少則一兩萬多則上百萬。其實他做的工作跟我們家炒鍋是一個原理。把豆子炒熟碳化。為啥這麼貴呢。因為人家能保證每一粒豆子的熟度都一樣。味道也一樣。貴就貴在這裡了。然後磨豆機。好的磨豆機不但速度快。而且幾乎不產生熱量。不影響咖啡粉品質。最厲害的是磨出來的粉每一小塊形狀都一樣(調粗點磨一些看看的)。另一方面從咖啡的製作上著手。現在咖啡製作的工具就太多了。就我們常見的就有。土耳其壺。法壓壺。摩卡壺。比利時壺。愛樂壓。手沖。塞風壺。意式濃縮機。這些器具做同一件豆子出來味道口感都不一樣。我們去咖啡廳喝的基本上都是意式咖啡機做出來的。意式機上的咖啡。粉差一克或是萃取差一秒或是水溫差一度。出來的咖啡口味也差非常多。所有的都是精確計算出來的。雖然也有手法技巧的方面。但是在其他方面研究的更多為了提高這一杯的味道。西餐也是。精確的配料數量。及時你做不出大廚那麼好。也不會差的太遠。我自己就看過一遍做牛排的視頻。就自己在家煎牛排吃了。味道還不錯。

肯定有人會說茶和咖啡不一樣。如果茶給了西方人他們一定也是我們這樣。真是這樣嘛?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尤其是咖啡廳比較多的賣茶是什麼形式。對的三角茶包。這種既能定量有不會讓茶葉老喝到嘴裡的辦法。幾千年來國人從來就沒考慮過么?還是思維方式不一樣的結果。

---------------------------------

這個問題很爭議我自己也很清楚。我也能理解那些個給我點沒有幫助的人。但是如果你們能留下更多關於茶的知識來更正我。我將不勝感激。如果只是為了噴我。也請自便。我會自動屏蔽。

------------------------

評論區更精彩。可能說話語氣中得罪到茶友了。並不是說茶不好。只是想闡明兩種思維兩種方向。沒有對錯之分。感謝茶友對我茶知識的普及。


作為一名21歲的少女!我要告訴題主,我認識的年輕人大多喜歡喝茶,當然,也和圈子有關。

下面是正經的回答!

==============================

喜歡喝茶不代表要去茶館!茶更多時候是自己一人喝。

沖飲方式:

說的簡單粗暴點,茶只要丟把茶葉,加水就行了!只要你能喝到水!就有辦法喝到茶,冷泡也別有風情。

咖啡則要麻煩的多(速溶不算),烘培好的豆子,研磨,煮,虹吸,可能還需要打法點奶泡!時間也比較長,做出來可能還不好喝(比如我這種煮咖啡菜鳥)。所以還不如去咖啡館喝咯?

手機打字好累!其他方面簡單說下;

裝修風格來說也是咖啡館更吸引年輕人!各種主題咖啡館,以及可愛的小甜點////w\\

茶館一般的裝修風格都毫無吸引力,詭異的商業式中國風。

「重點」作為一隻顏狗...咖啡館顏值水平絕對高於茶館。

==============================

咖啡館比茶館館多不代表喜歡喝咖啡的比茶多( ̄^ ̄)ゞ

雖然愛喝茶!但是茶館和咖啡館還是比較喜歡咖啡館。

打得好累!泡壺茶壓壓驚去。


茶和咖啡雖然都是飲品,這是他們的共性,除此以外,他們也有很多不同的屬性,主要體現在:

1、茶葉的文化屬性:在上千年的傳承中,茶葉不僅僅是一種飲品,也是一種高雅的禮品(飲品),具有文化屬性,和中國傳統的琴棋書畫一樣,這是咖啡、可樂所不具有的東西。

2、咖啡是從西方引進的,具有一定的時尚性,所以年輕人相對比較喜歡。

3、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輕人會逐漸回歸傳統文化,飲品也逐漸回歸茶葉,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同化能力。


作為一個萌萌噠年輕人,就說說我的看法。1.定位問題。茶館裡的茶價位不適合年輕人隨便消費。喜歡喝茶的一般都去茶園買現成炒好的,價格也不菲。2.個人口味問題。作為一個口味頗重的年輕人,咖啡裡面可以放奶油放糖放各種甜甜的香料,甚喜。而茶如此就顯得不倫不類,一般茶館也不會這麼干。3.不要問我為什麼,就是有一些人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4.作為一個慣常失眠的年輕人,其實這兩樣東西都離我很遠。給我一個么么噠咯!


嗯??怎麼說呢,其實中國也有如同義大利人熱愛咖啡一樣熱愛茶的群眾,那就是潮汕人還有胡建人。我在學校宿舍見過中間擺在一個茶几的幾乎都是潮汕人的寢室;也見過櫃子裡放著旅行茶具隨時可以拿出來招待串門同學的潮汕女生,在珠海、廣州、深圳,我見過即使沒太多錢,擺著地攤,旁邊也有一個廉價不鏽鋼茶盤和三個雜貨店買的廉價茶杯與一壺熱茶。

大街小巷有著加奶加糖加珍珠的奶茶,水果茶、這與年輕人喜歡各種花式咖啡又有多大區別呢?君不見貢茶正開得熱火朝天,誰都說自己才是正宗的嗎?

其實,只是茶早已融入在我們的生活多年,所以我們沒有太多感覺到它的身影,加上咖啡總歸還是西方人傳來的東西,人們總對比較陌生的事物更加關注一些,即使它也已經在中國這片土地出現了一百多年。試想你居住許久的這座城市,有沒有那些至今仍讓你覺得非常美好的地方?需要仔細斟酌吧?那陌生的城市呢?


我覺得什麼時候中華文化引領全球了,大家就會不屑於喝咖啡了。


題主真逗…

確實天朝現在茶館沒有咖啡廳多,但是,題主知道茶館裡有什麼么?就跟為啥現在天橋沒有耍把式唱戲拉洋片的一樣——因為很多都被電視取代了——這是北方。南方吃飯都叫吃茶,早茶午茶下午茶晚茶。

至於愛喝茶的都是老年人,可能題主還在上學,周圍的人差不多都是早上中午下午3袋咖啡扛過去困意就完了。等真正工作了你就能知道年輕人是喜歡喝咖啡還是茶了——一壺茶泡一天,總比一袋咖啡頂一小時方便…

至於年輕人更喜歡去咖啡館喝咖啡這個問題,怎麼說呢,茶館這個名字聽起來很俗,換成紅茶工坊或者其他什麼的,是不是就高大上了?其實名字叫茶館還是咖啡廳都一樣。你讓三個大小夥子侃天說地幾個小時,看他們是喝茶還是喝咖啡!


現在也有很多茶館,是談生意走關係不被人打擾的絕佳去處,

一些人不喜歡在酒桌上講話,便去了茶館,或者美其名曰私人會所。

幾壺茶几塊點心,消費和一些上檔次的餐廳沒有什麼區別。

這種茶館在大中小城市都不是很少見,只是很多人並非身處那個階層,接觸不到而已。

為什麼年輕人更願意去咖啡館?因為咖啡便宜。


(多圖預警)題主問的問題感覺範圍很廣,不是很好回答。

但是作為愛茶的人,想說一點點關於我知道的茶葉的事情。

像我們家這樣的茶農來說,一家人都是喝茶的。(中國產茶的地方非常多,茶葉品種也非常多,除了說的出來的十大名茶之外,還有數不清的小品種茶)我願意這樣去猜測,只要產茶葉的茶農,家裡都是喝茶的,也以茶待客的話,其實中國喝茶的人已經不少了。

---------------------------------------------------------------------------------------------------------------------------------

中國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都勻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非官方,不同年份不同平台評選結果有些許出入)

---------------------------------------------------------------------------------------------------------------------------------

我是安徽人,拿安徽來說: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太平猴魁(茶葉外形深得我心)、六安瓜片這四種是非常有名了,還有這些(敬亭綠雪,休寧松蘿,涌溪火青,老竹大方,齊山毛尖,舒城蘭花,天柱劍毫)。

茶葉除了以其外形、茶色、茶香還大部分會冠以地名。所以可以看的出,這些產茶的地方,一般喝茶的人也比較多,譬如我遇到的很多福建人開的公司,辦公室都會一套整齊的泡功夫茶的設備。

---------------------------------------------------------------------------------------------------------------------------------

並沒有回答什麼問題,不過想說明愛茶喜茶的人並不少,雖然就整體而言,現在喝茶的年輕人確實少了點。就我自己而言,茶葉在大城市,真的不算便宜,非常慶幸自己家是茶農了。

來看看採茶風光吧。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喝茶。


推薦閱讀:

怎樣鑒別白茶茶葉的品質?
陳升號的老班章是不是中國普洱的茶王啊?!?
古代人在沒有溫度計的情況下是靠什麼來沖泡出一壺好茶的?
10多年的普洱茶還能喝嗎?
karel Capek和lupicia的區別?

TAG:咖啡 | 咖啡館 | 休閑 | | 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