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讓旅行更有意義,而不只是簡單的看風景?
又是國慶節了,出去旅行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但是怎樣才能讓旅行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呢?我想旅行不只是匆匆的來去,拍幾張照片發到圈裡,以後在朋友面前,可以大談特談某某地方我去過,發一通評論,旅行不應該如此吧,或者說不應該僅僅是這樣吧?怎樣讓旅行真的「不虛此行」呢,大家怎麼看?
謝邀。
風景只是眼前所見,更多的感受,是歷史、文化裡面來的。你對這地方了解越多,樂趣越大。
歷史和文化未必是逼你讀書,甚至多看點漫畫、多打點遊戲、出去旅行看同一樣東西,你都能獲得不同的快感。我和某幾位,初次去秋葉原時,有人激動得滿街拍照,進每個漫畫店都熱淚盈眶;有人就到鋪子的地下一層找店員掰扯英語買手辦。
也有人問「哪裡可以買電飯鍋?這裡可以買電飯鍋嗎?」誰玩得更爽,不難猜出來。我和某幾位初次去新宿歌舞伎町時,有人因為打遊戲(《如龍》)或者看《不夜城》很熟,遛彎跟自己家一樣;有人就直接去對門找ANIME和紀伊國屋書店了。
也有人站在案內所旁邊問「聽說這裡是紅燈區?紅燈區在哪兒呢?」誰玩得更爽,不難猜出來。我在巴黎,每當有朋友來,我照例會選的一條線路是:Opera出發,走到盧浮宮(看隊伍長度決定是否進去),然後走杜伊勒里花園,到對岸,看一眼奧賽博物館,沿著塞納河走到亞歷山大橋,過去,看大小皇宮和香榭麗舍,然後由朋友決定是走愛麗舍宮那條路回旺多姆廣場,還是去鐵塔。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沿著河反方向走到聖母院,走到莎士比亞書店,甚至可以去索邦門口那條路,「那是1957年馬爾克斯第一次見海明威的地方」。
有些朋友走得一路大呼小叫活蹦亂跳。有些朋友會執意進盧浮宮和奧賽(然後當然出不來了),大小皇宮如果趕上有展也會把人陷在裡面出不來,愛麗舍宮正對面的蘇富比也會把人勾進去。但也有人會不斷問我,「那麼我們什麼時候去老佛爺?還有,為什麼要走這裡,為什麼不直接去鐵塔呢?」誰玩得更爽,不難猜出來。兩年前我去羅馬,在斗獸場一層排隊時,親耳聽見這麼句話:身後一對情侶,一口中文(我不知道是大陸還是港澳台同胞,但的確和我一樣,口音偏南方)。男生滔滔不絕在跟女生聊哈德良和圖拉真們,女孩子只是問:「幹嘛非要來這裡,很舊了;還要排這麼久的隊!」
男生和女生誰能在斗獸場玩得更爽,不難猜出來。去阿姆斯特丹,你可以選擇去紳士運河溜達,去國立博物館和梵高博物館,去倫勃朗故居和倫勃朗廣場(相距不遠),也可以去德瓦倫區看紅燈區表演,或者找大麻蛋糕。當然這些都可以很有趣,而只玩其中一項的人,總歸稍微有點可惜。
去巴塞羅那,你可以每天沿格拉西亞和蘭布拉溜達,去港區曬太陽,吃tapas和火腿喝sangria,你也可以去諾坎普看巴薩的球賽、去聖家堂和巴特羅之家,去港區旁邊的畢加索博物館,上山,下海,去古埃爾公園。當然這些都可以很有趣,而只玩其中一項的人,總歸稍微有點可惜。
說來無非是,偉大的地方,除了看風景,還有歷史風物,有特色演出。你了解越多,越願意融入其中,就可以獲得越豐足的快感。我去鳥取,人家有浦富海岸新上來的章魚刺身以及21世紀梨,可是同去的某上海老阿姨就要求「我不要吃這個,我要吃白米飯和炒菜」,然後獨自滿街找中餐館去了。我倒不是覺得他不對,只是替他覺得可惜。
最後一個例子。
塞維利亞王宮,有兩個特別驚艷的地方。其一:另一處:
塞維利亞王宮的一個地方,乍看只是好看罷了,對吧。 但如果你看過《權力的遊戲》第五季第二集。看下面這個多恩國的截圖,你會有什麼感覺?感謝候襄的邀請。對於旅遊,我還真的有好多想說的,感謝你的邀請。
今天是五一,我用好幾部電影打發掉了一天,天氣不是很好,傍晚的時候下了一場雨,清新的雨汽從窗口吹進來,還挺舒服的。
五一好不容易的假期,卻不知道去哪,也沒聯繫同學,所以選擇了宅在家,
上次清明節的時候我們去一個公園裡看櫻花,公園裡的場景是這樣的。
這是前面的遊客,
所有人嘴裡或多或少都在抱怨著:這哪是看櫻花啊,就是在看人,還有各種各樣長槍短炮自拍桿的拍攝,實際上連想拍一張好照片都非常的費勁,因為你找不到一個沒有閑雜人等的場景,我想大家對這種出遊都挺無奈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旅遊業已經成為了第三產業中的支柱型產業,很多地方因為旅遊的開發也發達起來,伴著政府的宣傳,旅遊就像井噴一樣在近十年里愈演愈熱,
但是旅行的意義,它的快樂,它的真諦卻越來越薄弱。它變成了一個產業,就像工廠里加工出來的千篇一律的罐頭一樣,它失去了應有的那種美好。任何一樣東西如果變得泛濫,那一定就會不再那麼好。
隨之而來的,還有太多旅遊亂像的發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旅遊當中遇到不公平,非法的現象,卻無人制止,甚至被宰被騙,卻也要吃著啞巴虧。
其實可能作為遊客的我們本身也存在很多問題,長城的每塊石塊上都有人寫著XXX到此一游,我很納悶聰明的人類是用什麼樣的利器在石頭上刻字的,那些石頭歷經了千年的風沙,卻也要在現代人的手裡成為刀俎下的魚肉。
還有一些旅遊現象已經非常突出,我們前往一個熱門景點,看看那些看不明白的建築,手中的手機一刻不停的拍呀拍,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然後留下一種不咸不淡的心理感受,然後似乎只有在發發朋友圈的時候才會有點存在感。
幾年前:去西藏去大理被文藝青年鼓吹成洗凈心靈的地方,
在越來越多前仆後繼的到訪後,洗凈心靈的地方也不免沾染凡塵啊,於是孟非大爺道出了一個事實:去趟西藏就洗凈靈魂啦?去趟麗江就不想工作啦?這樣的人有靈魂么?我看他還是待在家,玩玩電腦,上上網挺好。
其實今天的旅遊越來越發展成:為了旅遊而旅遊,為了附庸風雅而旅遊。
真正熱愛旅遊的朋友在這種旅遊中只會感到乏味吧,太多的古城古街被商業化浸泡的面目全非,太多太多的古鎮因為開發商的斂財被掛羊頭買賣狗肉,裡面其實就根本沒什麼了看的。
走的地方多了,你就會發現,很多美景,很多必去的旅遊之地,並沒有所描述的那麼好那麼美,其實我們有時真的是被很多旅遊噱頭忽悠了,
而更大的問題是,高度的開發,致使現代的遊客你甚至找不到一處純粹,天然,沒有那麼人,沒有那麼多包裝的純粹之地。
說了這麼多旅遊,下面我們回到純粹的「怎麼才是旅遊的最佳體驗」 如今的旅遊人們越來越往深度旅遊去發展,
什麼是深度旅遊?各種體驗吧,
比如去泰國清邁,你可以騎著摩托車沿著山路前往素貼山看雙龍寺,
也可以逛逛周日夜市買各種好玩的手工藝品,吃各種小吃,你甚至可以騰出一下午坐在咖啡店裡,看來來往往的人,有僧人,小學生,年輕的泰族女孩,鬼老背包客,你可以靜靜的享受那種在異國氛圍中那種寧靜的氣息,這在我的想像里很美好,如果你前往普吉島,那不要僅僅是逛沙灘夜店,
你真應該嘗試一次浮潛,衝浪,還有日光浴啦,高空降落傘啦,然後一定要看一次落日,應該就是體驗一些沒有體驗過得東西吧,趁著年輕,趁著還玩得動,
把旅遊最初「看」的這個動作,發展成「感受」,那你的旅遊就會豐富很多,
到一個新的城市並不一定要非去哪個景點,有時你路過一個人間煙火的菜市,一個燈火輝煌的夜市,一個百年的老教堂,一個街角的書店,都會比你去人滿為患的景點裡要更快樂。
其實跟你說這些似乎就像「一個沒怎麼出去玩過的人再教一個經常出去玩的人,怎麼玩才能玩的更好」, 我是在自嘲,免得別人來嘲諷我,
我去過的地方很少,以前因為沒錢,現在因為沒時間,也不知道去哪,
也沒有說走就走的勇氣,雖然「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但是你想玩,想玩的好,有時還真不是我這種普通人能玩的轉的。
我很喜歡一個旅遊作家,貓力,她很漂亮,年輕,現在在週遊世界中,她去冰島,墨西哥,印度,好多好多國家,你看她的那種旅遊,你真的會羨慕,
可是我很想知道,她走了那麼遠,馬不停蹄的在走,看了各種各樣的風景,某一刻,她會不會感覺到厭倦。
她的旅遊已經不再是旅遊了,那是她的工作。我記憶中旅遊最好的體驗是這樣的,當然這都不算是旅遊,
有年暑假去小興安嶺的深山裡,全是木板房的村落,不遠處就是大森林,還有湍急的大河,村莊非常靜謐,
夏日的白天,陽光非常濃烈,遠處的莊稼隨風倒伏,空氣里都是樹木和泥土的味道,
你可以去河邊消暑,那裡有樹林,隔著老遠就可以聽見大河咆哮的聲音,森林裡開滿了山花還有野草莓,有很多孩子在河裡練游泳,還有人撐船在河裡打漁,
傍晚,炊煙四起,老人坐在門口納涼,村莊里很熱鬧,你可以非常壯麗的黃昏,沒錯,是壯麗,
夜晚山裡非常靜,天空上閃爍著星星,夜晚經常會下雨,那種清涼的雨汽從窗口撲進來,非常清涼,第二天照樣會是個艷陽天,
有時候,我會想,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真的很多小孩都錯過鄉間的很多美好,
記得有一句話這樣說過:如果你我不是旅人,那這也只不過是某個午後睏倦的黃昏。
我想,我們旅行都是為了看看不一樣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一本書,需要我們用足跡去翻閱,
至於什麼樣的旅行最有意義,最好,這還是要看每位旅行者的感受,
很多時候最好的旅行都在回憶里,當你走過很多路之後,某天,你回憶那些路程,哪一段路最難忘,最美妙,一定會浮現在你的腦海,以及你微笑的唇角。考Aow潛水證間隙來答一發!吶,與一些覺得題主這個問題想多了的看法不同,我覺得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呢。
如果只是跟著攻略書上,走別人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吃過的東西,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我也常常會問自己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必須要帶著某些目的性」出門的人,我給自己的答案是,旅行並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它必然是你生活的某種延伸,那麼有意義的旅行本身的立足點就是你的愛好和好奇心,未必是人文歷史這些看起來有些門檻的,簡單的小愛好,誰還沒幾個對不對。隨便說一下我自己的旅行愛好和所謂意義吧,看看對題主有沒有啟發,聊博一笑:)*嗯,你的愛好可以是某部電影日劇美劇,漫畫或者歷史也行
圖是一友人年初去紐西蘭時拍下的風景然後手繪做的圖,而我自己呢,一直很想走一遍《Before sunrise》裡面的那些地方。漫畫方面,曾跟友人約定過我們一定要把灌籃高手的原景地(雖然目前只去過湘南海岸的路口&>_&<),而歷史方面,親王馬伯庸有過一條三國蜀漢線,而我自己因為偏愛江東少年也斷斷續續花月余走過一次江東線,雖然知識面比不得親王(祥瑞御免),但邊考據邊旅行的過程本身就其樂無窮。
*也可以是玩遍世界不同的遊樂園喔~!你看,我永遠愛遊樂園,所以哪些地方遊樂園扎堆,哪家迪斯尼氛圍最好,哪個環球影城好玩,哪裡有過山車主題的遊樂園,又有哪些動漫主題樂園,最刺激的遊樂園在哪裡,我大概都能說出一二。有一大願望就是得閑找三五好友,去奧蘭多或者黃金海岸這樣有十幾個不同樂園的地方,租個短租公寓租個車,一個個玩過來,想想就超開心&>_&<*或者是,學習一項技能,嘗試某項刺激的極限運動東南亞看起來很無聊?在潛水者眼裡卻並非如此,正好這幾天在學潛水,水下的失重狀態,那種帶點刺激又無比平靜的感覺,出水後在船上飄著看日出日落,簡直妙不可言。東南亞光菲律賓就有幾十個潛點,不同品種的魚,珊瑚,沉船,學會潛水後,哇,簡直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同理,滑雪,衝浪,滑翔傘……其實跟我們的距離都沒有想像的那麼遠。*追星看球或者去音樂節都超級棒吶~作為一個利物浦球迷,去我村看過兩次球,去美國追過一次季前訓練賽,如果是球迷的話,不妨去自己主隊主場看個球,在屏幕上看了那麼多年,親臨現場的時候跟著大家一起唱那些唱過幾百遍的歌,什麼都不幹就在訓練場外守著,跟當地人聊聊天,就跟回家一樣親切。不看球的話,追星也很棒咯,還有那麼多各種各樣的音樂節,以後也好跟兒女炫耀說看你娘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嬉皮士/搖滾青年啊。*這個世界像是個拼圖,需要你慢慢地拾起碎片,拼成你腦海中的世界13年去土耳其之前,我對這個東西方文明交匯處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不過是出於旅行功課的習慣,粗看了些希臘東羅馬奧斯曼和現代土耳其的簡單資料,去過之後出於對這個世俗化的伊斯蘭教國家的喜愛,開始從宗教角度了解中東歷史和現狀,所以後來去了以色列,然後又對猶太民族和十字軍很好奇,於是又有了下個想去的目的地……嘛,見多識廣這件事情的道理在於,哪怕膚淺如我,看多了博物館和美術館後,也能多少分辨出自己喜歡的流派和好奇的歷史時期,只要抓住一個點,就能延伸出一條線,然後從時間和空間上去構築你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世界的盡頭在哪裡,幾千年前的人是不是也站在這裡想起這個問題我對世界盡頭的意向有些許的執念,想像自己如果處在人類的童年期,並不知道世界的輪廓的時候,那追尋世界盡頭的衝動。就好比《人類群星閃耀時》里的那雙「人類第一次同時看見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大洋的眼睛」。或者去烏斯環亞,等一張幾千刀的去南極的船票。*哪怕不做什麼,和最親密人浪費時光也是一種意義你看,在我年少的時候是不能理解不會潛水的人跑去馬爾地夫花個一萬或幾萬住四天酒店這種事情的。不過慢慢的開始理解了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無所事事分享美景本身就是一件最棒不過的事情。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我至今還是一條單身狗(╥﹏╥)還有其他的選項,諸如照著孤獨美食家一家家吃過去的美食黨,自虐登山徒步黨,喜歡認識陌生人於是就算不差錢出門也不是青旅就是沙發客的勾搭狂人,或者他本身對旅行並沒有什麼執念,但就是有蓬勃的好奇心看到任何不同狀態的生活都覺得有趣。
我有些比較固定的旅伴,我們的愛好天差地別,卻同樣能從旅行中獲得極大的樂趣,不過歸根結底,旅行不是對生活的逃避,而是某種映射,所以你生活的樂趣在哪裡,旅行的意義就在哪裡。
以上。題主這麼問,有一瞬間讓我覺得好像簡單的看風景是一件沒意義的事情。
發現大家的功利心越來越重,什麼事都要折騰出個什麼意義來,有意義還不夠,還得更有意義才好。
其實題主可以想一想,你到外面餐廳吃飯,會考慮如何吃吃什麼才能讓這頓飯吃的更有意義嗎?會考慮怎麼吃才能「不虛此餐」嗎?
應該不會吧,大多數人都會說,去外面吃個飯還能有什麼意義,吃的爽就好了。
旅行也是一樣的,不管你去哪玩,怎麼玩,和誰玩,拍不拍照片,發不發微信,要讓你覺得這趟旅行有意義而且還比一般的更有意義,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你在旅途當中產生愉悅感、等級更高的愉悅感。
相反,如果你不能產生愉悅感,那你一定會覺得花那麼多時間、那麼多精力、那麼多錢,去換取一段毫無收穫的旅行是沒有意義的。
舉個例子,上面有答友說的九寨溝沒意思,而我相反。
當時我是從黃龍下來,回到居住地,因為山路塌方,堵了2小時,導致在路上已經是晚上了。
8點的時候,我恰好睡醒了一覺,我就無聊拉開車窗窗帘,一抬頭就看見了月亮。
當天的天氣不是很好,雖然雨停了,但是雲層還是很厚。
我剛抬起頭,就看見一片雲層飄開,露出一輪明亮的圓月,又大又圓,不同於在別的地方看到的月亮高不可及,那一刻的月亮,就好像架個梯子就能登月一樣的讓人感覺親近,月光還從雲的邊隙鑽出來,那是一種明暗相錯、黃白相映、虛實相輔、繽紛的、夢幻的的場景。我當時滿腦子的都在想要怎麼形容那個天空的樣子、雲霧的樣子、圓月的樣子,但是什麼都想不起來,腦子裡就回蕩著「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
我就這樣歪著頭,貼著車窗,看了半個多小時的九寨溝的月亮,直到又一片厚重的雲層飄來,嚴嚴實實的擋住了月亮,天空又一片漆黑。
我和坐在旁邊的同事說,「剛你睡著了,沒叫你看。」
她說:「看什麼?烏漆麻黑的。」
我說:「看月亮,可漂亮了~可好看了~在家裡看不到,真的,特別漂亮!」
她撇撇嘴:「月亮哪沒有啊,有什麼好看的。」
……完全雞同鴨講……
我想和題主說的是,如果你覺得它不夠有意義,就只能說,是你對它沒興趣、對它沒有好奇心、對它沒有感悟力。
別人覺得看風景很有意義,而你覺得很沒意義;
別人覺得吃當地小吃很有意義,而你覺得很沒意義;
別人覺得在當地淘到很有趣的小商品很有意義,而你覺得很沒意義;
別人覺得和朋友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拍了大頭照,紀念了一段特別的美好時光,很有意義,而你覺得很沒意義。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就彆強迫自己去做一件自己根本沒興趣的事,不然無論別人怎麼跟你說如何讓它更有意義,給你自己來的時候,也一樣是覺得毫無意義的。
對於我來說,我的每段旅行,不管是自己去、和朋友去、和同事去、跟團去,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甚至和同事跟團去呼倫貝爾旅行(這就是典型的看起來毫無趣味和意義的旅行),因為飛機誤點而差點趕不上火車,大家拖著行李飛奔進火車站,最後拍著胸口喘著大氣感謝火車晚點了10分鐘這件事,都成了可以津津樂道、無數次回味、在遊記中濃墨重彩進行敘述的趣事。
所以,你想讓你的旅行不虛此行,那麼你就必須先讓你自己在出門的時候,保持一顆歡樂的心,在旅途中主動地、深度的體會你所看見的和你所經歷的,那你回到家之後回味這趟旅程,一定是充實的。
多圖!
對於我來說,吃吃喝喝是必不可少的體驗當地風土人情的一種手段。此外,體驗當地的各式交通工具也是側面了解這個地方的一種間接手段。常規的公交地鐵這些不說,其他非常規交通工具在安全的大前提下也可適當嘗試。
如果對於電影和旅行的愛好者,旅行的附加樂趣就是可以順帶尋找電影裡面的場景!走進看過多年的電影的場景,有一種你找到多年老友的感覺。
舉點我自己的例子(還有很多,手機上暫時只找到這些)
藝妓回憶錄(伏見稻荷千本鳥居)柯南劇場版-迷宮的十字路口(京都清水寺)
灌籃高手(鎌倉)
我真是個中二少年阿hangover part2 (曼谷phra ratchawang police station)
stu老婆的弟弟不見之後,他們去警察局找人,結果卻找到了一個高僧泰囧(don mue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我甚至模仿了王寶強的表情,就在今天)雲圖(愛丁堡)
(格拉斯哥大學)
電影里好像是說牛津還是劍橋,其實是在格大哈利波特(牛津大學)
魔法學校的食堂卧虎藏龍(安徽宏村)
李慕白牽著馬走過那個橋當然年輕的我沒有想到,取到電影一模一樣的景是可以大大加分的,好多地方本來挺美,被我一陣亂拍,喪失了美感。
後來,我決定連表情動作都cos一下
於是:作為創業公司里的一員,我的工作除了坐在電腦前泡知乎外,我還要去負責認識各種各樣有意思的人,重複去玩一樣的地方。我最深的體驗是,旅行目的地確實很重要,你不能在巴黎登乞力馬扎羅,不能去撒哈拉看海,這是客觀因素限制;但是,對於同樣的一段行程,你遇到的人可能會完全改變你對這個地方的看法,繼而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舉個例子,我去參觀過兩次伯克利,和不同的人。
第一次去,是和當時還在美國的陳湘。他現在已經放棄去哈佛大學讀碩士的機會,回國創業了。當時他帶我們去逛伯克利的停車位。逛個停車位去認識那些人類思想和科學史上的高峰,這恐怕是我逛過的最最奇葩的部分了。(給諾貝爾得主的,不是獎章獎金雕像,是,一個專屬車位!)
原文鏈接:這裡自由與不羈,這裡淵博與偉大,這裡是伯克利
第二次是冬冬領著我逛她的伯克利。冬冬可能很多知乎上的人都聽說過吧,對,就是那個答了「裸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伯克利女生。(順便插一句,真的見面後,我才發現冬冬遠比我想像得要溫婉。)冬冬一直帶著我們轉到校區內小山的另一端,俯瞰伯克利,帶著我們走過玫瑰花園。她說,她的伯克利的精神和這個玫瑰花園的氣質有些相似,專註執著,淡漠名利。(冬冬的伯克利山)
原文鏈接:來伯克利找我,讓我們的思想如風一樣自由
兩次逛伯克利,去了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我看到的伯克利,也是完全不同的。
話說回來,一趟旅程,三五天到長達幾個月,我不知道「深度」可以觸及多少。即使是在一個地方生活學習4年的兩個人,從兩個人不同的視角,看到的也是完全不同的。
看風景確實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了,但如果是看人文,體驗生活方式,我也一直有無法融入當地的痛點。而我能想到的捷徑,只能是藉助別人的視角,當地人的視角。
所以,如果你只有一次機會,在有限的時間裡去了解一個陌生的地方,我會希望能找到一個當地人。這也是我現在在做的事情。
如果你有這樣的體驗,歡迎去我提的另一個問題看看,告訴我:去全世界各地找好玩兒的人陪你玩,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旅行試試做公交車進行省際旅行咯~公交不同於長途客運大巴和火車的線路規劃,往往能給乘客帶來更別緻的風景。
聽說過公交迷嘛?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公交的狂熱愛好者嘛。其實這個詞最早來源於香港的「巴士迷」,即對巴士(粵語稱BUS)痴迷熱愛的人。
再鋪墊一個公交迷的專用術語:運轉——乘坐公交車遊覽,包括在途中拍攝公交相關的照片。
公交迷們在新的公交線路開通之後,會結伴一起去運轉;刷論壇、發運轉貼、記錄行程是最最基本的事兒;因為和當地公交公司比較熟悉,公交新車到貨時,車迷會第一時間得到信息,去車廠看新車;此外,熱心的公交迷還義務承擔著公交線路查詢網站數據維護員的職責,定期更新公交數據。
2007年,李明兼從上海到位於上海和崑山交界處的花橋辦事,乘坐北安線到達上海邊界安亭汽車站,跨過市界步行幾百米後便是目的地。李明兼發現,崑山的公交車竟然也停在安亭站——他用「驚奇」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這和過去他對公交車的認知不太一樣:傳統的說法是,公交車僅限於城市內運行,乘坐公交車最遠只能到達城市邊界,無法去往更遠的地方。
在花橋辦完事,李明兼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乘坐了崑山的公交車到達崑山市區。在經歷了從上海一路乘坐公交車到達崑山後,原本就是鐵路迷的李明兼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尋找更多的公交接駁路線。
李明兼知道憑一己之力,無法走遍城市的邊邊角角,探齊所有的線路。於是,他開始在各大公交迷論壇上、網站上發帖,向各地公交迷們徵集線路和建議。過去十年,他陸續整理出了華南、華北、華東的城市換乘公交線網。現在在德國慕尼黑念書的李明兼,每次回國依然會通過搭乘公共交通探索城市。「只要回國,我一定會去運轉,無論是公交還是鐵路,總之一定會去體驗公共交通。」
結合公交迷們整理的全國線網帖和親自運轉的經歷,新一醬又手動做了一些線路查詢,給大家奉上三條從人民廣場出發的兩天運轉線路。
和新一醬一起運轉的限制條件是,每天早上七點出發,晚上六點結束當天的公交行程;換乘時不在換乘地點停留和休息。
線路一:上海-蘇州-無錫-常州-鎮江
從上海人民廣場出發乘坐滬青高速專線,從青浦換乘連接青浦和安亭的青安線即可到達崑山安亭交界處的曹安路。一路北上,經過蘇州,晚上到達無錫市區。第二天,換乘2輛無錫公交、3輛常州公交、1輛丹陽公交,晚上落腳在鎮江市的丹陽。
這一趟行程從上海出發,一路經過了經濟繁榮的「蘇錫常」——「人間天堂」蘇州、「太湖明珠」無錫、「江南明珠」常州三個市。如果還有時間繼續趕路,下一站便可到達南京。
「一路上會聽到不同的方言,是運轉過程中很有趣的一件事情」,這條線路是李明兼親身經歷過的。「從上海到南京的路上,蘇錫常是吳語區;鎮江、南京講的是江淮官話」,吳語和江淮官話對於李明兼而言沒有障礙,「丹陽介於兩者之間,作為方言交界區,當地方言比較特別,我基本上聽不懂,在當地只能用普通話交流。」
與高鐵、火車相比,乘坐公交車有更多的機會聽到當地人聊天,接觸到當地的文化,了解當地的民情。李明兼在一次從無錫到江陰的城鄉公交上,看見兩個熟人在車內聊天,聽著他們互相攀比自家孩子的學習成績,覺得生動有趣。
線路二:上海-嘉興-杭州-紹興-金華
這一條線路沿著滬昆線的方向,實現了從上海和浙江之間的互聯。楓涇-嘉善客運中心是連接上海和嘉興之間的接駁公交。途徑海寧皮革城,第一晚停留在杭州。第二天換乘7部公交車,分別搭乘諸暨、義烏、金華的2輛公交車,最後乘坐一輛金華的502路,停在金華市中心。
新一醬對於這條線路的熱情絕不亞於上一條,經過海寧皮革城後,你還有機會路過義烏中國國際商貿城購物旅遊區(就是大名鼎鼎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可算是一條國際化的「商貿之路」。
你可能已經發現,相比中國其他地區,長三角的城市比較早開始運行城際之間的接駁交通。一個原因是,油價和人力成本的價格每年上漲,而公交車的價格通常在幾年內可以維持基本不變。唯有政府擁有足夠的財力,才能夠保障在公交事業上投入補貼。因此,城鄉公交的發展與地區的經濟水平關係密切,公交線網的發展主要從人口聚集區開始。
一般而言,城市邊界的鎮與鎮之間沒有公交相通,要想互相連通,唯有從A地邊界到達其市中心後,前往B地的市中心,才可從B地所在市的中心到達B地。越來越多的人在A和B之間往來,逐漸發展出了A和B之間的接駁,促成了兩地之間的公交互聯。
怎麼能只有上海出發的呢,貼心的新一醬準備了一條廣州出發的線路,途徑佛山、中山、珠海最後到達「中國第一僑鄉」江門。
公交迷中有不少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時間充裕、口袋扁扁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公交運轉便自然成了他們的選擇。我們就用這條珠三角的線路來算算公交運轉的時間和花費。
這一條在珠三角五座城市之間迂迴的線路,在兩天的18個小時內共換乘了14輛公交車,總路程為301.8公里,總計花費59元(不計公交換乘優惠)。如果搭乘火車呢?線路中距離最遠的兩座城市廣州到珠海的火車,需1小時14分鐘,一等座90元,二等座70元。
你有什麼私藏線路嗎?和新一醬分享一下吧!
1. 旅遊的同伴是自己喜歡的人。不一定非得是伴侶,可以是很好的朋友、閨蜜、哥們兒,就是兩個人一起走,可以不刷微博不刷朋友圈還能有很多話題聊。
2. 去一個很喜歡的地方。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頭一天晚上激動到睡不著的那種。3. 旅行的節奏要慢。大的景點也去,小街小巷也逛,拿著地圖隨便走走,跟陌生人打招呼。4. 記旅行筆記。可以買個便攜印表機,帶個筆記本,邊走邊記,拍了照片列印了貼上,把自己當時的心情寫上,開心的不開心的。等很久以後,再回頭想想,一定會感覺那趟旅行很有意義。
——————旅行中的分割線——————
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正在準備義大利的旅行,興緻勃勃的研究意鐵那個爛網站(因為每次支付都報錯),為了買火車票還註冊了PayPal,順便研究了下PAYPAL的各種功能。以前旅遊都是booking上定賓館,這次改住民宿,在airbnb上定的,住一個義大利大媽家裡。大媽不會英文,我不會義大利語,但是溝通的很順暢(此處應該感謝Google)。
後來很快就開始了義大利的旅行。
在義大利地鐵里研究線路圖,終於搞清楚以後的興高采烈;
在羅馬街頭暴走,偶爾路過一個教堂進去歇腳,突然發現這個教堂竟然是貝尼尼最滿意的一個作品;在羅馬火車站跟騙錢的「工作人員」鬥智斗勇。所以感覺,所謂的旅行有「意義」真的是一個很難以定義的事情。
經歷了,感受了,有一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我想,就是有意義吧。
以上,記於羅馬去佛羅倫薩的火車上。其實,要想和別人不一樣,就看看別人是怎麼旅行的,然後再看看怎麼才能和別人不一樣。
我們現在大多數人旅行都是這麼一個流程:查攻略--訂機票酒店簽證--出去旅行--朋友圈分享。
所以一個一個說好了。查攻略:
別人查攻略,無外乎幾個地方,要麼是問朋友,要麼是螞蜂窩,窮游,看遊記,攻略,要麼就是百度搜搜。沒什麼其他的途徑,但是你可以不一樣啊,比如英文好的話,去國外網站看看,什麼lonely planet啊(孤獨星球,愛旅行的很多人都知道),還有搜一些英文的關鍵字啊,比如你去泰國,就搜thailand,就會出現很多不同的玩法。如果英文不好的話,就可以去貓途鷹啊(tripadvisor的中文版),這樣的好處是,大部分的景點都是和螞蜂窩窮游一致的,但是他們因為有些是老外寫的,玩法會不一樣,會比較新奇,這樣你就與眾不同啦!訂機票酒店簽證:
這個基本大家都一樣了,一問機票哪兒定的,80%估計都會說攜程,去哪兒,再來就是航空公司官網了,沒什麼新奇的。出去旅行:
這個就可以很不一樣了,剛才說了查攻略,你查到的攻略不一樣,自然玩法就不一樣了,如果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朋友圈傳什麼騎大象,博物館,購物,你來一個飛機跳傘,一下子逼格就上去了。我們國人現在出去基本都是和朋友,家人,情侶出去,那你可以和當地人嘗試一起出去玩一次,
這樣:回來以後人家說的是看了什麼景點,你是體驗了什麼當地風土人情;人家包車,你是自駕;人家坐飛機,你是搭車;人家住酒店,你是住民宿甚至別人家。各個方面都不一樣,加一起,那就更與眾不同了。
朋友圈分享:出行旅行的方式已經不一樣了,那朋友圈發的內容必須不一樣了。那多有逼格啊!這時,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瘋狂地炫耀吧。哈哈!一開知乎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雖然答案很多,但是卻未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冒著無人點贊、埋沒茫茫人海之中的風險怒答一下。
就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吧,今年五一節的時候,和4個大學的同學一起去湖北恩施玩,到了「神農溪」,卻被告知因為下雨,人工擺渡的服務已經暫停了,我們只能坐客運輪船下河,到達恩施巴東縣城,找個住處。無奈,我們就一起上了船。
因為是巴東縣的人民日常生活所用的船,而不是旅遊專用船,船上除了幾個和我們一樣悲劇的遊客之外,剩下的都是巴東縣的普通居民。他們背著背簍或者攜家帶口,或者扛著東西上了船。船在一些非常詭異的位置停下,而這些位置卻是巴東縣的人民的最習以為常的一些「碼頭」——
船在這樣的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靠了岸,這個坡可能有50°~60°,我和我的朋友們都直接看傻了,坡上都是瓦礫碎石爛泥,而且那天還飄著細雨,如果是讓我爬,我很難想像我會毫不猶豫地上那個坡,畢竟旁邊是深不見底的一條很寬很寬的溪。
然而,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這樣的一些村民就直接上了坡。的確,恩施崇山峻岭,從巴東火車站到這個巴東神農溪,我們在山路上足足開車顛簸了7個多小時。而船,勢必成為他們所必須的交通工具。
之前在船上各種自拍的我們,也或多或少陷入了沉思。我們拿著iPhone、三星等幾千塊錢的手機在船板上激動地拍著這裡的山山水水,而他們卻已習以為常了這裡的這樣貧窮落後的生活,我很好奇他們對這裡的一山一水的美景的心境,可能他們認為這是對他們生活的阻礙,可能他們覺得已習以為常,甚至於他們可能認為這個世界都是這樣的,沒有什麼新鮮好奇的東西……
沒有來到這裡旅遊之前,我何曾會知道,在這樣的中部內陸城市,會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每天要通過輪船這樣的方式,穿行於山與山間?沒有來到這裡旅遊之前,我何曾會知道,這個國家還有這樣一些地方,需要我們未來去幫助他們改造?
一個老奶奶在另一個碼頭上這樣望著他上船了的老伴。於崇山峻岭間、于山石瓦礫間,這樣的場景很平凡,卻很溫暖。
之後,我們的船繼續開著,看到了一個懸崖,崖面幾乎是垂直的,顏色幾乎是黑色,忽然有人大叫「懸棺」,我們才看到懸崖上一個個的空格,上面塞著一個個的懸棺。
一些畫面不禁浮現在眼前——
初中時在看中央台的科教類節目(目測是10套)看到過懸棺的探秘,當初嚇得不敢看……高中的時候考地理考試,有一題懸棺的題目,問懸棺的形成,當時根本沒見過懸棺,纏著地理老師問了好久,才多少搞懂了一點關於水位變化與懸棺形成的問題。
而今,節目、考試的東西卻忽然間,毫無徵兆的出現在我的面前!腦子裡回想起曾經看書的時候看過的兩個不同的觀點。一個是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邊讀書邊行走,方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另外一個則是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有先後順序的,只有先「讀萬卷書」,而後的「行萬里路」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
的確,我更贊同第二個看法。就上面的這個例子而言,不禁是有意義的,而且是「震撼人心」的。我之前不會跟人說:『我高中的時候做過關於懸棺的題目,我知道懸棺怎麼形成的』,而我現在會跟人說:『我大二的時候去了一趟恩施,我看到了懸崖上真的有懸棺,一把想到了我我高中的時候做過關於懸棺的地理題,實在是很震撼』。
而後,我們又在山崖上看到了許多的紋路,一道道向右下角傾斜,之前看到的則是向右上角傾斜,我們同行的5人有4人都是文科生,便都想起了高中的時候地理學過的『向斜』『背斜』的知識。我們都還很打趣地說——高中的時候還在想『怎麼可能岩石會堆成這樣,肯定被壓扁了,學這些亂七八糟的有什麼用?』,現在真的是直接活生生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了。這個畫面,只能用震撼來形容,這種震撼既有山水的神奇秀麗的震撼,更多的是我們曾經以為是假的的東西卻真真實實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以上只是我的一個最近的出遊經歷而已。
回到正題,怎樣旅行才有意義?其實我覺得,只要你出去了,認真的做好攻略, 用心地去體會任何的一個你去的景點,同時這些景點能或多或少地給你帶來點收穫(心靈上的,如上文;或者是肉體上的,如美食街..),都已經足夠了。
不過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便是和對的人一起出去玩。兩人出遊,最好的朋友便是最棒的選擇。多人出行,能相互包容、相對熟悉便已足夠。
看到有的人寫的一些答案真的是很無厘頭..
1.不拍照——如果我不拍照,我還有上述的故事如此惟妙惟肖的將給你們聽嗎?
2.挽起身邊人的手——對不起,別花樣虐狗了。3.不買當地的手機卡——曾經去香港為了省錢沒買當地手機卡到機場晚點了飛機飛走了,一個人無助地困在機場沒有手機卡真的叫絕望。4.少發朋友圈——何必呢?玩的時候一天發一條,朋友不生厭,又能將自己看到的美景、體會到的感情向他人傳達(當然也是種個人經歷上的炫耀),何樂而不為? 寫成了一篇記敘文..希望能有人能get到我要表達的東西。End.=======歡迎關注知乎專欄「寫給非營銷人的營銷常識」:https://zhuanlan.zhihu.com/market歡迎進入我的個人博客與我進行更為深入的交流哦:抓荒 | Stay Before Every Beautiful Thoughts. 曾經還發表過其他幾篇關於旅行的文章,也歡迎移步閱讀:《旅行的目的地,下一站會是哪兒?》《美國之旅: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韓國之旅: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吧》當!然!是!帶!個!心!愛!的!妹!子!一!起!咯!
就單純吐槽一下說放下相機不要拍照才能找到旅行意義的,你們可能真的不理解一個愛拍照的人看見美景拍不下來的那種失落和抓狂感。。。拍不到好照片旅行對我就喪失了一半樂趣,對我就是這麼俗。曾經有一次因為三角架被我弄壞了站不穩,後面的行程看見極光拍出來的圖放大一看全糊了;還有一次參加夜裡皮划艇,不讓帶任何拍照設備上船,在海邊等待上船時是傍晚,日落美的不行,天空是粉紫色的,結果連個手機都沒有,只能眼睜睜看著太陽落下去啥都照不下來,這兩次簡直難過死了。
「意義」這兩個字本身就沒有意義,對旅行尤其適用。
@張佳瑋 的回答竟然那麼多人點贊,就知道有多少人對旅行存在多麼天真可笑的幻想了讀萬卷書的人,行萬里路,風景和感受當然不同。
如果我們沒有讀萬卷書怎麼辦,抱歉,那也沒必要去崇拜,或者去點贊,那些腹有詩書的人的旅行只要你有情懷,懷揣美好,上路
不要去比較我的旅程和別人的旅程,誰好誰壞,沒必要想太多,把自己全部的身心放在路上,放輕鬆,那麼一切都有了意義當然,在出發前,如果你能讀萬卷書,這當然是極好的~老實說我不認為旅行必須賦予什麼深層次的意義或者說…深度。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會想去別的地方走一走,沒去過海邊的想知道咸濕的海風吹在臉上的感覺,想穿個弔帶逛逛海鮮市場吃彈牙腥鮮的海味;沒登過高的就去爬山,看看雲山霧海,嘗嘗什麼叫一覽眾山小。嘗試各種城市、生活、建築、吃食的不一樣,高高興興的,平平安安的,怎麼舒服怎麼來,盡量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這,已經是我能想到的旅行最大圓滿了。
旅行難道不就是去看風景的嗎?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嗎?難道你真的以為那個旅行有什麼意義啊?一般出去不都是為了換個地方能高興點長點見識順便發發朋友圈秀秀優越感或發表一下感想么?不然你還想一個旅行能給你什麼東西?
不同的旅遊目的地,就有不同的有意義方法。
1. 去人文歷史景點多的地方,如各種古都名勝古迹。那麼去之前做好功課,捋一下當地的歷史脈絡,重要歷史事件。傑出名人平生事迹。這樣在看景點的時候體會就更深。回來說起來也自己能發揮更多。2.去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地方,去之前多了解一下當地地理條件,比如卡斯特地貌是怎麼回事,高原湖泊哪家強,內陸河流誰最猛。九寨為啥這麼美。多了解原因,去的時候你就是半個導遊而不僅僅一看而過了。
3. 風土人情。參與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去集市上走走看看,多和老鄉們聊聊。會有很多彩蛋哦!
4. 旅行的意義,自備日記本。記錄好每一天的感悟吧!
先這麼多。謝邀。真沒什麼好說的。關掉手機,牽起手邊人,沒有意義你找我。
難道不是去看風景嗎?或者是去看人呢?什麼是意義啊?能讓你瞬間覺得我應該做一個偉大的人,干一番大事業,為人類發展做一番貢獻?這就是意義嗎?難道出去看一番風景就覺得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你越過了無數個大山,跨過了無數個大河,不是為了看風景,而最後得到的只是一個談資,這算是意義嗎?為什麼總是要給看過的東西總結一個中心思想呢?有那麼多思想?
找個相愛的人
我問自己為什麼熱愛旅行
是否因為那些所謂的意義是探索世界
還是認識自己是了解別人的文化 還是體驗另一種生活是交到一些特別酷的朋友 發現不同活法的各自有趣又驚喜地尋覓到人性共通的真善美或是僅僅為了避開鋼筋水泥的窒息逃到一個沒有關係和規則的世外喘氣。。。。。。這些
都曾經一定是 但又漸漸的不再那麼重要最最重要的是
每當我看見這世界的廣袤不論是星空的絢爛還是不同民族的豐富多彩不論是旅途中同伴的彼此支撐還是陌生人伸出的善意雙手無論已經走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風景
也依然有那股熱淚盈眶的衝動那已經不會常常有卻能證明心在燃燒的悸動保持對所做事情的熱愛
保護心裡最初的那團火Keep your passion foreverNo matter what it takes永遠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無論十七歲還是七十歲這對我知道自己在認真活著很重要在不見方向地摸爬滾打中眼前的路從模糊逐漸清晰這個世界有太多美麗神秘我們要這樣一直奔跑著 感動著歡笑著 哭泣著去遇見更多的奇蹟推薦閱讀:
※美國西岸自駕游應如何做行程安排及攻略?
※女生長途旅行如何精簡行李還能打扮的美美的?
※第一次和女朋友出省旅遊,應該注意什麼?怎麼準備?
※談談你旅行中最喜歡聽的那首歌,或者最有感覺的那首歌?
※長途騎行需要加強哪些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