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內地生,在香港中文大念書有什麼好處或壞處?

高二學生,對港中大比較感興趣

女生啦,現在學理科,不過喜歡人文社科類,建築,設計什麼的

好奇那邊的氛圍

錄取結果已出,在中南

高三這一年發生蠻多事情,也許是不夠成熟,沒能處理好

結果讓人有點失落,但也還好,因為哪裡都是未知,哪裡都有挑戰,好壞都是相對的

真心謝謝各位當初的幫助


一年多過去了,也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中大,在此更新一下,以作紀念。

2016.8.8

--------------以下原回答---------------------謝邀。

不過小弟還不是中大學生,目前中五在讀,旁聽過中大MA的幾門課,上中大進新亞一直是我的夢想,目前為止我去中大也不下五十次了,我就說說我為何如此鍾愛中大吧,可作題主參考。後面的部分多圖預警,可能會有點長,聽我慢慢道來。

【中大起源。

開講之前,我覺得有必要介紹一下中大的背景。

話說前朝,英人船堅砲利轟開天朝國門,一紙條約侵佔香港,開始了長達百餘年的殖民歷史。進入二十世紀,香港出現了第一所大學——香港大學。然而彼時港大以英文授課,學科以理工醫學為主,宣揚的價值也是西方的傳統。就讀港大的基本是洋人或者是有機會接觸外國文化、貫通英文的華人精英子弟。而香港的華人平民階層,大多只有機會進入中文授課的中學,英文普遍較差,幾乎無緣港大,也無其他提供高等教育的大學可供選擇,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國共內戰之後。後來,國民黨戰敗,退居台灣,一大批與共產黨不和的知識分子選擇流亡香港或者台灣,如錢穆、牟宗三、唐君毅、張丕介等等。49年,錢穆等人在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仿照宋代書院制度,以中文授課為主,傳承中國文化,力求為培養一批中西兼採的新中國人。50年代,另外兩間中文授課的書院——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也相繼創辦。前者有基督教會背景,辦學資金多來源於各地教會和政府資助,也是三家之中最大的一家。而聯合書院則以社科和工管專業見長,亦是中文中學的學生可供選擇的院校之一。此後,港府推動將幾家書院聯合,撥款成立一家新大學,是為香港中文大學。一開始眾書院互相獨立,可以理解為一種聯邦制,76年改制之後,各書院校務統一於一處,書院僅僅負責學生的住宿、福利、交流項目等等。這次改制導致校董錢穆牟宗三等人的不滿,紛紛辭職。除此三家書院之外,後來又有六家書院陸續加入,恕不一一。

由中大的創校歷程可以見到,中大的前身三家書院,人文氣息濃厚,不乏中國文化、基督精神的參與。「中文大學」之名,可見其改變了「港大一家、洋文為重」的香港高等教育局面。學校以「中文」為名,並不意味著全部課程以中文教學,實際上中大現在大部分的科目是用英文教授。可以理解為相比於港大,中大更加重視中文教育。(btw..雖然我們是中文大學,但實際上我們的英文系是全港最好的喲。)

時至今日,在香港人心中,港大、中大、科大其實難分伯仲。我之所以偏愛中大,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文化氣息,二是校園環境,三是風氣務實開放,下面會分開來說,二三兩點的筆調也會輕鬆一點,不過待我認真講完文化氣息先。

【文化氣息。這一段會很悶,非中國哲學或者歷史愛好者可以跳過。

中大有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即便是我這種只有旁聽過課的高中生也能感受得到。特別是在新亞書院的歷史之中。「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風雨飄搖,錢穆辦學於新亞,事無巨細,親力親為。錢先生一生為故國招魂,以文化救國為使命,要求國人以「溫情和敬意」看待國史,為中國傳統中存在的價值護碑守門,其弟子如余英時,也在這條道路上努力。而談及中大,不得不說唐君毅牟宗三。牟唐師從熊十力,同錢穆一道南下香港,此二人實為當代新儒家中巨擘。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飽受非議,世人恨不得打倒孔家店,將其全部廢棄,在此浪潮之下,仍有新儒家學者如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為中國文化辯護。唐牟正是這一支系之下的中流砥柱,唐先生曾比喻,中國文化的「花果飄零」於內地,貴國數次的政治運動之後,中國文化的花果在內地多已零落,而其靈魂之根尚未死亡,終有再生的希望。在錢穆牟唐以及其他大儒的努力下,中大終成東亞文化的一方重鎮,獨領風騷。中大師生中的後來者,亦非泛泛,中國文化研究所也是鴻儒大哲雲集之地。我曾有幸旁聽過劉笑敢教授、姚治華教授、王慶節教授、鄭宗義教授、王啟義教授的哲學課,其思想之深邃,令小弟大開眼界,中大的傳承在此中可見一斑。此中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傳承,是最為吸引我的地方。

【然後是輕鬆愉快的環節啦。

【中大的環境。中大非常大,非常美!坐落於沙田馬料水,隔壁就是沙田海!怒上圖片。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小弟,小弟會予以刪除。

有些宿舍樓(hall)還是海景的內!直接看到沙田海

著名的百萬大道。據說是用百萬塊磚頭鋪成的。。不過我不信。

百萬大道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世界盃冠軍夜晚,校長和中大人一起觀戰,露天搭的投影屏幕在鏡頭後面!百萬大道還可以用來。。嗯。。答案怕被刪就不說了。

逸夫科學大樓!理科生的天地!真的好漂亮!

中大的大學圖書館的地下自習室,上面是一個水池,陽光透下來非常享受!另外每個書院也都有各自的圖書館!

和聲書院的canteen!平,靚,正!親測!

崇基學院的禮拜堂,也很美,離火車站比較近。

壓軸來個新亞書院的天人合一,又想起錢穆。。合一亭。

最後是中大烽火台雕像,本名叫做「門」,後面就是大學圖書館正門。中大有個著名傳說,中大學子若從這個烽火台底下穿過,將會不能畢業。若不小心穿過,又想破除魔咒的話,只有從中國文化研究所旁邊的樓梯滾下去才可以hahahaha。這個雕塑是右邊的人抬腿踢左邊的人,左邊的人抬肩格擋。

這只是中大部分的景,還有很多來不及介紹,還有很多不敢介紹,嗯比如某個女神像。其實中大在沙田的山上,不同於港島薄扶林,我更喜歡這個鄉下又不鄉下的地方。曾經試過和朋友半夜躺在中大的馬路上,沒有車開過,看著路燈也算是很愜意的時光。如果題主真的對中大感興趣,應該來親身看一看,中大比照片更美。

【然後。。我們講到哪了。。?哦。。對,風氣務實而開放。可能這個部分是題主真正想要的。

先說開放好了。我的理解是這樣的,畢竟沒有真正在這裡讀過書,有什麼不準確的請其他同學指正。

我覺得中大處在這樣的地理位置——偏離香港的中心,有著不同的建校歷史和文化傳統——非精英化的意識,人文素養的重視,使得中大的風氣並不一定跟隨主流,亦相對地束縛較少,注重人的發展而非一味地迎合社會的訴求。這種風氣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呢?中大其實有很多特色。試舉一例,中大著名傳統,dem beat。

在平日,若你從大學站出來,可能見到一群類似在玩快閃的學生,他們拍著手掌,踩著節拍,喊著口號,可能在介紹某個學會,或者某內閣,上個鏈接吧,看過或許能明白。需翻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C5XdVwSY4

香港人對於這個傳統褒貶不一。dem beat引來過不少滋擾公眾的罵名,也有不少內地學生表示完全不能理解這麼反智的活動。。但我覺得挺可愛的啊。。每次遇到都會看一會兒。。

然後,開放的另一方面,就是中大可以無所不談。很多人容易把這理解成中大學生很熱衷於政治。其實不然,誠如另一位答主林建建所說,實際上只是表面的政治化。香港的學生種類非常多,學政治或者新聞之類的學生,對政治當然會相對其他系的學生有更多的關注和參與,不可泛泛地談香港學生。實際上真正積極且持續參與學生組織和社會運動的學生絕不是多數。但我相信,當社會議題出現,比如國教、雨傘運動的時候,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學生義無反顧地罷課、遊行,支撐他們的不是對政治的興趣,而是對社會的責任。

然後講務實。我很遺憾地看到另外有個答主認為香港的大學不是做學術的地方,覺得香港學生誇誇其談,毫無努力。我想只能說明那個答主「想當然耳」了。她眼中香港就是一個商業發達,不看重學術的地方。。又覺得香港學生能力很弱。。除了見識短淺我想不到其他原因來解釋這一論斷。香港,不論是港大中大科大,還是其他幾所二流的學府,至少學術的標準都很明確。我所接觸的教授,做的都是很扎實而細緻的工作和學問。我也有聽過學生的present,local和內地生做的優劣我覺得只是個別的差異罷了,而非內地生和local的差距。我眼中很多local是非常厲害的,真正的港人精英,比如名校子弟,就算不選擇國外的高等院校,留港的話也會讀著港中科的神科,像環球商業之類的專業,DSE(香港的中學文憑試,相當於內地高考)的成績,幾乎需要每一科都拿5**(最高的等級),難度可不亞於內地生考清華北大。香港拿得出手的學生太多了,他們大多很會玩,很瘋狂,很有活力,和他們在一起玩耍學習,不會失望,也是值得一生交往的朋友。在香港,你要學會擇友,從善如流。千萬別把自己限制在內地學生的圈子裡面,你需要融入的不是local圈,不是內地生圈,而是中文大學這間大學,甚至香港乃至整個世界,它們會比任何一個小圈子都精彩。

當然,來到香港你會碰到很多的難題,比如不同文化和價值的衝擊,不要害怕,就算你選擇了內地的大學,也很有可能會碰到。如果我們自己選擇了走向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世界,就應該微笑應對。至於那些抱著偏見而與中大失之交臂的人,我一直持著善意的態度,因為,我的dream school值得更好的人在那歡聚一堂。

答案寫到了這裡,好像也有點奇怪。更多的都是我的主觀感受,而且有很多我自己的感情摻雜其中。中大的世界排名多少、什麼專業最好,你可以從很多資料和整理裡面找到答案。而這些都不是我想告訴你的,我想告訴你的是,當你真正的愛上了一所大學,你會盡你所能接近它,欣賞它的每一處閃光,針砭它的每一處荒唐。

希望對答主有所幫助,關於如何適應在香港的生活,我也有另一篇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269360/answer/36009869

希望幫到答主ˊ_&>ˋ祝高考順利。


中大本科生。

在來之前,我也會糾結中大與清北的排名高低,會衡量自己來中大到底值不值;來了之後,才發現這些都不重要。

很多時候,好處與壞處是很難界定的。比如,有人去清北可能專心學術,來中大後將精力花在上莊上;少了一些學術,多了一些社會能力,是好是壞?再比如,我上大學之前是一心想讀phd的,現在卻覺得學術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精彩。

所以不要太糾結於那些好處壞處,just follow your heart,選擇是沒有對錯的。

如果非要說好處壞處,我僅從我的角度說一下:

好處:1.廣闊的視野。很多事情,不出國是很難理解的。大陸是一個很封閉的環境,價值觀相對單一;而香港則多元化的多,而且存在很嚴重的cultural conflict,看問題會理性一些。

2.更好的物質條件。宿舍兩人間,海景房;健身房,音樂室一應俱全;餐廳我覺得比大陸好吃得多(當然考慮價格的話性價比並不高)。

3.學術上規範。中大像大多數國外高校一樣,從入學便需要學著寫規範的英文學術論文,而且對plagiary異常嚴格。還有中大的教授普遍水平遠高於國內。

4.更多的機會。無論是學術還是實習,中大提供的機會都很多;而且如果考慮項目申請難度的話,我覺得中大遠強於大陸任何學校。

5.我認為中大最好的地方,是提供給了我各種各樣的可能。

壞處:1.較高花費。港校的學費與生活費還是比大陸高很多的,對於一些家庭來說可能會負擔較重。

2.相對孤獨。這個也看人,像我這樣天生反社會性格的在哪裡都習慣獨來獨往,而很多人在香港也交際得風生水起。就我觀察,一般人會跟大陸同學混得很熟,跟local則多少有隔閡。而且這邊上課什麼的都是依據自己的安排,不會有大陸的班級概念。

3.文化衝突。畢竟香港人說粵語而不是普通話,如果不是廣東人的話交流有困難。其實學校里絕大多數香港同學都能講普通話,但是我覺得要求別人講普通話很不好意思,所以最好還是學一下粵語。另外,價值觀什麼的差別就不提了。

然後關於中大:我個人覺得中大還蠻好,景色很漂亮,工友老師同學都很友好。就我的經歷而言,我沒有遇到過明確歧視大陸人的香港人,也極少遇到態度惡劣的人,我個人感覺人的友善程度要高於大陸。再就是建築學是屬於社科學院的(不是工學院),如果你高考報志願的話要報文科類。或者可以選擇大一結束時轉系,聽別人說建築系不算特別難進,大概gpa3.0以上+比較好的個人作品集就可以。如果想來中大的話,只需要高考考到分數線就可以了;而你現在高二,無論是打算來中大或者去其他的學校,最重要的是好好學習。


---------高高興興在辦公室寫論文郵箱突然彈出私信點開看到這個的更新------------

統一回復:不約,阿姨我們不約,人生苦短,論文寫不完

P.S.正在寫Habermas關於交往理性的部分,真是覺得太諷刺。老師曾經勸我慎重考慮把自己的學術方向定位在這樣Innocent的理論上,我當時還想著哪裡Innocent了...

----------------------飄走,如風一般地飄走----------------------

這是我的第一個因為被辱罵而寫下的回答。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勾結兩個素昧平生的香港本地知友來惡意攻擊某個答主,我只能以認真作答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底線。

「...有何感受」這樣的問題其實非常主觀,事實可以分對錯,感受卻因人而異,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嘛。但這並不表示所有感受都享有相同的認知價值:第一,親身經歷高於臆想 - 我作為一個香港中文大學社科院學生的感受當然可能是偏頗的,但是對於一個希望在中大修讀建築的小妹妹,這些意見應該比一個非香港中文大學的工科生的「感受」更有參考價值;第二,價值觀相差不大的個體對於一定的情境的反應和感受大體上不會相差懸殊,有人喜歡吃辣有人喜歡吃甜,但喜歡吃甜的人面對一份精緻的川菜大概也不會覺得像看到屎一樣反胃。基於以上兩個考慮,我會先列出一些客觀事實盡量讓有興趣的朋友自己代入來想像在這種環境中可能的感受,再談一下自己跟 @名字不重要 的不同的感受,僅供各位參考。

1. 關於港中大內地收生的一些官方資料和數據

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在1998年開始招收內地本科生,至今已有逾三千名內地學生在香港中文大學就讀本科課程。本校由2005年開始通過全國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計劃招收內地本科生,2007年更獲國家教育部列入提前錄取批次。

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公辦研究型綜合大學,現有文學、商學、教育、工程、法律、醫學、理學及社會科學八個學院,共有58個學系和32個主要研究所,提供過百項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涵蓋面極為廣泛。

香港中文大學的內地招生計劃分設人文、理科、工科、商科四個學科門類。人文類包括文學院、教育學院、法律學院及社會科學院;理科類包括醫學院及理學院;工科類為工程學院;商科類為商學院。

本科課程結構:

本科生入學時就其所屬人文、理科、工科及商科的相關學系中選擇並提出專業意願,在第一學年修習所選擇主修專業的基礎科目,及其它通識教育、語文等課程,利用第一年時間了解自己的專業興趣,適應新的學習及考試模式。學生於第一或第二學年確定主修專業。

所有本科課程均採用靈活的學分制度。學生須至少修畢123學分,始准畢業。其中包括主修課程規定必修學分、體育科目、通識教育、資訊科技分、副修或選修科目。教育學士課程及中醫學學士課程等另有規定者除外。靈活學分制度並無「升級」概念。為方便行政上的管理,學生將按其在校修業年數分級,惟此「年級」並非表示學生的學業階段;學生可按個別情況及興趣訂定其修業進度,修滿畢業所需學分,並符合主修課程及大學其它畢業規定,便可獲頒學士學位。除課程另有說明外,學生一般修業4年便可畢業。

2015年內地招生計劃

自己簡單計算了一下,在招生的31個省/市/自治區中,一共計劃收生118名文科生,其中31個全獎(26.3%),24個免學費(20.3%);183名理科生,其中31個全獎(16.9%),24個免學費(13.1%)。如果有興趣報讀,請務必點擊上面的鏈接查看本省的招生情況。以及某些省份的人文類不招收理科考生,希望報讀文學院和社科院的同學需要在第一年的基礎班後先選擇入讀方向的某個專業,再轉專業(由於不同方向在第一年的課程不同,在選課的時候需要一些技巧,如果有疑問可以私信問我),而法學院等某些特定專業不接受轉系生。

學費及獎助學金信息:

香港中文大學非本地生2014學年的學費為12萬港元。住宿費約10,000港元,連同其它雜費、生活費每年約需 20,000-30,000 港元。

大學獎/助學金 Introduction

書院獎/助學金 學生資助及獎學金

建築學院獎學金 Scholarships

2013/14內地本科生畢業去向

學生交流計劃:

(點擊查看交流協議院校及機構)

凡於香港中文大學就讀的全日制學生,即有機會透過校內的學生交流計劃,以交換生身份入讀世界各地多所著名學府。此項學生交流計劃始於1965年,中文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首次合作,至今中大的交流計劃夥伴網路已拓展至29個國家/地區、合共220所大學。中文大學學生可申請參與學生交流計劃,可入讀的著名海外學府包括: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瑞典隆德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英國雪菲特大學、國內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等。

2012/13年,中文大學約有1500名學生參與了分別為期一學年或一學期的交流計劃。除此以外,中文大學亦於同年提供了3,000個短期海外就讀或工作體驗機會予校內學生。

2. 關於港中大建築學院的一些官方資料

建築學院在內地本科生招生信息頁面的簡介:

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四個設計工作室及四個不同領域的科目。設計工作室分為人居、城市、建構及匠藝。科目領域則分為設計、人文、科技及專業實習。學系亦作為學生的小社區,為他們提供機會及場地,從討論、設計及發現中學習,致力培養學生吸取建築知識、發展設計技巧、提高審美及道德修養的興趣及動力。

課程包括兩個階段,首階段是為期四年的社會科學(建築)學士課程,之後是兩年建築學碩士課程。課程設計裝備同學成為專業從業員,特別是建築師。

建築學士部分課程:

3. 不酷的吵架環節來了

在香港讀的優點是相對活躍一點,見得多一點,眼光開闊一點。缺點是浮誇,浮躁,夸夸其談,在學術方面相對於大陸而言更難有精進。因為香港實在是不太適合專心學術。。。

首先,說香港整體的學術氛圍偏於浮躁,我是贊同的。然而在商業化的影響下,內地的很多包括清北在內的頂尖大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強烈地面臨著生存壓力,並因此轉向實用性的技能而不是純粹地投身學術。因此我認為評價一個學校適不適合學術的標準是「如果一個學生打定主意投身學術,學校能否提供與其志向相匹配的資源和環境」。

中大做得怎麼樣?我就提3點:

1)中大的本科生學生宿舍是雙人間(少數宿舍提供單人間予畢業班的學生和較便宜的三人間),舍友是自由選擇的,電、網、熱水供應24/7,無論何時回到宿舍都可以洗個熱水澡,夏天可以1元港幣1小時地吹空調,冬天可以通宵開2000W的電暖風(不收電費);

2)中大校園內一共有6所圖書館(其中法律圖書館與中央圖書館相連),館藏涵蓋13萬份電子及印刷期刊、450 萬冊電子書及250 萬冊書籍;特藏從商代甲骨至現代中國文學藏書。自習室和進學園通宵開放(本部電腦房也是24-7開放),各學生宿舍也都內設自習室,想學習的同學永遠不會找不到地方;

3)內地的有志學術的孩子們幫老師打雜工跑腿的事情都是避免不了的吧,在中大,幫教授工作,50港幣時薪(我本科四年靠這個掙了兩萬多港幣,並在簡歷上留下了不少漂亮的經歷)

其次,「浮躁」跟「夸夸其談」是兩個概念。即使香港的本科教育整體上比較偏重實用性,也不能混淆概念地說香港的學生夸夸其談。什麼叫夸夸其談?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甩結論是夸夸其談,有理有據的流暢表達那叫理直氣壯。我的觀察是香港學生比起內地生更擅長表達意見和表現能力,平均上來說,如果內地同學有8分水平能表現出5分,香港同學可能有7分能力能表現出9分。但是這是缺點嗎?這麼多年來有香港學者學術造假的案例嗎?相比起來,我倒是覺得內地某些學者和學生有點大言炎炎不知其辱。

港中文我死都不去...泥馬在山上每次要坐巴士盤山公路上下...對於我這種拐三個彎就要吐的人來說簡直要死...

我們就是這麼大氣。

以及,如果不喜歡坐我們共計八條線路、從7:30到23:15通行的校巴,還有十幾個穿梭升降機輔助步行呀,Walking for Health 樂步行 小女子一枚,從大學站走上校園制高點新亞書院20分鐘無壓力(當然,記路需要一段時間嘿嘿嘿)

不乘電梯有彩蛋喲!

然後港中文內部的食堂是呵呵,你要去買東西也很麻煩得下山...

中文大學一共21間食堂,請問你吃過幾家就呵呵我們?新亞的下午茶、李卓敏的冰凍檸檬批、coffee corner的意粉、玻璃房的小菜套餐你試過嗎?還有中大扶持底層人民的女工合作社的小食、CC食堂的暖心夜宵粥品,這些都只是「呵呵」對嗎。

中大本部有一家百佳是常識來的,學慣用品在各學生會有遠低於市價的貨品售賣,各種零食飲料在每一個宿舍的自動售賣機都有出售,基本上每間學生宿舍(我暫時還沒見到例外,如有煩請告知)晚間都有宿生會(對,就是某些人眼中只是「過家家」的那幫孩子)經營的小賣部以極低廉的價格售賣。

至於真正的學術...怎麼說呢,其實實驗室什麼的都滿老舊了...用的技術其實也落後了...還不如浙大..額我是指理工科一類,當然老師的話...呃其實個人感覺主要是這邊全英文授課搞研究跟國外接軌比較方便吧...但論起能力來說...還是浙大更勝一籌的感覺...我在浙大的同學本科發paper多了去了...我就呵呵...呵呵...本科我課學的都一頭霧水哪兒還發論文...反正被大陸同學虐成渣...清北更是隨便虐這裡...

還是事實說話

理學院的publication highlight Faculty of Scie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理學院學生獲獎情況 Faculty of Scie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工程學院

我們高琨校長可是諾貝爾獎得主喲,而且人又帥又有涵養(星星眼!)

一些科研成果的highlight

Faculty of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再提一句,中大提供的學術規範的訓練遠遠遠遠遠遠領先於包括清北在內的國內高校。多少國內的尖子生出國之後要重新學習論文引用規則,多少同學讀研了還不懂怎樣paraphrase。 沒有貶低的意思,但是在嚴謹的學術規範的後面是學術圈的操守,相對於實際研究能力來說,國內是不是對這一點有點太疏忽了呢?

至於文學類,當初某省文科狀元不是去港大倆月就不要去了嘛復讀又考了個狀元跑去北大了。。。

關於這個姑娘的討論已經太多了。想學國學,來中大啊為什麼要去港大呢。新亞書院的人文積澱, @林建建 已經講得很好了。退一萬步說這孩子放棄港大選擇了北大也完全不證明北大強於中大,對吧。

香港的教育按我的感覺就是比較喜歡虛的東西...相對大陸而言不務實...香港的學生也是,說好聽點叫活躍積極思維開闊點子多,說難聽那叫只會吹...真到了要做project做實驗交報告了立馬呵呵...還是我們這種苦逼大陸生干...反正就是不務實...嗯當然只是我個人感覺...

到底是思維開闊點子多還是只會吹牛,請不要用「說好聽點說難聽點」這樣的話含混過去。我的立場一直是不如local同學的表達技巧方面努力學習迎頭趕上,遇到只會吹不幹活的同學不要跟他們一組做項目,從來沒遇到一個課上竟然找不到踏實工作的local teammate這樣的事情。說句題外話,中文大學裡面課程的合理設計的評分對於踏實學習的同學和只會吹的同學有極高的區分度,難道不比內地很多學校「考前突擊幾天劃重點內容的學渣跟努力的同學成績相差不大」這種現象更公平、更能激勵有志學術的同學嗎。

少數人之所以鬧,其實更多是吃飽了沒事幹,香港的大學裡有少部分local(香港學生),純粹是只知道玩...他們對於大學的理解是,我們就是來玩的,只不過同時想學習點東西嘛,所以你大學必須要滿足我們各種要求...這點我真是呵呵...當然這只是極少部分,但是也是叫的最響亮的一部分...zhanzhong什麼的絕對有他們的影子,總之就是超級自high...自娛自樂搞小團體搞得很happy吶...

敏感話題來了。說真的,內地的朋友們不理解小黃傘我能明白,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接觸到全面的信息。可是作為一個身在香港的大學生竟然說出這樣的話...我的立場一直是,不同意沒關係,可以討論,可以堅持自己的政治見解,但是一個「只是自high」的標籤貼上去實在讓人懷疑其思考能力。貼上我自己的觀察,發在Berkeley Journal of Sociology的一篇小文 Occupy Central: Divided We Stand? 這也是港中大給我的財富,讓我意識到自己作為政治人的一面,讓我不畏懼公共生活,不放棄自己的堅守,不迴避理性的交流,不鑽入「憤世嫉俗」的殼子里滿心只有自己的狹窄生活。

然後香港的學生有一些人喜歡在宿舍 抖!空!竹!還有像馬戲團小丑那樣拋接球!我...我...我該如何吐槽,他們還特別熱衷這些呢!能玩一個晚上!是一個晚上!一直到第二天...還有拿一個排球互相接!也能玩一個晚上!我無力吐槽...

知道每個宿舍都有某個時間(一般是晚間10點,也有晚至12點)之後禁止大聲喧嘩的規則嗎?有人侵犯到自己的生活,正是依據規則來捍衛自己的權利的關頭,向舍監(不是宿管大媽,是住在宿舍負責學生事務的在職教授)投訴舍監不可以不管。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權利,只是一味抱怨,莫怪人欺負到你頭上。

來這邊讀書的內地生,富二代官二代蠻多的...基本上也就是玩樂...生活都蠻亂的...再有就是我這種窮苦的讀書人...我是來學知識的啊...結果泥馬四年被浙大的人拉了一大把距離...哭了都...

前面獎學金情況已經講過,如果不是家庭特別困難,大體上不需要太擔心花費的問題。

嘛還有還有,一般香港本地老師,英語是港式口語,基本呵呵...有的老師會普通話,有的老師不會那就用英語...會普通話的一般對大陸生會比較友善...大陸老師的話,其實我覺得還是香港本地老師人更好一點...當然這也看不同人!只是因為我的專業是這個情況...大陸老師情商比較低...你很難跟他套近乎...

什麼時候口音都成了黑點了...雖然我和朋友們有時候也會嘲笑港式英語啦,但是真正用英語做學術的人自然會明白,語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只要不影響正常交流,一點口音實在無傷大雅。多少大師演講的時候帶著萌萌的日語口音、異域的西班牙口音、大舌頭的法國口音、最可愛的印度口音?心裡不自卑就不會挑剔這事兒吧 :)

既然提到老師,我再說最後兩點吧

1)只要有合理的問題相詢,我從未約見教授而被拒絕過,包括很多跨學系甚至跨院的教授

2)中大有非常、極度嚴格的防止性騷擾的政策,甚至有一個專門的工作組 防止性騷擾 學生見教授,教授必須保持辦公室門敞開,教授不可以收受學生禮品。本科+gap year RA+研究生一共七年,沒有聽見任何學生關於教授性騷擾的抱怨。

---------------------------------------------------------------------

我真是不能相信因為被莫名其妙的人罵就在趕論文的此刻在這裡碼了這麼多字, lost my cool. 可是,對不講理的人低頭也一點都不酷,不是嗎?也謝謝中大的七年,讓我天真地相信生活在一個合理的世界是可能的,這個回答就算是我對此的回饋吧。

---------------答謝各位看到這裡的大彩蛋----------------

趁著導致這篇回答的評論區對話還沒有被刪除,截圖留存這一段莫名的經歷,也供日後也許想要做網路語言暴力的自己一個原始資料


港中文人文氣息濃厚,對內地學生及中國元素最為親近,在香港本地具有強大的校友網路


在一個浸大人(我)的印象中。。。

港大(坑U) = 奢侈糜爛驕奢淫逸 + 情陷夜中環

中大(CU)= 偏遠的山上 + 坐擁一個地鐵站

科大(UST)= 偏遠的海邊 + 理工男

供你參考一下。。。


港中文建築系在讀。。。。。。建築學不太好進 對於hk本地生會考成績要求也很高 而且今年聽說社科要3.3才能declare arch major

如果高考進來又立志學arch第一年最好在社會科學院 大二才能進建築 不過建築系studio本身就是從大二開始而且你還逃過了今年剛開的要求大一arch學生一定要讀的一門arch1001a。。。。

只要不怕累就來吧。。studio硬體條件肯定好過國內畢竟剛搬新大樓 而且我們幾個老師都是從建築老八校數一數二的某一間來的以後回大陸幹活還是不錯的orz


我在港中大交流過應該有點發言權。

我在內地也是頂級大學的本科,相比之下中大的優勢在於:

1.行政上的瑣事沒那麼多,沒那麼官僚主義,我在自己的大學要開個實驗室門禁要在系裡敲章,系主任敲章,大樓管理敲章……,要知道我的學校還在官僚氣息並不那麼濃郁的江浙地區,香港的大學這點就好很多。

2.科研氛圍更好,更能與國際接軌(即使與清北復交相比)

3.香港電子產品,化妝品等進口產品更便宜,是個生活上的優勢。

4.中大的本科生宿舍非常棒,海景房,內地很多名牌高校宿舍相當糟糕(房子老,電路老化)。

說說劣勢:

1.有些講座(尤其是文科)是粵語的,對非粵語地區的同學可能會不太適應。

2.一入學很多手續的單子是全英文的,以高中畢業的英語水平可能會不太適應

3.飲食上可能不習慣,中大幾個食堂的價格相對內地還是有點小貴(二十幾塊港幣一餐),我在的內地大學有伙食補貼所以菜價偏便宜的。

4.中大的學校在山上,空氣相當不錯,太曬了,一定要注意防晒


推薦閱讀:

日本留學對比英美留學的利弊?
英語專業會逐漸被淘汰取消嗎?
如何反駁同學:「課本上的古詩文只要默寫的對就好了,背書時讀錯幾個字沒事兒」的言論?
中國為什麼這麼多工科院校?
被動輟學怎麼辦?

TAG:香港 | 教育 | 留學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