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衛戰在抗日眾多戰役中屬於什麼水平的戰役?

國軍胡璉將軍憑藉石牌保衛戰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石牌保衛戰被稱為中國的「斯大林保衛戰"

附上胡璉將軍在石牌保衛戰中的祭天詞和幾封家書

祭天詞:

陸軍第十一師師長鬍璉,謹以至誠照告山川神靈,

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

名正言順,鬼伏神飲,

決心至堅,誓死不渝。

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

華夷須嚴辯,春秋存義。

身為軍人,死為軍魂,

後人視今,亦猶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

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

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

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

此誓。

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胡璉家書

一. 致父親

父親大人:

兒今奉命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較多,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惟兒於役國事已十幾年,菽水之歡,久虧此職,今茲殊戚戚也。懇大人依時加衣強飯,即所以操拔頑兒靈魂也。

敬叩金安。

二. 致妻子

「我今奉命擔任石牌要塞守備,原屬本分,故我毫無牽掛。僅親老家貧,妻少子幼,鄉關萬里,孤寡無依,稍感戚戚,然亦無可奈何,只好付之命運……」

「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之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茲留金錶一隻,自來水筆一支,日記本一冊,聊作紀念。接讀此信,勿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匆匆謹祝珍重。」

「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


屬於一場值得一說的戰役

但斯大林格勒什麼的,就是了。

石牌保衛戰由於讀者某期的文章流毒甚深,僅將金一南將軍的那封回信轉於此,希望能稍許正一正試聽。【金一南】一封關於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通信,民族成熟是什麼

這回涉及一個沉重的話題,其實也完全不必為我們自身悲觀。50年代初出生的我們,和60年代末出生的你們,包括發表網路日誌的你的同事(估計是70年代後出生的了),包括「南京1937」那些年輕人,對歷史不都有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嗎?後人書寫前人的歷史,這是自然慣例,也是社會規律,想改也無法改,任何國家的執政者最須敬畏之處,也正在這裡。

你的同事寫得很好,一個民族必須能夠發現和擁有自己的所有寶藏,必須千倍百倍地珍惜自己的這些寶藏。今年八一我到黑瞎子島(中俄爭議的最後一塊土地)附近,對岸俄羅斯怎麼進行他們的教育?幼兒園教師帶孩子們到無名英雄墓,老師邊講邊哭,三四歲的、五六歲的小孩子大孩子都跟著一起哭。也許那些孩子並不真的十分明白為什麼哭,但他們看到老師哭了,老師那麼傷心,於是也都傷心地哭了。這樣的民族,這樣的教育,怎能不形成他們精神強大的基因。相比起來,我們差距很大。問題不是那些在先烈墓碑上跳來踏去的孩子,而是除了自身悲歡便一概無淚的老師,以及「選擇性對待歷史」的做法和態度。這種選擇性對待也是多種多樣的,最近某市新版的小學課本,把《狼牙山五壯士》從課本中去除了(解釋說「放到了課外輔導讀物里」),而代之以最近一些英模,說這才是新時代的英雄,堂而皇之地認為過去的英雄應該從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剔除了。這種「錢包鼓起來就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感覺,只能造成我們民族精神的萎頓。也許正是從這些方面看,顯出你、我、他(你那位同事)這些並非大人物的並非小的責任。能看出來,你的同事是搞國際問題的,也看了不少資料,但對戰爭史特別是抗日戰爭史不熟悉,所以一些描述是不準確的。

首先,石牌戰鬥是1943年5月初到6月中旬鄂西會戰的一部分。你同事所列殲敵25000人是歷時一個多月、從湖南北部到長江西陵峽口的石牌、延綿千里戰線上的全部作戰成果,擊毀日機15架(而不是45架)也是如此,不是石牌一戰的成果。石牌作戰5天,殲敵1000餘人。

其二,不僅石牌不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斯大林格勒」,整個中國抗日戰爭也沒有「斯大林格勒」。這不是一個讓人舒服的說法,卻是研究那段歷史不得不承認的史實。「斯大林格勒」是形容從防禦到反攻、從被動到主動、從失敗到勝利的轉折點和樞紐點,而石牌不是這樣的點。翻遍抗戰史,也找不到這樣的點。包括石牌作戰在內的鄂西會戰阻止了日軍的進攻,但此後日軍通過常德會戰、豫中會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湘西會戰,仍然在不斷進攻;鄭州失守、許昌失守、洛陽失守、長沙失守、衡陽失守、桂林失守、柳州失守……仍然是中國人聽到的一個又一個噩耗。特別是湘西會戰(日本人稱「芷江作戰」)竟然發生在1945年4月,距其天皇宣布投降僅剩4個月時間,鬼子們還在戰場上以劣勢兵力甚至劣勢兵器(湘西作戰非常明顯)向中國軍隊連續發動進攻,你說中國的「斯大林格勒」在哪裡?倒是湘西作戰末期日軍強弩之末的表現,讓美國《紐約時報》評論了一句「可視為中日戰爭轉折的暗示」,這句話我們就能聊以自慰嗎?那時在歐洲戰場希特勒已經自殺、德國人已經投降了,我們才僅僅把進攻的日軍擊退,然後繼續防禦。所以不是中國共產黨故意淹沒了抗日戰爭中的「斯大林格勒」,是它本來就沒有。如果真有,別說一個共產黨,全世界共產黨加起來也淹沒不了。赫魯曉夫當年反斯大林,把斯大林格勒都改為伏爾加格勒了,但「斯大林格勒戰役」作為二戰蘇德戰場的戰略轉折點,至今標榜戰史,無人能夠撼動。

其三,關於石牌作戰與平型關作戰的比較。前面說了,把石牌作戰與鄂西會戰的關係弄清楚了,就會明白石牌作戰與平型關作戰殲敵人數基本一樣,都是1000多人。要說不一樣的話,那麼還有這樣幾個不一樣。

平型關作戰是一天殲敵1000多人,石牌作戰是五天殲敵1000多人;平型關作戰是1937年抗戰開始的第一個勝仗,那時從國內看,華北國軍紛紛敗退,恐日情緒到處蔓延;從國際看,美英袖手旁觀,德日步步緊逼,中國空前孤立;此時以八路軍如此簡陋之裝備和長期連肚子都吃不飽的官兵打出一個平型關勝利,對鼓舞一直只見失敗不見勝利的國人士氣、擊破「皇軍不可戰勝」神話,無疑意義極其重大。

1943年的石牌之戰也是中國戰場一個顯著勝利,但那已是在台兒庄作戰勝利之後,而且此時二戰已經全面開始,珍珠港事件也已發生,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已受美軍重挫,戰爭初期那股傲氣已經大減,而且此時美援已經大量擁入中國。在石牌作戰中,中美空軍曾給日軍造成很大殺傷;當時國軍的重迫擊炮團裝備40多門 150毫米口徑的美式重迫擊炮,一次作戰就向日軍發射幾千發炮彈,僅僅幾個小時就殺傷日軍數百人。這些條件,在平型關作戰的八路軍都不具備,只能憑藉子彈和刺刀,一個對一個地較量解決。要知道那是一支不掌握執政資源(不但「在野」,此前還到處被「圍剿」)、不享受外援分配、甚至不享有政府正常財政撥款的軍隊(一致抗戰後享受過一陣,又中斷了),正是這些種種情況,決定了石牌作戰無法和平型關作戰相比。認為石牌作戰意義大於平型關作戰的說法,並沒有很好把握那段歷史。

當然就像所有生命價值等同一樣,任何犧牲都是相同的。不要說犧牲在平型關還是犧牲在石牌都應獲得我們同樣的尊敬,即使那些殞命於兵荒馬亂大潰退中的無數無名官兵,今天也是需要我們在他們生命痕迹消失的地方放上幾束白花的。美國人今天還在滿世界尋找他們參加二戰官兵的遺骸,對我們該是一個多麼深刻的提醒。日本人在廣島的紀念碑上,把死於原子彈轟炸及後續效應的20餘萬人一個一個姓名都刻了上去,又是怎樣一種對前人和後人負責的態度。而我們遭受南京大屠殺30萬人死亡,至今南京的紀念館內也只刻有3000有名有姓的名字,其他29萬7千人的姓名呢?真令我們對世界汗顏。把這個帳也記在共產黨頭上,顯然不公平,因為南京是當時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雨花台還是專門殺共產黨人的地方。離南京近一些的「蘇區」(江西「中央蘇區」和「鄂豫皖蘇區」)早被國軍 「圍剿」得不得不萬里長征、被驅趕到荒涼貧窮的西北一隅去了。南京城被日軍屠殺的30萬人中,將近10萬是來不及撤走的國軍軍人,而當時向南京進攻的全部日軍才5萬多人。這些都是不管我們多麼難受,也只有承認的史實。

我們過去用「地道戰」、「地雷戰」這些電影把敵後抗戰描寫得無所不能,宣揚英雄主義之時有過分之處,但今天恢復歷史的真面時,又把原來的確被淡化的正面戰場想像得英勇無比,也不是實情。國民黨內地位僅次於蔣介石的副總裁汪精衛投靠日本人,在南京組織傀儡政府,令中國抗戰大局出現超級震蕩;整個抗戰期間一直發生國軍部隊成建制地向日軍投降,轉成偽軍,使尾隨日軍作戰的偽軍達百萬以上(電影中「報告連長,來了一百多鬼子,二百多偽軍」長期成為笑談),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中國戰場的奇景,使我們今天仍然羞愧。就說石牌戰鬥,以「勇將」 著稱的國軍十一師師長鬍璉一方面表示「與陣地共存亡」,另一方面又在江邊暗備小船,準備必要時逃命;打到最艱苦的第五天,國軍十八軍軍長認為難以支撐,已經下令撤退,突然接到後衛部隊報告,說入夜後日軍陣地槍炮聲沉寂,已經悄悄撤退了,這才下令立即向部隊追回撤退的命令,同時向重慶報告「石牌大捷」。今天不了解這些,以一兩篇文章就「恢復歷史真面」,同樣是弱不禁風的單薄。我們說這些作戰指揮層的猶豫與動搖,絲毫不減弱石牌戰鬥國軍官兵奮勇作戰和英勇犧牲精神的可貴可嘆,它同樣是中國人不屈精神的傑出代表;說這些是要說明我們過去描述歷史的時候太多理想主義,今天想要再現一部公正的歷史,再不能僅僅憑另一種理想主義了。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的高級領導者無人向日本人投降,八路軍新四軍也沒有任何一支部隊投降日本人去當偽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徳懷這些人的骨頭是很硬的。抗戰初期,蔣介石曾經悄悄告訴德國大使陶德曼,他之所以不能同意德國提出的「調停」意見,是因為「共產黨人是絕對不會妥協的」,如果他同意妥協,在國內就無法實施領導了。我們今天認識歷史,如果拿現在共產黨內那些腐敗分子、馬屁分子去和當年的共產黨人聯想類比,可能永遠無法明白為什麼共產黨能夠獲得大多數人民擁護、為什麼能夠從那樣一個弱小的力量最終奪取全國政權。

長期以來國共之間的確分歧太深、對立太深,在那個時代也仇恨太深,這些都極大地影響到中華民族的整體認同,給其他力量以許多可乘之機。當然今天已經大不一樣了,但我們仍然能看到一些影子。連戰夫人坦承來訪之前不知大陸會怎麼對待他們,可見心理陰影也一直沒有消除。說到歷史評價方面,「選擇性認同」也是雙方共同的老毛病,正是在這一基礎上,讓人看到今天巨大的進步。胡主席在9月3日紀念大會講話中說「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將國民黨置於共產黨之前,將正面戰場置於敵後戰場之前,不能不說是巨大歷史進步;說 「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仗,特別是全國抗戰初期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講八路軍新四軍抗戰名將時也講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國軍將領,講「狼牙山五壯士」時也講國軍的「八百壯士」,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歷史進步。雖然國民黨方面至今還沒有這樣評價過共產黨,但回歸歷史的真實,本身已經是歷史的選擇,而不是黨派的選擇了。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悲觀,因為歷史的確在不斷進步。它不需要再來個整體推翻、推倒重來,它正在一步一步日益接近真面。

你的同事從60周年天安門廣場的紀念儀式中看到很多不盡如意的地方,我倒覺得並不在於是否應該給白髮蒼蒼的老兵們放幾把藤椅,也不在於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時是否該由政治局常委打頭。中國人第一次這樣紀念自己的勝利日(台灣那邊除了模仿日本人說「終戰」別的不敢提),第一次讓人感覺到勝利不僅屬於國共兩黨、還屬於海內外全體中國同胞,本身已經向世界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歷史演進並不都是主動和自覺的,就這個意義說,那60聲震人心魄的禮炮震撼和開啟的心扉,也許不是儀式設計者的預料,推開的卻是包容全世界所有中國人的大門。

對不起,寫了一堆不輕鬆的話題。民族的成熟最終是民族中個體的成熟,相信這種討論不會遏制、而會加速思想的成熟。


不拋棄、不放棄,朱德和胡璉是國共戰場上真正的軍人

不拋棄、不放棄。是憤青都會說,但沒有當過兵,打過仗一般難以理解其真正內涵。胡璉從軍人角度來講,是內戰期間少見的有將德的將領。淮海大戰,18軍被圍雙堆集,他隻身一人空投入圍,堅持到最後僥倖逃出來,就這一點就蓋過了所有的國軍將領和大部分共軍將領。最瞧不起國民黨的將領,讓士兵抵抗到底,死傷無數,最後自己投降當了俘虜。

共軍將領被圍後,也有不少突圍出來的,稱是分散突圍,實際是把部隊散了,獨自跑了,徐向前、陳昌浩把西路軍散掉自己跑回來,毛澤東稱讚李先念「將軍不下馬」時,不知道徐向前怎麼想,反正從此之後,徐再也不敢在李面前擺領導資格了,四方面軍的代表成了李先念,但也有人說李先念也跑過。還有的是留下部隊自己化妝逃出來,如劉伯承逃離瀘州,林彪離開南昌起義殘餘隊伍。皖南事變項英置大軍不顧,獨自逃命,要不然新四軍不會那麼容易被全殲,俘虜一大堆。南昌起義的部隊被打敗後,那麼多開國元帥和名將竟然一鬨而散,真不知中國軍人還有沒有軍德?只有末將朱德沒跑,把隊伍帶出來了,末將當了十大元帥之首誰敢不服?

像胡璉那樣自己往包圍圈裡跳真是少見。對比金門失利,前方急需支援和前敵指揮,以兵團長葉飛為首,從兵團到軍師首長一大堆,竟然沒有一人挺身而出帶援兵去救金門。就這點就應該佩服胡璉,是軍人都會佩服。

不論是共軍還是國軍,都沒資格去嘲笑胡璉,更不用提憤青。


1.以下主要針對單純論石牌要塞近距離保護作戰,而非整個鄂西會戰。請題主注意比照自己的定義

2.18軍作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如果和一般的地方武裝(例如忻口打完基本報廢的晉軍)一樣的戰鬥力,顯然說不過去。這樣的戰果完全可以理解

3.石牌保衛戰最後發展成為白刃戰,這是很好的一件事。相對一般的陣地戰,雖然我軍(此處指當時中國所有抵抗力量)在體格上不如日軍,仍然會面臨三比一以上的損失,至少有利於避免步槍射程精度和火炮數量質量上面的劣勢

4.敵軍發動這次作戰,主要目的是消滅第六戰區主力,掩護宜昌船隻前往武漢。前一個目的不好說,後一個已經達到。此時石牌要塞幾天都拿不下,沒法進一步擴大戰果(佔領石牌、消滅江防炮台要塞,但是日本人再怎麼悶聲發大財,也絕對不至於當即突破三峽直搗重慶),而我軍第74(同為五大主力之一,戰鬥力絕對強悍),79,30軍等兵力從湖南、河南前來增援,一旦截斷長江,斷絕日軍主力從石牌前線撤退的打算,那就好看了。

5.石牌保衛戰是18軍精銳之師的典型戰例。但是作為一場戰鬥,對全局作用不算太大。考慮到我軍從敵後、正面兩個戰場全面反攻敵人要等到1945年5月前後(敵後小規模戰鬥不便列舉,正面的有湘西會戰和華南反攻。1944年的滇西反攻只是局部的,全國來看,敵人自以為鎮壓敵後戰場之後向豫湘桂還有幾十萬兵力的大動作)

6.從宏觀,比作消滅德軍四分之一、使得蘇聯全線反攻的斯大林格勒,未免太高了;從微觀看,五天血戰只是師級規模,也比不上蘇軍62,64兩個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廢墟苦戰近半年、平均每天死傷四位數的慘烈。當然,蘇聯那種玩命的打法,舉世無雙;日本都比不來的。

所以值得肯定,只是不宜抬高。


歪個樓,斯大林格勒招你們惹你們了。。。求先統一一下口徑行不。。。


日本陸軍看來比德軍還牛比。。。連打了幾個斯大林格勒戰役,都還能繼續在中國保持攻勢。。。


一群陰陽怪氣的人!


常德會戰才是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石牌戰役與之相比還是小了點了


祭天詞寫的非常好


抗日戰爭期間,東方絞肉機式的戰役打了很多次,但是日軍還是不斷前進,甚至在1944年打出了比法國戰役更漂亮的戰役。可能日本人有了作弊秘籍吧?

胡璉的這次戰役打的中規中矩而已,日軍已然強弩之末,國府也是必守加上胡璉是國府為數不多的猛將,沒有什麼可以說的,唯一可說的就是為數不多的勝利之一。對於很多人來說,國府的一次戰鬥勝利要當做一次戰役的勝利來看待。共軍戰役的勝利要當做戰鬥的勝利來看待。戰鬥的勝利的則與造假,僥倖等詞語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計算戰果的時候,把周圍的成果都算在胡璉頭上。也算是一種特色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自百團大戰,平型關戰役之後,共產黨與日軍沒有像樣的正面的戰役?
為什麼抗日戰爭中,部分裝備較差的中國軍隊不使用弓箭和長矛作戰?
民國遊行的學生們為什麼不參軍報國?
為什麼中國一年四季都會放抗日片?其他國家也會這樣嗎?
如何看待方先覺和龐炳勛的投敵?

TAG:中華民國 | 抗日戰爭 | 國民革命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