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論文章《小留學生獨白:我的勤奮激怒了美國寄宿媽媽》?
小留學生獨白:我的勤奮激怒了美國寄宿媽媽雖然作者已經申明了自己的經歷不具有普遍意義,還是想問問一些留學相關,不知道有沒有留學的反應下一些自己的東西,並文章內的低齡留學問題作出一些評論。謝.......
這不是從網某前名媛日誌的刪節版嗎。除去文里幾個因走天涯八卦文風,而被從網眾人吐槽吐到紅極一時的段子不說,原文里講到離開第一家後,她去第二家又和第二家鬧翻了。另外,這位姐來美國是參加的一年制交換項目,住的寄宿家庭免費供吃住,不是homestay那種付錢給吃住的情況,因此才要做家務和家教作為補償。後來從網的人還爆出她的這個名額是從別人手裡搶來的,且這個項目受限,交換一年後要回國,不能在老美直接讀大學,即使讀也要回國重新申請。這位姐不知是被中介騙了還是自己太天真,想學人先偷渡後等大赦或找律師做身份那樣,先借項目東風來老美讀書,之後在老美混個正規學生身份留下直接讀大學,但當時介紹她來美的那個中介做不到,當時的學校也不准她改動身份;於是人就跟中介和學校鬧翻,找了其他的中介和律師操作了好一陣,靠做材料轉學等等方式把身份改正,方才留在老美。不過這場身份風波貌似還是影響了她後來的就學,後事離題,就不多講了。
原文地址:人人網,中國領先的實名制SNS社交網路。加入人人網,找到老同學,結識新朋友。
另付一個北美黨就此文的討論鏈接,裡面有關於此文章疑點的更多信息和分析(要翻牆):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753866page=1首先吐槽下,記得幾年前在從網看這篇文的時候,女主在從網那篇文章里是直接來美國讀高中,美國媽媽好像是叫Stella,也不是Regina,結尾也完全不同...
拋開其他的東西不論,個人認為中介存在很大問題。
首先女主說自己參加的是交換生項目,但就我了解一般交換生項目是沒有交換國學籍的,文中女主也幾無可能和正常美國學生一樣去進行SAT等考試或走正常大學申請程序,另外寄宿家庭的合約也大多是monthly或是幾個月的,基本沒有半年以上的情況,文中這一年時間有點長了。大多數寄宿家庭都是不要寄宿者幹家務的,也不需要寄宿家庭進行打分,寄宿者只需要付住宿和伙食費即可。但有一種項目,是寄宿家庭包吃包住,留學生不須付任何費用,但需幫寄宿家庭幹家務和做家教等作為報答,寄宿家庭和學生自己也要對對方進行打分。我個人不知道這個女主是不是加入到了這種寄宿家庭項目中,若是這種的話,確實是對更換家庭和學生義務等方面有一些限制,但這種項目是固定學校和學區的,不能轉學且到期後須回國,但從文中看女主又成功轉了學且申請到了大學... 我不知道中介當時讓女主就讀時是怎麼安排的,但女主這番經歷就我來看頗為反常。
另外就中介和女主的交流來說,就我所知的中介遇到文中雙方情況,是不會用「跟中國不一樣」這類三流理由,或是單獨罵女主幾句去解決的。一般情況下,若留學生碰上這類問題,中介一般會牽頭創造機會,讓兩方私下自己或是在中介參與下深談一次,若發現雙方矛盾過深,則會立馬聯繫換住宿家庭,或是進行其他的強力干涉;但直到後面女主被趕出和轉學,從文中來看中介基本是個撒手掌柜,基本都是輔導員在幫忙。
最後就我所知,有些中介會在項目上耍一些把戲,初期故意隱瞞一些項目細節和事實或在宣傳上做手腳,甚至拿A項目張冠李戴成B,唬學生簽約把人拐來美國,當學生到美國發現事實不符或自己受騙時,再以各種理由誘騙乃至逼迫學生履行合約,或者直接什麼事都不管乃至和學生斷絕聯繫,讓學生自生自滅。不知道文中的中介有沒有玩這套手法,或者乾脆就是家黑中介呢?主人公:稜角太多,渾身是刺。典型的初高中學霸心態,凡事均以達到最好為要求。功利心太強,情商太低,缺乏共情心。
寄宿家庭:有一定程度上的歧視心態和嫉妒心態。缺乏共情心。試圖以自己認為普世和正確的一套要求別人,卻不懂得尊重別人的追求。Regina也缺乏作為一個前輩應該有的大度與和藹,甚至可以說有點幼稚。
結論:雙方都缺乏共情心。目前答案里有不少人為這對美國母女洗地的,我覺得這也是一種stereotype,覺得美國人都情商高會來事,關係搞不好就一定是這位中國女生的問題。事實上在這個案例中,很明顯雙方情商都不高,都表現出來一定的自私心態。但中國女孩一方至少做出了努力迎合對方(做家務),而美國人卻什麼都沒做,或者沒做什麼有意義的舉動。再加上一個12歲的中二病Anna攪局(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十二三歲的小孩是個什麼逼樣),情況就更糟糕了。
總而言之,這是很差勁的一個組合。但我覺得大家討論問題最好都就事論事,在個人層面止步就好了。動不動上升到美國人都啥啥啥,中國人都啥啥啥,沒意思。作為前交換生來說幾句,這篇文章我大概幾年前在人人上就看過了。因為交換過,所以對中國的高中交換生也稍微有所了解,可以說很大一部分的交換生交換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豐富自己的EC,在對自己申請美國大學上面有幫助。而這從出發點就是錯誤的或者說她選擇當交換生就是錯誤的。
開學一周後,才發現別人說美國高中生輕鬆云云的話,是部分騙人的。六門課中選了四門的AP課程(統計、物理、化學、世界歷史),外加一門試探性的旁聽課,天文。為了多一點學分,早上加了零小時課程,就是在正常上課前比別人早到一個多小時多上一門課,為此校車每天六點整停在家門口。加上要準備SAT和ACT,每天下午三點放學後跑完社團回到家五點多,就必須馬不停蹄地在書桌前一項接一項地做。
AP作業寫完寫Mathlete(相當於奧數的東西)或者J.E.T.S(相當於各科奧賽的結合)或者Scholastic Bowl(相當於英語版三星智力快車)的練習題,寫完開始看AP世界歷史糾結的幾十頁閱讀,看完開始背SAT單詞做模考,模考完開始練ACTScience的速度,再之後為了競選社長,還可能要趕一兩個社團的企劃什麼。大概忙完已然深夜一兩點。拉開被子一合眼就睡著,早晨五點起床洗個澡就一蹦一跳地去趕校車。
我很為自己很委屈,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辯解:「天吶,我今年高三,必須為自己上大學和高考想,作業那麼多,我有什麼辦法,周圍的同學想要進TOP 1% 也都是這麼的辛苦的。
這篇文章的作者完全把交換生的生活本末倒置了。Exchange student的本質就是去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生活,而不是把課業看得那麼重,尤其是學校里的作業完成後還花大量時間準備SAT和ACT。如果她只是為了來美國學習拿高分,她應該去申請私立高中而不是交換生。作業那麼多還不是自己選了那麼難的課,因為希望課業難度能讓自己的application顯得好看些么。通篇看下來作者缺少一種與人交流的心態,所有的心思只在學業,大學申請,學校的課外活動(也是為了大學申請)上面。所以問題的根源根本就在她自己身上。努力學習勤奮根本沒有錯,但為什麼要來申請交換生呢?難道這麼一個門門拿A的學生不知道交換生的意義是什麼嗎?你在國內勤奮在美國私立高中熬夜學習完全不是問題,但是申請了交換生就應該把交流放在第一目的。作者的字裡行間有體現出她想主動交流主動學習美國文化的想法嗎?另外,我搞不懂為什麼作者認為自己承擔了很多家務就達到了交流的目的。她自己的心態都沒改變為什麼指望接待家庭的態度會改變。主動承擔這麼多家務給人感覺就是我該做的都做了,不該做的也做了,你們就不要來打擾我申請美國大學了。對於交換生來說,學校生活和接待家庭生活是同等重要的。可是如果連和自己接待家庭交流的想法都沒有,那她本來就不應該申請交換生。
她接待家庭的做法對不對我這裡就不討論了。第一因為整篇文章只是作者的片面之詞,真正的情況是什麼樣也不好說。第二如果我好心接待一個外國學生而這個學生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學習和準備大學申請考試上,我也會很不開心的。接待家庭接待外國學生得不到什麼好處(可能會有一些小額的免稅政策),願意當接待家庭的至少都是比較開放愛接觸不同的人的。如果交換生和接待家庭相處下來覺得不融洽,這可能是因為個性問題或者生活習慣問題,這些都是在情理之中可以換接待家庭或者想想別的辦法。但如果像作者這樣一心只想通過交換生的經歷豐富自己大學的application,僅僅把接待家庭的家當做一個可以自己學習睡覺的地方,她從一開始就錯得很離譜也沒必要再看後面接待家庭的做法了。她說,她並不想給我C的評價,只是她覺得傷心,因為她感到我到美國只是為了美國的好大學,她們不過是工具。
我也是這麼感覺的。
--------------------------看到評論說交換生的目的不一定是要experience American culture,有的人就是想拿交換生這個經歷用來申請大學。這當然沒問題,再說交換完全可以同時有不同的目的。但是第一,美國人成為接待家庭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你申請美國大學。美國這種接待交換生的家庭都是無償的,至少作為學生本人不用支付任何費用給接待家庭(還有我認識的交換生中從來從來沒有拿做家務作為回報的),那別人憑什麼去容納一個一心只想申請美國大學的外國小孩?我有朋友高中也是住接待家庭但是是類似於房東和租客的關係,這種情況從來沒聽說過接待家庭因為別人「交流」不夠而產生矛盾。所以對於交換生,基本上美國接待家庭都是把她們當成新的家庭一份子來看,人家選交換生期待的是可以交流,如果這個過程中有矛盾那是交流中產生的矛盾,那我們可以再探討接待家庭和作者本人在相處中出現的問題,或者是文化差異或者是接待家庭人品太差。但是就作者的情況來看,她根本是沒有交流的打算,所以後面就沒什麼好探討的必要了,她文章中的一系列事,根本不是交流中產生的矛盾而是她自己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和接待家庭好好相處。在她看來的好好相處就是互不干擾,我不干擾你們一家你們也別來干擾我申請美國大學。如果我是接待了一個來自別的國家的小孩,然後她只關心考試考得好不好,別的什麼話也不跟我說,我還會願意接待他嗎?就算她承擔了家務,本質問題根本沒有改變啊。因為我接待她們目的是希望給她提供一個能生活在中國的平台並且自己也可以了解異國文化,會把她當成家庭一份子來看,天知道家裡多了一個人住是件多麼麻煩的事。其實她在學校表現得多好對接待家庭來說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能把她自己當做家庭成員。第二,我也在前文講過很多次了,作者的問題在於只注重大學申請。中國每年這麼多交換生,肯定有人通過交換生項目幫助自己申請了美國大學同時又和接待家庭相處的不錯。而作者只想著如何成功申請美國大學,包括選難的課,拿高的分,參加各種學校活動,都是為了申請大學服務的,而到接待家庭這裡,她們對她的申請上起不到任何幫助,所以就不管不顧了。如果說大學申請有一項內容是要接待家庭寫推薦信,那麼這個姑娘的表現就難說了。所以我說問題還是出現在她自己身上,她從出發點就是錯的。我交換的時候每天沒好好上課放學跟寄宿家庭談笑風聲,周末去各種奇怪的地方干各種奇怪的事情(略過...). 寄宿家庭把我從一百二十斤喂到一百五十斤。。。。當時也是在自己準備SAT,背了半天巴朗後來玩野了背不下去又去和周圍人談笑風聲了~~
其實當時出去交換也是抱著考好托福SAT做好申請的準備,後來發現準備考試和平時的social life衝突了很多,於是果斷放棄了申請準備回國後再考,專心於social準備混幾個推薦信,最後連當地市長,體育總局,博物館和消防隊的領導都混熟了,推薦信自然是不在話下(最後發現在申請里一點用沒有)。。與寄宿家庭的關係一直處理的很好,多哄哄沒事吹吹牛嘮嘮嗑好哄的很。同學之間也是挺好混的,吹吹牛,認識學校里比較吊的小夥伴帶你飛,後面的生活基本多姿多彩了~ 總之,與文中作者的方法相反,她是認真學習。。。我是放棄治療。。。
說實話,從申請的角度來說,交換生的作用確實很少,因為本來就不是用來做申請的~如果像題主一樣好好學習的話就是直接拿F1簽證去私立讀書而不像我這種公立狗在到處玩~估計是當初中介沒講清楚之類~所以說無論是文中妹子與家人還是與中介的矛盾都是來自於對項目的認識不同和交流的不到位。總的來說文章本身疑點較多,許多地方得不到合適的解釋,而原文雖為第一人稱卻很不像個人經歷的描述。正如許多知友提到的,原博主的項目並非付出報酬的home stay,而是exchange student, 實際上也就是免費吃住順便體驗國外的生活。而根據我對homestay的理解,各家庭之間也層次不齊,並且很大程度上留學生需要滿足寄宿家庭的各種要求。作為exchange students ,這類的限制只會更多,合情合理,畢竟完全沒有經濟上的報酬。而反觀博主的表現,似乎對於這種對於寄宿家庭的尊重和遵守完全置之度外,文中舉例的「輔導」和家務在語氣上倒更像是額外的表現,而非分內應做的事情。比起這些更加重要的,則是「exchange」 二字。很大程度上寄宿家庭會參加類似入不敷出的活動是青睞文化上的交流,尤其家中有亞裔小孩的背景下,可以預見是希望能夠藉助博主的亞洲身份來進行文化交流,而連博主自己都承認的一點便是她的確做的不夠好。當寄宿家庭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提出意見與差評也是情理之中。二是在博主日後與寄宿家庭的矛盾激化之中,多數「證據」只能說是博主對於寄宿媽媽的臆想,不僅缺乏真憑實據,更沒有邏輯上的關聯。比如標題上的那句頗有煽動性的「被勤奮激怒」,更是好無出處。寄宿媽媽說的僅僅是提醒博主此行的真正目的,即使有所不滿也是因為背離了原本初衷,怎能說是被勤奮激怒。而至於與anna的矛盾,則更是令人無法贊成。與十二歲的孩子較真本身就沒有邏輯性和成熟度可言,及其幼稚且毫無價值。當然筆者並不是說寄宿媽媽完美無缺。人自然是有缺陷的,而在她身上也十分明顯。的確,她缺乏一些寬容與理解,但若是跨越道德也無從說起。在印第安納州的火車的事件,其本質是博主自身的失誤,而寄宿媽媽與anna的對話雖然有冷漠之嫌,但她沒有義務跨州相助,所有的對話僅僅母女之間平常的語言,而她的確can do nothing.之後再說說文章事實上的漏洞。
其一,博主作為交換生只能作為外國人(留學生)申請大學,不可能像文中一樣用普通美國學生的gpa+課外活動+sat/act進行申請,況且她遠遠達不到高中畢業的學分要求(只讀一年)
其二,再優秀的學生也不可能在到美國第一年就選四門ap。美國的credit累計方法使其他母語的學生因最初半年左右對於語言與教學模式極大的不熟悉而損失慘重,加上ap課程本身的較高難度會使成績慘不忍睹。其三,ap世界歷史(文章後半提到博主選擇的課程)實際是十年級學生選修,而非十二年級。其四,沒有人會專門同時補習sat與act,兩者幾乎相互獨立且作用完全相同,相當與兩者任選其一作為標準測試成績,沒有大學要求上報有兩邊的成績。總結:即使文章是作者的一面之詞,從中也能看出不少紕漏。博主以自我的極大優越感和片面思維得出了別人不喜歡我是因為嫉妒我優秀的錯誤邏輯與結論,並且拒絕考慮他人感受,完全自我為中心的進行判斷,完全不可取。論壇與評論欄的一些盲目支持的關係與部分國人對於美國寄宿家庭的成見與對於華人學業水平的妄自尊大不無關係。額...躺在住宿家的床上寫回答...我高中時候在這裡住了一年。現在大學畢業了之後就要搬到很遠的城市去住,所以再回來拜訪一下住家。其實原本因為大學到住家也有開車幾小時的距離,一個犯懶就沒打算拜訪的。但是寫祝聖誕快樂的email時候轉念一想如果現在不過來看一眼估計好幾年都不會再回來,還是有點捨不得。於是晚上打了個電話第二天就過來了。從個人經歷來說就是...沒錯她的例子不具有普遍性。話說當年我參加交流項目之前就看到過這篇文章。當時沒注意到,剛剛又看了一遍發現作者和住家的交流的確有些問題。很多「懶得說」「不想說」的時候其實都應該攤開說清楚的。但這也是幾年之後的現在我才明白的事情。很多事情也跟個人性格有關。十幾歲的時候離開父母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還要住在別人家,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不自在的事情。比如英語說得不順暢啦,要融入原本圈子已經很固定的新學校啦,吃的不習慣啦,要配合住家的生活習慣啦...還有意料之外的生病,誤校車,住家家裡的變故...這些大家靠腦補也都知道。但是大概是我個性特別隨和,雖然回想起來還是有很多會令人煩惱的事情的,當時身在其中也沒覺得難過。而我的住家也是人特別好,很照顧別人。至今記得我的一些習慣和喜好,甚至記得我帶來拜訪過一次的男朋友的很難發音的名字和他的專業。
文章作者就是自己個性要強又糾結,再碰上了糾結的住家母女。兩邊都傲嬌那自然交流不暢。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當年出國留學我自己是有很強的意願的。那麼自己做了選擇,在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就沒有怨念很積極地去解決。我感覺現在有些家長會替孩子做出國的決定。但是就像剛才說的,每個人個性不同。家長做的安排不一定最適合。滿心為了孩子付出最後還被埋怨就不好了。我居然看完了單憑一面之詞做出任何判斷的都是耍流氓
去年看過類似文風類似故事,只不過我看到的版本是在北歐某個國家的寄宿留學生,我很想知道這些人寫這些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文章幾天前在公眾號看過了。只是有些疑問:單親媽媽,職業為教師,如何能在富人區立足?
同交換生人在國外白吃白喝委屈是難免的,看你運氣怎麼樣,住家好你的日子就好過點,住家不好你吃了天大的苦都得自己吞下去找爹娘都沒多大用。來之前我的期望值是很高的,結果落差特別大受了很大委屈,徹底顛覆了之前電影電視劇帶給我的印象,人與人的差別是不分地域和國籍的。
幾個月後我在跟地區代表的協商下自己求助別人換了住家,現在的環境在相比之下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儘管之前有那麼段時間日子很難熬但是現在想想也值了,好歹深刻的了解了美國社會底層的一小塊,知道了現實的殘酷和生存的艱辛。
這篇文章在我剛來這裡一個多月之後看了一遍,我第一反應是這麼妹子怎麼樣運氣都比我好,芝加哥附近,住家媽媽教音樂的,還有個中國領養的熊孩子,這個妹子學習比我努力比我優秀,說多了都是羨慕嫉妒恨,可能因為同是交換生我對她更多的是崇拜和同情,當然了她和住家的關係處理中肯定是有些問題的,但很多時候矛盾到了一發不可收的時候雙方都是有問題都得自我反省的,她寫的這篇文章我可以說捏造事實肯定是沒有的,站在自己的立場吐槽和哭訴是絕對可以理解和寬容的。總的來說大家出國學習和生活都不容易,住家也好,寄宿也好,租房子也好。每個人心中的美國都是不一樣的。但既然我們做出了選擇,我們不管經歷了什麼都得更加成熟和理智的面對,這才是我們付出的原因。世界上根本就不應該有寄宿這種事情存在!親生父母都可能跟孩子有矛盾,何況不親生的呢? 何況外國人呢? 把16歲的小朋友搞到國外,寄宿到別人家....有沒有搞錯? 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為了練英語嘛? 大學之前出國旅遊旅遊得了....實在有錢的,高中去英國讀吧~
我這麼說。在朋友圈有兩個朋友轉了,經歷比之更慘。 吐個槽,知乎上傳圖片太麻煩。
認識主人公,從這個角度說幾句…
小學同學,童年玩伴。初中校友。
高中不同校。但…廈門這種小地方,尤其是幾所好學校之間,消息八卦經常不知為何就知道了……這姑娘從小學到高中都在廈門最好的學校的重點班裡。我一直覺得她是真.學霸,但我水平太渣,也許判斷不準。不過,我認識的學霸們,物理國獎保送北大的A,清華本科然後直博的B,協和研究生在讀的C(不好意思我們基本都還在讀書…),都說過,她是學霸。
我才知道她畢業進了麥肯錫迪拜,挺好的,很適合她。她一直活力滿滿。讀書的時候這姑娘就很風雲。成績好老師寵,人長得可愛,酒窩圓圓很有親和力。開朗大方鬼精靈,年齡小,知識面又挺廣,學校推她去參加了一期三星智力快車,我沒看,不過成績應該挺不錯的…不然不至於有人看了節目之後跑學校貼吧發帖告白……
初中時候這姑娘和學校另一風雲才子談戀愛…所以我看到她現在有女友還真是挺驚訝的…(剛剛發現她前男友也在知乎怎麼辦好想邀請他回答XD)總之,她的學生時代,我知道的,認識她的同學,都很喜歡她。題主給的文章是刪節過的。就算畢業以後這姑娘情商驟降也不至於到自稱學霸的程度。頭像是她人人里的舊照。我估計是有人盜用了她的文章。
事情是高三那年的,文章是她大一時候寫的,那時候,她實歲還不滿十八。現在她當然知道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其實當時的她也未必不知道。
後期硬碰硬的時候,我覺得,大概只是面對敵意和誤解,少年人梗著脖子不低頭的倔強吧。16歲來美國寄宿高中讀了三年 被學校保護得很好 所以完全不能理解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孩子在這樣的寄宿家庭suffer一年。每個人留學都會經歷一些文化衝擊、語言障礙、誤解或衝突 這些的確幫助孩子成長 但這個經歷不能太猛烈 否則會傷害孩子的心智。留學就好像從淺水區到深水區的過程 好的transition是一個斜坡向下慢慢適應美國文化 糟糕的transition就是文中那種從兒童區一下進到了馬里亞納海溝 讓孩子獨自面對這些困惑不解 又沒有人幫助她自省 簡直是一種罪孽。所以我強烈不建議12-18歲出國留學的孩子選擇寄宿家庭 有寄宿高中為什麼要選寄宿家庭??沒錢就別出國了。
先給結論:這女孩沒錯。1.談交換生的目的: 私以為以學業為重的交換生大有人在,交換生的目的是他們自己決定的而不是輿論決定的。不能說因為許多交換生體會美國生活文化就認為交換生專註學業專註成績是錯誤的選擇。我倒是非常欣賞這位同學,她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學習,和人溝通能力也非常強【學校里關係處理融洽,面試能和考官聊上半天,輔導員主動為女孩辯護】,自身解決問題能力也很強【top one percent,學校里各種隊長,瘸腿時一人在寒冷的晚上冷靜準確地判斷回家的方法】。她體會到的美國文化少了嗎? 我倒是想問問那些拿著錢往外跑玩了一年半載的人,你們掌握到的美國文化對得起你們的鈔票嗎?難道去美國的交換生就必須陪著party周末兜風整天浪嗎?這叫什麼體驗美國文化!這就是浪費時間!2.談個人觀點 這女孩說的沒錯:這個美國家庭本身就是想你多多參與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文化,同時以低姿態面對他們,可是女孩優秀啊,獨立啊,不服輸啊,憑什麼要低你們一等?所以兩個人感覺不爽了。來開始挑刺了,別的不說,12歲的小姑娘把你毛巾掛在馬桶旁邊,一個家長連為孩子請假都覺得丟臉,最後都用go out了,這還不算完還到處去找學校黑小孩。你們要一個17歲的女孩有多麼強的包容心?你們對這個家庭的包容心的要求呢? 你們都說這女孩情商低,我覺得她情商已經夠高了,要是換做當時的我早已經掀桌子找中介談判了,和一個天天在你面前雞蛋裡面挑骨頭的人,捫心自問一下,你們誰忍得住?她最後還能理性分析這個家庭對待自己態度的原因,我覺得可嘆又可敬。
看到前面高票答案說女孩最初幾個月沒有和家庭達成良好互動。
出國最初幾個月。 出國最初幾個月。 出國最初幾個月。 不說別的了,懂了嗎? 後來女孩輔導功課幫忙做家務幫忙準備party都為的是什麼?換來的是什麼?當然做出這一系列的推斷都是建立在這篇文章真實性可靠的基礎上,題主本身問的也是如何評論這篇文章,一面之詞並不可信,但我對前幾名回答感到寒心。不是所有問題都是中庸為勝。已經無法評論。在國外,什麼都可能發生,這件事一開始雙方的期待就不同。美國媽媽想要的是一個來感受美國生活的第三世界小孩。中國小孩想要的是申請好大學在美國做番事情出來。說到底,還是成年人這一方太幼稚了。不考慮民族,單親媽媽慎惹,有時候單親真的是有原因的。另外,若有人寫寫中國人之間的故事,也真是可愛了!
那麼要強,那麼獨立,那就自己租個房子住唄,又不缺那點錢。
不跟人交流,不想理解當地的文化,擺著一股戰鬥民族的姿態到處炫耀,這種人到哪裡都討人厭。中國人就不應該去搞什麼homestay,我們這裡是全家為一個孩子服務的,應該全家移民過去幫孩子做好家務讓她專心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當上精英,然後回來報效祖國。在美國住得越久越討厭這些人並不是在學校里沒有很好的朋友而是這個民族普遍性的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我是指發自內心的,不是平時裝出來的),而且傲慢,無禮,自命不凡。最關鍵的還無知。。。不過跟我說美國出過布熱津斯基,基辛格,鮑威爾這類有大智慧的人,首先,這麼多人口裡面也只有這麼多,而且,很不幸我舉的例子還都是新移民。標準的「美國人」中小布希(當然他爹比他強太多)這種的已經算不錯的了住家天天開口閉口F那個詞也就算了,還總是用N那個詞叫電視上看到的一切黑人,而且這絕不是個例天天吐槽我室友吃得多,說他會把世界吃空。我實在不覺得一個長身體的小夥子吃三個漢堡會是怎樣聳人聽聞的故事。。。其實我雖然覺得這位同學是有點問題,但是絕對的同情和理解她。。。「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種境界美國人是絕對達不到的,在中國我們往往是拿出家中最好的東西招待客人,美國人基本上不會的。我聖誕節給住家四個孩子(兩個還比我大)每人送了一盒巧克力,而且給住家送了一個按摩儀。住家給我的聖誕禮物送了一件超市貨的白襯衣(因為我的襯衣被洗壞了她弄不好了)裝在一個商場貨牌子的盒子里。。。我看了都醉了,真心不理解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反正那個商場貨的牌子也是我不會穿的)一不小心吐槽了這麼多,反正看到上面這麼多人自從有了美國生活的經歷後越發堅定地反美,我覺得是可以讓人理解的。
單親媽媽想養一隻會說話會一起玩耍會聊天會做家務的寵物而已,後來發現自己被當成寵物養了.
推薦閱讀:
※異國長期生活,改變了你的哪些「是非觀」?
※留學生同學畢業為什麼會拿diploma和certificate證書?
※留學生拿著F1簽證誤闖美國海軍基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看待澳多地發生數起侮辱、毆打中國留學生事件?
※在美國被公寓manager通知沒擦狗屎罰款175刀,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