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屏賺錢軟體是怎樣一種商業模式?
記得 K.K提過一個注意力經濟的概念:
「我們計算每一種媒體,每一個小時媒體的成本是什麼?平均成本是1美元/小時,TV、電視的成本很便宜。但電視獲得注意力並不是很高質量,是質量較低的注意力。可能有些人喜歡看電視,但不是特別用心。但我們看到Google或者其他的媒介、媒體可能獲得注意力是高質量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是高質量的,就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比如說電子郵件,如果陌生人給你發,你讀郵件就是給予一種注意力。我們想想是否讀電子郵件也可以收費呢?如果陌生人希望你花點時間閱讀發給你的郵件,你甚至可以收費,未來可能有這種模式,未來就可以減少垃圾郵件的現象。如果人家給你發郵件,他是陌生人,或者有一個廣告,你要給我錢,我才閱讀內容。我想說的是,有些人的注意力比其他注意力更加值錢的,當你做市場營銷的時候要搞清楚對象是誰?你還要決定,如果要支付25美分讓一個人讀你的郵件或者看你的廣告,你要想一想這個人值不值25美分?要分析注意力的質量怎麼樣?如果我們可以支付一些錢,讓一些人讀你的廣告,這可以成為一種方式,比如說可以有廣告的預算,把廣告發給具體公司和具體的人,但這些人的影響力比較大,他讀了你的廣告、看了你的廣告是比較有效果的,可以讓別人看你的廣告支付一定的費用。以後把廣告費打給直接需要看的人,有些人有影響力,他的注意力更影響,如果把廣告費打給有影響力的人就形成了聯誼的效應,不僅知道這個人在我們的產品上花多少錢,他的影響力也可以產生聯誼,就可以計算這個人一生的注意力值多少錢,通過計算來看需要支付他多少費用。不僅是讀廣告我買單,也可以是放廣告我買單,比如說有一些網站上願意放你的廣告可以給他錢,有些人會搜集世界的廣告,如果有人讀他們放在網上的廣告就收費,這樣就會系統的去選擇廣告,其他公眾的網站,媒體不會選廣告,這些人會有選擇性的選廣告,如果其他人看廣告,會根據瀏覽量獲得廣告投放商的費用。」我認為 劃屏賺錢是注意力經濟的一種變種,但它走的是短視的路子,以犧牲體驗的代價發展的都是屌絲用戶,目前的主要目的可能還是圈用戶,擴大平台。 但是如果他能發展到一定的數量級,圈到錢,做一些大數據處理進行一些轉型,機會應該也比較大。
補充一下:
劃屏賺錢目前並沒有起到廣告主想要達到的效果,但是他通過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配合朋友圈微博等渠道進行擴展,如果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佔領較大數量級用戶(雖然基本是屌絲用戶)的手機桌面。 那麼憑藉著這個優勢我覺得可以:
1.融一筆錢。 2. 全面更改鎖屏賺錢方式,優化廣告體驗。 3. 鎖屏賺錢APP實際可以只承擔一個跳板作用,將客戶想發布的廣告通過這個APP跳到朋友圈,微博圈中去。 假設,劃屏一次5分錢,那麼分享到朋友圈中則是5毛錢(或者按照傳播到朋友圈中的點擊數來算錢) 這樣傳播效果就大了很多。 4. 在鎖屏中加入趣味問答,或者引導用戶一起參與廣告的意見反饋等等,做廠家廣告的類眾測平台。 後續什麼大數據之類的那都是後話了。 或者還有種可能就是如大家所說,APP製作者只是想短期圈到用戶,以類傳銷的方式掙一筆快錢也說不定呢。作為一個見過上一次互聯網泡沫的屌絲表示,這不是上一次美國人玩壞的東西么……
上次是在電腦上,下一個軟體,每天點幾次彈出廣告就會給你錢,攢夠五十美刀可以提取.很多這種互聯網廣告公司.後來中國人還出了自動點廣告機.當然確實有人提取到的.當然更多的被拒付了(你丫是中國人,你丫肯定用了點廣告機)再後來911了,紐約人不給矽谷錢燒了,再後來google出現了,就基本死光了.看廣告給現金是很蠢的商業模式,上一次已經證明過了.
作為一個曾經在這個東西上鼓搗了半年,還做了個公益類的解鎖APP希望能夠靠大眾的注意力為公益籌款的人,我來說下我對這個東西的理解吧。
先爆個料吧,平均每個用戶每天解鎖的頻率在80次左右,對於廣告主而言,用戶點擊一次的付費大概是2分錢,給用戶1分錢,開發商還有賺頭。解鎖賺錢這事的祖師爺應該是Locket,靠為用戶推送有趣的創意廣告來獲取收入,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的體驗還算愉悅,也有可能被好玩的創意吸引從而產生點擊,形成消費的可能。但顯而易見的是,這個模式一到了中國就變味了。
解鎖那一秒鐘的注意力有沒有價值?當然有,但這是從branding層面上來說。國內的解鎖賺錢軟體那些廣告基本都不忍直視,粗製濫造到讓用戶沒法為了每個月30塊錢而忍受摧殘。而目前市面上投放的廣告基本都是產品導向的,換句話說,它並不是希望利用用戶的注意力去獲取branding的影響力,而是希望用戶產生購買,這樣它的廣告費才投的值。
那麼這裡就出現一個很明顯的矛盾了,使用者和消費者其實是被割裂的,shipper≠consumer. 如果是沖著賺錢而來的用戶,它基本上就不存在成為消費者的可能,因為從一開始他們使用的這個軟體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看廣告。無論是通過遊戲或者其他任何方式去強化用戶看廣告這個行為,如果沒有劈開用戶的腦海去形成固化的印象,這個行為本身是不具備廣告價值的。
但這個模式到底具不具備價值呢?到現在為止,我還是認為是有的。畢竟我自己當初也在這塊鑽研了小半年,後來還做出了demo在鵝廠內部拿了個小獎。我從一開始的設計思路就是沖著branding的角度去的,希望能夠捕獲一些大企業用戶的形象廣告投放,把用戶的動機從利己變成利他,從而在用戶行為和體驗中找一個平衡點,但後面碰了很多次壁以後也就不了了之。解鎖賺錢其實只是個表象,我認為背後真正的價值在於,鎖屏有沒有可能去打造成真正的移動端入口,這才是更巨大的價值。(一)商業模式單純從商業模式上講,這種APP其實是賺的廣告差價,廣告主投錢,然後APP分出一部分來收買用戶,從而保持用戶活躍。(二)是否騙局那麼核心問題就是,這種廣告模式到底能不能給廣告主帶來收益?如果不能為廣告主帶來收益的就一定是騙局。
假設理想場景:這個APP有20萬用戶,不管出於什麼理由,他們天天會關注到推送的廣告,首先廣告的展示和曝光是完成了的。假設廣告主是一個淘寶賣衣服的,那麼這20萬中期望近期買衣服的用戶也許就會點擊進去,從而產生購買行為。
更進一步,因為APP安裝在手機上,能夠基於地理位置對用戶進行行為分析,從而有針對性的對特定用戶做廣告的定向推送,那就實現了廣告行業一直提的個性化推薦概念。因此結論:單純從產品屬性來講,鎖屏賺錢理論上是能夠完成一個廣告平台的責任的。所以不是騙局至於1樓提到的事情,那個只是極端情況吧,用被某一個產品騙倒的個案,來否定一個行業,顯然是有失偏頗的。貼一個 ICS 對這類軟體的報道,供大家參考
http://www.kankanews.com/a/2013-10-26/0013698660.shtml這種商業模式根本就是失敗的
不僅僅影響手機的使用體驗,而且用戶根本不會去看廣告內容,更達不到精準投放,大多數類似APP的開發都是賺一筆就跑
留下後悔的廣告主和獃頭獃腦的用戶劃屏軟體是真的,但是不賺錢。
我拿一個紅X鎖屏舉例子。鎖屏後左滑下載應用或者推廣讓別人下載並用你的邀請碼得到傭金。還有右滑或許會有幾分錢傭金。
這個鎖屏軟體相當於一個平台就像中介一樣
,給平台傭金用戶下載之後並完成試用平台會給用戶傭金。這個平台是賺了中間的差價。平台對於推廣app的人來講可以篩選固定的用戶群,裡面的軟體也確實有很多好的實用的軟體。對於賺錢的用戶來講可以賺些小錢。這是雙嚮導通的從理論來講是可以實行的。有人說是騙局,推廣一個軟體不需要費用么,用這個平台也是占屬於推廣的費用一部分。刷應用的人也會增多就是這個軟體的下載量增多,那麼這個軟體可以通過這個方式刷榜單。
不過有很多小遊戲試玩的時候很會扣話費,它們製作粗糙,很多下載的用戶會為了些許傭金而下載遊戲,不小心被扣費。或許這是那些粗糙的小遊戲基於用戶群的一個坑錢方式。比如紅X鎖屏,想賺的多還是推廣不斷推廣並且讓別人用你的邀請碼你才可以獲得邀請別人拿的推廣傭金。拚命去推廣吧。因為只靠下載應用並試用真的不掙錢。寫的很粗糙,因為我只是在下載這個鎖屏之後以為是騙局然後做完任務拿到傭金之後的些許思考。11年團購剛起來的時候有沒有人被團購騙過天天罵,那麼團購是不是騙局?
直銷在國外一直很成功,在中國似乎叫傳銷?還有現在如火如荼的各種返利網,有沒有騙人的返利網,返利網也都是騙子?作為一個廣告平台,是不是騙局,最關鍵的是,這個平台正常操作的情況下,能不能實現廣告的效果,具體來講就是
1、能不能實現品牌對用戶的曝光2、能不能引導用戶實現購買行為如果能的話,平台對廣告主顯然就不是騙局。而事實上,廣告的展現和購買引導這個平台都能做到,前者的展現確實是通過返利吸引用戶看廣告。而後面的用戶購買引導,是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用戶行為分析做定向推送實現的。本來國外已經有成功案例的東西,現在竟然被說成騙局,只能無奈。。。首先排名第一的答案里的故事很明顯是個騙局,也就是目的就為了圈錢,而現在討論的是這種商業模式。上面有人也說了,這個模式理論上是可行的。
我想說一下我在用的這個軟體,順便補充一些回答。 我這款軟體每次劃屏隨機數目的返利,一分錢到一毛錢不等,也可能沒有,整體上保證一天的收益在五毛到一塊錢之間。(發現沒有!單純的花屏看廣告收益是很低的!!!所以那些打著一次廣告一塊錢的,用之前就應該明白高收益就是高風險,你可能領得到錢,也很可能領不到!)之前有答案說了劃屏是低質量的注意力,那麼當然獲得的只有低收益。 然後使用這類軟體的一般都是的對這些小收益比較看重,希望用來解決一下話費什麼的群體。比如我,所以相對犧牲使用體驗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想賺更多的錢,可以下載它的推廣應用返現。我覺得這種廣告的轉化率要好很多。我用了一個月後,有了三十多塊錢,可以了兌話費了。(三十元起兌,避免了小額的大量兌換,也可以省下支付那些沒使用到一個月就卸載的用戶)
軟體名字我就不說了,我覺得這類軟體模式要長久下去一要保證合理的收益,高收益高風險,離譜的收益是騙局,這是常識。二是不強調,也避免刷註冊,這類沒有產生實際價值的收益發放。(邀請好友註冊2元,但過度強調這個就變成傳銷了,平台也沒獲得實際收益)剛剛,三十話費到賬了。------------------------------最後吐槽一下手機知乎的編輯器,不能加粗就算了,移動游標手一右滑,返回上一層,草稿就沒了。π_π賺差價原理如下:每次展示或點擊,廣告主給平台10塊,平台給用戶8塊,平台自己賺2塊,通過走量來賺錢。
affiliates、積分牆披著劃屏的外衣
首先得有絕對的人氣,這樣廣告商才願意投放。
我可以幹掉百度了;我讓別人用我的搜索引擎;我付廣告費用。我收廣告商家的費用;我賺差價;哈呀
坑人坑出翔,用過兩款名字我就不提了一款是每次劃屏兩毛錢,一天24次,每次劃屏間隔必須是一個小時,這樣才能一天掙2塊四。吐槽開始,誰tm的有空24小時來給你劃屏,更奇葩的是廣告看完,來一句未成功入賬,你妹的,關屏繼續劃,,,第一天就刪了
第二款每次劃屏1毛五,一天十次,良心的是十五分鐘就可以劃一次。但是
應用能否用點良心做,卡出xiang的解鎖速度不說,我解完你的屏還要借我手機自帶的屏保(問我為什麼不取消自帶鎖屏,因為這樣才能出現解鎖密碼),好吧,我為了這筆巨款?果斷放棄自己的鎖屏,解鎖一天,忍受旁人的側目,終於掙了這1.5元,開始查看如何取現,啊呀,一元即可,果斷支付寶上去,好滴,一元錢掙到手,也成功到賬,想想一個月也能來個45元呀,兩部手機的我看來可以掙個交通費,(公交地鐵),還是但是當我想兌換第二個一元的時候,咦,我只能兌換二十元額度,然後就是五十元額度,而且沒有兌換的份數,就是說軟體兌換額度分檔次和兌換用戶數量限制,我,,,,來張網路截圖,我自己的軟體早就刪了,名字也不大記得了,圖上那個紅包鎖屏未了解,如果您有意願請自行體驗(我是心碎了)
總結如下軟體的廣告介紹永遠是說能掙多少多少,從來不說它的各類限制,比如限次數,限提現額度,限份額,軟體的用戶體驗也是相當只差,但不得不提軟體的一些營銷伎倆,各種任務神馬每周有一些獎勵份額比較高多個三倍左右的任務廣告供用戶劃屏,激發用戶積極性。或者說提現之初在軟體的設置上玩花招,因為大家下載軟體肯定都會了解他的使用要求,那麼,比如當你劃屏到次數了,或者要取現了,才能發現原來有每天的次數限制,和額度要求。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個人認為靠劃屏賺錢,有這份毅力或者說耐心的話,幾個軟體切換,幾台移動設備,幾個支付寶,每月還是能掙個一兩百,但是這所需要的精力太大,還有一個關於之前幾位答友說的軟體關閉跑路的事情,我用的時間不到一星期,無法驗證。###############難得回答這麼久###################關於圖片只是網路上找來,本人並沒有使用過,不作評價,僅是借用,如有不妥,請通知刪圖。
我體驗過劃屏賺,還有國外某知名點廣告賺錢,空閑時間網路賺錢的方法都尋求實驗過蠻多,終究一點體會,把本職工作做好,再找身邊人了解,網路上的賺錢方法,水太深。撇開坑蒙拐騙等道德問題。就目前這種方式肯定是不長久的。一般的結果是,用戶下載嘗鮮後回頭就刪了,因為賺的錢太少了。為什麼?因為廣告的展示費用極低,對用戶來說,賺的錢少,還影響體驗,要來幹嘛?對於開發者、用戶以及廣告主來說,真正賺錢,或者說真正有意義的是體驗廣告那部分。而一旦用戶這麼做了,會發現普通的網賺類應用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滑屏沒有滑屏的意義,還用來幹嘛?另外,用戶為什麼要滑屏?為什麼要解鎖?難道不是要打開手機嗎?解鎖這部分應該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只是還沒做好。好比,如果知乎還沒有用戶沒有內容就開始打廣告,肯定不長久的。
很簡單啊,一般就是廣告主添加廣告在鎖屏的地方,用戶一解鎖看廣告就有傭金了。還有一些純粹沒廣告的,比如蝦轉客,就是給用戶的福利吧。
個人感覺這種商業模式還是可以的。租用用戶的手機屏幕跟租用樓宇內的分眾傳媒 是一個道理。只不過一個是用戶主動查看,一個是用戶被動接受。相比前者還更人性化。用戶習慣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像現在酷劃就做的很好,受眾也不僅僅 是想賺錢的用戶了,也有了大批的粉絲。最近又注意到一個新的任性鎖屏產品,迭代比較慢,但是比較人性化,一塊錢就可以兌換話費,而且實時到賬,也在不斷完善鎖屏體驗也用戶習慣,挺好的
推薦閱讀:
※商業模式有那麼重要嗎?
※你見過哪些讓人眼前一亮的商業模式?
※市值管理公司是如何運作的?
※Netflix 為何選擇不進入賽事直播行業?
※通用積分的商業邏輯是什麼?不同商業勢力為什麼要把積分拿出來通兌和流通?
TAG:商業模式 | 商業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