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等必然會縮小階層差距和貧富差距嗎?
教育不平等會減小社會流動性,造成階層固化;那反過來呢?假如或理想情況下,各地教育質量相差無幾,是否會必然縮小階層差距和貧富差距?
=======================更新一下=================
看題目啊,假如……沒有問現實,現實社會的話馬克思、塗爾干、伯恩斯坦、布迪厄等一眾社會學家都有研究,而且大家都感受得到,不必太多重複了吧?
謝邀。
過去有一部曾經引起軒然大波的電影,《武訓傳》。
武訓是清末山東堂邑縣人,生於1838年,死於1896年。據傳他出身貧寒,青年時因苦於不識字而受人欺騙,決心行乞興學,以便讓窮人的孩子都能讀書識字,免受有錢人的欺壓,過上好日子。武訓經過30年的乞討,積累了一些錢,在他50歲以後陸續在堂邑柳林集、館陶、臨清辦起了3所義學,而他自己仍然乞討過活,直至死去。武訓的行乞興學活動,受到當時統治階級的讚揚,清末山東巡撫張曜曾奏准光緒帝給予「建坊施表」。武訓死後,其事迹「宣付史館」,被尊為「義乞」、「乞聖」。
這部電影上映以後,引起激烈的討論。
讚揚者認為,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義的好電影」,武訓是「永垂不朽值得學習的榜樣」。批評者認為,電影《武訓傳》是一種「缺乏思想性有嚴重錯誤的作品」、「武訓不足為訓」。這本是文藝界不同意見的正常爭論。
太祖專門寫文章批判《武訓傳》。
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
時間:(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日)
《人民日報》社論
《武訓傳》所提出的問題帶有根本性質。象武訓那樣的人,處在清朝末年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和反對國內的反動統治者的偉大鬥爭時代,根本不去觸動封建經濟基礎及其上層建築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熱的宣傳封建文化,並為了取得自己所沒有的宣傳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對反動的封建統治者竭盡奴顏婢膝的能事,這種醜惡的行為,難道是我們所應當歌頌的嗎?向著人民群眾歌頌這種醜惡的行為,甚至打出「為人民服務」的革命旗號來歌頌,甚至用革命的農民鬥爭的失敗作為反襯來歌頌,這難道是我們能夠容忍的嗎?承認或者容忍這種歌頌,就是承認或者容忍誣衊農民革命鬥爭,誣衊中國歷史,誣衊中國民族的反動宣傳為正當宣傳。
電影《武訓傳》的出現,特別是對於武訓和電影《武訓傳》的歌頌竟至於到了如此之多,說明我國文化界的思想混亂達到了何等的程度!
在許多作者看來,歷史的發展不是以新事物代替舊事物,而是以種種努力去保持舊事物使它得免予死亡;不是以階級鬥爭去推翻應當推翻的反動封建統治者,而是象武訓那樣否定被壓迫人民的階級鬥爭,向反動的統治者投降。我們的作者不去研究過去歷史中壓迫中國人民的敵人是些什麼人,向這些敵人投降並為他們服務的人是否有值得稱讚的地方。我們的作者也不去研究自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中,中國發生了一些什麼向著舊的社會經濟形態及其上層建築(政治,文化等等)作鬥爭的新的社會經濟形態,新的階級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而去決定什麼東西是應當稱讚和歌頌的,什麼東西是應當反對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號稱學得了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員。他們學得了社會發展史--歷史唯物論,但是一遇到具體的歷史事件,具體的歷史人物(象武訓),具體的反歷史的思想(如電影《武訓傳》及其它關於武訓的著作),就喪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則甚至向這些反動思想投降。資產階級的反動思想侵入了戰鬥的共產黨,這難道不是事實嗎?一些共產黨員自稱已經學得的馬克思主義,究竟跑到哪裡去了呢?為了上述種種緣故,應當展開關於電影《武訓傳》及其他有關武訓的著作和論文的討論,求得徹底地澄清在這個問題上的混亂思想。
我是同意人民日報社論的。
武訓的義學改變了窮人受壓榨的地位嗎?
沒有。
為什麼山東巡撫張曜曾奏准光緒帝給予「建坊施表」?為什麼武訓死後,其事迹「宣付史館」,被尊為「義乞」、「乞聖」?
因為武訓的義學有利於滿清的統治。
武訓的義學究竟教給窮人的孩子們什麼?
顯然是有利於滿清統治的內容,在當時必然是孔孟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武訓的義學究竟起到什麼作用?
第一,傳播有利於封建王朝統治的思想。第二,培養一批統治階級的基層觸角。第三,選拔個別出身貧寒的優秀人才進入統治集團。
武訓的義學能改變多數人的命運嗎?
顯然不能。武訓的義學能改變個別被統治階級選中的出身貧寒的優秀人才的命運, 卻不能改變整個被統治階級饑寒交迫的命運。
武訓的義學不是削弱了封建王朝的統治,而是強化了封建王朝的統治。
與之類似的,還有歐洲的教會學校。設立這些學校的目的和最終效果,絕不是削弱統治,而是強化統治。
記住,階級社會中,造成階級差距的絕不是教育水平,而是對統治者有利的經濟基礎。這種經濟基礎,決定了社會產品的分配,決定了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要改變多數人悲慘的命運,必須改變對多數人不利的經濟基礎,而不是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傳播對統治階級有利的思想上層建築。
為什麼太祖勃然大怒?
這個問題還用問嗎。
****************************************
劉邦向來看不起儒生。
一度喜歡向儒生的帽子中撒尿,並以此為樂趣。
後來,做了皇帝,卻重用儒生。
陸生時時前稱說《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鄉使秦已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懌而有慚色。
叔孫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叔孫通之降漢,從儒生弟子百餘人,然通無所言進,專言諸故群盜壯士進之。弟子皆竊罵曰:「事先生數歲,幸得從降漢,今不能進臣等,專言大猾,何也?」叔孫通聞之,乃謂曰:「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斗乎?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漢王拜叔孫通為博士,號稷嗣君。
叔孫通因進曰:「諸弟子儒生隨臣久矣,與臣共為儀,原陛下官之。」高帝悉以為郎。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賜諸生。諸生乃皆喜曰:「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知 十二漢九年,高帝徙叔孫通為太子太傅。
儒家,宣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百無一用,卻有利於統治。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獨尊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經過大浪淘沙,儒家思想成為中國統治階級御用的統治工具,是封建帝王年代教育的主流內容。
從那時開始,推廣儒家教育就是各個封建王朝的政治正確。歷史上的明君,大多推行教化。誰是推行教化最大的受益者,毫無疑問是儒生。歷史的解釋權在儒生手中,推行對儒生有利的政策的人,自然是明君。
封建帝王,推行教育的目的至少有幾個:第一,傳播有利於封建王朝統治的思想。第二,培養一批統治階級的基層觸角。第三,選拔個別出身貧寒的優秀人才進入統治集團。第四,培養一個有利於鞏固統治的利益集團——沒錯,就是儒生集團。
今天,剔除了儒家,推廣教育仍然是政治正確。許多人的觀念之中,推廣教育,社會矛盾(尤其是階級矛盾)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知識改變命運,所有人都有了知識,所有人的命運就都改變了。
教育,包括教和育,教是為了育,育是為了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人。
任何一個階級社會的統治集團,都不會對新一代社會成員的培育過程放任不管。統治階級決定教育的內容、方式、範圍,以及受教育者的出路——這包括職位、社會地位和社會認同。
只要教師需要資金支持,需要服從法律,就要服從於統治階級的意志。哪怕遠在天邊,對來自統治集團的控制,無論這種控制來自校董會,還是國民政府的教育部,也是誠惶誠恐。
教育只是一個行為,還要包括教育的內容。
統治集團交給普通人的教育內容,自然有利於其統治。
但是,這些內容真的有利於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獲得良好發展嗎?
某不可明言之宗教,有免費教育,小孩從小學念經,牢記某某胡阿克巴,長大成為人肉炸彈。
中國傳統教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還有今天復活的女德教育,也未必比這種不可明言之宗教傳授的內容,高尚到哪裡去。
當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會宣傳自己高人一等,比如經天緯地,知書達禮。好像自己既有能力的優勢,又是道德楷模。
不過,其他人往往對他們是另一種看法,比如「百無一用是書生」,比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比如「文人無行」。
幾位老師在當時算得上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的生活質量,完全取決於特派員,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為了彌補經費不足,不得不吃空餉。特派員給他們增加經費絕不是因為他們才學過人、工作努力、吃苦耐勞,而是為了騙美國人的捐助。知識分子依附於統治階級,並不是有了知識就能提高社會地位、改變生活質量,而要看統治者打算怎麼安排知識分子。
工業化社會,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不是工業化的原因,而是工業化的結果。工業化以後,各國之間日益需要義務兵和具有初級知識的勞動者。於是,開始普及教育。
顯然,統治者推動普及教育的目的,絕不是為了給更多人更多的社會產品份額,削弱自己的權利。
所以,對多數人來說,即使接受了教育,他們命運依然悲慘,該是炮灰還是炮灰,該是工蟻還是工蟻。他們的命運仍然受統治階級的控制。
他們之中,多數人生活條件的改善,絕不是因為教育普及的結果,而是生產力發展加全民皆兵的結果——生產力發展為統治階級改善被統治者的生活提供了物質條件,全民皆兵讓統治者不敢對被統治階級階級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將來出現AI武士以後,平民不再掌握武裝,結果會如何?可想而知。
解放前,有那麼一些人理解不到這一點,認為推廣了教育就能改變多數人悲慘的命運。他們的努力,結果如何?電影雖然誇張,但也陳述了基本事實。
校長的小女兒,最終放棄了鄉村教育,去了延安。
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_百度百科
鄉村建設運動_百度百科
改變多數人命運的,繞不過顛覆原有統治階級的統治。
改變多數中國人命運的,不是推廣農村教育,而是解放戰爭。
記住,教育平等或不平等,不是社會階層差距和貧富差距的原因,而是結果。
統治階級根據其需要決定教育的範圍和教育的內容,決定教育是否要平等,以及受教育者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統治者絕不會主動放棄統治地位,被統治階級也絕不會因為獲得了教育就與統治階級平起平坐。個人的命運也許可以因為接受教育而改變,成工人貴族、監工甚至統治階級,但是群體的命運卻無法改變。否則,統治階級去統治誰呢?
在某些時代,甚至連個體的命運都難以通過接受教育而改變。
原先覺得吃虧是因為沒讀過書,現在好了,大學擴招了,庸人都能上大學了,社會平等了嗎?
什麼叫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
85後江蘇首富嚴昊:總結我人生只有三個字 生得好
天津:研究生當送貨員_高清圖集_新浪網
覺得受教育就能改變命運?照樣玩死你。
有些人連這都沒領悟到,這就是教育的功勞。
改變歷史的,是鐵與血,而絕不是議會的選票和票箱,當然,也不會是教育。
當然,有些愚人永遠也不會接受現實的。
題主啊,100多年前就被否定了的事情,我們還是不要費心思討論了成不(?????????)
你這題的答案在歷史書上寫著呢,自己去翻翻,空想社會主義,及其實驗的結果,就曉得啦~想換一種說法,比如思考一下我們對下一代的教育投資,是否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教育是否能夠幫助你實現階級跨越。
可以對比一下從前的發小和玩伴,在不同教育資源的成長環境中,截止目前,生活差距、貧富差距、階級差距真的有拉開嗎?難道不是因為上一輩原生家庭的原始積累奠定的么……
我至今無解的問題是,享受到最好教育資源的A某藤校畢業現在在華爾街工作,沒有享受到良好教育資源高中肄業的B某現在在四線城市繼承家業(傢具廠),他倆究竟誰比誰的階級高?
教育平等只能消除思想差距,能對減少消除貧富差距起一些作用,但是很有限。
西方教育很先進,但是貧富差距同樣不小,導致貧富差距大根源有幾點。
第一:整個社會有限物質,與人類無限慾望之間存在矛盾,不足以實現物質平均分配。
比如說高價藝術品,有時間、壽命等導致的稀缺性,人人都有一份梵高親手畫的向日葵原作,這是不可能的。
第二:人之間能力差距,比如喬布斯,不是隨便換一個人就能替代。
第三:哪怕受到教育後,擁有財富概率分布是一樣的,實際上也會產生不均勻的財富分配。
第四:金錢是流動的,類似河流一樣,必然一些地方會多,一些地方會少,而社會職業分配,總是慢上一些,這導致貧富差距也會出現。教育只是遊戲規則里的一條而已,還有各種各樣新奇的玩法,你追不上。
在知乎上有一群人,他們追求的社會是這樣的:
孩子一出生就全部都集中起來由國家負責統一養,然後到了學齡就統一用遠程視頻教學,所有的學科都可以自由選擇,學什麼都行,最後統一化考試,升學(這個考慮刪除,應該是想升學就能升學才對),一直到他不想再讀書了就可以離開走入社會。
而社會是一個類似遊戲分區一樣的地方,大概有若干百個區,每個區的地理條件,經濟條件,稅收條件,工業條件是要完全一模一樣的,隨機丟到一個區里,當然也允許將來隨時換區,他可以自己選擇房子,再標配一個車子,每個月給予一定的生活資金。
然後找工作,找工作不是雙向選擇,而是他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企業和崗位,也可以選擇自主創業。
不過不管怎麼樣,所有企業每十年都要解散一次,企業不得跨行業經營,企業之間不得兼并,企業老闆不得連任。
最後這個人死後,他的所有財產回歸國家。
否則就是該死的階級社會,剝削社會,階級固化,不平等,不自由,不公平。
除了學校教育,最主要的還是家庭教育。
除非粉碎家庭,搞孤兒化,全部政府統一教育。
如果能粉碎家庭實現孤兒化?那哪會有階層?
教育平等不代表公平。
我做了3年的線下培訓,帶出來了300多個互聯網工程師,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太大了。天壤之別,有的人真是死活都說不明白。
怎麼辦?放棄不是教育的本質。
尊重個體化差異本身就是教育中必須解決的問題。教育應該是指引方向,傳授方法,糾正習慣,強化素養。
誰缺什麼,我補什麼。只是提供統一的教學資源,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因才施教有兩個含義,第一個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職業可以選擇,第二個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節奏和路線。所以單純指教育資源公平根本就不夠,或者說公平但無用。
我們總是在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花費更多的力氣,但這不是放棄他們的理由。除了高精尖的高材生,一個都不放棄更應該是教育的價值。
指引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突破自我的局限性,達到生存法則統一水準,這才是教育的含義。所以,單純的教學資源的公平,沒有意義。
好比是你把烏龜和兔子放到公平的賽道,有意義嗎。教育並不是單純比訓練誰更快到達,更是指引所有人都到達終點。
這同樣是修真院一直努力要做的事情。教育是工具,不是貧富差距的本質。
謝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舊的生產關係的滅亡和新的生產關係的產生誕生了新的階級。
這是核心思想。裡面並沒有教育的事兒。
也即是,在地主跟僱農的年代,教育平等會讓僱農有階級躍升的機會變成地主。但是還是有地主跟僱農。
也即是,在資本主義的年代,教育平等會讓工人有階級躍升的機會變成資本家。但是還是有資本家跟工人。
假設各地教育質量相差無幾,那麼各地按人口變成資本家的比例就會均攤,也就是機會均等,但是不會每個人都變成資本家,這是生產力決定的。
可以這麼說,教育的平等是給予人民平等的階級躍升機會。
階級差距跟貧富差距是階級導致的。階級是由生產關係產生的,而生產關係是生產力決定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朱元璋,放牛郎,打下江山,中國才不過是換了個王朝。如果那個時候教育平等,朱元璋努力學習,那麼他連中國的王朝都更替不了,不過是官至x品,告老還鄉當地主去罷了。
不造反當地主,造反當地主頭子。
如果實現了教育基本平等,那必定已經實現共產主義了!
在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裡:
AI結合大數據來管控社會生產及物質分配,「人治」的成分在政府里趨於無。
根本沒有「錢」的概念。
孩子是家庭的,更是國家的資源,甚至傳統的家庭觀念也會受到挑戰。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多妻多夫,一夫多夫,一妻多妻……運用人工技術結合多人DNA製作的嬰兒,通過機器子宮培育成為趨勢。
因材施教的公共教育體系趨於完美。想學什麼想做什麼,都是公平競爭。
學習和勞動不再是負擔,不再是生活所迫。
人們只需要追求個人興趣及愛好,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
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是對社會的貢獻,貢獻有大小但無貴賤。
長時間什麼工作都做不成的人,會得到人們善意的安慰以及進一步專業的培訓幫扶,以防止心裡失衡。
我認為不會的,題主我跟你說,我在一個叫eve的網路遊戲里的就思考過你假設的理想情況,這個遊戲模擬真實的經濟運作方式,但唯獨沒有考慮現實中人與人勞動能力的差異,也就是說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模擬了「高成本」和「低成本」的概念;也有「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社會模型;也有「戰爭」與「和平」的生態環境;唯獨沒有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智慧差異」特徵。然而我看到遊戲中虛擬角色依然有巨大的財富差異。這個遊戲的經歷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後來我留心觀察社會並不斷學習,大概總結了一些心得:
1、高利潤、財富來源於競爭收穫,而不是普通的生產勞動收穫
生產勞動,面對的是自然界,目前學校教育最多教會我們最全面的生產勞動的技能,他可以讓我們理解自然現象、工程原理。然而人與人的競爭卻不同,人與人的競爭大多依靠兩點:一是信息不對稱,也就是我們通俗說的「保守秘密」,這在軍隊、商業和政治中非常普遍。二是資本實力差異,通俗說叫做「有錢」,這個很好理解吧。這兩個因素是人造物,在社會上本身就是動態變化的,所以在學校里沒法教,而既然是秘密,你在社會上又難以學到,所以才有很多人問這麼個問題「學校為什麼不教我們如何成功呢?」
2、參與任何社會勞動,離不開工具,而私有制、資本主義社會,你拿不到
我想大家都能理解,一個搞物理的,沒有實驗儀器還怎麼搞?一個開戰鬥機的,沒有比人家更好的戰機,還怎麼打?人在工作,除了腦中有知識,還必須手上有工具。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工具,結構特別複雜,每一件工具的誕生都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專業和生產工廠,一個普通人只能了解其中少數幾個製作步驟。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有技術的人不一定擁有工具,而有錢的人必定可以擁有工具,有技術的人就得先去給有錢人打工。因此,就算你受過非常好的教育,擁有「帝師」的天資,但你的起點是「家庭條件差」,那在後面的資本角逐中就很容易被甩開更大的差距。有錢的人玩的是資源與人才,窮人出身只能靠依附他們來獲得收入。
3、教育系統本身也有問題,平等教育不等於完美的教育
其他答案也說過,如果你生在美國,你的父母有可能把你送入教會學校;如果你生在沙特,你的父母就會把你送到伊斯蘭學校;社會輿論好像認為教育核心的功能是「傳播優良價值觀」,在中國也是如此,連中學生蹲著等候地鐵的行為,人們也會指責「教育缺失」。人們追求社會道德當然沒什麼不對,但問題是教育如果教人發財、教人競爭,教人搞組織、輿論會怎麼看呢?會不會出來阻礙?增廣賢文有句話「誰人不愛千鍾粟?誰人不愛黃金屋?奈何五行,不是這般題目。」意思是說:世上哪個不想富貴有錢呢,奈何科舉考試不會出怎麼賺錢的題目。可見古人就感嘆,我讀了那麼多書,學了那麼多聖人之道,可為何依然生活困難。這個弊病在科學傳入中國後得到很大的緩解,孩子們可以學習科學知識,謀求一份好工作。但這只是前進中的一步,教育自身還是有非常多的問題的。自身的問題都難以解決,要求他去解決普遍社會的貧富差距,我覺得可能性很小。
假如每個人都同樣聰明同樣努力,有同樣的視野和眼光,都能獲得同樣的信息和人脈,我估計會。畢竟我們一樣聰明一樣努力,沒理由我還要讓你剝削對吧?前期積累或許需要一點時間,後面就自己幹了,或者拉上同樣的人一起反抗。但是這種情況估計永遠不會出現吧,聰明的好運氣的只會有那麼點人。但是教育會拉高貧的底線,讓最貧窮的人過得更好一點。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
這裡不去糾結上圖中何為平等何為公平。稱左圖為A右圖為B。
如果教育資源分配情況為A,能做到的僅是減緩貧富分化和階層固化,即所謂的「有總比沒有強」。
如果情況為B,可以縮小差距。但是這裡有這麼一個矛盾點:是B導致了階級之別消失,還是階級之別消失導致了B?這個答案基於 @neo anderson 的答案:
neo anderson:教育平等必然會縮小階層差距和貧富差距嗎?
有感於評論區的一些討論,發表點自己的看法:
這個事情的根本是上層建築中的教育環節無力改變經濟基礎導致的階層差距和貧富差距,這一點答主說的應該是很清楚了。武訓教點理工科的東西或許還會更有用,結果教的是孔孟……你現在會送你孩子去什麼女德班么?同樣的道理么。
剩餘價值的剝削是隱性的,但其根本就在於你付出的越多,你的上游獲益越是超過你。於是技術工人為老闆打工,小老闆為平台商打工,小企業為投資商打工。看似你一年百萬,是因為你上游能一年千萬數億地賺。財富越來越向上積累,這樣社會能公平?
教育的主要目的還是培養參與社會分工的勞動力,無論是從哪個方面講。舉個極端的例子,就算教育公平下你有大量的資料和教育資源可以去學資本投資,大部分人畢業了也沒資本可玩。所以有一個完美的教育模式,最終能做到的最好情況無非也就是整個勞動力群體素質整體提高,或許在國際競爭面前有整體優勢。但就算都是高素質人才,在社會競爭面前面臨的照樣是千軍萬馬走獨木橋,而且對於每個人來說興許競爭更激烈了。
其它的一些經濟現象通過教育也不可能解決啊,比如資本擴張的順風局,需要更多人,資本外逃的逆風局,不需要那麼多人。那當然是順風的時候一群群都跳坑裡,逆風了一個個全都死開,在逆風時死開的那些人會覺得公平么?在夕陽產業的人會覺得公平么?
更況且,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下,任何產業的內生髮展規律,本就是資本增密、技術增密,排斥勞動。
排斥勞動,排斥勞動,排斥勞動!
不是說教育公平不對,不要教育公平。而恰恰是題目的問題,教育公平是否能解決社會公平?我的看法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然造成的結果是債務不斷向下累積、資本不斷向上累積,在這種大前提下,沒有絕對的社會公平可以講。一兩個個體也許可以在各種機緣下做到逆流而上,但對於社會總體卻無意義。
順帶很多人總說IT是改變階層的工具,客觀上說,部分IT產業初期投入低,原始積累相對簡單和不那麼血腥,不排除極小的一部分人通過IT改變了自己的階層。但更應注意到的是其背後是這些IT人的上方那些環節,如公司老總、平台、天使,賺到了更大頭。中國近幾年IT整體騰飛,帶動了一大批人,這個根本上是IT業整體騰飛中的一個分鏡,而絕不是什麼顛撲不破的真理!
更況且,面對市場,這同樣是一個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過程。只看到了那些活下來的,那些死開的,一般人不去看而已。
順便,IT工作已經是很需要不斷補充新知識了,技術幾年換一代,一天不學習就落後很多,多數從業者本身出身就不說、後續工作中已經是屬於自覺接受再教育了,即便如此,也避免不了32歲被出局,或者42歲被跳樓,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教育的公平可以必然解決這個嗎?
公平是無法被施捨的。
你覺得你和王思聰的差距是可以通過教育縮小的嗎?
理工科教育平等導致了理工科收入降低,大家都平等學什麼,什麼就便宜了,還是推薦大家學不同的東西。
當所有人都受過好好的教育,就能更好的博弈。
不是必然會縮小階層差距和貧富差距,而是會創造更多機會讓人主觀努力去縮小階層差距和貧富差距。
另一方面來說,我國教育平等方面做的已經挺好的了。我一直覺得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人能夠進行自我思考,有了思考,就不容易被愚化。不被愚化,就不甘於一直處於底層和赤貧狀態。
不會。而且不平等才是常態,是世上所有事物的常態。並且,你自身往往也享受著各種不平等。比如,你出生了而有些孩子未出世就死亡了,憑什麼呢?不平等。再比如,你是健康的寶寶,而有些孩子有缺陷,憑什麼呢?不平等。放在教育上就是,你出生在西藏,我出生在江蘇,高考時你比我容易,更容易考上相對好的大學,憑什麼呢?不平等。
再說句題外話,因果關係好像不大對,貌似是因為階層差距大了,才會有教育越來越不平等,就像美國,布希一家。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