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用塑料杯喝熱水會對身體產生危害么?


首先不太希望非專業人士用複製粘貼的方式回答這類問題,因為不能給題主解決實際問題;

其次這類問題知乎上有很多類似的話題,題主也可以先搜索;

然後是答題:

1、塑料分很多種,劈頭蓋臉問有沒有危害很難講,把塑料換成陶瓷、玻璃或者金屬,答案都是一樣的,可能有,所以沒意義;

2、長時間和熱水沒有定量,那麼自作聰明一下,理解為反覆使用三個月以上和開水,這樣好對比,因為如果說使用兩年以上,建議還是用玻璃和陶瓷,塑料都有老化的問題;

3、按照上述標準,有幾種塑料是可以使用的,PP(5號)、HDPE(2號)和仿瓷塑料,其中第一種PP在食品行業中最常見,就是微波爐專用塑料,正規的加工過程中,它們都不會含有超量的有害物質;

4、主要容易引起顧慮的是1號塑料PET和7號塑料PC,PET也就是礦泉水瓶,受熱會變軟,看起來很有危害,但其實也不要緊;PC的問題是雙酚A,但理性看待的話,其實真正能釋放出來的雙酚A也是不會影響成年人健康的,但現有的證據表明嬰兒對雙酚A較為敏感,建議孕幼少用。

5、常見的塑料中還有一種PS聚苯乙烯,也就是泡沫飯盒的材料,飛機上的飲料杯一般也是,理論上來說,它不適合長期使用,因為耐老化性能要差一些;所以結論就是有些塑料長時間裝熱水是沒問題的,有些則需要慎重。

以下是附送的:

6、選擇塑料的好處。很多人問過我說幹嘛還要推薦用塑料,我認為人類還是有這個剛需的,比如醫院、體育館等公共場所,還有家中有失能人員的,玻璃和陶瓷的容器摔破之後是很危險的,而金屬面臨的問題就更多,所以塑料容器還是有很大優勢,我們確實要承認塑料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比傳統材料更多,但這不是才發展沒幾年么,鋁鍋早就發現對人體不好到現在不還有人在用么,何況當代塑料比三十年前的強太多了。

7、塑化劑之類的說法要注意,正常接觸食品的塑料都是不用塑化劑的,只有PVC塑料才需要塑化劑,所以只需要注意保鮮膜,不要一提塑料就是塑化劑。還有,塑化劑致癌致畸都不是什麼已經被證明的問題,毒性也很低,都還在研究階段,目前沒有發現有那些問題,我們聲討之是因為當年台灣的無良商人把它當食品添加劑直接往飲料里倒,這不是塑化劑的錯。

8、塑料製品最大的問題是回收料的問題,因為不知道這材料上一次是什麼,是馬桶刷的毛還是注射器的筒,總之想想就夠了。媒體與其天天神經病似的說某某裡面又發現塑化劑了(這兩天居然在說壁紙含塑化劑的問題,塑化劑常溫極難揮發,貼了壁紙是要舔么),還不如花些心思像調查地溝油一樣調查廢塑料的去向。

9,做個廣告就是曾在松鼠會發了一個塑料的世界系列,此處貼上鏈接科學松鼠會,比較詳細地介紹了生活中的各種塑料,希望可以解決問題。


塑料中常添加有增塑劑,其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用塑料杯裝熱水或開水的時候,有毒的化學物質就很容易稀釋到水中,並且塑料的內部微觀構造有很多的孔隙,其中隱藏著污物,清洗不凈就會容易滋生細菌。

所以,在選購塑料杯時,一定要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食用級塑料所制的杯。

塑料分很多種,用於製造水杯的一般是一種被稱為PC的塑料,也用於製造奶瓶、太空杯等。

用這種塑料製造的杯子,一般在瓶底會有一個三角型裡面標07(那些不知道什麼工廠生產的杯子連廠家都沒,自然就更沒有這些標誌了)。PC塑料在製作過程中用到一種叫雙酚A(雙酚A類似雌激素,可以引發人體荷爾蒙的反應。它是含有兩個酚基官能團的有機化合物,是一些重要聚合物的原料和添加劑。)的原材料,這種材料如果百分百轉化成PC塑料的話,那造成的塑料是沒毒的,但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實際製造中總會有微量的雙酚A沒被轉化而留在PC塑料里,所以PC塑料製造的塑料杯在一定條件下總是會有點毒的。

PC塑料中殘留的雙酚A,溫度愈高,釋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應以PC水瓶盛熱水。

如果你的水杯底部編號為 07,下列方法可降低風險:

1、使用時勿加熱,勿在陽光下直射。

2、不用洗碗機、烘碗機清洗水壺。

3、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蘇打粉加溫水清洗,在室溫中自然烘乾。

4、如果容器有任何摔傷或破損,建議停止使用,因為塑料製品表面如果有細微的坑紋,容易藏細菌。

還有其他塑料製造的塑料杯,比如PP,即聚丙烯。那麼,pp塑料有毒嗎?這是一種無毒的塑料,生產過程中也沒有致害的原材料,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一般可以比較放心的使用,PP塑料的標記是05。

——————

以上來自網路,侵刪。


怎麼都是半懂不懂的「專家」啊!

長時間用塑料杯喝熱水會對身體產生危害么?

(一)這點很同意孫亞飛的說法。這點指的是:塑料分很多種,劈頭蓋臉問有沒有危害很難講,把塑料換成陶瓷、玻璃或者金屬,答案都是一樣的,可能有,所以沒意義。

但是估計大眾會不理解,所以補充一些信息,供讀者了解和討論。

先說說基本知識,一種材料是否有害,這裡會涉及化學品的管理問題:物質毒性、危害問題,還要看在什麼領域中、在什麼應用下、在什麼限度下,比如:是健康範疇、安全範疇、環境範疇、還是質量範疇等等。

有些產品在工業應用中,沒有健康危害,但可能有環境影響,有的可能在食品應用中有危害,但在醫療方面,可能就不是應該考慮的問題。

在材料使用中,有兩個基本的規則是我們無法避免的。(1)拋開「量」來談毒性,就是「耍流氓」(拋開暴露談危害,亦是如此);(2)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先說說第一個:拋開「量」來談毒性的問題。我們對很多有毒的物質,都痛恨到了極點。只要含有,就彷彿是必須殺掉的惡魔!

可如果稍懂一點中醫的朋友,會知道,砒霜——毒藥吧,可以入葯;斑蝥,1.5~3克可致命,同樣是藥材。另外,我們都吃藥吧。其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地方,說明書上都有一條:用法與用量。直接告訴我們是有限度的。這些應該可以提示讀者,隱隱約約地說明了,其中是有一個「量」的問題。同時,對大人(個體大、體重大)和小孩(體重小),大家的耐受水平(肝臟發育水平、解毒能力)又不一樣。

所以可以說,不提「量」而單獨說有毒與否,是顯而易見地曲解,和故意誤導消費者往「死胡同里鑽」!

我們再換一個角度看,當說一個材料不含某種物質時,其實,從某種角度看,也是不嚴謹的。就好像我們說的消毒問題。你孩子外出玩,手上有很多細菌,回來吃飯要洗手。用肥皂,不管國內品牌、國際品牌,能把所有細菌都洗掉嗎?洗一遍,99%的細菌沒了,還有1%的細菌存在。再洗一遍,剩下的99%細菌又洗掉了,可還剩1%的1%的細菌(萬分之一)存在呢!!!!

所以,我們再看某種材料含不含該物質,理論上,只要我們不斷提升安全限量要求,即將安全限量數值(可檢出限值)不斷降低時,那麼這種材料,總會被檢測出「問題」來。

這很讓人啼笑皆非,所有材料,哎呀呀,都會含有或多或少的「有毒」物質啊!!!!我們可咋活啊!!!

所以說,拋開「量」來談毒性,就是在耍技術流氓!

我們再看看第二個規則: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經濟發展決定了很多事情,或者是大多數事情。剛才說的檢出限值的問題,其實也是一個,越精細的檢測,帶來的就是——超額的負擔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或是技術性欺騙消費者。

這裡要說的,更是在不同應用中的利弊取捨關係。我們的存在,第一是生存、第二是更好的生存,然後才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探求。

舉個例子,食品過期了,你要不要吃?對很多人來說這都是一道偽命題。但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你餓了三天了,你還會不會堅持扔掉過期食品?我想我是會吃的。

再舉個例子,治病救人,你覺得是有沒有副作用重要,還是能起死回生重要?當然,肯定有人會說,副作用大不大?假想一下,50%副作用,估計大多數人不太會選擇。可是只有20~30%呢?10%呢?1%呢?我想大家已經開始有所心動和自己的盤算了。

這也是一個度的問題,但我看來更多的是不同利弊的取捨問題。因為在此時,可能人的生命安全問題,已經超越了小概率的「健康危害」問題。

還有一些例子,電器產品,漏電問題與環境影響的平衡問題。軍工產品問題,極端苛刻條件下的材料或產品的質量問題,往往超出了環境問題、健康問題。建築防火的問題,是節省能源保溫重要,多10-15秒的逃跑時間重要,還是起火後有沒有有害煙霧重要?這些,都是 S(安全) 與 H(健康) 之間的衡量。當然,還有S 與 E、H 與 E 之間的比較與權衡的例子。

所有這些,就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材料選擇是多維度考慮的結果,不是片面地強調一個方面。

其實,塑料材料有其優點、弱勢,金屬材料亦是如此。金屬材料中的重金屬問題,我往往會呵呵一笑而了之。


總的來說,現在可以用來做塑料水杯的材料有7號塑料即PC和5號即PP。PC聚碳酸酯的危險來自於生產他的原料雙酚a,雙酚a會誘發性早熟,產生危害的原因是生產聚碳酸酯是用於合成的雙酚a不可能完全百分百反應,會有少量剩餘,當PC水杯預熱時,裡面的雙酚a就會析出,產生危害。PP聚丙烯硬度低,熔點太低,164~170℃,而且耐低溫衝擊性差,

總結一下PC的危險來自於生產是原料沒有完全反應,剩餘的原料會有危害。PP則是低溫是變得脆,而且我個人覺得PP熔點低,不耐熱。

個人覺得,其實如果良心大廠家生產的PC是信得過的,比如我住在東北,冬天PP完全承受不了我們這裡殘暴的天氣,捨得花錢,買一個好的PC是完全用的住的。對於PP,喝喝溫水,飲料完全可以,但是個人感覺不是十分耐用,怕劃(個人感覺)。假如所住地區氣候溫和,不是喜歡裝沸水,感覺PP可以。最後,對於這種時刻帶在身邊的日常物品,要捨得花錢,買一個質量好的。

謝謝,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底部標註5(PP)的就沒關係。這種不但可以長期盛熱水,還可以進微波爐


推薦閱讀:

喝牛奶的人和不喝牛奶的人差別在哪?
胃脹便秘,吃不下,吃了不消化,吃東西就反胃。怎麼辦?
怎麼治療慢性唇炎?
大夜貓子都是怎麼來的?熬夜的理由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就是改不掉?
經常加班,怎樣安排運動時間比較合理?選擇什麼類型的運動比較合適?

TAG:健康 | 食品安全 | 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