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武術名家是什麼水平?
現如今,中國武術的實戰性深受詬病。清末民初被認為是中國武術的一個高峰期,出了很多武學大師,例如李洛能、程廷華、李存義、孫祿堂、郭雲深等等,他們的格鬥水準到底如何?與其他國家的格鬥術相比呢?
民國時期的武術家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是被「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字給誇大了,誇大無非是無形之中滿足了我們「先前闊」的心態,但是也嚴重的障礙了後人對武學的探索。正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花費大量筆墨去費盡周折的去形容,只會徒增後人之對武術理解的障礙,不如痛痛快快的來點乾貨————上幾個民國時期武術大家的視頻。
第一個視頻的表演者依次是張之江(馮玉祥的老部下,曾任中央國術館館長)何建(曾任湖南省省主席,和毛澤東有挖墳之仇,殺妻之恨)李麗久(杜心五弟子,其身份及最終結局之撲朔迷離,遠超薛癲,可參看文章杜心武弟子—和李麗久到底是怎麼死的?)視頻一:舊中國全運會開幕式的表演這個視頻中的張之江和何建,都是軍政界的人而非武術界的人,練得一般般我們也無需苛求,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最後出場的這個李麗久,說句「行如鬼魅」似乎過於誇張,但是其身法敏捷,卻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並非現代人無法超越。很多人都把民國時期的武術界傳「神」了,傳的似乎現代人已經無法超越,這是不對的。
第二個視頻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代表團的武術表演,關於這個武術代表團(成員有張文廣、溫敬銘、鄭懷賢、金石生、張爾鼎、寇運興、翟漣源、傅淑雲、劉玉華9人),可參見文章中華武術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這次中國武術表演的真實錄像如下視頻:視頻二:1936 柏林奧運會開幕式中國武術表演遺憾的是視頻並不完整,傳得神乎其神的鄭懷賢前輩(孫祿堂弟子)表演飛叉沒包括在視頻裡面。不過沒關係,在下一個視頻里,將有完整的鄭懷賢表演飛叉的視頻,視頻裡面的另外幾個武術家姓名不詳,不過應該是和鄭懷賢水平一個檔次的。視頻三:Chinese Military Academy in WWII 成都時期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表演飛叉者為鄭懷賢鄭懷賢那個視頻,我懷疑裡面其他幾個表演國術的人里應該有朱氏兄弟(朱國福,朱國祿,朱國貞,這哥三個在民國國術界可謂響噹噹的人物,朱國福還混了個少將的軍銜))另外就是現在爭議很大的抗戰時期大刀隊到底發揮了多大作用的問題。正好這裡有一個關於大刀隊的老視頻視頻四:喜峰口戰役後,長城吸引外國旅客觀光(原標題如此,中國人眼中苦大仇深的艱苦抗戰,對西方人來說只是趕來看一場熱鬧而已。國家衰弱之時,確實不能指望外人來關心自己的死活。老祖宗能夠在抗戰期間撐到底,實屬不易,我輩當懷敬仰)片中曾出現中國大刀隊的演習錄像,我本人對片中的大刀的實戰水平有所懷疑,片中最後吃東西的胖子,大家猜一猜是誰?(答案是宋哲元將軍)
下面這個視頻是1933年長城抗戰期間拍攝的原聲紀錄片,片中有練習傳說中「破鋒八刀」的鏡頭視頻五:大刀隊CHINESE RE-OCCUPY GREAT WALL AREA 1933最後一個視頻是民國時期的中國士兵在故宮練習國術、大刀和刺殺的原聲視頻。知乎上曾有人提出在民國時期的軍隊里,練習的重點是刺殺而非大刀,從我發布的這些視頻來看,應該是屬實的。
視頻六:Pei-Ping (Cina) i soldati danno un saggio dell#039;antica arte guerriera nazio還有一個槍刺訓練的視頻視頻七:位於成都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刺槍教練 ,以及民國三十一由四川省主席張群所主持的國慶除了第一個視頻之外,其餘的視頻都是前陣子我翻牆從國外一些比較小眾的網站上扒下來的,有些還是初次在大陸的視頻網站發布,希望大家多多鼓勵少拍磚。這些資料,其實對國術愛好者來說,稱得上是「珍貴」二字了。
小小的傲嬌一下咱也是為廣大網友奉獻過乾貨的人啦謝邀
等了這麼久,就是為了看上面撕逼。哈哈哈哈,你瞧那些武黑武粉,也不知道本身的功夫咋樣,打字的能耐倒是不小。
說起那個年代,同時期西方的拳手能有幾個叫得出名字的?把他們拿今天,我覺得也不能和阿里,帕奎奧等人相比。我認為整個人類對於體能的開發都是在進步的。咱這也一樣,可是偏偏有那麼一群人,就覺得越古越好。我懷疑這些人是不是真的在練武。
這個問題的點在於中國功夫的實戰性。如果現在中國功夫依然牛逼,估計這個問題沒那麼值得撕。
我前段時間應邀去了西澳大學的一個太極拳興趣小組。一個老先生帶隊,明說不實戰。至於打得如何,呵呵,我也不說了。我就看他忽悠老外就是了。
還有的人說什麼內家拳,太極拳不重力量……我就呵呵了。這麼和你說吧,有多少力氣就是你有多少本錢。有了錢,別亂花,要用小錢賺大錢,別做虧本買賣。但錢少,你的生意做不大。功夫,兩個字,錯的躺下,站著才有資格說話。 中國功夫能不能實戰,還是手上見真章。 在這裡打字的不算。有興趣有條件的朋友,我希望我們能過過手。推薦一部紀錄片 ,王家衛的,《宗師之路》,是說王家衛為拍攝《一代宗師》而到全國各地拜訪300多位民間武師的紀錄。
搬運一篇豆瓣點評,原著是豆友 摩西不夜奔 ———————————————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又歷經數年。一向慢工細磨的王家衛的這部新作從準備到上映,花費十年有餘,是一次越發深入的潛心研修。十年間投資易主,團隊輾轉,這部最初的葉問題材電影也終於升級為展現武術最後一個黃金時代的武林生態的野心之作。
《宗師之路》記錄的並非王家衛準備《一代宗師》的全程,而是歷時三年為籌備《一代宗師》而到中國各地遍訪300位民間武林人士的記錄,正是這段經歷讓王家衛下決心把電影的格局放大到武術文化層面。因為當時只做影像記錄,並未計劃公開發布,大部分畫面比較粗糙,但回過頭來才發現,關於武術的各類紀錄片紛繁博雜,但真正深入探尋現存各武術流派正宗根源者極為罕見,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是要重返民國武林,而《宗師之路》無意間成了對現今武術最深入的珍貴盤點。
從對葉問與詠春的熱衷,到查閱各類武學拳譜,再到歷時3年遍訪十餘地的武術尋根之旅,在這些基礎上的萃取精華然後進行個人風格的加工,才有了《一代宗師》,王家衛在以文化尋根式的虔誠追尋中國武道之精髓。
【武術在當下的存在】
武術這個詞太熟悉不過,但武術的真正面貌是什麼,其實描述起來都會語焉不詳,連釋永信大師都把少林功夫弄成了雜耍,而毫無武術根底的明星都能吊起威壓飛檐走壁。而真正的傳統則或在動蕩離亂的年代日漸凋零,或在復興繁榮中偏離根本。《宗師之路》粗糙而真實,王家衛、陳勛奇一行人到各地尋訪,探討各派武術的內在淵源。武指出身的陳勛奇多次與民間高手過招,太極、八極等拳術的實戰能力令人讚歎;在中國鄉鎮間最寫實的景象里,原生態的傳統正宗武術再次煥發出獨道魅力。
紀錄片中,「眼鏡程」的後人程增月老人獨守荒村舊屋,見到王家衛一行,顫顫巍巍仍要亮一下家傳絕招。若非王家衛來訪,老人可能已被世人遺忘,但他身上卻有程氏八卦掌最正宗的傳承。
在王家衛的十地尋訪中,經常看到男女老少都在練武術,這種經年累月的練習,或許除了功力長進別無目的,不為了雜耍表演,也不為了出人頭地,武術可以防身,可以強身,可以修身養性,但其實武術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但一種拳術真要學精,可能得耗費幾十年光陰,這樣的時代,真正的武術的沒落是遲早的事兒。因此《宗師之路》這次尋訪和盤點才顯得如此珍貴。
【《一代宗師》怎麼表現武術】
王家衛拍《一代宗師》從葉問與詠春提升到民國武林全貌,最終選取了詠春、形意、八極和八卦四門武術作為表現的核心,而為了讓梁朝偉、章子怡和張震等主演身上有正宗的門派功夫,王家衛特地為幾個主要演員找來了四類武術的正宗傳人,比如梁朝偉的師父就是梁紹鴻,不僅梁紹鴻教梁朝偉,梁紹鴻之子還有陪梁朝偉練習詠春,而梁朝偉等人也幾乎要像學一門功夫一樣去練習,從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張震的八極拳已經頗有氣象,揮動起來剛猛凌厲,看來已經得到了真傳。《一代宗師》的動作指導是袁和平。為了表現功夫之神髓,王家衛顯然不滿足袁八爺設計出的足夠賞心悅目的各種套招,而從《宗師之路》中看到的,是梁朝偉張震等人練習功夫的刻苦賣力,即便張震虎虎生風的八極拳已經足夠亮眼,但我還是很難想像這種寫實的動作風格在影片中如何呈現。去年雨夜版預告驚鴻一瞥,早已不是《東邪西毒》中的極致誇張,殺伐之氣中氤氳著王家衛那種錘鍊萃取之後賦予的影像韻味,這種格調對於功夫片來說已經極具顛覆,而正宗武術名家教練出的演員真功夫,也是王家衛以最極致的方式尋求功夫的精髓所在,這對於功夫片,無疑是一場革命。
【正本清源與推陳出新】
《一代宗師》之於功夫片,如同《卧虎藏龍》之於武俠片。其實李安拍《卧虎藏龍》的時候,就有為武術正本清源的想法,他對武術研究之後發現,港片中的武術基本是以京劇亮相套招的方式融入了一些武術的東西而已,因此很多人都是京劇戲班出身,如成龍、袁和平和程小東等等,而動作設計時對武術表現最好的還是劉家良,而且對於戲劇造詣深厚的李安來說,武俠片中打和演分開,是他接受不了的,他就努力嘗試動作與表演融合,同時還要將每種武術的真諦與演員的性格結合起來。因此《卧虎藏龍》對武俠的認識到達了前所未有的巔峰,從中國人人性、武術這門技藝的真諦和人文環境來理解「武與俠」,中國俠者的出世浪漫居然與西方的人性解放完美結合。
李安覺得即便武俠核心依然是人性,著眼於武術對於人格塑造的作用,他研究武術的方法基本還在紙面武學。而王家衛則直接追本溯源到武術本身,《宗師之路》中九地尋訪,是在王家衛查閱各類武學典籍之後,他的研究從字面到了實地,武術的魅力還要近距離感受,尤其要看到那些終身習武的人們的神態風貌,而且更能感受武術的實戰技擊能力,紀錄片中陳勛奇老師多次被當地武術名家「制服」。這樣才能理解武術的正宗血脈傳承,而銀幕上不僅有了真正的武術,武術也隨風雲一代的宗師而活了起來。
相比日本的劍道、空手道和韓國的跆拳道,中國武術除了現身於舞台表演呈現的皮毛,真正武術並未像日韓一樣進行現代簡化梳理而普及,因為中國武術門派眾多,習武之人都有門派之見,很難從中歸納出一兩種武術推而廣之,李小龍當年就有感於此才創了截拳道,而截拳道的招式原理又以詠春為基礎。所以,武術這個我們看起來很熟悉的東西,它源遠流長種類繁雜的複雜性又令人敬而遠之。比如《宗師之路》中一個中年漢子練習某種拳術,看身形步法已經精湛非常,但他說這種武術要練到位,至少還要十幾二十年功夫。而《一代宗師》選擇了四類武術的宗師人物進行表現,就是要力求抵達武術最根本的神髓魅力所在吧。
王家衛獨特的電影藝術風格,讓不少人對他拍功夫片感到費解,在《宗師之路》中,他表達過他對功夫簡單的理解:與人相爭可以先禮後兵,以文明的方式可以對話,如果要以決鬥的方式,我也不怕。可見他對武術實戰能力的專註,可以想像《一代宗師》里有王家衛精雕細琢的時代氣息,更有他博採萃取功夫精髓之後加以藝術表現的獨特魅力。
所謂推陳出新,功夫片已經亟需一場徹底的革命,而推陳出新之前,還是要先正本清源,《宗師之路》就是王家衛對功夫正本清源所做努力的一個記錄。
—————————————————私以為這篇點評蠻中肯的,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這部紀錄片脫離歷史時代的批判都是耍流氓。
水平?現在的GSP穿越回去就是橫掃的水平。真正經過協調性訓練,爆發力訓練,充足營養的搏擊運動員;)匝匝上非多和Brock lesnar都是欺負老人家。
但是,GSP在那種條件下能做多好?我也很懷疑他能不能打過葉問。我就這麼跟你說,古人沒有什麼今人超越不了的東西,近代強於古代,現代強於近代
在運動科學發達的今天,世界紀錄都在不斷的打破,人類在不斷的超越極限
現代人無論從身體強壯程度,還是訓練強度,都遠勝古人,尤其上過去武師一旦成名,便少與人交手,實戰經驗上跟當今的拳擊或泰拳的職業比賽上沒法比的。那些知名的武師,很可能打不過現在一些省隊的職業散打運動員
但是這並不是說武術不厲害,比外國功夫就差了,差的是人,這是時代局限性,沒辦法的
如果中國武術不被荒廢掉,能夠很好的傳承下來,依靠現代的運動科學不斷的推進,絕不比任何世界其他武術差。民國期間武術的高度發展也是空前絕後的,那種對武術的重視和發展速度,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如果還不理解,舉個類比的例子,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了一大批的思想家,但是能說孔孟老莊韓非子的道比今人強嗎?今人的高度是古人無法企及的,但古人超越時代的高度,我們今人也難以做到傳說太多,真假難辨。
先從群體說,窮人可以練武,但不可能有過多時間練,否則自己都養不活,畢竟練武不能發家,所以底層階級水平不可能高,這就排除了一大半人群,高手只能在家境不錯的群體里找。
再說個體。一個人能不能打,主要依靠體格和技術,民國時期中國人的塊頭和體質如何大家心裡有數,畢竟營養水平和設施條件就那樣。至於技術水平高低則和對抗訓練的多少成正比,我相信即使那時想搞對抗訓練,上哪找人給你陪練,即使肯花錢請人,路人水平的陪練無法提高技術,高水平的又難找,何況弄傷了麻煩不小。因此在當時中國,練武的環境決定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在高水平對抗練習的條件下磨練技術。
再說中國武術特徵。門戶成見太深,技術交流少,形式太多反而妨礙了內容的表達。一直到今天很多傳統武術還抱著這些與技術進步南轅北轍的陋習不放,說自己多強怎麼讓人放心。
所以我不相信那些高手能有超越今人的能力,能否超越當時都有疑問。那些相信古代技法勝過當今的觀點至少在人類隨時代進步處處超過古人的表現上說不過去,邏輯上要讓營養水平,鍛煉設備,訓練時間和環境等等軟硬體甩過去半個地球的現代人干不過祖先也不太可能
謝。
懶得說古人了。
僅就大家一直拿來說事的趙道新訪談錄談談。
這是黃積濤借趙的口來售賣自己觀點的文章,通篇斷章取義的段子。信他就有鬼了。
趙說的一些武術界行事的弊端,確實是有,武術圈就是個小社會,社會有啥弊病,武術圈也難免俗。這個不構成武術不行。趙批駁的很多武術圈內的令人扼腕之事確實大多屬實。
私貨在對武術的評價上。
趙還有傳人在世,真有心了解的,問問趙的傳人到底趙教了他們什麼?是站樁試力,還是俯卧撐仰卧起坐?!趙教他們的到底是左右直拳還是心會掌?心會掌里有沒有趙自己嘴裡說的那些「幾乎人體所能達到的最彆扭的姿式」?!形意是「打人的招推人的勁」趙自己的打擊力來自哪裡?形意八卦還是六合八法,難道來自拳擊么?借用文章里的話,「暗地裡另搞一套自己特有的格鬥訓練。」,看看他說了傳武這麼多弊端,他自己練的是啥?!現代搏擊?!
還有他所批評的那些拳術的無「技擊性」以及所謂的脫離技擊性的「弊端」,他自己創的體系里到底有沒有那些姿勢?他跟他的老師們學拳,難道是被人家說服的?!
其次,就格鬥能力而言,任何一個圈子佔據巔峰趨近理想的都只是一小部分人,不能眼睛只盯著那些不理想的。趙自己對尚雲祥,孫祿堂,他自己的老師張占魁,王薌齋, 吳翼翬等又如何評價?!
事實是傳武界跟任何其它圈子一樣,有巔峰人物,有中等人物,也有很一般的人物。傳武也是一門講求專業的學問,趙所談的問題,只不過是對於拳術理論的理解出現了區別罷了,有理解不到的人,也有理解精到的人,也有理解錯誤的人。由此在清末民初,乃至到建國後幾十來年,形成現在這種現狀。但這並不構成拳術的本身的問題。
亂象該批,不足該指出,但不可以偏概全,就此否定一個東西。
清末民初本來就是一個武術大交流大發展的時代。固有的弊病有暴露出來,又有不斷的沿革發展。趙說的那些弊端,以及武術到底該如何,不是就他一個人知道,也不是只有他一個清醒的。他的老師張占魁,所創的形意八卦,是不是改革發展拳術?王薌齋,創始大成拳,又有研究外國的搏擊術。是不是改革創新?中國武術本就不是一成不變的!
遠了說太極拳,楊氏本就從陳氏發展而來,後來的武,孫,吳也都是發展來的,哪個不是創新?!形意拳來自心意,八大弟子各有特色,是不是創新?!八卦掌董先師所傳本來就是他自己的東西,沒人知道他最初所學是何樣的,其八大弟子也各具風格,都有所發展。沒有誰是墨守成規的。
清末民初,是武術最好的時代,武術真有了用武之地。清末是社會動蕩,民國是號召習武強身救國。人們的交流也多了,是其最後的輝煌。若要類比,猶如幕末的日本劍術,中國武術界的弊端,幕末日本劍術界也有類似的——這跟劣根性無關,是承平日久的關係。而社會動蕩,武術有了用武之地,加之社會開化,交流機會多了,就有了大發展。於是八極摻了劈掛,戳腳摻了翻子,形八太商議三門合一,六合螳螂發展成內家拳等等等等……國門大開,外國的東西洋洋拳術也進來了,與武術有了或勝或敗的交流。也對武術日後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王薌齋創立大成拳和建國後盧正文創編盧氏結構理論,都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並不能說武術故步自封,也不是人人都是神棍或者是拳混子拳霸的,整個武術界,還是有很多真做事的人的,這也是他們成為後人所敬仰的「宗師」的原因。
這個時期,是武術真的大行於世的時期,靠武術真能吃上飯,甚至吃好飯。所以這個圈子當時必然也是良莠並存,泥沙俱下的。現今當然也是。
至於很多無用的功法的問題。我在這裡當然極度懷疑是黃又摻了私貨。以趙的經歷,他不可能分不清哪些功法是幹什麼用的。就以文中所謂趙所說的話而論:「插砂、拍樹、跳坑,踢樁、卸骨、點穴、一指禪等等等等,對格鬥訓練而言是落後的「土」辦法」,哦,這些是落後的土辦法,那麼什麼是先進的呢?!插砂拍樹踢樁,是為何用的?是為了鍛煉肢體的承受能力的。所以這個是土辦法,那麼打沙袋就是先進的了?換個工具就洋氣了?可趙那會兒不是沒有沙袋,也有啊。一指禪是練指力的,俯卧撐(鐵牛耕地)一類的練的高級階段自然能做一指禪,又怎麼土了?體力強也是錯?!卸骨本已有之,技術的一種而已,沒人天天逼你拿這個跟人打架去,高明的中醫推拿按摩師父都會卸骨,多門技術也是錯?!點穴那更不必說,人體自然有些弱點,穴道咱先不談,麻筋都知道吧,你捉人時捉他麻筋是不是效率更高?!這也是那句話,多門技術也是錯?!至於跳坑,落後?是不是跳輪胎就高級了?方式手段不同而已。目的明確,哪個又比哪個高明多少,關鍵詞是「目的明確」!
以趙的見識,不見得不知道這些到底是為何服務的,綜合他下面所談,他只是反對以這些代替實戰訓練罷了。他強調應該多實戰。這是他所言主要的目的,不是說傳武不該有這些,不該練這些。所以黃的私貨,應是加在這裡了。
至於所謂的現今武術界首要任務問題。我個人認為當然還是繼承,遠談不上什麼發展。重所周知的原因,武術中很多老前輩們所傳下來的東西,今人很多根本沒能練到身上,所以繼承問題是第一位的,這也是為何武術界給人一種總是說老前輩如何的印象,確實是因為今人不如古,你沒下那麼大工夫,自然沒那麼大能耐。連古人的水平都未到,到底老前輩所傳這些的基本拳理原理都沒搞清楚,就直接談交流發展,可笑啊。交流,拿什麼去跟人交流,發展,又從何發展而起呢。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我們這代也就是繼承罷了。希望下一代能有所發展。
至於趙所談的中國武術各個拳種將消亡不復存在,統一在一個模式里。不知這是不是真的是趙先生所談的,如果是,那他想的太簡單了(或者說他見識太少了)。有些拳能統一,有些則不能,有些易於統一,有些則不易。至少三、四代人內,不可能。這裡還是不考慮社會因素,僅從理想的學術角度而言。
就這些吧。
…………………………………………編輯分割線……………………………………………………
看到有人拿那時的一些視頻說事兒,說中國武術不行。那我也放一個吧:
侵華日軍在東北的刺刀比賽
這個就比較行么?姿勢擺得好看些就牛?
還有說現代搏擊厲害的。只是一種盲目的崇拜而已。
其實僅就技術而言,現代搏擊並不比過去強多少(而且大家日常所常見的大多也是擂台技術),最多也不過到量變層次。
那麼現代搏擊到底比過去強在哪呢?就是一個體能,體能在不斷的提高。所以才厲害。尤其是歐美選手依仗先天優勢所展示的體能,才給大家造成這種印象。這也是職業與業餘的差別,技術再牛叉,沒相應的體能也施展不出來。所謂過去大師的厲害,也是人家的體能到那個程度了,相應的技術有足夠的體能施展出來,才是厲害的。解決辦法有沒有?有,很簡單,有一批人,練去就是了。等也練到一定的體能水平,就能正確認識這個問題了。沒練過武術,不喜勿噴。我是山東這邊的,早年間這邊不少人練武。很巧,我姑姑家公公就是練武術的。姑夫兄弟三個,有兩個哥哥。姑夫家有個表哥。小時候,表哥要跟爺爺學武術,爺爺說他性格太強,不適合學武術,容易出事,爺爺的功夫只傳給了大孫子,可是大孫子不愛好學武,不好好學。後來老人80多去世了,功夫沒傳下來,就斷了傳承。無法評論老人功夫怎樣,說個實事,大家自己分析吧。早年間,我們那裡夏天收穫小麥需要打場曬糧,場地很結實,沒農村生活經歷的可能不清楚,需要將場地鬆土,加水,加碎麥秸,麥皮之類的拌勻,鋪平之後曬半干,用石頭滾子壓,幹得差不多,再潑水,再壓。總之,就是場地很結實。一般壯年人在場地上用力跳用力踩,也就是剛能留下點痕迹就錯了。就在這樣的場地上,老人架不住村裡人的熱情,表演過一回。老人是練內家拳的,從場地上略微一擺架勢,走了一個圓圈,就跟電視上兩個對峙,轉了一圈很像。然後,場地上留下一圈腳印,深度至少一公分。絕對不同於我們用力踩的痕迹,就是齊刷刷降低一公分。如果有懷疑場地不結實的,可以諮詢下老年人。那會麥子不用脫粒機,更沒有聯合收割機,麥子都是在這種場地上晒乾然後用大石滾子壓,有的用拖拉機拉著石滾子壓。如果場地不結實,麥粒就都被壓到了泥里了。然而事實是打完麥子,場地上幾乎沒有麥粒在土裡面的。我沒法評判老先生的功夫,但感覺確實有真功夫的,可惜失傳了。
看到前面的答案提到武器,我提一個跟問題無關的見聞,參觀寧夏博物館的時候看到一把標為清、趙梁棟將軍的佩刀,看過鹿鼎記的人應該有些印象,這把刀長大概一米五以上,刀柄就有30厘米,刀身又厚又寬。看到它我立刻腦補了三國無雙中關平的形象。想必韋小寶的趙大哥在戰場上也是個絞肉機的角色。有機會大家到寧夏可以看看。
清末民初的武術名家水平與同時代其他國家格鬥比,我認為是落後的。
羅馬時代法庭制定了一種新制度:「斗審」。並且規定:如果是貴族間的訴訟,就接貴族的習俗;產生訴訟的雙方以騎馬、穿護身的甲胄進行西洋劍擊決鬥等方式來決勝負;而如果是平民間的訴訟,則以拳擊來決勝負。就是在審判中遇到疑難案件時,所謂的「斗審」就是命令進行訴訟的雙方進行決鬥;最終決鬥勝利的其中一方將可以向法庭提出一些訴求,法庭將接納決鬥勝利者的訴求並加以考慮;如果訴求合理,則法庭會將決鬥勝利者的訴求作為判決的最終請求,因此作為決鬥的勝利者會在法庭「斗審」時獲得勝訴。從此,拳擊在平民百姓中更為廣泛地流傳了。約翰·布勞頓(一七零四至一七八九年)。為了使拳擊減少傷害事故,他組織了拳擊俱樂部。為了使拳擊更富有體育精神,他於公元一七四三年八月十六日針對拳擊比賽的混亂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擊規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拳擊運動比賽規則,並被命名為「布勞頓規則」。規則主要規定不準打擊已倒地者和不準打擊腰部以下任何部位。同時,布勞頓又在一七四七年設計了拳擊手套,發明了第一種軟皮手套以保護臉部皮膚。後來布勞頓還在倫敦建造了一所大型競技場,作為專門教授拳擊和組織拳賽的中心。由於布勞頓對近代拳擊運動的開展做出了貢獻,為拳擊運動提出了新的方向;同時對拳擊的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後人稱他為「拳擊之父」。
第一段說明拳擊在國家法律中是合法的,在民間也是必須練習的,進入火藥時代後任何格鬥術走向競技是必須的,法律建全任何人都沒有太多機會打實戰,唯一只有體育是合法的。 中國武術發展是這樣的;古代對兵器的管理很嚴格,一般平頭老百姓是不可以擁有兵器的,能夠佩兵器的一般是政府、官兵、鏢局、富豪等。雍正四年,清廷下了道著名的「禁武令」聖旨:禁止民間人士佩戴刀劍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間擂台較技,違者依律重處,擂台死傷按殺人論罪。而且漢人是在滿人、蒙人,色目人後最低級別的人,清朝出於防漢制夷的政治考量,同時為了打擊毀滅反清復明實力,配套施行了空前絕後的閉關鎖國政策。中國的武術一直在民間流傳,任何武術只有得到政府的支持才最有希望發揚光大,武當山和明朝皇帝,少林寺和唐朝李世民,沒有他們怎麼可能發展這麼大。
中國如果沒有政府出面發展散打,光靠傳統武術自身發展沒出路。謝邀。這種問題也就是滿足大家獵奇和對撕的心理。勉強答一下,以後不會回答這種問題了。
清末民初是武術發展的最後一次高峰期,冷兵器時代的最後一次爆發。 誠然,有一部分武術家沽名釣譽,神化武術,但是有很多絕頂高手確實功夫特別厲害,原因就是亂世之中武術能保命並且增加了不同流派武術的交流機會,使武術界有機會來整合和改進武術的訓練和技擊手段。當然因為亂世和眾所周知的原因,也使很多武術家的傳承遭到了毀滅。我們這一支的前輩在抗戰結束後曾經去河北尋訪過一些前輩高人,不幸的是很多人都在抗戰中喪命了,深感武術傳承責任的重大,才義無反顧的整理和公開傳授武術,不幸建國後的歷屆運動又屢次拿武術界當靶子,以至於心灰意冷。
為什麼說那時候的武術名家多,功力深厚,看看他們怎麼訓練的就知道了。前輩曾講他在北京的八卦掌師父站著馬步篩煤球,端著大鐵棍子走八卦圈,劉德寬靠著門框練攔拿扎把門框都給磨進一大塊,扎玻璃上的蒼蠅而玻璃不碎,西北棍王羅文淵用泥塊子練棍的一打一揭,能用棍子把地上的小石頭帶起來。這是下了多大功夫才練出來的功夫,據前輩講那時比武,一個照面對方就崩出去,這都是功力深厚的效果。武術里有很多特別高效的訓練手段,當然也是特別痛苦,只是現在這個環境即使你有興趣也不可能按那個練,缺乏環境。至少我們可以從他們後人的練習可以看出來。下面就上一些視頻,一些農民能堅持練到這樣也不易,怎麼能和有專業團隊的人來比呢,缺錢啊。戳腳1—在線播放戳腳2_標清—在線播放白國棟翻子拳功法實拍申家瑞 八極拳老視頻 河北滄州八極拳八極拳中靠樁(貼山靠)----------------------------------------------------------補充--------------------------------------------------------說下傳武的訓練目標是什麼,也就是最後要達到什麼樣的技擊要求。傳武既不是回合制也不是什麼無限制,而是要練到下意識的反應以應對各種不測的情況,畢竟這是搏命術不是比賽術。所以也不要拿傳武來和現代搏擊來比,不是一個框架下的東西,不存在優劣之分。傳武里還沒有開發出適應現代搏擊的形式來,任重而道遠。舉例:李寶榮是練劈掛拳的,是李蓮英家的護院保鏢,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小區保安。一次,他架著鳥籠在街上溜達,一人迎面闖來行刺,李用掌一掛,回手一巴掌,竟將人打死了,於是流落瀋陽。算了。一血就交代在這裡了。雖然是沒什麼人氣的問題。也不是我特拿手的問題。
-----------------------------------------------怕被算成「沒練過武術的瞎說什麼」所以提前說一下,家裡練祁家通背的。我小時候沒少練。現在不練了,家裡也沒人練了。體育院校畢業。-----------------------------------------------------------------------------------------------
視頻里的這些東西呢,我覺得時間長得那個真不怎麼樣,時間短的那個好歹知道抱住拳架,腳底下也還算靈活。長的那個,完全就是搞笑了。絕對是不同意最高票。武術家有武德,這是事實。問題是您這,拳架也沒有,臉都不護。仰著脖子,下巴露著。頭頂項領哪兒去了?然後,說「每個地方我都能致命,只是我故意打偏了。」你知道,仰著腦袋,被拳擊手來一拳會是什麼結果么??堅挺的武術粉還要說「我們武術,打的都是致命地方。你要是放開規則,武術早就揚名立萬了。」------------------------------------------------答一下題:我們來拋開武術不說,說點兒別的。牛頓厲害吧,他的知識在今天算什麼呢?大家都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往上爬的。尤其是科學技術,信息交流發達的今天,更是這樣了!很多很多學科都會標榜,自己是綜合類學科。體育當然不例外了。搏擊作為一個,需要生理學,營養學,訓練學。綜合起來,提高成績的項目。你們覺得100多年前的人和現在的運動員有的比么?------------------------------------------------
【【下面完全歪了,還好最後有個不靠譜的總結】】
------------------------------------------------我想包括題主在內的很多人,其實更想知道的是。武術到底需不需要存在。
必要當然是有的,快臭大街的一些理由就不多說了,比如強身健體,比如美學等等。咱們來從搏擊的角度看,我也是持著一種保留的態度的。繼續,拿別的學科來舉例,中醫西醫的爭論已經持續很久了,答案也很明朗了。
就是,中醫需要再一次剔除本身的糟粕,然後繼續發展。發展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以西醫為系統(系統的意思就是,體系啊,分類啊,用的是西醫的),然後從中醫裡面攝取,現在醫學無法完全解釋的一些問題。另一條是以中醫為系統,通過西醫篩選出糟粕,剔除掉。繼續發展。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是否應該廢除中醫?中醫是科學嗎?中醫和現代醫學的區別是什麼?-----------------------------------------------武術同理可證,有兩條路。但是在我看來就一條路可走。因為,人類終歸只是一個有,一個頭,兩雙手,兩個手肘,兩隻腳,兩個膝蓋的生物。以武術本身為底子,吸收外國武術。和以外國武術為底子,吸收中國武術精華。有多大區別?你們覺得,八極拳和太極拳更像,還是和拳擊更像。而且武術更尷尬的就是,中醫偶爾還能治治西醫治不了的病。媽蛋的傳統的武術,現代根本沒有打過西方格鬥術的事情啊!民國時期倒是有一些,蔡龍雲絕對算一個。其他的嘛,韓慕俠算一個吧。霍殿閣算一個吧?至於其他的沒了解,不敢說。肯定還有。總之我自己覺得,對待武術,真的好的東西一定要留,不好則舍。沒什麼可惜的。至於之後變得東西不像武術了,怎麼辦。後面我會說。-----------------------------------------------然後繼續就是,武術里還有好東西么?我自己認為,是有的。一、MMA現在不是經常甩大繩么?這東西通背里原來就有(據聽說啊!不敢打包票!)。民國時期,劉月亭老師用它練。批山,挑山,還有金龍合口法。說繩子向上甩的時候,能被甩成直線。我不確定,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但是我是在三到四年前從我爸嘴裡聽說的這個事兒的。這要是假的,那也算夠巧的了。因為我爸從來不上網。剛剛查了一下,Power Training Rope這個繩子。英文不好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起源之類的。歷史帝可以查查。二、縱觀世界搏擊場,巴西柔術,是日本柔道的繼承和發展。拳擊是羅馬格鬥術的繼承和發展。注意,重點在發展上。沒發展誰知道你是誰啊。所以,中國赤手格鬥術,發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三、我們應該理性分析一下。搏擊不是考古。考古尚且有 一些東西,現代技術不能仿造呢【原來的越王劍,和各種什麼窯的陶瓷。別的實在不知道】。意味著在某些方面,老東西(武術)可以給現代技術(科學化的武術)做借鑒的可能性是有的。四、下面還有打擊人的東西,所以現在說點兒真正的武術值得發掘的東西。中國人聰明人不少,練武的里有文化的也不少,所以留下了不少有總結性質的書、文章。其實我們說繼承發展武術,主要還是在發展上。而中國武術就想一本雜亂排序的大綱書一樣。如果合理排版,我們就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很多的格鬥術的發展方向。這樣可以幫我們發展啊!比如,通背里有講,用神領法。什麼意思,就是說,對峙的時候,忽然發聲或者瞪眼。驚對方一下。讓對方有下意識的反應。可是和假動作不同的是,這個完全是由精氣神完成的。雖然很簡單的道理,可是總結出來就可以傳承了。沒總結的,永遠只能是一個人的經驗。還有,什麼勢法論啊,剛柔論啊,對敵論啊,群戰論啊。都比較有意思。屬於古代總結的經驗。網上找找看類似的東西,是不是覺得看看能多少有些借鑒?這就是樸素版的技戰術啊!有木有!應該還有不少,我在武術這方面投入精力確實有限,實在不記得其他的東西了。可惜武術這本大綱書是亂序版的!摔!【你要我如何去檢索,哪些技戰術現在已經有了,哪些技戰術現在還沒有!這大綱真是雞肋!】
-----------------------------------------------中國武術發展難度在1.留一手的老師傅。(病榻傳藝是常有的。)2.就算老師不留手,萬一碰個操蛋學生呢。(有錢的沒錢的,要給老師養老送終。有的還得披麻戴孝用驢車馱著老師遺體回老家。這不新鮮。現在沒誰能這麼幹了。)3.就算老師愛教,學生上進又懂事。那也有可能花了一輩子去繼承,最後能融合到世界武術里的先進技術壓根沒有,白忙活了。(很正常,中國武術門派太多了。涉及到值得不值得的問題。)4.就算值得,社會經濟發展不到位,人民生活都成問題,為了愛好獻身的人和外國比太少了(參與人群數量決定了,保留的完整度和出新技術的幾率。)【窮文富武有道理】----------------------------------------------------------------------------------------------
前面,零零碎碎說了好多。最後總結一下。
1,清末民初的武術家,在現在應該不太好,肯定連中國頂級的格鬥人士都打不過,更不要說世界了。具體有多不好,誰也說不出,誰也沒資格說。理由是【體育是綜合學科】2,和別國格鬥家比如何。前提是同時期的!我認為是半斤八兩吧。主觀傾向,小重量級中國強一些,大重量級弱一些。因為中國大部分人的體重普遍會輕一些。練武的人的體重也就會集中分布在輕重量級和中重量級吧。與其他國家的格鬥術相比的話,中國社會尤其是清末時期,局勢比較混亂,比較有利於搏擊這類技術的發展。同時代的西方,別的項目不知道,拳擊已經禁止拌腿,腳踢這些動作很久了。處於【競技體育運動】的範疇內了,殺傷性會小一些。玩命的話,在那個時代同體重的一流拳擊手應該打不過當時的一流武術家。3,中國武術不是很好發展,繼承和發展肯定有好處。可是值得不值得現在大力去做。值得商量。
就現在而言,我自己的判斷是,國家、民間組織和個人在不勉強的範圍內,能繼承多少繼承多少,繼承不了的也不用遺憾,歷史的腳步而已,只是在這件事上我們是親歷者。有錄像有書籍。就算沒了原來武術動作的用意,能激發靈感也是好的。4,中國人的武術叫武術,外國的也叫武術,都是相通的。枝子拳里有踢小腿迎面骨,格鬥里也有低鞭腿,人的弱點就那些,古代人也明白。具體怎麼用,就看發展了。搏擊是實用主義,誰勝算高,聽誰的。如果有人想開始武術整理和發展工作,我猜也許應該從,對比中國武術動作與國外武術動作的區別,去粗取精,然後再應用於實踐,看效果。大概要按這套路做了。5,固步自封沒前途。在自己圈兒里混,混到第一能怎麼樣?國足第一難道是世界第一么?中體西用,還是西體「中+西」用。沒啥區別。總之是要融合。6,最開始的拳擊,和現在的拳擊完全不像了。可還是叫拳擊。所以不用迷惑,以後的武術如果和現在的武術完全不一樣了,還是不是武術。不過我看,現在世界這趨勢。以後也許分流派都有些奇怪了。GSP學空手道和拳擊,那你說他教一個人站立格鬥。他徒弟學的算是哪門哪派?還是那句話。實用為主吧。7,武術勁兒,我相信有。但是擂台上的作用我不信很大。完完全全的不信。長時間的視頻4分44秒。一個人打了另一個人肚子一拳。那叫中拳,如果按照武術的說法,被打的那個人應該PIU^^^^^^^飛出去了。可實際上不是這樣。(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故意的。有武德。手下留情了。)8,深山老林里有沒有,那種手刃老虎的人不在我的討論範圍內了。我怕被千里飛劍取首級=。=-----------------------------------------------不得不說,古時候的武術家。比咱們思想先進多了。我忘了是紀效新書還是哪本書里寫的。大概意思是,日本刀術很獨特,很棒,中國刀術多有不如。中國古代武術家也是典型實用主義。管他原來是誰的,我拿來學會了,就是我的。-----------------------------------------------中國冷兵器技術沒發展,其實更可惜吧?比如說槍,比如說槍,比如說槍。槍啊!
----------------------------------------------------------------------------------------------中國樸素徒手格鬥術之我見 OVER民國有中央國術館,代表當時國內最高競技格鬥水平。不高,但也談不上特別不堪。民國年間曾舉辦全國範圍內的國術大賽,尤其是當時曾採用類似現代早期MMA規則進行比賽——無體重、流派限制,極少的規則限制,無意間反而成為最高難度的格鬥競技。中央國術館優秀選手中相當部分兼練習拳擊,優勝者以習練放長擊遠的北派拳法選手居多。而各類腿法、摔法、拿法一直廣泛存在於中國武術體系中。因此從業界意識水平來看,是比較先進,接近當今MMA理念。解放後也曾有拳擊振興的希望,後由於出現比賽事故死了人,格鬥競技比賽被廢止了相當長一段時期。直到八十年代才逐漸開始恢復。
什麼「武術殺招多,不適合競技比賽」當今看來純屬是扯淡與逃避問題。地球範圍內拳擊技術是最完善、先進的拳法技術體系,「拳擊乃格鬥之母」是當今格鬥領域不爭的定論。摔、拿、腿法等各有千秋,也在相互融合世界各地優點。作為搏擊運動愛好者,看國內環境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傳統武術訓練體系沒接觸過,套路是不是為了訓練身體協調或者什麼能力,我不清楚。但國內傳統武術練習者的實戰是看過的,可能看得少,高水平沒見過。向李曉暢說的仰頭抬下巴,找KO的確實不少。
也很不解,為什麼同是傳承日本就會有實戰意義很強的空手道,柔道柔術。當然其為了推廣將一些危險動作限制剔除之後,做推廣,仍然有很多走上國際的高水平運動員。而國內只有出手就要死人不能打比賽的武術家。你既然向那位說的那樣,收放自如,你贏了比賽,楊了國威,又不傷和氣,豈不是大家風範。。。
哀其不幸:
1. 國內沒有打上國際的綜合搏擊運動員,張鐵泉老大哥是先鋒,打入UFC雖然戰績不很好,但至少人家出去歷練學習推廣!不報道就罷了,還被國內某無知媒體黑!我想像張大哥這類苦澀的運動員不少,沒有環境,沒有支持,只有干擾潑冷水;
2. 開放後組織的散打(散手?)比賽,八成是獲勝者是時年體院里練了散打的學生。(這個算是耳聞,可忽略。有視頻,然後圈子裡一位老大哥加的解釋)。
怒其不爭:
1. 小家子氣,中國人在搏擊項目里就不能輸么?國外各個流派必須要敗在中國功夫下么?請那些國外7流運動員來國內被你中國功夫戰勝,滿足了一些人可悲的自豪感,對國內這項運動的發展有什麼好處!?而且那些你眼裡的中國功夫運動員,哪個不是偏西方訓練體系訓練出來的,有幾個是扎馬步沖拳飛檐走壁吞吐元氣練出來的。
2. 你用規則限制人家技術發揮,在你的遊戲里,被拿點取勝。我想那些運動員,即使高舉勝利的獎盃,心裡也是沉沉的無奈。
柔道流暢快速的摔法,是靠你忽忽悠悠飄逸推手頓悟出來的?是一板一眼的基本功加上無數次的對練。聽勁?你說的那麼玄乎,除了讓人望而卻步有什麼用?
進退有序的移動,協調的動作,有攻有防的抱架與技術動作,會難看? 有距離就作高人姿態,近身就仰頭王八拳我想要比曲臂搖避防守要難看的多。
一激動說了很多,還是希望從上到下,放下功夫的神話。在開放的環境下,去勝利,去失敗,去學習,去進步!重振中國功夫!
這事主要怪文人。
文人的話,信不得。
不信?
以前的武術可能看不到了,但風景名勝還在,你參考一下前人寫的描述風景名勝的文字,再結合實際你看到的去想想。
我小時候對西湖是無比期待的,背了那麼多描述的詩詞,當我大學來到杭州,成年後第一次看到西湖的時候,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哦。」我就不明白一群沒練過武的在答什麼
國人總說的千百年的武術傳承,其實一直指的是器械,徒手搏擊算是雜項,拳術雖然借鑒了以往的格鬥經驗,但真正發展還是民國時期。和現代武術,拳擊什麼的,基本還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並沒有佔多大便宜。
而大家印象中的武術大多是拳腳,那就談拳腳吧。
傳統武術並不是大家想的打坐,套路,套路其實只是很小一部分,太極拳的套路是為了調整身姿,力點,因為發力方式不用,所以這是必須進行的連續。也要進行負重力量訓練(當初我能深蹲250個後才開始真正投入搏鬥訓練),還要不停地喂招,每個門派都有不用的方法訓練攻擊角度,時間差,反應速度,距離感,每個拳術都有不用的格鬥招數。所以,我想說的是,傳統其實絕對不是你們想像的花拳繡腿,而是極具實戰和技巧的格鬥術
那為什麼總感覺它打不過練散發的?
一,古代對勝負的標準和現在不一樣。我說過,古代一直將武器作為正統武術,比試時,一觸即潰,這種思想也延續到拳術上,打倒對方甚至打到都能算勝利。那有沒有致命的?有,作為和八極拳對打過的我太有發言權了。內家拳是身軀發力的,擊打更多是震。彈飛是長勁,放短就是震。你問我被內勁打是什麼感覺?你膝蓋伸直,跳一下,就是這感覺。但民國時期什麼事要下如此死手?比個勝負就行了,練武的人對名譽極其重視。要論生死,拿刀多好。
二,訓練量不足。現在練傳統武術的每天練練套路半個小時內衣都不濕都好意思說練武了。民國時期其實練習量也很大的,不過也沒達到當時泰拳手那種不要命的程度。有對比了而已。傳統武術是技巧全面,是精妙,但散發足夠簡單,用體力硬抗,所有優勢都不存在了。也有技巧好的,把對方別的亂晃,只能說,個人有強弱。
樓上說的視頻我也看了,是兩個打傳統武術的不習慣擂台的感覺。拳還沒打出去就收勁了,白鶴亮翅那一下能撩到咽喉的,故意打偏了,太極拳師有一下,我都看見他瞄準眼睛打了,也故意偏了。我到底想說什麼呢?你們自己琢磨,我還想多啰嗦一句,當時葉問也是這種體型。
那我點一下題吧:民國武術家要放現在肯定是打不過這些天天死命訓練的壯漢的。但絕對不是花拳繡腿,樓上放出的幾個視頻,雖然不是當時的高手,但我也不願意多說。因為即使是民國,多數武術家的看家本領都是器械。這才是中華民族武術的結晶,武器方面,絕對是天下第一。但大家一百年來都捨本逐末。有機會你親手握住腰刀,你這個壯漢能否揮的動?當你拿著三米長的長槍被震的站都站不穩的時候,能不能矯情地去想一下,你的祖先就是靠著這樣的東西打下的江山,難道它只是一塊廢鐵么?
------------------------------------------------------下面是補充----------------------------
所謂內勁,陰陽什麼的,反而是文人門自己yy出來的。我當初學的時候從來沒聽過這些。科學精神我當然贊同,古代的飲食肯定不如現在,但作息:早上四點起來跑步,吃早飯,一個小時後訓練,休息吃中飯,睡午覺,訓練兩小時加餐,睡黃昏覺。吃完晚飯起再溜達溜達,拉筋,九點多鐘的時候睡覺。你自己說說和現代運動員差到哪邊去了?除了飲食,器械這些是絕逼比不上的,我也不曉得這個科學精神體現在哪,你們心目中神神鬼鬼的打坐,呼吸吐納除了高強度練習完之後的休息從來沒專門練過。打起來也不是你們想的飛身一踢,隔空打人,都是很注重力量速度的實戰打法。哪邊又不科學了?電視上的大師,小說里的大俠,害人不淺,我們都恨死了,你看,果然不少人信 哪怕是最讓武術黑詬病的太極拳也有一整套完整的搏鬥體系,了解過的人會發現剔除了關節技和陰招以後會發覺,其實和現代格鬥非常相似,和西洋拳沒多大差別,區別在於拳架和步伐。問題出在,建國之後,極少有人練習打法,固步自封,散打說白了無非是把打法重新拾起,這和這些年來我們這些傳統武術練習者所做的沒什麼區別。意識到實戰的重要性後,戰鬥力直線上升,我周圍練傳統武術的人面對散打拳擊柔道反正是從來沒虛過的,輸了也不覺得丟人,反而會很高興地反思那一方面有短板。一個五十歲的大叔頭一次看見全套護具的時候非常興奮,說這下打起來不怕出事了。連門戶之見如此之重的他們都開始考慮發展了,各位還抱著成見一味鄙視,難道這不讓我們寒心么?
---------------------------------------------------------------------------------------
這是我在評論裡面的回答,算是直接回應了實戰到底是怎樣的,可兩天來,來來回回糾纏不清,實在累了。有點佩服在網上吵架的人的精力和心裡素質。我是真的不想再打字了
全尼瑪嘴炮黨,現實生活中估計都沒怎麼動過手,練武的反而很能接受傳統武術,這麼吵下去實在沒意思。感興趣的全當給你們開個眼界,不信的就是我舌頭上長花了都不信,就當看了篇水平不咋樣的小說,你們練你們的我練我的好不好?我輸了
可能有些跑題看過央視一個節目,讓一個太極名家打仿車禍實驗用的工程力學假人,測出的數值還沒有節目組一個扛攝像機的壯男高。可是他一拳就能打的人倒地不起。後來換了另一種測試方法,發現太極名家的拳力很輕易的就透過肌肉直接作用到內臟或者一些穴位中,使人產生劇痛甚至暈厥。也就是說,他的發力方式是專門針對人體的。
反對@李曉暢的答案。摘這位仁兄回答中一句話,「你們覺得八極拳跟太極拳更像,還是跟拳擊更像。」我覺得非要跟拳擊比的話,八極拳還是跟太極拳更像。理由也只需要非常簡單的一條,這兩種中國的拳法都講究脊柱的運用,講求拳術運動對身體的調理,是修身的學問,而拳擊不講。歡迎廣大政治正確者的反對,歡迎有相關興趣的知友私聊。謝謝
奢望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一片真正的武林
練了多年的軍人,一聲鼓響,突然都變了無抵抗主義者。 於是遠路的文人學士,便大談什麼「乞丐殺敵」,「屠夫成仁」,「奇女子救國」一流的傳奇式古典,想一聲鑼響,出於意料之外的人物來「為國增光」。而同時,畫報上也就出現了這些傳奇的插畫。但還沒有提起劍仙的一道白光,總算還是切實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的乒乓球這麼牛逼?
※網球乒乓球有混雙比賽,籃球能不能也搞男女混合的比賽,比如規定每方上三男二女?
※巔峰時期費德勒究竟有多厲害?
※有什麼看著簡單實際很難的體育運動或者動作?
※為什麼C羅外國粉絲比梅西多.而梅西中國粉絲比c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