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行政區劃是幾級的?州以下有哪些行政區劃?美國的縣相當於我國的哪一級行政單位?


版權聲明:本文採用 CC BY-NC-ND 3.5 協議發布,除了其中部分引用自其他來源的地圖另有更寬鬆的授權協議。個人及非盈利使用,請註明作者、原出處鏈接、授權協議,並保持原文完整(可忽略修訂記錄);盈利性轉載,包括但不限於各種微博微信公眾號,請站內聯繫獲取授權及商議報酬;知乎及知乎相關產品可直接使用。本文另由本人發於方輿論壇。

修訂記錄:

  • 2015.8.??首答
  • 2015.8.31修改:增加了一些大城市及其所在縣的地圖;增加了附2:2010人口普查數據中的縣級單位和主要居民點類型計數。
  • 2015.9.2修改:增加了原附3(現列入例外部分):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市的行政區劃定位。
  • 2016.3.27修改:補充了紐約州卡特羅格斯縣的複雜地圖及注釋;補充大量細節。
  • 2016.6.15修改:全文結構整理,添加小標題和目錄;補充了區劃體系與稅收的關係,及各種例外情況;增加了現附3:同名地點需帶上州名或州名縮寫以區分。
  • 2017.2.24修改:增加選舉區劃和時區段落;明確「免稅州」只免消費稅中的購物稅,其它消費則不一定;明確「居民點(Place)」的概念包括建制居民點和非建制居民點;補充新英格蘭鎮體系中Groton City建制後的特殊情況。

本文目錄

〇、背景
一、兩套並行交錯的行政區劃體系
二、與行政區劃體系相關的其它區劃與權力體系
三、區劃體系與稅收關係簡談
四、建制居民點的發展
五、例外,各種例外
六、總結與附註
七、地圖示例

〇、背景

美國行政區劃極其複雜,「有幾級區劃」這樣看似簡單的問題也難以直接回答,必須先簡單介紹一下背景。

首先,美國是驅逐掉原住民後幾乎從一張白紙上建立的,和中國、歐洲等故老相傳的區劃體系完全不是一個畫風。其最大特色之處除了橫平豎直簡單粗暴的劃界,可能就是市與縣的關係。

美國行政區劃存在兩個核心概念:一、州權;二、自治,或者稱為小政府主義。可以說所有政府權力都源自於州:聯邦政府是各州聯合立憲後的權力讓渡,州以下區劃都是從州獲得授權。從另一個角度,又可以說所有權力源自於居民,法律未明文確定的權力默認屬於居民(以上均為理論,實際上現代以來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膨脹很厲害;不過本文重點的區劃事務不怎麼受聯邦影響)。

這導致了兩重影響,或者說兩大關於美國區劃與權力分配的重要特徵:一是「交錯」。美國並不像中法等單一制國家一樣,大部分權力都從國家一層層統一分下來;而是不同權力有不同的分配方案,落實在地理區域上有重疊也有偏差。二是「例外」。不同州的區劃可能大相徑庭,缺乏一套全國統一的體系;而局部地方的區劃又受到當地居民意見的影響,州內不同地域具體到各個市鎮的行政或區劃形式可能非常特殊。本文只能總結大致情況,並會反覆強調這兩個重要特徵。

(聲明一點:本文中所提到的「政府」,大部分場合是對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議會)的統稱,不單指行政機構。而司法機構一般相對獨立,不予討論。)

一、兩套並行交錯的行政區劃體系

不考慮州如何聯合成立聯邦的等問題,只討論州以下的情況。(State)下主要存在兩套並行交錯的行政區劃體系。

第一套體系是自上而下的對州的分割:主要是州分為(County,亦譯為「郡」,本文採用「縣」的譯法;另有些等同於縣的單位及縣級相當單位)。一些州的縣又下分為「」(Township,「鄉」為我擬譯;不過有一些州用Town,這是個很複雜的情況,在「例外」一段會解釋),但「鄉」的政府完整程度可能千差萬別。

第二套體系是自下而上的居民建制:人口聚集的地方稱為稱居民點(Place),若居民投票同意建制(Incorporate)並得到州的批准授權後則成立建制居民點或稱建制地區。建制居民點的具體專名根據州法律和居民意願綜合決定,主要包括(City)和(Town,但也有用Township的;同樣稍後解釋)——有的州規定設立時人口高於一定值叫市否則叫鎮,有的州則完全不作區分——個別州還有(Village)、「鎮區」(Borough;「鎮區」為我擬譯,詳見後)或其它各種稱呼。

兩套行政區劃體系無論在地理區域上還是權力上都是並行交錯關係,並非上下級關係;它們同為州權的不同劃分和轉移方案。也就是說,市高於縣、或者縣高於市,這兩種說法都不太對。雖然只論地理面積,縣大一些的情況更多。

在權力方面,兩套體系彼此存在分割與交錯。建制居民點擁有一部分權力(如選市議會和市長/僱傭市經理、管理市政、以及最重要的稅收!);但另一部分權力可能仍由縣負責(如人口登記、土地測量、以及還是最重要的另一塊稅收!)。同樣也有可能存在兩者合作分享的權力(例如一些地方的警察、消防)。

一個典型的地域和權力交錯的綜合例子是:不少大型建制市在不斷擴張合併周邊地區之後,部分邊角可能蔓延到原本所在的縣之外。這時依然是多方分享權力或者合作:市政,例如路燈維修和垃圾處理,都歸這個市政府管;而縣政,例如人口出生登記什麼的,住在哪個縣就歸哪個縣政府管。

有時候一個大市經過擴張佔據了縣的全部面積,但依然可以同時存在市政府和縣政府,各管各的事;不過此時通常會有市縣融合(Consolidated city–county)的情況,例如舊金山、費城都是由單一的市縣聯合政府肩負雙重責任。甚至還可能有更詭異的情形:某佔據全縣95%面積和人口的大市市政府和縣政府融合了,但剩下幾個完全是嵌在大市裡的小市拒絕融合;那麼,這個融合政府負責95%地方的市權力加上100%地方的縣權力,但剩下5%地方的市權力是小市市政府保留的(但可能會向縣-大市融合政府付費租用市政服務)。

此外,兩套體系在地域分布上有個非常重大的差別:第一套縣鄉體系,基本覆蓋了所有的土地沒有遺漏(阿拉斯加另論);而第二套市鎮居民點體系,並沒有覆蓋全部土地,剩餘沒有居民點建制政府的地方叫非建制地區(Unincorporated area)。從美國總體來看,非建制地區佔據的面積要比建制地區大得多。很多非建制地區是鄉村偏遠之處。但也存在不少非建制地區,人口非常密集,城市化程度很高,甚至也有了正式公認的名字,只是沒有政府而已,稱為非建制居民點(Unincorporated place)。對於人口較多的非建制地區,通常當地居民會有約定俗成的名字,而美國人口調查局則在此基礎上按一定標準對它們命名並劃定邊界,成為人口普查指定居民點(Census designated place, CDP),有時也會直接稱為非建制居民點。有的CDP名字為大眾所熟悉,若非本地人,都不一定清楚這個地方其實非建制。綜合考慮建制和非建制居民點,仍然只佔美國土地面積的一小部分,不過已經包含了大部分人口。

舉幾個中國國內可能相對熟悉的非建制地區的例子:1. 拉斯維加斯大部分賭場所在的天堂「市」或天堂「鎮」(Paradise)。遊客常常號稱去拉斯維加斯旅遊和賭博,但實際上去的是拉斯維加斯建制市旁邊的一塊非建制地區,其臨近但不屬於拉斯維加斯市。雖然州政府正式認可了它的名字,但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市」或「鎮」。2. 斯坦福大學所在地斯坦福(Stanford)。大學主體所在的這塊地方也是非建制地區,沒有地方政府,也沒有正式命名(但大家自然選擇了用大學名字稱呼),居民(大部分為學校師生員工)事務縣政部分由斯坦福所在聖克拉拉縣管理,而市政很多是大學承擔。3. 黃石國家公園。雖然黃石公園的土地分屬於多個州和多個縣,但實際上不但完全沒有市鎮級別的地方建制政府,連其少量居民的縣政事務都可能由各州授權給聯邦政府公園管理處了,公園管理處部分代理著多重政府的作用(司法上有些麻煩在特殊情況下可能還沒解決)。

非建制地區的各種事務通常由州、縣或其他機構直接管理,或者向鄰近市鎮購買,或者付費由第三方機構承擔,也可能會由居民組織形成一些機構管理,但都不是正式政府(例如斯坦福大學校警就負責著這塊非建制地區的治安)。

現在回到問題,題主問美國行政區劃是幾級的,答案是不好說。雖然經常有人說美國是 州-縣-市鎮 三級,但實際上縣政府和居民點政府是分權合作關係而非上下級關係,只能算作是 州-縣 和 州-市鎮(居民點) 兩套體系並行的兩級(且第二套不覆蓋所有土地);第一套體系偶有 州-縣-「鄉」 三級。再問美國的縣相當於我國的哪一級行政單位,從面積規模來看,可能接近於我國的縣級(不過人口規模則普遍小於)——從這個角度類比,美國是沒有「地級」一說的,一個州可以轄極少到極多的「縣級」單位(最多的德克薩斯州有254個縣,最少的是特拉華州僅3縣);這與美國的小政府主義有關,也與人口密度有關,這裡就不多展開了。

另外比較大的市鎮可能被官方正式地或者民間習慣地劃分為區(「市轄區」,Ward或Borough——注意Borough這個詞在本文中有多種含義,詳見後)或是社區(Neighborhood),不過這屬於各建制市鎮自己的事,通常也不會設立下級政府,即便有也是完全從屬於建制居民點政府的派出分支,不應該算在區劃體系中。

二、與行政區劃體系相關的其它區劃與權力體系

這一部分主要是說明美國的權力劃分還有更多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理解行政區劃體系中「交錯」這個特徵所在。

除了上述 州-縣-鄉 的地域分割行政區劃體系,和 州-市鎮 的居民點建制行政區劃體系,還有不少權力和區劃體系(不宜叫行政區劃體系)相對獨立於這兩者,但又可能同時與之存在合作。這些依然是州權的讓渡和劃分。舉部分例子如下:

- 學區區劃體系。這可能是除了上述行政區劃體系外最重要的區劃體系之一,負責管理公立學校與義務教育階段的事務,通常稱為K-12(Kids to Grade 12,兒童-十二年級)相關事務。大致上,學區區劃和縣區劃會有很強的關聯:大縣通常不重疊不遺漏地劃分為多個學區,小縣則可能組成聯合學區;但同樣充滿著各種例外。學區通常由居民直接選出來的學區委員會負責管理,資金可能有自主收稅權也更可能還是得找政府體系那邊要,學區委員會成員也是很多基層政客從政之路的起點。學區的重要性之一體現在它可能比縣政、市政更切實影響居住選擇,由此也導致其與房價極其相關。因為即便是對於沒有K-12上學需求的家庭,學區好壞也能明顯反映一地居住環境的優劣和房產升值潛力。

- 選舉區劃體系。選區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劃體系。包括聯邦國會的眾議院選區、州參議院選區和州眾議院選區等;部分建制市的市議會選舉也可能劃分選區進行。選區大部分時候是盡量按人口平均劃分,可能與行政區劃界線相關也可能無關,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往往需要被劃分為多個面積很小的選區,或者劃分為多塊後分別與周邊人口稀少的鄉村地帶組合呈輻射狀。有時候選區也可能會被劃分為特別奇怪的形狀(可搜索關鍵詞「傑利蠑螈」)。無論是聯邦還是州選區的劃分都由州負責(聯邦選區劃分聯邦反而無權置喙,這點比較微妙,也帶來一系列政治效應和操作空間)。選舉操作本身也是由各州或者加上各縣實際執行,通常一張選票上會包含同時進行的聯邦、州、縣、建制居民點、學區等的選舉,具體一位公民對選票上的哪些位置擁有選舉權,取決於其註冊為選民的居住地址。

- 美國聯邦郵政(United States Post Service, USPS)設置的郵編區劃。出於郵路投遞便利的考慮,郵編區劃常常會打破行政區劃界限。通常而言,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會劃分為多個郵區,最小的郵編區甚至可以只包含四條街道圍成的一個街區;而人口稀少的鄉村可能很大部分聯合起來同屬一個郵區,最大的郵編區可以橫跨多縣。郵編區劃的重要性體現在美國強烈依賴郵政地址實現各種對居民的公眾和商務服務。例如,美國商家判斷某人是不是某地居民的重要依據是住址(甚至單獨郵編即可),從而可為客戶尋找最近的分店、決定買車險房險要不要上浮等;辦銀行卡、開通手機等很多事情都也需要提供賬單地址(Billing address);各路政府表格、私人合約等等同樣都要填寫住址。但是要注意,美國標準郵政地址「City」一欄填寫的往往是最近總郵局所在居民點,不管這個居民點是真的「City」(市)、還是鎮、甚至只是非建制的CDP;而且,大居民點的周邊地區通常會借用其名字用於郵政,未必是當地行政真正所屬。在選舉等事務時,相關部門會根據註冊的郵政地址辨別真正的行政所在。另外USPS可能是很多人最常當面接觸到的聯邦政府機構,和聯邦政府的一些交道如辦理護照等都在此進行(最常當面接觸到的州政府機構則是車管局,例如辦理駕照和非駕照的身份文件)。

- 時區。美國人相對而言更適應各地時差的存在,因為其本土48州被劃分為四大時區,西岸和東岸相差3小時。時區選擇基本屬於州權和縣政範疇,各地可以自主決定採用哪個時區。大部分州統一隸屬於某個時區,但有的州東西橫跨較寬範疇可能分屬兩個;或者部分縣由於經濟交通上和鄰州某個大都會區往來更密切,有可能選擇跟隨後者而和本州其它地方不一致。全美大部分地區有夏令時和冬令時之分,但有的地方考慮到地理位置等因素,不採用夏令時,這進一步導致了時區的複雜性。在生活中,跨洲旅行時需要注意時間的調整,一般各種時間都是用當地時間表示,因此將字面上的航班起降時間相減看來往返程耗時可能會得出2-6小時的「差異」。全國性新聞媒體等使用的時間後都會附上時區縮寫。各地的工作時間、政治事務(例如選舉開票)等均按當地時間進行,但很多全國性的活動傾向於遷就東部時區安排(例如每年在西岸洛杉磯舉行的奧斯卡頒獎禮通常在當地時間下午5點半開始就是為了佔據東部時區的8點半到午夜黃金檔)。另外美國習慣採用12小時制,午夜12點和中午12點這兩個概念的表示有點含糊,和時差攪在一起更為混亂。因此有時可以看到某活動刻意安排在東部時區下午3:01分的情形(可參見我另一個回答:單證時間問題:12:00am與12:00pm到底哪個才是中午12點與凌晨啊!? - 硝酸銨的回答)。

- 道路與交通管理機構。通常而言,道路與交通設施維護是州級交通局的職責。但對於建制市鎮,這常常歸於市政的一部分,通常由市鎮自己負責,而經費來自於州交通局撥付的資金加上自己的一些稅收。在非建制地區,縣鄉政府可能也有部分維護道路的執行義務,不過主要還是依靠州。至於起到主幹道作用的州際高速公路,雖然具體維護工作是各州負責,但其強烈依賴於聯邦政府提供的巨額經費(事實上這是聯邦政府要挾各州政府的重要砝碼之一,例如聯邦將所有州最低合法飲酒年齡強制統一提高到21歲就是靠了這塊的博弈)。

- 公共交通管理區域。州交通部門通常會和人口密集區域的地方政府合作,組建具體的公共交通運營部門。視不同情況,可能是由縣市政府單獨組建,州只提供經費;或者是由獨立於地方政府運營的地區聯合交通局管理(但部分事務可能需諮詢地方政府)。從而形成了各種公共交通區劃,涵蓋不同範圍,彼此可能存在交叉。例如:

  • 洛杉磯縣有洛杉磯縣大都會交通局(Los Angeles County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LACMTA),管理大洛杉磯地區的地鐵、快速公交、部分通勤鐵路和公共自行車系統;然而包括其下最大城市洛杉磯市在內的多個市鎮,分別又各自擁有或聯合組建了不少於20家的運輸局,管理普通公交系統,而且部分運輸局的公交線路運行路徑延伸到彼此的地域。
  • 波士頓及周邊多個城鎮的公共交通歸屬馬塞諸塞灣區交通局(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MBTA)負責,但其通勤鐵路末端延伸到其它稍小的城鎮,又會與當地交通局運營的公交車配合互通。
  • 弗吉尼亞州東南6個獨立市的公共交通由漢普頓錨地交通局(Hampton Roads Transit, HRT)統一管理,其管委會人員包括各市政府指派的官員、各市選舉的居民代表、和州交通局指派的一名官員;但區域內的橋樑和隧道則單獨組建半商業化運營公司進行維護和收費。
  • 紐約市地鐵、公交和部分橋樑的管理機構則是大都會交通局(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MTA);但大紐約地區的機場(包括機場快軌)、港口、另一部分橋隧、跨哈德孫河的公交線路和軌道交通則由紐(約州)新(澤西州)港務局(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New Jersey, PANYNJ)管理,並與MTA和新澤西交通局(New Jersey Transit, NJTransit)合作連接。

以上這些公共交通機構通常都是所在州授權才能成立(紐新港務局是跨州聯合管理機構,由兩州共同組建)。另外在不少大城市的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除了本地公共交通,還會涉及全國性的「准國企」長途客運鐵路公司美鐵(Amtrak),和眾多獲得了特許經營權的長途汽車商業公司如灰狗、Megabus等。

除此之外,還有聯邦司法區、州司法區、公共服務(水/電/氣/污水/垃圾/固定電話區號)等等區劃體系。這幾套區劃體系源頭上都是州權(少數為聯邦權),但彼此相對獨立,不過會相互借鑒、常有重合;其中行政區劃體系特別是縣政區劃體系往往會對其它區劃體系起到引導性作用。——中國也有些類似情況,例如海關關區、審計署審計區、環保能源國土等監察區的區劃就和行政區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但同時又顯著受到行政區劃的引導;另外,中國司法區劃應該進行改革以實現和行政區劃相對獨立也一直是一種意見,不過未來會如何發展暫時還看不太出。

三、區劃體系與稅收關係簡談

單獨把稅收列出來作為一部分,是因為在各級區劃政府或其它機構的權利中,這條是最重要的:稅收是所有政府的命脈。(「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稅收沒有什麼事是確定的。」——本傑明·富蘭克林

大體上而言,一個人涉及的繳稅與美國各級政府的關係可能類似這樣:

  • 收入所得稅:包括個人所得稅(工資稅)、資本所得稅和其他收入稅。一般人最主要的是工資稅,大頭交給聯邦政府,另一部分交給州政府(有7個州不收一切收入稅,另有2個不收工資稅;不過它們並不是通常所謂的「免稅州」,稍後會解釋),部分地方政府也要收。如果一個人某個稅務年份進行了跨州搬遷或居住和工作所在州不一致的話交稅還會有額外的複雜手續。個人所得稅徵收通常以家庭為單位計算,家庭人員的數量和狀況也會影響稅率或免稅額。
  • 企業所得稅或商業所得稅(即便你只是自己一個人成立了一家小公司當房東也要交):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都要收。如果不是註冊在海外的大型跨國企業,州政府的影響通常更大。這點是各州吸引企業和投資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大公司經營時的重要考量之一。同時加上各州涉及商業法律存在一些差異,導致不少公司經常選擇性在某些州註冊。例如,很多銀行總部都註冊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因為此州的金融業法律最為完善,相對能最大化保護銀行業的利潤。而加州矽谷很多企業會通過財務安排,使得其盈利部門全部集中在註冊於隔壁內華達州的子公司,而在加州註冊的總公司帳面上盈利很少甚至是虧本,原因就是因為內華達州免企業所得稅。(類似特點可能進一步導致美國商業界擁有了和政府抗衡甚至操縱政府的力量,不過這又是一個更深的話題了。)
  • 消費稅:購物或消費時商家代收。與聯邦無關,主要是州、縣和市鎮政府三級徵收。這往往是地方政府調整收支的最重要手段。美國不同地方對不同種類商品、甚至在不同時段,設置有不同的消費稅率,例如有的地方單件低於一定價格的服裝免稅,有的地方生鮮食品免稅但對熟食和餐飲消費高額收稅。因此在美國通常商戶標示的價格都是稅前的,因為難以像單一制國家那樣可以直接簡單包含在最終價格里(但習慣上機票和加油費用報價已含稅;另外最近某家電信運營商正在推廣其一款全國統一報價即為用戶最終出價的服務,由運營商後台根據各地稅法負責計算倒推不同的稅前價格)。通常所謂的美國免稅州是指免購物消費稅的5個州:特拉華、俄勒岡、新罕布希爾、蒙塔納、阿拉斯加(注意:阿拉斯加只是州政府不徵收,其下的地方政府還是可能收;蒙塔納州的縣和建制居民點都不收,但規定了一些非建制居民點主要是度假村可以加收;其它3個目前是真正完全免購物消費稅的)——但「免稅州」的賓館住宿等其它消費項目仍然可能有消費稅。
  • 財產稅:持有房、車、船等需註冊的財產須繳稅。通常是由地方政府徵收,有時候學區或其它區劃也能獲得授權徵收。往往正是因為這一點,本地居民通常能得知自己究竟住在哪個城鎮,或者住在雖然號稱某某城市周邊、但其實是無建制地區。同樣這部分稅收對公立學校和學區的質量有著重大影響。
  • 市政服務費用:例如道路維護、垃圾處理等。有的會通過房產稅徵收,有的按相應公共服務區劃單獨繳納,還有的則可能走商業化運營途徑。對於很多租房者而言,很多項是包含在房租內的,直接感受不強。
  • 各種商業化保險。雖然商業保險不屬於稅收,但在實質上往往又是不可避免的支出,而且不少與公眾事務又有著緊密關聯。在一些單一制+大政府國家,大部分公眾事務都是依託於行政區劃分級處理,導致很多事業單位在一定程度上也擁有了政府區劃層級的類似特徵,並有著看起來相對很高的「公務員」比例;與之相對,商業保險並不是特別發達。而美國這樣的聯邦制+小政府國家,即便是很多法律規定必須進行的公眾事務也都甩手給了商業化,後者和行政區劃的關聯則不太明顯(除了州)。例如最近熱門的的醫療保險話題,在美國絕大部分人是必須購買的,具有政府強制性;但同時具體操作又幾乎全交給了商業保險公司,政府在其中只起到部分監管作用。類似的還有車險、房險等。在一定意義上,這些保險公司起到了「強制收費提供必需服務」的作用,和稅收有一定類似性 。
  • 其他各種。例如,某地區公共交通局希望單獨收取稅費以補貼其運營,在所涵蓋的縣市法律通過並獲得州同意之後,可以在收入稅或消費稅中附加少許。各州為了給所有人提供免費緊急呼叫,要求各電信運營商按比例或按賬單次數在電話費中附加E911稅並上交。某些城市出於各種目的徵收含糖飲料稅(「可樂稅」)等。

總之可以看到,各級行政或其它區劃在稅收這塊有不同的特色,而且往往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美國是世界上稅法最發達最複雜的國家,因此每年的報稅通常對各個家庭和個人都是一件大事。這點在單一制國家的生活很可能截然不同,個人只要不涉及企業經營的話,大部分稅收比較統一往往通過其他形式預扣或整合了,感受可能沒那麼明顯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

四、建制居民點的發展

縣/鄉是州的分割產物,只會有重新劃分調整,不會有擴張的概念;相對也比較穩定,幾十年來都只有少量變動(除了弗吉尼亞的獨立市和阿拉斯加的郡區調整可能略多,見「例外」一節)。但建制市鎮則不一樣,其根源來自於人口聚集,有擴張或衰落的變化;而且從全國視角來看,建制居民點的界限調整每年都頻繁發生。

美國大城市多半都經歷過一個 人口聚集——建制——人口繼續聚集超過市域——擴張合併周邊非建制區或者小建制市鎮——後兩步反覆進行 的過程。擴張的過程通常充滿了各種遊說/扯皮/衝突/妥協。上面所說的擔負95%市政府和100%縣政府職能的融合體就是典型妥協產物之一。一般來說,合併的主要好處是能統一規劃,享受更便利的市政條件(道路規劃、垃圾處理等等)。但不好或者難以合併之處有時也有:最要命的往往是稅收問題無法令所有人滿意,例如天堂「市」堅決不肯合併到拉斯維加斯市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眾多賭場不願給拉斯維加斯市交高額稅費;此外還有某些政客運作導致流產的例子,例如某大市和小鎮合併本來會是共贏,一幫黑哥們上街抗議這稀釋了小鎮的非裔人口比例;以及還有更多各種各樣的緣由。這樣的城市發展過程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大城市的市界犬牙交錯,和縣界一樣光滑平整的倒是另類,這點可以看看帖子最後補充的一些地圖。

非建制地區一旦合併到建制城市之後之後重新分離不太常見,小市鎮合併到大城市之後再度分離偶有發生。易合難分的原因一是市政管理是非常細緻的,一入都市深似海,融合之後再要切割開不太容易通過;二是有時有州級法律問題,根據聯邦最高法院判例,州擁有絕對權力決定其下的區劃(甚至可以無視當地民眾意見強制合併)。——這一點上,我個人覺得權力集中是一種大趨勢,畢竟已是現代城市工商文明階段,不是上古鄉老農業自治社會了;就像美國號稱傳統是「州權至上」,但實際上聯邦政府權力已經急劇膨脹壓過州權很多年了。

相對擴張,市、鎮政府也可能萎縮甚至破產;或者有時居民同意解散政府撤銷建制並得到州的同意的話,就可能回歸為無建制只有州縣管的狀態。如果是居民主動發起非建制化的情況,一般是財務良好,居民傾向於不受政府管理,而更願意採納其它足夠提供市政服務的來源(如第三方商業化運營公司)。至於在破產的情況下,州政府會接受債務、提供援助,但同時會指派官員(破產官)以超越原有自治權和民選官員權力的方式進行管理,並伴隨各種基本政府服務的大幅度削減外加更多額外要求(參見:2014-2016 年美國密歇根州弗林特市(Flint)的飲水危機是怎麼回事? - 美國政治;這個目前仍在繼續的案例中可以說一切麻煩的根源就是地方政府沒錢了)。縣政府也有破產的例子,同樣州政府會接手。另外,不少州政府也負債纍纍,但沒有破產過,目前法律也不允許破產(要真發生美國就大事不妙了——但一個特殊的州級相當單位波多黎各正在折騰破產問題);聯邦政府應該更加不會(不然全世界大事不妙)。

五、例外,各種例外

上文主要從各個角度介紹了美國區劃「交錯」這個重要特徵,對「例外」這個特徵也有一定涉及,不過主要還是集中在描述美國本土48州的一些共同特性上。但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各種例外滿天飛。下面將簡單描述一些較為重要或更為中國所了解的例外情況。

- 紐約市。紐約市是個市縣關係的大特例。和大部分市鎮佔據面積小於縣、最多到與縣重合不同,紐約市的地域完全涵蓋了紐約州五個縣(紐約縣、布朗克斯縣、國王縣、皇后縣、里士滿縣)的範圍。不過不宜稱為「紐約市下轄五縣」,因為五個縣的政府基本已經撤銷,而紐約市下另外成立了五個區(曼哈頓區、布朗克斯區、布魯克林區、皇后區、斯塔登島區),只是五個區的地域分別和五個縣一一對應而已,稱「紐約市下轄五區」更合適。另外要注意,聯邦郵政USPS對紐約市內不同地方的「City」名有特殊處理,其強烈建議曼哈頓採用「New York」作為城市名,而其它四個區以區名作為城市名;後者如果填寫「New York City」的話,有可能發生嚴重混淆(跨區街道重名現象嚴重)。

- 弗吉尼亞州。弗吉尼亞州是縣劃分的大特例。此州法律規定,市不能成為縣的一部分,於是一個縣的核心人口聚集居民點,一旦由鎮改建為市就必須從原縣獨立出去,成為獨立市(Independent city)(如果是原縣府所在鎮的話,也許會將縣議會和政府那幾座建築所在的那一小塊土地保留給縣)。弗吉尼亞的縣和市是平等關係,全美的41個獨立市此州佔了38個。這些獨立市在全美範圍分析時稱為縣級相當單位(County equivalent)。 獨立市同時管理市政和縣政,在實際操作中類似於市縣融合政府,只是法理地位有所差別。不同於其它州的市鎮擴張可超出原縣界,弗吉尼亞州獨立市的擴張一定會引起縣界調整。個別情況下獨立市也有回歸原母縣的可能,不過必須同時降級為鎮。然而,至少有三個獨立市不是回歸母縣而是反過來擴張合併了後者(以及合併另外的獨立市),結果產生了三個比全國很多縣還大、下轄很多鄉村甚至無常住居民地帶的不像「市」的市。此外,全國面積最小的縣阿靈頓縣也在弗吉尼亞州,其100%地域皆已城市化,且總面積比很多鎮都小,實際管理中州的各種行政部門也將其視同獨立市處理(例如道路維護等方面是撥款給阿靈頓縣自己負責而非州交通局替其管理);只是因為另一些州法律因素,無法名義上改建為市。

- 首都哥倫比亞特區。美國首都的全稱叫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市。其中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郵政縮寫為 DC)是州級相當單位(State equivalent),但不是州(叫聯邦地區;雖然一直在鬧著設州以獲得更多權利);而華盛頓市是哥倫比亞特區下屬的一個市。目前哥倫比亞特區下僅有這唯一一市,並且此市佔滿了特區的所有地域(但歷史上特區最多劃分為過2縣3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華盛頓市也可以算為全國的第42個獨立市。美國存在多個同名的華盛頓市、華盛頓鎮還有一個華盛頓州,所以首都城市的全稱應該是是 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 或者 Washington, DC。——弄清楚這點可能的一條實際用途是:在美國東部旅遊租車,如果帶有那種從高到低多級選擇菜單的GPS,要設定目標為首都華盛頓市,請一定要在第一級州/聯邦地區列表尋找 District of Columbia,再在第二級居民點列表選擇唯一的 Washington;如果在第一級就選擇了 Washington,那麼第二級見到的地名都將與首都完全無關、實際是美國本土西北角華盛頓州的。

- 新英格蘭地區的縣與鎮。新英格蘭地區(緬因、新罕布希爾、佛蒙特、馬薩諸塞、羅德島、康涅狄格六州)縣權力很弱,部分縣甚至已經完全撤銷了政府,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和紐約市範圍內的紐約州5縣有類似之處)。同時,縣下的全部土地幾乎無遺漏的劃分為「Town」(部分可能進一步發展建製為市),這樣的Town有時自然也得包含人口稀少的鄉村地帶。此時Town下的人口聚集處還可能建制設立村或者其他名目的准政府機構,或者被人口調查局劃定CDP。這些特點,使得新英格蘭的Town顯得很像其他地方的縣或中西部地區的縣/「鄉」,而村與Town的關係很像美國其它地方市與縣的關係。但是新英格蘭的Town的政府通常又遠比「鄉」完善,更接近美國大部分地區的建制市鎮。因此,新英格蘭Town的地位認定存在分歧:州政府一般認為它們和市一樣都是建制單位居民點,如果以下再有村則是建制單位中重疊設立的建制單位或Town的分支政府;但聯邦人口調查局(以及Google地圖等)則傾向認為這些Town不是建制單位居民點(除非改建為市),其下的村才是。總之,可以理解為這種Town的組織形式介於縣/鄉和市/鎮之間,各種新英格蘭的統計數據也會基於Town而非縣劃分。英語用「New England Town」強調其過渡特點,我個人認為對應翻譯為「新英格蘭鎮」或者「新英格蘭鄉鎮」而不是簡單的「鎮」或者「鄉」比較好。新英格蘭地區的市可能由村切割改建而來,也可能由整個新英格蘭鎮改建,但無論何種,改建後均與其它新英格蘭鎮並列(康涅狄格州有個目前全國唯一的例外,Groton City建制後沒有從Groton Town切割出去,導致了「州轄縣、縣轄鎮、鎮轄市」這一奇怪的存在)。由於一般新英格蘭鎮(市)不會跨縣,因此若市發生擴張,也會引起縣界跟隨變動。

- 路易斯安那州。路易斯安那州下的等同於縣的單位稱為堂區(Parish),除名字外實質上和縣沒任何差別。在其轄域內可能同樣有市鎮建制,市鎮同樣可以跨多個堂區。個別堂區和市也存在市-堂區融合的情況。(註:路易斯安那州的堂區和下面即將提到的阿拉斯加州的「郡區」,是「等同於縣」的單位;而全國41個獨立市、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市、再加上下面將提到的阿拉斯加11個人口普查區、波多黎各的78個Municipality,是人口統計局認定的「縣級相當單位」。)

- 阿拉斯加州。阿拉斯加州劃分為19個「郡區」(Borough,維基百科出於未知原因譯為「自治市鎮」;我認為這完全沒有反映其歸屬郡縣體系的特點,反而和建制居民點體系極容易混淆,故擬改譯為「郡區」;再次注意此單詞在本文中存在多種不同含義),和剩餘一大片面積巨大人口稀少的無組織「郡區」(Unorganized Borough)。郡區是等同於縣的單位,同其它州的縣一樣,其中可以再設置建制市或鎮。個別郡區下的市較大佔據其全部或絕大部分人口及面積比例,可能同其融合,就如市縣融合或者市-堂區融合一般(實際上阿拉斯加的市-郡區融合法律定義上還有特殊之處,不過不展開了)。至於那片無組織「郡區」地區,比其他州的非建制地區更進一步,不僅無市、鎮等居民點建制政府,連縣級政府都沒有,直接接受州政府管理。由於其面積巨大(大於最小的16個州的陸地面積之和,或者德國與法國面積之和),州和聯邦人口調查局出於統計目的將其劃分為了11個人口普查區(Census area),並將它們各自視為縣級相當單位。

- 夏威夷州。夏威夷州劃分為五個縣,但這五個縣的自治權利相當大,遠高於本土48州的縣(那些法律上只是州的分支),更接近於本土的建制市鎮。夏威夷各縣下不再設立建制居民點(除了檀香山視為市縣融合),不過人口調查局仍然可能在其中指定非建制CDP。此外卡拉沃縣是全美陸地面積最小的縣(加上水域則大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最初專門為麻風病人隔離區設置,其政府機構基本從屬於州衛生局。

- 波多黎各與其它領地。美國除了50州+1聯邦地區之外,還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中有5個有居民領地:波多黎各、美屬維爾京群島、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天寧島、羅塔島)、美屬薩摩亞;和一些無居民領地(僅有軍事人員或遊客)例如中途島等。它們不屬於任何州的範圍,部分領地的出入境管理和美國本土是相對獨立的。領土領地(Territory)在美國建國過程中也存在過,如西部地區加入聯邦後在建州前即設立領地。目前所有的領地統稱為島嶼地區。由於波多黎各領地人口顯著多於其它領地,聯邦人口調查局將其特殊對待,統計時將50州+哥倫比亞特區稱為「美國」,再加上波多黎各稱為「美國和波多黎各」,而統計意義的「島嶼地區」特指波多黎各之外的有居民領地。目前哥倫比亞特區和波多黎各的人口都已經超過了多個州,兩地也均有建州的意願,不過出於種種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目前美國國會尚未通過。波多黎各另有一套比較完善的 Municipality-Barrio 兩級區劃體系(前者為英語,對應西班牙語為 Municipio;後者為西班牙語但已被英語吸收,對應英語為 Ward),其風格更像單一制國家的行政區劃,也即全部土地都被無遺漏地逐級劃分,和美國本土的市鎮建制居民點體系不太一樣。至於其它有居民領地,人口都很少,大多按照自然島嶼劃分區劃或者准區劃。

- 聯繫邦國家。馬紹爾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帛琉三者理論上是主權獨立國家,也屬於聯合國成員。它們在二戰後加上北馬里亞納群島共同構成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由美國管理。託管結束後北馬里亞納群島加入美國成為其領地,其它三者則獨立,但和美國簽訂有一系列合約,部分主權也實際上讓渡給了美國。稱為美國的聯繫邦國家。這是與美國有關但關聯更弱的情況,其存在有種種國際政治的因素,具體情況暫不展開。此外,波多黎各內部各種政治派別中除了建州的另一種傾向則是獨立並改為美國的聯繫邦國家。

- 印第安部落保留地。美國存在大大小小數百個印第安部落保留地,分為聯邦設立或州設立兩種。理論上,聯邦設立的保留地不屬於任何州,州設立的保留地不屬於任何縣。但實際操作例如統計中未必嚴格如此區分,並且在地方政府設置上存在各種不同的處理方案和例外情況。文末最後有一張地圖列出了一個印第安保留地和建制市部分重疊的特殊情況。

這裡插一句個人意見:從美國角度看,存在種種行政區劃的例外;而從全世界角度看,美國行政區劃本身就是個巨大的「例外」,大國中除了加拿大沒有太多相似者。因此建議不要隨便說什麼「外國都是縣高於市」、「外國的市都不管鄉村」。因為:1. 外國不等於美國;2. 美國不等於最廣為人知的那幾個美國城市。

此外簡單補充說明一下Town和Township的聯繫與差別:

Town和Township這兩個單詞都可以翻譯為「鎮」,也都可以翻譯為「鄉」。但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州含義可能大不相同。

在美國大部分地區,「Town」是一個和「市」類似的居民點概念,具有完整的政府機構,普遍翻譯為「鎮」。在有的州,鎮是發展為市的步驟之一;而另一些州,「市」和「鎮」在法律意義上完全無差別,選擇哪個當名字純取決於居民意願。

不過在湖區和中西部地區(特別是密歇根、威斯康星、明尼蘇達等),「Town」和「Township」都可能只是對縣的劃分,擁有很少甚至沒有官員,州政府可能定義其為非建制政府或准建制政府(但聯邦人口調查局視為等同於建制居民點)。此時我個人傾向於翻譯為「鄉」。總之大體而言「鄉」的作用不如縣和市鎮大。

而在新英格蘭地區,「新英格蘭鎮」或者「新英格蘭鄉鎮」上面已經提過了,擁有一部分縣的特點和一部分普通建制居民點的特點。其中在新罕布希爾州,「Township」這個詞也被使用,和「Town」同義。

此外,中大西洋地區的幾個州(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等)的「Town」「Township」「Borough」也有些和新英格蘭鎮相似的特點。同樣在具體定位上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可以理解為全國存在各種不同過渡形式的「Town」,每個州都有其不同特色。

Borough的差別與翻譯也歸納整理一下:

阿拉斯加州:Borough是等同於縣的區劃單位;我將其譯為「郡區」並強烈反對維基百科目前採用的「自治市鎮」這種譯法。

康涅狄格州:Borough為鎮(Town)下人口聚集處設立的建制居民點,類似於其它新英格蘭州的村(Village);我建議將其譯為「村區」。

新澤西州和賓夕法尼亞州:Borough是和市(City)、鎮(Town、Township)平級的一種建制區劃單位;我建議將其譯為「鎮區」。

紐約州紐約市和弗吉尼亞州一些較大的獨立市:Borough是市下正式劃分的區劃,通常無政府或只有市的分支政府(紐約市五區的區政府是紐約市政府的分支,而非紐約州設立的縣政府);我建議將其譯為「市轄區」或者就簡稱「區」。

六、總結與附註

基本上美國的行政區劃簡單總結就是:

州-縣 和 州-市鎮 是兩套並行的行政區劃體系,兩者無論地理還是權力上都存在交錯。對於居民而言,在不同的事務上,要和所在建制居民點政府、縣政府、州政府,外加聯邦政府,分別打交道。此外,美國還存在和行政區劃體系並行又相關的種種權力分割體系,居民的其它事務則和它們發生關聯。

幾點和正文有一定聯繫的附註:

附1:美國按人口排列的前三大城市無論何種標準都是一樣的:第一紐約、第二洛杉磯、第三芝加哥。但誰是第四大城市按不同標準有不同的答案:按建制市嚴格界限是休斯頓;按連綿建成區是邁阿密(大邁阿密);按美國人口調查局提供的兩種基於縣的統計方案,大都會統計區(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 MSA)是達拉斯(達拉斯-沃斯堡大都會統計區),而更大範疇的首級統計區(Primary Statistical Area, PSA)是華盛頓(華盛頓-巴爾的摩-阿靈頓聯合都會統計區)。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美國行政區劃的複雜性。——話說個人真的很佩服美國人口調查局,以及非常理解手工年代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要花八年完成,最後間接逼出了IBM成立這事。

附2:一點數據: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在縣的體系中,美國50州+1聯邦地區共有3235個縣或縣級相當區劃單位(參照對比:截止2015年8月中國有2853個縣級區劃單位)。而在居民點體系中,有10159個市、9721個人口普查指定居民點/CDP、7949個鎮(包括新英格蘭鄉鎮)、4843個「鄉」(人口調查局的觀點,將密歇根明尼蘇達新罕布希爾新澤西賓夕法尼亞5個州的「鄉」計算為居民點)、3776個村、1226個「鎮區」(僅康涅狄格新澤西紐約賓夕法尼亞4個州設立)、以及各種計數不超過40甚至為1的其它名目的居民點,合計大約38000(參照對比:中國鄉級區劃單位數量大約40000;不過再次提醒注意,美國居民點只涵蓋小部分土地,雖然涵蓋了大部分人口)。

附3:美國地名重名現象非常嚴重,一方面與殖民地傳統上習慣沿用歐洲地名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州權的體現(各州互相管不了別人的命名,聯邦政府也無權協調)。因此縣或居民點通常需要帶上州名才是全名,以實現彼此區別。例如密蘇里州和堪薩斯州各有一個 Kansas City,並且還隔河相望。那麼兩者的全名分別是 Kansas City, Missouri 和 Kansas City, Kansas;或者日常生活中習慣州名用兩字母郵政縮寫表示,則兩個城市全面分別是 Kansas City, MO 和 Kansas City, KS。——如同上面提到的首都的名字應該有個「, DC」後綴的原因。同一個州內的不同居民點名字一般不會衝突,不過也有少數例外,這時就得縣名州名都加上。不同居民點的街道名是重名重災區,幾乎在任何城市都能見到同樣的街名(一些相鄰的市鎮也許會協調使得貫穿兩者的主幹道統一命名甚至門牌號碼連續編製)。紐約更是五個區之間還有同名街道,必須依靠區名區分。而波士頓更是過分到了極端:如果你去搜索Washington St, Boston, MA,會找到5條分散在市內不同地方的街道,不得不靠郵政編碼或者波士頓自己定義的Neighborhood名區分。

附4:如果有進一步的興趣,可以讀讀這篇關於非常長的精彩回答,解釋了每一條美國州界是怎麼形成的;相信閱讀之後會對美國各級政府之間的分權(和爭權)有更感性的認識:為什麼美國州版圖是規則的方塊形? - Shan Ye 的回答

七、地圖示例

上幾張維基百科上拖過來的地圖吧。圖本身的授權協議見注。說明文字是我加的,用於解釋上文中的各種情況。

↑ 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地圖。紅色區域是洛杉磯市,灰色小塊是其它建制市或建制鎮,白色部分是非建制地區。非建制地區的城市化程度可能一點也不差,特別是嵌在洛杉磯市和一群小城市裡那幾塊——緊鄰洛杉磯市東邊的那塊和周邊小城市差不多大的有點接近直角三角形「L」形狀的白色區域為東洛杉磯,為全國人口最多的非建制地區,高達十二萬,遠超很多建制市鎮——如果有人說住在洛杉磯,通常是指住在大洛杉磯地區,未必是洛杉磯市。——可以猜猜好萊塢影星著名聚居地比弗利山莊是圖上哪一塊?——但注意,有的非建制地區在寫(美國郵政)地址時「City」一欄仍然可能寫成Los Angeles,這是因為負責它們的總郵局在洛杉磯市。(圖片授權:公有領域;來自維基百科)

↑ 內華達州克拉克縣地圖。紅色區域為拉斯維加斯市;灰色為其它建制市鎮;白色帶邊界小塊為按照州法律規定的非建制市鎮(沒有自己的政府,但州政府、州議會在負責收稅、制定法律時可能和其它非建制地區區別對待);其它白色區域,包括包含在紅色或灰色建制市鎮里的少量白色區域,為普通非建制地區。拉斯維加斯東南方那塊比較大的有點像「T」或「7」形狀的白色區域是天堂「市」,遊客一般所造訪的「拉斯維加斯」其實是這裡。美國郵政將天堂「市」劃歸拉斯維加斯市的總郵局管理,所以填寫地址時即便行政上不屬於後者,但「City」一欄也同樣寫Las Vegas,這可能進一步導致了兩者的混淆。(圖片授權:公有領域;來自維基百科)

↑ 佛羅里達州杜瓦爾縣地圖,其中紅色區域是傑克遜維爾市(本州最大城市);傑克遜維爾市政府和杜瓦爾縣政府融合。而幾個灰色小塊是不肯融合的其它建制市鎮,其市政服務歸自己管理或向融合政府租用,縣政服務歸融合政府管理。杜瓦爾縣全縣無非建制地區。(圖片授權:CC BY-SA 3.0;來自維基百科)

↑ 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縣地圖。黑色粗線為縣界。紅色區域為達拉斯市,市域不連續,且延伸出了達拉斯縣的範圍,部分位於北邊的登頓縣、科林縣和東邊的羅克沃爾縣、考夫曼縣。灰色為其它建制市鎮;白色為非建制地區。(圖片授權:公有領域;來自維基百科)

↑ 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縣地圖。紅色區域為休士頓市,同樣也有少量延伸出縣界的部分。另外帶有這麼多「天線」是因為市區主體以外有多條道路也屬於休斯頓市——這是德州不少建制市鎮的風格之一(類似北京機場高速屬於朝陽區,將嵌在順義隸屬朝陽的首都機場和朝陽區主體部分連起來了一樣)。其它注釋同上。(圖片授權:CC BY-SA 3.0;來自維基百科)

↑ 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縣地圖。紅色區域為帕羅奧圖市。不過本圖說明文字的重點是帕羅奧圖市上面那塊西邊的白色區域,也是整個縣內最靠西北角的白色區域,為非建制地區斯坦福,其大部分區域屬於斯坦福大學,但也有部分區域在大學之外,同時斯坦福大學校園也有部分位於帕羅奧圖市。斯坦福有自己的總郵局,所以(美國郵政)地址「City」一欄就填Stanford(寄東西填成Palo Alto或許能被郵政系統自動糾正,部分街道和門牌號是統一規劃的;但建議別這麼冒險)。此外,這一大片的多個城市和非建制地區合起來就是矽谷。(圖片授權:CC BY-SA 3.0;來自維基百科)

↑ 伊利諾伊州庫克縣地圖。紅色區域為芝加哥市。其它說明略。(圖片授權:CC BY 3.0;來自維基百科)

↑ 密歇根州韋恩縣地圖。紅色區域為底特律市。灰色區域為其它建制市鎮村;白色方塊區域為「鄉」(Township),州政府定義為非建制地區(但聯邦人口調查局視為建制居民點)。密歇根州將縣劃分為多個「鄉」(大致上為6英里/9.66公裡邊長的正方形),不過市/鎮/村建制後,不再屬於「鄉」的一部分。部分鎮/市仍然保持標準正方形形狀,說明為某個「鄉」整體建制而來。(圖片授權:CC BY-SA 3.0;來自維基百科)

↑ 馬塞諸塞州薩福克縣地圖。紅色區域為波士頓市。薩福克縣目前沒有縣政府。其下最初陸地無遺漏的劃分為多個新英格蘭鄉鎮——鎮比縣重要是新英格蘭地區的特點之一——不過經過發展和一系列合併之外,目前薩福克縣所有的鎮均已改建為4個市。其中波士頓市經歷了多次擴張,吞併了原屬其它縣的一些小市鎮。不過既然這幾個縣都只是地理概念,州政府就勢也跟隨波士頓市市界調整了薩福克縣縣界。(圖片授權:CC BY-SA 3.0;來自維基百科)

↑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縣地圖。紅色區域為費城市——最後這張是自製的,用一張完整的市縣融合地圖給經歷了那麼多神一般的市界圖案洗禮後的強迫症朋友一點點恢復性安慰 ^_^

另外貼一張比較標準的美國縣級行政區劃圖,讓有進一步興趣者感受下吧。

這是紐約州卡特羅格斯縣(Cattaraugus County, New York)的行政區劃圖(圖片授權:公有領域;來自維基百科)。圖上共有五種不同的文字風格圖注,代表六種不同的區劃:

(1) 縣(County)。大號文字/灰色無邊/無襯線,僅中間一處(CATTARAUGUS),標註卡特羅格斯縣自己。

(2) 印第安保留地(Indian Reservation)。大號文字/灰色黑邊/無襯線字體/後跟隨°符號,地圖為灰色填充,共3處:西北角分為兩塊的 CATTARAUGUS° (pt.)、東邊縣界內只有一點點的 OIL SPRINGS° (pt.)、南邊一條彎彎曲曲的比較大的標著數字1的區域——右上角圖例註明「1」表示的是 ALLEGANY°。前兩者的(pt.)表示此印第安保留地是跨縣的,本縣地圖只繪出一部分。注意:印第安保留地通常不屬於縣管甚至不屬於州管,有部落自治政府,大部分時候在聯邦內政部印第安事務局協助下運作。但是這裡Allegany保留地的一部分存在特殊情況,見下。

(3) 「鄉鎮」(Town)。小號文字/灰色/無襯線字體,共32個:地圖上的一個個實線分隔成的格子都是。紐約州的「鄉鎮」(Town)和新英格蘭鄉鎮或中西部地區某些州的「鄉」(Township)更相似,而和西部與南部諸州的「鎮」(Town)差的比較遠,更接近縣的下級土地劃分而非人口聚落建制,只有較為簡單的政府——而美國西部與南部的建制鎮通常會有比較成熟和市類似的政府。為了方便,以下我依然將其翻譯為「鄉」。Allegany印第安保留地穿過了很多個鄉並將它們切為兩部分,圖上的雙頭箭頭表示所連接的兩塊土地同屬一個鄉。

(4) 市(City)。小號文字/黑色/襯線字體/後跟隨°符號,共2個:位於東南角倒數第二個Olean鄉內部(OLEAN°),和中部偏南和印第安保留地重疊較為混亂的地方(SALAMANCA°)。注意市的邊界是實線,表示其和鄉是彼此完全獨立的,例如 Olean 市雖然其位置是嵌於 Olean 鄉內,但兩者的土地互不重疊,Olean 鄉只是三面包圍著 Olean 市。市有相當完整的政府。注意:Salamanca 市是個非常特殊的例子,它的一部分和 Allegany 印第安保留地的一部分是重合的!重合部分受到部落政府和市政府協議之下的雙重管轄(例如非部落成員不能擁有地權只能擁有其上的房產權,且需向部落政府交地租、不需要向市政府繳納地產稅只需繳房產稅)。

(5) 村(Village)和人口普查指定居民點(Census Designated Place, CDP)。小號文字/黑色/襯線字體:地圖上虛線包圍的地方。虛線表示村與鄉的土地是重合的,這和市與鄉的關係不一樣。不過一個村可以跨多個鄉甚至跨多個縣,例如西北角的 Gowanda 村後面的 (pt.) 就表示該村只有部分在本縣內。村存在比較完整的建制政府,事實上本縣的市基本是由原本的村進一步建制升格而來(但一旦升格就脫離原屬的鄉)。至於CDP則屬於無建制地區,在紐約州通常是基於鄉內的一些人口相對集中被縣/鄉政府稱為「庄」(Hamlet)的地方而設定。但「庄」本身通常是習慣範圍不包含明確邊界;美國人口調查局會為CDP確定邊界,偶爾可能與當地認為的「庄」的習慣範圍略有偏差,或將兩個「庄」合併視為一個CDP(東北角的 Lime Lake-Machias 就是),且各次普查間定義的CDP界限可能發生改變。

——以上只是紐約州一個縣範圍內不同行政區劃間的關係情況,請勿直接推廣到全州,絕對不能推廣到全國。


我的觀點:

美國的區劃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自上而下的,州(state)下面是縣(county),沒了。(還有人口普查區之類的區劃,不是行政區劃)

另一個是自下而上的,即city。

City有大有小,小的在county內,中等的與county合二為一,大的覆蓋若干county。


簡單的來說,分為州-縣-市/鎮 三級。

嚴格來說州不是行政區劃,而是政治實體。與州同級的還有印第安保留地,非合併建制領地(Unincorporated organized territories,包括關島,維京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波多黎各,後面兩個是規模比較大的自治邦,commonwealth),和非合併非建制領地(除美屬薩摩亞以外多為無人島)。自治邦和非合併非建制領地不太能算美國的一部分,更像是美國的殖民地或附庸國、屬地這個概念。

縣一級一般是美國所說的地方政府。弗吉尼亞州的市行政是獨立於縣之外的。

整體上來說,美國的政府相對較小,而且行政是條塊分割的,所以行政區劃的影響沒有中國這麼大。也比較靈活


美國基本算是三級制。聯邦分為州和特區;州分為縣;縣分為市和鎮。

大體層級是「州—縣—市/鎮」。

但市的自治性很強。

美國的縣相當於中國的地級市。


我決定按照某國行政區劃改造美國行政區劃

首先是直轄市

1.華盛頓特別市

下轄華府區,喬治區,哥倫區,比亞區,亞歷山區,德里亞區,阿靈頓區,巴爾區,蒂莫區,貝塞斯達區,腓特烈區,蓋士堡區,雷斯頓區,羅維區,銀泉區,費法區,

市政府駐華府區賓夕法尼亞大街1350號。

2.紐約廣域市

下轄下城區,上城區,麥迪遜區,哈林區,拉丁區,昆斯區,法拉盛區,布朗區,克斯區,布魯區,克林區,長島區,拿騷區,蘇福克區,友聯區,澤西區,紐瓦克區,特倫頓區,尤英區,斯福區,紐黑文區,諾瓦克區,橋港區,斯坦福區,揚克斯區。。。

市政府駐下城區市政廳公園。

3.洛杉磯廣域市

下轄天使區,港區,長灘區,阿納區,海姆區,橙區,格蘭區,岱爾區,克拉區,波莫納區,里塔區,帕薩區,迪納區,貝弗利區,霍莉區,伍德區,伯班克區(與洛杉磯數字媒體園區合署辦公),英伍區,康普頓區,卡森區,西敏區,莫妮卡區,紐波特區,馬裡布區,托倫斯區,蘭卡區,斯特區,蒙蒂區,唐尼區,天普區,爾灣區,里弗區,賽德區,貝納區,迪諾區。。。

市政府駐天使區北泉街200號。

4.芝加哥廣域市

下轄紹姆堡區(與芝加哥信息產業園區合署辦公),遠北區,西北區,北區,西區,中區,南區,西南區,遠東南區,遠西南區,奧羅拉區,加里區,內維區,喬利區,埃爾金區,基諾沙區,梅塢區。。。

市政府駐中區北拉薩勒街121號。

5.聖弗朗西斯科廣域市

下轄金山區,三藩區,伯克利區,聖何塞區,克拉拉區,奧克蘭區,陽光谷區,山景區,帕奧區,庫蒂區,洛阿區,戴利區,馬特奧區,康科德區,里士滿區,佛利蒙區,海沃德區。。。

市政府駐金山區卡爾頓·B·古德利特博士廣場1號

設立聖弗朗西斯科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副省級),代管聖何塞區,克拉拉區,陽光谷區,山景區,帕阿區,庫蒂區,洛阿區。。。

預留渥太華特別市,溫哥華廣域市,多倫多廣域市,蒙特利爾廣域市


【如果你覺得不好理解就直接看後面吧】

貌似美國每個州情況不一樣,因為美國是聯邦制國家,所以對於一個由50個國家組成的國家,情況比較複雜,有的州下只轄市/鎮,那直接就倆級(如果算市/鎮下轄的街區就算三級),而有的州下轄縣,縣下轄市/鎮,那就三級(如果算市鎮下的街區那就四級)。

看下下面這個比較好理解點

為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劃是「省」而美國是「州」? - SNLance的回答 - 知乎

其實要不是中國的行政區劃制度那麼嚴格,我們也就沒必要糾結行政區的問題了。

舉個例子,就說加州吧,行政區劃是 州-縣-市/鎮-街區 四級,加州的縣相當於中國的地級市(比如洛杉磯縣,面積1.3萬平方公里,而洛杉磯市面積1245平方公里左右,對比一下,我的老家,合肥市,面積1.1萬平方公里,合肥市市轄區總和1345平方公里,和洛杉磯市面積差不多大),但是加州的市/鎮,並且不光是加州,美國的市鎮也基本上都是很小的,和中國的鎮子面積差不多大,但是按照行政區劃,我國地級市縣區和加州的市鎮同等級別。

【如果以上不好理解就直接看下面吧】

---不好理解吧---

---我們做個圖吧--

如果把中國的城市轉化為加州行政區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我拿我老家【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XXX社居委】舉個例子:

【合肥市地圖 · 中國行政區劃版本】

中國版行政區劃叫法: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XXX社居委【省-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居委 一共五級】

如果按照加州的行政區劃的話,中國縣和區這一級別要拿掉,並且地級市改名叫縣,一體化的城市市區可以直接作為縣城,其他鎮子就可以成為縣城的衛星城。

我花了四個小時做了個圖 =_=,

【合肥市地圖 · 中國行政區劃版本】

美國加州版行政區劃叫法:安徽州合肥縣合肥市XXX街區【州-縣-市鎮-街區 一共四級】

{其實,解放前,合肥市好像叫做安徽省廬州府合淝縣合淝市}

變化如下:

【改市為縣】原合肥市改名為合肥縣,【取消縣區】其下所有的縣區建製取消,老合肥市的市區為合肥縣的縣城合肥市,原縣級市巢湖市市區的幾個街道作為新巢湖市,郊區鎮與縣下鄉鎮皆為城市(因為美國的市與鎮就是居民定居點的意思,沒我國那麼刻板的城市定義)。

這樣下來,我們將合肥縣與洛杉磯縣對比下,

合肥縣,下轄75個城市,人口770萬,面積1.1萬平方公里。

洛杉磯縣,下轄88個城市,人口1100萬人(別驚訝,這是美國人口最多的縣),面積1.3萬平方公里。

再比較下縣城(或者叫做縣治),

合肥市人口330萬,面積1345平方公里。

洛杉磯市人口400萬,面積1215平方公里。

---好了---意淫完成-----睡覺 O(∩_∩)O


我最近買了本美國道路地圖集 八開本 1992年出版的 害怕縣的邊界過時就去行政區劃論壇詢問 結果是沒多大變化

涉及縣界改變的有:

科羅拉多州:2001年,設立 布魯姆菲爾德縣,分4縣各一部設。

弗吉尼亞州:1995年,南波士頓市(獨立市)併入哈利法克斯縣。2001年克里夫頓福奇市併入阿勒格尼縣,合併前的市人口4千。2013年貝德福德市併入貝德福德縣,合併前的市人口6千。

涉及改名的有:

佛羅里達州:1997年,戴德縣 改名為 邁阿密戴德縣。

南達科他州:2015年,香農縣 改名為 奧格拉拉·拉科塔縣 。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劃是「省」而美國是「州」?
居住在國界/省界/地區邊界附近的人們,生活上會有哪些不便、便利或有趣的事情?
有沒有一個國家中出現兩個相同的地名?
為什麼今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TAG:政治 | 美國 | 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