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為什麼攻擊了美國?
地緣政治與戰略選擇:日本在遠東的活動繞不開的兩塊絆腳石是蘇聯和美國。
蘇聯與這個話題關係不大,北進計劃在諾門檻失敗後基本擱置,準備撿德國的便宜。美國:1、日本對美國的態度:美國作為太平洋上的大國,佔有菲律賓這個重要據點。日本為取得東南亞這個主要的戰略物資供應地(英、荷占,法國不計)一定繞不開美國治下的菲律賓;即所謂的A-B-C-D包圍圈(美、英、中、荷)。2、日本的戰略選擇,是否一定與美國開戰。
南進計劃,主要以佔領東南亞為主,孤立澳大利亞、紐西蘭。這是日本的主要戰略方向;東進計劃,主要針對美國在中、西太平洋的據點,包括夏威夷、威克島、關島、菲律賓等,可見東進計劃的目的是側衛南進計劃,而並非戰略核心。軸心國同盟條約雖然於1940年簽訂,但細觀條文中只規定了日英發生戰事時的情形。個人認為日本戰時的決策機關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認為攻擊英屬殖民地必然引發美國軍事介入。故而決定對美國先進行有限度的攻擊,迫使美國接受日本在遠東的利益(外交或保守的軍事策略),保障東南亞-日本航線安全。日本並沒有與美國進行全面戰爭的能力,相信日本自身也意識到這一點。
現實很骨感地變成了東向成為了主戰場,日本不得不在戰略側翼投入比戰略核心更多的戰爭資源。簡略點說:
日本需要美國的鋼鐵石油戰略物資,否則自己的坦克飛機航母就作廢了。
但是美國聯合盟國對它搞禁運搞貿易制裁。解除禁運和制裁的唯一辦法是「從中國和滿州撤軍」。任何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日本為了侵佔半個中國和滿洲費了多大的勁。就是天皇,恐怕也不敢做出強令日本撤軍的決定。
所以,這是一個死結。換句話說,這就是日本從發動918,試圖與西方列強爭霸的那一刻起,它的命運就決定了。直接的原因是日本想要東印度的油田,必然繞不開菲律賓。戰略上來說,日本對美開戰是有很大僥倖心理的,寄希望於珍珠港一戰擊潰美海軍現有主力,然後趁其軍力空白期,盡量控制中西太平洋的戰略要地,然後和美國談和。
二戰時日本看美國,不就跟現在我們看美國一個道理嗎:這個攪屎棍,到處打壓我們的利益,就怕我們崛起。要是沒有美國,東亞早就在我國的領導下和平了。一個個美國鬼子貪生怕死,軍人素質比武也不如我國;體制制度也沒有我國先進;我國和美國早晚會有一戰。
[日本海軍戰敗反省會 400小時的證言]
不知題主有沒有看過,作為參與戰爭的軍人的證言,雖不能完全相信,卻也有可取之處。總結起來似乎是這麼幾個原因:1、美國的石油禁運對日本經濟打擊較大,為了解除封鎖需要一戰。(這個理由不是本質)2、海軍與陸軍的明爭暗鬥。陸軍在中國碩果累累,海軍天天窩在家裡沒面子。(和中國海軍打能有什麼戰果?)3、由於原因1的存在,大量日本憤青高呼打到美帝(和我們當初何其相似),甚至試圖政變。海軍認為:如果憤青發動政變,成功概率相當大。而且憤青沒腦子(我自己加的),讓他們管理海軍,日本必敗。所以如果一定會發生戰爭,那麼一定要在有勝算的時候發動。(日本自己也認為時間拖越久,勝算越小。)
4、日本的陸海軍體制問題。關於軍令部這方面我不甚了解,有興趣可以大家自己這部紀錄片,一定會有所收穫的。我認為日本對美髮動戰爭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的體制問題與下克上的傳統。日本對中國發動戰爭之時就決定了它日後的失敗。這句話跑題了,請無視。日本意識到自己和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終究會發生碰撞,雙方遲早會成為敵人(雖然此時日本仍然在從美國進口廢鋼鐵等戰略物資用於侵華戰爭),只有消滅或重創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要軍事力量(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以及亞洲的軍事基地)以震懾美國並防止其加入反日陣營或者至少保持中立,於是偷襲了珍珠港並對菲律賓發動進攻(駐有美軍,麥克阿瑟那老小子)。事實證明,日本人過於幼稚,美國在當時是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去招惹一個強國,滅了人家一個艦隊還指望人家保持沉默,傻逼才想得出這法子。。結果是直接刺激了美國的戰爭慾望和工業潛力,加緊了對日本的封鎖和和敵視,自己陷入兩線作戰,最終一敗塗地,挨了兩顆小蘑菇,
路過
1.日本本來既定目標是先征服中國再征服世界,先征服晉察再征服中原,結果搞不定山西,兵力年損耗在增加,而中國在減少,所以在主席的論持久戰照射下也愁得很,因為這意味著最終要失敗2.這時德國在歐洲開打,讓日本以為給日本提供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機會,所以準備南下撿便宜收拾英法荷的殖民地補充資源3.但是如果日本南下穩固了就意味著美國要退出西太平洋,美國不幹,日本當然明白,但是沒辦法,太需要資源了,所以只好加入德意軸心拉幫嚇唬美國4.但是美國不是嚇大的,就對日本石油禁運,這樣日本就琢磨把美國海軍力量一次搞趴,等美國回過神來自己已經在西太平洋站穩腳跟,所以就打了珍珠港,所以日本不是真要和美國打而是爭取時間穩固對南洋的佔領5.如果問為啥不北進打蘇聯,因為大林同志重兵防著呢,張鼓峰和諾門坎戰役失敗後日本覺得就算元首在西線進攻,但是北進搞不好補充不了資源還要把兵力搭進去,所以兩難之下先撿看起來好的捏所以不是日本冒險賭博,而是沒辦法它必須這麼做,如果非要說賭博那麼賭博從它發動全面侵華就開始了
日本相當一部分高層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在全面戰爭中勝過美國的。
但是,下克上的傳統讓高層對於中下層的很多自作主張的行為無法控制,比如二二六兵變的處理就徹底證明了整個國家已經被盲目開戰的軍國主義思想綁架了。激進派完全喪失理智,中立派和理性派被砍死在家裡。所以,指望日本接受美國的和平協議是不可能的。如果接受協議,當晚內閣就得被兵變的軍官們剁了全家。——國內輿論因素,騎虎難下。而且自海軍假日結束之後,日美兩國的軍事競賽一直是相互做太平洋上的假想敵的。big seven里除了英美就是日本了,所以日本海軍實力至少在紙面上還是很看的過去的。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之後,很少和當時先進的工業國打過什麼硬仗。這就是一部分日方覺得自己可以和美方一戰的心理本錢。——心理因素,自視甚高。陸軍在諾門坎被朱可夫點艹之後,北上計劃擱淺。那麼為了資源必須南下,海軍自然要唱主角了。那麼區區法屬殖民地怎麼能填飽日方的肚子,和英美爭奪殖民地是必然。——資源不足的客觀因素。當然,那個搞笑的戰略思路也是一部分原因。打掉對方現有艦隊,然後逼對方和談?這種事只有中國的封建軍閥為了保存實力乾的出來,拿這個套路套世界列強就有點逗比了。。。何況還指望在當時世界經濟第一強國身上生效。換做馬後炮的視角,日本當時就一個擴張的辦法也沒有嗎?倒也不是,日海軍強大的紙面戰鬥力,和美國的孤立主義也還是有那麼一點點間隙可以利用的。比如日本先不管菲律賓,打掉英國的印度艦隊,然後霸佔荷屬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馬來,甚至印度的一部分還是可以的。依照美國和盟軍之前的表現來看,這幾步是不會有什麼太大反應的。
然後就要反過來經濟上制裁菲律賓和駐菲美軍了,比如同樣玩禁運啊,扣押商船啊,凍結資產啊,管轄權爭議啊。只要不開第一槍,美國也不能把無賴怎麼樣。用軟的把美國從菲律賓一點一點擠出去。同時利用東南亞的資源壯大自己,在中國戰場上維持均勢,聲援小鬍子和墨索里尼,虎視眈眈西伯利亞,對內發展重工業搞產業升級,對外發發戰爭財。那麼二戰最後打成什麼樣還真是兩說。
畢竟珍珠港41年年底發生的,同時發生的還有莫斯科保衛戰,那個時候北非之狐還有一戰之力。所以,不搞珍珠港這一套,玩玩別的手段,日本也許不會死的那麼快。不過么,正義終將得到伸張,反法西斯戰役終將勝利!(防止查水表)沒油了
因為英國不想看到歐洲一體化。全世界都不想看到亞洲一體化,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無論用野蠻的征服還是文明的連橫,都會動搖歐洲作為世界中心的世界格局。
樓上幾位列舉的事實都很清楚,但是都沒有說出重點。之前在另外一個問題里看到的回答,大概意思是:基於一系列錯誤事實的僥倖心理,做出的腦殘決策。高估了本國的戰備和軍事實力,低估了美國的參戰意願和軍事實力。即使這樣日本大部分決策者也明白硬實力自己是弱於美國的,然而在亞洲戰場接連的輕鬆勝利近乎無限制地擴大了僥倖心理:我們現在這麼屌說不定可以和美國重新談談——美國跟我們談不攏也許是我們施加的壓力太小——既然談不攏就先來個下馬威說不定美國佬就怕了——美國人不會在遠離本土的太平洋下血本的——就算下了血本我們也不是一定會輸(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至此日本徹底滑向了深淵。感覺有點像賭徒是吧…當時日本國內那種從上到下的狂熱氛圍跟文革也差不多吧
日本國的先天的不足,資源嚴重匱乏,想要持續發展,必須通過擴張來維持自身(像英國一樣)這是霓虹國宿悲哀宿命。
美國斷了日本的石油,限制對日本的出口。對日本進行了高度的經濟制裁,本來就要奔潰的經濟雪上加霜。(日本經濟依賴進口)美國威脅日本在東亞的利益,美國政府支持中國等東亞各國抗擊日本,也提供了實質的援助。
因為經濟不好人民嚴重懷疑內閣的執政能力,人民對於與美國開戰是有呼聲的。1941年日本海軍也是世界第三,與美國海戰並非沒有勝利可能,加上日本對戰爭的賭性。霓虹國精蟲上腦。就是干!不得不幹。日本的「愛國」青年弄的,山本五十六反對也沒辦法。
抗戰後日本開門破戶,在中國惡行累累。大量對日本暴行的報道,引起老美對日本的厭惡。日美談判,美國要求日本撤到七七事變前狀態,否則禁運。日本再三讓步,最後底線大概是,在一些地點駐軍如上海天津等,分二十年逐步撤離等,一些地方的採礦權等等。老蔣不同意,於是老美也不同意,於是小日本就開始賭國運,用東條的話說就是:要有清水岩跳水的精神,只要眼睛一閉往下跳就行了。於是日本把底褲都輸掉了。
換個方面:日本覺得有能力終結戰爭。確實,打長期打徹底日本知道打不過美帝。日本從來都沒想消滅美帝,至多是消滅美帝太平洋軍隊。佔有太平洋。如果美軍在太平洋失敗後認輸停戰。那日軍沒有可能么?日本的能力,不足以支撐一兩年之內的戰鬥么?那跟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類似啊。他怎麼會認為之前兩次終結是外部原因,這次戰爭不是他想終結就能終結,別人更沒有在他認為的條件停戰的呢?
這個真心不了解的
歷史教訓就是把戰爭寄託於對手的軟弱是愚蠢的,特別是對於比你強大的多的國家。所以我對PLA的導彈打航母非常不看好。自立自強當然是一方面,關鍵還是不要站錯隊
推薦閱讀:
※日本是二戰的「受害國」嗎?
※二戰時候的老兵,不論是歐洲戰場還是我國的紅軍和國軍,當年條件艱苦但他們大多都比較長壽,這是為什麼?
※二戰日本戰敗根本原因是什麼?(注意是根本)?
※《亮劍》中的義大利炮是什麼炮?
※如何看待安倍晉三在2017年8月15日發表的演講中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