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治理念(liberal vs. conservative)的互相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1860年美國內戰前林肯作為共和黨的 第一任總統,代表了共和黨當時的政治理念:國家主義,liberal,支持聯邦權利大於州權,支持廢奴;相反一些以copper head為主的民主黨人卻相當保守並同情南方。北方的勝利也讓南方在很長時間內記恨共和黨。可是現如今民主黨卻一路向左,轉變的liberal,支持福利關心少數族裔;而共和黨卻變得保守,支持州權和小政府,甚至在數次大選中重拾了廣大的中南部的票倉。請問兩黨的政治理念的互相轉換是何時、怎樣發生的呢?


現在已經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可以回答自己半年前提出的問題了。

誠然,FDR和Reagan是美國政治上的兩個watersheds:FDR是大政府政治的開端,而Reagan是保守主義復興掀起的狂瀾。FDR當年的政策讓南方的許多黑人倒戈民主黨,故民主黨逐步逐步地在拿下南方黑人票倉??但這些都不能說明,兩黨政治理念和地緣優勢的互換是如何完成的。

事實上,兩黨在政策的shifting上都經歷了很大的戰役,而兩場黨內的主要戰役都發生在1960s。GOP的契機,發生在1964年的Rockefeller vs. Goldwater;而Dems的契機,則發生於1960年的LBJ vs. JFK

先說GOP:Rockefeller是Rockefeller精英家族裡的一名成員,從政前是一名商人。他代表了傳統意義上的共和黨人: 北方,東岸,新英格蘭,名流,英才教育,商人??在政治傾向上,他是一個溫和派共和黨人(moderate Republican),甚至被一些自由主義思想所影響。相反地,Goldwater則是一名出生在亞利桑那鳳凰城的南方共和黨人,被成為Mr. Conservative,就在於他那當時看起來甚為極端的保守主義思想:反對工會,反對共產黨,反對福利政策,拒絕妥協和接受FDR新政的果實。他有一本很著名的書,《The Conscience of a Conservative》(後被某大左派經濟學家借用書名寫了一本《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在當時的保守主義圈子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Goldwater,以及當時在政壇「小荷才露尖尖角」的Reagan,都對Rockefeller的溫和政策感到不滿;與此同時,他們漸漸地也吸納了很多在南方保守主義的群眾支持。所以,在1964年的黨內選舉中Rockefeller的失敗,象徵了共和黨北方時代的終結,也象徵了共和黨/保守主義向南方的決定性轉移。儘管在1964年的總統大選中Goldwater敗給了LBJ,拱手讓出了勝利果實,但是Goldwater的存在絕對為60年代逐漸僵死的保守主義,甚至是潛在發展的自由意志主義帶來了一線生機,也為Reagan日後的保守主義復興寫下了序曲。

一個往南,另外一個自然往北。再說Dems:LBJ,國會參議員出身,把美國帶入了越南戰爭的泥潭;同時也是FDR後福利政策的主要支持者,他的存在為當今美國的Social Security打下了堅實基礎。這樣一個典型德克薩斯的南方民主黨人,在1960年的黨內選舉中敗給了一個北方背景的年輕的肯尼迪。JFK,作為Kennedy家族的精英後輩,自然在美國東岸(特別是麻省)掌握了相當的經濟,人脈和政治資源。他本人的政治傾向比較liberal,特別是在平權運動等問題上的立場。因為太過年輕,當時他並不是最被看好的黨內人選,但是卻最終卻獲得了民主黨的提名。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JFK邀請LBJ作為自己的競選搭檔,想以LBJ在南方的影響力獲得勝利果實;儘管自己的自由主義派幕僚極力反對,事實證明選用LBJ作為副總統候選人是正確的策略。儘管民主黨的shifting沒有共和黨來的明顯(因為在1950s還是有相當數量的南方民主黨人反對少數族裔的平權運動的),但是JFK的出現將民主黨的支持重心轉向了北方。而LBJ,則得以繼承了Liberalism的果實。


更新:這個系列目前寫了三篇:美國政黨體系流變(一)民主黨成立於何時?;美國政黨體系流變(二)年輕的「大老黨」;美國政黨體系流變(三)向左走,向右走,其中第三篇和這個問題直接相關。還有收官的第四篇沒寫,不過最近沒空,可能要等上一個月吧。

====================================

這個題目正好是我一直想寫的,mark一下等有空時慢慢填坑。

答案有詳略兩個版本。

簡略版:60年代民權運動使民主黨失去南方白人票倉,而共和黨自尼克鬆開始的南方戰略將這部分選民囊括麾下。

詳細版:至少需要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進步主義運動說起,考察兩黨內部金本位/銀本位、工商業/農業、勞工保護/放鬆監管……等問題上各個派別的分化;20世紀20年代3K黨復興與柯立芝小政府主義(尤其是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後聯邦政府的救災策略)對黑人政治態度的重大影響;由此引出新政聯盟何以能夠成立並最終瓦解。如此方能理解民權運動前後利益集團之間的重新組合。

余坑待填。


首先,你提到copper head那句是不是有筆誤,應該是民主黨同情南方。

這個問題我和一個美國同學聊過。他的看法是:這個轉變是由於整個國家人口地理的變化。美國內戰結束後,南方種植園經濟崩潰,大量黑人涌到東北以及五大湖工業帶,對於這部分選民的爭奪造成兩黨的政見開始變化。但我覺得他的看法過於籠統。

從選舉地圖看(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 maps) ,票倉的轉變發生的時間不長。共和黨在傳統意義上的南方(前邦聯成員州)取得絕對優勢是在1964年(民主黨約翰遜當選),然而1976年南方重回民主黨版圖(民主黨卡特當選)。直到1992年(民主黨柯林頓當選)之後,現在的共和黨在南方、中西部有優勢,民主黨在東北、五大湖、西海岸有優勢的局面才完全確定下來。

理論上說,小政府的理念符合開拓者、農場主的需求,大政府、支持福利的理念符合城市居民的需求,而目前的選舉版圖和人口密度分布也有相當程度的符合。但是,兩黨理念的轉變和票倉的互換其實不同步,這也很令人費解。

補充:知乎上有一個相關的問題,可參見 @羅炎 引述 @talich 的回答: 看了電影《林肯》,感覺支持第十三修正案的大部分是共和黨人,那為什麼現在選舉中黑人多投給民主黨?:

黑人,自打南北戰爭後,黑人自然支持共和黨。但重建失敗讓黑人其實沒拿到什麼實際的政治權力。後來大蕭條時,Roosevelt 的新政,讓北方的黑人轉而支持了民主黨。而南方的黑人在民主黨執政的 1965 年通過的 Voting Rights Act 後獲得了政治權力,也自然跟了民主黨。


簡單的說自,從黑人獲得投票權後,爭奪選票,民主黨獲勝,但是失去了深南deep south 幾州的白人,但人口只佔 4%, 不及 黑人的13%。

至於當代的 什麼新自由主義(liberal),新保守主義(neo con) . 都是穿一條褲子,沒什麼討論必要。騙人的學說。


推薦閱讀: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
為什麼我自豪於蒙古人的血腥擴張,卻唾棄歐洲的殖民擴張?
南北戰爭之前南方的黑人奴隸的待遇實際上怎樣?
你覺得 HBO 出品的《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 怎麼樣?
如何在四個月內自學sat2美國歷史並考到750+?

TAG:政治 | 美國歷史 | 共和黨美國 | 民主黨美國 | 美國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