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年出的歌曲那麼多,為什麼好聽的只有幾首?有的歌曲一聽就是大俗歌,是因為聽歌的人的文化背景嗎?還是音樂本身就有俗雅之分 ?

另外 為什麼那麼多歌聽起來就鬧 還很流行, 什麼大花轎 香水有毒 老鼠愛大米 是有人真的喜歡嗎 聽的過程會身心愉悅嗎?反過來說,如果這些歌真的那麼好,為什麼很少有人在歌唱比賽中使用?


大俗歌分為幾種類型

一、庸俗。也叫口水歌,或叫泡泡糖歌,乍聽來很好聽、很上口,一時大街小巷全都是,想躲都躲不開,沒辦法,搞得自己即使不喜歡也不由自主地哼上兩句,待時候一過,再也不想聽、再也不想唱了!再唱讓自己感覺都很傻。例:囚歌系列(遲志強,80年代流行)一律皺著眉的苦腔唱,全國人民一時好像都曾進過監獄似的,好一頓滑稽的「抒情」。

《縴夫的愛》、《天不下雨天不颳風天上有太陽》、《九妹》、《大花轎》,愛情表達的既直白又肉麻。

一系列的農村歌曲包括《淌過男人河的女人》、《苦樂年華》、《籬笆牆的影子》、《油瓶子怕摔》等疙瘩擰子的,很滄桑、很傷感、歌詞好像是暗含哲理,念起來又全是廢話,具體有興趣的自己找去吧,我懶得再列出來浪費篇幅。

刀郎的《情人》,《2002年的第一場雪 》直接讚美女人性感、親密接觸的,喝醉酒性侵犯的《衝動的懲罰》。

還有跟動物較勁的《老鼠愛大米》《狼愛上羊》《愛上狼的羊》《兩隻蝴蝶》《豬之歌》《披著羊皮的狼》等,似乎「人」已經不能深刻的表達人的情感了,只有藉助於狼羊之類。雖不能說比喻是錯的,但一時間出現這麼多的人與獸,難免讓人產生拾人牙穢的惡感。

此現象也有以人名作歌的,如《小芳》成名,跟著來了《阿蓮》、《梅》、《小薇》,雖然還算湊合。

《兩隻蝴蝶》的靈感大概來自於經典歌曲《雙雙飛》,《雙雙飛》像愛情的誓言,充滿著幸福感,因此經常被用作婚禮錄像的片頭曲,但《兩隻蝴蝶》就不一樣了,好像也挺幸福的,但不知差在哪裡,越品味越覺俗氣,直到避而遠之,我覺得,詞曲的創作有些很細微的東西是我們外行人難以說清的,它和作者的文化層次、藝術修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求佛》、《感動天感動地》在編詞上鈞小題大做,什麼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這種肆意誇大、華而不實的表述就是深情過了頭,變成了虛偽。「我感動天感動地,怎麼感動不了你」開始我聽到這麼高亢曲調時讓我想到了《男兒當自強》,以為什麼勵志歌曲,卻不想是使個牛勁放個鳥屁,你怎麼就知道感動天感動地了?你為她付出過生命嗎?明明就是一普通人的普通失戀經歷,卻搞得好像他的失戀是天下第一似的,反感隨之而來。

以上這些歌曲不能說不好聽,只是不耐聽,歌詞或編曲地域性時代性太明顯,作者抒發的情感不具有大眾情感的普遍性(囚歌、籬笆牆的影子等),要麼是公開了本不該公開的情感(小芳、情人、衝動的懲罰),令人心生反感。要麼是太過功利的媚俗,為了上口率高傳唱率高(縴夫的愛、兩隻蝴蝶、披著羊皮的狼等)要麼就是詞曲定位不當(感動天感動地)。此類歌聽長了有臉紅、心慌、起雞皮疙瘩的不良反應,唱起來趕腳自己像個大傻冒!我想,同樣是歌,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不同層次的藝術都有它不同的受眾,唱跟自己身份相適應的歌就對了。

第二種,惡俗,連泡泡糖的感覺都沒有,只要念過初中的人都難以上口,聽著就噁心。《傻妹妹》這首歌的確折射出了一定的社會的現實,但這種內涵難以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大概只有妓女的感觸最深,所以想傳唱都難。

再說說《你是我的玫瑰花》《好姑娘》《有緣人》這幾首奇葩歌,首先我要說說什麼叫歌詞,我覺得,「歌詞」應該是有內涵的、言簡意賅的、能產生意境的語彙,我們廣這叫高雅,王菲的《但願人長久》自是不消說,古人最擅長的就是這個,那現代歌詞好的也是多如牛毛,隨便找出兩個如《火苗》、《愛情錯覺》、《今宵多珍重》《一生何求》都如此,不枉了「歌詞」兩字。當然還有另一種,樸素的、直白的、口語化的,如《小芳》的故事型,《一封家書》《常回家看看》《溫情永遠》的親情感召型,大白話給人樸素的感動。而《你是我的玫瑰花》《好姑娘》《有緣人》之流簡直啥也不是!

咱先看看這句: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這是先譜好了曲子再硬往上填詞嗎?一句話一定要拆分成兩句說?

按他這個路子,我們也可以引申其他,諸如『你是我的薔薇,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牡丹,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杜鵑,你是我的花』.......作者的文字想像力竟已匱乏至如此地步!最受不了的是,這句還是高潮。

再看這句:《好姑娘》『好姑娘,真漂亮,花兒都為你開放,為了你,把歌唱,唱出心中的夢想』這忙忙叨叨的節奏、念經式的韻律、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讚美,都透出了詞曲的簡陋,這種歌詞,感覺幾乎是每個人都能隨口編出來的,因過於平白大家都不好意思說出來的話,怕讓人看低了自己的學歷,可是,竟然就有一個「專業人士」給說出來了!

就好比我們都遇到過這種場合:飯桌上開玩笑,全桌人都意識到了一個敏感的詞對其中一人不利,為考慮其顏面大家點到即止,可偏偏有一個人自以為聰明就說出來了!令人大跌眼鏡。

再說誇好姑娘這位,想像不出是什麼身份的人、什麼年齡的人對姑娘的讚美,聽口氣不像是姑娘的同齡人,也不像是小流氓,大概是老牛想吃嫩草吧。

《有緣人》『我和你有緣哪,我和你有份,有緣又有份才算有緣人』,這跟玫瑰花那位有一拼,作者一定是被這句話深深地感動了,當做高潮來反覆的唱!我的個神吶!他讓我們聽到了一個男人不停的嘮叨,猿那糞那,彷彿粘痰卡著嗓子,磨磨唧唧煩人之極!

《那一夜》的歌詞很齷齪,大致就是以前彼此喜歡但沒成,後來聚會時提出了不該提的要求、做了不該做的事,發生了『那一夜』,按理說那偷情的一夜就該是藏在心裡的秘密了,他竟敢堂而皇之地抒情,表哥很反感,私密的東西不要拿到檯面上好吧!旋律上,如果把『好姑娘』比作念經,『那一夜』則像是念咒。

這幾首惡俗爛俗煩人的通俗歌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了,只要我還活著,就不想再聽到第二遍,誰要是跟我有仇,也請等我死後再把這5首歌放我墓前噁心我。可要小心我有被氣活的風險!

但是,存在即是合理,雖然我們討厭,畢竟還是有人喜歡的,再惡俗的歌曲也有人喜歡,也許作者就已經考慮到了還有那麼多的農民工朋友和外來打工妹呢,我們身邊還有一些「無知無畏」以丑為美的「膀爺」,他們也是社會的一份子,從這個角度看,作者能給邊緣群體以人文的關懷,人格還很高尚的。

第三種,俗而耐聽。《桃花朵朵開》乍一聽就很俗,但是它能讓我們感到二十多歲人的活波和頑皮,很清新。《嘻唰唰》也是如此,充滿著活力,歌詞也很幽默,翻臉了就『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一副未成熟的小孩態,這歌無論聽著還是唱著,都感覺心態年輕了不少。略帶傷感和思考的《愛情初體驗》,從歌詞到曲調都很幼稚,完全符合18歲少年的心理,感覺在那個年齡愛情都是沒準的,聽著格外有趣。《喜歡你沒道理》、《加倍》、《傷不起》等是表現女孩戀愛心理的,這些可以稱作少年歌曲的代表,它們和《童年》(羅大佑)的回憶總結不同,就是現在的年齡,唱現在的事。

《老公老公我愛你》也許未結過婚的人覺得這歌很矯情,那是未曾經歷的原因。結過婚的人都有感觸,當你的老婆不再愛你時,一天冷眼相向,爭吵不休,想離又顧忌左右,只能湊合著過,你的心中多麼渴望著自己的老婆對自己說:『老公我愛你!讓老天保佑你有個好身體!』夫妻間這麼溫情的話對有人來說一輩子都未必聽得到。

真的,每當我聽到這樸素又直白的老公老公我愛你時,就禁不住要掉下眼淚。

《芙蓉姐夫》是個怪胎,讓我大吃一驚,竟還有人創作罵人的歌曲!王蓉和配唱的男生始終用一種比較放蕩、怪異的腔調來描繪芙蓉姐姐,整體風格便是通過幽默搞笑演繹芙蓉姐姐的醜態。這件事給我的感觸是,妄圖使用厚臉皮方法出名的人,一定要做好接受別人摧殘的心理準備。芙蓉姐姐也該高興,除了她誰還有這種殊榮,讓人為自己做首歌!

《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大笑江湖》,這種詼諧搞笑、吹牛打趣的歌,定位較準確,不用我再說什麼,就是逗大家開心的,是歌中小品,起碼讓大家好心情的目的作者做到了。

這就是耐聽的類型,即使一開始鋪天蓋地令人眩暈,但過倆年消停之後再聽再唱仍然不錯,總之,能挺的年頭越長越證明是好歌,能永久傳唱那便是經典。

最後說說通俗的經典。能稱之為經典,那就是經過千錘百鍊的、時間檢驗的,《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大約在冬季》《不是我不小心》《請不要在別人的肩上哭泣》《偏偏喜歡你》《戀曲1990》《鐵血丹心》《風雨無阻》《一路上有你》《情網》《無言的結局》《容易受傷的女人》《親密愛人》《霧裡看花》……太多了,不列舉,它們的特點是容易上口,但它們從不遭受惡評,因為詞曲的編製都很講究,表達的情感細膩貼切,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

容易上口的歌有兩種命運,一個輪為大俗、一個成為經典。五月《緣分》、劉德華《來生緣》這兩首歌都是上口很容易,都很動情,但時間長了有一首會被反覆傳唱,另一首將被丟棄一旁。鳳凰傳奇的歌都很容易上口,詞曲也不俗,估計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樣的例子很多,有興趣舉一反三去吧。

不容易上口的也是這兩種命運,一般來說,大多數不容易上口的歌都被埋在土裡吹散在空氣里。所有著名的歌手都有一些這樣的歌,不被人知的、少有人唱的,這些歌『詞曲中庸』,不好聽也不難聽,不會流行也不會過時。舉兩例:童安格《水中的顏》、周華健《怎麼了》、羅大佑《之乎者也》、黃家駒《早班火車》、張學友《你最珍貴》、劉德華《越愛越煩》等等太多了,不勝枚舉。

其實仔細聽起來都還不錯,就是沒太迎合大眾口味。

而有一些不易上口的歌則被傳成了經典,童安格的《忘不了》飽含深情、韻味綿長,開始聽著並不像什麼好歌,但是越聽越有感覺。零點樂隊的《每一夜每一天》王菲的《幽蘭操》鄭鈞的《灰姑娘》等等都有同感,恕不枚舉。從這個意義上說,聽不懂的歌很可能是好歌!絕不會是俗歌!因為包含著作者的思想,它絕不迎合你,你只有去理解它,理解的過程也許很長,但當你真正理解之後就更加地喜愛它了。例:《一無所有》、《花房姑娘》、《花瓣雨》,周杰倫的歌也屬此列,《我的地盤》《青花瓷》《夜曲》等都很有韻味,他的風格獨樹一幟,絕不落入俗套。

配樂!不知喜歡歌曲的朋友注意沒有,配樂的糟糕也許不影響主旋律的優秀,仍然能傳唱流行,但是一個人靜下來欣賞,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非常討厭一些流行樂中的電吉他、架子鼓和其他不知名的吱扭怪聲(本人外行,不知道樂器都叫啥名,汗),多種樂器胡亂地交織一起,無層次可言,與其說搖滾風格不如說亂七八糟,尤其間奏,根本沒個正經調,聽著更是鬧心,這個例子一時還真想不起來,不過的確很多,好像黃家駒的就是這個類型,還有大陸的較多,這些歌的配樂好像沒有專門為一首歌而編製,而是即興現編的,導致我現在一聽到電吉他就心煩,主旋律再好聽我都不想聽。

我為什麼愛聽童安格的歌曲,就是因為精工細緻,不光歌好聽,細聽背景的樂器,鋼琴、大提琴、小提琴、笛、簫、薩克斯、吉他、架子鼓、風琴口琴.....有主角有配角,在一種樂器當主角時其他樂器有序地伴奏,有很強的層次感,如果拿掉歌聲,仍然是首好聽的音樂,可以想見,整個編曲是經過精細設計和排練的,為的是眾多元素的完美結合,給人耳朵以多元化的享受。不信你找首童安格的歌《一生中的第一》,再聽聽劉德華的《世界第一等》,都是好歌,但請注意背景配樂,其編製水準絕對不是一個檔次。

應該承認一件事,我們是否喜歡一首歌,有時是歌曲之外的東西在左右我們,好評惡評的基點竟都不在音樂本身,比如我們聽到了毛寧的緋聞,就因此對他的歌反感,我們愛聽《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竟完全是因為喜歡成龍的電影。可能我身邊最討厭的人哼唱了《我從草原來》,從此我就特別討厭鳳凰傳奇。不喜歡聽張信哲的理由可能僅僅是不喜歡他那一扭三晃的形象。或者因那英的嗓音一時難以接受,便對其歌曲惡語相向……這都是人之常情,畢竟跟這些外界的刺激相比,每個人的主觀意願對自己來說都更重要。

但是藝術,真正的藝術是有很強的感染力的,讓你拒絕一時卻不能拒絕一世。

伍佰長得難看,聲音又沙啞,我曾一度排斥,有天《突然的自我》把我征服了,從此打消了對伍佰的偏見。老實說,張震岳那副德行怎麼也難以聯想到音樂人,可是《再見》這首化傷痛為力量的輕快、清新歌曲,讓我對他產生了喜歡!這就是藝術本身的魅力!

我還發現一種現象,許多作者一首庸俗歌曲也做不出來,要麼流行、要麼不流行,卻絕不至遭人討厭。而製造庸俗歌曲的也就那麼幾個人,或者是網路走紅的新人,這就說明了問題,文化層次的高低、職業素質的高低、藝術修養的高低,直接通過他們的作品就能反映出「作者」檔次的高低,看來好音樂不是容易編的,學也不是白上的,不管多麼發達的當代,僅憑著那點天賦草根就想一躍成大師,那隻能是想想。

(註:文中所舉例子都是本人的了解範疇,實際上好歌賴歌多了去了,沒聽過的太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請朋友們原諒!也歡迎向我推薦!)


我覺得這和「每年小說那麼多,為什麼真正好看的就幾部?有的小說一看就很俗,是因為看小說的人的文化背景么?還是小說本身就有雅俗之分?」一樣的。

很俗的小說一樣有很多人看,很俗的歌曲一樣有很多人傳唱。這和本身的藝術價值無關,只是總有很多人需要洗腦的歌曲娛樂自己,需要純粹講故事或者YY的文字麻痹自己。

那麼多音樂被創作出來,符合了各類人的需求,而你覺得好聽的那種,也只是符合你的需求的那種。

以上回答了前兩個問題。最後一個問題我的個人見解是:音樂有雅俗之分。只是這是沒有對錯的,還是和上面的觀點一樣,什麼樣的音樂滿足什麼樣的需求。


你是90後吧。當年好像不是這樣的。大俗歌什麼時候都有,只是現在人們只會寫大俗歌了。


其實這個問題跟歌曲本身沒有關係,是鄙視鏈的問題。


關於雅俗的定義要因人而異。


比如說聽古典音樂的,大概覺得眾人皆知、一響起就跟聽電台廣播背景音樂一樣的《卡農》啦、《獻給愛麗絲》啦算俗的,雅的我就舉不出來了。


再比如聽搖滾的,可能覺得流朋算俗,後搖算雅。每個分支里,easy listing為眾人所喜愛的算俗,蝦米試聽量不超過三位數的算雅。


再比如聽小清新的,陳綺貞、蘇打綠、自然卷、張懸這種都開始有腦殘粉、歌都紅到選秀場上的早些年india算俗,什麼小機場啦、Tizzy Bac這種更不為人知的算雅(其實也已經很紅了)(更不紅的可能因為太不紅了我一時想不出)。


再比如聽流行的,也都有了【這些年我們從周杰倫到陳奕迅】這種說法,四大天王從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變成了林宥嘉、蕭敬騰、盧廣仲、方大同。


在你沒聽過別的時候,五月天可能最搖滾,陳綺貞可能最清新(無貶義),曲婉婷的歌聲里沒有髮廊小哥都會哼兩句的時候你也覺得能夠存在你「深深的腦海里」。


鄙視鏈是會隨著個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眼界的開闊和個人成長經歷而改變。這個不僅是一個群體VS另一個群體的鄙視鏈,也是個人的從前VS現在、現在VS以後的鄙視鏈。


回到問題本身——

好聽只是音樂最表面最普適的那一層。


而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一層地剝開音樂的心,你會發現,你會訝異,音樂本身沒有雅俗之分,人的眼光有、格局有、心態有。


目前是歌曲大泡沫時代,因為發表作品的渠道很多。目前也是音樂行業極度萎靡的時代,因為音樂的消費渠道很少。但好的音樂是非常需要好的音樂人花心思去做的,行業沒法給予音樂人足夠的支持,自然很少有好的音樂出品。歌曲和文章以及電視劇一樣,是分受眾的,只有與歌曲產生共鳴的人才會覺得歌曲好聽,所以你所說歌曲的「雅」或者「俗」都是受眾的區別。說到比賽,那是另外一回事,因為能夠影響歌曲比賽結果的受眾不一樣,參賽歌曲自然千差萬別。


我自認算是資深音樂迷了吧,我中學階段有好幾年每天上網內容就是搜索音樂資源,主要為歐美每天5-6個小時這樣.

我覺得音樂表現出的內涵取決於藝術家本人的內涵,就華語(流行)這一塊,很多人本身非常膚淺,抱著出名的想法來做音樂,結果可想而知.

樓主這個說法應該是針對華語音樂的.我出國以後就沒有聽中文歌了..這幾年的趨勢也無資格評論.不過"每年出很多首隻有幾首好聽"這個無論針對華語還是歐美我覺得都太片面,樓主自己接觸的範圍應該也是太窄了,建議先加強自己的內涵,擴充對音樂的了解.

音樂是有俗雅之分的,並且並不是像上面某個答案所說的什麼鄙視不鄙視的問題. 我鄙視大多數當今的華語流行,不是為鄙視而鄙視,而是因為他們實在難聽和膚淺.

話說真懷念二三十年前的華語音樂,齊豫的橄欖樹那樣的好歌.


突然想到,是否有「聽這歌 的人越多,就越覺得歌俗」的 心理 。

舉個例子,《龍船調》 中的「

(女白)妹娃要過河哇,哪個來推我嘛?

(男白)我就來推你嘛!「

也是很大眾的, 但怎麼不覺得這首歌俗 ?


為什麼要聽現在出的歌曲?歷史上那麼多好歌聽不完。


因為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人喜好不一樣,同一個人的不同場合不同心情也不一樣。大過年的,和家人一起看大鬧天竺熱熱鬧鬧的多好,儘管片子爛,但是喜慶啊。這種時候看七月與安生這種文藝哀傷小清新顯得很傻逼啊。

結婚的時候寧可放兩隻蝴蝶也不能放分手快樂對吧?


我的感覺是現在出名的成本太低了,互聯網的發展讓傳播和名氣變得很低的成本,

不知道樓主的年齡幾何,畢竟幾大唱片公司挖掘的歌手和歌曲還是保證了質量,當然,這個也是看聽眾而言,

樓主所說的文化背景我個人感覺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比如 鳳凰傳奇,刀郎這樣的歌手大眾會喜歡,但是讓某些人(比如我)完全接受就不可能了,

如果樓主的聽歌範圍還是局限於口口相傳的話,估計肯定覺得大俗歌很多了,個人建議可以聽聽豆瓣電台或者蝦米電台這些網站,

其實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是各有所愛,還是看歌曲的受眾範圍,所謂俗歌雅歌只是和聽眾有關.


有些歌,你第一篇聽並不覺得好聽,但聽多了就覺得好聽了;

有些是越聽越覺得好聽;

有些歌,怎麼聽都還是不好聽;

有些歌,專家說好聽,你聽了,也真的是好聽;

有些歌,專家說好聽,你怎麼聽都覺得不好聽。。。。。

每年新出那麼多歌,你能聽到的是有限的,被炒起來的歌也是有限的。

可以肯定,每年肯定都出了很多好聽的歌;有些你沒有聽到,有些你只聽了一遍,可能多聽幾篇會喜歡。


以前也以為是懷舊心理導致。後來發現偶爾新發現好聽的歌曲(以前沒聽過),百度查一下居然發現還是老歌……


處在現在鄙視以前的狀態,我覺得這是一個學習和進步的過程,是建立在一個人視野的增加和思維判斷進步的基礎上,匿了


絕對跟聽眾的喜好有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Sony Hi-Res的產品線?它真的對播放器以及耳機的音質提升很大嗎??
如何評價兒童歌唱類節目《中國新聲代》?
林徽因的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與SHE唱的《SuperStar》歌詞哪個好?
什麼樣的歌是真正意義上的好歌?
哪些樂隊是鼓手兼主唱的?

TAG:音樂 | 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