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各省份的行政區劃有哪些缺點?
縣的定位不當,縣難道真是以農業為主的地區?那如果中國哪天城市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縣是不是都要被裁掉?日本明治維新時設三府72縣,當時的縣基本就是全農業區域,而現在,日本的縣除了合併有改成都和府的嗎?全國古代的市,這就是指城市縣城裡的商業區域,,現在卻變成廣域市了,甚至出現重慶這樣的奇葩,為了不出現市管市的尷尬,硬是把萬州改成區……………………,縣是什麼?市是什麼?區是什麼?政府搞得清嗎?地級行政區大概就是一個通勤都市圈的規模,是有必要存在的,但是本可以用別的名字代替地級市這個名稱啊!估計是上面不想用郡,道,府,這樣的名字吧,估計什麼郡長,道長,聽起來怪怪的,什麼知事,府尹又不符合社會主義反封建的主張。
偏個題,個人認為目前的大區分布非常不合理。
所謂大區分布就是建國初期的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的分法。
這種大區設置現在不提了,但是有很多遺留,比如身份證第一位的數字,還有如果要對全部省份做排列,也是根據大區順序一路轉下來。
這種大區劃分本來是根據建國前解放軍作戰大區設置的,但是完全沒有考慮地理、人文方面的合理性,這就給大區的名稱含義製造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亂。比如許多人困惑于山東是不是華東,中南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大區劃分的省份順序是這樣的: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華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西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西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這裡面值得吐槽之處很多,山東屬於華東是大多數人都有些不能接受的,福建的劃入也有些彆扭;中南的概念更是看起來十分拼湊,兩湖、兩廣和河南放在一個大區,非常奇怪。
說實話,如果是從地理、人文方面去劃分,個人認為民國的劃分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民國版(按照南京國民政府官方)劃分:
華中: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
華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華北: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塞北:寧夏、綏遠、察哈爾、熱河西部:西康、青海、新疆另有海南特別行政區屬華南、蒙古地方屬塞北、西藏地方屬西部。
這個劃分,
- 華中是按照長江從下游到上游各省依次排開的,從長江中下游平原往上直達成都平原,主體覆蓋了整個長江流域;
- 華南則是按照東南沿海海岸線從北往南依次排開,直至西南內陸的兩省,主體覆蓋了整個珠江流域;
- 華北則是圍繞華北平原中心河北進行逆時針旋轉所得,然後加上華北平原西部的黃土高原兩省,主體覆蓋了整個黃河流域。
這個劃分的合理之處在於,不僅表示出了中華民族文明的三個大區,即長江文明、珠江文明和黃河文明,同時也通過省份排列對各版塊的文化性質有很明顯的暗示。如長江文明屬於江海文明,所以靠近東海的下游地區最發達也作為龍頭,同時沿著長江航道一路往上;而珠江文明相對長江,則更偏重海洋,可謂海洋文明,因此是沿著東南沿海航線一路往南;黃河文明則是明顯的大陸文明,因此它不是沿著海岸,也不是河流,而是圍繞著文明的陸地地理中心做旋轉。
除此之外,這三個大區還分別表示出了各大區的主體,即平原所在的人口密集區,如華中的排列,一看便是從長江中下游平原至成都平原;華南則是沿著東南沿海的狹長平原前行;華北就更簡單了,對應的就是華北大平原。
除了華中、華南和華北的劃分,其餘如塞北、西部的劃分則明顯參考了漢民和少民不同的文化屬性,塞北對應的是蒙古族,西部則對應藏族和回族(疆回)等。
儘管這種漢少區分有著刻意強調民族不同的嫌疑,但是對照共和國自治區和省的區分,後者恐怕也不是全然合理的。
不過,隨著時代演進,民國時期的劃分當然也有過時的地方,比如塞北的刻意划出顯然是為了強調這裡是蒙文化區而不是漢文化區,但事實上現在漢蒙的融合很好,基本不存在民族問題,和新疆、西藏差異很大;華中的劃分,隨著長江航運的削弱和鐵路的興起,長江上下游的聯繫事實上是在削弱的,今天的兩湖也是和廣東走得更近。個人有一個不成熟的劃分: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內蒙古
華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華中:湖北、湖南華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西南:四川、雲南、貴州、西藏西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中國內地的省級行政區從朱元璋開始奠基,至今已經六百多年,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由於封建國家統治方法的需要,保留了元朝的犬牙交錯的劃分方法,特別是南北分界方面,沒有嚴格按照傳統的秦嶺淮河一線來劃分。如陝西省佔有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南陽盆地分屬河南湖廣兩省,河南省佔有淮河以南的信陽地區,而徐州位於淮河以北卻屬於南直隸。
●中國行政區劃的問題是城市對農村的壓制,在外國城市農村是平行的關係,在中國是隸屬的關係!
●另一個問題是在全球都是縣下面有市,中國與此背道而馳。如果說全國層面的話,現在的劃分有好有壞,如果是50省可能更利於發展經濟,但不如像現在這樣,現在中國一個省,很多省,因為比較大,幾乎有一個國家的那種實力,容易應對各種情況。
發展經濟的行政區劃,我最推薦宋朝。
山西晉中地區的地級市劃分跟歷史上所有朝代的劃分都不同,比較嚴重的阻礙了山西的發展。在北京和天津之間夾了一塊河北的地方!買的拼圖沒一個還原了的,簡直逼死強迫症啊。摺疊我吧……
個人感覺是省級行政單位面積過大,數量過少,導致很多地方出現非常明顯的區域性資源壟斷,資源分配嚴重不平衡。一些有限的地方發展過快,而大多數地方發展過慢,經濟模式過於單一。比如我所身處的廣東省,作為多年來全國經濟總量一直高居第一的省份,但其實經濟發達的地方一直都只限於珠江三角洲區域,廣府文化圈內。而粵東、粵西、粵北等地區的發展程度其實和多數內陸二三線城市沒什麼兩樣,請注意這還是發生在粵東存在經濟特區的情況下。像湖南、湖北、福建等多數經濟數據還可以的省份,其經濟份額基本都集中在一兩個城市的手上,而且這種經濟結構根本看不到有轉變的跡象。
這種狀況的直接後果是,邊緣城市的高質素人口無差別地向大城市集中,導致那些地方的發展潛力永遠缺乏後勁,而大城市對人才的負荷又過重,但被淘汰下來的人才卻不願意回到家鄉,造成人才浪費。而這種惡性循環則會不斷增大城市間,城鄉間的貧富差距,最終造成惡劣的社會問題和治安問題。
而且,從多元文化的角度來說,很多省級的劃分也不見得合理。再用廣東來舉例,廣東境內存在幾個比較重要的漢族民系——廣府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高涼民系(還有其它如疍家民系和粵北一些民系等),其相互之間的語言、文化和風俗本來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且獨具一格,但粗放劃分行政區域的結果,導致近幾十年廣東其餘幾個民系慢慢從屬於廣府,而失去自己獨立發展的空間。而另一方面,很多像我這種作為廣府地區的廣州人,經常可以聽到身邊朋友抱怨外來人口太多,導致地域歧視,文化歧視,文化矛盾,人口矛盾等種種問題。
因此,我認為中國應該進一步細化劃分行政區域,從中國的面積和多元文化的角度,中國劃分60個省一級行政單位完全沒有問題(至於負面影響可以另外再討論)。請問你怎麼就覺得青島大了?青島和周邊濰坊煙台比比,誰大?萊西平度給青島供水,你給划出去?別提什麼引黃,沒用,現在青島還惦記萊陽那點水呢
陝西省……陝北(榆林,延安):「南邊那些窮鬼口音粗糙還不吃土豆……」關中五市:「兩邊全是土鱉說話又聽不懂,怎麼配得上我大雍州京畿道的身份…還有,能不能把甘肅天水還給我?…」
陝南(金州):
「湖北爹,我要回去……」陝南(漢中):「四川娘,我想你你曉得不?……」…………全國這種情況太多了……別的省不清楚,
就拿我的家鄉江西來說,省會城市南昌戶籍和實際人口偏弱小,沒有明星大城市不利於省政府在中央爭取政策和吸引外資。(對比武漢,長沙)。
有些地級市根本劃分不合理,比如上饒和宜春的市府所在地太偏了,很難對下屬縣有效管理。
特別宜春市府的所在地經濟比不上下屬的縣級市 豐城 樟樹 高安,這無形會限制這些縣級政區的發展。贛州的面積(占江西總面積的約4分之一)和人口(占人口的5分之一)都太大了,而且贛州市本級又窮,小馬拉大車很難做,分成兩個或三個地級市要合理的多。
然後就是縣級政區,有的縣級地區只有10來萬(銅鼓縣),有的上百萬(鄱陽縣150萬)。這樣做合理嗎? 中國的撥款是按行政級別來的,這樣做的結果10來萬的縣的人均財政撥款可能比上百萬人口的縣撥款多,不太公平。我認為應該盡量讓縣級人口差距不能太大。1、元明時期形成的以農業社會生產方式為經濟基礎、以防止地方割據為目的的劃分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需求,比如說,省級行政區的接壤處基本都是貧困帶(長三例外?)政策空白地,長三例外還是因為大平原一個,基建成本低。
武漢、重慶、南京為什麼發展的比較好,江兩岸都是自己的行政區,有建橋修隧的動力,也不會扯皮,而九江、岳陽、安慶就慘了,江對岸不是自己的地,所以蹭著國家的高速、鐵路才能修個長江大橋,慢慢的就落後了。
工業時代,行政區就應該跨江,形成內生的過江需求和動力,解決交通問題,而不是江兩岸為了誰出錢扯皮。
2、歷史遺留問題,部分解決了,但是還有留存。
比如滿洲國弄的東北十省,是恢復成了三省,但是河北的那一堆小縣(解釋一下,在解放戰爭時期,很多地方是解放區和國統區分別設了管理機構,解放後卻沒有及時合併,造成了原來的半個縣變成了一個縣),組織能力不足,人員臃腫,一個縣可是確確實實的四套班子,外加各個局一個不能少。
3、部分城區太偏,向心力弱
比如荊州和宜春,城區處在地級市的一角,最遠的洪湖離武漢更近,卻被荊州管著,高安更是在南昌眼皮子底下。
地理上的遠近直接決定了物流、交通成本,和行政劃分的割裂無疑加大了管理損耗。
宜昌在湖北發展的比較好,恰恰是因為城區被一圈縣級市、轄縣包圍,處於正中間,這樣主城區和縣區的距離平均,下屬各縣和城區的往來較為便利,這樣聚沙成塔,城區慢慢的就起來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麼城區同時也是地理中心,要麼就放權,減少行政干涉(堪薩斯城橫跨兩州,可謂奇觀)
留待補充
4、
2017年3月2日更新:發布一下我的行政區劃改革設想。具體內容請看我的專欄。http://zhuanlan.zhihu.com/NickiswaittingsomeoneinCraiglock
以下是我設計的我國分省政區圖:
以下是行政區劃層級圖:
——————————————————2016年6月13日更新: 湖北省的地理位置還是比較優越的,處於平原地帶且河網密布。這一類地形容易產生巨型城市,如果一開始的行政區劃盲目製造了轄區巨大的城市,那麼這個城市的擴張將難以遏制,出現「尾大不掉」的城市。武昌、漢口和漢陽三縣在民國時期逐步合併,雖然期間經歷了北洋政府「廢州廳府設道」、民國政府廢道設行政督察區」,直至民國晚期設立專區等數次大規模行政區劃改革,三縣合併的路從未被打破。當然也不是沒有小插曲。1929年武漢分治,武昌、漢陽縣城划出,漢口仍為特別市。1931年漢口為省轄市,1932年改為特別市。1929年6月21日,湖北省政府組建武昌市政委員會。1931年4月,武昌市政委員會改為武昌市政籌備處。1946年10月1日,武昌市政府成立。市轄區域66平方千米,人口176379人。市區範圍:東北至任家路,西南至白沙洲,東南至洪山口,西北至長江中線。轄中正、大朝街、賓陽、糧道街、胡林翼、積玉橋、金白洲、徐家棚8個鎮公所。12月1日,將鎮公所改區。1946年,漢陽城區劃歸武昌市管轄。1949年5月16日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改由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中南軍政委員會駐漢口。1952年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並為其駐地。1954年改湖北省轄市,為省人民政府駐地。1959年原孝感專區所屬孝感、通城、應山、蒲圻、大悟(駐二郎店)、嘉魚、黃陂、漢陽(駐蔡甸鎮)、武昌、漢川、咸寧、應城、通山、雲夢、崇陽、安陸等16縣劃歸武漢市領導。1960年撤銷通城縣,併入崇陽縣;撤銷嘉魚縣,併入武昌縣;撤銷蒲圻縣,併入咸寧縣;撤銷雲夢縣,併入安陸縣。轄12縣。1961年將孝感、應山、大悟、黃陂、漢陽、武昌、漢川、咸寧、應城、通山、崇陽、安陸等12縣劃歸孝感專區。1979年原屬咸寧地區的武昌縣(駐紙坊鎮)和原屬孝感地區的漢陽縣(駐蔡甸鎮)劃歸武漢市領導。於此形成反差的是,湖北其他數個地級市轄區極不合理。武漢的無度擴張已經讓鄂州、黃石和黃岡的市轄區相互交錯,互相擠占發展空間。這種膨脹導致了武漢不直轄都不行的局面。政治中心本來就不適合當經濟中心,因為他會憑藉政治地位得到更多的競爭優勢導致其無度膨脹,榨乾周邊地區。本身鄂西經濟比不上武漢,在這種行政區劃影響下,必然雪上加霜。當然,行政區劃不能決定經濟,只能起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湖北省的經濟單極化確實需要行政區劃負責。同病相憐的還有四川省。由於地形與經濟基礎問題,成都市的大規模擴張也難以避免。但規划上顯然沒有做出任何限制。因此成都市不僅管轄範圍巨大,還能變更縣級市代管關係隸屬,吞併了簡陽市。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省會獨大,擴張無度。同時其他地方該合併的沒合併,有些地方又缺少地級市。一個省內培養三到四個大城市是比較合理的。這也是小省制不能長久的問題,因為省越是小越無法解決省會一城獨大的問題。甘肅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擁有類似的問題,那就是東西跨度太長,不便於管理。對於內蒙來說,它還存在著與黑龍江省存在對加格達奇地區行政公署管轄權之爭的問題。同時滿洲里市和呼倫貝市之間還存在著「縣級市代管地級市市轄區」這樣前所未有聞所未聞的奇葩區劃體制。
新疆和西藏的共同問題是應該加快推進「撤地設市」改革,儘快把地區行政公署改製為地級市,發揮中心城市對周邊經濟的帶動作用。
具體到新疆,首先應該三分新疆,設立庭州省、伊州省和新疆省。對於缺少大城市的地區,可考慮設立由省直轄的縣和副地級的郡,省轄縣之下設「里」和「鎮」,省轄郡之下設「里」和「路」。並廢除鄉鎮街道辦一級政府,總體實現「省級--地級--縣級」三級制。遼寧省存在著大量飛地,特別是各地級市市轄區的飛地。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大量的「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然而這些機構不斷向事實的市轄區演變,並未看到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好政策應該通過立法執行,不能動不動就划出一塊地區執行不同的政策。「特區」搞一兩個可以,搞多了就不值錢了。還會導致官僚機構臃腫。
介於東北下滑的經濟和超少子化問題,吉林省應該併入黑龍江省。同時將部分地級市降級為(副地級)郡。並在適合組團發展、形成中小城市群的地區設立(副省級)州。同時解決伊春市這個人口不多但有十多個區的地級市的問題。
陝西省和其他省區的區劃問題也是有共性的,主要就是地級市太少,而適合做大的地級市沒有做大,反而管轄著不必要的地區。應該積極實現咸陽與西安合併,設立副省級的「長安府」。咸陽原本管轄的縣市合併成了數個地級市。還要解決楊凌區多重管理、隸屬不明的問題。
第一,治所偏居一隅的、因轄區範圍包裹另一個地級市導致治所幾乎要跟下轄縣市分隔的宜春。第二,袖珍地級市:新余、萍鄉、鷹潭。第三,陸上面積最大的、下轄縣最多的地級市:贛州。第四,幾乎被腰斬的地級市:上饒。第五,東部地區東西跨度最長的地級市:九江。第六,剩下一個瘦子大哥(省會南昌)帶著兩個胖子小弟(吉安、撫州)我已經無力吐槽。南平市由於自身經濟實力和地理原因,其實更應該設立「州」政府。地級市政府結構是一種行政區政府與駐地政府合併的「以點帶面式」行政區劃模式。但對於南平市,更適合一種政府駐地與其他被管轄平起平坐的體制。南平市的問題尚未解決,南平市自己又發明了一個奇觀——撤市設區審批難怎麼辦?搬遷地級市市政府駐地,以此為由撤市設區!所以建陽市被撤市設區了,靠著「挪窩設區」,南平市搞出了市轄區飛地。實際上,城區聯繫薄弱,各地獨立性還是很大。
其餘的地級市,除了廈門市,都需要不同程度的縮小。由於區劃調整時盲目被民粹和群體性事件綁架,導致懷化境內出現了」兩個洪江「問題。這裡不展開說,簡單講就是為了安撫民間不滿,出現了兩個縣級的洪江,這完全沒有必要,還浪費行政資源。
同時,當年「切塊設市」導致了很多城市化率高的地區雖然設市獲得了很多權利,但和「母縣」剝離導致發展空間不足,不得不走上合併的老路。然而,「津澧合併「喊了多年也沒有了動靜。長沙市和長沙縣同時存在也不是一個好現象。湖南面積廣大,地級市數量還是太少。長條形的轄區範圍也不利於管轄。雲貴兩地需要不斷消滅民族自治行政區,同時增設地級市和郡(縣級市改名而來)。
在高速城市化後,廣佛已經可以合併,而潮汕地區也需要重組。
建議:廣佛合併;深莞惠直轄;粵東(潮汕)與閩南、贛南合併建省;兩廣合併。近期,海南第四個地級市——儋州市成立。日後應該讓四個地級市瓜分海南省直轄的縣,這樣才能防止各縣單打獨鬥,缺少經濟中心和大城市。
我的區劃方案放在這裡更參考:先放出總體規劃。
我國分省行政區劃圖:
聽從網友的建議,將之前設計的淮州省更名為江南省;同時為避免誤會我將原有的名稱出自漢代揚州的揚州省改名為浙閩省。
同時,還需精簡行政層級。我國現行的行政層級是「省——地區——縣(區)——鄉鎮」四級制,按照另一種計數習慣,算上中央一級就是五級。由於我國存在「以黨代政」的問題,所以有黨委的地方也在某種程度上算作一級政府。如此算來就是「中央——省——地區——縣(區)——鄉鎮——村委會/居委會」。這種架構層級太多,減慢政令傳導效率和質量。官多吏少的問題也非常突出。所以本人設計的行政層級結構為:省級——地級——縣區級。實現三級制。
以下是行政區劃層級圖:
原有行政區類別名改動變化如下:
自治區改為省或道;直轄市、特別行政區改為「都」;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改為「府」、縣級市、副地級市、准地級市改為「郡」;地區行政公署、自治州、盟改為「州」;自治縣、旗改為縣。
下面將列出新增行政區行政長官及副行政長官的官職名稱:
正 副
都: 知事 參事
府: 知府 太守
州: 州牧 刺史
郡: 郡守 郡丞
里: 里正 里丞
路: 指揮使 觀察使
鎮: 鎮長 副鎮長
道的三大行政長官官職名與副職名:
轉運使 副轉運使
道尹 道丞
安撫使 經略
(注1:道與省不同,一般在嚴重地廣人稀或管轄範圍極大導致省級政府放權反而更好管理或自治能力強且小城市分布密集的地區或經濟落後需要向地方放權且地方財政不足以支持大政府的地區設立。道只管轄三個部門:轉運司,經略司,安撫司。
轉運司的行政長官為轉運使,負責財政收繳和撥款。經略司的行政長官為道尹,負責監察道所轄各州府,同時監察轉運司和安撫司,處理一般性事務;同時有「州府聯席會議」作為辦事機構處理重要政務,各州府行政長官參會參與表決。安撫司的行政長官為安撫使,負責道內的治安。
轉運司=省地方稅務局+省財政廳;經略司=省政府辦公廳+省監察廳+省審計廳;安撫司=省公安廳+省司法廳+法院檢察院(司法裁定和法律判決需要送最高法院檢察院裁定)
三個司平級,互不隸屬。道尹可管理三司,但任免權仍歸中央。道尹對道政府的控制力遠低於省長對省政府的控制力。
與省相比,道的機構大幅壓縮。由於其只管轄副省級政區,因此大量省級政府的機構將被下放,賦予給州府履行相關職責。對於地廣人稀或是適宜小城鎮群聯合自治的地區,道是一種比省更高效的機構。
注2:圖中紅色字體標註的行政區行政長官由上級委任;藍色標註意為直接選舉產生;紫色則代表間接選舉產生。)
本人的行政區劃改革設想會在以下網站更新方輿論壇 - 區劃改革 , 站內為老版本,不必當真。
--------------------------------------------------------------------------------------------------------------------------------------http://zhuanlan.zhihu.com/NickiswaittingsomeoneinCraiglock這是我的專欄,歡迎關注。————————————————————很久之後,更新一下。先把我設計的行政區劃方案圖貼上來,這個是分省的政區圖。 說一下整體設計上的問題:第一,行政區的通名設計奇葩,導致市制混亂。直轄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地級市、較大的市、設區的市、縣級市、副地級市、准地級市、省直管縣級市以及即將上馬的「鎮級市」。。市這個字已經用爛了。。第二,自治區設計奇葩。維護民族團結應該體現在司法上一視同仁,而不是搞自治區這種東西。對於國家穩定是個不利因素。第三,省的管轄範圍太小,很多經濟區處於多省交界處。協調起來麻煩,行政壁壘多,效率差。各省問題,我依次來說吧。北京:北京行政區劃第一大缺點:地區辦事處在郊區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地方政府設立了「地區辦事處」。對城鄉結合部進行管理的行政機構,也是農村地區「鄉鎮建制」向「街道辦事處建制」過渡的特殊事務機構。但是,過渡嘴上說,官府設立了就撤不掉了。很多地方的「地區辦事處」早已成了等同於鄉鎮街道辦一類的常設機構。如果要撤鄉設鎮設街道辦,為什麼不一步到位,新設一個行政區意義何在?如果不適合改制,那一開始幹嘛要改制?這個過渡機構到現在也沒完成使命,過渡成空想了。北京行政區劃第二大缺點:東城區和西城區的名字。。。無力吐槽。。文盲治國的典型案例。北京行政區劃第三大缺點:當初把政府機關、城市核心全部規划到城區里,為此拆了城牆。早知今日,提前把一部分政府機構搬到通州多好?天津:天津行政區劃第一大缺點:濱海新區作為一個(直轄)市轄區,竟然是副省級的。。。一個副省級的市轄區。。。可笑啊。。。在市場經濟時代,盲目把一個地區的發展和行政級別掛鉤是極其可怕的。這不僅導致地方發展會不平衡,資源盲目向省會、首都集中。也導致各地盲目要求提升自己的行政級別,搞亂區劃體系。話說回來,區字算這個行政區的通名,那麼專名是什麼?濱海?還是濱海新?如果新區是通名,那麼天津又繞開憲法,發明了一個行政區——新區。。。。天津行政區劃第二大缺點:蘆台經濟開發區。。。屬於唐山,位於天津。天津行政區劃第三大缺點:天津管轄的「天津鐵廠街道辦事處」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這個飛地「飛」地真遠。 河北:河北行政區劃第一大問題:廊坊的飛地問題。河北行政區劃第二大問題:」因礦設區「問題嚴重。過去依靠礦產設立的市轄區實際上和城市建成區並不相連或經濟聯繫太弱,還是飛地。十分奇葩。註:隨著張家口市調整行政區劃,」兩個宣化「問題和多個市轄區不相連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但實際上,下花園區、宣化和張家口城區的經濟聯繫還是太弱,壓根兒就應該分家。遼寧:遼寧行政區劃第一大缺點:經濟開發區多如牛毛。真不知道有什麼幫助。養一堆官員,造一個和市轄區區別不大的經濟開發區還不如簡政放權來得好。遼寧行政區劃第二大缺點:飛地滿地跑。興隆台區、前站區、雙檯子區這三個市轄區都有飛地。而蓋州市下轄的果園鄉由8個不相鄰的地區組成。簡直是東北飛地王。遼寧行政區劃第三大缺點:鐵嶺市的清河區不與其他市轄區相連。。這不知道為什麼把這裡設為市轄區。。可笑。吉林,暫時沒有大問題。黑龍江:黑龍江行政區劃第一大問題:伊春市只有一百多萬人口,但是卻管轄了15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和1個縣。據稱這麼多市轄區都是林業局改制而來的。。。不知道當地領導怎麼想出這個政策的。。是不是怕林業局員工下崗?黑龍江行政區劃第二大問題: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的歸屬問題。一直在和內蒙古自治區爭。而「大興安嶺地區」自身更奇葩,作為「地區」竟然直接下轄市轄區。。「區下有區「。。奇葩。內蒙古:內蒙古行政區劃第一大問題:相互代管。呼倫貝爾市下轄扎賚諾爾區,但這個區又隸屬於滿洲里市,而滿洲里市也隸屬於呼倫貝爾市。。這就好比是」我的下屬是我下屬的下屬,但他還是我的下屬「。。。區劃能搞得跟繞口令一樣。。內蒙古行政區劃第二大問題:東西跨度太長。。完全就是純政治因素導致的,除此之外毫無科學性。山西:山西行政區劃第一大問題:晉中市轄區廣大,但晉中市市區卻偏安一隅,已經和太原市接壤。拆分晉中的呼聲從未停歇,但是山西省至今未有動作。 山西行政區劃第二大問題:地級市數量太少,導致單個地級市轄縣太多,地級市對邊緣縣市的輻射能力不足。山西行政區劃第三大問題:從相對位置關係和經濟聯繫來看,汾陽、介休、孝義一帶完全可以成立一個地級市。然而山西省依舊不這麼干。 山東山東行政區劃第一大問題:濟南太小。。齊河縣、鄒平縣、萊蕪市和泰安市的市轄區部分、肥城市都應該併入濟南。山東行政區劃第二大問題:青島太大。平度和萊西應該脫離青島。山東行政區劃第三大問題:煙台和威海應該合併,同時適當把所轄的幾個縣級市分離出來。山東行政區劃第四大問題:濟寧市應改名為兗州市。山東行政區劃第五大問題:東營市應併入濱州市。山東行政區劃第六大問題:高青縣應劃入濱州市。山東行政區劃第七大問題:沂蒙一帶應組建一個地級市。山東行政區劃第八大問題:徐州應併入山東省,並將棗莊市市轄區部分、微山縣一帶併入徐州市。 江蘇江蘇行政區劃第一大問題:省會位置太偏,蘇皖應當合併。江蘇行政區劃第二大問題:徐州位置太偏,蘇北應當併入山東。江蘇行政區劃第三大問題:溧陽市離常州市市區較遠,應該與溧水、高淳、宜興組建地級市。江蘇行政區劃第四大問題:江陰、靖江、張家港一帶可以再組建一個地級市。江蘇行政區劃第五大問題:鹽城市應帶拆分。江蘇行政區劃第六大問題:海門、啟東應併入上海。安徽
安徽行政區劃第一大問題:皖北應與豫東、鄂北合併建省。安徽行政區劃第二大問題:黃山市應更名為徽州市。安徽行政區劃第三大問題:淮南、蚌埠需擴容。巢湖需恢復建制。安徽行政區劃第四大問題:淮北市應併入宿州市。 河南河南行政區劃第一大問題:鄭州和開封在一個省會影響相互發展,且為了配合黃河金三角經濟開發區,應該讓三門峽、洛陽、濟源、焦作、鄭州和晉南、陝南、鄂西北合併建省。河南行政區劃第二大問題:很多城市輻射能力弱,這些地級市的小馬拉大車問題嚴重。應該增設地級市、省直管縣市。河南行政區劃第三大問題:信陽市市轄區偏安一隅,應拆分信仰地級市。河南行政區劃第四大問題:安陽與鶴壁應該合併、重組。河南行政區劃第五大問題:范縣、前台縣應併入山東。浙江:
浙江行政區劃第一大問題:義烏市可以升級為地級市了。浙江行政區劃第二大問題:舟山市應併入寧波市。待續。。。。。。-------------------------------------------------------------------------------------------省太多,地級市太少,縣的大小不一、轄區混亂、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完全可以撤銷。資源過分向「市」集中。
市本來是「鎮」的意思,現在中國的市真是個無比混亂的概念。省級的直轄市是市,地級還是市,縣級市如雨後春筍。古代中國分國野,國人就是市鎮人,野人就是鄉下人。市/鎮/國/都是一樣東西,是用來引導地區發展的;現在倒好,成抽水泵了,而且因為政策的原因,除華西村等少數癌瘤外,幾乎所有的「鄉下地區」都永久失去回血能力。回到問題中的省級區劃上來,個人認為省級規模太大,不妨廢省,仿唐制虛設「十五道」,京官馭之;實置一百至一百五十箇一級行政區曰「州/府/軍」,下放實權;再下統一今日所有三千「縣/區/縣級市/自治縣」爲縣,亦有民權。誠如此,以上列位所言區劃之弊病,一概不存在;上下各司其職,地方才有活路。只是而今中國,政教合一,上下率迷信於「集中力量辦大事」,以上設計不得不流於幻想;然則何為大事,不過大破壞大混亂之別名,嗚呼哀哉。全國鄉鎮行政區劃數據,是結合野外實測資料,同時參照有關地理圖件,採用人機交互的方式開展行政區劃地圖矢量化工作,最終獲取2014年全國鄉鎮區劃邊界數據。主要包括省市鄉、鎮、街道矢量邊界,精度滿足1:1萬比例尺要求。http://www.dsac.cn/DataProduct/Detail/201926
劃分能有多大改變,搞地方分權就沒那麼多問題了
缺點的話一直覺得內蒙古該像民國那樣拆成幾個省呢,以及重慶這麼大地方卻設為直轄市,結果只有西南部分的市區發展比較好,沒有分中心
可能不是題主想問的,但是因為這個事心情太差了,所以強答一發。行政區劃的準確信息嚴重缺乏,經不起推敲。即各省市、區縣的區劃和面積信息經常是不準確的,過時的。按理說這種數據應該以統計年鑒為準,摒棄一聽就很low的百度百科。但是百度百科的資料難道不應該也是根據某個資料來源填上去的,總讓人好奇難道這麼多來源的數據就是錯的,錯的也得有個錯法啊。 舉個例子,我甚至無法說清楚現在北京市和朝陽區的轄區面積到底是多少,是百度百科和wiki百科所說16410.54平方千米,這實際上也是北京市統計年鑒上的數據,年鑒上說資料來源是2008年北京市國土資源局。但是又出現了16807.8平方千米這個數據,哪裡來的,各種找不到數據來源,這個數卻哪裡都是,各位可能說那就不要理了,就按前者說吧,好的,我跟自己說別較真。 但是當我找朝陽區的轄區面積的時候,北京市統計年鑒上清楚寫著455.08平方千米,來源依舊是2008年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我心稍定,應該就是這個了。而手賤如我,搜了下各種百科和網頁,其中甚至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朝陽分局的網站上的赫然寫著470.8平方千米。(不要問我現在國土資源局的網站上北京市的轄區面積是多少,我沒找到,痛哭流涕中,可能是藏在某個角落,我也很想找到。有找到的求告知求鏈接) 我此刻是懵逼的,來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咱們來談談人生,朝陽區怎麼了,是這幾年區劃變動,擴大了,擴大了也不見什麼地方寫著擴大哪些地方,什麼時候擴大的。還是說這兩個數字其中之一不準確,我完全迷茫了。 更不要說各種區劃變動,網上哪哪都找不見,去圖書館碰碰運氣,搞不好哪個小冊子上有寫,還不一定全,無法想像這就是21世紀的網路時代,就是這麼逼死強迫症的。
省應該是中央派出機構,精簡省機構。市縣行政應該平級,而不是地級市管縣,但是地級市行政級別要比縣大,縣經濟發展高也可以升格地級市,而不是像現在地級市兼并縣。中央-市(縣)-鎮(鄉)三個行政區劃。
1、很多省會城市對本省部分地區的輻射能力有限,如瀋陽,濟南,石家莊,南京,太原,合肥,南昌等。2、地級建制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小馬拉大車現象突出,省管縣政策不能落實暫時想到的這麼多
推薦閱讀:
※出現社會矛盾,為什麼對中國大家喜歡歸咎於體制,而民主國家卻不能這麼說?
※為什麼中國缺少像韓國和日本那樣保護農民的農業協會?
※中國工匠精神沒日本厲害嗎?
※中國目前最先進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母機在哪裡?
※如何看待清華大學降低國際學生錄取門檻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