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埃及語既然寫的是象形文字,那麼讀音是怎麼推測出來的?


樓上都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我想多補充幾句。自從羅塞塔石碑的發現,由於上面有聖書體,世俗體和希臘語三語對照,給破譯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尤其引起人注意的是,裡面國王的名字都用了一個圈給框起來,後被稱為王名圈。其中托勒密的名字重複出現。由此成為破譯的一個起點。

另外,不能不提到科普特文字對於埃及語的語音重構的功勞。首先,埃及文字演變歷時很長,最早已知的文字記錄從公元前3200年開始就有了。從公元前3200年-前2100年被稱為古埃及文字,從前2100年到前1600被稱為中古埃及文字,從前1600到前600成為晚埃及文字。其中很多刻畫整齊你圖畫般的文字被刻在一些神廟和墓室的牆壁棺槨上,被稱為聖書體。可能是因為太費時費力了,尤其是寫在莎草紙或皮革上的時候,所以就像漢字一樣,演化出一些草體字,簡化程度慢慢增加。最開始是僧侶用來記錄宗教事務的僧侶體,後來在公元前650年左右漸漸演化成了用來記錄行政商業法律等非宗教事務的世俗體。

而後到了托勒密王朝,希臘文化傳入埃及,人們開始借鑒希臘字母來記錄世俗體的正確發音,從而形成了一種混合性質的文字。這種文字在王國末期使用,到後來基督教傳入,後成為了僅為埃及科普特教堂使用的文字。

這裡之所以提到科普特文字,是因為我們知道埃及語的書寫是忽略母音的。就唯一的線索也僅僅是j/i,用來反映該音節以母音開頭或結尾,或是表示一個雙母音,或w,可以表示以母音結尾。然而,希臘語卻是能標註母音的文字,所以在科普特語裡面就有很多詞語都暗示了尤其是母音的發音。比如nfrt-j.tj埃赫那吞著名的王后涅菲爾蒂蒂,我們從科普特語能夠重構出一個nafratíta的音。當然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給我們提供的線索這個名字更可能讀作naftíta。


一般認為破解古埃及與的突破口不管是書寫還是語音都是通過羅塞塔石碑上三種文字對照中,已知的希臘化國王的名字,既托勒密。Thomas Young首先發現到人名的反覆出現;隨後Champollion進一步推出古埃及文字有相當一部分是表音的符號。有了這兩點之後,接下去的就是對比已知的希臘語,進行比對破譯。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古埃及語是表音文字,但是類似於阿拉伯語,大多數情況下,母音是被省略的(除了外來名字,即托勒密名字中的母音是被單獨表示出來的)。一個古埃及字元,除了可以表意之外,表音的方式也相當多變:有單輔音的符號,有雙輔音或者三輔音的符號。也就是說即使知道了某個特定字元表示音,我們現代人也無法準確地讀出來,因為連接輔音的母音是缺失的。

舉個例子,如圖

右數第二列的第三個符號,標註為「nfr」,即是說明這個符號發音的輔音部分,但是是否有母音,有幾個母音,分布在什麼位置,具體是什麼母音,我們卻無從得知。著名的娜芙蒂蒂胸像所雕刻的王后名字就包括了這個「nfr」符號,為了便於發音,默認在輔音之間用[e]連接,也就是我們現如今稱呼她的名字。但歷史上古埃及人到底是如何稱呼她的目前只能是謎了。


古埃及文是象形文字不錯,但是卻是表音的文字。通過查閱文獻,特別是多語對照的文獻,是可以還原的。


古埃及文字又表音又表意。

一部分文字就是圖像文字,畫了什麼就是什麼意思,這些符號圖像各自組合,表示種種想法和觀念。

另一部分文字就像日語的假名一樣,借用某個象形字的寫法表示口語中發音相同的文字。

以上看法來自《文字與書寫 思想的符號》原著Georges Jean


準確地說,古埃及文字應該是意音文字。


上面寫的都是「學術」的東西,介紹夠科學,也夠詳細,然並卵。讓我來一句話解答你的問題:

根本讀不出來。

不光是古埃及語,任何失傳的語言都是無法知道「當時的讀音」的。現在的讀音都是按照現代人的發音習慣強行讀出來的。換句話說,用現代通用的古埃及語跟懂得這種語言的古人類交談時,他們將完全聽不懂你在說什麼。比如你站在拉美西斯二世面前對他說:「尊敬的拉美西斯二世殿下.....」

他會回答你:「???」

至於樓上所說的什麼「科普特語」,這個語,那個語的,都是文字(或者叫書寫方式)的演化和破譯,並不涉及讀音。在沒有錄音機和國際音標的年代,一切給出的「標準讀音」的統統都是在耍流氓。當然同一語系的母音發音差別很小,這也是事實,所以語言學家在制訂標準讀音時參考了科普特語的發音方式,以求儘可能地接近古人的發音習慣。而輔音就算是科普特語也無能為力,目前只能按照英語的發音習慣來了。

到這裡,題主應該明白了拉美西斯二世為啥聽不懂了,因為按照當時人的讀音,他的名字根本不叫"拉美西斯二世"。「拉美西斯」這個詞是科普特母音加上英語輔音發出來的讀音(其實這麼論證並不嚴謹,這裡只是舉個小例子,明白意思就好。實際上古埃及語參考了很多現代語言的讀音,不光是科普特語和英語),古人是不可能聽得懂的。

以上。


根據科普特語來推導出來的。


不是有出土一塊埃及豔后時期的羅馬文,腓尼基文,埃及文,希臘文的多文字法典石碑嗎


象形文字表音也表意。古埃及人碰到外國名詞時,會拿某些象形符號儘可能呈現該名詞的發音。

十八世紀末,拿破崙團隊佔領了埃及,在一個叫「羅塞塔」的港口城市發現了一座石碑(後稱「羅賽塔石碑」)。這石碑上有一段銘文,銘文內容非常無聊,大概就是歌功頌德之類,但重要的是,石碑上的銘文用希臘文、象形文字以及通俗文字(演變後的象形文字)寫成了三個版本。

根據銘文上希臘文的版本,就能推測出象形文字的大致讀音。


讀音是後人復原出來的,輔音中間加「e」是最多的讀法,比如nfr的讀法就是「nefere」,但是埃及語真正的讀音是怎樣的,學術界也未能有個定論。


推薦閱讀:

TAG:古埃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