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Fuelband 和 Fitbit 真的能激勵不愛運動的人運動嗎?


不能。

Fuelband資深用戶 去年4月份剛推出的時候就下了訂單 海關扣了一個月 終於在6月初拿到了。

Fuelband的意義在於量化你的運動事件 雖然不精準 大概還是能看出來每個時段的活躍度。

大部分時間裡戴著活動 好處是配備了時間功能 可以當手錶用 壞處是 每個人都問我這表多少錢——

表你妹阿!這是運動計數器你知不知道阿!計算步數卡路里阿!nike plus阿!你iPhone裡面那個功能用過沒有阿!

以上是內心OS

鹵煮無能 只好淡淡地回答一句 一百多

以下是題外話

鹵煮在國內屬於極其不愛運動的人 除了開車就是坐車 一天下來fuel index7 800左右

現在在國外讀書 學校裡面不可能開著車跑(鹵煮沒時間考駕照 更不敢在國外無照駕駛) 就買了個自行車

這時候fuelband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以前稍微遠一點的地方都想坐車去 現在更偏愛騎行了 島國的自行車是走人行道的 不需要和鐵皮們在大馬路上搶道吃煙 這也是推動鹵煮騎車的環境條件

天氣好 沒有paper要趕 沒有seminar要參加的時候 鹵煮還是很願意出去溜達一圈的

看看band 1k8 9 就會想再騎一段 完成今天的goal

2k5 就會想試一試3k吧 有特殊的動畫呢

3k 又會向4k前進

正是這樣的心情 鹵煮最高的fuel index是4960

如果你指望fuelband幫你改掉不愛運動的毛病 不要妄想了 它只是個工具 不是gym coach 不能逼你上跑步機

但如果你是個喜歡「任何一種」運動的人 nike+ fuelband將是你最好的朋友 鼓勵你 鞭策你 儘可能地去運動 不是坐在電腦前又看一集破產姐妹花

即使美艷如Kat Dennings 也會戴著Fuelband 出去和Nick跑上一圈 閑閑地秀出Goal 說一句 No big deal

P.S. 去夜店又不敢跟妹子搭訕的Geeks 戴上Fuelband 不經意地看一眼 妹子好奇心泛濫主動問你So cool what"s this的幾率是很高的「被借去夜店無數次的女漢子攤手狀」

————為評論而開的分割線————

回復@李柱銘

開篇已經很明確地回答

「不能」

沒有工具能改變一個人的懶惰

當你心儀的妹子/小哥 以開玩笑的語氣調侃你:最近有長胖一點喔

即使沒有fuelband 你也會去gym跑兩個小時的

人類最原始的本能 就是運動最大的動力


健康類的應用是persuasive technology的熱門研究領域。在nike這類商業應用推出前,國外的學術領域有不少類似系統,例如FishNStep, UbiFit Garden, Shakra等,試圖探索科技是否能協助改變人的行為。HCI領域借鑒的一個重要模型是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該論文發表於1997年,已被引用超過3000次)。該模型指出,健康相關行為的改變,是階段性的,而非一蹴而就。他們提出了一個五階段模型:precontemplation (前思索),contemplation(思索),preparation(準備),action(行動),maintenance(維持)。值得注意的是,每個階段的持續時間都有幾個月之長。而最後一個階段,maintenance,更可能長達從六個月到五年不等,才能最終判斷行為是否真正並改變了。比如文章引用研究數據指出,戒煙者在12個月後反彈率高達43%。

該模型對設計的指導意義在於,改變健康行為是非常艱難漫長的,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設計策略。比如在前二階段,可能更多是信息傳達(「多運動有助健康」);第三階段注重於協助用戶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和計劃;第四、第五階段重於激勵。激勵的手段有很多種,數據可視化、獎勵屬於反饋性的激勵。除此之外,目前有不少研究在探索一些社交性的因素(比如朋友親人之間的互動、競賽)對激勵的影響。例如,目標設定理論(goal setting theory)指出,當你將一個目標公開化(向全世界宣布你要減肥),你可能達到這個目標的機會更高。同時,如果你看到同樣在向一個目標努力的朋友比你做得更好,也可能激勵你去努力(當然,研究也指出這種「競賽」會有負面影響)。此外,撇開是否使用一個應用協助你改變行為不談,如果你身邊的親人為你提供支持,也許你的動力又會增加。

當然了,行為能否最終改變,還取決於個人特質,比如自律能力,成就達成的慾望。self-efficacy,即相信自己能否達成目標的信念(譯作自我效能感),也會對最終結果有影響。同時,達成這個目標對你而言的重要性也會影響你的付出。


對於不愛運動的人來說,可能短期內有一個激勵的作用,因為有新鮮好玩想試試的心理。

人很容易在短期內改變自己的行為,一次或者兩次,但是長期來說,一個行為要堅持下去,變成習慣是很難的,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精力,時間,還有自控力。之前做的project我問過一些人,他們很多人都曾經堅持過跑步或游泳一個月到兩個月,但是一旦遇到一些時間衝突工作量衝突無法堅持計划了,那就很容易放棄了。

nike+和fuelband只是提供了一種激勵方式,就是讓人知道運動的數據,設立一個數據目標。對於想要運動的人來說,這也許是他們想要的運動輔助,但是對於本身就不愛運動的人來說,這種激勵方式並不能使他們愛上運動。


已戴上 Nike+ FuelBand 一個多月了,很遺憾,不能。

以下是這一個多月來的數據:

Daily goal 從 2000 設為 3000,再降到 2000。

基本上心路歷程就是:信心爆棚-自我懷疑-降低目標-垂死掙扎-don"t give a shit.

Nike 確實做了很多事情以激勵,比如可獲得各種勳章、分享運動數據到社交網路、讓你添加好友互相拼數據、還把 Total nikefuel 分成很多 milestones 讓你一步步達成,增強目標感…

可惜,健身就是種習慣,和任何其他習慣一樣,需要經歷一個痛苦的培養過程,對於跨不過這一步的人(無論是懶還是忙),對數據只會慢慢變得麻木。

Nike+ FuelBand 對我來說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知道了,原來自己每天的活動消耗量化成數字後是那麼低,原來自己這幾年來不斷長胖是有原因的、是不能怨社會的。


貢獻點自己的體會。

帶fitbit四五個月了,fuelband一個星期,再加上iphone上的nike running一周多。

一方面是看到量化的自我很有意思;另一方面是已經投入了(金錢、堅持記錄)不能半途而廢啊。

有點像玩foursquare,一般人覺得沒意思checkin麻煩所以不玩,但一旦玩起來了,比如我,就永遠停不下了,就像你費了天大的力氣推動了一列火車,還會主動讓火車停下嗎,雖然甚至不知道自己推火車幹嘛。

對於愛運動的人,只會讓他們運動得更起勁兒;對於不愛運動的人,也許是個契機,也很有可能毫無幫助,我身邊就有一位把倆裝備放家裡吃灰的例子。


我覺得不能。

兩個產品都接觸過,不管是Nike+ Fuelband還是Fitbit,從最初看到自己運動結果量化的新鮮勁到完全厭倦也就幾周時間而已。

樓上幾位的觀點我雙手雙腳贊同,運動或減肥都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積累過程,最重要靠的還是自身的意志力和日常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過這些產品把數據量化後圖文結合的顯示方式倒是很有助於個人日常消耗的自我監測,對於喜愛運動的人來說或許可以增加成就感,對不愛運動的人而言,多帶點兒罪惡感。。。真不愛動少吃幾塊肉還不行么?:)


不能,這個問題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形容來佐證。

Nike+ Fuelband 和 Fitbit 就好比健身房,零售價格就是健身房會員年卡,產品的宣傳就如同年卡給力的促銷價格。

最終呢?你辦了年卡,也就鍛煉了幾次......


首先聲明我的回答可能有點跑題,我這裡只談fitbit。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charge那個設計有問題,劇烈活動比如打籃球的時候很容易丟。終於有一天,它又丟了。所以我給他們公司寫了一封信,翻譯成中文大意如下:

「去年冬天,我結束了一段關係,生活變得一團糟,我在網上訂購了一個運動手環,試圖重新讓生活規律。我的藍色小東西每天溫柔地喊我起床,提醒我睡覺,還不時給我驚喜,告訴我又跑了多少公里。她陪我跑步、睡覺,甚至是我的博士資格考——簡直比一個伴侶做得更多。可是她也不完美,由於設計問題,在我劇烈活動的時候老是會丟——但我們都對外面的世界還存有好奇吧。我們一起度過了平靜的六個月。

上一周,她終於在我去看眼科醫生的時候永遠地消失了。我回到診所找了好多次,她不在那裡。我想,好吧,她只是一個手環。可是跑步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去摸左手腕,那裡空空如也,我的心若有所失。在六個月里,我和這個柔軟的小東西建立了一段親密關係。跟所有的親密關係一樣,開始,莫名其妙地結束。然而我想她。

BTW, 作為一個研究身體歷史的博士生,我認為思考人類身體與智能電子設備的依賴是很有意義的!但是請你們改進腕部連接設計,讓手環保持忠誠,不再讓我們傷心。」

發信後三個小時,fitbit說給我寄一個新的。

我真是個好文案啊哈哈哈哈。公司服務真的沒的說。


個人感覺是,你在有了「想要增加運動量」的念頭後,才會考慮去購買類似 Fitbit 的產品。而不是因為看到Fitbit,才想去運動。

但是當有了這種念頭併購買設備後,我覺得它是可以起到少量促進運動這個作用的。很明顯的一個心態是,如果今天的步數低於4000-5000,行走距離低於3km左右時,就會覺得自己實在太宅了,太說不過去了……而這種宅通常在周末時是很常見的……於是就會想要出去走一走,走兩圈略微消耗一下也可以心理平衡一點。

但確實這種激勵的程度太小太小了,如果不是我有其他額外的動力,是絕對不會定下5km跑進35分鐘的目標,開始每周堅持跑步2-3次的……在設定了這個目標後,一切就又變的水到渠成了,配合 Endomondo 這個應用,可以比 Fitbit 本身更專業的記錄跑步的指標,但是運動的消耗仍然需要通過 Fitbit 來衡量。從5月初入手到現在,日均 Activity Socre 從五百多提高到八九百,也算是不小的進步吧……

所以說,目標很清晰的時候,這個東西還是蠻好用的。


這個得看性格吧!

就像玩遊戲,有的遊戲特別難,但是為了一個兩個啥單機版的徽章,不少人還能玩了命地玩下去。

特別是STEAM上面,專門還給遊戲弄徽章,不少人也為了那些個徽章去一遍又一遍地玩……

我之前是用nike+ running,後來轉成endomondo——個人覺得還是比較有用的。

——————————————————————————————————————

update20130518

現在買了jawbone up2,用了兩周左右,覺得還是比較有用的,特別是把睡眠給看得清楚。

愛不愛運動,跟運動的時間有關,重點還跟睡眠也有關係——睡眠不好的人,往往會比較懶的(我自己猜的,沒統計,別被我說中了),比較懶的人,運動堅持不了也比較正常。

up2讓我搞清楚我的睡眠情況——不運動,睡眠不可能好。睡眠本身也得專門去學習怎樣才能睡得更好的。

天生睡得好,那是天賦。

其實我是覺得jawbone up2手環,比專門的運動手環更有意義。


激勵遠遠不如逼迫呀,如果妹紙們挑老公的標準是有六塊腹肌和背著她坐10個俯卧撐,那估計年輕小伙身體素質一下就上來了。


我把NikeFuelband SE給退了


給LZ來一點正能量

我三個月前買了fitbit手環,剛開始帶上的一個月,感覺非常新奇,每日卡路里的總結給了我很好的督促作用,基本每天步行量都能達到一萬。

之後的一個月,我開始倦怠,看著每天根本達不到目標,人感到十分頹唐,後來一氣之下索性的不戴手環了。結果,不帶手環並且停止運動的那一個禮拜,我感覺渾身不舒服,說話都沒勁。於是我又被逼進了健身館。

恢復了運動之後,身體的感覺不僅是越來約好,甚至還有所提高,每天神采奕奕,走路都扇風。但是,這不是靠手環監督造成的,是我自己身體給我的正反饋。

我現在不帶手環,每天都能堅持運動一個小時。

所以說,手環可以給你一個開始運動的契機,一旦培養成運動習慣,你就不需要手環了。


我們必須對人的惰性有充分的認識。如果你女朋友要你戒煙,你都戒不了;你對人承諾的事都做不到;你的老闆用績效考核威脅,工資利誘你,都只會讓你一時應付,不願改變,那你怎麼可能希望通過購買一個工具,就能長期激勵你,讓你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呢?

工具只能幫助你,可以讓你的生活更有效率。但願不願意讓它來幫助你,這都取決於人自己的選擇。但你寄託於工具,外人的時候,你已經輸了。


樓上好多大神啊=-=~~~

分享一點自己的經驗吧

我在jawbone up2出不久就買了一個黑色 那個時候不太了解這個手環 但是為了兩個原因還是買下了:1.喜歡jawbone 2.好看

買了之後 就開始使用了 剛剛開始特別有新奇感 每天都會同步1到3次 要是步數不夠就下樓去跑兩圈 回來一同步 看見指數滿了 心裡就高興了 瞬間有了成就感

在兩個月之後 新奇感幾乎已經全部消退 可能要5天才會同步一次 看看需不需要充電 對步數也沒那麼追求了。。。反正就無聊看看 我個人覺得同步太麻煩了 一點都不人性化(不考慮電池的問題)

在第四個月的時候 我的up壞了。。。。。

那天的情況是 我上午開始充電 下午4點才拔掉。。。估計就沖壞了。。。

然後我又買了一個美貨 青色 青色明顯要比黑色好看很多。。。。

我自以為新買一個就能激發我當時那種運動的激情 當時我錯了 除了感覺手上戴了一個好看的飾品以外 也沒什麼運動的衝動:同步真的太麻煩了!

大概兩個月後 我的小青就被壓箱底了

那之後我就買了一個flex flex我買的是黑色 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黑色 而且我大部分衣服都是黑色 百搭

flex給我的感覺是外形很低調 不能說難看 當時也不能說有多好看 要說亮點 就是亮燈的時候可以霸氣側漏一下。。。

雖然說flex有很多設計不科學的地方 比如說那個槽裡面會積水。。。又或者那個扣帶不方便。。。

但是我到現在還是用的flex 為什麼? 因為人家能藍牙同步啊!!!

隨時掏出手機就能看步數了啊 而且那種邊走路邊看手機上的數字一個一個變大的快感 是我以前用up的時候沒法體會的啊! 我現在設定鬧鐘也不在需要 拔出來 插進去 拔出來 插進去 了啊!

等等。。。上面都有點跑題了。。。。。下面進入正題。。。

我一直都是個不愛運動的人 有幾個原因:1.我很瘦 沒必要減肥 2.作為一個受 心裡總有一種「你那麼壯去哪找男人啊!」的想法——當然我知道這是自己騙自己。。。。。。。

所以幾乎沒怎麼去過健身房 飯後散步都沒怎麼散過

①然後有一天 我一個很好的朋友要過生日了 我盤算著送他一個禮物:想了想 周圍沒人用flex 就我自己一個人用多孤單啊 送他個flex吧!——這是一個她好我也好的決定

然後我就送了她一個flex(flex到他手上的第二天fitbit就出了force。。)

因為她還是一個大學生 每天要在各個教室之間行動 所以幾乎每天毫無壓力的就可以上10000步。。。這讓每天3000步左右的我感到某些地方有些陣痛。。。

②在某一天不小心走到了10000步(那天迷路了 身上沒帶錢打不了車。。只好一邊問路一邊飄回來。。) 晚上回家打開了網頁版 在綠色的圖表上突然出現一張笑臉 還喊了一個 hooray! 瞬間把我萌得癱在了床上(估計是太累了。。)

在這兩個平日間看似微不足道的原因的推動下 我現在每天晚上吃完飯後都會下樓 然後繞著市中心走上一個半小時左右 總之快到10000就回家 而且已經堅持了半個多月

雖然半個多月的時間不算長 但是到現在為止我還打算把這個習慣延續下去

我覺得 對不同的人來說 有不同的激勵方式 有的人適合這樣的穿戴式設備來幫助它運動 那麼這樣的設備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 有的人或許覺得沒用 那麼這樣的設備也沒必要了

所以一切看自己 不要被別人的觀點所左右


如果你是不愛運動的人,那麼不能。事實上,不僅僅Fuelband,很多方式都不能。

但是,如果你是喜歡運動但之前沒有足夠動力來保持一個足夠的頻率或者強度的人,Fuelband能幫你有效規劃自己應當做到的運動目標並且激勵你為這個數字奮鬥。

綜合來說,這個小工具不能讓運動從無到有,但可以幫助從有到多。


成就達成的慾望和個人自控起到很大作用,但是貌似自從我用上產品之後,如果每天不分享一次就很不舒服,至少我的目標不達成一半以上(每日1萬步),就基本還是會出去跑一會到達一半才會休息,問題是,目前短期,長期無親身經歷,不談。


只能說 因人而異

像鹵煮這樣從高中開始養成慢跑習慣的人而言 運動的美妙是不言而喻的 (鹵煮曾經巨胖)從慢跑中悟出了堅持的道理 雙腿曾承受95公斤的體重 從時間上的半個小時 距離上的3公里 進步到如今的90分鐘 14公里 這份堅持承載了鹵煮太多的汗水 卻滿是自豪(鹵煮現在65公斤)

同樣熱愛籃球的鹵煮 大學時代都是伴隨著籃球逝去的 中午迎著烈日 傍晚送別餘暉 翹課都在所不惜

nikefuel是在工作不久走進我的生活的 將運動量化的同時 或者只是為了一個小小的特效動畫 我都願意每個小時出去動一下 或許設定的目標是變小了 但作為常年的夜跑愛好者 4000以上的量都是家常便飯 或許在晚上打完一次球之後 我可以一次次的激勵自己突破極限 從拿到第一次的彩虹 第一次的超新星 和8000的如山之巔 都讓我倍感自豪

總之一句話 熱愛運動 輔助nike plus 才能發光發亮

(P.S.配上最近的最佳表現一張)


Nike+ 和 Fitbit 的作用相當於一個運動方面的 life logging system. 它們的作用不是用來激勵用戶運動,而是給用戶提供一個可以將運動量化的平台。其收集的數據可以備用來進行社會學,心理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 data mining. 不過其對運動的激勵應該因人而異。「激勵不愛運動的人運動」是一個改變的過程,而促成改變的原因有內因(「不愛運動的人本身」的特質)和外因(外界刺激,如:設定目標,給予獎勵,提供反饋,與他人競爭等)。所以不同的人對同種刺激會有不同的反映,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狀態下對相同刺激的反映也會不同。即Nike+和Fitbit有可能只對處於某一階段的用戶的鍛煉有促進作用,而對其他用戶沒有太大影響。這類產品其實是通過量化用戶的生活信息來向用戶提供反饋。普通用戶用著玩,專業用戶仔細分析就行了。

修改:

reference:

IEEE Xplore Download


我原來用Nike+感應器,現在用Nike+Running,目前數據記錄為450公里。如果運動類別單一,可以數據化運動結果還是有一定督促作用的。但如果想要監控全天的全部運動量,那基本沒戲,因為那說明使用者就根本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或是範圍吧。So...別Fuelband了。普通的Nike+吧。


推薦閱讀:

看中個fitbit hr 和surge,不知道哪個更合適我?

TAG:健康 | 運動 | Fitbit | NikeFuelB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