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體」在小字體下不就沒襯線了,那還算有襯線體嗎?

更新:標題中說的「宋體」特指 Windows 的「中易宋體」。


首先,概念的問題:

「襯線(serif)」和「無襯線(sans-serif)」是源自拉丁字母字體的類別,在西文字體中(西里爾字母、希臘字母等)基本都可以通用,但這兩個概念套在漢字身上就不太合適了。

通常我們認為中文傳統的宋體因其兼有功能性與裝飾性的筆畫末端、橫豎筆畫的粗細對比、歷史發展而與西文襯線體比較接近,我們會說宋體一般適合與西文襯線體搭配,甚至在一些時候把宋體歸入西文襯線體的這個類別中。但正式討論中文字體的時候,我們沒有必要、也一般不說宋體是襯線體。

同理,雖然一般認為黑體的設計源自日本對西方無襯線字體的學習,它們的風格也比較一致,但我們不去正式說黑體是無襯線體。

漢字印刷字體的常見類型有:宋體、黑體、楷體、仿宋等,這是漢字字體固有的類別,和西文字體類別對應起來是不太容易的。

然後說這個「小字體下不就沒襯線了」的事:

你說的是 Windows 自帶的默認字體,中易宋體。@錢爭予 說「它在 Windows 操作系統中,小字型大小的渲染,一直是不太突出襯線的」──這不太合適。事實上,Windows 渲染中易宋體時,在小尺寸時直接使用它內置的點陣信息,來避免操作系統過弱的字體渲染技術和不當的字體選擇讓中文在正文尺寸時看不清。這些點陣信息是提前製作的,大尺寸時還可以顧及一些中易宋體的筆畫風格,帶有一點所謂的「襯線」,而小尺寸的點陣圖案完全就是在極度受限的黑白格子里儘力顯示出漢字的模樣,根本無瑕顧及字體風格。這樣的小尺寸點陣字體效果變數很小,不同字體之間沒什麼區別,不能代表字體本身的設計。參見《為什麼沒有很多漂亮的、可用於屏幕顯示(而非印刷)的簡體中文字體可用?》[1]。

字體的原本設計如何,應當放大到它的細節都可以展現再來看,而非觀察小尺寸時它的替代品(點陣)。這就像一位演員在特殊情況下有替身,但你不應當根據替身來評價這位演員的相貌。

最後的結論是:

中易宋體在小尺寸時成為了點陣的像素字體,但這不影響它的「宋體」身份──當然,你要願意也可以認為宋體是襯線字體。

[1]《為什麼沒有很多漂亮的、可用於屏幕顯示(而非印刷)的簡體中文字體可用?》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17163


有襯線字體, 縮小後就 "丟失" 了襯線, 我估計提問者是在電子設備的屏幕顯示中看到類似情況的吧?

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與顯示設備的解析度和對字體的像素渲染方式有關的, 並不是說, 字體本身的襯線 "消失" 了.

對於宋體 (相信你指的應該是 "中易宋體" 或稱 "SimSun"), 它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 小字型大小的渲染, 一直是不太突出襯線的. 曾經, 我也聽說有人在字體缺乏的情況下, 使用 SimSun 來暫時代替 UI 中的無襯線體.

歸根結底, 襯線的概念, 源於鉛字. 所以, 目前通常情況下, 描述一個字體是否是有襯線體, 也是基於該字體類比鉛字的造型而言的 (雖然很多計算機字體根本沒有實體鉛字字模).

最後說點題外話.

個人一直覺得, 中文字不太適合用是否有 "襯線" 來分類, 也就是不太適合 Sans-serif/Serif 的分類法. 相對於 Sans-serif/Serif, 中文字體對應的分類, 可能叫做 "宋體/黑體" 會相對好一些.

而漢字更多的字體, 是超越了 "宋體/黑體" 的範圍的; 當然同樣, 在西文中, 也有很多字體, 是無法簡單劃歸到 Sans-serif/Serif 這樣兩個範疇內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除了Windows,其他系統的默認界面字體都使用黑體?黑體有什麼優勢?
font-family屬性值(字體系)該如何寫才好?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俄文字體?
一般雜誌正文的字體選擇?
造字工房字體產品維權行動能否改變中國當今字體設計行業的現狀?

TAG:字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