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全媒體?現在有傳統媒體在轉向全媒體的過程中較為成功的案例嗎?


我真的蠻煩「全媒體」這個話題的。但沈亮邀請我回答,還是說幾句。

「全媒體」是一個中國特色的概念。我們無法把這個概念翻譯為英語,也找不到其他國家的媒體提這個概念。

造成這個局面,是因為中國的媒體「不全」,被制度強行「不全」的。廣電、平面各自為政。理論上廣電不能辦平面,平面不許搞廣電。

但在實際操作中,廣電還是可以辦一兩份廣播電視報之類的平面媒體,所以這種政策壁壘呈現出小小的單向限制(廣電沒辦出什麼有影響有效益的平面)。

中國的媒體收益,整體上說是電視 &> 平面 &> 廣播。

看著電視台賣車賣葯賣鑽石賺著白花花的鈔票,平面的老總們還是頗垂涎欲滴的。

「全媒體」概念是平面媒體提出的,其實質是「兄弟我要要踩進你們廣電的地盤啦」。

全媒體的概念不是胡舒立提出來的。我考證過,正式提出這個戰略口號的媒體是山東的《煙台日報》,大概是2007、2008年。口號提出來之後,一下子在平面媒體里獲得廣泛共鳴,各家媒體紛紛拿出「全媒體戰略」。

對鬼子們來說,根本不存在「全媒體」。因為從市場化的需求出發,多年的發展中,各種媒介的配搭組合已經成為當然的戰略。新聞集團的媒體全不全?紐約時報的媒體全不全?彭博的媒體全不全?

很諷刺的是,我第一次接到通知,要去調研「全媒體」的時候,正在看一篇紐約時報拋售旗下的廣電資產以減少虧損的新聞。

在中國平面媒體領域如火如荼的「全媒體」遊戲,實際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

一塊是政策層面的。弄批文、搞合資,總之想辦法通過主管部門審批,把腳踩進廣電的地盤。

另一塊是產品層面的。所謂的全媒體,基本上做的還都是網站、視頻、社區、移動等產品,也就是更能與其他行業接軌的「新媒體」或者「數字媒體」。

至於目前國內誰做「全媒體」比較成功。

就我個人的觀察,從平面和廣電產品配搭來看,一財旗下有電視頻道、有報、有刊,各自的口碑還不錯,經營好像也可以,算是相對比較成功吧。


我曾為之服務的報業集團倡導向「全媒體」轉型,我懷疑這是習慣於宏大敘事的領導們的又一拍腦袋戰略……

如果你嫌上述說法輕薄,可以聽聽下面這個謝文的定義【1】,我基本認同他的說法:

全媒體這個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傳統媒體中的一部分思變而不敢真變,求變而不敢大變的尷尬。什麼是全媒體?什麼是新媒體?全媒體是改良,新媒體是革命。

1. 新媒體是以互聯網為核心,以包容,吸收,削弱,肢解,乃至取代傳統媒體為己任,以無中心的人與人互動為本質的創新;全媒體是以傳統媒體(無論是紙媒,電視或手機)為核心,以新瓶裝舊酒,與互聯網並存共榮為己任,以中心化的單向廣播為本質的守舊。

2.新媒體尋求的是天下內容為天下人用,強調的是無所不包兼收並蓄,追求的是個人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的內容高效精準投放;全媒體尋求的是自己生產內容給自己的付費用戶用,強調的是自有版權別無分號,追求的是有限內容的一魚多吃和利益最大化。

3. 新媒體是做互聯網的人當家,講的是全盤西化(互聯網化);全媒體是傳統媒體的人當家,想的是國學為體,西學為用(內容為王)。

至於較為成功的案例。我所了解的,地方媒體中杭州報業集團似乎不錯(生活社區19樓等);南方周末、周末畫報和財新網都在進行有益的嘗試,但說「成功」還為時尚早。

-----

【1】謝文《全媒體不是新媒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a2b800100htfb.html


全媒體概念出自胡舒立創辦財新傳媒時的理念,財新傳媒創辦時打出了兩個口號:公信力、全媒體。。用業界已經約定俗成的術語來說,就是媒介融合(胡泳語)。說白點,就是傳統媒體希望涉入新媒體的一種心態。

至今沒聽說全媒體有成功案例。19樓不算吧,當初創辦的時候,基本是放養,天時地利運氣好做成了,成功沒有可借鑒性。據我所知,現在很多傳統媒體的全媒體部主要就是做IPAD雜誌。不是我打擊傳統媒體們,IPAD雜誌不是傳統媒體的救命稻草。

最後要說一點,全媒體這個概念可能本身就是有誤的。新媒體之於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產業模型發生了改變,傳統媒體舊有的產業鏈資源(比如發行渠道、采編資源)不能轉移成為它們在新媒體中的優勢。所以,全媒體本身就缺乏求「全」的實際意義,相反,傳統媒體的思維反而會限制新媒體的發展思路,就是說,全不如新。

胡舒立的全媒體概念其實一開始就遭到了謝文和胡泳的委婉批評。傳統媒體們還是忙不迭地撿起來,我想還是代表一種焦慮的心態,大家都知道新媒體是未來,但是通往未來的路在哪裡呢?這麼說的話,全媒體意味著交學費。。


全媒體么?咱們來拆詞解釋,媒體即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受者之間攜帶和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質工具,全即全面的、各種方法的,so全媒體就是用盡一切辦法傳播信息,也就是是拉登用信差口頭傳送恐怖襲擊指令、萬里長城上用烽火傳遞敵襲,都是全媒體。

媒體,現在我覺得是基於互聯網的新鮮技術面世而不幸的被視為「傳統」的媒體,傳統就是按照老辦法辦事,so電視媒體做電視、報紙媒體做報紙、雜誌媒體做雜誌、電台媒體做電台。

然後,有人提出新媒體。新者?較傳統新。用新辦法、新辦法、新人類來操辦媒體傳播的各個環節,都叫新媒體,如拉登用信差口頭傳送恐怖襲擊指令、萬里長城上用烽火傳遞敵襲這兩個辦法已經很古老,就不叫新媒體了,最直觀的可以是用互聯網的各種技術手段傳播信息叫新媒體,例如奧巴馬用twitter競選連任。

全媒體是一種可視為比新媒體更高大威猛的方式,全者,大而全。狗屎垃圾都拉到一起就很全了。例如一個報紙辦網站我們可以叫「這家報紙接觸新媒體」,一個報紙辦網站並超越門戶網站新聞超市的辦法做讀者互動可以叫「這家報紙在做新媒體」,一個報紙開了網站搞互動、開微博聯動、線上線下活動實體經營、搞電台、搞視頻、搞動漫flash、搞移動終端、搞xxx,這時候該可以叫「這家報紙在做全媒體」。

在全媒體搞的過程中,有些是傳(統)媒(體)的變身壯大,變新媒體、進化全媒體。有些是傳(統)媒(體)的合體,報紙+網站變新媒體,被電視台收購變全媒體。

第一問題回答完畢。第二問題比較難回答,

傳統媒體在轉向全媒體的過程中較為成功的案例,是不是問「過程中比較成功」?什麼是過程?


網路上這麼說:「全媒體」即「omnimedia」,源自美國一間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瑪莎·斯圖爾特生活全媒體)的家政公司。這家成立於1999年的公司,擁有並管理包括雜誌、書籍、報紙專欄、電視節目、廣播節目、網站在內的多種媒體,通過旗下的所謂「全媒體」傳播自己的家政服務和產品。

「全媒體」概念廣泛用於傳播界,指的是包括雜誌、書籍、報紙專欄、電視節目、廣播節目、網站在內的多種媒體,它不僅涉及傳播形態,而且與營運理念或模式有關。

在圖書館學領域,「全媒體」泛指承載信息和知識的各類載體。

關於傳統媒體轉型,了解不多。


這樣可以節省成本,應該是一個大趨勢。全能型記者是時代的必須。


閱讀老闆的理解:

全媒體,就是在某一時間點,你有了想法[靈感]瞬間能接觸檢索到你所需要的一切資料(包括不限於隱性信息)

現在有傳統媒體在轉向全媒體的過程中較為成功的案例嗎?

一直在關注

答案:沒有

因為要負擔起,兼容的責任,是不會直接進軍新媒體


全媒體雖然有源自1999創辦的瑪莎-斯圖爾特家政公司的說法,但實際上還是個國產概念,且為國內業界所普遍關注。

關於全媒體的概念辨析,學界大致有三種說法。(具體懶得展開)

一為媒介運營說或者稱為報道體系說。以中國人民大學的彭蘭教授為代表。

二為傳播形態說或者稱為媒介形態說。以南京政治學院的周洋教授和武漢大學的羅鑫教授為代表。

三為整合運用說或者稱為媒介整合說。就是字面意思分析了,全部媒體的整合,是一種比較宏觀綜合的視角。

但是全媒體這個概念,真的就像前面幾位說的,就是傳統媒體在面對技術推動下的媒介融合浪潮,所做的積極探索啊。

對於全媒體和媒介融合的關係,也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彭蘭認為全媒體的實驗是為了真正實現媒介融合的目標。

第二種,全媒體是媒介融合的必然產物,是一種嶄新的融合性媒介。

第三種,全媒體是媒介融合的一個特定階段,全媒體進程所達到的最終結果是真正的融合媒體,即「融媒體」,即真正實現多種媒介全方位的融合運行。

我不說轉型比較成功的,但我了解到廣州日報,瀋陽日報,煙台日報傳媒集團,寧波日報報業集團都屬於比較早進行轉型的,你可以自行了解下。


推薦閱讀:

有些媒體為何這麼的不負責任瞎編亂造?
微博圈有多黑暗?
媒體網站有哪些好的機制,能激勵編輯、作者長期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自媒體與新媒體的從區別與聯繫?自媒體和新媒體到底是什麼關係?

TAG:媒體 | 媒體轉型 | 新媒體 | 傳統媒體 | 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