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是現在還是未來?

抱歉,也許我的問題會讓人些許困擾,所以需要一些描述。

隨著2017年11月3號iPhoneX的正式發售,我也有幸也入手了一部X。幾日來我多多少少瀏覽了些許關於iPhoneX的消息,大多數還是那些毫無新意的過客。Apple粉們吹得天花亂墜,黑粉們則黑得一塌糊塗。沒有一個人去真正理解X存在的意義。

我既不是果粉也不是一名黑粉,我曾經也見過不少果粉喊著這個遊戲不出mac版就不玩的言論,我時常只能笑而不語。他們何曾想過他們的mac裡面裝的顯卡是什麼東西。我也曾一度認為蘋果走下神壇,iPhone7, 8, plus沒有顯現出任何讓我眼前一亮的特色,一味的變大只會讓我感覺到操作困難和毫無新意。

這一切卻隨著X中幾句短短的簡介而煙消雲散。下面是我截圖至iPhone官網對X的一句簡介:

也許看到這,不少人已和我一樣察覺此中玄機。Apple 公司致力於開發出完美的用戶體驗,事實上他們的確在iPhone和iPad的手勢操作上盡顯才華。然而這台小小設備上所能開發的手勢早已在早期蘋果版本中就已趨近完美,為了增進用戶體驗,Apple的工程師們設計了語音控制來加強用戶的操作渠道,也就是隨後的Siri。Siri雖然廣受好評,但是其娛樂性遠遠高於實用性。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在任何時候說話,事實上大量的時候是沒辦法通過語音控制的,這還不算中國人特有的尷尬。因此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了Apple員工面前。他們需要的是一台不用說話、不用手勢,真正隨心而動的手機。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學習日益成熟。A11 神經網路晶元 + 面部識別技術 這套組合拳被放上了Apple工程師的檯面。是的!如果說還有什麼能表達人類所想,那一定是他的表情。如果A11能識別表情,豈不是就能完美的執行用戶所需要的調整,而且不用任何語言和手勢。

正如上面Apple官網所說,X 可以通過觀察你是否在凝視它而解鎖手機,也能識別出你是否在閱讀它而給你調節適應閱讀的亮度、色彩和音量。而且這一切都是自動完成是。我們可以試想未來,隨著用戶基數的增加,A11原先只能從蘋果工程師資料庫獲取到的人像,增加到數以萬計的用戶。A11的識別成長將是多麼飛躍性的。也許有一天在我們閱讀需要下拉翻頁的時候,A11也能觀察我們的視野而為我們自動下拉拖拽,一切將會那麼自然。

其次就是無線充電,很多人不理解無線充電的意義所在,看上去的確非常雞肋。手機依然要放在充電盤上,充電盤還是要連上電源,如果一邊充電一邊玩手機,豈不是要拿著充電盤?其實蘋果官網上也做出詮釋:無線充電將使得你的手機在機場或者餐廳得到更好的服務。

觀看當今社會,每個不同的手機廠商都有著自己的數據線和介面,幾乎沒有一家餐廳會為用戶準備充電設備。凡是去機場充電樁充過電的人一定記憶猶新,成捆的電線相互纏繞。且不說是否雅觀,即便是在相對整潔且沒有食品湯汁的地方也很難打掃,更不用說在咖啡廳、食品店了。試想一杯打翻的卡布奇洛就能讓你準備的線纜變成什麼樣子?因此如今的商店都不會為客戶準備充電設備,因為他們既不雅觀,也不方便。而無線充電則不同,它們完全可以內嵌在牆壁上、茶几中,這幾乎對店鋪的觀賞性沒有任何干擾,同時也十分便於打掃,打翻的污漬也只是需要像平常一樣將其擦乾罷了。

綜上所述。事實上初期的X 並不一定能完美的識別微表情,也不會有那麼多店鋪為客戶準備無線充電設備。所以我才想問 X 給我們帶來的是現在還是未來?Apple 公司想帶領這個移動設備走向何方?請諸位大神見仁見智。


這篇文章

https://tech.sina.cn/mobile/xp/2017-11-10/detail-ifynshev4986759.d.html?wm=3049_0016from=qudaosendweibouid=5048436681

很好地解釋了什麼叫「面向未來的手機」——iPhone X 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的「外殼」,它能變成什麼樣子,已經完全取決於裡面的軟體了。

因為在這一個設備上,蘋果把所有能想到的感測器都塞進去了。它可以接收到的外界信息涵蓋方方面面,儘管和人類所得尚有差距,但它作為一個電子產品,也能得到很多人類所不能接收的信號。

再將這些信息通過「A11 仿生」晶元以及協處理器加以整理。至於怎麼整理,那就要靠軟體了。

舉個例子,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在初代 iPhone 中就有配備,但那時的軟體讓它有「橫屏自動旋轉界面」和「搖動撤銷」這樣簡單的應用。隨著軟體的迭代(包括 iOS 原生功能和其所開放的 API),這兩個硬體又能實現計步器的應用;後來,配合 M 系協處理器,同樣的感測器實現了「抬起喚醒」功能——手機的「智能」感顯著提升。

先來看看現在的 iPhone X 能接收哪些信息:

1 聲音——麥克風,這個是基本的了。

2 圖像——攝像頭,類似人類的眼睛。

3 圖像+——雙攝像頭以及原深感攝像頭,模擬人類雙眼視覺提供的縱深感知。

4 環境狀態——環境光感測器(包括亮度和色溫)。主要還是視覺方面的。

5 設備的位置——GPS(x y 坐標)和氣壓計(z 坐標)。知道自己在世界上什麼地方。

6 設備的姿態——陀螺儀及協處理器。知道自己是以什麼角度存在於三維空間中。

7 設備的運動情況——加速度計和協處理器。知道自己被移動了。

8 磁場狀況——數字指南針。這個目前想像不到還能做些什麼。

大概列一下,肯定不全。我們可以發現,基本的功能可以通過單獨一項的信息得出,比如:

「Hey Siri」←1

圖像識別←2

Animoji←3

TrueTone 顯示←4

定位←5

遊戲傾斜操作←6

搖動撤銷←7

指南針←8

結合兩項能得到什麼功能?

人像攝影←2 3

基於位置的遊戲或檢索←2 5

抬起喚醒←6 7

跑步記錄←5 6

AR捲尺←2 7

結合三項或更多呢?

更加真實的AR←2 3 6

更加主動,並且知道你正在哪裡、要幹什麼的 Siri ←1 4 5 6 7

……

不妨試試看隨便選出以上兩項組合,就可以設想出一個新的使用場景。盡量大膽地想:

7 5→用戶正在坐過山車!

1 2→這是什麼電視劇?

等等等等,無限的可能性。而這些功能的實現,就都靠軟體了。

這大概就是所謂「面向未來的手機」的含義所在。


其實蘋果已經倒了,它是被自己推翻的,又在下個十年里建立了新的蘋果帝國。

iPhone 8承上,總結十年來的得失與成敗。

iPhone X啟下,開創下個十年。


補充一點,有mac的同學不用買快充頭了,Mac的頭支持快充

上圖

真的是未來,用個鬧鐘你不睜眼都不行,沒有任何一款鬧鐘能做到如此堅決的把人叫醒。

面部識別剛開始得時候不太靈敏,但是隨著輸入密碼的次數增多,越來越流,比如第一次帶耳機解鎖失敗,但幾次之後戴耳機就很靈敏了,可能這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吧,失敗一定密碼開鎖,他會學習記憶新樣子,用的時間長了肯定越來越6。當然,我那個耳機比較大,而且喜歡壓著額頭帶。

微信已經支持支付面部識別了,用起來嗨不錯,其他的也沒什麼特別的不同。

我就覺得鬧鐘功能逆天了,用手摸著關掉鬧鐘的日子不存在了,怎麼樣都要睜眼,睜眼看見手機就想刷一刷,一刷也就睡不著了


不是,FACEID並不便捷,解鎖速度時快時慢時失靈的,而且非得睜眼才能解(眯得太細都不行,請原諒我臉上肉多),有時候真不想開眼,希望明年能改進…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

iPhone 1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手機的認識和使用方式

iPhone 4開創了直板硬朗型設計,簡潔的特點深受人喜愛(不可思議的中框,雙玻璃面板的美感,以及高集成度的主板)。至今還有廠商學習

iPhone 6開創圓潤型一體化機身,2.5D玻璃及圓潤的中框,無暇的貼合,沒有一絲異感。至今也依然還有廠商學習(PS:小米6機身不錯,但是貼合度有待提高,有小小的異感)

那麼,是不是iPhone7以後就沒有再改進呢?

那我們接著講述

iPhone 7Plus開啟全民雙攝時代,且攝像頭重新設計成火山口圓潤設計,且與邊框平行(待圖)

iPhone 8Plus回歸雙玻璃並不是倒退,不僅僅是致敬經典,致敬喬布斯,更是對於7000鋁(氧化問題)以及無線充電技術的妥協

iPhone X設想一下對未來沉浸式交互體驗以及AR、VR等視覺體驗,也許是又一次改變人們對手機的交互方式,也許不再是對屏幕的戳戳戳。

這麼說,iPhone好像沒什麼出色的

是啊,兩年前我用iPhone4的時候也這麼說。直到換了新的iPhone,才知道原來沒有文件管理也可以用的很舒心,沒有許可權管理中心也沒APP偷偷搜集數據,控制中心可以直觀大方,桌面也不用刻意去定製也不覺得晃眼,輸入法不用第三方的也可以用的適手。

其實說了這麼多,的確也沒什麼出色的。不過上手了以後,真的回不去那個很開放的Andriod了。

那麼我們略微說一下對未來的定義吧

1.全面屏。這裡指的全面屏不只是18:9,而是除了中框之外,做到全是玻璃。這是我的定義。因為我不太需要前置攝像頭,而手握著整個世界(互聯網)的手機卻讓我有些心動。

如若做不到,留個額頭和下巴也是很好的。

2.他們正在做的AR VR 視覺體驗。為什麼,我也在想為什麼他們為什麼要折騰這個,超出了做手機的本質,過度的去設計不屬於他們應該去嘗試的地方。但反過來想想,他們是想把這些東西添加到手機裡面,而不是把做手機改變成做AR VR。就像當初mp3和iPhone的關係,你是想做一個能打電話的mp3還是能放音樂的iPhone?就像雙攝一樣,它能夠低成本化的把專業級別的背景虛化帶入手機,做到平民化。現在AR VR也是,它不是為了改變iPhone本身是手機的本質,不是讓你買iPhone來只為AR的。它只不過是想把這些未來的技術,率先帶給用戶體驗,嘗試去改變交互,嘗試用Animoji增進人際關係。

3.穿戴式設備。可能還沒有Apple以前,我們對未來,對穿戴式設備的定義可能就是背個包裡面帶主機和蓄電池,左手鍵盤右手滑鼠,帶個顯示器。當然,誰會這麼做呢?而Apple,把耳機做到了輕巧便攜,又可以與設備樞紐(iPhone)進行交互(雙擊Siri),Apple watch也可以進行單獨工作了,如今的交互,跟你想的一樣嗎?

Apple

細節之處,處處不同。

An Apple Fans

暫時更到這裡,


謝邀。

結論:iPhone X上的面部識別是未來。

先來陳述幾個事實:

1.iPhone X解鎖的時候,面部識別通過了,要上滑之後才能進入主界面。

2.如果開啟了「注視解鎖」,那麼還需要眼睛盯著的時候才能通過面部識別。

3.支付的時候,面部識別通過,要雙擊側鍵才可以確認支付。

這樣設置的理由:

1.不確定你點亮手機是為了進入主界面還是為了看通知看時間。

2.防止睡覺的時候被人解鎖。

3.防止「看一眼就支付」。

是不是聽起來、看上去非常人性化?

好的,我們再貼一張某位知友讚美Face ID所製作的對比Touch ID的圖表:

黃色標記表示F對T的優勢

這位知友

製作表格的人

提出了一個概念:F的「被動識別」與T的「主動識別」。

並且認為被動識別比主動識別好。相信很多人也這樣認為。

我也認為「被動識別比主動識別好」

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手機的AI能完美(注意,是完美,不是完全)替代人類做出判斷。

很遺憾,iPhone X並沒有做到。

否則,為何

1.被動識別後,為何不能判斷用戶亮屏是要看時間還是要進入主界面,還需要用戶決定進不進入主界面呢?

2.不能判斷用戶不注視的時候到底想不想解鎖,從而還要用戶主動注視呢?

3.不能判斷用戶是否確定想支付了呢,從而還要用戶主動雙擊呢?

因為iPhone X做不到百分百判斷,所以被動識別完還要讓用戶主動決定。

那麼問題來了,上圖表格中支付和解鎖需要用戶主動決定,增加了防錯誤識別的機制,為何別的APP調用面部識別的時候就不需要防錯誤識別機制呢?別的APP就默認用戶百分百想要通過面部識別了?

(題外話:表格中最後一點,不小心按指紋識別錯誤充值了王者榮耀,難道就不會不小心雙擊側鍵充值?這個當然不會,因為面部識別和按鍵是分開的。不過後置指紋和home鍵也是分開的呀。)

所以iPhone X的面部識別目前的部分問題就是:

1.要麼「被動識別」加上「用戶主動決定」,增加步驟和時間。

2.要麼直接「被動識別」,機器默認通過。

(另一部分問題就是識別場景限制,按下不表)

無論哪一個都不是好的決定。交給ai處理,那還早了好久好久。

可能有人不服第一點,我們再來仔細分析:

「被動識別」加上「主動決定」的步驟和時間無論如何也大等於「主動決定同時識別」。

舉例:

場景一、進入主界面

面部識別:手機抬起亮屏或者按電源鍵亮屏,臉對正後開始識別,上滑進入主界面。(3個階段或者說2個階段,後面兩步可同時進行)

指紋識別:手機拿起過程中按住指紋解鎖進入主界面。(眼睛看的時候已經進入了主界面,1個階段)

場景二、看時間

面部識別:手機抬起亮屏或者按電源鍵亮屏,看完時間後關屏。(2個階段)

指紋識別:手機抬起亮屏或者按電源鍵亮屏,看完時間後關屏。(2個階段)

場景三、看完通知後取消通知

面部識別:手機抬起亮屏或者按電源鍵亮屏,臉對正後開始識別,隱藏的略縮通知自動顯示,看完通知滑動消除,鎖屏(5個階段);

指紋識別:1.手機拿起過程中按住指紋解鎖進入主界面,下滑通知欄,看通知,消除,鎖屏。(5個階段)

2.手機拿起抬起亮屏或者按電源鍵亮屏,看通知,消除,鎖屏。(4個階段)

場景四、看完通知後進入APP處理

面部識別:手機抬起亮屏或者按電源鍵亮屏,臉對正後開始識別,隱藏的通知自動顯示,點擊進入APP處理(5個階段);

指紋識別:1.手機拿起過程中按住指紋解鎖進入主界面,下滑通知欄,看通知,點擊處理。(5個階段)

2.手機拿起過程中按住指紋解鎖進入主界面,直接點擊有角標的桌面圖標進入APP處理。(2個階段)

場景五、識別錯誤時

面部識別:上滑,再次識別。

指紋識別:重新調整手指,再次識別。

可見,無論如何,面部識別「被動識別」加上「主動決定」的步驟和時間不說比指紋識別多,反正不會比指紋識別少。

總結一下:

1.面部識別在手機的AI能完美替代人類做出判斷前,不如指紋。

2.AI毫無疑問也是未來。

3.未來不是現在。siri也是未來(手動滑稽),但現在還不成熟。

4.所以,iPhone X上的面部識別是未來,但不是現在。


他是現在在我手裡


iphoneX是第一款跳出喬布斯影子,也是最後一款紀念喬布斯的手機。

代表蘋果團隊將在未來使用新的想法和設計。


蘋果借iPhone X向外界表明了態度:

1. Face ID是蘋果未來的方向,touch ID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2. 「全面屏」是蘋果未來的趨勢,即使有「劉海」。

3. Home鍵消失,交互方式已經改變,在未來會繼續改進。

4. iPhone以後價錢很可能就是要8388起了。

5. iPhone8謝幕後,這種機型的手機會像SE一樣存在一段時間,不會完全消失,而蘋果也不會將旗艦機退回iPhone8那樣。

蘋果肯定會力推的方向:

1. Face ID。Face ID目前處於初級階段,蘋果會對其優化,參考touch ID。同時, Face ID能比指紋做更多事情,在未來,Face ID精確度和速度提升後,可能會實現通過面部表情來進行一些操作。其他廠商想要追上Face ID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2. 改進Siri。Siri雖然一直在進步,但是一直沒有那麼的完善。有這麼一件事體現了蘋果對Siri的重視程度和態度:蘋果將Siri從軟體部門調整到操作系統部門(此消息需要核實,如果是假的,那麼就當我這段在胡扯),意味著蘋果希望Siri在未來能做更多事情,能更接近底層。這裡可以小期待一下語音的未來。

3. 繼續推無線。明年發售第二代無線耳機,發售無線充電器,蘋果在未來一定會繼續推他的無線,因為這項技術難度不是那麼誇張,所以各個廠商快速跟進的可能性比較大。

4. 嘗試改進3D touch。雖然很多人認為這項功能自從問世以來就沒什麼用處,可是一旦習慣了有3D touch的手機並經常使用3D touch,那麼一旦手機失去這項功能,會感到十分難受。3D touch目前幾乎就是個快捷方式的存在,但肯定有其他開發空間。這項技術在有廠商開發出其他用處之前,應該不會普及,畢竟會影響厚度和重量。

5. 繼續嘗試新的配色、機身(主要是周圍那一圈)材質等。

蘋果可能會做的事情:

蘋果總是會做一些讓大家感覺很彆扭的事情,同時改變大家的手機使用習慣,使用很難猜測蘋果接下來會做什麼,在此列舉幾個可能的:

1. 取消音量鍵上面那個靜音/屏幕鎖定切換鍵(抱歉我不知道準確的名稱)。可以看出iPhone X已經將3個實體按鍵用到快極限了,那三個按鍵少不得,因為有些必要且重要的操作必須由實體鍵來完成。而那個切換鍵的使用頻率其實是相對較小的,我認為蘋果可能會取消這個鍵。

2. 帶頭取消SIM卡。我覺得總有一天會有廠商帶頭做這件事,蘋果是最有可能的之一,就好比當年縮小SIM卡大小一樣。取消SIM卡可以讓機身再少一個開口處。虛擬SIM卡會更好管理,iPhone可以解決遭人詬病的無法雙卡雙待或者多SIM卡的毛病。這件事情需要很大的魄力,但是蘋果不做,很難想像誰會挑頭。

然後是其他硬體方面:

1. 電池蘋果向來做的不好,可是如果蘋果推無線充電,強調哪裡都可以充電,我覺得蘋果可能還會不太重視他們的電池。

2. 繼續改進他們的OLED屏幕,不過比較這個部件不是蘋果自己產的,所以能改進多少還得看供應商,蘋果智能提點標準或者幫助。

3. CPU 存儲忽略不提,以後為了AR和VR,可能擴大內存。

4. 探索最佳的鏡頭、閃光燈排布(個人認為豎排沒橫排好看),更新鏡頭

5. 縮小邊框、「劉海」。短期內「劉海」應該不會消失,但是可能會變小。

6. 變輕、變薄。

這麼看還是有「劉海」好看點吧……

iPhone X要開啟蘋果的未來,這是個開端。蘋果已經將一部分功能帶入到iPhone X中了,但是並不是所有。iPhone X超越了現在,正在邁向未來。

以我的理解,沒有哪款產品能真真正正的說就是未來的。


謝邀。

這是蘋果擠了三年牙膏的產物。

至於是不是未來尚且不得而知,只知道外形看上去,略微尷尬。

Face ID目前來看最大的作用是安全識別,然而人臉識別早就已經實現了,無非是改進了感測器。期待有更多的玩法,app可以玩出新的花樣。

即便長得丑,但是還是比萬年不變的大額頭大下巴來的好。起碼能看得出蘋果有在做事。

創新需要時間,技術需要積累。有些時候,一年之內是研發不出來的。這次估計也是銷量下滑帶來的革命性產品了。至於能不能達到初代iPhone的轟動效果,還需要觀察。


未來,可以是幾分鐘,也可以是幾百年。

從技術層面來講,可以是現有技術接下來幾年的推廣,也可以是完全現在看來不著邊際的星際旅行。

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對未來的理解和解讀,未來對不同的人影響是不一樣的。

在我看來,iPhoneX不是也不能代表未來,它是蘋果基於10年前iPhone的一次基於技術發展的革新,當十年前的iPhone第一次發布,那才是撥開了未來帘子的縫隙。

但是蘋果的勇氣在於,推倒了自己的成功,採用了幾乎算是激進的模式在自己最成功的產品上革新。對蘋果來說,未知多過未來。只要能像電容觸摸屏,touch ID一樣引領風潮,蘋果就為自己的未來贏得更多的籌碼。


理念和外觀都是面向未來的一款產品


沒啥意思的玩意,除了貴。必須之外的有名堂的花樣越來越少。


當然未來啊,反正現在買不起


突然想到無線充電就不需要MFi了?


XY 談不上什麼未來,在科技沒有重大進步,手機依然是目前這種形態的情況下,沒有什麼事物是能代表未來的。就簡單地吐槽一下吧。

首先是爭議最大的一點,電子設備認證用戶的最高境界難道不是想科幻電影一樣地認識你么,Face ID在這點上做得很好,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使用習慣去否定這項新的技術。(但Animoji真的雞肋,完全可以放在App Store里……)

蘋果的硬體依舊是業界的領頭羊(尤其是那塊A11 Bionic,太強了……)

說點題外話,十幾年前,我也曾經幻想過未來的設備會是什麼樣子的,或許是諾基亞概念中整個機身都是由屏幕構成,或者像是捲軸一樣臭出柔性屏幕操作,或者像是眼鏡一樣,靠著語音和意識就能操作……這些技術,有的已經投入了設計使用,有的也已經處於研究階段(微軟腦波操作什麼的,真是黑科技……)

許多人說這個世紀科技發展的速度明顯放緩,其實正相反,科技依舊飛速發展,只是極少有技術能夠立刻從紙面躍進到我們的身邊,或者是因為行業缺少競爭而沒有動力投入。(對牙膏廠的碎碎念……)微電子領域生產由CMOS轉到FINFET,技術早就放在那裡了,可投入實用這中間可是花費了近二十年啊……

誰能想到十年前的電腦性能甚至會趕不上今日的一部手機,我們也想不到十年後的手機會是什麼樣子,但我會一直期待著。


是過渡


是現在,下一步至少整合太赫茲感測器,就能變身成為三錄儀了。


既是現在,也是未來。

這是iPhone的一個轉折點,代表了未來十年iPhone的設計方向。

但是那這個劉海絕對不是未來。

Ps:這次的iPhone X可以說是多災多難的,以前的掉漆門,天線門等至少不影響正常使用(天線門你可以學L打電話啊),但這次的綠線門直接影響了用戶的體驗,可以說三星在坑友商上決不手軟,據說電池還有鼓包事件,調查以後也是三星家產的。

三星:沒想到吧!

蘋果:


我認為Iphone X 的史無前例的設計和構造是現在,比較已經實現了,並且也運用了一種沒有一款手機所採用的設計方案,看起來也十分獨特,Face ID則是未來,我們既可以說它只是一個硬體,可能開發的還沒有touch ID那麼優秀,但是它卻寄託著我們對於手機安全保護的新方式,而蘋果之所以敢將face ID來代替指紋,相信蘋果也是有一定的信心,我們也只是期待蘋果的硬體與軟體上的優化,並不必要去討論它的外觀,比較有內在嘛!


推薦閱讀:

如果 2台 alphago 不斷對戰,是否會不斷的強大?
如何看待人工智慧系統 Libratus 戰勝四位德州撲克頂級選手,獲得最終勝利?
如何評價 DeepMind 於2016年9月12日公開的 AlphaGo 自戰棋譜及3月人機大戰解說?
有沒有人工取代機器的例子?
如果世界上出現了完美的人工智慧,我們應該怎麼對待他們?

TAG:iPhone | 人工智慧 | 蘋果公司AppleInc | 智能手機 | iPhon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