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抗日戰爭中,部分裝備較差的中國軍隊不使用弓箭和長矛作戰?
這是我昨天晚上的一個腦洞。首先,我知道弓箭肯定是比不上當時日軍普遍使用的三八大蓋和國軍用的中正步槍,但是當時還有很多部隊使用十分原始老舊的武器,比如膛線都快磨平了的老套筒,漢陽造什麼的,而且彈藥也十分不充足,亮劍中李雲龍說八路軍打完三顆子彈就要去拼刺刀,我覺得這種裝備的軍隊還不如用弓箭長矛的冷兵器時代軍隊,但似乎他們寧可去拼刺刀也不用弓箭,能大概分析一下原因?請不要說髒話和人身攻擊。
一把弓要做三年····················英格蘭長弓手射十幾箭,人第二天就廢了···
性價比實在是太低了
長矛倒是有
我們山東的土八路有一次伏擊鬼子就是武器不夠,於是準備了十幾個長矛手,好吧,是紅纓槍
然後伏擊之後,戰術訓練很好的鬼子就瞬間派了幾個人從土八路埋伏的山坡後邊去偷襲
然後剛上山坡,就被紅纓槍手給捅下去了····
是不是很有用??
然鵝有了繳獲之後就沒人用了···
因為槍能打遠,紅纓槍的十幾個人只能幹坐著·······
浪費人力資源啊
另外就是,你造弓箭的時間精力資源
可以造這個
兩撅槍,縣處級以上幹部才能配備···
因為用的是德國步槍的79彈,近距離威力也很大很大很大的···
因為雖然那時候很落後,但是人不傻啊。
長矛還是有的,所謂紅纓槍嘛,就是長矛,你到各地的革命歷史博物館或者軍博,估計還能看到實物。差不多是和大刀一個等級的武器。
弓箭?祖傳自帶的一定有。批量裝備部隊不可能的。原因有2,批量製造不切實際,實際威力落後。
央視前2天剛有個講傳家寶的節目提到了某人的祖傳弓箭,一把好弓光是弓頭就要從幾千頭水牛中找到合適的,弧度相匹配的2個牛角做,更別說後面還需要制弓的弦、弓身,箭的話則有箭翎和箭頭(涉及金屬冶煉和鑄造)。
你說簡化以下行不行,也行,但你總不能讓戰士門拿玩笑一般的竹片弓去打仗吧?所以我們看看清朝是怎麼造弓的,將軍版的不奢望,軍隊批量版的總要有吧!
清代滿族弓箭的製作及管理
根據上文記載,清代弓的製作工序如下:
弓胎~胎面粘牛角~胎背粘牛筋~外粘樺樹皮.從具體的製作程序來看,清代弓的製作傳統仍然是中國傳統牛角弓的製作方法.
一部分製造用料說明:
清朝還對製作不同弓用料的多少,以及弓匠的工錢做了規定,如「製作五、六、七力角弓,用竹胎一片(或木胎),牛角面一副,把木一塊(或用鹿角),梢木一對,牛角梢嘴二個(或羊角),鹿角墊二個,牛筋一斤(每斤拖折凈牛筋八兩),魚膠六兩,樺皮一副(如鑲桃皮准用桃皮),暖皮一塊,鹿皮二塊,桐油一兩,木炭十斤(如用白炭准給六斤,將木炭減去),絲弦一條,重一兩,皮弦一條.弓匠四工,弦匠五分工.製造八力至十力角弓,照前所用工料加用牛筋二兩,魚膠一兩,弓弦絲線二錢,弓匠五分工.十一力、十二力弓加牛筋四兩,魚膠二兩,弓弦絲線四錢,弓匠一工.如造三四力弓,減去牛筋二兩,魚膠一兩,弓弦絲線二錢,弓匠五分工』,
所以,你看,如果正兒八經做把弓,等於要把整個制弓產業復活起來。先不說咱們隊伍有沒有這個手藝和資源調度能力,就是有,你把這精力用來搞工業化,咱造火槍好不好?
你認為弓箭厲害的前提是幾個人互毆。如果打像樣的戰鬥,幾千、幾萬人還用弓箭,那就是送命。步槍一扣就擊發,你還在開弓;你幾百人同時射箭,比不過一挺機槍幾秒的火力輸出。射箭需要體力,在戰士普遍營養不足的情況下,射幾輪戰士就筋疲力竭了,我這面只是動動手指,再拼刺刀你都不見得能贏。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清朝用冷兵器對八國聯軍的火槍誰贏了?
弓、矛問題到這裡。
然後,刀、矛、箭不光是威力問題,就是戰術、戰法也不一樣。使用冷兵器和使用熱兵器戰法是不一樣的。戰法我不是太懂,但是能想到的,用冷兵器對熱兵器,只能盡量靠近打肉搏,對方不可能放著遠程(幾百米)武器不用等你靠近。那就只能是靈活調度部隊,打遭遇戰、打埋伏。這要建立在戰場信息準確的前提上(要時刻知道敵人在哪、有多少人、準備走哪)但那個時代的中國戰場沒有一方有這麼厲害信息搜集能力。
甚至使用老式的滑膛槍和現代的步槍戰法也不一樣,比如老式的排隊槍斃(集中人,發揮火力密度)和日本的萬年三角隊形已經我們後來的三三制(這時火力密度夠了,就要把人再分散開)。好歹也是20世紀的隊伍了,咱可不能自暴自棄啊!
所以,實際正確的做法就是優先使用現代火力,沒有現代火力就想辦法靠近對方,拼刺刀,然後打掃戰場,繳獲子彈和武器。用大刀、長矛、弓箭這是不得已而為,不能是常態。
首先,熱兵器的產生讓戰士的門檻降低了
別以為拿了紅纓槍就敢捅人,我爺爺他們解放戰爭,經常戰友腦瓜子打碎了,腦漿子到處飛,有次老爺子撒尿,戰友腦袋被打碎了,腦漿子飛了一褲子(當時是晚上,我爺爺站在戰壕往外面尿,戰友伸出頭抽煙),擱現在的人整不好一輩子陰影吧,老爺子啥事沒有
干休所里很多老頭,都經歷過這種日子,小時候我們後山滑坡了,幾個老頭還挖出來了屍體,擱一般人不嚇壞了,他們啥反應都沒也沒
這麼看他們都是堅韌的軍人了吧,但這幫老頭子說他們的領導和日本人拼刺刀,根本打不過,害怕
所以別指望沒經過系統的冷兵器訓練的人用冷兵器大殺四方
另外,長矛這玩意就別說了,就說弓箭吧,要不說距離精度,我記得以前看紀錄片,一個老頭說一張弓用的膠夠全家打一套傢具,這麼看這玩意肯定比槍貴啊,至於農民自己做的弓箭,整不好和大彈弓差不多威力
退一萬步講,對面拿著槍,你拿著弓箭,你不害怕嗎,紅軍戰士又不傻弓箭本來就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玩得轉的
工業化戰爭年代,獲得一把弓要比獲得一支漢陽造一支三八大蓋難多了。使用一把弓也要比使用一支步槍要難多了
長矛是有的,就是紅纓槍,抗戰時八路軍很多部隊都有裝備,只是後來逐漸淘汰。
至於弓箭,首先弓箭製作費時費力,其次培養一名弓箭手比培養一名神槍手要難的多……下面我們就拿抗日神劇舉個例子"哦,八路軍同志要燒柴生火啊,行,明天就叫我兒子上山砍兩捆去"( ???) ??
"老鄉啊,你誤會啦,我們是要木頭做弓箭和小鬼子戰鬥吶" (?Д?)ノ"……"(〃?????)ゞ當晚,老鄉對兒子說:"8路這邊居然要用弓箭和小鬼子打仗,你明天還是去閻老西那裡報道吧"長矛一直在用。
關於弓箭:
1,站立射擊在線膛槍時代就是活靶子。還不如用弩。
2,弓箭最主要殺傷力來源破傷風已經被青黴素輕鬆破解了。
3,八路軍沒有合適的制弓工藝。中國一脈相傳的反曲弓材料多造價高工藝繁瑣堪比虎式,造個弓搞的跟tm奢侈品一樣。而北歐用的單體直拉弓(不是英國長弓,那玩意也是高檔貨)才是正宗的T34。這種制弓傳統和技藝在那個年代是影響不到中國的。不過這種弓為了抵消材料的劣勢,通常會加長弓身以獲得更大的儲能。用清弓勉強能半跪射擊,長弓就只能站擼了。
4,弓箭手不是想像中的狙擊手。這種冷兵器主要的作戰方式是集群拋射,目的是打亂陣型順便殺傷。且這還是建立在職業軍隊的前提下。這種只針對列陣作戰的套路和費效比在那個時代完全是開倒車,會被世界恥笑。中國軍隊又不是傻子。
5,弩比弓靠譜。但也僅限於戰場適應性,梭鏢不管從成本還是效果都要甩弩n條街。
所以在抗日戰爭中,群眾的智慧是有的,且也被檢驗過的。真正被土八路中認可並成為制式武器的:馬刀、梭鏢、刺刀(長矛插件企業版)。
在民間抗日力量中人手必備的:紅纓槍(長矛個人版)。
果然長矛才是萬古長青的冷兵器之王。
先說槍的問題,長矛(紅纓槍)在沒槍用的時候絕對是神器。長度勝過或不輸帶刺刀的三八大蓋,真對上不至於太虛;上手容易,會捅會戳就有基本戰鬥力,不像大刀刀法還需要專門培訓(有過用獵叉等長工具的人拿來就能用);成本低廉,白蠟桿+槍頭+紅纓就夠了。
所以說槍不夠用的時候這玩意是很好的替代品,(當然也只能是替代品,畢竟太大太笨)想辦法埋伏偷襲捅死一兩個鬼子,槍就到手了。至於弓箭,實在是沒有可行性,那個神劇《箭在弦上》我很懷疑編劇是個遊戲宅或弓兵廚。首先,當時的獵戶都已經基本淘汰弓箭了。。。土製火銃造起來很容易的,相比於選料講究,工藝精細(非專業人士造不出像樣的弓),周期冗長,難以維護的弓箭來說,優勢都很大,成本低,製造簡單,殺傷力強(了解的人都清楚,土銃殺傷方式更接近霰彈槍,至少打中的情況下威力是碾壓制式手槍的),使用簡便,不用怎麼訓練。連土銃都比不過,就更不用說漢陽造三八大蓋這種制式步槍了。
而且會用弓箭的人太少了,也難以訓練新兵。弓兵勝過騎士一個原因就是訓練周期短很多,幾年的弓術就足以打敗一輩子的騎士訓練,槍勝過弓也是如此,幾周甚至幾天訓練,就比得過成年累月地練弓術的成果,弓箭其實很難,要有力氣,更要有手感,不像弩還可以瞄準。而且放槍的門檻低,小孩婦女都可以,不像弓箭只有精壯男性才能出殺傷力(現在玩弓道的人力量足夠的怕不是真的不多)很簡單,因為用過然後被淘汰了啊。八路什麼沒用過?可以說,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從冷兵器到當時代的熱兵器一應俱全,十八般武器不說全部吧,十種以上肯定有。
??!長矛比三八大蓋好用?中國軍隊傻#?你有看見過真拿紅纓去一線跟日軍作戰的記錄?國共最差的一線作戰部隊最次也要拿「單打一」,「漢陽造」
漢陽造
老套筒
單打一
上為」老套筒「下為」漢陽造「
事實上,從歷史淵源和結構原理來說,老套筒和漢陽造沒有本質區別。
造弓還不如造弩,培養一個熟練弓手比熟練弩手困難得多
但是宋以後很多制弩技術就失傳了,到了明朝已經很少有軍隊用弩,抗戰的時候想要重拾幾百年前的技術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弓箭造價很貴,訓練周期長,屬於貴族兵器。八路窮逼的時候連像樣的片兒刀都缺。解放區土作坊可以量產手榴彈的,這玩意技術含量低,材料便宜易獲得,一堆破銅爛鐵就可以直接彌補重武器不足的問題,中程射程先一頓手榴彈招呼。誰會用弓箭那種不靠譜的玩意,射十箭不知道能不能中一箭。手榴彈破片殺傷一大片,炸起來的土坷垃都能傷人。鬼子也是窮逼,還沒放幾槍就要豬突搞白刃戰。古代兵法上說臨敵三矢,就是說兩軍對陣,弓箭手最多只能放三輪齊射拉倒,敵人頂著箭雨衝鋒,從進入射程到衝到眼前,最多只給你放三箭的機會。如果是騎兵衝鋒,說不定剛放第一箭騎兵就到跟前了。所以鬼子也不會給八路弓箭手射幾箭的時間。實際上自鴉片戰爭以來,列強軍隊和中國軍隊對陣時,列強都是優先考慮白刃戰,中國軍隊很怕短兵相接。因為中國軍隊不管清軍國軍,普遍存在士氣低落,訓練程度低,身體素質差等問題。清軍綠營兵隔著老遠會拿著火器亂放一通,有時候不求殺敵,只圖壯膽兒。英軍一個隊列衝鋒,清軍還沒接敵,就會四散逃跑,一觸即潰。鬼子和八路對陣,這個問題同樣存在,鬼子從小吃的比我們好,身體壯力氣大,又有長期的拼刺訓練,所以並不怵白刃戰,八路因為怕鬼子的炮兵,以及後來美國鬼子的飛機,所以也會儘快把戰線焦灼,拼刺刀拼在一起,使對方投鼠忌器,不敢放炮把自己人一起炸了。或者選擇夜戰,大家都瞎,對方遠程重武器就發揮不了。但單兵的差距仍然很大,傳說白刃戰時,要四個人對付一個鬼子才能贏。所以說並不是八路喜歡拼刺刀,而是鬼子殺過來要和你拼刺刀。鬼子戰術及其單一,炮兵轟完步兵沖,步兵沖完炮兵轟。八路在白天跟鬼子打陣地戰,可以說沒有什麼戰術主動權,只能把手榴彈扔完,鬼子沖我也沖,然後儘快陷入一場並不佔優勢的白刃戰,否則只能趴著白白挨炸。弓箭沒有用武之地。
大哥,大清都亡了25年了,大明都亡了300多年了,大元都亡了快700年了,中國成建制的裝備火器的神機營都出現600多年了,造個火銃都比弓箭強吧冷熱兵器是代差啊,代差啊。
長矛有啊,紅纓槍就是。
至於弓箭嘛……我想給題目添加一個智力障礙的便簽,真的,腦洞也要講究基本法的。
我自己有三把弓,最常用一把40磅的,射完兩輪共60支,副作用包括但不限於:
眼睛花,拉弓手疼,執弓手虎口疼,肩膀疼,腰疼
實戰弓磅數更大,但在古代戰爭中,弓箭手方陣正兒八經也就是齊射幾輪,頂多射完一斗箭就得扔弓近戰或者趕緊跑路讓近戰步兵補位了。
而且剛剛開始射箭,20米距離上擴散區域大概是1米直徑的一個圓,我周末玩玩練了半年左右,才能在30米左右的距離上縮小到不到半米的散射範圍。這說明什麼,弓箭手訓練周期長,強度大,比較費手,而且在戰壕里施展不開。
最後,弓箭有且只有一個地方比槍械好,就是基本沒聲音,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優勢。因為能瞬發十幾箭然後空中穿上褲子的美女太少了
本題的標籤居然是毛病 智力障礙 和精神疾病……
訓練弓箭手需要時間
訓練弓箭手需要時間
訓練弓箭手需要時間
作為一個軍種為目的培養的弓手沒有那麼玄乎的~一般是選上肢力量較強的健卒,不斷的加強上肢力量的培養,並且訓練他們不斷的開弓,在戰場上弓箭手的最大作用不是精準射擊而是成陣型的攢射,攢射仰角決定弓箭覆蓋的距離,弓箭手培養需要耗費相當年數才能達到陣型穩定行動依照指揮調度如一,訓練出的弓箭手作用單一,並且長年的訓練導致兩隻胳膊的長度不一造成畸形(最明顯的是英格蘭長弓手),在可靠的弩被研製出後就逐步替代了弓箭手在冷兵器軍隊中的地位。蒙古牧民的騎射是沒有成規則的訓練方式的,是游牧生活中自然而然掌握的生存技能。
現在看電視劇,古代弓箭手很多
但實際上
弓箭手古代地位非常高
而且需要非常強壯的身體
否則你拉不動弓
而那個時候中國農民吃都吃不飽
怎麼拉的動
最後,當時
共產黨可以造槍
共產黨可以造槍
共產黨可以造槍
下面是當初人物的代表
吳運鐸(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器製造專家)_百度百科
最終甚至吳可以製造炮彈了
拋開問題不談,拿著冷兵器對抗熱兵器,古今歷史上又有多少,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成功的例子了
幾百年前火槍代替弓箭的第一大原因是成本低,不管是製造成本還是訓練成本火槍都遠低於弓箭。
拿長矛弓箭的數十萬義和團被3萬八國聯軍打得落花流水的前車之鑒你忘了?人家把機槍一架起來,你拿長矛弓箭的來多少都是送死。
推薦閱讀:
※民國遊行的學生們為什麼不參軍報國?
※為什麼中國一年四季都會放抗日片?其他國家也會這樣嗎?
※如何看待方先覺和龐炳勛的投敵?
※最近新聞報道的「抗戰第一大捷」鏡泊湖連環戰,靠譜嗎?
※2015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9月3日放假1天,它的歷史意義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