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化是怎麼回事?突厥那麼點人,西遷的更少,是怎麼同化中亞,西亞的民族的?


突厥化的本質是征服者突厥人本地化、定居化。本來游牧民族突厥到了河中一代迅速定居化,到了蒙古時代這些突厥人成為了蒙古人眼中的文明人:居住在城市中、識文斷字、生活精緻。

語言上的同化並不難,只要保證一種語言在行政以及社會上保有絕對優勢就可以了。阿拉伯帝國同化黎凡特、東羅馬同化入侵希臘的斯拉夫、亞美尼亞同化高加索阿爾巴尼亞都是這麼做到的。


就兩點:1、最高層統治集團的語言,能影響整個統治階級的語言。而中亞在隋唐年間,高層統治者就是突厥人了,此後在阿拉伯帝國和薩曼王朝時期突厥人暫時失勢,但薩曼王朝滅亡後,中亞幾乎所有政權都是突厥人或者突厥化蒙古人建立的。

2、有希望成為統治者的軍事集團的語言,能影響廣大有抱負的屁民。阿拉伯帝國的馬穆魯克、中亞各王朝的古拉姆、裏海邊緣的土庫曼人部落、不斷從哈薩克草原南下的欽察人軍事集團,這些極易產生大軍閥進而出現統治者的軍事集團,基本都是突厥語人群構成的,這就導致突厥語長期壟斷中亞的軍事權,槍杆子里出政權嘛。中亞土著,如塔吉克人如果想融入這個圈子,也當一回軍閥,就得突厥化。比如入侵中國的中亞軍閥阿古柏,就是個塔吉克人,自幼給烏茲別克軍官當男寵,最後混進了軍閥圈子,自然是要突厥化了。這點可以參考北魏時期漢人的鮮卑化,比如北齊神武帝高歡,那個鮮卑化得徹底喲。


因為中亞、西亞人口本來也不多啊。要知道,這些地區地圖上看著不小,但其實以荒漠為主,基本沒有大片可供發展農業的地域,農業經濟比重並不佔優勢,倒是很適合游牧,其中又以中亞為最。

在現代糧食全球性流動以前,中西亞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極其有限。中亞和西亞偏農業定居的印歐語種族相對游牧的突厥語種族,無論經濟實力或人口對比都沒形成顯著優勢。即使現在,中亞人口也僅與朝鮮半島相當,歷史上更曾遠遠少於朝鮮半島。據漢朝史料,當時南疆各綠洲國家人口的總數在33萬至34萬之間,新疆以外的中亞及阿富汗、東伊朗地區人口約為一百萬。據 英國的《世界人口歷史圖集》 的估算,中亞五國地區在十世紀中亞政治突厥化前夕的的總人口只有二百萬左右,而此時中亞突厥語種族不少於五十萬,本身就沒有明顯人口優勢,政治上又是突厥佔優,中亞日漸突厥化也就不奇怪。而十三世紀蒙古西征對中亞的大肆屠殺破壞,也為中亞突厥化猛推了一把。相對方便逃亡躲避蒙古屠殺的游牧突厥人,中亞定居的印歐語種族受蒙古摧殘更為嚴重,加上蒙古人更易被同為游牧種族的突厥人同化,突厥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地位得以強化,此後中亞突厥化就無法扭轉了。

安納托利亞在突厥人大舉進入時人口也不過四百來萬,經歷常年戰亂,原住民一批批被殺掉、掠走為奴,突厥人一批批湧入,這種模式長期進行。加上奧斯曼帝國五百年統治、土耳其獨立後與希臘大規模人口互換,強化土耳其認同教育,最終在這片土地完成了突厥化。


認為突厥為是自己祖先的各民族,有點類似於當年被蒙古統治過的地方,聲稱自己是蒙古真正的傳人。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中亞突厥國家裡除了土庫曼人都是東歐亞成分為主,即使是平均亞洲成分最少的土庫曼人測常染色體一般也有30-50%左右的東歐亞成分,有相當的比例東歐亞成分是在50%以上的。你看看土庫曼月餅能發現一堆長得像中國人的士兵。所以中亞突厥化的本質還是人口的替換,一千多年來不斷南下的突厥牧民很大程度上是替換了河中高加索人的。


1.西遷的突厥人和中亞當地的土著居民相比並不少。比如在中亞的幾個斯坦國(塔吉克除外)里,東亞基因往往佔到一半甚至更多。現代中亞民族是西遷的突厥人和當地伊朗語土著居民融合形成的,不能說誰同化了誰。當地的語言逐漸突厥化,但突厥人也接受了當地人的很多生活習俗,也部分地接受了當地的文字。(比如回鶻人採用了粟特字母,信奉過摩尼教)

2.突厥人並沒有同化西亞人。伊拉克還是阿拉伯人國家,伊朗還是波斯人國家。確實有一部分突厥化了的西亞人,比如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各種印歐人,還有亞塞拜然人(突厥化了的伊朗人),但他們並不是西亞的主體民族。

3.為什麼當地的語言突厥化了?這主要是因為突厥人皈依伊斯蘭教比較早,而當地的伊朗語土著居民卻還信奉拜火教(比如粟特人)。伊斯蘭教背後有強大的國家機器支撐,突厥語和伊斯蘭教綁定以後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當地的行政語言,取代了原來土著居民的語言。


從世界主流來說其實是游牧民族征服定居民族以後將其同化,尤其是亞非農牧交錯區,在中原游牧民族被同化其實是非主流的異常現象,被征服者採用征服者的語言、風俗、祖先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兩者互相融合,幾百年後,征服者的語言、風俗、祖先認同逐漸成為主流,而被征服者的文明成就文化藝術也或多或少被繼承下來。

在古代中國哪怕是農村裡的窮秀才都認同自己祖先是堯舜禹夏商周,《史記》更是從黃帝開始記載下來,再加上難以改變的象形文字。即使善戰如蒙古人都根本無法將這種記憶抹去,而且也從來沒這樣想過。但是翻開元史,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劉哈剌不花、雷帖木兒不花、楊賽因不花,連那高麗國王都可以趕時髦起個伯顏帖木兒的蒙古名字。在中亞西亞潛移默化的移風易俗我們可以想見,而且還有伊斯蘭教。

早在阿拉伯征服以前,從大興安嶺一直到黑海北岸,一直生活著大批講阿爾泰語的部落,互不統屬,彼此攻伐,隋唐時期,西突厥汗國就已經征服了河中。後來東方的部落大部分都被成吉思汗征服成為蒙古人,西方的部落被中亞、西亞的穆斯林統治者招募作為僱傭軍,逐漸信奉伊斯蘭教然後再慢慢反客為主。到了蒙古西征、改奉伊斯蘭教之後,由於人數太少很快同化於突厥人之中,從中亞到西亞,除了阿拉伯半島以外,幾乎所有政權都是突厥軍頭建立的。突厥軍頭帶著自己的部落西遷、南遷,佔領上好的土地牧場,大不里士、伊斯法罕、撒馬爾罕等大城市裡面的達官貴人幾乎都是突厥部落出身的。雖然波斯語仍然像中國古代的文言文一樣作為有文化的象徵,但是普通民眾大批採用突厥風俗是很正常的事情。

編寫於20世紀初的《伊朗通史》,看看目錄,第一章不是薩珊波斯,更不是阿契美尼德王朝,而是沙漠里的阿拉伯人,後面章節還記載了突厥人和蒙古人的起源,可就是沒有居魯士、大流士、阿爾塔邦、阿爾達希爾、沙普爾。成書於阿拉伯征服之後近五百年的《列王紀》,對於前伊斯蘭的伊朗歷史記載像抒情史詩一樣,嚴謹的史學家不會把這當作正史資料來看。後來巴列維王朝普及西方歷史學的研究成果,普通伊朗人才知道居魯士、大流士這些偉大祖先的光榮事迹。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民國時期編寫中國通史第一章不是炎黃堯舜禹,而是蒙古人或者女真人吧。

高度文明的波斯人尚且如此,其他文明程度不怎麼高、人口數量較小的民族更不用提。從中亞到西亞還有非洲等地,沙漠、高山將大片地區天然地分割成一塊塊孤立的地理單元。幾次征服,當地的貴族等識字人口換幾次血,足夠可以讓當地人忘記自己祖先,而古代統治者的生育率又遠遠高於被統治者,何況古代即使是薩菲波斯時期伊朗高原加上中亞人口也很難超過一千萬,幾十萬突厥人體量上足夠可以同化大片地區。

歷史很難假設,如果不是從帕米爾高原到扎格羅斯山脈的延綿山區,游牧部落遷徙更加方便的話,波斯文化的記憶還能流傳下來多少,實在值得懷疑。今天仍然保留伊朗語的民族波斯人、塔吉克人、普什圖人、庫爾德人、盧爾人、俾路支人、哈扎拉人幾乎都是在山區,游牧成分很大,只有吉蘭人和馬贊達蘭人還佔據著厄爾布魯士山脈北麓靠裏海的平原,而古代灌溉方便,相對肥沃富饒的兩河流域阿拉伯化、河中、費爾干納與亞塞拜然都已經突厥化。

放眼全世界,游牧民族遷徙,由於強悍能打,一路上到處都留下了被其同化的人群:

阿拉伯征服,從敘利亞到埃及馬格里布,文明程度高得多的當地人後來幾乎全部都自認阿拉伯人。

在東非衣索比亞高原的南部,加拉人的遷徙形成了從西到東的奧羅莫州(衣索比亞最大省份,10個州中獨佔32%的土地,人口也佔30%左右)。

西非富拉尼人東遷,從塞內加爾的富塔賈隆到喀麥隆的阿達馬瓦,淪為英法殖民地前統治者大部分都是富拉尼人部落首領。在今天的西非很多國家,富拉尼人都是第一或第二大民族,在奈及利亞北部,豪薩人和富拉尼人融合,雖然通用豪薩語,但是上層社會多半都是富拉尼人。由於西方殖民者入侵帶來的民族主義思想興起,民族認同固定下來,不然以後還真的難說。


如果我說中亞突厥化是蒙古人完成的是不是很多人不服?然而歷史事實就是如此~~

中亞突厥化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蒙古征服,在這以前,中亞城市以波斯語為主導,游牧地區突厥和伊朗混居,各自有各自的地盤。

從突厥西遷到蒙古征服大概有500年時間,這500年里我敢說波斯文化和波斯語言絕對是中亞主流,中亞範疇以外的幾個大游牧民族都很有爭議,比如烏克蘭南俄一帶的庫曼——欽察部落聯盟(很多哈薩克人會告訴你這是他們的老祖宗。。。),11世紀的時候勢力非常強大,在庫曼-欽察的壓力下佩切涅格人消失,烏古斯人南下,但是這個聯盟在西方人的表述中基本上就是一群金髮碧眼帶有一定亞洲特點的古代斯基泰游牧民族後裔,其語言文化爭議非常大,而且與伊朗語游牧民加西克人和阿蘭人比鄰而居,常年與羅斯打仗,後期基本信奉東正教改用斯拉夫名字。

哈薩克北部的基馬克聯盟被認為是突厥語比較明顯的地方,但是這裡與傳統上中亞的文明地區距離就很遠了。七河地區是葛邏祿人的游牧地區,與薩曼王朝常年戰爭,後被西遷的回鶻人擊敗吞併,後者建立喀喇汗王朝。

薩曼王朝時期是新波斯語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也是中亞波斯加速伊斯蘭化、波斯文化從宮廷走向世俗的過程。整個中亞幾乎所有大城市,不管是受波斯人統治(廣義上的伊朗語族游牧民族,其語言與波斯語可能相差巨大)還是受突厥人統治,都以新波斯語為通用語言,即便是喀喇汗王朝時期。喀喇汗王朝衰落以後是花拉子模王朝,這個王朝短命但是很重要,因為這個王朝脫胎自波斯的塞爾柱帝國,是一個波斯化突厥王朝,其統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伊朗和中亞大部分地區,突厥人400年的西遷歷史到花拉子模時期結束,如果花拉子模統治200年那麼中亞一點突厥的文化印記都不會有。然而這時候蒙古人來了~蒙古人的征服基本上把中亞城市文明消滅殆盡,蒙古人人口又非常少,還有致命的幼子繼承製,蒙古帝國很快就四分五裂,中亞大部分地區屬於察合台汗國,察合台作為成吉思汗的第三子,並非幼子,也非大汗繼承人選,所以成吉思汗只給了他四個千人隊~也就是4000軍隊,拔都、窩闊台和失烈門也各自是4個千人隊,幼子托雷繼承了蒙古本部和大部分士兵,12.4萬蒙古士兵他繼承了10萬多,是絕對的主力,所以托雷系的蒙哥才能在貴由死後繼承汗位,手裡有兵啊~

蒙哥死後蒙古帝國正式分裂,這時候察合台帝國的繼承者們發現,他們所能依賴的直系軍隊,只有4000人,靠這4000人管轄龐大的帝國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這時候整個帝國內部,沒被殺的和沒跑掉的(游牧民族大量西遷到土耳其和伊朗,大大推進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的突厥化,後來又回來一部分就是土庫曼人的祖先),就只有天山和七河地區游牧的回鶻人和葛邏祿人了,這些人原先人數也不多,但是相比較只有4000人的蒙古本族,那人口就多了去了~50萬是有的。這些游牧民族開始進入被荒廢的城市和農村,開始定居,他們的語言也成為察合台汗國通用的察合台突厥語,後來的烏茲別克語和維吾爾語的祖先。

拔都的例子也是一樣,只不過他的管轄範圍內沒多少城市。金帳汗國管轄範圍內在蒙古人來之前主要是庫曼-欽察聯盟和基馬克聯盟,庫曼-欽察是一個伊朗突厥混居的聯盟,蒙古西征過程中損失慘重,大部分被殺,余部跑到今天的烏克蘭俄羅斯摩爾多瓦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地,他們南邊的阿蘭人也被蒙古征服,被編成阿速軍成為蒙古大汗的親衛隊遷往東方,欽察余部也被變成一個親衛隊遷往東方,剩下的大部分游牧民就是基馬克和零星分布的欽察余部了。拔都也只有4000蒙古兵,這時候一個很重要的情況就是,這4000兵來的時候沒有家屬,只能大量娶當地突厥語女人當妻子,蒙古又是多妻制,由於人口大量死亡,一個蒙古士兵最多能有10多個老婆,又因為金帳汗國是一個游牧經濟為主的國家,這些蒙古士兵的子女的母語就成為突厥語而不是說蒙古語了。前面所說的察合台汗國也有類似的情況。


同化可不是什麼字面這麼簡單

往往是一幕幕的血淚啊

最主要的一種形式就是殺光男人搶走女人,再帶給被征服民族新的語言、新的宗教


突厥人人口是不是很少這個無法考證

假設突厥西遷之前中亞沒有突厥人,突厥人是游牧民族中亞原著人是農耕民族,你們想想人口極少的外來戶而且還是個沒文化的能那麼短的時間內吧比自己更有文化的土著人同化么?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都是農耕同化外來游牧,所以突厥西遷之前在中亞已經有突厥人了。因為當時突厥人沒有文字而其他農耕民族有文字所以我們現在能考古發現的只要其他民族的古文獻。

現在中亞的除了塔吉克人外其他所有民族跟新疆的維吾爾族長相特別像,我這個新疆去中亞沒有任何違和感。我對面宿舍有個裕固族哥們(突厥活化石)跟我長得一模一樣。

還有瑞典考古隊在烏茲別克北部發現了個超大規模的突厥人古墓群,時代比突厥西遷還早幾百年。

還有在波斯人記載了大量跟突厥人在中亞的的戰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漢朝,這是中亞仍然吧北方民族稱為匈奴。而在波斯人稱為土克曼(turkman即突厥人)


這就誇張了,西遷的突厥一點都不少

你使用中亞「土著」這個概念,實際上是將中亞的範圍縮小到了大河中地區(巴克特里亞和費爾干納算在內),而即使是大河中地區,也是無法跟印度河恆河、長江黃河、兩河尼羅河地區相提並論的,很難講這裡的土著居民就比突厥人多

而且不要忘記中亞並不是只有定居區,還有更大的游牧區。土庫曼突厥化之前的印歐遊牧民,很難講比突厥人多。基本上是1:1

哈薩克吉爾吉斯則更是黃種人顯著大於白種人。不要不把中亞草原不當中亞,原始突厥人其實就是在哈薩克誕生的,很難講這裡是「被突厥同化」。又不是蒙古


建議題主可以參考書目

《羅馬帝國的隕落》

書中幾乎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詳盡描寫了突厥人西遷對羅馬帝國的影響


這類問題還得關毛大兄弟


推薦閱讀:

「突厥」「匈奴」「鮮卑」有侮辱的意思嗎?
為什麼匈奴,柔然,突厥都被打得西遷了,蒙古反而留了下來?
在被蒙古征服之前,欽察汗國境內各民族大都信仰什麼宗教?
韃靼人是不是突厥人?韃靼人跟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TAG:歷史 | 文化 | 突厥 | 人類學 | 民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