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業務中,你認為排名前三的風險來源是什麼?


謝邀。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人回答,我來拋磚引玉一下吧,說說自己的看法。

第一,高水平的金融負債。之所以把這個排在第一,是因為我覺得這個風險要素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是具有共性的,並且它的危害也相當嚴重,這已經被無數的違約事件所證明。它很容易被識別,當然也存在一些有難度的情況,比如表外負債,或者已經發生轉化的或有負債。金融負債的程度高低我覺得可以將金融負債和資產(即資產負債率)、或者和收入(金融負債/收入)進行對比來初步判斷,再把這兩個指標放到行業內去和行業平均水平、主要競爭對手去進行對比,債務水平的高低就一目了然了。可能有人會認為,金融負債高,恰恰說明企業的融資能力強,在金融市場上被金融機構廣泛地認可。但這種觀點的問題在於,金融機構的態度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市場出現負面信息(比如做空報告),又或者監管政策變動(比如限制兩高一剩授信),就可能導致「晴天送傘,雨天收傘」這種反差極大的授信情況。而且,這種觀點的危害還在於,有時它會讓我們對企業的債務水平顯得過於樂觀——反正還有很多未使用的銀行授信,怎麼會出現債務危機呢?

從企業的角度來考慮,高負債究竟會有哪些影響?第一,金融負債是剛性的,到期了必須要還,而不像經營性的負債可以拖欠。要安排好還貸資金,要考慮續貸、過橋或置換。債務越高,用於周轉貸款的資金池勢必越高,佔用資金的規模、轉貸的繁瑣程度和管理難度也就越大,伴隨的風險水平亦是水漲船高。第二,還貸沒有容錯率。一旦違約,上了不良記錄,續貸難度大大增加,還容易引發其他金融機構的恐慌性退出。現在網路發達,大的違約事件馬上就會成為公開信息,引發的不良影響被快速放大、難以掌控。第三,債務增加容易減少難。一旦債務高企,資本投入的回收是需要時間的,財務成本又將侵蝕利潤,要想用自有資金消化負債,除非業績很好,否則難度很大。總之,個人認為高負債是病入膏肓的體現,給這樣的企業放貸款,無疑就是在走鋼絲。高負債可能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的,並非風險的本源,但不論這些原因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如果高負債本身是一個既定事實,那麼就意味著高風險。

第二,虛假的報表,或者不合理的財務數據。與負債不同,這一點難以量化體現,很多時候也難以獲得充足的證據來證明實際的情況究竟如何,而這方面的判斷依賴於審批經驗、行業經驗、還有盡調水平等等,識別的難度和準確度都要大一些。但這裡不討論如何識別,只是分析闡述一下它們在風險上帶來的危害。這首先是一個誠信問題,不誠信、涉嫌欺詐和騙貸的客戶是非常危險的,和這樣的客戶合作就是在往火坑裡跳;第二,好看的報表會讓我們誤判一家企業的基本情況,放大我們對於企業的授信,而對於那些真實的、不怎麼好看的報表,我們卻降低了授信或者不授信,這客觀上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糟糕結果;第三,假報表讓我們難以知曉企業的真實情況,對未知的情況進行授信是有極大風險的。並且,在僅僅是合理懷疑而無法獲得充足的證據證實時,授信意見該如何公允出具確實是個難題。總之,如果發現企業的故事講得太動聽了,還是要小心謹慎為妙。

第三,不合理的投資行為。這一點往往是很多風險事件追溯下來最早期的原因。任何重大的投資行為,在企業家看來,都必須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覆論證,有著嚴密合理的投資邏輯在背後支撐的,並最好留有一定的安全空間。重大投資行為的失敗,往往傷及根本。如蒙奈倫投資煤化工,尚德、賽維向上游光伏產能的大幅擴張,還有天威、雨潤等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重大投資面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這讓很多聰明的企業家也難以預料。其一,市場瞬息萬變。很多投資項目的投建周期是比較長的,而且建成後還要經過反覆的調試、以及從小批量到滿產的過程,再加上項目前期的論證時間,總體周期過長。而市場的供求情況完全可能在這期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二,產品質量、產線運行是否可達預期。很多項目定位高端,設備亦全是高端進口設備,但同樣的,這樣的項目對於人員、基建、調試生產、產品交付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於經驗缺乏的投資人,能否達到預期不確定很大。一旦不達到預期,沉沒成本又顯得太高、難以消化。其三,投資金額過大,財務槓桿太高或結構不佳。大的投資項目通常要藉助於財務槓桿,如果掂量不清,企業自身沒有負擔這樣債務水平的能力,往往容易在負債端爆發風險。比如短貸長投、槓桿過高等等,而且過度融資也會讓企業喪失為數不多的再融資能力。其四,投資項目達產效果不理想,往往會對公司整體的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導致公司外部的融資環境變差。對整體報表的負面影響也是持續性的,短期內難以消除。其五,涉多元化投資、涉房投資的,風險很大。

一點思考,拋磚引玉。


作為一名授信調查人員,談一談自己在調查客戶的過程中的想法,題目沒有說清楚是授信後出現風險導致客戶變成不良類客戶的那種風險,還是授信前風險分析的要素,我現在談的是後者,希望不會離題。

1.負債結構。

一個企業的負債結構很很大程度影響其抵禦市場風險和突發情況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首先是表外負債,例如股權質押,部分行業的應付賬款等,這種大多出現在我行授信1000萬以上的客戶,或者民間借貸,廣州的小額貸款公司非常多,且放款手法千奇百怪,這種多出現於小客戶,表外負債一方面無法準確測量規模,另一方面對於小客戶來說民間借貸的議價能力低,還款負擔大,很難完全擺脫小貸的吸血行為。其次,短貸長投,很多現金流較為充足的企業,用流動資金貸款的方式替代固定資產貸款,到期還本的時候採取墊資過橋的方式,這種方式一旦出現銀行斷貸,將對其產生毀滅性的打擊,舉個例子,很多企業建廠房,先付了30-40的工程款,其餘尾款在廠區落成後用廠房抵押給銀行貸款,再歸還尾款和購置生產設備,我做過的企業中,有個貸款規模為8000萬,而年度營業額為2-3個億的,那麼問題來了,現在廣州出現超級嚴格的房地產調控,公寓、商鋪等抵押物不能賣給個人,那麼銀行業也快速反應,拒絕准入商服類的物業做抵押物,那麼上面這個客戶,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頭疼了(後來進行道德公關,做了三四個月才搞定,有銀行幫他做了續貸)。還有就是負債比例,綜合考慮行業情況,假如客戶的負債總數超過同業水平很多,而且就客戶的發展階段和發展規模很不合理,那麼一定要謹慎授信,就算客戶的資產很多,抵押率沒問題,其第一還款來源難以保證的情況下,出現違約的概率也比較高。同時考慮客戶經營性負債和消費負債比例,抵押貸款和信用貸款比例,信用卡近半年的透支情況,近三個月的貸款申請和擔保申請記錄,經營負債是實實在在的負債,消費負債例如房貸車貸,其實是有價值更大的抵押物作為支撐,倒不用過多顧慮,信用貸款規模太大的客戶,要分析其合理性,看借款合同綜合分析是否客戶已經用錢用到非常急,再融資能力很低了,信用卡透支和查詢記錄也是同一個道理,假如客戶最近半年都把信用卡刷爆了,然後到處申請貸款又沒有放款記錄,那麼足以相信其資金非常緊張,若是其配偶沒什麼查詢記錄也沒有放款記錄的話,估計多多少少還涉及民間借貸。

好吧,我承認我已經不想玩手機了,打字好累,先說一些,下次再更吧。


謝邀。

從自己的經歷來談。

第一,人情。傳統信貸這麼多年,風控幾乎是零死角,學精通了,但手熟爾。一般來說,看走眼的還是極少數。所以業務上風險點沒啥好說的,不算風險,只看你精通不精通。看走眼了,只怪學藝不精。

當然,僅學精通業務,還不夠。認識自我,反思自己,才剛剛開始,真正的挑戰就在此。

大部分問題貸款,瑕疵與風險點,其實心知肚明,明知道有問題,還不得不得做,甚至還想做,這是很可怕、很可悲的。

傳統信貸是關係型貸款(有別於交易型貸款),關係型貸款有天生的缺陷。

信貸員是人,不是決策機器,生而為人、非常抱歉,人就有七情六慾,就有弱點。人們往往認為吃拿卡要(道德風險)會出問題,其實高傲自大、過度自信、貪婪恐懼這些深層次的性情也潛移默化的產生風險。

用力看,就是盲!做的純熟了,腦袋就固化了,過度自信。特別是有了各種封號(地位名譽)以後,明明判斷錯了,越來越不敢承認,得失榮辱越來越重,掩蓋錯誤,越陷越深。一個技術工作變得不那麼純粹了。

我們總是說要懷疑一切,達到真相。懷疑一切,往往導致過度相信自己。其實,自己也是值得懷疑的。學了三年,無所不能。再學三年,才發現一竅不通,被現實各種打臉。各種各樣的乾貨,當年總結的規律,斬釘截鐵的定律,提都不敢提了。唯一不變的就說變化,永遠做個小學生。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人情世故無處不在,領導同事朋友家人,無處可逃。

不懂人情,很難進入信貸信貸圈子,進入後,就會為之所累,尺度很難把握。

股票作手回憶錄第13章

有人說,信貸風控要「心黑如漆」,「做的徹」,再狠一點就對了。切莫動惻隱之心,被賣了還替人數錢。

「放還是不放」「批還是不批」,左右兩個耳朵就像是各有一個小人,互相掐架,不斷衝突,不斷糾結。擠掉所有雜念,才能做出科學決策。自己人性上的弱點就是最大的風險!戰勝自己,才能戰勝風險!

第二,政策。我們當然可以通過分散化來消除個體風險,但是政策作為系統性風險是消除不掉的。中國處於改革發展期,市場不成熟,政策變動很快,一會兒鼓勵,爭先恐後,一哄而上,一會兒叫停,一鬨而散,碾壓踩踏。有的政策主觀性強,難預測,一出來就劈頭蓋臉,搞得措手不及。當然,不僅國家政策,行業政策,銀行內部的政策也是如此。如何積極響應政策?如何講政治,是個大學問。

第三,豬隊友。一筆貸款,有很多流程,很多人參與。在目前這種審貸分離的狀況下,各管一段,配合不好就會出問題。你這邊心急如焚,恨不得馬上撤出,他丫倒好,還在跟客戶勾兌年貨呢(道德風險)!當然,咱們不能拿自己的標準(專業水準與道德底線)去要求別人,要做好最壞的打算。這一塊,挺傷人的,說多了都是淚。

H Howard: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商業銀行貸款審查人?

…更多文章請到信貸風控手記-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H-Howard


很久才看到這個問題,看了大家的答案,只有一個答案覺得認同,但不完全認同。覺得多數人的答案太過微觀,而且是陷入自己的工作認知中了,又說抽貸的,有說投資方向偏差的,有說行內政策的,有說領導問題的,有說信用問題的等等,其實這一切都歸咎於系統性風險。先說我的觀點吧,三大風險:1政策性風險。在我國多數根源都是政策性風險。行業興衰,都伴隨其中。2主要說的,系統性風險:這裡要提到的系統性風險不是要說授信客戶行業的系統性風險,首先最重要的是金融機構內部的系統性風險。首先說體系內核心的銀行,現在銀行內系統制定規範內容,從業者主要為完成考核指標,行內指定產品,客戶經理銷售客戶,整個體系已經不是業務機制了,而是銷售機制,也就是說大家都已經喪失了對業務的判斷能力,更甚至於主要都是資源能力和營銷能力的體現,而且行內的營銷成本已經高於外部。銀行業已經淪為低毛利,低成長,高人力成本的紅海行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多數決策都是有問題的,信貸過程不過是為了完成考核套模版的工具,什麼客戶經理,風控,上會,都是蒙著眼,看不到客戶核心問題。很多金融從業者都以為自己多少年經驗可懂企業了,那都是屁!其實大家根本都不懂。這樣還談什麼看懂財務風險?還談什麼分析行業風險?還談什麼實際控制人經營風險?銀行如此,其他金融行業主體多數類似。3道德風險。甲乙雙方都存在,不要單一強調乙方責任義務。不多說了。手機打字,沒有排版,以上。


1.政策風險,這個要寫很多字(比較懶,就寫這麼多吧!)。

2.行為風險,包括借款人欺詐行為,黑中介欺詐,內部聯合欺詐行為。

3.系統性風險,受制於整體金融環境。


首選道德風險:縱觀大小出風險的案例,不管外部經濟形勢好壞,不管風控模型如何完美,不管操作流程如何管控,出問題的授信業務因為內外勾結或者內部利益輸送導致的比例較大,並且很難防控。

其次是市場風險:信貸業務是看天吃飯的行業,遇到行業調控,相關企業都會受到衝擊,管理好,實力強沒有過度融資的企業生存都很艱難,其他管理粗放,滿目擴張過度融資的企業命運可想而知,假如多頭授信企業遇到一家金融機構不給續貸,就象推翻了多米諾骨牌,立馬崩盤。可以看到的比如鋼鐵行業、當年的光伏等等。

最後應該是操作風險:不管什麼時期,也不管同業如何掙錢,對操作環節沒有嚴格的合理的流程設計,導致操作風險頻發的,後果非常嚴重。面臨的不僅僅是資產的滅失,還可能被監管處罰,降低評級,取消特定業務資格,網點擴張受限等等後果。比如個人徵信查詢管理,信貸檔案管理,合同面簽等等。

其實就信貸業務而言,不管什麼風險,看的還是結果。小錯誤導致嚴重後果屢見不鮮,大活人還會被水噎死對不?


利益相關,銀行對公從業九年,手底下出去的資產超過兩百億。其實,這個問題你問銀行內不同崗位的人,回答會有很大的差異,因為大對公,小微企業,金融市場,投行和個人業務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市場。

大對公業務中,道德風險相對不大,因為面對的企業很大,雙方都是公對公,一般人是不會去冒險的。而且,這種風險也比較好防範,大對公本身也不是一兩個人就能決定的事情,多幾道崗位把關,道德風險逞幾何級數下降。

大對公的風險第一來自系統性風險,比如早年的太陽能,前幾年的鋼貿,煤貿,造船等整個行業出現危機,或者如內蒙東北等大範圍信用體系崩塌,這種時候覆巢之下無完卵,行業龍頭企業可能能苟活下去,稍微落後一點的可能就完蛋了。

第二大就是政策風險,比如易租寶,比如43號文,比如層出不窮的監管措施。這類風險不一定會讓銀行貸款完全得不到清償,但經常把節奏完全打亂,造成臨時欠息逾期。

第三大就是領導風險了,多元化失敗的,上市失敗的,投資失敗的,各種小三小四作死的,合伙人鬧分家的,等等。

在大對公業務中,這三大風險都屬於極難防範的,必須要宏觀上對行業和政策有極強的把控力,同時微觀上對企業老闆的大事小事瞭若指掌,很考驗部門一把手的能力,也很考驗底下客戶經理的能力。這也是為啥商業銀行對公部門壓力山大的原因,任務重,風險難防,必須時刻保持敏感,保持學習。

當然,也就是這種技術壁壘,讓商業銀行對公業務很難被AI替代,最少在可預見的幾年內,不會像個人業務的客戶經理和櫃員那樣,時刻生活在被機器人取代的陰影里。


對於小微企業來說,就自己的從業經歷來講,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兩點,一是領導攤派瑕疵業務,二是審查人員的道德風險。

比如我們操作過領導強姦給我們的貸款驗資,貸款付首付,貸款套現規避資產保全,貸款放高利貸等等,能躲則躲,躲不了的留好證據。此處須注意,蘋果手機不好錄音。

一些信貸員和客戶,會為了做業務不擇手段,煙酒什麼的比較常見,偶爾會碰見送錢送女人的。目前主流的模式基本都是單人審查審批,很少有五人審貸會了,所以審查人員的許可權比較大,這時候一定得堅持原則,即便收了東西,該不過就不過。當然最好是啥也別拿。

政策、行業這些風險對小微企業影響主要看集中度,集中度不高的話,整體風險還是可控的。


在信貸業務中.出現風險的原因應該根據行業的不同來分析.因為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行業特性.所以風險出現的原因也要具體來分析.比如風電行業.評判一個風電企業好壞.除了調查企業基本情況.財務及運營狀況.還要關注他的上下游.之前有一個風電客戶.西南地區唯一一家生產大型風力發電機的機架的企業.訂單型銷售.合作的是XX重工等大型國有企業.合作較為穩定.承兌匯票方式結算.結算周期三個月.銷售收入真實.為什麼出現風險?有業務經理說是因為風電行業是夕陽產業.說這句話的人真的不了解什麼叫做「產業」.能源電力行業都叫夕陽產業的話.那其他的行業都是浮雲了吧?重慶地區因為地理結構的原因風力不均.所以不適合風力發電.北方地區自然要見的多些.她可能也不了解項目真正出現風險的原因.這個企業出現風險主要是因為老闆盲目激進被高利貸拖垮了.曾經租用的廠房.設計產能.實際產能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老闆在政府的扶持下通過大規模銀行融資及抽取流動資金購買了土地.修建廠房進行了搬遷.投固後生產經營所需要的流動資金從各種渠道借高利貸來維持.本來企業上下游就較為強勢.生產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為特種材料.且供應商直接由XX重工直接指定.上下遊資金擠占情況本來就嚴重.造成了訂單越多.資金擠佔壓力越大.而高利貸的本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加上大環境不好.銀行抽貸.企業資金鏈就斷了..就這個項目看.風險原因:1.隱形負債.(在調查階段已經發現高利貸的時候就不應該繼續介入)2.人為因素(內部人員的道德風險)3.錯過風險的化解的最佳時間.生產型企業有別於商貿行業.不會一夜之間人去樓空.風險的發生是有過程的.從最開始就知道的企業的債台高築.到企業經營困難.拖欠電費.拖欠工資.拖欠材料款.等等.最後還不起貸款.中間是有時間和過程的.在企業還沒有完全爛掉的時候.具備一定再融資能力的時候.錯過了最佳處理化解的黃金時期.加上人為的道德因素.發生風險是必然的.


欺詐風險 信用風險 操作風險


目前經濟形勢下,不良貸款騰騰騰往上冒的情況下,信貸業務仍然會存在風險的原因:

一、領導不懂業務被企業忽悠(或者為了業績),客戶經理被逼做業務(協助企業粉飾真實情況)

二、為了避免企業不良貸款形成採取再融資的方式掩蓋企業真實風險

三、企業為了早年多元化投資特別是進入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釀下的苦果開始發酵,企業特別是中型以下企業真心不敢累大戶。

深惡痛絕第一條。


信息不對稱或者說信息虛假的風險;資金不能得到有效監控的風險;盲目樂觀的風險。


我沒做過個人信貸,但大宗信貸的三個重要點的話我認為是以下:

1 財務數據包括審核文件的正確性,其中包括老客戶的歷史數據。

2 抵押物價值和擔保價值的準確性和獨立性

3 公司本身book對這比業務的支持度,包括政策性的支持


個人淺見,對不同體量的客戶,風險點是有不同的。政府平台和國企,主要是系統性風險和政策風險,還有一點就是政治風險,這個特指企業一把手甚至是地方一把手的政治風險。大的民企,主要是主營業務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政治風險。小企業,風險點比較多,但是主要還是看實際控制人,另外要注意客戶經理的操作風險。


風險有不同的種類和緯度的劃分。即便是信貸業務,也會涉及信用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等,另一個緯度可以分為違約風險,欺詐風險等等。籠統的講,風險就是不確定發生的概率及其帶來的損失,即非預期損失。因此,要進行風險排序,就看每個人對不同風險發生概率的判斷以及其會帶來的損失大小的排序。


1.信審人員(信審不強大,等於白搭)

當然也和公司的歷史大數據有關聯

2.內部基層銷售獲客渠道,以及職業操守。

包裝單滿天飛的時候,壞賬也不遠了。

3.產品質量

產品政策至關重要

純屬個人觀點 隨意答答


資金用途,還款來源,資產負債,信用


就中小企業而言

1、隱形債務

2、銷售端風險

3、資金用途


道德風險

負債風險

欺騙風險


首先,題主把風險分為三六九等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不管你是不是為了讓大家簡易回答問題,我必須矯正。

按照我個人理解題主前三的風險,估計是說比較常見,容易發生的,對該次信貸或者項目不能達到投資者的逾期的風險,不知對否。

以上幾位大神都回答得非常詳細,對財務、業務、法務對有具有總結性或者實際分析;一個信貸,本身過來借款,對投資者來說就是第一個風險,沒風險幹嘛找你呢,為什麼要找你借款,肯定是經濟需要周轉,周轉分救急跟救窮,救急救窮這裡開始分叉,我跟大家說說救急的風險:

救急歸為短期性融資,比較考驗短期周轉能力,以及短期財務報表。具體表現信貸性質為「過橋」。

過橋最大的風險為借款目的不明確,還款來源不確定,銀行斷橋三個風險(非標準過橋表現為金主不買賬),借款人挪用資金幾個風險。

解決辦法:1.落實銀行放款批複(合同+系統交叉檢驗);2.核查借款人以往還款記錄及徵信以及法律訴訟;3.核查借款人近期經營狀況;4.提供足值抵押物;5.全程託管賬戶及相關資料。

救窮大部分為長期借貸,具體表現為1年以上融資,窮是有原因的,為什麼你那麼窮,作為風控,你必須知道並了解,拋開道德品質來說,無非就是經驗不善。很多人要反駁我,我擴大生意怎麼經驗不善了,我告訴你,這叫擴張,但是我喜歡叫他盲目擴張。繼續正題,長期借貸考核長期經營穩定性,三年財報表現尤其重要,從財報中可以看到什麼,可以看到很多東西:老闆是否激進投資者,是否敗家,是否有隱形負債等等…總體歸為一下幾點風險:1.要看清楚一個企業必須保證他的財務真實情況,這是基本,財報真假風險為第一;2.盲目擴張、投資;3.市場競爭力;4.經營能力;5.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社會關係、法律訴訟等

解決辦法:長期借貸不僅僅考驗眼光,更考驗技術,盡職調查是核心,針對盡職調查做相關的風控措施,因為信貸的風險是層出不窮的,具體你問我說要怎麼解決,我只能告訴你見招拆招,經驗之談非三言兩語就能吃透,邏輯思維不要變:客戶就是在我羊圈裡的羊,千萬別讓羊跑出羊圈,他病了我能治,治不好我也有羊肉販子。謝謝!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一名獨立審批人?一個優秀的審批人應該具備怎麼樣的專業素養和知識架構?
2014年經濟形勢有種風雨欲來的感覺,各大行的貸款利率會不會較大幅度走高?融資成本的難度會不會大幅增高?

TAG:風險控制 | 信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