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廣被刷量之後,公司損失的是什麼?

當公司推廣APP時,被渠道刷量之後,除了錢還損失了什麼,會不會被渠道和同行所鄙視,被認為技術能力差,防範能力弱,任人宰割?


謝邀。

確實跟公司有關。對於一個成型的、有規模的互聯網公司,刷量這事兒普遍存在,但大家都比較忌諱公開討論,因為這是一個灰色地帶,一個敏感話題,總之是公司小利益團體之間的一個秘密。當然不會被人笑話的,大家都心照不宣。只是一旦被發現之後,再換一家做,反正這個圈子也不大。沒有人會笑話技術能力的問題,在這個行當笑話別人是沒有意義的,把錢掙到手,才是真格的。

但是,對於初創企業卻不是這樣的,主要是他們輸不起,大致情況是這樣的:

說到假量的危害,從業者、創業者總是一副痛心疾首、捶胸頓足、悔不當初的樣子,心疼那筆求爺爺告奶奶擠出來的預算、機緣巧合天空撒錢「騙」來的投資。

而我好奇的是:您損失的僅僅是那筆錢嗎?如果認為自己損失最大的是那筆推廣費用、那筆得之不易的預算,那麼我得跟您說句:活(節)該(哀)!

言歸正傳,咱們今天也經濟學思維一把,從成本的角度看看假量對我們造成哪些損失,確切的說加大了哪些成本。成本一般分為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所謂顯性成本就是放在明面的、可以計算的、比如您痛心疾首的那筆錢,舉個栗子說:

您要量1萬個用戶,自然流量70元一個,您的預算是70萬;

CASE1:如果渠道給你全部上假量,比如說是牆量,他的成本大概是2.5元一個,那麼您的顯性損失成本可以計算為:(70-2.5)*1萬=67.5萬。

CASE2:如果對方給你上的是機刷量,他的成本大概是0.5元,那麼您的顯性損失是69.5萬。

如果對方是按照比例摻的各種假量,請遵照上述公式,自行腦補自己的顯性損失成本。。。

顯然,聰明的你一定看出來啦——今天不是想說顯性成本,那多沒有逼格!顯性成本是冰山的一角,是明面上能看出來的部分,而我們重點想說的是隱性成本,那部分深埋於水中的成本黑洞,TA黑壓壓一片,從來就沒有浮出過水麵:

一、時間成本

先說時間成本。您該說了:時間成本,這個我懂!跟渠道的撕逼的日子裡,我吃不好睡不好,整整撕了兩個禮拜,撕的那個黑天暗日、飛沙走石。。。

沒錯,這確實屬於時間成本,但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納尼?!很小的一部分,才!

是的,因為除了您一個人忙商務、忙合同、忙付款、忙數據、忙撕逼之外,整個團隊也在跟您瞎忙活——忙開發、忙打包、忙部署、忙測試、忙打款、熬油點燈甚至是原地空轉,這也是錢,這也是錢,這也是錢,好嘛!

還有,事後您該吃一塹長一智吧,下次咱找渠道時要小心點吧:選渠道時要貨比三家一點、商務條件上嚴謹後付一點、進量時要慢一點、查數據仔細一點。。。總之,您因為上次的假量教訓,終於把高高時間成本又一次成功的擴散到下一次推廣中了:推廣周期拉長,產品迭代周期加長、團隊跟著瞎BB瞎空轉瞎損耗。。。總之一切都是瞎搞,因為量是黑的!

您以為這就完了,沒呢!還有最大的一項成本沒有算呢:我們做移動互聯網的,講的就是風口,什麼是風口,風口就是時間窗口。您好不容易釀孕了個產品創意、精心拉攏的團隊、祖墳冒青煙的第一筆投資,好不容易等來了風,您卻如同豬般安坐於假風口上,安心享受【人為刀殂、我為豬肉】,任由渠道宰割。事實般的後果可想而知,由假量構成的風口,吹出的效果比雷政富用時還短!然後您就只好眼睜睜的看著競爭對手在這個時間窗口期內拿到了下一輪的投資,一輪又一輪的勝出。。。這是您入夢前細思後極其恐懼的一件事:您和他差在哪裡呢?團隊、產品、創意、營銷、時間都對,就差在風口的量,他是被真量吹起來的真豬,而您是給假量滋養的豬肉!

想想滴滴之後,為啥沒有創業公司搞出行了,也沒有VC投出行,您就明白我說的意思了。

這就是說,您:

1) 錯過了屌絲逆襲高富帥;

2) 錯過了迎娶白富美;

3) 錯過了隨行習大大的人生窗口;

大哥,這算是多少錢,這算是多少錢,這算是多少錢!

二、信用成本

咱先別說企業和團隊的信用成本。就說說您自個兒的信用:當您從老闆那裡把預算要出來的時候,其實您同時還抵押了一樣東西,那個東西叫信用!

假量出現之後,咱就算老闆和團隊開明、英明,相信您絕對沒有內外勾結、吃黑錢,但至少對您的能力表示了擔憂吧,下次公司安排您其他工作時,您怎麼推動大家配合您。。。即便在政治環境最乾淨的公司里,一個屢次吃假量的組織者是不能被信服的。是的,您的信用透支了。

上面說的都是小方面,還有其他更加深層次的損失和影響:

更深層次的其他損失:

1) 假數據蒙蔽我們的對業務的判斷:無法形成對市場、對需求的準確判斷,從而耽誤產品的改進,公司業務的轉型機會;

2) 假量讓公司上下形成假量依賴症,就像癮君子對毒品的依賴一樣,公司上下共同維護著一個謊言,這是一條不歸路,儘管很多公司在樂此不疲地踐行。

下面是廣告時間:問題回答不白答,回答之後插廣告!

一句話,假量猛於虎,假量,如帝都霧霾一樣吞噬著我們的信用,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扼殺我們的事業於無形!打擊假量,就是打老虎!打老虎,不找武松,不找王書記,而要找LJH!


從公司的角度來看的話,其實APP推廣過程中被刷量的話,最大的影響不是推廣費用,而是時間。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的互聯網產品,講究的是快魚吃慢魚,誰先把產品做出來,先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贏面才有可能比較大。所以,時間成本才是最貴的。特別是對創業公司而言,本來就沒啥錢和資源,只能靠產品和時間來和大公司競爭了。

舉個例子,之前有過這樣一個客戶找過我,這個廣告主是做互聯網醫療平台的,他們想通過地推,獲取醫院周邊的用戶,推廣要求是下載+實名註冊APP;這個廣告主之前也找過多家團隊,但毫無意外的都被刷量了,因為門檻不高,只需要在醫院附近擺攤就行了,但部分地推團隊為了省事,攤是擺了,但暗地裡也在做網推,給廣告主帶來了很多無效的用戶;既浪費了預算,又耽誤了產品的推廣時間。

我給了這樣一個建議,設置了1個這樣的門檻:用戶在實名註冊後,必須通過APP進行1次在線問診,需要填幾個問題,再和醫生簡單聊下,這樣就把刷量和作假的成本提高了;當作假成本高到一定程度,地推團隊就只能老老實實去做地推了,獲取到的用戶也基本都是真實用戶了。效果確實也很理想,獲取到的用戶相較以前,用戶質量明顯高了很多。

這是一個典型案例,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但更多的項目沒辦法做到這麼高的門檻,一般也就是手機號註冊或者是實名認證,刷量和造假的難度不大,被刷量和虛假用戶的事情時常發生。對於地推難度不大的項目而言,其實更需要做真實地推,才能把效果最大化;但由於人員把控和團隊選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難度低的項目才是被刷量和造假的重災區,也讓諸多廣告主頭疼不已。


1. 錢

2. 時間

3. 數據混亂

4. 失敗的沮喪心情


除了金錢上的損失,更多其他方面的影響可能是無法忽視的。

首先,刷量帶來的APP留存問題會導致自己的產品在應用商城的留存率下降,APPstore、豌豆莢等應用市場對應用優質與否的評定標準裡面留存佔據很大的比重。

其次,錯失了推廣的時間,一個產品從上線到決定大規模推廣,是一個逐漸遞進的過程,何時適合大範圍推廣對一個產品推廣的效果而言很重要,如果因為假量而錯過了最佳的推廣時機,讓競品成功上位,這對公司而言是致命的。

第三,對於推廣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是一定的打擊。這樣不利於後期推廣活動開展時候團隊的凝聚力。


為什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難道不是應該問你們的cto嗎?


解讀

刷量顧名思義,就是把app的產品數據在很短的時間內刷上去,已達到其需要的效果。但是很多CP不明白為什麼要刷量,刷量對我能產生什麼樣的好處,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CP刷量

提高曝光率

對於cp來說,刷量可以把你在某個市場的下載量刷上去,然後提高排名獲得更多的曝光,吸取更多的自然量。通常以蘋果商店與第三方應用市場為主,如果刷量手段高明可以持續在排行榜前頭進而提高應用的下載等數據。但如果被發現就會被拉入黑名單。

融資圈錢

當風投從自己腰包中掏出錢在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app中選擇投資的時候,其中有一個最重要也最基礎的指標——用戶數和流量,是投資人非常看重的,卻也是最容易讓app開發者通過造假來欺騙投資人的一部分。他們通常使用的手段就是找家專門做刷量的公司,提供一體化服務,更通常的是,這些公司會自己找上門來。

運營KPI

當風投或公司需要快速衝量時,推廣人員通常會多渠道衝量,以達到考核要求。

渠道刷量

渠道刷量主要是為了賺取cp們的錢,在投放期間你幾乎根據常規數據發現不了一點該渠道刷量的嫌疑,甚至註冊的電話都是正在使用的電話,然而一旦結算或者停止投放之後,來自該渠道的收入,留存立馬跌成翔,辛辛苦苦拿到的錢就這樣被無良渠道給騙了。

刷點擊下載

這樣的刷量通常為單位時間段突然出現大量而其他數據卻還是之前的數值。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制止等到結算時會被收取超多的費用。

刷留存

一般渠道可以刷次日留存,有耐心一點的渠道可以刷到三日留存,但一到七日留存就會露餡了。這種還是比較好查的,可以看到A渠道次日和三日留存都正常,但是到七日留存一下就跌到了谷底,這是比較普通的刷量。

刷激活註冊付費

有些渠道的機器人可以非常逼真的模擬玩家的註冊過程,甚至可以進行付費。如果一旦發現該數據偏高,那就要查一下遊戲是不是出現BUG,如果沒有BUG,那麼就查渠道吧。刷支付已經算是比較智能的機器人了,他不讓你短期回本,但當日或者次日ROI也還可以,但總體來說你就是虧的,刷死你。

刷假量換真量

先說說app換量是怎麼回事兒?其實定義就是置換資源,你用我的,我用你的,可以跟應用市場換,也可以跟其他APP換,一般都是等比例互換。在很多app推廣交流論壇中都可以看到求換量合作的,但通常如果一個app量太小時沒有人願意換的,這個時候怎麼辦呢,通過刷假數據購買一些激活量,就可以用自己花20塊錢買來的100個假量去換同行手中同樣的100個真實激活量。這原本是app在進行推廣時的一種渠道,但也被造假者利用起來從中獲利。

如何刷量

以前市場技術機制很簡單,只要把下載鏈接在不同IP訪問就可以,可以用流量精靈等工具操作,但是現在市場都做了技術處理,這種方法失效了,現在多數通過模擬點擊器操作的。另外目前積分牆也可以進行刷量。

如何預防刷量

1.多接第三方數據平台

多接幾個第三方數據平台同過多個平台數據把握最準確的數據。不要盲目的相信渠道單一給你的數據,要多做分析。目前主流的數據平台有友盟,百度,talkingdata等。

2.註冊頁設置驗證碼

註冊環節設置驗證碼能有效的減少機械刷激活的現象。如果玩家一直都輸入錯誤,或者短時間連續輸錯N多次,那就明確的表示對方正在刷量。

3.限量定量

通過限量和定時投放等方法控制和避免刷量行為。或者控制刷量的上限。

4.限制地域

在初期階段,很多渠道刷IP地址都是同一個地方,可針對ip地址進行地域限制。

5.養成看數據的習慣

一般APP在推廣時都有激活、註冊及後續行為,激活用戶的活躍度、註冊用戶的活躍度,這都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作為推廣人員要養成每天看數據整理數據的習慣。七公在推廣過程中就發現有的渠道激活和註冊是分開操作的,如果能有每天看數據的習慣就能看到破綻。

6.設備的判斷

通過友盟等查看渠道的設備,如有TianTian等,那就要注意模擬器了,也可以讓技術調取此渠道註冊的ip、設備號、註冊手機等、如發現ip地址相同,或連續的時間設備完全相同,或出現Droid4X-WIN等設備,可以確定被刷看。

7.及時回訪

有時所有的數據看著都是正常的,但每天看數據就是感覺有點不對,可以把註冊的手機號進行電話回訪,如出現,電話已過期,電話空號,或是電話打過去別人根本不知道你家產品,也從未下載過。

8.時間的控制

一個渠道跑一段時間停一段時間,看看渠道暫停後的情況。如果渠道暫停幾天後,此渠道的激活或註冊的活躍度迅速下降,那麼CP和渠道方協商核減後,和此渠道基本也就BYEBYE了。

9.做好數據監測

現在有一些第三方數據監測公司,或自己公司有大牛,可以監測虛擬機、監測同一設備反覆的下載激活數、ip地址的異常等。

總結

刷量是把雙刃劍,玩得好帶流量帶用戶名利雙收,玩的不好就是被商店下架拉黑,被渠道坑騙損失資金。而且目前刷量行業比較混亂,在風險較大的情況下建議CP們慎重使用。而對於如何防止渠道刷量我們會繼續為大家進行深度的解讀。

惡意刷榜

上文中有提到,預防刷榜的一些辦法,但據本人了解,前段時間仍有一款APP被同行惡意刷榜後,被架,所以一些預防措施並不能保證百分百安全,這是蘋果的一個漏洞,希望以後改善吧。排名下降最快,這是一些排名下降最快的APP,一般來說會有這麼大幅度的下降,要不刷榜被降權,要不突然停了刷榜,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非刷榜因素。


這位知友說出我的心聲


謝邀

但是為什麼邀請我,完全不是這個領域的


謝邀!

————————————————

我一朋友做數據挖掘技巧出身,並從事推廣工作三年,App付費推廣的作假現象已屢見不鮮,下面是他的苦逼自敘:

  這次終於長見識了,見過作假的,沒有見過那麼扯淡的。

  數萬元推廣費用,獲得上萬激活量,只有7個真實用戶,當然,還不排除這7個「真實」全是這個坑爹渠道的測試人員,產品、運營、商務的親們千萬小心了:

  我所在公司長期做App的換量及付費推廣,最近上線一套智能演算法用來甄別假量,發現某「渠道A」(該渠道真實名稱可向趙童鞋私下詢問)嚴重作弊刷假量。先來看看該渠道A最近一周的數據(註:因涉及產品機密數據,隱去了具體數值,僅表現大體趨勢。下述所有圖表均如此):

  (1)註冊率

  (2)一次留存用戶

  (3)啟動次數(平均每人每日)

  所有數據無明顯異常,從數據上看,還是個「高質量渠道」。不甘心?!?!再多些深度數據(最近一周):

  (1)用戶流失速度

  (2)用戶回訪間隔

  (3)鐵杆用戶比率

  常用的數據都查了,還是沒有確鑿的異常!好吧,不管願意不願意接受,苦逼的現實是:

  傳統的數據指標已區分不出作假的渠道了。

  怎麼辦,還有沒有數據能夠讓作假無處遁形的?有!比如用戶的應用使用時長。

  可以設想一下,刷假量的機器人畢竟不是真實用戶,它們完成「指定」的操作任務後,不會再因為看到美女就猛點她的頭像,也不會玩爽了再多玩會兒。那麼來看一下用戶使用時長曲線對比:

  渠道A的使用時長遠低於整體平均值(其他渠道),且沒有隨著日期形成周期性規律震蕩。總算是露馬腳了,完全可以斷定是機器人刷假量!

  機器人刷假量,應該是能找出特徵的。按以前的做法是對比IMEI號,但現在的刷量機器人卻早就能偽造假IMEI了。

  但依然可以根據IMEI尋找機器人特徵,正常渠道的IMEI號極少重複,且重複的概率不隨時間推延而增大;而作弊渠道的IMEI重複率往往較高,且隨著時間不斷增長。

  可以實際上IMEI數據還是不能看出異常,需要再想別的辦法。不同用戶的手機,是用的不同通訊運營商(諸如移動、聯通、電信)的電話卡,通過統計運營商有希望找出機器人特徵。為了做分析,抽樣了一小撮用戶,提取了他們的運營商信息,統計結果顯示:

  看來通過運營商的情況是分析不出機器人特徵的。而我又抽樣部分用戶IP地址,不管是IP分布還是IP跨省概率都與正常用戶一致。

  一個血淋淋的現實擺在了眼前:假用戶的模擬度越來越高,識別它越來越難,而提取作假特徵幾乎已不可能。當然,沒有苦鱉青年走不通的路,最終我們公司還是完成了取證。抽樣提取了該渠道部分Android用戶所安裝的App列表,發現很多用戶安裝的App是一模一樣的。再深挖這個貓膩,結果得知:A渠道,一共製作了4組機器人,每組機器人數量若干,,同組內機器人所安裝的App一模一樣,且不增不減。

  總算是把A渠道的機器人揪出來了,但是因為法律法規的問題,我們並不能把該渠道怎麼樣,只能是不給錢,然後將造假消息奉告認識的朋友。

  而且,事件的結果並沒有像童話故事一樣美滿,苦鱉的我們又遇上了更無敵的機器人刷量,而且上述的所有判斷方式全部失效。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至今為止,與我所在公司合作的渠道,有近3成查出了刷假量作弊,從2010年最簡單的弱智灌水;到2011年出現智能機器人,開始會模擬真實用戶進行註冊,還能夠回訪;再到2012年,機器人已能做到個性化的高模擬。

  而事後想想,這樣的渠道能供給如此高仿的假用戶,傳統的所有數據指標都無效,讓普通的開發者完全沒辦法區分,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暴利的驅使,花費數萬元獲得的上萬激活卻只有7個真實用戶,這黑心錢掙得太鋒利了,這幾乎是零成本的獲利!

  而且現在並沒有多少家公司在查作弊,作弊的風險的低,且無相關法規約束,作假也變的理所當然了。

  此外,就我所知,做假量的激活cpa,單價僅在1角到7角之間,遠低於真量,中間巨大的差價帶來了巨大的回扣空間。推廣的負責人也許已經發現了作弊,但是受回扣驅使或者是業績壓力,故意隱而不發也是很有可能的。

  ==============以下是另一個真實案例================

  以下是朋友供給的事件,《刷量渠道遭揭穿,惱羞成怒抹黑CP》

  買量過程

  朋友的公司是新成立的遊戲公司,前期推的是一款《棋牌遊戲》,由於創業初期,也不知道如何推,所以朋友公司的一位商務把該款遊戲投放到網盟渠道上面去,讓渠道商推 App,推薦後棋牌遊戲的下載與激活增長的非常快,每日的平均花費1W塊錢在買量,觀察了7天後,發現遊戲的留存非常低,基本上每一個用戶下載遊戲後,就打開遊戲一次,然後就沒有打開了。付費率只有幾十塊,完全不符合邏輯,發現買回來的量有問題後,及時叫渠道商停止推量。

  結算風波

  朋友公司2天後,渠道商要求結算,朋友公司不給,因為買回來的量太假了,不給結算,就出現以下談話:  

  (事實上,當公司發現這個商務刷假量後,確實第二天就開除了這位員工)  

  (由於結算不成,渠道商刷QQ空間、刷微博、刷朋友圈、抹黑CP方)  

  (甚至把公司負責人電話放到各種交友網站,還有辦證、迷藥、讓負責人承受電話騷擾,此手法確實過於北鼻)


當一個APP無法用業績這種顯性指標去衡量團隊的整體產出時,刷量就相當於吸毒。無論是網盟的量還是機刷的量,盯著下載量爽得了一時,但從長期看,對活躍度跟啟動量這些硬性指標毫無幫助,說白了就是在自嗨。

花費那麼多推廣費用,人力成本,這些暫且忽略不計。

最可怕的是錯過了產品起飛的窗口期,這才是最致命的。

綜上所述,刷量推廣不可取,除非你只是想用數據來騙騙投資人?那刷個友盟量不就好了,還省錢呢。


上癮。

以後不管什麼推廣都會想到刷量,而不是沉下心來做產品。

其次,日活、月活、留存率什麼的特別難看。


就相當於你去相親網站註冊之後被別人虛假的刷了100個看起來漂亮的不同風格的追求者,讓你兩天沒睡覺去給他們回複信息。


我只是覺得,這位提問者(或者邀請者)用自己的問題演繹了這個問題的本質……

當你邀請的人大部分不是該領域的時候,就算「刷流量」刷來很多邀請,結果也都一般不那麼理想……

另外我也不是這個領域的……

以上。


對於認真做事的人而言,損失的是真相

對於發展中的企業而言,損失的是信任和以後的發展


謝邀。

  題主的問題不是特別明確,所以我來明確一下。

  你的問題是:假如一個公司在市場上做cpa、cpc等投放時,被對方刷量騙錢了,會不會有其他損失?(好多人理解成了題主主動刷量會有什麼壞處,更多的答案是邀我幹嘛)

  會遇到這種問題,顯然是按照個來計費的投放方式,比如一個激活、一個註冊、一個點擊等等,他們可以用機器量、垃圾量來讓你付費,而你得到的完全是沒有用的流量,浪費了錢。

  如果是按照時間計算的,人家沒必要花錢去刷你,吃力不討好。

  一般情況下,除了經濟損失之外是沒有什麼別的損失的,因為經濟損失就已經非常嚴重了好嗎,如果對方認為「這個人怎麼這麼好騙」算一種損失的話,應該也算吧。

  當然,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那就非常惡劣的,那就是他首先騙你進行了按激活計費的合作,然後連找機器刷點垃圾量都捨不得,而是去擼毛黨、積分牆等逐利性很強的平台發布你們的公司產品和活動信息,結果不僅刷了你的投放經費,刷你投放經費的流量還是為了刷你運營經費來的,那你將會遭受:雙重經濟損失、客服處理的人力成本、被罵的公關成本、緊急調整運營策略帶來的其他負面影響、名譽受損、影響到正常用戶使用等等。

  所以,一定要在簽訂投放合同的時候,做好事先約定。有下面幾個方式可以避免被騙投放費用,是我自己的總結:

  1.篩選乙方資質,就不展開講了,多打聽就好,最好是別人做過推薦給你的。

  2.約定結算方式,一般要有一個雙方都能進行數據校驗的方式,或者以你的數據為準,開後台給對方查看,說好垃圾量的標準並且你有權篩除。常見指標有IP、IDFA、移動設備唯一設備號、MAC地址等等。

  3.如果需要預充,請只相信大平台。

  4.正確評估不同展示位置的大致量級,超過太多肯定是很可疑的。

  5.在進行投放的過程中就要跟蹤量的質量,如果質量偏差大,那也是很可疑的。

  6.正確評估什麼投放有價值,測試的話最好免費或者少量試,投放要精準,邀請也要精準,應該只邀請我的啊!


謝邀,然後你這是亂邀,我根本不是這個領域的。


說實話這個是蠻。。正常的一件事

我們有很多兼職就是幫公司刷量的

但是基本這些用戶都不會成為有用在線客戶

一個APP要做好主要都是切中需求的界面好操作的 但是一個好的APP也是有刷量的在一開始。。。


熱雲數據TrackingIO廣告與行為分析平台 ,一站式監測轉化分析平台,從用戶來源到用戶活躍,從用戶留存到行為分析,一站全部滿足。細分到用戶屬性和事件屬性,詳盡的留存轉化分析,為產品改進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最大化的幫助客戶提升產品價值


  • 創業公司持續燒錢,卻難換來真正用戶;
  • 淺層次的數據效果好,最終效果卻很差;

廣告投放與運營人員在APP推廣時經常出現每個渠道都進行了試投驗證,效果良好,但正式投放後,點擊量特別高,激活量卻只有個位數,或是留存率、轉化率卻很低——花了大量費用在渠道投放上,淺層次的數據效果良好,但是實際所追求的最終效果卻很差。

就像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一直維持經濟的虛假繁榮一樣,移動APP也沒辦法在用戶量虛假的基礎下持續的繁榮下去。開發者需要了解真實的用戶數據來做出可靠的用戶行為分析、產品體驗改善、營銷投入等重大的經營決策,投資人需要了解真實的用戶數據來評估風險、確定投資規模以及衡量投資回報率,優質渠道需要可信的第三方數據為自己的服務做背書,獲得合理的報酬。

APP推廣反作弊一個非常核心的指標就是設備識別的準確度, 這個指標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後台的真實設備資料庫。因此,數字聯盟基於自身的安全背景,利用終端防偽技術,設計了「可信ID」這一產品,就像是互聯網的IP地址和我們的身份證一樣,可信ID可以識別每台移動設備的真偽,這樣就可以有效判斷出移動推廣數據是否有問題。

對於開發者而言,他們可以利用可信ID確保自己獲取的用戶數據是真實的,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各種大數據分析,其結果才是有價值的。而且,真實的數據也能幫助APP開發者大幅度降低推廣的成本,他們不用再為假量買單。同時,數字聯盟也為APP推廣渠道提供可追溯的後台服務數據,以此作為渠道與開發者之間的結算標準。


用戶活躍度低,造成產品迭代時的數據錯誤,越做越差最後死路一條


推薦閱讀:

如何做互聯網產品分析?
運營人員該如何引入核心用戶?
用戶運營就是做好用戶服務嗎?
以留住玩家為目的的遊戲運營,最值得關注的數據是什麼?
如何用三句話解釋O2O是什麼?

TAG:產品運營 | 移動互聯網廣告 | app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