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為什麼辦銀行?


據說是這樣的:

郵政網點很多,所以央行讓郵政代理吸收存款,郵政拿代理手續費,效果很好。

後來演化為郵政自己吸收存款,然後把錢存到央行,吸收利差。

由於只吸收存款,不放貸,錢越來越多,央行付利息的壓力越來越大,終於,央行說,你們還是自己辦個銀行吧。


看來大家都沒有經歷過『』郵政匯款『』這種上古時代的事情。其實,不止中國,傳統上各國郵政一直都是有效和廣泛的匯款方式,正如郵政包裹有時可以不計成本的在偏遠地區開設網點(那些地方一個月都沒幾個件,承擔社會服務職能),郵政匯款在使用上的限制最少,收款人沒有銀行卡,沒有手機,都沒有關係,它是按照平郵地址找到你的。 不然你們以為幾十年前的民工怎麼打錢回去! (匯款人拿現鈔去櫃檯匯款,收款人拿匯款單和身份證件去櫃檯取現鈔,20年前的雜誌上的匯款購物就是這樣的!)

就如同淘寶,支付寶會出現巨量沉澱資金一樣,郵政由於它的匯款業務的存在,天然的具備了資金池(不用攬存款,不用吸儲就有很多資金)。加上本身的網點眾多,以及半壟斷地位帶來的國家信用背書,這幾點都是作為銀行類金融機構先天優勢。

大家不要小看最後一點,那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能順利的開辦銀行,正是這一原因,信用。在早年(15到20年前吧)的經濟學類,金融類教材中,都在理論上闡述過『破產風險最小的銀行就是郵政儲蓄銀行,其他任何銀行,包括四大行五大行都有破產的理論風險』,當然實際情況跟理論並不一致。

所以,郵政匯款與金融的結合,就是郵政儲蓄。

時間長了,這一業務也就相對獨立了。

所以從一開始,郵政儲蓄就是一個補充業務,並非『郵政常規業務虧損了,所以要找一個替代業務』

補充:吳俊 說到的那個事情也是存在的。人民銀行實質是國家機構,是管理機構,與其說是中國人民銀行,倒不如說是『銀行管理局』,標準說法應該是中央銀行,銀行的銀行。但跟一般的管理局不同,它本身也有強制性的吸收存款準備金的功能(用來調節資金量,防止擠兌,防止無限制的槓桿操作),其他業務也會產生巨量的資金池,所以央行不只是有行政管理職能,實際完全具備一個商業銀行的功能,但他不能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所以要通過其他方式吸收和發放資金。而且,很多城市的人民銀行(至少地級市)的大樓一樓,都是該城市的地區商業銀行(原來的城市信用合作社)的櫃檯,其實也是類似的功能。


我覺得是他靠傳統業務賠錢太多,利用網點廣的優勢辦銀行賺點錢,,但是現在郵儲銀行好像要和郵政分家了?


做銀行可以掙到存貸利差。

不過近年來存貸利差逐漸減少,現在逐漸興起的是往中間業務手續費考慮。

郵政網點多,比如直接把一個網點一半來存錢一半繼續搞郵寄,省去一些建立新網點的成本。


銀行可以 放貸款,利差是他的主營收入。郵政儲蓄銀行和郵政的唯一區別就是銀行可以放貸款,銀行可以把他自己吸收的存款和郵政吸收的存款放下去。商業銀行的基本職能是吸收存款,發放貸款。


儲蓄業務多重要!


推薦閱讀:

中國郵政的現狀是怎樣的?
郵局寄信丟失率真的有40%這麼高么?如果真的丟了該怎麼辦?
如果我們快遞被拆包了,找國家郵政局申訴網站到底有沒有用?
有哪些好看的郵票?
寄丟了的平郵的信件都丟哪去了?

TAG:中國郵政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