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音和弦(這裡指有調外音組成的和弦)在編配的時候是如何考慮功能的?
進一步的問題是,為單旋律配和聲的時候大家是習慣先配調內的和聲再用色彩和弦替換呢還是直接尋找有變化音的和弦?
卸腰。
我記得之前我就表達過類似觀點:寫作的時候,旋律和和聲應該是同時構思的,要培養這種能力。寫完旋律,再配和聲這種方法,並不是特別好的。
然後才是回答題主的問題:構思的時候直接找到變化音的和弦。首先推一下我的個人公眾號:編曲二三事(ID;Arrangement23)
編曲直播開課咯!詳情請關注公眾號!
公眾號主要以自學編曲的經驗分享為主,主要以問答的形式呈現,涉及到樂理、配器、混音之類的一些常見問題,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lTqMlKfEFvppreP392_H (二維碼自動識別)
---------------------------------------------------------------------------------------
題主的意思應該是說離調和弦的用法吧?
從自學樂理的角度,就不講什麼TSD功能了,繞不清楚...
列一下最基本的離調和弦和用法吧:1、三級大三和弦就是C調中的E和弦(更多用E7),可以在大部分時候替代沒有旋律音sol的三級小和弦(Em)。2、六級大三和弦
就是C調中的A和弦(更多用A7),可以偶爾替代沒有旋律音do的六級小和弦(Am)。
3、二級大三和弦
就是C調中的D和弦(更多用D7),可以偶爾替代二級小三和弦和弦出現在五級大三和弦之前(2(7)-5(7)-1這種進行非常常見)。4、降七級大三和弦
就是C調中的bB和弦,兩種用法,第一,它是四級和弦的下屬和弦,所以常用在引出四級和弦,比如1-5/7-b7-4,與這種用法相同的還有五級小和弦第一轉位(b7 2 5);第二,用在五級大和弦之前,很多歌會用2m-4-b7-5的進行給人一種不斷向前推進的感覺。5、四級小三和弦
Fm,四種用法,第一,構成4-4m-1的終止,第二,構成4m-5的半終止,第三,構成4m-1的變格終止,第四,4-5-3m-6m,這種用爛的進行可以改成4-4m-3m-6m(原理上其實與第一種用法一致)。6、降六級大三和弦
bA,兩種用法:第一,構成b6-b7-1的恢弘終止,第二,構成b6-5的半終止。7、一級七和弦
C7,用法與bB原理差不多,但基本都用於1(7)-F的進行。
8、升四級半減七和弦
#Fm7-5,又一個看上去牛逼,但已經被流行音樂用爛的和弦。唯一用法,構成6m(7)-5-#4m7-5的進行。再補充一個用爛的:
9、五級小三和弦Gm,也用Gm7,構成5m-1(7)-4的進行,常用於4536進行的半終止位置。剩下的是不常見的:
1、降三級和弦:bE,出現在長時間的Sol音上,比如《想你的夜》,「我們的愛」這句。其實它更多用於轉調用。2、降二級和弦
bD,拿波里和弦,據說可以用在主和弦前面構成終止,然而本人不怎麼會用。我更多用轉調。比如C調為例,bB-E7-A形成了C調到A調的轉調,bB就相當於A調的拿波里和弦。
3、一級小和弦
Cm,也用Cm7,最近剛學會的和弦,比如《突然好想你》,」突然鋒利的回憶「,進行是4-5/4-3m-1m7。4、七級小和弦
Bm,也用Bm7,用於三級和弦前,常常代替7m7-5,構成小調歌曲中7m-3的進行。5、五級增三和弦
比較傳統的和弦,5aug代替5(或在5後面)作為半終止,未完待續感,6、二級小大七和弦
最後補上這個和弦,流行音樂中也很常用,2m7-2mM7-4這樣的進行。高疊和弦:
出現了11音,13音等,往往是離調的,常用於爵士樂中,本人不懂...
」經過和弦「:
這是我自己起的名,這種和弦本身難以立住腳,因為很不穩定,但可以用在短短一拍時值上,達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比如:#1dim7,常用於連接1和2m和弦之間。同理還有#4dim7連接5,#5dim7連接6m等等等等。A7b9和弦連接Am(7)與Dm(7),流行音樂常用的。級進中常用的3m-b3m-2m。當然還有以上和弦的各種轉位,可以根據原理自己創造一些不常見的和弦,不過原理上都大致相同。
基本上把我知道的窮盡了...
關注人這麼少,應該不會被轉載吧...
和聲分兩種,一種調性和聲一種調式和聲。
絕大多數和聲都是調性和聲。中古調式解釋的爵士和聲,現代音樂中的同主音同中音和弦轉換屬於後者。
題主說的,一般歌曲內出現的都是基礎的功能和弦加變化音而已,還原後看和弦根音去判斷就可以了。兩個都可以。
●離調只是華氏的色彩性和聲技法的其中一種體現。
色彩性和聲技法有三種,而總原則是色差由高到低。
例如自然大調離調到六級,
"主→升三音的三級→六級"這個離調中,第一步主到"升三音的三級"的色差為4第二步"升三音的三級"到六級的色差為3.5。
這就構成了連續高色差和聲進行,後面再接調內和弦,色差再次降低,這就體現出色彩性和聲技法總原則。離調只是色彩性和聲技法的第一種方法的體現,而且第一種方法也不止只有離調能表現。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色彩性和聲技法的三種方法。
①第一種——簡單插入:只在調內和聲進行中插入一個高色差和弦,構成一個高色差點。例如自然大調中,"主→屬→六級→三級→四級→主→五級→主"。在"主→五級"之間插入一個同主音小調第七級和弦,它與屬和弦的色差為3,這樣就構成一個單插入。單插入的的用法很普遍,例如"DAN DAN心魅"這首歌的副歌就是用了這個方法。③第二種——簡單的色彩性和聲序列:
使用連續高色差和聲進行,色差要求不小於3,和聲環節不小於3。例如建立一個色差依次為"5,4,3"的和聲進行。舉個書上的例子,它是4,4,3: 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叫做"同軸連續進行",以"三分同軸連續進行"為例:自然大調中,"主大三→降六級的大三→三級的大三→主大三"它的各個環節色差都是4,它是12的三分之一,所以叫三分同軸,
又如"四分同軸連續進行",有四個環節,每個環節色差3,因為它把12平分成了四分,所以叫四分同軸。③第三種——複雜的色彩序列
這種就是在調中多次插入各種色彩序列或者色彩性和聲技法的各種組合,只要遵守色差高色差環節後色差要求降下來的原則就行。這些都是大方向,具體的細節去參考書,一下兩下說不完的。
所以運用變化音和弦只要遵守色彩性和聲技法原擇就會自然,好聽。當然你不遵守也沒什麼不行的。。。只是聽上去有點奇怪而已
至於如何計算、選用色彩性和弦,華氏在他的《色彩和聲》第518頁給出了一個相當關鍵的圖——標誌色彩圓圈圖。運用這個圖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個功能組在調中的色彩度位置。可謂是"全功能"與"全色彩"的完美結合。有興趣的可以去參看《色彩和聲》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用法就是功能替代和弦的用法,這是色彩性變和弦在功能性進行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它可以增加功能性進行的色差。(功能替代可能爵士和聲學和古典和聲都涉及過)(前提知識:華萃康的"全功能理論",具體見我的另一個回答,裡面的開頭部分介紹了全功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227976/answer/196836325?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現在用包含某個功能特性音的和弦,替換掉原有的功能組和弦。
例如在大調D→T的進行中,用升高三音的三級和弦代替屬和弦,和聲進行變成了:#3III→T,#3III還是包含了D組功能特性音,它進行到T還是體現了大七度到主音的解決。而這個和聲進行的色差高達4,聽上去相當醒目(原來的D→T只有1的色差)。你可以用任何代和弦去代替原有的任意一個功能組的和弦。
—————————————————————————
所有理論均來自:華萃康——《色彩和聲》謝邀!除了tsd以外,DD是重要的,D的S或s、SS也會用到,其它的和弦是以副屬或者副下屬功能引進的。
如果用調式寫作的話,副屬也可以是大或小三結構,副下屬也一樣。另外像N6之類的屬於下屬功能,降VI是交替大小調的TS功能,大調小s是和聲調下屬功能,小調大S也類似。調式交替會帶來更豐富的和弦。例子參見:如春作品 -來自豆瓣音樂人 http://site.douban.com/233914/?s=561464
重要幾點:1,和弦附加音或替代音可以根據創作需要。例子參見:如春作品《梳子》-來自豆瓣音樂人 http://site.douban.com/233914/?s=5633202,非三度結構和弦獨特的音響於味道。3,高疊和弦帶來很多新音,如11、13或15和弦。4,對位寫作,橫向線條大於縱向結合。5,專業的創作早已擺脫功能性,調性,在創造新的聲音關係。無調性,調式的,泛調性的等,用音程、音列或音階等控制音高關係,結構作品。功能性應該還是那三大類吧,tsd。只是有些音要解決。感覺一般情況下並不需要特殊考慮功能。
我理解的 掛二和弦 其中的2音應該是不用解決吧,9和弦的2音要解決?可能我的理解望文生義了。拋磚引玉吧…補充:首先來說,學習過程中可以採用先配好然後尋找合適的替換的方式,等熟練了就可以有圭大那種做法了。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好歌曲選手王兀及他的《啦啦曲》?
※初學者如何系統地學習編曲?
※想學編曲,配樂、音樂MIDI應該從哪裡開始?
※民族旋律應該怎麼配和聲?
※周杰倫是如何跟他的編曲老師進行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