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對朝代終會覆滅怎麼看?
如題,突然很好奇歷史上的皇帝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朝代更迭那麼多次,皇帝應該肯定知道不會永世長存吧……那他們對此是什麼態度呢?是避而不談還是明明知道還說萬世萬代?有什麼可考的么…么…好奇
「自古及今,無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曹丕
能熬一代熬一代,只要別在我手上滅了
古人怕的是沒臉見列祖列宗,他們是真怕前幾天剛看到一個雷峰塔的紀錄片,恰好提到此事(吳越王錢鏐):
唐景福年間,擴建杭州城,當時有個方士獻策道:「若改舊為新,有國止百年。若填筑西湖,以建府治,國運將會十倍於此。」錢鏐卻回答道:百姓借西湖水來灌田,填了西湖就斷了百姓的生路。何況哪有江山千年不換主人的?我有國百年就夠了。這就是錢鏐的眼光。
錢俶發現了一幅西湖山水畫,提攜在畫上的一首詩吸引了他的目光,『牙城舊址擴籬藩,留的西湖翠浪翻,有國百年心愿足,祚無千載是名言。』這首詩說的是錢鏐拒絕了風水先生在西湖上造皇宮的建議。後來這段佳話廣為流傳,有人便讚頌吳越王的開明,並把這首詩題寫在西湖山水畫上,贈送給了錢鏐。歷史上何來千年的王朝,我有國百年足矣,祖父豁達的話語,讓錢俶恍然大悟,多日來內心的困惑,在這個瞬間得到了來自祖父的詔示。古往今來最長的王朝莫過於周朝,前後也不過八百年。歷史上從未有過延續千年的王朝,唯有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不久後但佛塔修到第五層時,負責施工的官員收到了錢俶的命令,改變原來千尺十三層的造塔計劃,雷峰塔的修建就到此為止。
無乾貨。大多是個人想法,如果有錯誤之處,請指正,歡迎討論。 猶記得始皇帝建國之言,一世,二世,以至於萬世,可秦二世而亡(加上子嬰也可以說三世),統治不過短短的幾十年,可以說是狠狠的扇了始皇帝一巴掌,加上很多文人不斷的揭這個傷疤,後世君主雖然表面上仍然希望能夠自家王朝統治能夠千秋萬代,但心裡應該也沒什麼自信吧,畢竟不說千秋萬代,連統治能超過500年以上的朝代也屈指可數。但他們為什麼還要這麼說呢? 我覺得原因有這幾個,一,人人聽好不聽壞,就像一個人一定會死一樣,可大家都希望聽到長命百歲這種吉利話,雖然長命百歲到頭來還是要死的,但誰願意聽到呢。君主也不例外,即使心裡明白這點,但明面上,誰會想聽到,皇上,你最多就統治個幾百年的,哪來什麼千秋萬代啊,不要騙自己了。如果聽到,那肯定是,愛卿所言極是,拖出去斬了。 第二,其實很多皇帝其實壓根也沒有琢磨那麼多,自己這一世能夠統治的順順利利就行,所謂子孫福,自己賺,他們最多也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心裡也明白,這種事情也只能是自己那些子孫自求多福了,至於輪到那個倒霉蛋要亡國,這個只能看天意。第三,會說千秋萬代的,我估計也多是朝代開國的那些君主,他們身逢亂世,知道那種動蕩分裂的環境下,黎民百姓有多苦,自然希望這種天下一統的局面能夠永遠保持,雖然有自己的私心在,但肯定也有肩負拯救天下黎民的責任感在。
先是,妖賊王始聚眾於太山,自稱太平皇帝,號其父為太上皇,兄為征東將軍,弟征西將軍。慕容鎮討擒之,斬於都市。臨刑,或問其父及兄弟所在,始答曰:「太上皇帝蒙塵於外,征東、征西亂兵所害。惟朕一身,獨無聊賴。」其妻怒之曰:「止坐此口,以至於此,奈何復爾!」始曰:「皇后!自古豈有不破之家,不亡之國邪!」行刑者以刀環築之,仰視曰:「崩即崩矣,終不改帝號。」德聞而哂之。
晉書 載記二十七 慕容德載記
幾乎條件反射想到了這個,以博各位一笑
說正題。
都知道自已或子孫要完蛋。
怎麼辦?
有盲目蒙蔽自己的,我不信始皇才略,不知有不亡國家的可笑,他還是選擇了信萬世千世,多少因為自己功業膨脹了。這是蒙蔽自己的其一,有些壓根就知道,梁元帝知道要完了,死前還不做啥正確舉措,放把火燒個書(該死!),老子帶不走的,你們也別想帶走。
有知道要亡了,一點不害怕,或者沒到亡的地步,不考慮有亡的那天咋辦,怎麼禍禍怎麼來,南朝那些末代小皇帝,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誰知道在自己手上就亡了,自己也隔屁。
有像@葉微香葉姑娘說的要掙扎一番的,要亡了?不能夠啊!補救!!!崇禎、唐昭宗,那個使勁,真可憐。還有葉姑娘說的那幾個西漢末代皇帝,都差不多要放棄治療了,亡就亡吧,我該幹嘛幹嘛,別在我手上亡了就行。能不亡當然更好,要真亡了,我沒幹啥錯事,不怪我。
那些沒放棄治療的,漢哀帝,曹魏高貴鄉公,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唐昭宗,明崇禎帝,真是不知道說什麼。莫名想起文天祥宋亡後在大都淚下沾襟:譬如父母有疾,雖不可療治,但無不下藥醫治之理。吾已盡心儘力,國亡,乃天命也。
哎………………
第三,會說千秋萬代的,我估計也多是朝代開國的那些君主,他們身逢亂世,知道那種動蕩分裂的環境下,黎民百姓有多苦,自然希望這種天下一統的局面能夠永遠保持,雖然有自己的私心在,但肯定也有肩負拯救天下黎民的責任感在。
梁武帝蕭衍,老傢伙當了近50年皇帝,還開了國,肯定也以為能千秋萬代啥的,即使沒有,自己兒孫的事了,誰知道侯景之亂,餓死台城,還嘀咕: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這樣自我安慰的話,我也是醉了。死前要個蜜水不可得,呵呵兩聲就去了。可悲可鑒啊。
一想真是眾生相啊!
願來生不復生帝王家。「並不是從人類誕生開始就有高登巴姆王朝存在的,就像沒有不死的的人一樣,也沒有不會滅亡的國家。在朕這一代讓銀河帝國滅亡也沒有什麼不好吧?"
皇帝低低地發出乾涸沙啞的笑聲,使國務尚書為之戰悚。就像掉進無有盡頭的黑暗深淵,讓他從靈魂深處感到一種徹骨的寒冷."反正都是要滅亡的話……"皇帝的聲音像彗星那不吉利的尾跡一掃而過."就讓它轟轟烈烈地滅亡吧……」
摘錄來自: 田中芳樹. 「銀河英雄傳說01-黎明篇.」除了亡國之君,其他皇帝也就是想想而已。
中國的帝王們由於受到大一統的思想支配,所以趨向於統一,對待分裂很是反對。而由於中國地形先天就是有中原一個大戰場,就如圍棋一樣,大家依靠各種天險據守,在中原戰場你爭我奪完全停不下來,各勢力關係不如歐洲那樣固定、複雜,所以單純就是很明顯的利益衝突。導致會在短時間內進行很多大規模的戰役,誰弱就被吞,不參戰?那等秦國這般虎狼養肥了你還怎麼打?英法百年戰爭、以及什麼三十年戰爭、七十年戰爭這種情況在中國基本看不到,純粹就是過家家。要麼不打,要打那中國古人是紅著眼打,幾萬幾萬的拼,拼人口拼生產力,打完仗變廢墟,然後百廢待興。歐洲小國之間打仗就文明多了,窮啊,打不起啊,那就慢慢耗一下吧。所以說,中國古代貴族的最好典範就是:劉勝。朱棣這種一旦出來那皇帝都得提心弔膽。歐洲以前一直也有皇帝的,後來哈布斯堡家族的人覺得皇帝不好玩,就不當了。那種皇帝可當可不當,當王侯才是牛逼呢,不過由於都是一堆小國,所以各地農民的造反得不到好的響應,幾個國家聯合一鎮壓就消停了,那農民起義在中國,可都是改朝換代的厲害勁兒,真是燎原之火啊,就算不推翻,也的把國力耗乾淨了被外族入侵。好吧,這下扯出正題了,主要問題就是:農民起義。農民起義是一個很廣泛的說法,其實可以泛指一切非統治階級(地主階級)的人民聯合反抗,起義軍裡面通常混有三教九流、甚至朝廷小吏都很多,這個時候。而中國目前,需要防止的就是「非統治階級聯合反抗」。這個方案呢有三個,一是吸納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統治階級,二是轉移階級之間矛盾,三是消除階級分化。好吧中國現在的目標是消除階級分化,可是說老實話,我從不認為我們和大老虎、甚至和馬雲是一個階級,現在還在說階級矛盾我真是政治不及格啊衰;轉移階級之間矛盾最容易達到,宣傳統戰一直是兩把斧頭,你看文革期間,雖然有很多不好的事情,可是那時候有一群黑五類出來當靶子,還不是江山一片紅是嗎;最後一點就是吸納優秀人才進入組織了,說實話,當年很多朝代滅亡就是死在這一點,阻斷了優秀人才進入組織的路子,養一群人又懶又怕死又沒用又貪,我覺得九十年代公務員待遇極速提高就是因為當時領導意識到了知識分子的厲害才開始開言納士,具體說多了要去喝茶,我都大概點一下就得了。不過現在這個局勢,不好講,講多了要喝茶,反正是民聲第一,可是民生第一不代表就解決了真正的問題,而且就算解決了問題,也不代表就沒有矛盾了,畢竟人的慾望是無窮。清理內部、接納人才、轉移矛盾、解決民生,這些應該一步步走,然後不停輪迴,大家都有事情做,有新聞看,自然就穩定了。不怕有壞事,就怕雪上加霜,所以只要能錯開矛盾集中爆發,就扛得住。
1.經濟衰敗2.軍力衰退
3.外敵虎視
4.農民起義5.腐敗盛行6.昏君佞臣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
熵增定律
能像漢唐那樣一家幾萬乃至幾十萬人稱霸全中國幾百年,那已經是不錯的追求了吧。
文武開周,禮法傳世分封天下;始皇固疆,焚書銷兵以為萬世。魏徵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以為然;唐終亡於水。明太祖躬行節儉,打擊宦官;後亂於宦吏,潰於黨爭。清閉關鎖國,興文字獄,以為上國之治可得永久;可笑一蹶不振。……君王也是人,也有生老病死,對未來也沒有十分把握;他們都懂,都希望國祚綿長,也做著各自的努力,可還是恐懼失去,尤其當失去是在所難免時。這是人之常情,和帝王身份無關。
我記得唐太宗貞觀紀要有論興亡,不說當時怎麼說是一回事,後來怎麼做是另一回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代同等級的文官比武官地位高?
※清代貴族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
※中國近現代,有沒有出現過法國那樣的槍殺己方士兵的督戰隊?
※中國古代是從黃河流域的平原地區向外擴展到清朝的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千米,這是否說明中國也是侵略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