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動漫的規模經過多年發展還是不如日本?
樓主說的中國動漫。動漫其實是漫畫和動畫的結合。該辭彙源自中國。漫畫,日語稱之為「漫畫」,發音「man ga」,英語大多稱之為「comic」【《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四人基本都是這麼叫的,我看到的一些美劇也是這麼叫的,當然還是有別的單詞】。
【】
動畫,日語稱之為「アニメ」,發音「a ni me」【啊你妹.......】,英語稱之為「animation」。【動畫的概念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動畫是一門年青的藝術,它是唯一有確定誕生日期的一門藝術,1892年10月28日埃米爾·雷諾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萊凡蠟像館向觀眾放映光學影戲,標誌著動畫的正式誕生,同時埃米爾·雷諾也被譽為「動畫之父」。[1]動畫藝術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產業體系,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動畫的英文有很多表述,如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較正式的 "Animation" 一詞源自於拉丁文字根anima,意思為「靈魂」,動詞animate是「賦予生命」的意思,引申為使某物活起來的意思。所以動畫可以定義為使用繪畫的手法,創造生命運動的藝術。動畫技術較規範的定義是採用逐幀拍攝對象並連續播放而形成運動的影像技術。不論拍攝對象是什麼,只要它的拍攝方式是採用的逐格方式,觀看時連續播放形成了活動影像,它就是動畫。】(以上摘自百度百科)下面就是我的一家之言了。咱們先說漫畫。其實中國的漫畫也是很早之前就發展了。民國
我所知道最早的比較大眾化的漫畫,應該是民國時期的漫畫。那個時候的代表人物便是豐子愷。那個時候的中國漫畫,大多是一格。也就是說一張漫畫便能表達很多內容。其中,大多數漫畫都是具有諷刺意義的。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漫畫,大多都不是這樣子,別急。說這個是想說,中國的漫畫發展也是有很長歷史的。除了單格的漫畫,也有連環畫形式的漫畫,個人覺得最典型的莫過於《三毛流浪記》。現代說到現代漫畫,我們不得不說一個人:手塚治虫。手塚治虫對現代日本漫畫的巨大影響之一:1947年《新寶島》-首次運用了以電影技巧來繪製漫畫的手法。採用變焦、廣角、俯視等電影技術繪圖,以分鏡頭的方式連接。擺脫了以傳統漫畫單角度視圖和微變化的繪畫方式。這種手法沿用至今,成為漫畫的敘事標準。
「所謂現代漫畫,是結合了電影分鏡和敘事手段的一種新型表現手法」這是摘自《新幹線》雜誌主編馳騁2012年12月18日在其微博上關於「安妮事件」發表的文章《美女漫畫家的奮鬥?哦》中的一句話。【此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大陸與港澳、國外的漫畫交流逐年增多,在漫畫理論研究方面,也建樹頗豐,發展態勢愈見成熟、詳盡。】(摘自百度百科「中國漫畫」詞條)由上面三點可以看得出來中國漫畫現在是在走日本的路,用日本的漫畫創作模式來創作漫畫。這沒有什麼不好的。然後說說現代中國漫畫的發展。我看過的最早的現代中國漫畫,應該是姚非拉的《夢裡人》。該漫畫在95年到01年間連載,還沒有現在的漫畫這樣嚴格的分鏡頭,故事也大抵還是比較老套。我也是在看了《夢裡人》的動畫之後才去看的。誠然,這部漫畫不能夠代表當時大陸的整體水平,但卻可以反映一些東西。反觀日本,同期的漫畫, 大多都已經有了手塚治虫所提倡的分鏡頭。我看過的自然就是《龍珠》《柯南》之類的。小學的時候,有一本漫畫刊物,我至今記憶尤深:《漫友》。漫友上的漫畫,質量整體都很高。記憶中我看過於彥舒的《黑白無常》,還有《血族》。後來上了初中,我遇到了《龍漫少年星期天》認識了更多的國產漫畫。和這種現代漫畫同屬漫畫範疇的,還有傳統報紙刊物的單格或多格漫畫,隨著傳統報紙刊物的勢微,這些漫畫逐漸轉向了網路,因為他們短小精悍簡單的表現形式更適合網路刊登,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拉動。
單格和多格漫畫的優點在於,繪畫簡單,不需要作者有多高的美術素養,讀者不必花更多的精力去閱讀,幾秒鐘就可以完全看完。但是,它的缺點也顯而易見,那就是門檻太低,過去就有老諷刺漫畫家提過這個問題:現在在報紙畫諷刺漫畫的門檻太低了,只要你能寫名字就可以在報紙上畫諷刺漫畫,但是拙劣的美術功底不但無助於表現他們的思想,甚至容易讓讀者因為畫面的粗糙無法入戲。
是的,相比現代漫畫,諷刺漫畫和多格漫畫乃至活躍於手機網路的條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入門門檻低,只要你會拿筆就可以畫,甚至不需要有任何美術功底,看得快,接受度也高。
而我們現在的時代呢?大多數人對看書和複雜的東西缺乏耐心,看到文字就頭疼——我不得不說,這並不是進步,而是浮躁和缺乏修養的的體現——他們甚至覺得看漫畫都是很累的事,因為漫畫有分鏡和太多台詞,畫面太複雜搞不明白,他們看不懂,甚至該如何一格格去看都不知道。相比之下,條漫構圖非常簡單,寥寥幾筆的繪畫又方便,而且一般最多不過幾格,只要點著手機屏幕往下一拉就可以看完,甚至看完幾回故事,也不過一站地鐵的時間。作為休閑,這種娛樂方式遠比看一本漫畫或者看一本文字書都要來得方便,付出的時間精力也要少很多。更何況,條漫和傳統報刊的諷刺幽默漫畫一樣,創作時間短,能夠快速結合時事創作,再加上網路的傳播速度,一件事上午八點發生,八點半就能有條漫被創作出來放在網上,到中午十二點半大家午休就已經被全國許多網路平台轉發了。
由於條漫的這些優勢,全國在這些年湧現了許多的條漫作者,許多人也很當紅。如果說漫畫相比小說這種正餐已經相當於泡麵的話,現在相當多的人連燒開水泡麵都覺得太麻煩,他們更願意用針管直接靜脈注射,而針管里的藥物就是條漫,一種可以讓人不用思考就能處於亢奮狀態的興奮劑。
我們要承認條漫是好東西,好的條漫我們也愛看,我們身邊的許多漫畫作者也會偷閑去畫條漫。
......
漫畫也是一樣,一個好的漫畫家,需要從小看漫畫培養興趣,逐漸長到十幾歲開始自己學畫畫,甚至十八、九考專業美術院校學習美術技巧, 二十多歲出來打拚,又要過個三年職業或半職業漫畫生涯,才算真的會畫漫畫。
......
還是那個話,條漫沒有什麼不好,條漫在現今中國幾乎成了漫畫的全部,條漫作者魚龍混雜,門檻太低,水準直線下降成了營銷號的傳銷產品,炒作的理念也從漫畫的水準變成了炒作美女漫畫家和心靈雞湯催淚彈之類膚淺的東西,商家只對這種快捷出利潤的東西有興趣,而不感冒真正需要花功夫去經營的漫畫,他們包裝出來的這種快餐漫畫家只是流水線上的產品。這樣的東西,對漫畫發展毫無好處,就好似於正拍金庸劇拍得收視率再高,對金庸作品的正能量效應也是零甚至負數的,最後只能變成營銷商、作者和普通圍觀者的一場狂歡罷了。
本人在這裡摘取的段落,依舊是上面提到的:《新幹線》雜誌主編馳騁2012年12月18日在其微博上關於「安妮事件」發表的文章《美女漫畫家的奮鬥?哦》中的話語。
因為摘取部分刪減相當多,也摘取的並不太好,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去看一下原文:http://weibo.com/p/1001603789237324511657
免得因為我的話而有了歧義。
這裡分享一個關於國產漫畫的討論。我也在其中進行了回到。
http://tieba.baidu.com/p/3498657346
《漫威的啟示?集合中國漫畫人們的力量,讓國漫壯大起來!》七樓
國產漫畫大抵就說到這裡了。日本的情況大家都了解,我也不多說。
【其實想說,我對漫畫的研究很淺很淺很淺很淺很淺很淺的,說錯了請不要怪我T T 我查了好多資料的咯】
然後咱們說說動畫
【終於到我可以不用查資料就能廢話的話題了】
首先還是那句,這都是我的一家之言,且聽。
中國的動畫發展,最早應該是從民國開始,《大鬧畫室》。
然後......然後就現代了咯。
其實中國上個世紀也並非沒有優秀的動畫。《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之類的都是當時中國動畫的代表作。
然而,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左右,中國開始進口日本的動畫,隨之也就受到了巨大打擊。相對於廉價且質量高的日本動畫,中國動畫的競爭實力簡直是捉襟見肘呀。於是乎,中國動畫進入了一個頹廢期。
我記得自己曾在貼吧上說過這樣的話:在日本的動漫出品體制下,日本公司能用最少的錢,做出最優秀的質量,而中國還需要用錢來堆質量。
這句話,我個人認為,在當時,在現在都是一樣的。
參考資料:http://tieba.baidu.com/p/3499292801?pid=62485389061cid=62983571561#62983571561 《國產動漫的未來?2015年了,這一年你對國產動漫的期待》第十二樓。
這個頹廢期大概有多久呢?個人認為大概是從千禧年之前到千禧年之後,前後差不多10-15年左右的時間。
這段時間的特點是:
1.除了原本已經進口的日本動畫,極少進口日本動畫【如03年的《阿童木》就是一個特例】。
2.中央台基本上不播放日本動畫,已進口的日本動畫基本都在各個地方台播放。【在我的記憶中,播放最多的應該是《名偵探柯南》《七龍珠》等等,其他日本優秀作品大多在網路或者電視點播節目上才能觀看】
3.國產動畫劣作甚多,佳作也有,但是時間間隔很大,差不多一兩年才有一部比較優秀的動畫【相比日本一年的動畫就有很多可以稱得上神作的優秀作品這樣的狀況而言很糟糕】
4.國產動畫的商業化氣息越來越濃厚,可悲的是,其動畫質量卻並未成正比。【商業化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玩具動畫的數量極速增漲,再一點是動畫白菜價(後面會說)】
差不多是這麼一些作品出來之後,中國動漫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就是到現在為止的「摸索進步期」。
《秦時明月之百步飛劍》《風雲決》《我叫MT》等等
之所以選這三個為代表,是因為這三個基本代表了中國近幾年優秀國產動畫的幾個類型:
1.《秦時明月之百步飛劍》代表著中國的3D動畫。在其之前其實有《精靈世紀》《憨八龜》等等作為鋪墊,但是這部動畫真心可以作為中國3D動畫的里程碑。秦時1之後,《俠嵐》《建木傳奇》《畫江湖之不良人》《天玉傳奇》《五水奇緣明珠傳》等等3維動畫才開始如雨後的春筍般,噌噌噌出現,雖然依舊是良莠不齊。
2.《風雲決》代表的是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進步。雖然說中國動畫電影在這部動畫的前前後後也有不少好作品,但是《風雲決》卻真心可以說為近年來幾部受人好評依舊令人期待值倍高的動畫電影,做出了鋪墊。《藏獒多吉》,《魁拔》三部曲。以及這幾年一直坑著我們卻一直讓我們愛著的《大魚海棠》,還有據說要出的《鋼羽》等等,都可以算是這部動畫的繼承者。風雲決首先是畫風上讓人們知道,中國的動畫畫風也能有日本那麼帥。其次是劇本上,讓人們知道,中國動畫的故事也能講得這麼有意思。最後是打破了中國動畫幼稚論——中國也有適合成人看的作品。但是《風雲決》其本身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文化內涵不深厚就是其中一點。【這也難怪,看過馬老原著的人才能感受到的風雲中的恩怨情仇,不是這些看著喜洋洋的小朋友能夠明白的】。
3《我叫MT》這部作品應該是中國最早的網路泡麵番了吧。而且從出來到現在完結,一直被稱之為「神作」「國產動畫的希望」之類的。本人對魔獸不甚了解,該動畫也僅僅看了第一季的前幾集,不敢多說。在這裡肯定該動畫的地位,是因為有了該動畫的出現,才帶出了那麼多優秀的網路泡麵番。《羅小黑戰記》《十萬個冷笑話》《屍兄》等等。在此我加個鏈接http://tieba.baidu.com/p/3418131356?pid=62486660345cid=0#62486660345 《國產動漫真讓人失望》第45樓,本人對網路泡麵番產生原因的解釋,希望大家能夠對網路泡麵番有所理解。
還有一個網易的新聞,雖然不是很全面,但是也解釋了網路泡麵番背後的辛酸苦楚http://tech.163.com/14/0811/10/A3C30GLD000915BD.html
接下來說說現狀。
用我上面說的一個詞就是摸索進步
之所以說摸索,因為現在中國動畫產業還有很多不定的因素。資金問題,題材問題,劇本問題,播放平台問題,都是目前國產動畫想要更好發展迫不及待要解決的問題。上面說的三大動畫摸索出了中國動畫的三大發展方向。
此外,泡麵番摸索出了播放平台的選擇,資金的問題,還有劇本和題材的問題【現在很多比較少兒不宜的動畫就是在嘗試,看看中國動畫適不適合想日本那樣,做一些特別少兒不宜的動畫】。
進步,個人這點顯而易見。相對於前面所說的頹廢期,現在國產動畫的佳作也越來越多。《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魁拔之戰神崛起》《屍兄》《十萬個冷笑話》《納米核心》,能說的優秀作品實在太多。
但是還沒定型。
即使有這麼多優秀作品,國產動畫真的崛起了,能和日本美國這兩個世界公認的動漫大國平起平坐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接下來,我說說現在國產動畫整體的一些阻礙
【因為是以前閑暇之餘寫的,加上現在臨時增加的,所以順序上可能有些不合理】
1不太完整的動漫產業鏈
對於一部動畫而言,其利益的命脈不是別的,正是以其本身為中心展開的動漫產業鏈。狹隘的動漫產業鏈包括動畫本身,漫畫,周邊商品【一般小投資的動畫有這三方面的收益基本就可以了】,廣義的動漫產業鏈則是以該動漫為核心,涉及到的一切。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動畫本身並不賺錢。這麼說吧,作為觀眾的我們,如果僅僅只是在播放平台上觀看該作品,不去買任何周邊,什麼的,一毛錢都花不到該動畫身上【電費進了水電局,電視費進了電視台,網路費用進了電信局】。即使是再怎麼優秀的作品,都是如此。因此每部動畫都有其相應的產業鏈,只不過是完整不完整的問題。
拿《秦時明月》作為例子吧。
秦時作為中國現今可以算是老牌的動畫,其產業鏈包括,動畫改編的漫畫,以動畫的支線作為劇情的網遊、頁游、手游,溫世仁以及其工作室合力出品的《秦時明月》原著小說,小到鉛筆本子、大到COSPLAY道具的動漫周邊,去年暑假上映的大電影《龍騰萬里》,還有預計在今年上映的《秦時明月》真人版等等,當然,《空山鳥語》和《羅生門下》都算是其產業鏈的一部分。可以這麼說,沒有這麼完整的產業鏈,我們現在看到的小五很可能還是小一小二小三的樣子。
這裡不得不說到商業化的問題,因為我下面是要講的。秦時明月的確各種收益,特別商業化,但是其商業化的目的不是像其他渣動畫那樣為了個人的中飽私囊,而是為了動畫製作更加優秀。至少我看到了小五很優秀,沈導沒有穿金戴銀。
秦時明月之外,中國動畫中產業鏈相對比較完善的還有:
《魁拔》:動畫電影—漫畫—TV動畫—世界觀小說—世界觀衍生小說—卡牌遊戲—各種周邊。
《喜洋洋和灰太狼》:動畫—電影—玩具周邊
《熊出沒》:動畫—電影—玩具周邊
《俠嵐》:動畫—漫畫—周邊—還在製作中的大電影—卡牌遊戲
當然還有一些我可能不了解的也有,希望網友們積極補充。
但是相對而言,現在中國大多的優秀作品都是沒有完整產業鏈的。
2動漫政策上的不正確
關於這一點又有幾個笑點
A.保護政策太過
「就像大人想要孩子好好讀書,卻一方面不允許他和其他孩子玩耍,又不允許孩子有特殊的學習方式一樣。」
我上面說了,中國自千禧年前後開始,各大電視台就不再進口日本動畫片。這是一方面,降低了國產動畫的競爭力。沒有優秀的日本動畫在電視台上和國產動畫叫板,自然就沒有想要做好的衝勁了。
另一方面就是對於青少動畫的限制。這個要結合到思想方面。認為動畫是孩子的專利,因此對青少動畫,尤其是成人向動畫產生了嚴重的阻礙,雖然現在因為網路平台的出現,使這一現狀有所改善,但依舊沒能力挽狂瀾,電視上該幼稚的動畫依舊很幼稚。
B盜版猖獗
雖然說現在我們看的很多日本動畫都是盜版的,但是我們也不能拿自家的東西亂來呀。
記憶中,國產動畫界反盜版聲音最高的應該是魁拔。前年《魁拔之大戰元泱界》上映的時候,魁拔吧各種反盜版宣誓。
盜版最打擊的應該就是原創動畫人,因為很多原創動畫並不賺錢,一旦遇到盜版就更加顆粒難收了。
不過說句不好聽的,越值得盜版的作品,不是反過來證明了該作品的優秀么?——這句話無論在哪個商業領域都是不可否認的。
3.資金問題嚴重
這點我希望大家結合第一點的「產業鏈」去思考
我上面說過,很多國產動畫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甚至很多都是沒有產業鏈,拋出一個動畫,然後什麼都沒有了這樣的動畫多了去了。
然而,願意投資動畫製作的投資商卻又少只有少。
以上就造成了「沒人給我錢,我又不願意自己去賺錢」的狀態。
反觀現在一直做下來的優秀動畫,都是要麼有人贊助,要麼就是把產業鏈做得很好。
這裡分享一個鏈接http://www.okelephant.com/tscsc1-6-9.html
《星遊記》主創劉北、胡一泊訪談(一)其中劉北的一句話讓我現在都不能忘懷:「也就是說雖然有很多十三四歲以上的人喜歡這個片子,但是針對這個層面的受眾並沒有健全的回收模式。 」4.思想問題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應該還比較重要的一點!分幾點說說吧。A.社會整體對動畫的認識並不深刻,相對較大一部分的人還認為動畫是兒童的專利。這點我一直不認同。那我評論日本影視作品的一句話講:「日本把電視劇當電影拍,把動畫片當電視劇拍」。這在中國完全難以想像。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優秀的動畫的的確確是一部廉價的電視劇。記得前幾年,秦時明月吧掀起這樣一股風:「我媽媽/奶奶這樣說秦時明月......」換句話說就是通過長輩的口吻說出自己心中對秦時明月的吐槽。其中自然有很多是真的有長輩在一起看的。說這個是想說明,秦時明月就是典型把動畫當做電視劇做的動畫。只有晚輩坐下來看的叫做動畫,只有長輩坐下來看的叫春晚,而長輩和晚輩都坐下來看的整不好就是電視劇了。然而想秦時明月這樣的特例,在中國還是少的。如果當這種特例變得不再是特例,那中國動畫才算是真正崛起了。B國產動畫開始走上正軌沒有得到動漫愛好者的認可現在對於中國動畫現狀的評價,其實還是有很多說法的,有的人覺得還是和前幾年一樣,垃圾片遍地,也有人認為已經很優秀了,甚至有些人認為都已經超過日本美國了【最後這種人咱們笑笑就好。】導致這樣的現狀主要幾個原因如下&<1&>質量不佳的動畫依舊處於中國動畫的「領導地位」【這個領導地位不要誤解】,使很多動漫愛好者選擇日本動漫&<2&>中國動畫宣傳不到位。就我現在喜歡的幾部動畫《魁拔》《超限獵兵凱能》都是宣傳相當不到位的,這大大限制了受眾群體。反觀日本,每一部動畫出品前,PV一大堆。我最近追的某動畫,居然有字幕組連續幾天在網站上發日本的宣傳廣告來倒計時......&<3&>期待得不到回應——製作周期太長。《弦月夢影》《鋼羽》《大魚海棠》《侍靈演武》。這些都是PV出了,但是正片遲遲不見身影的。當然,這其中的因素很多,畫師量,資金,劇本等等都是決定一部動畫出品速度的因素。5其他A商業化氣息濃重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1/28/c_118335638.htm 這是一條說那些垃圾動畫白菜價賣給電視台求上位的新聞。此外,玩具片的泛濫也可以體現這點。玩具動畫片的質量大多都是一般般,甚至很差的,其目的就是為了賣玩具。用某網友的話就是,花錢做了50多集的廣告。上面我也說過了,賺錢不是不允許,但是只是賺錢,而不是為了讓動畫做的更好,那就是不對的了。B技術外流很多國內的動畫製作公司大多不做原創動畫,要麼是製作遊戲,要麼就是跑到日本給別人做外包裝【最典型的就是《白銀的意志》】。本來就力量各種缺,還跑去幫助別人,自然動畫就是會做不好的。C題材限制,劇本拙劣。題材限制主要指的是上面第二點說的,這裡提及,不多說。劇本方面,用拙劣其實有點過分,應該是不優秀才對。這當然也不是國產動畫獨有的問題,中國影視作品大多都有這個毛病。D抄襲嚴重,借鑒太少。明著抄,叫抄襲。別人的東西,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出來,這叫借鑒。後面說的有點太簡單了。從看到這個問題到現在寫完答案,差不多用了半個月時間,查了很多資料,想了很多【有很多其實是以前在貼吧和吧友爭論時總結的】。最後總結一下。中國動漫從很早開始就發展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以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為契機點,分別有了發展。漫畫自改革開放後一直穩步上升,隨著網路的普及,上升速度加快的同時也有了不少問題。動畫在千禧年之前是站在國際水平的,千禧年前後的10-15年間進入低迷狀態,現在正在走出低迷,向好的方向摸索著發展。小時候總以為過兩年就能跟比我大兩歲的哥哥一樣大了
原來經過多年發展了嗎
意外地認真回答的不多?
換個角度說說漫畫家。漫畫家裡有人純當工作的、也有人當成夢想。
①單純想當工作的人-只是因為有繪畫方面的天賦,畫家又難當,自然就盯上了插畫或者漫畫-在日本並不少見。他們可以上繪畫學校甚至普通大學,投簡歷給漫畫家或者雜誌,然後去打工磨練畫技順便賺錢-說實話賺得並不多,但缺本行工作的時候他們還能選擇打零工。比如每天晚上6點到12點,一個月20w日元還是壓力不大的。而剩餘時間甚至可以培養興趣愛好!【以上是某個少年的真實案例】下面是某次喝酒時央求少年畫的肖像畫。大概花了兩分鐘畫完。↓↓ 嗯沒錯這是我.的.肖.像.畫。龍頭上那個是我......而這種對漫畫甚至整個二次元都沒有興趣的畫.家(尊敬地)其實並不少。只不過出名以後不能說出來,比較特立獨行的比如絕望老師的作者。(P.S.少年的興趣是這個↓)但是少年依然能有相對好看的-給JUMP現作者當過臨時助手的簡歷,和少量的約稿-主要是幻想小說的插畫。
(少年說過出道作會加個以我為原型的中國娘的形象呢!想想還有點小興奮呢!)好吧言歸正傳。
單純把畫畫當工作的漫畫家(傳統非四格漫畫家。安妮之流不在討論範圍。)在國內會經受哪些考驗。學校:1、藝校。學費就是一大筆。而且出來以後算是比較正經的學歷,單純為賺錢的話,去做設計師才是正道。2、普通大學。畫畫強項的話可以為文職工作加分,出來會有無數人勸你去找普通企業。或者因為對漫畫並沒有「愛」,沒有約稿契機的話,根本連「去當漫畫/插畫家」的選項都不會想到。3、專科。藝術類專業結果還是會去當設計師(設計師:我的錯?)非藝術類。能找到正經(指說出來不會讓老一輩人驚愕的)工作的,不會去作死畫畫。至於工作都找不到的?嗯?你要去畫漫畫?【我不會說我三代以內旁系兄弟姐妹把上面三種情況都包括了還都TM去當了設計師!打死設計師我都不會說的!】(天音:所以我的錯?)漫畫家。在日本是個跟「程序員」一樣正.常.的職業,出名以後跟「作家」一樣受人尊敬。一個只是因為天賦而不是興趣的人如果想當漫畫家,大家多會覺得「挺好的」。
(對比:看到小孩畫畫不錯,去跟他爸媽說:以後當漫畫家挺好的。看對方反應。百試百靈。)那麼問題在於社會輿論嗎?
我們設想下某人畢業前有了約稿,賺到了一筆足以讓周圍閉嘴的錢。於是他畢業當了長期簽約的作者。-那麼他能靠稿費生存嗎?-不能,且上升空間非常小。-那麼他能靠版稅生存嗎?-......呵呵。先解決作家們的糊口問題吧。(靠APP賺錢那是商人不是漫畫家。)所以答案並不單純。涉及到輿論、行業、立法執法等等等等。
(自己並非行內人士,考慮到的東西肯定只會少不會多。)②對漫畫有興趣且願意當終生事業的人。
介於死宅群體的「潔癖」,日本絕大多數出名漫畫家都在此列。國內的漫畫家更是基本屬於此類。只想也只能對他們說「加油!」一定要再添一句的話:「來日本當原作漫畫分家的漫畫家、插畫家、甚至PV師也是一條出路!」③為什麼要再添一種情況呢?因為日本有好多30歲以上的死宅夫妻。從小培養孩子的繪畫「功能」,和對漫畫/聲優/動畫/小說的興趣。盡一切可能送孩子走上漫畫家等等的道路。這種現象已經多到引起了推特和時事評論家的討論。關鍵詞:オタク、子育て、影響。與此相對的,會叱責孩子當漫畫家夢想的家長,會越來越少。所以對於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日漫畫家/漫畫作品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你想想日本那邊經過了多少年發展!
為什麼中國老愛和人家比→_→
小時候看過很多的國產動畫片《舒克和貝塔》《黑貓警長》《葫蘆娃》《小蝌蚪找媽媽》等等,日本的有《魔神英雄壇》《魔神壇鬥士》《聰明的一休》《名偵探柯南》《花仙子》等,美國的有《變形金剛》.......初中以後就很少看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動漫里的女主角喜歡男主角的理由大部分是「因為男主角很溫柔」?
※越來越厭惡三次元的跟風怎麼辦?
※日本動畫是如何醜化中國的?
※有哪些東西你以為是動漫里才有的,結果現實中也存在?
※日本動漫不是被日本社會歧視嗎,那為何發展的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