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般若密心經有什麼好處?或者什麼用處

初接觸 不是很明白意思


《心經》善明解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觀自在菩薩在進行深度完全理智思考時

照見五蘊皆空

觀照到五蘊(眼之所見、身之所受、腦之所想、行之所為、心之所識)帶來的煩惱原本都不存在。

度一切苦厄

這樣可度過一切痛苦和災難。

舍利子

留給後人的一句遺言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眼見帶來的煩惱與虛空沒什麼兩樣,虛空與眼見帶來的煩惱沒什麼兩樣,眼見帶來的煩惱與本不存在的虛空是一回事;感受、思想、行為、認識帶來的煩惱也都與此同理。

舍利子

還留下一句遺言: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這種種離苦得樂的方法與虛空一樣本不存在,心裡不生煩惱則不用去滅,心裡沒有污垢則不必去凈,心裡不增痛苦則不需去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所以空明純凈的心中沒有眼見引起的煩惱,沒有感受、思想、行為、認識引起的煩惱;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不清凈引起的煩惱,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受污染引起的煩惱;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沒有眼界不寬引起的煩惱,乃至沒有境界不高引起的煩惱;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沒有心裡不明白引起的煩惱,也沒有雖然心裡全明白但因無法改變而引起的煩惱;

乃至沒有害怕衰老死亡引起的煩惱,也沒有雖超越了對衰老死亡的恐懼但因放不下其它事而引起的煩惱。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沒有痛苦都有哪些、痛苦的根源是什麼、怎樣止息痛苦、怎樣走好人生路這類問題本身引起的煩惱,沒有智慧引起的煩惱,也沒有得失引起的煩惱。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由於心裡沒有患得患失的緣故,有智慧又有情感的人由於依靠完全理智,所以心裡沒有牽掛阻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由於心裡沒有牽掛阻礙,所以會沒有擔心害怕,會遠離是非顛倒和不切實際的夢想,達到徹底清凈的境界。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現在和未來所有徹悟的人,由於依靠完全理智,因而都能得到無比圓滿的智慧。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因此可知,完全理智是無比神奇的心理暗示,是無比明白的心理暗示,是無比有效的心裡暗示,是無比XX的心理暗示,能解除一切痛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因此要說完全理智的心理暗示語。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現在說這句暗示語:

去吧,去吧,到幸福的彼岸去吧

到了幸福的彼岸,智慧又清凈


心經是觀世音菩薩對舍利子講述自己靜坐的感受的文字記述。

對於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而言,這是很直觀很具體的指導。

對於尚未達到舍利子(佛祖十大弟子之一)境界的人,讀心經能讓人沉靜,能讓人初步知道內觀的程序、內容和感受。

即使什麼都不懂,最起碼,讀經這個行為本身能讓人對佛教產生向心。



如果時常默念抄寫心經 時間長了 你就能有自己的心得 不同的人從一個事物上得到的收穫往往不同 別人和我說聽心經開智慧 可我經過多次的默誦抄寫 我發現我對心經的感悟就是平心靜氣 每當我深夜失眠 想一個人想得睡不著 執著於過去的每一段回憶的時候 我默念心經兩三遍 心裡重複平靜 那個時候就是無欲無求 很快就能入睡 我是一個俗人 我不是為修行而誦經 人生太苦了 我耐受不住 誦念心經緩解痛苦 這就是心經於我的用途 你莫要強行追問心經有什麼作用 別人給你一個答案未必符合你


對於一個初接觸佛法的初學者,讀般若部經典其實真談不上有什麼好處,更不要說用處了,因為你的修行並未達到那個深度。不如多看看《十善業道經》《壇經》,可以知因果、明善惡,斷惡修善,遠離災禍。生活中常生真實的智慧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煩惱和生活壓力。這就對初學非常有用了。


常念般若心經,有利於修行


推薦閱讀:

佛法修學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技能訓練?
如果一切皆空,為什麼應該行善而不作惡?
面對周圍(包括網路上)對佛法的各種解讀如何判斷正確與否?
為什麼寺廟裡半夜4點半甚至3點半開始做早課?
哪尊佛和眾生最有緣?

TAG:佛法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