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貧民窟與北京貧民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兩地貧民窟人群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謝邀。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首先把"貧民窟"的兩種最常見的英文翻譯介紹以下:

  • slums可以指某棟建築,也可以指slum式建築集中的片區。它一般地理範圍不會太大,面積類似於中國城市的小區,或者城市片區。
  • ghetto不指具體某棟建築,而指片區

最早的貧民窟是工業革命副產品。工業革命之前無產階級農民是歐洲,中國主要的弱勢群體。當時城裡沒多少窮人,而城裡人多為做生意或者做官僚。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城市擴大,建工廠吸引了農民工潮流。

說說美國工業革命和移民潮的現象。19世紀美國城市領導很腐敗,基礎設施很差,趕不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這些移民到美國不會英文先去找親戚和老鄉,形成了很多以一個民族為主的片區(比如「唐人街」,「小義大利」)。

紐約19世紀的tenement式公寓

很多新移民在紐約的紡織廠打工,收入低,工作累(每天上班12個小時),工作環境危險(1911年紐約三角襯衫廠火災死了143人),還有童工等問題。工人住宿以tenement式公寓為主。Tenement一間小房間擠著十個人很正常。攝影記者Jacob Riis紀錄了當時tenement的生活,書名為《How the Other Half Lives (豆瓣)》。現在很多19世紀的tenement還在,而且現在組得都貴。有家Tenement Museum New York City博物館可以參觀一棟正宗的19世紀tenement。

奴隸制度消除了之後美國大多數黑人留在南方的農村當農民,但是二次大戰因為國家需要大量勞動力在武器工廠上班,許多黑人移民到了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紐約、波士頓等北方大城市打工。二次大戰結束了,因為國家GI Bill(軍人安置法案),汽油廉價,新建郊區等原因,很多白人離開了市中心,跑到郊區去了,導致中央城市留著很多黑人和窮人但是缺乏收稅資金。為了調整黑人失業和住房的問題,國家住房和城市發展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or HUD)撥款了public housing projects(政府為低收入者所建的住房)。

新奧爾郎市廢除的 public housing project

這些projects(public housing的簡稱)反映民主黨60年代的樂理想善意,但是80年代共和黨控制政府之後,減少了public housing的資金和支持,結果public housing設施廢除了很嚴重,條件變得很糟糕。現在,這些projects也算是美國的一種slums,在這兒常見很多社會問題:賣淫,販賣毒品,gang violence (黑幫暴力)。這裡也常稱之為ghetto(「隔都」)。美國HBO電視台的《The Wire》(火線 _百度百科) 反映著巴爾達模市的projects非常正確以及感人。

巴爾達摩市的slums

"Ghetto"這個詞帶著一定的種族色彩,一般指窮黑人或窮墨西哥裔集中的地區。其實ghetto這個詞的來源是二次大戰時希特勒指揮的制度,強迫猶太人集中在一些擁擠的小區,不準出行 (可以參考《辛德勒的名單》 (豆瓣) )

布達佩斯市,納粹黨管理的猶太人ghetto

洛杉磯市的skid row

英文還有一個說法,「Skid Row」 ,意思和slums和ghetto差不多。Skid Row指某條路上的建築狀態廢舊,路上很多無家可歸的人(homeless people)。這裡有很多針對窮人的鋪面,比如liquor stores (酒肆), pawn shops (當鋪), 和payday loan shops (發薪日貸款店)。

洛杉磯市skid row的homeless people

到這裡我只說到了貧民窟在西方的出現。題主具要求的是美國和中國的貧民窟的對比。先要注意到貧民窟如今在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性和功能。在印度,奈及利亞,巴西,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有很著名的貧民窟(在這些國家的貧民窟用英文我們一般都說slums)。

里約熱內盧市的favellas(葡萄牙語的貧民窟)

舉個例子,印度孟買市的Dharavi(《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豆瓣)》主角長大的地方)。這裡是世界最擁擠,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基礎設施,衛生各種條件極差。但是,這裡大部分的居民都有一份工作。他們的工作或許是非正式性的,比如在街頭賣東西,在小廠打工。雖然在環境對你對我來說很可怕,但是比留在硬度落後的農村好還是多的(印度的農民比中國的農民窮很多,因為印度農村經濟還是很封建的)。他們的態度值得佩服,努力爭奪改善自己的未來。Dharavi貧民窟的大街小巷都很熱鬧, 有氣氛,充滿著小鋪面,各種活動。Dharavi能吃苦的居民有機會以後離開slum區搬到更好的環境。所以說,雖然這種貧民窟存在各種社會問題,但是它的功能也很重要,可以說是農民工的一種安全閥。

孟買市的Dharavi貧民窟

最後,說道中國是否有「貧民窟」。我一開始想到了中國神奇的「城中村」 (urban villages) 。城中村人口密度高,建設密度高,環境條件差於城市其他居民區,有些設施(電線,網路線)有點亂七八糟。城中村的居民(不是房東,我說的是租者)一般是從農村或者小城市新到了大城市的年輕群體。答主在上海,昆明,廣州有生活在城中村的朋友,拜訪過城中村的房子。其實,我發現雖然城中村表面有些不良,但是室內可以很溫馨。再說,房租非常合理。2009年剛來到昆明那年我認識了一個在大樹營城中村生活的姑娘。她的房間才200元/月,帶衛生間。我朋友在金鷹購物中心賣服裝,工作努力,去年結婚了已經搬到了老公的新房子。所以說很多中國人在城中村住一段時間,後來條件變好了可以搬到更好的居民區。總結,中國的城中村是經濟結構必有的組成部分。

中國某個城市的城中村

評論區里的知友提醒了我,中國還有種地方叫「棚戶區」,環境條件比城中村糟糕很多,居民群體應該是最辛苦的弱勢群體之一。我沒有太了解棚戶區,但是記得2009年在上海沿著蘇州河好像看到的,不知道如今是否還有?


幾個月前開車去芝加哥,跟著GPS走,結果I96修路封了,GPS就傻了。然後車子又沒油了。我就誤入了底特律貧民窟!

北京貧民窟我也去過,就是髒亂,但不會覺得人身不安全。

非洲貧民窟我也去過,就是沒水沒電艾滋病,人均壽命三四十,孤兒丟棄在土路上,

但是,令我心跳加速的在美國!底特律!

底特律完全不同超出你想像,我當時就感覺這是貧民窟,好多黑人在街上遊盪。房子的窗戶都是木板釘起來的。加油站里的收銀員是坐在一個透明的防彈玻璃的Cage里,給錢時候他開一條縫,小的手都伸不進去的一條縫,我塞了40美元進去。我當時心跳就加快了,主要是那種氛圍。。。

出來加油時候,我聽到了像放鞭炮的聲音,在街上遊盪的黑人聽見立馬私下逃散,我聽周圍有人喊,這是槍聲!

後來我同事和我說,底特律的警察是拿衝鋒槍的。。


我去過舊金山的貧民區,去過紐約的貧民區,也去過費城的貧民區,所以覺得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我對貧民區的觀察主要來自於我的騎行經歷,下面這個也是我的回答不過講的是美國的美景,今天我也來講一講美國的貧民區。

打算花一周左右時間在加州自駕游,求推薦景點和路線? - 加州草魚的回答(如果有空記得給這個答案也點個贊呦)

美國的貧民區主要是黑人的聚居地和少數一些印第安人以及中國人的聚居地,而這樣的聚居地幾乎全部集中在美國大城市的邊緣地區。主要的特徵有:環境差,素質低,略吵鬧,略危險。

我找了兩張我自己用手機拍的貧民區照片。

這張照片是舊金山的一個輕軌站,如果你細心的話可以在那個站台上看到一個臉朝下趴在地上的女的,是的她衣服很破還會隔一會就做起來環顧四周一下然後再趴下,我是在她後面等了很久才拍到的。

我記得舊金山有一條街,大街上全部都是躺在地上衣衫襤褸的流浪漢,我路過的時候又一些流浪漢眼睛在盯著我,讓我覺得好危險。

我還見到大街上有一對男女正在激烈的對罵,好像發生了什麼爭執,這個時候警察過來了,那對男女又突然像是親密的戀人那樣抱在一起,貌似還在跟警察解釋他們倆什麼事也沒有,這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有的地方還會有賴在別人的店面門口趴在地上死活不動的流浪漢,有的時候警察就會一直站在他身邊,過一會用腳踢一下他提醒他趕緊離開這裡,逗逼的是那個流浪漢還會開玩笑的跟警察說著類似我就是不走你能把我怎麼樣的話,這個時候警察也沒什麼招就跟流浪漢在大街上對峙著......

這裡的位置是在舊金山南部,大街上有很多垃圾,走在大街上的人有一部分衣衫不整。

----

這張圖是在紐約的黑人區,位於紐約曼哈頓島的北邊,講一講我路過這裡的經歷吧,滿街都是黑人,人們在這裡說話的音量明顯偏高,在打鬧的時候會大吼,在打招呼的時候會使勁的喊好像希望滿大街的人都注意到他一樣,公交車上擠滿了上下學的學生,馬路有些破舊,在馬路的溝縫處有被人丟在地上而溢出來的髒兮兮的飲料,樓房也比較舊,感覺和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樓一樣,從外面看進去裡面的房屋有點臟。

我騎行路過這裡時的感覺就是:不想呆在這,趕緊離開這裡。我再講一個我在紐約地鐵7號線上遇到的一個事,七號線是通往法拉盛華人區的輕軌,那天我在timesquare上車坐下後,不一會來了一個非常非常胖的中年女的,告訴我她太胖了讓我坐到對面去,然後她就一個人坐在那個兩個人的位置上,開車後,她開始對車上的人罵,大概的內容是:你tm看什麼看?再看我tm就把你眼珠子挖下來,你tm是不是傻x?我一拳把你打趴下了信不信?..........受不了了我在下一站就下車了換了一個車廂。

----

費城的貧民區也是位於費城的邊緣處,我講一個也是我遇到的實事吧,在我路過費城貧民區的一個街邊的時候,有一個頭髮很亂好像很久都沒有洗過頭的中年女人正在對著一對正在過馬路的情侶 fucking xxx fucking xxx地叫罵著,後來那對情侶走遠後,那個中年女人又開始對另外一個人大聲喊罵,同時還把手裡面的飲料一把往對面身上潑。

----

貧民區的人們他們從小因為膚色的原因和經濟上的原因沒有辦法像普通白種人那樣接受好的教育,所以很多時候貧民區是充斥著低素質和暴力的。


相同就是都髒亂差

不同是,中國的城中村一般是城市中最有活力的一群人來這裡落腳,他們努力工作或者學習後就會改變命運,搬離這裡。

美國的一般是這個社會最沒有活力的人廢棄在這裡,裡面的人有自己的文化,外面的人給他們污名,不願意進入,社會隔離由此展開。


樓上得說天通苑是貧民窟的長點心把,北京貧民窟明明是我大永外南站好吧!寒風中各種老頭老太太倒地睡,橋洞子下夫妻秀恩愛,護城河裡殘疾人釣魚吃刺身,過年過節還得「請」到九經庄,違法犯罪率也高,訪民之間為了地盤呀,女人呀,領袖地位呀,彈劾領袖呀,對抗截訪呀可謂無日無夜不在戰鬥!比起棚戶區更添了幾分殺氣!但是國外得怎麼樣就不了解了,摺疊我吧


看了這個話題下那麼些回答,覺得大部分都是霧裡看花,恰巧自己對底層情況有所接觸,所以就自己所知講講。

沒去過美國,只能說說咱中國自己的。

我是一個基層警察,在浙江沿海一個城市工作,所在的區很小,三十萬常住人口,但2000年時,這裡外來人口已經超四十萬,遍及這裡的城鄉。當年的基層警察,在鄉下的,一項日常工作就是查暫住證,見過各種各樣窘迫的住所,最差的是有十來個人住一間不大不小的房子的,全都高低鋪,堆滿了東西。住客相對年輕,也沒有男女混住,租的房子倒像是集體宿舍了,私生活肯定不便。這些出租房都是當地人老房子改建的,散落在各村子裡,連不成片。其實當地人住的也不好,落地屋子四層樓,無非是人均佔有面積大了,農民房子裡面都一樣。當年我們自己住的也不好,單位宿舍住了五年多,五平方住我和同事兩個人,高低鋪,放下個衣櫥來台電視就坐不下人了。反正單身,天天要工作,宿舍就是有張床自己能睡就行。那宿舍現在又有後輩在住著了吧!來打工的人也一樣,出來主要是掙錢的,住擠一點,省了錢卻也多了相互照應,少了麻煩。那個時候我們也好,打工的也罷,都是一類人,年輕又滿懷希望,生活上既是沒條件,主觀上確實也不講究。包括那些北漂一樣,應該也是情願艱苦,也要去闖蕩一番吧。那裡的治安其實不錯,就有些糾紛,管理其實也嚴,派出所要去,村裡也要去,派出所要他們辦暫住證,基本能做到外來人口底數清楚。村裡的要去收衛生費什麼的,本地人欺負下外地人,言語上會比較不客氣,動作上粗魯些,這些還是讓人挺難受的。經常是外地人忍忍過去了。

之後一段時期,我們那個派出所轄區地方上搞廢舊金屬回收園區,搞起來後一下子嘩啦啦又進來一兩萬外地人,其中許多人在一片片荒廢的農田上搭起了成片的簡易房,面積有好幾畝,倒真的有點貧民區的樣子了。我進去看過,裡面一戶戶分別居住,相互間用塑料布,然後堆些箱子,搭些木板什麼的隔開,隔音效果當然很差,好歹遮住了相互的視線。電線都是自己拉的,周圍都用來堆洋垃圾。這應該是最接近知乎上所說國外貧民窟的形態了。幾十上百戶人家就這麼住下來,對周圍本地人當然是有侵擾的。他們除了去金屬園區,一般不去別的地方,就在自己這一小片院落里,不斷整理廢舊金屬塑料等等東西。可也別以為他們真就是貧民了,08年前搞廢舊金屬廢舊塑料回收的都知道,這是怎樣一個暴利的行業。周圍不搞這行的本地人都眼紅的,但這活就是夠累夠臟,本地人除了辦場地以外,真下場去拆解也不願干。05年我接觸過一個安徽小鬼,當時才18歲多一點點,看起來就像個28歲的,已經有了自己的日產天籟車,就住在那貧民窟里。那裡面管理也很好,人口都是清楚的,暫住證他們自己一早就來辦了。村裡收衛生費有點狠,確實臟,做的就是拆洋垃圾生意嘛!但周圍本地人很有意見,卻也不好惹他們,一則村裡收了他們衛生費,不好紅臉了,二則他們家不在這,本來就打算干幾年賺錢走的,惹急了他們,鬧點事出來他們拍屁股就走了,反而你家在哪幾口人別人可都是知道清楚的,所以有小糾紛,從沒鬧大過。即使如此,沒幾年那也都拆了,政府規劃產業建設,拆解太污染環境,園區以外不允許搞了。一批批住過那的人賺了錢,也得改善生活了。政府新農村建設,宅基地還缺呢,也不會空留那麼大片地。

後來到了城區派出所,本地人住的地方跟貧民窟肯定搭不上邊,至少看不出來。還得說外地人聚居的地方。老城區里有一片老房子,估計動遷成本太高了,一直沒拆。很多老的四合院子,許多平房。如今住的除了本地阿公阿婆基本都是外地人。那裡面小巷弄特別多。治安情況分兩個方面說,一方面可以說那裡面治安很好,基本上沒什麼警情,你就是半夜三更進去,倒路邊就睡,怕也沒人打你主意,甚至有人幫你報警,怕你是喝醉了或是暈倒了。另一方面,這裡面是整個城市銷贓的最大據點,隨便一個路人都知道可以在那裡買到偷來的電動車。好多小偷和銷贓的人住那裡面。小偷多是男子,銷贓的大多是中年婦女,都是外地人,白天一起打麻將,晚上小偷偷車回來銷贓給婦女。名氣太大了,打擊越來越厲害,派出所經常在裡面轉,許多人轉移了,但畢竟這裡的環境複雜,最不好找,還是有很多人住裡面。裡面看起來有點亂,不太臟。這裡人生活條件不差的,住這裡亂點只為多點掩護,方便他們「工作」。他們真正的家在遙遠老家,在那裡搞不好都住小別墅了。當然那些小賊是沒未來的,本來也是窮地方來的,偷得了錢就大手腳花了,相當於給銷贓的打工了。周圍幾個城市差不多,杭寧溫金台紹等,城市裡和城郊條件差不多,基本上沒有形成貧民區的條件,有窮人,但住的零散。那些看起來髒亂的地方,卻聚居隱藏著的是一些賺相應項目的錢的人,他們需要這樣表面上的亂,但同時他們也需要生活上的「治」。只要警察不是來砸他們飯碗的,你會看到他們也是積極配合的。再亂的地方,發生打架什麼的矛盾糾紛,三兩個警察進去,基本上也就能把人帶走處理了。

最後說下北京火車南站那邊的上訪村,順帶講個小故事。北京那地方和我之前說的地方差不多,整片的老平房,巷弄眾多,環境複雜。我去那邊帶回過一個訪戶,因此對裡面環境不陌生。訪戶的背景很多,網上看到都是很慘的一些人,我們這邊這個有點特殊。他和老婆的妹妹合夥做生意,生意不太好,雙方糾紛鬧了段時間,中間他小姨子就轉移了財產。這我都是聽他說的,然後法院判了,生意財產歸他小姨,他覺得不公,認為法院被收買了,然後開始上訪。為此和妻子離了,小孩給了爺爺奶奶照顧。每年鍥而不捨上訪搞到家徒四壁。當年政府簡單粗暴,在他幾次上訪帶回來後,派出所把他拘留了,出來後他繼續上訪,真正成了職業訪戶,這回連派出所也一起訪了。在北京住過天橋下,關過黑屋子,去過上訪村,在上訪村裡還學了法律。那年兩會還是什麼,去上訪村帶他。村外邊大路,就在南站對面的那段,無論白天黑夜都有衣衫襤褸的上訪戶在那路邊人行道或蹲或躺著,你蹲那邊去,他們也朝你看看,或許見是生面孔,也不搭理你。那感覺說亂吧,倒也不像,因為不覺得對人有威脅,倒讓人有好奇。路邊散落些鋪蓋,小板凳什麼的,不知道現在是否還那樣。再往那村裡走,裡面其實很衛生的,絕對不讓隨地小便,即使半夜也不行,偏偏公廁只有一個。我們在村裡找了整天都找不到那人,只好晚上在那廁所旁邊守,還真等到他了。然後他也很配合,既然找到了,就跟我們回浙江。這貓跟老鼠的遊戲玩了有好多年,當地鎮政府每年十幾萬花他身上。那之後聽說他又被拘留過,然後他去金水橋跳了下去,再帶回來勞教了一年,出來後又上京,政府沒轍,跟他談判,給了他五十萬,讓他上班。錢他收了,上班不幹,之後總算消停了幾年。這人啊,別的且不說,夠執著。上訪戶該都具備這素質吧


走在紐約Bronx的貧民窟里(這麼說都有失偏頗,Bronx整個一個區都能算貧民窟),光天化日的不到一公里的大路上被十幾個人catcall(言語騷擾),嚇得我一個人不大敢去了;

有一個同事是在Bronx長大的,給我講了好多駭人聽聞的真事。他上中學的年月,每年暑假臨近幾棟projects都必定有一個孩子觸電身亡,一個孩子掉進布朗克斯河裡溺水身亡,一個孩子懷孕;一輛運送傢具的卡車在等一個紅燈時被旁邊恰巧路過毫無預謀的幾名年輕人瞥見沒鎖車門,說時遲那時快地跳上車就在綠燈還沒亮起來以前搶了一個沙發走,我同事在旁邊看得目瞪口呆;教育委員會解散了校風差的學校,把學生分散在校風好的學校里,希望他們改邪歸正,結果流氓學生把好學校的學生都帶壞了等等等等。

北京的貧民窟在市中心主要就是老舊的平房和筒子樓,主要問題不過是基礎設施差,人口稠密,開發商沒動力拆遷安置,治安還是不成問題的。去過幾個貧民窟:王府井大街往西一點,國家大劇院往北一點,還有菜市口,裡面住的都是老國企職工,低保戶之類,大家該幹嘛幹嘛,比較太平,無論如何大白天走在北京的貧民窟不會覺得人身安全沒有保障。紐約的平民窟則永遠在街頭有神色或陰沉或迷離或兇惡的男男女女閑逛,盯著你看不知是不是在打什麼主意。


說到芝加哥的貧民窟,就離不開這裡的公共住房政策。即使如今大部分公共住房已被改造,遺留的社會問題仍未被解決。

● ● ●

早在1930年代,芝加哥的公共住房曾給數以萬計無家可歸者提供庇護所,為這座大蕭條中的城市帶來一絲希望。然而時光演進,「公共住房」逐漸成為了犯罪、貧窮與種族問題的代名詞。最終,它們又被政府從地圖上徹底抹去。

這座被拆除一半的大樓,曾是美國最大的公共住房社區Robert Taylor Homes.

窮人的救命稻草

1930年代,美國經濟崩潰,數以萬計的人在大蕭條中失去了房產,流浪街頭。解決住房問題成為了政府重振經濟、穩定社會的當務之急。於是在1937年,美國公共住房計劃啟動,低收入者和流浪者獲得了能夠遮風避雨的庇護所。

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中失去房產無家可歸的人在排隊登記。VCG

1940年代美國公共房屋委員會的海報,上面寫著「貧民窟滋生犯罪」。

擺脫了大蕭條以後,芝加哥公共住房計劃轉向了貧民窟改造,城內貧民窟被推倒,大量公共住房公寓樓在原址上拔地而起。

僅從1957年到1968年,芝加哥新建了超過一萬五千所公寓。公共住房門檻極低,只要收入低於標準便可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買到公共住房公寓。曾經蝸居在陰暗潮濕的貧民窟居民們,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家。

美國社會頑疾的大熔爐

然而隨著芝加哥經濟發展,公共住房社區周邊的工作機會遷至城市其他部分,有能力的工人階級也隨之搬去了更好的社區。留下來的居民大多難逃失業的命運,隨之而來的便是犯罪和貧窮。

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使得有色人種也能夠享受公共住房這一福利政策。公共住房社區居民當中,有色人種人口比例激增,但這也導致了一些白人群體的不滿,引發多次暴亂。曾為窮人提供庇護所的公共住房,逐漸成為了美國社會問題的大熔爐。

1992年發布的一份公共住房工作報告封面。公共住房被描繪成貧窮、犯罪和種族隔離的牢籠。

這幅圖片中描述的破敗景象並不誇張。80年代的Stateway Gardens社區,一進入樓道就有撲鼻的臭氣,牆上滿是塗鴉,樓內唯一的電梯壞了一個月也無人理睬。

擠在房間里的居民。

住宅樓內牆上的塗鴉,看起來像是在紀念某位去世的親友:「痛苦之家V.S.生命之國,Sean John V.S. 『湯』。2002年,我們永遠想你,愛你。」

然而比起髒亂的環境,更令居民憂心的是高居不下的犯罪率。

Fred Hale, 他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工作內容是守在門外垃圾桶旁,為當地黑幫的毒品交易望風。

芝加哥是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上世紀九十年代,平均每年都有900人死於謀殺。能夠統計到的黑幫成員,大約在十萬人以上。而所有這些罪惡,大多集中在公共住宅樓附近。

對於在這裡長大的孩子來說,只有兩條路可選:第一,逃離這個社區;第二,加入黑幫。

在樓前空地玩耍的孩子和芝加哥警察。

自然而然,公共住房社區成為了芝加哥警方重點關注對象。但由於芝加哥警方腐敗、瀆職等問題,這樣的特別關注,最終成了濫用職權。

Coco和她的女兒,以及她們用木板拼起來的門。

Coco是位年輕的單身母親,獨自帶著兩個女兒居住在Stateway Gardens的公共住房裡。2001年11月的一個周末,她帶著兩個孩子去拜訪姐姐,卻突然接到了鄰居的電話,讓她趕快回家,警察搜查了她的屋子。她把孩子留在姐姐家,獨自趕回公寓,卻發現自己的家門碎成兩半,房間里的物品被翻了個底朝天。也許警察離開後又有其他人來過,Coco冰箱里的食物全部不翼而飛,一些家電也被人搬走了。

Coco報了警。兩個警察查看現場後,叫她不要移動任何東西,馬上會有技術人員來搜集證據、採集指紋。兩個小時過去了,同樣的兩個警察回來,告訴Coco不要擔心,把屋子收拾好就行了。此後就再無音信。第二天,樓里的清潔工幫助Coco用木板把家門拼了起來。

Diana Bond和她孩子們的照片。

Diana Bond和她的三個孩子住在Stateway Gardens的公共住房公寓里。2003年4月,一群警察以搜查毒品為名,強行闖入她的公寓,並在她的孩子面前對她進行毆打和性騷擾。這群警察對Diana的騷擾斷斷續續持續了一整年。期間,她和男友曾多次向警察局投訴未果;直到2004年4月,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為Diana提供了法律支持,Diana才最終獲得了15萬美元的賠償。

對Diana進行騷擾的警察,都來自一個名叫「圓帽幫」(Skullcap Crew)組織。這是警察內部孵化出的不良幫派。他們常常在芝加哥南區的公共住房社區巡邏,並騷擾社區居民。截止2016年5月,「圓帽幫」已經身背二十多起官司。

芝加哥南區居民Steven Bennefield/ 圖片來源:BBC

在一段BBC短紀錄片中,芝加哥南區居民Steven Bennefield對著鏡頭,一度哽咽。

「警察們不喜歡我們做的事情,不喜歡我們這個社區。事實上,我們也憎恨自己的生活。但是當你被逼到這一步,你還能怎麼過日子呢?」

熔爐中的五彩生活

Cabrini-Green社區的一棟大樓。由於犯罪率極高,Cabrini-Green這個名字曾在芝加哥令人不寒而慄。

無論外人如何看待,公共住房都是居民們的家,為他們提供了庇護所與歸屬感。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過上「正常」的生活。因此,房屋主人往往將房間內部裝飾的溫馨別緻,與骯髒混亂的公共空間形成鮮明對比。即使是令人膽寒的Cabrini-Green, 也有著五彩的心。

拆除工作進行到一半的Cabrini-Green,可以看到房間內五彩的壁紙。

Cabrini-Green一位居民房間內部的裝飾。

公共住房社區里也不乏有趣的居民。在他們四散分離前,攝影師Patricia Evans用鏡頭記錄下了他們的身影。

Roy是社區里出名的舞者。

在樓前空地上盪鞦韆的女孩。長大後,她在芝加哥做了一名保安。

Frank曾是音樂神童,年輕時曾作為歌劇演唱家到歐洲各地巡演。如今,他在街邊販賣小飾品,也還會不時唱上一曲。

「是時候結束它了」

1996年新出台的美國福利法案,結束了自大蕭條以來持續了六十年的補助政策。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說:「我們曾經的福利政策是怎樣的,大家心知肚明。現在是時候結束它了。」

公共住房被新的計劃取而代之,這一改造計劃被命名為「希望」(HOPE),是「人人有家,人人有機會」的縮寫——Homeownership and Opportunity for People Everywhere。在「希望」計劃中,芝加哥大部分公共住房社區將被拆除,其餘在原址進行修繕。

政府認為,當那些臭名昭著的名字在地圖上被抹去,貧窮與犯罪等問題也能隨之得到緩解。

改造計劃的消息傳來,並不是所有人都歡欣鼓舞。

Jennie和女兒。

Jennie Williams就是反對改造計劃的居民之一。在Jennie的童年時代,他們全家還是密西西比三角洲一座棉花種植園的奴隸。上世紀六十年代民權運動席捲美國,Williams一家連夜坐火車來到芝加哥。在這裡,Jennie終於擁有了對生活的自主權,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家」。

Jennie在Stateway Gardens的公共住房住了二十多年。Jennie的女兒在他們搬進這所公寓的第一年呱呱墜地。然而,由於缺少防護措施,孩子在僅僅18個月大的時候從14層的公寓墜樓身亡。

Jennie和孩子們站在Stateway Gardens 的廢墟前合影。

「這裡是我的家。我在這裡長大,我的孩子在這裡長大,而我的女兒死在這裡。他們要是拆了這裡,就是毀了我的一部分。」

「他們就算再有錢,也別想買走我的生活。」

「希望」真能帶來希望嗎?

Jennie的家最終還是被拆了。「希望」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結果卻並非如人們預期那般美好。

孩子們在被拆除一半的Stateway Gardens公寓前打籃球。

按計劃,原公共住房的居民會有三種安置方案:一是留在修繕後的原址,二是遷入新建的混合收入社區,三是接收政府補助自行租房。然而現實是,只有55.7%的居民按計劃被重新安置了;其餘的居民,有的去世了,有的不再符合公共住房標準,有的乾脆失去了聯繫,杳無音訊。

2007年,在建中的公園大道混合收入社區。

「希望」進行的頭十年,芝加哥的犯罪率的確穩定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然而在2015年芝加哥市長選舉後,芝加哥犯罪率激增至二十年最高點。截止10月2日,2017年內芝加哥遭槍擊人數已達到2878人,是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傷亡人數的十倍多。

從2001年到2016年九月,在芝加哥因槍擊死亡的人數比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加起來的死亡人數還要多。BBC

與此同時,混合收入社區消融了種族之間實體邊界,卻無法根本解決種族隔離與污名化的問題。芝加哥大學學者的追蹤調查發現,原公共住房社區居民們在新的社區里,依然經歷著種種不公正的待遇。貼在他們身上的污名化標籤,仍然深深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從盧米斯庭院(Loomis Courts)公屋的走廊眺望芝加哥金融區。

「我家雖然在芝加哥,卻像活在第三世界」,住在芝加哥南區的退伍軍人Duwop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希望」計劃已進行了十六年。那些最為混亂的公共住房社區已不復存在,他身後是蔚藍清澈的密歇根湖和芝加哥市中心壯觀的天際線。

從公共住房到「希望」計劃,住房的改善並沒能將芝加哥底層民眾救出貧窮與犯罪的泥淖。「我們沒有希望,也沒有出頭之日。」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id:pic163)


紐約貧民窟和北京貧民窟塗鴉應該都很多吧,只不過北京的比較單一,以拆字套圈為主。


中國目前的叫法是棚戶區,不叫貧民窟,而且棚戶區還在不斷的拆遷改造過程中。

從歷史角度來講,完全市場化經濟也沒有多少年頭,房地產的市場化那就更短了,城鎮戶口的基本都會有房產(上世紀的單位分房),農村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目前不會出現西方國家類似的貧民窟。

良心說,從這個角度看,國內確實優於國外。


中國現在還沒這種貧民窟形態的環境存在。下水道都不允許住人了。可能有人擔心如果失業率增高,未來一些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地可能會變成貧民窟,事實上不太可能,因為一旦失業,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每到過年的時候就能看到他們走後的蕭條景象。

中國人勤勞善良,很多人為了過上好一點的日子,都能不遠萬里跑到貧苦的非洲去務工(記錄片《中國人來了》),冒著生命危險偷渡去國外做苦力(電影《美錯》),這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人比不了的。


這個問題從我看到的那天起就讓我一直很糾結.......因為在我一貫的認知里,中國是沒有貧民窟的。

這不是在搞笑,我說認真的。

張立偉:中國為何沒有「貧民窟」?

中國城鎮化為何沒有貧民窟

以上是兩個例子,我之前看到的社論大致如此,導致我形成了如此印象。

但是顯然這種網路文獻是不能作為非常有效的論據的,於是我又在學術論文里搜索了一圈,發現這種說法確實欠妥,一些正規學術文獻里確實直接提到了中國的「slum」

比如這篇: Heinrichs,D. and Nuissl, H.(2013) Slums: perspectives on the definition, the appraisal and the management of an urbanphenomenon,Erde, 2013, Vol.144(2), pp.105-116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貧民窟的定義是什麼?

撇開這個問題談「紐約和北京的貧民窟差別是什麼」就是在耍流氓。

但是很不幸,「貧民窟」並沒有一個清楚的定義(定義「貧民窟」非常困難,標準難以統一、邊界模糊、影響因素太多、易變性太強等等都是難以設定統一標準的原因,詳情參見Heinrichs和Nuissl的論文),這也是導致「中國到底有沒有貧民窟」爭論出現的根本。而且另一大問題是「貧民窟」和「貧民居住的地方」絕對是兩個概念(Heinrichs and Nuissl, 2013)。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人居署還是分別給過一套大致的判斷標準。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後者(非常坑爹的是官網上的文件Cities without slums失效無法查看了,我只能從上面多次使用的那篇論文里二次引用)

UN-HABITAT defines any specific place, whether a whole city or a neighbourhood, as a slum area if half or more of all households lack [i] improved water, [ii] improved sani-tation, [iii] sufficient living area, [iv] durable housing, [v] secure tenure,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也就是說它考慮的是水源、衛生條件、生活空間、可居住時長和安全保障這五方面。

因此可以說,同樣作為「貧民窟」,紐約和上海的「貧民窟」生活相同之處就是都在以上五方面有欠缺不足。具體來說例如多人共用衛生間,水源較遠或水源衛生無保證,人均居住面積明顯小於一般城市住戶,房屋多為臨時簡易搭建,周圍犯罪率高於其他社區等。

至於不同,我對紐約「貧民窟」了解基本為零,大概搜了一下也沒看到多少有用的資料,因此抱歉略過了,但是可以簡單從北京,或者說中國「貧民窟」的特色切入講一下。

中國的「貧民窟」實際上一般稱為「棚戶區」「城中村」,這樣叫也更為貼切。印度產生比較嚴重的貧民窟問題的原因之一是,由於政府無法通過福利社會保障等解決住房問題,於是他們允許通過私人搭建居住物來解決居住問題,而在中國這是不被允許的。我不清楚紐約的貧民窟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就北京來講,臨時簡易材料搭建的「貧民窟」顯然是不被允許存在的,一般來講北京的「貧民窟」是老舊的磚瓦平房或在淘汰拆遷邊緣的居民樓。

第二,北京「貧民窟」的產生原因主要是農村人口向城市快速湧入(對比紐約應該是以移民為主,當然北京的話還要考慮到有大學畢業生、部分希望在北京工作的專業人員)。

第三,制度的特色是導致北京「貧民窟」與其他國家非常不同的一個原因。下面引用一段論文的結論部分。

我們認為 ,我國城鎮較低的貧民窟發生率與長期實行的戶籍制度以及在此制度基礎上建立的規章關係密切。我國城鎮長期實施《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使公安和民政部門有權拘留或者遣送任何沒有本地戶口、沒有工作、沒有正常收入、或者沒有正式住所的人 ,迫使流動人口在到達城鎮之前或者在到達之後馬上找到工作 ,進行暫住人口登記 ,並找到正式的居所。沒有工作或住房 ,將很難在城鎮生存。而且 ,當城鎮地區經濟萎縮時 ,流動人口往往最先被解僱 ,並被逐出城鎮 (Jiang 和 Kuijsten ,2003) ,拘留和驅逐是強制性的 ,有時甚至是違法的。在這種情況下 ,流動人口不會導致貧民窟和棚戶的擴大。收容遣送制度受到社會的廣泛批評 ,最終在 2003 年被《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所取代。這種政策的變化以及戶籍制度的改革對城鎮流動人口住房狀況和貧民窟發生率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但應該肯定的是 ,對貧民窟的控制不應該以犧牲社會公正為代價。

第四點是我自己的猜想和感受,沒有學術證據支持。我感覺北京的「貧民窟」在安全程度上要高於紐約,在槍支、吸毒、搶劫、強姦等問題上,北京的管控還是相對比較嚴格的。而且由於北京「貧民窟」居民組成如上所述,大多是想通過工作在北京落腳,掙錢養家,他們大多數時間處於較大的工作壓力之下,業餘時間很少,外出休閑活動也較少,因此不安定因素也較少。相較於紐約給我的感覺是似乎有很多無業游民,暴力及不安定因素較多。(這一段全是猜測和感想啊!千萬別當真啊!)

參考文獻:

(格式糟爛了,大家放過我吧,最近做reference真的是做到吐)

蔣耒文,龐麗華,張志明 (2005)『中國城鎮流動人口的住房狀況研究』,人口研究 第 29 卷 第 4 期

Heinrichs,D. and Nuissl, H.(2013) Slums: perspectives on the definition, the appraisal and the management of an urbanphenomenon,Erde, 2013, Vol.144(2), pp.105-116

Lan, Y. (2007) "Causes of "slum-like" dwelling places in China: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community in the "village in city"",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5


大家都說,北京天通苑是平民窟。因為天通苑的主要居住者是年輕的外來務工人員,居住形式以合租為主,其中不乏隔斷的住宿環境,不過比巴西的貧民窟居住條件好一些,治安也相當好。


個人感覺中國的城中村不算是貧民窟,北京的不清楚,以廣州為例,我有同學月入8000依舊住城中村,以他的工資也完全可以在外面租一套小室,但為什麼依舊選擇住城中村呢?因為城中村價格低廉,附近配套設施完善,交通方便,接近上班地點,缺點就是衛生髒亂和人員雜亂。因此城中村裡不只有農民工,還有很多外地來廣州打工的白領,藍領,甚至部分本地村民。

其實城中村就是村子,只不過在城市化進程中被包圍了,村民通過非法擴建房屋使得城中村內房屋密集,然後再租給外來人員。因此城中村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低廉的價格但卻結構凌亂。

城中村中集中了外地來廣州發展的勞動力,他們大多希望通過攢錢在廣州買房,所以這裡是大多數外地人的第一個落腳點,城中村並不貧,只是亂,它亂在房屋結構,防火措施,人員結構(說白了就是什麼人都有)。

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發展,城中村必然會被拆掉,而亂改亂建的村民成為最大的贏家,比如現在的廣州新中軸線——珠江新城,那裡的村民全都發了,動則上千萬身家。然而外來工卻會慢慢失去落腳點,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不懂就不多說了。PS:我有很多同學都是本地村民,村子還沒拆,他們都是潛在的人生贏家。


民主的美帝哪來的貧民窟?

造謠!

——————————————————

好吧,正經說一下。紐約低收入者聚集區跟北京低收入者聚集區最大區別是:紐約至少很多家庭有個小房子可以呆著,北京則大部分只能是群組。還有一個不同是,北京的低收入者在老家基本都有房子,有後路。紐約那些沒有。

所以我認為,北京很難出現真正的貧民窟。因為本市人會有地方住,外地人會有老家的房子。


與其拿北京和他們比,其實比的是中國和美國吧。「社會主義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大條件下,治安或者環境是要比「自由開放」的美利堅某些所謂的貧民窟好得多。人一自由,特別是把自由的理解歪曲了的,是比較容易做出極端的事情。特別是,一堆這種人聚在一起,三人成虎,後果是挺可怕的。不得不說,所謂的專政適合某些地方的國情啊。


中國的城中村不代表是貧民區,只能說房子比較老環境比較差而已。房東一般都不住這,租客們也都是在外地工作暫時性居住的人。且大多有著能養活自己,或是已經首付的呢。。。o(╯□╰)o

(附:貧民窟這個詞真是難聽!)


4月份去洛杉磯的路過。

某天從靠近海岸的西木區坐長途巴士去東洛杉磯的城堡奧萊,路線穿過市區某條街,嗯就是在Skid Row南邊一點隔了一條街,結果……車子突然拋錨說這裡就是終點請換乘下一次列車。

當時真的給我嚇壞了,因為大概幾站地之前就發現,越接近市區中心,路邊的流浪漢就越多……到某站甚至還有個黑人在車上吸煙……結果一個看似拉美裔的大哥非常憤怒的噴了他一頓,大意就是你他媽的不能這麼做你個SB滾下去司機停車讓這個SB先下車,然後這個黑人非常尷尬地下車……

當然,相比之下在白天路過靠近貧民區的地方,還算是相對安全,到了晚上千萬不要在洛杉磯市區瞎晃蕩……這是我去那邊旅遊之前,很多朋友給我的建議,順帶也貼在這裡。


中國怎麼可能會有貧民窟這種資本主義才有的腐朽齷齪的存在


樓主可能不知道十年前深圳有一個叫「黃木崗暫住區」的地方,全是鐵皮房,而實際上黃木崗片區(除了這裡)都是政府分給公務員的房子(比安置區建得早),我從出生起就住在黃木崗,記得上幼兒園那會老師讓我們寫一封信給父母,老師帶隊走去這兒的郵局寄信,04年拆除,現在是網球中心。以下圖片來自深圳新聞網:

昔日的黃木崗暫住區(現為筆架山公園),建於1992年,佔地面積9萬多平方米,居民4232戶、25000多人。


推薦閱讀:

紐約警察是怎麼分區的?他們的職位是什麼名稱?工資如何?
紐約樓鳳網上的信息可靠嗎?
紐約最棒的日餐、壽司?
為什麼海外生活很多年的人還是習慣講中文?
有哪些很漂亮的城市夜景圖呢?

TAG:北京生活 | 紐約 | 中美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