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Enya的音樂?


一年前寫出這個答案,如今到了第一。

之前看了幾個答案不敢苟同,覺得回復很容易撕起來戾氣太重,所以就稍微梳理了一下。

看來結果還不錯。

呵呵呵。

————————說一點我的看法。

我不能對ENYA的音樂一言以蔽之,慢慢說。

首先,我認為ENYA的音樂應該分為兩個時期。

以千禧年2000年為分界線,ENYA在這之前和之後的寫作風格有些許不同。

在這裡我主要談談第一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在2000年之前,ENYA在這個時期主要發了四張專輯,分別是

The Celts

Watermark

Shepherd Moons

The memory of Trees

首先,她是因為給BBC的紀錄片《The Celtes》配音而成名的,所以ENYA的音樂第一個特點是帶有極大地民族風格,即帶有愛爾蘭的民謠性。

"The Celts"這張專輯原名就叫"Enya",1986年發行。

1986 Edition

1992 Edition

作為紀錄片的配樂,自然以烘托主題的背景音樂為主,演唱曲目寥寥無幾。但其中不乏亮眼作品,比如這首"Aldebaran"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Aldebaran意為畢宿五,是金牛座的最亮之星,離地球65光年。在冬日北半球的夜空,抬頭即可見到獵戶座,而沿著獵戶的腰帶,就能發現這一顆閃閃發亮的紅巨星。

這首曲子的編曲細膩跳躍,聽者沉浸其中彷彿真的在太空漫遊,如夢似幻。

而歌詞則表現了居爾特人對於這顆恆星絕對的崇拜。

Codladh fada,(Long sleep,)

Codladh domhain.(Deep sleep.)

éirigh! Amharc síos(Rise! Look down)

Aldebaran.(Aldebaran.)

Siúil liom tríd an réalta dearg.(Walk with me through the red star.)

Deireadh, deireadh an turas.(The end, end of the journey.)

Réaltóg, réaltóg dearg.(Star, red star.)

這種簡單而純粹的歌詞儘管毫無修飾,但配以宏大的編曲卻擲地有聲,諸位請自行感受。

專輯中其他曲子也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在此不予贅述。

接著,ENYA在1988年發布巔峰專輯"Watermark"。

為什麼說巔峰,因為有成名曲"Orinoco Flow"。

這裡要多說一句。現在很多人一聽到別人說ENYA,就會想起"Only Time",認為這是她的名作,併流露出一種「也就那樣輕柔舒緩老幹部風格」的感覺。但,"Only Time"實際只能叫ENYA聽眾最多的曲子。據傳,9/11發生的時期正值ENYA "A day without rain"發布,在巨大的傷痛中,Only Time舒緩簡單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及其中撫慰傷痛的寓意激起了許多普通人的共鳴,因此專輯大賣,曲子大火。然而我並不喜歡這首曲子,理由大概就是1L樓主的回答,簡言之,枯燥而乏味,而這也是2000年後ENYA作品的主要弊病,之後詳述。

言歸正傳。

很多歐美民眾第一次認識ENYA就是通過這首"Orinoco Flow"。

Orinoco中文名奧里諾科河,是南美洲的一條大河。大河波濤澎湃,流向大海。ENYA將其作為歌名,是在用歌曲追尋她心目中的詩和遠方。所以,她的歌曲第二個特點是純粹。

這首曲子編曲活潑,其中歌詞"Sail away"直譯為遠航,ENYA將這句不斷重複,不斷強調,但卻並不枯燥,對比2000年後專輯中繁複的而乏味歌詞,卻更加生動。諸位自行感受。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值得一體的是,這首曲子的MV與專輯封面均為油畫風格,寫意靈動,有興趣可自行觀賞。

恩雅 orinoco flow

除了成名曲,這張專輯還有很多曲子可圈可點。

"Storms in Africa":漸入的旋律逐漸增強,慢慢鋪陳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Exile":婉轉幽寂,傾訴內心的流放與孤獨。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The Longships":生命的長河起起伏伏。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有空接著寫。

------------------------------------------------------------------------------------

接著寫。

繼"Watermark"之後,Enya於91年發布新專輯"Shepherd Moons"

相比於上一張專輯的熱情,這張專輯從封面上就給人了一種寂靜之感。

古往今來,對月亮的讚頌橫亘幾乎所有文明,這張專輯用藍色的背景勾勒出月之清幽。

而專輯的曲目也幾乎映襯了這一主題

無論是"Shepherd Moons"中婉轉悠揚的吟唱,還是"No Holly for Miss Quinn"中的樸實無華的琴聲,又或是"Lothlorien"中深邃與神秘...

說到"Lothlorien",這首曲子曾經是我的唯一摯愛。

Lothlorien名出自托爾金小說魔戒中精靈居住的魔法森林。

書中關於此森林有次描述。請細細感受。

Under the night the trees stood tall before them, arched over the road and stream that ran suddenly beneath their spreading boughs. In the dim light of the stars their stems were grey, and their quivering leaves a hint of fallow gold.

---LOR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這首曲子只有一段旋律,但Enya將其反覆編排,竟使其有綿延悠長之感。

再輔以對音效的精雕細琢,使整首曲子越發流光溢彩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另外,喜歡這首曲子也只能說這也是我的緣分。

儘管這首曲子在這張專輯中並不受矚目,但是我卻偏愛有佳。從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心中便燃起了一種對於未知的嚮往,奇妙之感無法言語。從此便深深地愛上了這首純音樂。

所以說音樂欣賞這個東西是十分主觀的。各位看官請自行斟酌。

上述還說到一首,"No Holly for Miss Quinn"

這首曲子靈感來自一本早期的同名英國小說

書中著力描述了Miss Quinn平和安寧的生活,沒有重大的戲劇衝突。

而這首曲子也是這樣,平和安寧。

當然,類似的輕音樂千千萬,故我也不對此作過多評價。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當然,這張專輯除了以上寂靜清幽風格的曲子,也有兩首較為活潑的。

一首為"Caribbean Blue"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這首曲子使用了圓舞曲的三拍節奏,輕盈跳躍,歌詞也頗為寫意。

... Eurus ...

... Afer Ventus ...

so the world goes round and round

with all you ever knew -

They say the sky high above

is Caribbean blue ...

if every man says all he can,

if every man is true,

do I believe the sky above

is Caribbean blue ...

... Boreas ...

... Zephryus ...

if all you told was turned to gold,

if all you dreamed were new,

imagine sky high above

in Caribbean blue ...

... Eurus ...

... Afer Ventus ...

... Boreas

... Zephryus ...

... Africus ..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曲子也拍攝了MV,風格應該說繼承了"Watermark"里印象的、油畫的風格。

諸位可自行鑒賞。

【MV】Enya -Caribbean Blue 中英字幕

另一首為"Book of Days"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這首曲子是92年電影"Far and Away"的主題曲,

電影講述了19世紀末由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主演的愛爾蘭移民在美國打拚生存,最終在1893年的"Land Run"中斬獲自己的土地的故事。

就我個人的看法,電影歌頌了當時人們的拼搏精神。

而歌曲本身的旋律也激昂向上,有很強的感染力。

不過MV拍攝的並不太好,這裡就不貼出來了。

總體上來說這張專輯非常不錯,算是Enya創作生涯的一個高峰。

而後,在1992年,華納音樂重新製作了"enya"同名專輯並改名為"The Celts"發行。在此不贅述。

時間來到1995年,時隔三年Enya發布了第四張專輯"The Memory of Trees"

從這張專輯開始,Enya的作曲水平明顯開始下滑,而且整體曲風開始向宗教靠攏。

單這張專輯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還不至於泯然眾人。

首先專輯同名曲"The Memory of Trees"

仍然是在同一段非常簡單的旋律上,從開始的慢慢引入,旋律由弱漸強,並逐步混入複雜的伴奏及和聲,使曲子的層次遞進相當明顯。

曲名譯為書的回憶,結合整首曲子大氣而流暢的風格,靜靜欣賞,不難體會那種滄海桑田的意味。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二首曲子"Anywhere is"

有人譯為「四處皆然」

這首曲子的旋律十分簡單,然而卻沒有更複雜的編排,故顯得較為乏味。

然而曲風輕快明亮,還是值得一聽。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到了第四首曲子"Athair Ar Neamh"

這首曲子就已經直接是讚美詩了。用蓋爾語寫成的歌詞伴隨著光輝聖潔的旋律,令人為之動容。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至於後面的曲目,都不太出彩。風格都類似輕盈的歌唱,再此便不贅述。請各位自行欣賞。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China Roses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Once you had gold

至此,Enya 2000年前的專輯便告一段落。

在千禧年的分水嶺上,Enya為魔戒第一部電影獻上了片尾曲"May it be"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旋律著實好聽,很多人也是藉由此認識了Enya,乃至給很多人留下了Enya便是這種風格的印象。

然而就我之前所言,這並不是Enya一貫以來的風格。

這首曲子儘管提高了Enya的知名度,但卻改變不了其創作能力在快速下滑的事實,乃至後期音樂風格單一。

不恰當說,走在下坡路上卻遇到了更多的圍觀者。

21世紀之後,Enya 又發行了完整的四張專輯。分別是

"A day without rain"

其中包含了大熱的"Only Time"

However, I"m not that into it.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這首曲子無法代表Enya的原因。

"Amarantine"

"And winter came"

以及最近發布的"Dark sky island"

不得不說,這幾張專輯就類似於以上多數回答提到的,風格單一,旋律重複冗長,亮點不多。

整體風格也融合了大量宗教的元素在內,不得不說有些曲目十分催眠。所以,這些專輯我也是不推薦的。當然,當成一般的輕音樂聽聽還是可疑的。

不過我還是從這幾張專輯裡選幾首私貨,各位自行品鑒。

"Wild Child" 中國聯通從用作廣告BGM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Flora"s Secret"詼諧而活潑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Long Long Journey"一些生活感悟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White is the winter night"關於冬天與聖誕節的歡樂回憶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Sancta Maria"純粹的讚美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Dark Sky Island"星辰、大海與夢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好了,以上便是我對Enya音樂的一些歸納和理解。以後如果想到什麼再添加。

感謝閱讀。


多說幾句,我覺得個人對音樂流派的接納程度很寬容,但new age是我整體上接受程度最低的音樂,是的,我無法喜歡大部分enya的音樂。

用淺薄而單調的合成器音色,配上最討好耳朵的編曲,把本身爛俗的旋律披上空靈,夢幻,心靈這些不著四六,似是而非的外皮,讓普通民眾覺得這似乎就是脫離了流行音樂的高雅品味。很多new age在我看來就是這個樣子,enya也有一些這種矇事兒的東西…

這並非全盤否定,enya有一些曲目是不錯的,比如watermark里的一些歌;angel of venice很多曲目我都覺得可以,Loreena McKennitt和Clannad就有些喜歡了,至於格里高利,雅尼,英格瑪這類不慎打開會秒關掉。

一群不甘於聽流行音樂,試圖脫俗卻沒有耐心接受或挖掘古典音樂或其它任何傳統意義上「有品味」音樂的樂迷用一種自我催眠的態度容忍了new age這種風格里大量濫竽充數的作品,有時候其中的大師也難以免俗。另外,neo-classic,neo-folk,gothic metal這些小眾風格里也有類似的情況,那些樂迷總是不肯承認自己其實就愛聽一些很順耳的東西。


因為對enya一直興趣不大,所以並沒有來答題。直到這個題目下出現了一個噴子……我覺得我不得不說點什麼了。

首先:enya的音樂和古典樂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東西。當然我肯定大家都知道她的音樂不是古典音樂啦。我要表達的是,她並不是古典音樂的發展和延伸,不論精神上還是音樂上都不是。

enya這種音樂,只能拿出來說情懷,這一點上似乎和羅永浩的鎚子有幾分相似之處。不過是用一些看似高貴的元素來包裝一個廉價的本質罷了。

我並不討厭輕柔的音樂,哪怕是搖滾樂,最被我欣賞的風格也是前衛搖滾這種比較舒緩、大量應用合成器的風格。同時電腦里甚至也存了至少100G的古典音樂,另外還聽過不少的歌劇(因為我懂義大利語啊)涉及新時代曲風的音樂我也並非一無所知。

但對於恩雅,我卻覺得她的音樂相對來說比較無趣。哪怕和新時代音樂其他組合比起來也是相對無趣的。

無他,恩雅為了提供一個輕鬆的感覺、氛圍,把音樂做得太過簡單了,沒有層次感。所謂的空明(大部分被評價為好空明好好聽的歌手都包括,對,王菲也算)實際上是大量混響效果的作用結果,雖然並不是說混響開得大能說明什麼,只是千篇一律的這個套路,便有些無聊了。

因為她的音樂和古典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節奏、音色上的相似之處。可以說是帶著古典音樂的臉譜,卻沒有繼承來一絲古典音樂精髓的音樂。這種簡單的音樂幾乎不需要欣賞門檻(好吧,比各種土嗨可能確實強一點)卻能夠讓聽眾自我感覺良好起來,滿足了人們對自身高雅形象的塑造和滿足。而她不過也是藉此把自己包裝成了一種聖潔、高雅的形象,然後圍繞這個形象進行行銷罷了。

最終不過是一個商業上成功的歌手,藝術性卻低得可憐

當然我也並不是說她的音樂一無是處,所以本來只是忽略了別人的邀請,看看熱鬧罷了,只是所謂一粉頂十黑,有噴子過於激動的評論(該噴子已經因此被知乎扣了友善度了)讓我按捺不住了。

實際上被enya的包裝形象洗了腦的歌迷也是有對小眾歌曲的追求的吧?

那麼既然通過enya入了門,我覺得更可以積極的嘗試一下其他新時代音樂。

相比之下,德國的enigma在新時代音樂方向上有著更多的探索,音樂也更加複雜,當然可能有人

不喜歡他們對電鼓的使用,那聽聽日本的喜多郎Kitaro,也是超過enya的存在。

還有比較流行化(可能沒啥人知道的)西班牙的 Mecano,也同樣悅耳。

另外重金屬樂隊 深紫色Deep purple的前吉他手也組了一支偏向new age風格的樂隊,叫 blackmore"s night 同樣輕柔,並且作為一個吉他大師,在音樂中也能聽到各種真實樂器的演奏,音色很飽滿真實。

我不是說enya的音樂輕柔悅耳而不好,而是她為了讓音樂被更多的人接受,故意把音樂做得太簡單了,聽多了會膩,她的音樂如果你真的有用心聽的話,很快就會因為對歌曲過於熟悉而顯得味同嚼蠟。

這一點上,做得甚至連大部分搖滾樂隊都不如~搖滾樂好歹有三四個樂器可聽……

補充:有人留言說我寫了那麼一大堆可是他還是喜歡enya,認為音樂不分貴賤好壞,打動人心的就是好音樂……我刪了他的評論,因為不願意爭論。

詳情看這個答案吧,音樂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 RAX XU 的回答

我不敢說我自己是專業的,但是那些比我還業餘的、完全就對音樂沒有一絲研究的人,真的不要亂講話,我都從來只說我知道,或者能搜索到有把握答案的東西~


非常無趣,聽完一張專輯會感覺老了幾十歲,而且live還原可能性為零,靠和聲和聲軌疊加來討好聽眾的耳朵,對於音樂藝術性的探索完全沒有,只能當背景音樂,真要想從音樂本身聽出什麼東西就是不可能了。音樂本身就能夠有感染力,而不是靠聽眾聽音樂然後代入情感,聽aretha franklin,就會自然感受到黑人骨子裡的熱情,奔放,黑人平等運動以及女權主義這些東西直接被她的音樂表達出來,情感的宣洩酣暢淋漓,而聽enya的專輯只會聽到一個大媽在絮絮叨叨的嘮叨。


南方公園有一集把聽Enya的歌的感覺比作一個102歲的老人想死卻還得活著,太壞了


我想說,enya的音樂,是音樂世界很好的入門。從空白,到開始有色彩,但往後的發展變化,你的喜好方向,最終卻和這個入門不會有直接關係,她只是打開了某扇門,後來你可能會永遠聽enya,也可以能會再也不去聽她,轉而聽搖滾樂,古典音樂,等等。

enya 的音樂,最初來到大眾傳播渠道,是以清澈,無性別,寧靜,等等旗號出來的,相對成人流行抒情歌曲,enya的音樂算是另外一類,你可以說在那個時候,也算一種另類音樂了,當然也基於一點民族傳統。早期的enya,在我看來可圈可點,從1995年那張,我覺得明顯更為商業了。(雖然我是因為1995年樹的回憶才認識enya。哦不,真正認識她也是在電視里看到orinoco flow的mv,的確在當時空白的童年世界裡,對我來說是一鳴驚人的,當時我覺得那是一個年輕媽媽,站在河邊,白衣飄飄,聲音呈現的意境,著實惹人神往。)1995年之後,也許是自己漸漸改變了,我覺得enya的音樂很商業,偶爾有點俗氣,但每張專輯我還是會聽,然後找到一兩首喜歡的歌。不是only time那種歌。就是隱藏在角落軌道的某一兩首神神秘秘莫名其妙的歌曲。但商業世界就是這樣,她不得不一直寫歌唱歌,和她的小團隊一起,小人物走向大舞台。不論怎麼說,至少有這麼一號人物,在歷史上曾令人印象深刻。


當年看魔戒1,最後字幕落下,May it be的音樂響起,特別是聽到「You walk a lonely road,oh how far you are from home」的時候,真真的要淚崩了,大致就是這樣


粉絲怒答。

有些回答真是醉了,難道你評價周杰倫的音樂成就要拿貝多芬來作對比?

恩雅的音樂定位是新世紀音樂,有些人拿古典樂來對比評價是不是瘋了?

新世紀音樂是什麼特點:New Age music又譯作新紀元音樂,是一種在1970年代出現的一種音樂形式,最早用於幫助冥思及潔浄心靈,但許多後期的創作者已不再抱有這種出發點。另一種說法是:由於其豐富多彩、富於變換,不同於以前任何一種音樂;它並非單指一個類別,而是一個範疇,一切不同以往,象徵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涵的改良音樂都可歸於此內,所以被命名為New Age,即新世紀音樂。

再看看恩雅的業界成就:

  • 1993年葛萊美獎,最佳新世紀音樂獎,獲獎專輯《牧羊人之月》(Shepherd Moons
  • 1997年葛萊美獎,最佳新世紀音樂獎,獲獎專輯《樹的回憶》(The Memory of the Trees
  • 2002年葛萊美獎,最佳新世紀音樂獎,獲獎專輯《雨過天晴》(A Day without Rain
  • 2007年葛萊美獎,最佳新世紀音樂獎,獲獎專輯 Amarantine
  • 2002年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提名,提名歌曲 May It Be
  • 2002年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獎提名,提名歌曲 May It Be

有些人甚至拿情懷來說事的更是腦迴路清奇,那我說你現在還在聽舒伯特/肖邦是不是也是靠情懷?

恩雅(Enya)是現在全球唱片銷量最高的女歌手之一,同時也是唱片銷量最高的愛爾蘭女藝人和唱片銷量最高的新世紀樂派藝人。據統計截止2010年年底恩雅的專輯銷量在全球已逾90,000,000(美國約30,000,000.英國約6,000,000),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

作為new age音樂家,恩雅的成就是得到業界和聽眾的廣泛認可的,你不喜歡不代表別人不喜歡,你不喜歡不代表你就可以靠貶低別人的品味來滿足你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音樂或許可以分高下,但貶低別人的愛好可不是。如果覺得不好,就直說音樂不好,直接通過音樂攻擊相關聽眾就是你的不對了。

另外,說聽眾都是聽順耳的那位,你聽音樂到底是什麼心態啊,各類音樂都有順耳的包括古典不也有,是不是這些也要被你拋棄啊?《夜的鋼琴曲》系列也很順耳呢,但是我就不喜歡啊。大多數人聽音樂評價音樂是用什麼詞啊??不都是用「好聽」嗎??我倒是好奇您聽的是什麼不順耳的音樂這麼優越?如果可以請曬出的你歌單。

說合成器,人聲修飾(修音),電子的,麻煩別鬧了,流行、搖滾哪個沒用?音樂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就是有表現力,如果加入合成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表現作曲想要表現的東西,有這麼個好東西在那裡為什麼不用??現在電子合成器可以更高效的完成音樂創作,為什麼不用?科技發展到底是為了什麼啊???方便普通人,就不可以方便作曲家?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可以大大擴展音樂的表現力,最終受眾就是聽眾。

總之,談new age音樂發展史是繞不開恩雅的。雖然我也聽古典,但古典優越黨還是退散吧,建議你們去流行樂區回答評論,或許你們的優越感可以被更多人看到。

不想引發爭吵就不@人了、也不貼那些胡言亂語的回答,各人自會分辨。


放在整個新世紀音樂流派里感覺比較一般,但可能由於女聲的出現讓恩雅比起其他新世紀音樂人更廣為人知,乍聽還動人但聽多了感覺比較單調,也就適合超市以及咖啡館裡作為背景音樂。在大多數人看來恩雅幾乎是新世紀音樂的代名詞,但她應該更偏向於莎拉布萊曼的風格,比起神思者、英格瑪等樂隊差遠了。


初中英語課老師問喜歡的歌手,一高高瘦瘦文靜淡定的女生回答說Enya,到現在她都還是我的女神,雖然畢業後再沒見過。要知道,那大概是十年前的三線小城。現在再聽到Enya,還是覺得,美,雖然幾乎不會再特意找來聽了。


反對高票,裡面幾個理中客的。我也知道不可能有什麼是所有人都喜歡的,包括錢。但看到高票里有幾個噴的太過的也實在是無法忍受了,只能從非音樂角度來說兩句。

這幾位你們說的對,是事實。但同時你們也有幾個特點:

1.以自我為中心。雖然有些會拋出專業樂評來證明,但那也是選擇性看到的內容,至於其他評價好的樂評"我看不見""看不見"。

你說的是對的,從你的角度來看,這些音樂的確編曲過於簡單、曲風單一,但如果你會換位思考的話你會發現另一個群體的人恰恰覺得編曲相當豐富、曲風變化很多。但是你對我這句話肯定沒有共鳴,因為你活在自己的感官世界中心(這段分析同樣送給只允許別人喜歡,不能接受異見的粉絲們)。

2.過於理智的評價音樂,的確等於沒聽進去。很多時候因為我們先拒絕深入接觸,所以才會理中客的去分析一個事物,而這個時候尤其是對於音樂作品來說,其色彩就已經被選擇性忽視了。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歌迷粉絲、體育迷粉絲打架時大家總是說不到一塊去的原因,大家關注的點不同啊。

3."我不是沒說好的方面""我不是沒有喜歡的曲目"這種說法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我是客觀理智的,不是無腦噴",燃額,有個詞叫欲蓋彌彰。

4.要想客觀理智的分析一種類型的音樂恰恰需要研究喜歡它的人群是誰,為什麼喜歡。不喜歡它的人群是誰,為什麼不喜歡。然後再看同樣喜歡這種感覺的音樂的人群里,這種類型的音樂佔據了他們哪個心智點,以及其不可替代性是什麼,這樣分析的作用除了研究音樂以外還有社會學作用。

5.是關於心態。心理學家張怡筠說過"挑刺是本能,欣賞是本事"(對於腦殘粉來說正好反過來),要分析就是從全局來分析,要欣賞恰恰是從具體作品來欣賞,不要因為某個方面不合你意而否定整體,想想你自己喜歡的音樂你也不可能對每一小節的旋律、它編曲的層次、它節奏的合理性完全都認可吧?那為何又會出現評判時的雙標呢?其實還是因為從整體上你先入為主的選擇了拒絕走近。這種心態才是最要命的。

最後,喜歡某種音樂都沒有對錯,因為這正是這個群體所需要的。但假如自己並不能深入了解,而僅僅想展現自己很牛而刻意的去分析的話,那其實是沒有什麼作用的。就好像有人因為《愛情買賣》不喜歡慕容曉曉的歌,而有人卻因為她在《黃梅戲》里的驚艷表現而重新開始了解她,再回過頭去又發現了《愛情買賣》這首歌里的亮點。而假如一開始聽完第一遍時就認為自己全懂了,那麼就沒有然後了,就成為一生黑了。沒錯,這個人就是我。我沒有在一開始選擇理中客拒絕走近,所以才擁有了更多的音樂體驗。


分兩部分回答:

第一部分:就問題而答:我個人聽過幾首,大概是畫畫的時候聽到的,很喜歡,但是也不會經常拿來聽,因為多數情況下,心裡不會主動想到要聽。逛街買菜擠公交之類的聽搖滾我比較喜歡,因為這樣比較忘我瘋癲,根本不用考慮環境合不合適。而類比Enya的音樂,在上述幾個擁擠嘈雜的環境聽總覺得怪怪的,也靜不下來。我在安靜的時候,或者看到很美的風景時,不自覺會哼一兩句Enya的音樂,哼著覺得很開心,聽一聽也覺得很舒服。而且她的音樂接受度很高,很多人都很喜歡她的嗓音,我也喜歡,我覺得是一種治癒系的吧。很多人收藏她的專輯,首要原因肯定是因為比較喜歡,或者想要嘗試一下大家都那麼喜歡的音樂。專門為了所謂裝逼而去買的應該極少甚至沒有。而且,人家估計根本沒想要裝逼。買個心頭好而已,某些鍵盤俠不要想太多。總之,我覺得,我個人覺得,從可聽性和推廣程度以及共鳴程度上來講,其實還蠻不錯的啊。

第二部分:針對一些真的裝逼或者故意要分個音樂品味高下或者炫技的鍵盤俠而答,歡迎對號入座。我且胡亂寫,您且胡亂看。我愛聽各種各樣的音樂,雅俗共聽,但是不能共賞,總有一些音樂不喜歡,就像裝逼的人,其實也會有自己的一些喜好,礙於打造自己高大上的聽音樂形象,不能從自己的神壇上滾下來。我想說的是,欣賞就好好欣賞,你覺得不是很喜歡就不喜歡,沒必要為了抬高自己而貶低其實你自己並不清楚的東西,雖然部分人裝的自己好像很懂似的,眼高手低,即然把自己架那麼高,想畢你們也能作得一手好曲?

別扯什麼「我寫不出來就不能欣賞啦」之類的。音樂固然有俗有雅,但是你這樣處心積慮抬高自己,已經遠離了「傻傻聽一首好音樂讓自己歡喜讓自己憂」的單純美好了,你既然那麼高明那就和高明的人高談闊論,大可不必用你的高雅品位來這裡諷刺別人,好好說話會嘴臭嗎?

做出讓別人喜歡或者順耳的音樂,這種追求或者目的什麼時候變得像你們說的那樣不堪了?音樂的傳播好歹沒有像變態的A-V那樣荼毒群眾吧(即便是變態A-V也有受眾要出來討公道,這就不扯遠了)。

我倒覺得這些所謂高談闊論扯什麼效果的人別有用心,很多創作者並沒有也不願意給自己的音樂貼標籤,沒有說:「我的音樂是高雅高尚的,只能高雅的人聽,只能是搞音樂的人或藝術世家的人能聽,只能是有錢人聽...」之類的論調,很多是自己生活中的積累與感悟,也會把市場接受度整合之後為了作出更普世又賣錢的作品。你們到好,給聽眾貼標籤,貼完順藤摸瓜給音樂人貼標籤,是啊,你願意貼你貼唄,只是,你真的沒有你自己想的那麼有品位。

最後,Enya的音樂,不單純只有器樂部分,很多人喜歡她的嗓音更多,她的嗓音是標誌性的,我也不想再扯歌手的嗓音如果沒有氛圍器樂烘托哪裡有好效果--這類廢話了,覺得Enya嗓音好就聽唄,不好聽不喜歡就不喜歡唄,但是:「聽的人多哪些人就傻」的這種態度,簡直噁心到爆,對,你沒說出來但是我已經從你們那濃濃的裝逼氣息里感受到了,請不要把知乎變成「逼」呼好嗎。

僅僅因為自己非常個人的環境不合適,或者口味不對而抨擊整個音樂體系和一個團隊的成果,這種人,只會躲在耳機里聽著別人的成果,以為站在眾多人頭頂上,不過也是聽眾罷了。何必呢。

我不喜歡小蘋果和什麼小雞咯咯,但偶爾也會哼哼一步兩步一步兩步,有聽的來的古典音樂也有聽不來的大部分古典音樂,有空有興趣想要多研究研究,沒空說明我在專註於其它對我而言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音樂對很多人而言,並不是全部,也沒有那麼重要,不需要因此去教化別人,別人的某些興趣領域或許是你難以理解甚至企及的,何必呢。千金難買老子開心是不是?!哈哈哈哈。


其實去評價這樣來自內心的音樂,實在是沒有必要的

評價的人本身對內心和世界的感悟有比較大的差異,受個人的局限性影響太大了,你看那些答主的回答透露了太多個人思想性的見解,但隨時間推移未必會一成不變,經歷一番歷程後也許自己都會感到「有趣」,而來評價的人背後的意圖也是很微妙的 。

相信隨著內心的成長(非常模糊的說法),會看到更多此前無法發現的東西,也會發現評價這樣需要內心感悟(又是模糊的說法,但是要不然怎麼說?)本身沒有什麼意義,常常是局限的認知的一張「速寫」。


一見到恩雅,心裡自然會響起,who can say (什麼詞?不記得了),only time這句旋律。每次聽到,總會暫時擱置俗務纏身。約等於一支五毛錢的長白山香煙吧,對我來說。答的不好,有感而發。


思考了很久,還是想出來說幾句,我聽enya也聽kate bush,聽adele也聽amy winehouse和lady gaga,聽流行音樂這個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討論誰的造詣高?那大家都去聽歌劇去聽藝術歌曲吧,我們學音樂的,難道每天還要為瓦格納歌劇藝術性高不高去爭吵嗎?無論如何他是偉大的。這個世界上看過音樂史、聽過很多歌的人多的去了。恩雅的音樂,其實有很用心在做的,華納的總裁說過,有的人我們簽下來是賺錢的,有的人我們簽下來是做音樂的,恩雅屬於後者,有人說恩雅的樂評不好,片面了,恩雅只有所謂的911神專被差評了(樂評都覺得這張銷量好借了911東風,可是專輯在911前就已經發行了),然後05年專輯雖然沒及格但算是中評(55分),其他專輯媒體綜評全部是合格的,還有多張是好評,有滾石四星、三星專、有pitchfork7.1分,借有人的話說,打人不打臉,有人說的比恩雅音樂性高的某些音樂人們,滾石和pitchfork那才是真的聽都不聽評都不評呢,真是坐在屏幕後面都聽到啪啪打臉的聲音,可是沒辦法啊,畢竟這個是sad but true……當然有人說的那些人我也聽,並沒有音樂樂評不搭理他們而覺得他們低端。也有人說恩雅有錢所以做的東西精緻,恩雅在名聲大噪前(1988年之前)並沒有錢和好的條件,但是她成功了。恩雅在全球有超過一億張專輯銷量(僅次於麥、席、瑪、惠、芭,不知道是誰的自行科普),格萊美為什麼頒獎給她?奧斯卡為什麼給她提名?這說明有很多的人認可她,音樂的好壞真的不能評判,我喜歡聽我就說好,我不喜歡聽我就說不好,在喜歡的人眼裡,怎樣的音樂織體都顯得那麼完美,在不喜歡的人眼裡再好的旋律走向都顯得那麼蒼白,可以說音樂有高低,但怎樣算高怎樣算低?誰來給出這個評判標準?滾石還是pitchfork還是其他樂評?可是大部分專輯都會有好評中評差評,信誰的只有聽者自己心裡來定,所以大家還是安安心心聽音樂吧,喜歡就聽不喜歡就不聽,開心就好嘛,也希望大家多多走進歌劇院哈哈哈哈哈哈去聽聽古典音樂( ̄▽ ̄)


我最早接觸恩雅是指環王中的那首《May It Be》,後來聽了恩雅的專輯《The Memory Of Trees》,印象太深刻了。後來才知道了原來這就是New Age音樂。。。

極其空靈的聲音,極其純凈的音樂。

彷彿是在黑夜中行走,抬頭便可以看見那一輪明月,隨著月光透過夜幕灑在身上的,還有那似乎是來自極遙遠的遠方,充滿著穿透力的聲音,輕柔卻充盈著剛毅。

當真是天籟之聲,令人心安。


最喜歡這首

My! My! Time flies!

lryic:

My! My! Time flies! One step and we"re on the moon

next step into the stars

My! My! Time flies! Maybe we could be there soon

a one way ticket to mars

My! My! Time flies! A man underneath a tree

an apple falls on his head

my my time flies a man wrote a symphony, it"s 1812

My! My! Time flies! Four guys across abbey road

one forgot to wear shoes

My! My! Time flies! A rap on a rhapsody

a king who"s still in the news

a king to sing you the blues

My! My! Time flies! A man in a winter sleigh

white white white as the snow

My! My! Time flies! A new day is on its way

so let"s let yesterday go

Could be we step out again

Could be tomorrow but then

could be 2010


好聽


初聽還挺順耳,多聽幾遍就乏味,和班得瑞差不多。可以給小學、初中生作入門培養培養對音樂的興趣。


樓上有幾個看了兩本四五六破書,就說這群粉絲「低級」那群觀眾low的東西,我怎麼說呢。再一次意識到學習除了讓人學以致用,還能讓另一些人產生莫名的優越感。你不喜歡就說你不喜歡,扯什麼高低貴賤。

不過,說回到恩雅的歌曲。的確有個問題,就是聽久了會發現,除了唱功+後期修飾,營造出了一個好像不錯的音色以外,其它的沒什麼。所以的確會越聽越沒意思,尤其是旋律上,可以說幾乎沒有旋律,就是在秀聲音。

對我來說,恩雅的歌,精華就是這麼幾首,這幾首歌詮釋了什麼叫「把一首詩唱出來」。

《Only time》、《Flora`s secret》、《Wild child》、《Long Long journey》、《Anywhere is》、《One by one》、《Lazy days》。


推薦閱讀:

「開口跪」的歌曲有哪些?
對Gin Wigmore的音樂怎麼看?
如何看待網友痛批周杰倫瘋狂撈金,開網吧一小時300塊,直言華語樂壇天王華晨宇必將取而代之?
音樂學院的學生都通過什麼途徑聽古典音樂?
如何評價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的導師們的點評水平?

TAG:音樂 | NewAge音樂 | 恩雅En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