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杭州,卻發現這不是杭州?
在杭州待了幾個月了,暫住在西湖區古盪,發現身邊杭州人很少,外地人很多,在天津待了四年,那那都是天津人,打個車,司機師傅一口天津話聊半天,到了杭州卻鮮有杭州人的計程車司機。另,比如江干區與下沙與經濟技術開發區,這都是一個區么,我有點亂。再另,哪才是真正的老杭州呢?
這正是杭州。千年的繁華就是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文化融入,成就了杭州包容、變通、不排外的特徵。城市在發展,規模在變大,城市結構也在改變,你所在的地方外地人居多,尤其是年輕人;也有很多公司,普通話的環境更加明顯。到上城區尤其解放路以南的老城區,杭州話固然多了,但多是年長的人,城區老舊而有些蕭索
以數據說話:
(數據來源:杭州統計信息網)
真正說杭州話的人口也就是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部分還不能算)這些區域里,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滿打滿算也只佔了市區人口的一半左右,因此題主有這樣的感受真的不奇怪啦。
送你老杭城地圖:
來源:送你一張700多年前的老杭州地圖尋尋你住的地方是當年古城的哪裡跟著復原圖穿越古臨安
老杭城的介紹:Wikipedia老杭州城
關於杭州話,是語言島的典型,具體移步:杭州話_百度百科
以上。聽不到杭州話是正常的 因為說杭州方言的人本來就很少這張圖上 找都找不到吧 錢塘江口 略成C型那一塊 相對於周邊 呵呵
1 杭州外來人口多,本地人口其實不多,所以你很少聽到杭州話是正常的2 杭州人絕大部分比較尊重人,如果對方講的是普通話,只要自己會講普通話,一般也願意和對方講普通話。不像某些城市的人,自認為講本地方言就高人一等
你非要住在老杭州中間的話,考慮下上城區吧。
我覺得下沙這種地方的確跟杭州沒什麼關係了。作為土生土長在杭州待了20年的人,我從沒去過下沙。要體會看杭州,要在上下城區,拱墅區,西湖區。跨過錢塘江都是蕭山。
浙江方言太多了,為了不影響彼此交流,統一用普通話,我在公司從不說杭州話,有天說了幾句,驚呆一幫本地人。
1.杭州的計程車司機外地人為多,公交司機大多是本地人。這點上海也一樣2.杭州每個區縣都有許多不同方言,如果聚在一起你也不一定覺得他們是杭州人。3.江干區不是下沙哦,是包括下沙。4.最後就是,杭州比較留得住外地人。
在杭州開出租的很少本地人,很多外地人。來杭州一般就是上下城區什麼的,鳳起路那邊,八字橋武林門什麼的。下沙現在成了大學城,只是江干區其中的一個轄區而已。杭州包容性很強,本地人也願講普通話,很和諧哦。
上城下城
出租司機都是河南人....我裝作外地人的樣子跟我扯杭州發展起來靠的河南....
我跟你講點題外話。
要聽正宗杭州話要坐公交不要打出租,要在早上特別高峰時期坐,而且坐那種去黃龍洞虎跑等名勝養身風景區之類的地方(老年人比較多的路線……萬一有個小擦小碰,你會聽見正宗「杭罵」。有一次,車上一個老奶奶和一個老大爺吵起來了,那「杭罵」,那叫一個劈天蓋地。其實他們挺生氣,但是我聽起來覺得特別逗……且車廂四面八方管閑事兒的叔嬸們,會開始用杭州話熱烈地討論。那場面,哇。非黑老年人。吵吵鬧鬧挺正常的。只想說他們估計是杭州話使用最多和最準確的人了。我身邊的年輕人挺少說的。
還有我覺得拱宸橋這塊兒老底子杭州人挺多啊?好多歷史街區。原文鏈接:身在杭州的我,贊同這裡說的每一個字!
在杭州呆了快兩年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在西湖文二路工作的那一年多。
那時候,只要是工作日,我每天都得七點半起床,八點鐘出門,騎著我的小電動,上錢江一橋,下橋沿著虎跑路,然後駛入楊公堤和趙公堤,再沿著滿覺隴路走,反正基本上都是跟著194路公交車的路線跑..每天來回跑上30公里。
● 去一趟公司,我竟不知不覺就能把西湖大半個景區都逛了。
| 「是每天都逛兩遍喲。」| 「早上上班一遍,下午下班一遍。」
| 「是整整一年多都這樣喲」
● 跟我那些沒來過杭州的朋友們,我一般都是這麼裝逼的——
| 「我在西湖上班,每天至少逛兩遍西湖。」
● 接著便迎來一陣羨慕嫉妒恨——
| 「你好爽啊」
| 「我也好想這樣啊」
| 「你小子小日子過得蠻滋潤的嘛」
| 「你好有福氣啊」
● 我總會說——
| 「這沒啥,其實西湖我都逛得快要吐了!」
● 不過,杭州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卻是——
| 「它居然把我變成了一個胖子。」
以前我行走江湖的口號是:
「本人身材姣好,胃口更好,怎麼吃都吃不胖」
現在我只能看著別人
趾高氣揚的在我面前盜用我的口號卻默不作聲~
▼
雖然我身子骨不再像粉絲那麼細,
不過現在也頂多是「寬面」那麼粗。
雖然不再「怎麼吃都吃不胖」,
但是胃口依然還是那麼好。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這座城市的人晚上都睡得很早,給我的感覺就是,一般到了晚上七八點,走在街上除了路燈,基本上看不到有哪戶人家的家裡還亮著了。(PS:還好還有路燈)
第一次「小車禍」發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早上,我照常騎著我的第一輛小電動(因為牌子是綠源,故暫命名為「小綠」)去上班,風雨雖大,但前面一段話還算順利,照常上了「錢江一橋」右側的非機動車道,誰知還沒到橋中間,我的方向盤就不受控制了,我的車撞在了護欄上,最可悲的是,電瓶砸在了我的右腳上,右腳當時就沒知覺了。還好我人是清醒的,我立馬把車扶了到了一旁,免得影響交通。然後我坐了起來,掏出手機打給方新屋求救。他們過來的時候,我淡定的坐在車座上,披著雨衣,眼睛直視前方,像極了江中垂釣的老者。至於我為啥會這樣,大概是「遇事要冷靜」的心理讓我淡定過了頭吧。還好他還帶來了120救護車,那可是我第一次「搭」救護車嘞。
關於第一次「小車禍」,我就只想講這麼多。
第二次「小車禍」還是在上班的路上,不過是快要上「錢江一橋」的一段路上,我前面有輛公交車停在那裡,我遵守規則也騎得很慢正要往右繞過這輛車繼續前進,誰知有個小孩在公交車的車頭突然竄出來,往我車上撞,結果...小孩沒事,我倒在了地上,車壓在我身上,我的腿壓在了手機上,褲兜里的手機碎了。
那小孩趕著去上學就溜了,有個老人家幫我把車扶到了一旁免得影響交通。3第三次「小車禍」是我去接何青的路上,小綠的車頭連帶方向盤直接斷了,我倒在了地上,然後又打了個電話給公司前台請了個假,接著方新屋趕過來,我們倆一起找了個收破爛的把車身給賣了。當時天氣有點熱我們有點渴,就把賣車的50塊錢買了兩個西瓜現場一個啃掉了,剩下的錢打了個計程車回家。
買車身的老闆告訴我們說,之前有個人也遇到我這種情況,但是比我不幸的是,車頭斷開的地方硬生生插進了他的肚子,當場死亡了。雖然算命的說我可以活到九十九,但想想還有些後怕。4第四次也不能說是車禍,只是我的第二輛小電動因為沒掛牌照,在虎跑路和楊公提的交界處被交警給扣了,因為是二手車我沒有發票沒有合格證,所以車後來被拉去切割了。
這說明了杭州對電瓶車的管制還是存在的,這是出來刷存在感的。
「後來,我再也沒出過車禍。」瞧我說了這麼多,無非就說了兩件事——
1. 我曾經上班每天都路過了西湖。2. 我曾經上班出過4次事故。總結:雖然多災多難,不過有驚無險。下面來談談我對杭州感受:1. 都說杭州車讓人,這是杭州最優越的地方,絕大部分的車都是讓行人先走的。2. 都說杭州廁所又多又乾淨,我附議:確實如此。3. 杭州是窮人也能享受的地方。4. 支付寶比垃圾桶還要密集。5. 目前全世界公共自行車運營最好的城市,沒有之一。6. 節奏慢,房價高。7. Wifi覆蓋廣,基本上走到哪都能搜到WiFi。8. 杭州很養人,能把怎麼吃都吃不胖的瘦子養胖,也能把喝涼水都胖的胖子養瘦。
不知不覺間,我感覺,我呆在了這個城市不想走了!
最後,奉上一張南京和杭州的粉絲在知乎舌戰pk截圖,簡直逆天了!
公眾號:牛不停, ID:niubuting
杭州的外地人很多,我也是來這邊讀書然後工作的。只為了烽火戲諸侯小說里寫的「雖然杭州這座城市被現代化這頭野獸XXOO了很多地方,卻也留下了很多獨有的韻味」。後來發現烽火竟然大我三屆的學長,肄業的他在學校的光榮牆上沒有影子,卻是零八年網路小說第二的作者。
杭城很美,值得人愛也值得人恨,比如交通空氣等等。給個參考,男票是杭州本地人,他父母之間用杭州方言,跟男票說話用普通話,男票聽的懂方言,但不會說
現在稍微大點的城市外來人口佔比都很大啊,聽不到也正常。但奇怪的是如果在古盪的話我覺得是很容易聽到杭州話了,附近的本地居民也很多。要說老杭州,古盪新村肯定住了很多。另外要說的是,真正的杭州話只限於杭州市區,杭州郊區講的就不是杭州話了,因此本身講杭州話的人口也相對較少
杭州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區叫中城區 相當於現在北至慶春路 南至開元路—清泰街 西至西湖邊 東至城河的這麼一塊區域。解放以後大約五幾年的時候併入上城區了。所以你要問那些七老八十的老杭州們「真正的老杭州(市中心)在哪裡?」他們往往會告訴你諸如「官巷口」、「眾安橋」、「小營巷」、「直大方伯」、「菜市橋」、「龍翔橋」等等等等的名字。這些地方現在也都還在。
杭州方言區是很小的,可能是吳語區中區塊範圍最小的一支了,僅僅在杭州主城區分布,除此之外的蕭山方言,餘杭方言都和杭州話是有區別的,蕭山話可能更接近紹興方言,餘杭一帶的方言可能更接近嘉興?湖州?
首先作為省會杭州聚集了大量的外來人口,特別是一些新的開發區如濱江下沙這樣的地方更是外來人口為主,這也是一個在發展之中的杭州,你所見的都是一個真實的杭州,如果想要找那種老杭州的感覺現在估計比較難咯。
歡迎來我曙光路附近老小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