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皮革檔次如何分類?

1、請問常見的皮革有哪些,都有哪些特性?

2、同樣的皮質,按照部位和層次又有哪些區別?比如頭層,翻毛,腹部這樣區分。


非牛皮的皮料,我在這裡說了:請各位大神談談各種罕見皮革鞋子的優劣和選擇方式吧?

下面專門說說最常用的牛皮吧。

在開始說牛皮之前,先要說說「皮」與「革」的問題,很多人對於這個概念是模糊不清的,現在不少人往往把皮革簡稱為皮,把人造革簡稱為革,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嚴謹的。

皮是指皮膠原纖維仍處於其在動物身體上時的狀態(指化學結構,未經任何處理);革是指將動物皮經過物理及化學處理,除去了皮中無用的成分,並使皮的膠原纖維的化學結構發生變化而不同於其在動物體上時的狀態。革乾燥狀態柔軟易曲,潮濕狀態也不易腐爛。

皮是製革的原料,革是由皮製成的。現在所說的「皮革」是一個固定名詞,指的是經過化學處理過的「革」。現在有人把天然皮革簡稱「皮」,非天然皮革簡稱「革」,是為了區分天然和合成皮革。

牛皮革(Leather)是最常用的天然原料,佔世界皮革總產量的 2/3,其中2/3用於造皮鞋,剩下的才用在加工服裝、箱包和傢具上。牛皮的種類、產地、年齡、性別、飼養狀況和方式、氣候、面積大小、厚度、重量級別、脂肪含量、汗腺及血管以及毛的密稠度等,都直接影響牛皮的價格和所制產品的性能。

按質地:

牛皮可進行多層分割(最多可分為8層),最外層的為頭層皮,質量最好,次之為二層皮,其強度、彈性和透氣性都不如頭層皮。

頭層皮(Kraft first layer)是帶有粒面表皮的牛、羊、豬皮等,皮面有自然的疤痕和血筋痕等原始的皮膚特徵,偶爾還有加工過程中的刀傷以及利用率極低的肚腩部位,頭層皮由又密又薄的纖維層及與其緊密連在一起的稍疏鬆的過度層共同組成,具有良好的強度、彈性和工藝可塑性等特點。

二層皮(split leather)是用片皮機剖層而得,是纖維組織較疏鬆的二層部分,也就是真皮的下面一層。經化學材料噴塗或覆上薄膜加工而成,二層皮只有疏鬆的纖維組織層,只有在噴塗化工原料或拋光後才能用來製作皮具製品,它保持著一定的自然彈性和工藝可塑性的特點,但強度較差。

再生皮( regenerated leather)是將各種動物的廢皮及真皮下腳料粉碎後,調配化工原料加工製作而成。其表面加工工藝同真皮的修麵皮、壓花皮一樣,其特點是皮張邊緣較整齊、利用率高、價格便宜;但皮身一般較厚(不厚不行),強度較差。

以上種類的皮,都常用來做包和車內真皮座椅。不過,車內用到頭層牛皮的,一定是非常高檔的車了,比如說寶馬5系還只有高配才用到,國產車幾乎都是再生皮(不是黑心,而是賣不起價就沒法用好料)。一般的傢具沙發用的都是再生皮或二層皮。皮鞋用再生皮較少(因為強度差),除非極廉價或用來做局部拼貼的。

表層品質:

按照表層品質,牛皮可以分全粒麵皮、半粒麵皮、修麵皮等。

全粒麵皮分為軟面革、皺紋革、正面革等。特性為完整保留皮料自身的天然粒面,毛孔清晰、細小、緊密、排列不規律,表面豐滿細緻,富有彈性及良好的透氣性,是一種高檔皮革。用此牛皮製成的皮革產品,使用舒適耐久且美觀。

半粒麵皮因為皮表面有輕微損傷,所以修磨成只有淺度的粒面,故稱半粒面牛皮。仍然保持了天然皮革的部分風格,毛孔平坦呈橢圓形,排列不規則,手感堅硬,一般選用等級較差的原料皮,所以屬中檔皮革。因工藝的特殊性其表面無傷殘及疤痕且利用率較高,其製成品不易變形,所以一般用於面積較大的產品。

修麵皮特性為表面平坦光滑無毛孔及皮紋,在製作中表層粒面做輕微磨面修飾,然後在皮革上面噴塗一層有色樹脂,掩蓋皮革表面紋路,再噴塗水性光透樹脂,實際上是對帶有傷殘或粗糙的天然革面進行了「整容」。此種革幾乎失掉了原有的表面狀態,花紋是加工而成,不自然。

光面牛皮屬修面牛皮品類。因為表面亮度不一樣有霧面牛皮和亮面牛皮兩種。霧面牛皮表面不發亮。亮面牛皮在光亮層用了一種亮度高,透光性很好的無色樹脂,下面的顏色通過他而顯現,其皮面光亮耀眼,呈現華麗的風格,是時裝皮具的流行皮革。

不同大小的牛:

胎牛皮,死於胎中沒能出生或出生後即是死胎的小牛的皮,皮質嫩滑,厚度適中,胎紋清晰,手感好、彈性好,胎牛皮屬天然皮革中的全粒面革。毛孔細小,分布均勻而緊密,粒面細緻,革面豐滿、光亮,表皮薄,皮的組織纖維緊密,厚度均勻,皮板柔軟、;手感堅實而富於彈性、透氣性好。

現在有一些商家為了自身的利益需求需求,廣義化了胎牛皮的概念, 他們所說的胎牛皮其實是比小牛皮還要嫩的牛皮。胎牛皮非常脆弱,易受損,一般不用來製作皮鞋,但可以製作錢夾。

小牛皮(Calf/Calfskin Leather),兩歲以內的小牛,毛孔比大牛小,拉力強但價格較高.小牛皮因為毛孔粒面小或清晰是牛皮中檔次較高的品種。所謂小牛皮,就是在牛幼小的時候予以宰殺,每張牛皮的大小不超過15平方英尺,皮質柔軟順滑。小牛皮是製造皮鞋面革最好的原料之一,但小牛比成年牛的皮革加工難度更高;這當然也是此類皮革加工後皮革價格比尋常高的原因。小牛皮皮質嫩滑,厚度適中,胎紋清晰,手感好、彈性好。再就是大牛皮,大牛皮在色澤、手感等方面就都不如小牛皮細膩了。

關於牛皮鑒別,什麼樣的牛皮是小牛皮呢?拿一個新的牛皮製品,微微捲曲,皺起的紋路越細膩均勻,皮質就越嫩滑,牛的年齡越小。

取皮製鞋的問題,牛皮是背部的皮質最好,靠近腹部的其次,肩頸部位的最差。好的鞋廠是只取最好的部位,稍差的的鞋廠是都會利用,鞋面(如三接頭前面那個頭)這種地方皮質是最好的,其他部位就就不如鞋面。如果是高端品牌一般不用太擔心用料問題,定製就更不用說了。在用料方面都會注意,他們有一個原則,同一雙鞋用同一張皮子相近的部位,皮面用皮對稱,厚度均勻,無明顯差異,纖維粗細與纖維密度等同,好的鞋廠選皮的報廢率會相對高一些。

牛的品種以及產地:

常說的公牛皮、母牛皮、小牛皮從牛的類上都屬黃牛類,黃牛皮革因為身體各個部位差異小,利用度高,一些受馬術皮革裝備影響的皮革公司,比如Dooney Bourke,他們最有名的面料就是那種經過專門處理的,自然收縮的防水牛皮,這種面料保證手包能夠經久耐用;牛皮中排名最低的是水牛皮,因為整張面積很大,皮又厚又重,所以常被用來作為製造沙發,床墊之類,也有用水牛皮來製鞋的。

牛在生長過程中會留下一些瑕疵,比如說,皮膚受損所留下的疤痕、蚊蟲叮咬所留下的虻眼等,從而影響牛皮的品質,有些太過於明顯的傷痕在製作過程中都不能完全消除,上等的頭層牛皮對錶面的品相是非常注意的。像非洲地區,因為氣候原因,牛身上難免會留下一下傷痕虻眼,所出產的牛皮大多是低檔牛皮。但是好品質的會在牛生長的時候就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牛皮生產出口國。美國牛大多為集中式圈養、商業化養殖、環境適宜、屠宰方法先進(大多為機器剝皮),所以美國生牛皮的供應穩定、價高質優。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牛皮生產國。阿根廷、烏拉圭、委內瑞拉、墨西哥等也都是比較重要的中低檔牛皮產區。歐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牛皮輸出國,主要輸出國為英國、愛爾蘭、比利時、俄羅斯、法國、德國、葡萄牙等。歐洲總體而言,氣候適宜放牧、飼養方法先進,所以該地區的德國生牛皮、英國生牛皮、法國生牛皮等是較好的皮革生產原料。

義大利牛皮品質好是因為義大利畜牧業發展程度較高,氣溫適宜,蚊蚋、牛虻等,咬牛羊的昆蟲少,這樣牛羊皮就沒有疤痕,品質高,而且義大利室內養殖牛隻的牛皮的一大特點是:皮面自然傷殘和刺劃傷少,較乾淨。加工工藝強,號稱一張牛皮可分11層。原材料處理工藝水平高,屠宰後用冰塊冷藏,立即送往加工地,不需要用化學材料保存原皮;加工工藝好,手工撒鹽腌漬或者用撒鹽機器,這種方式相比鼓腌和鹽水池浸漬,毛皮極少機械動作,機械操作越少,粒面損傷越少,同時粒面和肉面看上去都更乾淨,這樣藍濕革和成品革的等級率越高。

鞣製工藝(Tanning):

鞣製是製革和制裘的重要工序,通過鞣劑使生皮變成革的物理化學過程稱鞣製。是皮膚原與鞣劑發生結合作用使生皮變性為不易腐爛之革的過程。主要鞣製工藝有植鞣、鉻鞣、鋁鞣、油鞣。

植鞣是以植物鞣劑加工皮革,加工過程相對環保,但是在顏色上有局限,有很多鮮艷的顏色不能染。一般植鞣皮是做原色皮具、皮雕的最佳選擇。植物鞣料(Tanning Stuff)指富含植物鞣質(單寧含量≥8%),具有工業開發價值的植物組織,如木材、樹 皮、果實、葉、根等。經過植鞣處理後,成型性好 ,板面豐滿富有彈性,無油膩感;革的粒面、絨面有光澤,吸水易變軟,可塑性容易整型,顏色從本色的淺肉粉色到淡褐色,最適合做皮雕工藝。

植鞣革採用天然植物鞣劑鞣製,很環保。植鞣革遇水易變形,如不及時處理還會就此定型。正因為植鞣革的吸水特性,用它製成的皮鞋的吸濕性也是最好的。雖然植鞣革的色彩有限,但因其色彩附著力不錯,可以採用刷色技術,使之成為各種鮮亮的顏色。例如法國頂級皮鞋品牌Berluti精緻的刷色工藝皮鞋。

鉻鞣,就是用鉻鹽鞣革,鞣性的鉻鹽是三價鹼式鉻鹽,常用的鉻鞣劑為商品鉻鹽精,有效成分是鹼式硫酸鉻。

鉻鞣革遇熱變形,耐水,吸濕性不如植鞣革好。用它鞣製成的皮耐水洗,耐貯存,穩定性強。

鋁鞣,鋁鹽主要有鋁明礬、硫酸鋁及氯化鋁(鋁鞣劑)等。鋁明礬簡稱白礬,它有3種類劃:鉀明礬、鈉明礬和銨明礬。由於銨明礬的溶解性好,所以常用。鋁鹽與植物鞣劑進行植-鋁結合鞣(鋁復鞣)能提高革的收縮溫度,改善耐汗法性和柔韌性,也可節約栲膠。

鋁鞣革的特點為色白,柔軟,延伸性好,耐溫中等,不耐水,遇水或在水中洗滌時,就會將鞣劑洗去,造成脫鞣,干後變硬。

油鞣,油鞣法鞣成之革稱為油鞣革。常用的油脂是海產動物油,因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至少含兩個以上的雙鍵,碘價高,酸價低。用此類油脂處理後的皮,置於一定溫、濕度條件下,油脂發生緩慢氧化,其氧化聚合物包裹膠原纖維,使膠原纖維間具有活動性和疏水性。產生的醛類和其他氧化物與皮膠原發生交聯而起鞣製作用。使用這種鞣製工藝製作的工作靴,比較耐臟。

牛皮表面處理工藝: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牛皮產品除了有原色的以外,還有很多花色獨特的,這就需要對牛皮表面進行處理,這裡介紹一些表面處理工藝。

壓花皮(embossed leather),牛皮皮胚經過鋼製花版在重力壓花機下壓制,壓制各種各樣的花紋效果用來做成各種花紋的皮製品。荔枝紋壓花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款式,多用於包袋製品。壓花紋製品常常不會選用全粒面(頭層)牛皮來製作,因為全粒面本身就是品質的標識。

打光皮,以一種傳統的皮革處理方式,用酪蛋白做表面塗飾,然後以機器玻璃滾筒重複磨光的皮面,以產生優雅的透明光澤,這類皮料叫打光皮,目前在高級的小牛皮,小羊皮,蛇皮上仍然應用此種方式處理,適用於高級皮鞋,這種皮鞋耐水性較差,在歐洲比較偏愛這種打光皮鞋,因為它色澤鮮艷自然。

漆皮(enamel leather),傳統的漆皮革塗飾是一種非常耗費體力的方法,它是使用熱的亞麻油進行塗飾,也叫熱漆革塗飾。現在的漆革生產使用的是冷漆革塗飾方法,它是在顏料膏樹脂底上再塗一層很厚的聚胺脂光亮劑層,以得到高光亮的頂層。漆皮要選真皮的漆皮,人造革的漆皮穿起來不透氣。

擦色效應皮革是以底面用淺色塗飾,表面噴成較深的顏色,根據特殊需要擦去或經過布輪摩擦後,即可產生美麗的色彩漸變效果,再做封面、飾面。

粘膜革即俗稱的「植絨革」,在二層革層或革面上貼上一層植絨皮,其特點絨毛長,感觀好,但穿時易磨損。

打蠟皮,把皮料在打上一些合成蠟的布輪上拋磨,即可產生變色的燒焦效果。打蠟皮製革時皮身要求毛孔細,表面無傷痕。製成品毛孔,皮紋都很清晰,表面光澤自然,打蠟皮滲入性好較易吸潮,汗漬和水清碰及後容易變色.特別要注意防止油,咖啡,牛奶等液體滴在皮面上引起皮面變色,下雨天不可以穿著。

磨砂皮,用磨砂機使原皮表面磨出砂面,需要什麼顏色再用水染色。磨砂皮鞋其舒適度極佳,絨毛小手感好,就如同絨布表面,是主要用在注重溫暖感鞋類的重要材料。

油皮用指甲一刮或用手撐開,顏色就會變淺,但以手撫平後又回復正常,其特點是油感粘膩,塗層著色原料有變色油脂和金屬絡合染料,此皮同時具有苯胺效應和皮層變色效應。耐濕強,皮質光亮弱,手感好,要講究專業護理,這種油麵皮做的鞋大多為休閑鞋,常見色為黑、深棕、咖啡等。

摔紋皮,有自然摔和壓摔兩種,摔紋牛皮這種皮革比較柔軟,摸起來更加舒服細膩,看起來更加美觀,廣泛應用於箱包和服裝。摔紋皮一般不用粒面而用修麵皮,那麼一些有瑕疵不完美的皮通過處理也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翻毛皮也叫反毛皮,分二層正翻毛和二層反翻毛(俗稱「頭層翻毛皮」),二層正翻毛是將皮革的表皮層去除,露出真皮層的纖維,再用機器進行加工,透氣性能極佳,穿著時無摺痕,但皮質比較纖薄,不牢固。二層反翻毛是將原生的皮革反過來,讓真皮層朝上,表皮層朝下,只是對裸露在外面的真皮層進行表面處理,但皮質本身沒有被破壞,相較於正反翻皮來講相對牢固。有一些軍靴就是採用這種材質製作的,非常耐穿。

近年來應用比較廣泛的還有納帕皮(NAPPA),納帕主要指的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代表工藝,現在一般所指的納帕皮都為頭層牛皮,品質很好。納帕皮有著手感柔軟的特點,因為成本高,只有豪華車型會採用納帕皮做真皮座椅和內飾。

上面只列舉了處理工藝中的一些,有些品牌還會有自己獨家的皮料處理工藝,這樣也滿足了消費者對於皮料花紋,色彩的多種需求。

以上僅為坐井觀天之言,拋磚引玉,歡迎行家裡手批評指正。

............................................................................

知乎、微博、公眾號,一個都不能少 點擊關注


我皮藝剛入門,從看的一些雜誌上摘錄一些內容盡量回答,有誤還麻煩指正。

先介紹一下「鞣製」。皮革按照鞣製方式來分類,可以分為「單寧酸鞣(植鞣)革」、「鉻鞣革」、「混合鞣革」。

從動物剝下來的生皮(Skin),無法直接加工為成品。因此,必需經過「鞣製」的加工手續,才能將生皮處理成可用於皮革工藝的皮革(Leather)。「鞣製」這種加工方式,可大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單寧酸鞣」的傳統方式,使用含有鞣酸的植物材料鞣製。第二種是「鉻鞣」,使用三價鉻鞣製,屬於科學式法。另外,最近幾年也出現了結合了上述兩者優點的「混合鞣」。

按照動物種類來分類:

牛皮、馬皮、山羊皮、鹿皮、豬皮是最常見的動物皮革。同種動物皮革也會因為性別、年齡、鞣製方法二有不同的質地與名稱。這些皮革大多加工為以植物單寧酸鞣質後,完全不用床面處理劑的植鞣革。

其他不大常見的皮革有鴕鳥皮、鯊魚皮、象皮、鱷魚皮、珍珠魟魚皮、星狀魟魚皮、鯉魚皮、蛇皮、犢牛皮。這些皮革主要作為裝飾皮。

大家最關心的牛皮就展開來說一說吧。

  • 植物鞣皮:在以單寧酸鞣製後,完全不適用人工染料或塗料製成植物鞣革。長期使用會慢慢的由黃白色轉變為黃褐色,越用越有味道,是很受歡迎的皮革。

  • 油牛皮:就是指含有多脂的皮革,一般是牛肩部的皮革。也是一種以植物單寧酸鞣製的皮革。適合作為包包或皮帶等手縫作品的素材。

  • 馬鞍皮:經過植物單寧酸鞣製後,打磨皮面,使其呈現出光澤感,厚實耐用的皮革。因為原本是用來製作馬鞍的皮革,故稱為馬鞍皮。

  • 打蠟皮:是在植鞣法處理的牛皮表面,施以拋光處理,讓臟污不易附著在皮革上。此種皮革無法進行染色,但也不需使用完成劑再處理。

  • 雕刻皮:使用植物的單寧酸所鞣製的牛皮,以往內幾乎沒有經過表面的加工,可用於染色或雕花。

  • 鉻鞣皮:利用化學藥品鉻所鞣製而成的牛皮。質地上比起使用植物單寧酸鞣製而成的牛皮來得柔軟。

  • 經過壓紋、染色後的牛皮:可選購經過染色或壓紋加工處理的皮革,種類相當豐富,比如說很受歡迎的荔枝紋牛皮。

至於其他動物皮革就沒有牛皮那麼複雜了,所以簡單說說。

  • 馬皮的紋理沒有牛皮細緻,但質地較為輕盈有彈性。

  • 山羊皮以其相當不錯的質量,極佳的柔軟度以及具特殊手感的皺褶,被推選為最受歡迎的皮革之一。小羊皮製品非常有質感。

  • 鹿皮的耐久性高,擁有沾濕了也不易變形的特徵。一般使用在加拿大棲息的大型鹿皮,它比一般的鹿皮更厚,是一種擁有鹿特有的柔軟性和融合紋理感覺的鉻鞣皮革。

  • 豬皮常用來製作皮製品的內里,最近也開始用來做表皮。有獨特的皺褶,大多由日本生產。

至於各種裝飾皮…就略去不說了…

然後說下牛皮的部位。

以半裁牛皮來說,大致可以分成頭部、背部、腹部,細分一點可以分為頭頸部、肩頸部、背部、臀部、腹部。不同部位的皮革纖維密度與走向不同,一般來說背部與臀部的皮革纖維緊緻,皮革也會更耐用。

至於頭層皮、二層皮,簡單來說就是越外面的纖維越密,也越耐用。頭層皮仔細看能看到毛孔。詳細的自己百度一下吧~我先寫作業去了。明天有空再來補充。


皮革分檔次,這個更主要看風格和怎麼設計使用。

總的來說,首先各種進口名牌植鞣皮,各種顏色,最貴的比如說,美國HORWEEN,義大利GUIDI,等等。

其次,進口的品牌皮革,基本上也是植鞣皮為佳,比如說日本新喜。

第三,國產植鞣皮。

最後,國產其他皮革。其他風格類型皮革,包括漆皮,等等無法保留皮革原本風味的皮革。

皮革這件事情,在國外,首先就是,看符合設計。你向國際大牌們為什麼貴,因為他們的選料和設計是一體的。但是總體來說,國外的高端皮革,傾向於保留皮革的原本風格,並利用他。比如說,LV設計一雙用星斑魚皮做的靴子,他就會用皮上的那個星點作為裝飾。而比如CCP MA+這樣的黑暗系大牌,就會保留GUIDI皮革原料上的一切原始痕迹,包括傷疤和不對稱的紋理,做出來的鞋子一雙2000歐元,衣服一件5000歐元,是布拉德皮特,裘德洛這樣的好萊塢明星的最愛。

其實,鞣製這件事情,是很複雜的化學變化,而且結果是不同的,不一定植鞣的或者怎麼樣的固定的鞣製,比如說,GUIDI想要白色的馬臀皮,他就不得不用鋁鞣,否則沒辦法做白色或灰色卻仍舊能有透明感的皮革,比如這樣的。(鋁製劑鞣製的皮革是白色的,而鉻鞣的底色是l青灰色的。)


距法國西南部出土的骨質打磨獸皮工具,說明,早在5萬年前。我們就學會了用獸皮加工的方式。在公元前1450年的埃及石雕上我們可以看到的皮革加工情形,說明三千多年前經過此前的長期實踐,人類已掌握了皮革鞣製技術,從而出現了原始的皮革作坊。幾乎與此同時或稍晚,在中國出現了皮革鏤空和染色,這一藝術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皮影和剪紙。

其後的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在皮革製品上出現了蔓藤花紋浮雕圖案的皮雕藝術,我們看到了在這之後到17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皮雕已被溶入繪畫時,洋皮匠們做出了美麗的皮質書籍封面。

18世紀產業革命的興起,產生了皮革製造科學研究,尤其是19世紀中葉,鉻鞣技術的發明及應用加速了皮革工業的發展,奠定了我們今天皮革工業的基礎。

到了20世紀初以來,隨著各種化學鞣劑和皮革機械的研製成功,使皮革工業得到了劃時代的迅猛發展,原來的手工操作經半機械化很快地過渡到了現在的機械化生產。

一、關於皮革

我們現在常說的「真皮」,是為區別於人造的各種類似於皮革的面料,而僅對由動物的生皮加工而成的皮革的一種習慣叫法。「真皮」種類繁多、品質各異,價格懸殊也很大。因此,「真皮」既是所有天然皮革的統稱,更是紊亂的商品市場上一個含糊的概念。

其實,準確意義上的「皮革」僅指脫離了動物體經脫毛後鞣製的已經變性為不易腐爛的體表組織——而未經脫毛鞣製的叫「裘革」或「裘皮」,那麼,「天然皮革」概念中的「天然」倆字就純屬多餘了。所以在本文里我就把「真皮」規範地統一叫做「皮革」或簡稱「皮」、「皮子」。

一,皮革的加工過程和主要鞣製方法

做為皮匠,即便是業餘的也有必要知道點皮革的加工常識,以此來知道不同皮革的的特性和用途。皮革加工過程非常複雜繁瑣,並且各有各的加工辦法。但總的來看,都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的:

首先,為降低鮮生皮水分、抑制細菌生長繁殖、減緩酶的水解速度以便於儲運,一般先將剛剝下來的鮮生皮用鹽腌成可存放3到5個月的鹽濕皮,若需存放更長的時間,就得將鹽濕皮再經晾乾成鹽干皮。

然後,把腌過的生皮(即鹽濕皮或鹽干皮)製成成品皮革。這得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分組-浸水-去肉-脫脂-脫毛-浸鹼-膨脹-脫灰-軟化-浸酸-鞣製(或預鞣)-剖層-修整-復鞣-中和-染色-加脂-填充-乾燥-整理-塗飾-壓花,等。

其中最關鍵的工序是鞣製,甚至可以說,皮革的整個生產過程都是以鞣製為中心的。鞣製是通過加入鞣劑使生皮轉化為帶有水份的熟皮即半成品皮革,再經過剖層修整把熟皮剖削為多層(其中用來做高或較高檔成品皮革的頭層皮也叫青皮),接下來再對各層進行復鞣,就賦予了不同的成品皮革所應有的飽滿、柔軟、堅韌等各種特性。

所使用的鞣劑不同,鞣製出的皮革就有著各種不盡相同的特性。鞣劑的種類繁多,一般,掌握以下幾種皮革的特性和主要用途就可以了:

(一)植鞣革(因通常按重量計量故又稱「重革」,又因其鞣劑單寧的味道苦澀,故俗稱「澀皮」)。以植物鞣劑多對牛、豬皮鞣製的皮革,植鞣法是最早的對皮革鞣製方法,是使用從植物中萃取的栲膠(主要成分為單寧)來鞣製,它是鞣製皮革中唯一的環保型皮革,即使燃燒也不會釋出有毒物質。現在的寵物糧有的就是用這種皮碎料做成的。這種皮革質地比較厚實、堅韌,較容易吸收液體,吸水後便於立體塑形,本色為栲膠本身的淡棕黃色,使用後經氧化、日照以及對體液的吸收等因素會逐漸變深(長時間的日照會把皮革晒成黑褐色),適用鹽基性染料(即鹼性染料)染色。這種皮革質地硬,厚實,多用于軍品、機械配件、籃球、腰帶、鞋底、皮箱匣,以及皮雕皮塑。

伸縮性小,吸水易變軟,可塑性容易整型,顏色從本色的淺肉粉色到淡褐色,最適合做皮雕工藝品。原色植鞣革養色的效果因皮革產地、鞣製手法、使用頻率、保養是否得當而異,這也是植鞣革的魅力所在。

(二)鉻鞣革(鉻鞣革及以下種類常按面積計量,故合稱「輕革」)。1858年發明就使用硫酸鉻等鉻鹽作為主鞣劑對皮革的鞣製法,其鞣製的時間和成本都比植鞣革節省得多,這一方法鞣製的皮革呈藍白色故稱「藍濕皮」。鉻鞣革質地柔軟富有伸縮性,褪色和縮水程度都小,並且便於染色和車縫,多用於製作服裝或提袋皮鞋等。但這種皮革燃燒後會產生有害物質「六價鉻」。

(三)油鞣革。主要有油蠟皮,是油鞣的牛皮革,其表面富有油蠟感,屬高檔皮革,唯一的不足是特別不耐水、油,其中的油浸皮(又稱瘋馬皮、瘋牛皮,有磨砂和光面的兩種)比較著名,主要用於做高檔鞋、酷包。

(四)腦鞣革。用乳化的脂肪如鱈魚等魚油、動物的腦髓等經過空氣氧化後為鞣劑鞣製的皮革,這種皮革質地最柔軟,透氣性好,耐水洗。以前只用於鞣製麂皮,現在多用綿羊剖層皮鞣製絨面革(即仿麂皮)用於對鏡頭等精細器具的擦拭。

(五)醛鞣革。鞣劑多為甲醛(即福爾馬林)或戊二醛水溶液。醛鞣革耐水性好。

(六)鋁鞣革。硫酸鋁鞣劑鞣製的皮革特點是潔白(所以對鞣製出的濕革稱「白濕皮」)、柔軟、粒面緊密而細緻,但水洗後即退鞣。白濕皮經乾燥後變得扁薄、板硬,所以鋁鞣劑很少單獨使用。白濕皮能保存很長時間,並可以被進一步加工成不同類型的成品革,是藍濕皮的一種代用品。

(七)結合鞣革。用兩種或以上鞣劑同時或先後鞣製的皮革。多為鉻-植結合鞣革,豐滿性、彈性、耐磨性都比植鞣革有較大的提高,主要用於做鞋。植-鋁結合鞣革性質穩定、耐水性好。現在市售的皮革多為結合鞣革。

另外還有現已少見的生革和熟革。生革不經鞣製,是對生皮颳去殘存的軟組織後浸於石灰水中,然後撐開晾乾而成硬且脆的皮革,主要用於不需彎曲的部件,例如鼓皮。熟革是把植鞣革經熱水或熱蠟等液體處理後使之更加堅硬,用來做盔甲和書籍封面。

視頻封面LG G4 植鞣皮的製作過程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再一個關鍵工序是加脂。生皮在鞣製之前已將原有的脂肪除去,鞣製後為了使皮纖維周圍形成脂肪薄膜保護層,提高皮革的柔軟性以及伸屈性和強度,因此必須加脂。其基本原理是:將與皮革纖維具有很好結合度的皮模擬油引入皮革內,在皮內纖維表面之間形成一層皮模擬油膜隔開,這樣,皮內纖維之間移動的摩擦就相當於油分子的摩擦,因而皮革就會很柔軟。但是,由於引入皮革內的油脂在自然狀態下會隨著時間的久遠而慢慢揮發走失,或由於其它原因如遇水被水解或高溫被揮發等,使得皮模擬油的油膜被破壞,因而皮革內纖維之間就會相互粘結在一起,從而使皮革變硬變脆。這時應重新給皮革內纖維之間的表面引入形成油膜的皮模擬油。這,就是對成品皮革製品養護的基本原理。最簡單的手工加脂辦法是先把切成薄片的肥皂加到10倍於它的水中煮沸溶解,再徐徐加入與肥皂等量的蓖麻油乳化。把這種乳化油塗抹到半乾的熟皮內面,然後將內面與內面疊合,放置一夜使其乾燥即可。

最簡單的手工皮革加工方法是:

把500克鹽干皮浸泡在水桶里約3~5天後,取出變軟的皮攤在平板上,毛面朝下,用鏟刀把皮上附的肉和油剷除乾淨。

用300克飽和石灰水加入50克硫化鈉攪拌成脫毛劑,用刷子盡量均勻地刷在有毛的一面上的毛根部,然後把皮子對摺,約經三四小時後,用鏟子把毛完全脫去。脫毛後立即將皮放在流水中沖洗乾淨(脫毛劑對皮板有損害),再在水裡浸泡一兩天。

在鐵鍋中加入飽和芒硝溶液約2公升,略加熱保持在40攝氏度左右。從清水裡取出皮子擰乾後放入鍋中。用手不斷地揉皮,等它基本「吃飽」了芒硝後取出晾約半小時後再進行第二、第三次,方法跟第一次相同,500克干皮約可「吃掉」250克硝。把吃硝後的皮晾乾後除去皮上的浮硝。

在鐵鍋中加入500克清油(不會全部用完),略加熱保持在40攝氏度左右。把「吃硝」後的皮放入溫油中,用手不停地推拉,使油跟皮不斷接觸、均勻地滲入皮板里。「吃足」油後,把皮晾在木棒上自然陰乾。

皮革染色法,大致上分為以水溶性染料染制皮革的浸染(又稱水染、漂染),和用不溶於水或油的顏料、混合樹脂等,噴塗或塗刷在皮革表面上(相應地稱噴染、塗染)。

浸染的皮革,呈現皮革原有的自然質地。缺點是碰到雨水、汗水時,比較容易褪色。

噴染或塗染的皮革,雖然表面的紋路和斑點已經過加工塗飾,不必擔心褪色的問題,但缺點是天然皮革原有的風味本被遮蓋了,再是皮革表面一旦被擦傷,就會露出皮革原來的顏色。有一種用透明顏料噴得很薄的皮革,其效果與浸染幾乎一樣,如全苯胺革。

二,皮革的部位特徵,主要種類和鑒別方法

(一)部位特徵。

由於動物身體不同部位的差異,使得皮革的各部位就相應存在著軟硬和厚薄以及粒面紋理等的不同,一般而言與脊骨垂直方向的皮纖維有極佳的伸展性,具體各部位特性為:

臀背部由於比較容易受外敵的攻擊,纖維因而較粗且堅實緊密,皮質強韌且伸縮性小,是整張皮革中最結實的、皮質最好的部位。

腹部危險性較低,為了配合胃腸的漲縮而柔軟富有彈性,由於延伸率最大而最為柔耐、疏鬆,皮質最差,但是牛腹部做成的皮紋理最明顯漂亮,是典型的荔枝紋。

胸部因為呼吸而有伸縮性。

肩部比較柔軟,頸部拉力強且有生長痕。

前後腿部厚薄不均,有明顯的皺紋。

(二)分類方法。

皮革的分類方法很多,最基本的分類,應該是前述在按鞣製時所使用的鞣劑不同來分類。但通常,消費者習慣以源於不同的動物分類,這樣就分成了不同的皮種,有豬、牛、羊、馬、驢和袋鼠等哺乳動物皮革,以及少量的魚類、鳥類、爬行類等動物皮革。其中,牛皮、羊皮、豬皮是最常用的:

牛皮:皮面細、強度高,最適宜製作皮鞋和軍用皮具。再細分有黃牛皮、水牛皮和氂牛皮三種。黃牛皮毛孔呈圓形,較直地伸入皮內,緊密而均勻,排列不規則;水牛皮毛孔比黃牛皮粗大,毛孔較黃牛皮少;氂牛皮皮質較鬆弛,不如黃水皮細緻豐滿。

· 黃牛皮:

黃牛皮革因為身體各個部位差異較小,所以其利用度較高。其特點是表皮層薄,毛孔小而密,粒面細緻,各部位厚度較均勻,部位差小,張幅大而厚實,強度好,製革時可剖成數層,利用率高。由於具有調節溫濕度和透氣性,所以適於加工製作各類皮革。

· 水牛皮

整張面積很大,皮又厚又重,所以常被用來作為製造高檔沙發,床墊之類。

· 耗牛皮

耗牛皮的特點是皮的部位差大,頸、肩部最厚,且皺褶很深,背、臀部厚度次之,腹部皮較薄。一般而言,耗牛皮傷痕較多,皮的纖維組織較黃牛皮疏鬆,但比水牛皮要緊密。

羊皮:輕、薄且軟,毛孔扁圓清楚,幾根組成一組,呈魚鱗狀排列。在國內,這是皮革服裝上最受歡迎的面料。有山羊皮和綿羊皮兩種;

· 山羊皮

山羊皮的結構結實,所以拉力強度比較好,由於皮表層較厚所以比較耐磨。山羊皮毛孔呈"瓦狀",表面細緻、纖維緊密,有大量細絨毛孔呈半圓排列、手感較緊。

· 綿羊皮

綿羊皮質地柔軟,延伸性大,手感軟而滑爽,粒面細緻,皮紋清晰美觀。綿羊皮的毛孔細小呈扁圓形,由幾根毛孔構成一組,毛孔清晰,排成長列,分布均勻。粒面平整、細緻、強度較小,延伸性大。

豬皮:透氣透水性能較好,毛孔圓而粗大,較傾斜的伸入皮內。皮面呈現三根一組的三角形的圖案。國產豬皮多用於做鞋裡、一般皮衣、皮箱等,進口和經過精加工的豬皮,也用來做皮包、中高檔皮衣等;

馬皮:表面的毛呈橢圓形,比黃牛革毛孔稍大,排列較有規規律。多用於做皮夾、皮鞋及皮包等。

鞣製後的皮革再經剖層(一般剖兩層,牛皮等較厚的皮革最多可剖出七層)等加工,就有了頭層和剖層(通稱二層)兩類皮革:

1.頭層革。即剖出帶粒面的第一層(又稱青皮。不剖層的也稱頭層皮,不剖層的皮革與剖層的頭層革相比,前者一是較厚,再是它的最明顯的特點是整張的厚薄不均)。皮革的結構是由蛋白質纖維在三維空間的自然生長形成的緊密交織狀,越到表面其交織就越緊密。我們對其有著自然紋理和光澤的表面稱「粒面」。說到粒面往往又涉及到一個術語「荔枝紋」,顧名思義,就是像荔枝表皮一樣的紋理。其實,皮革中的荔枝紋只有在牛皮的肚皮部分才會很明顯,若其它部分或皮種出現的荔枝紋,多是經過機械壓制的,這種經過壓制出來的包括荔枝紋等看似自然紋理或幾何紋理的皮革,稱為「壓紋革」,而對應的自然形成的粒面叫摔紋革。

頭層革有粒面革、修面革、壓紋革、磨砂革、特殊效應革等。

A.全粒面革:是毛孔和紋理保持原樣清晰可見的皮革。有:

①苯胺革,最初是用苯胺染料著色故名苯胺革,其特徵稱為苯胺效應。由於苯胺對人體有害極易被皮膚吸收,現不再使用苯胺染料而僅沿用其名,多以金屬絡合染料(俗稱色精或色粉)染色,叫純苯胺革;也有用有機透明顏料或有色樹脂著色,塗層薄而透明,叫全苯胺革。這種皮革多數塗成淺色系,對這種皮革的質量要求很高,其產量僅佔全球皮革的10%,用於製作鞋面及服裝等。進口服裝革多為苯胺革,價格昂貴。鑒別時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遇水即黑。

②半苯胺革,這種皮革表面有一點塗飾,是將顏料輕輕地噴在皮革表面使顏色均勻並掩飾一些原有的瑕疵。這種皮革有較好的耐光性和防劃性且易於清潔。全球皮革產量的10-15%屬於這種皮革。

注意:苯胺、半苯胺皮革不一定都是全粒麵皮革,例如磨砂革就是一種典型的經打磨過的苯胺皮革。

B.半粒麵皮革。將皮革的粒面的頂層只輕輕磨去一部分,但在仍保留未磨掉的那部分粒面上仍可見到天然毛孔和紋理的皮革。

C.修面革,是將粒面表面部分用磨革機磨去以減輕粒面瑕疵,然後通過不同整飾方法造出一個假粒面的皮革。實際上是對傷殘或者粗糙的皮革表面進行的整容。全球皮革產量的18%屬於這種皮革。這種皮革經過較多的加工(磨砂、打磨、壓花、塗顏料)來掩飾原有蟲咬、擦傷、角傷等瑕疵,約0.9至1.5毫米厚,全球皮革產量的65%是這種皮革,它只能用作皮鞋、衣服、皮帶、手袋和汽車座墊。

D.磨砂革,是將皮革表面進行磨砂處理,將粒面疤痕磨蝕,露出整齊均潤的細密纖維組織,透氣性較好。表面類似於磨砂玻璃。

2.剖層革。多數是把鞣製後的皮革剖為兩層,但對牛皮等較厚的皮革最多可剖出七層,一般對頭層皮以外的各層統稱為二層皮。

A.漆皮,是對剖層革經過塗漆(成分為亞麻籽油合硝化纖維素)或貼膜(貼上一層聚氨脂或聚氯乙烯製成的膜),再經壓紋模仿出幾何或動物皮圖案、或擠壓起皺出粒面等仿頭層革,其塗層和貼膜都不超過0.15毫米。這種皮革的表面的牢度、耐磨性較差,是同類皮革中最廉價的一種,多用於箱包。另外有①層壓漆皮,商業上稱為特種漆革,這種皮的表面覆蓋了一層厚度超過0.15毫米但不超過總厚度的一半的塑料,並且與漆皮一樣有著鏡面般的光潔表面。②鍍金屬皮革,即表面塗有或覆蓋金屬(例如銀、金、銅或鋁)粉末或箔的皮革。

漆皮主要用於生產皮包,國內市場上的皮包凡是標明是真皮而且確實是真皮的,其銷量中有九成都是用漆皮製作的。

B.猄皮(包括絨麵皮、反絨皮),就是直接使用的剖層革,其絨面接近於磨砂效果,多以代替磨砂革或與磨砂革合為一類,但猄皮比磨砂革明顯地粗糙一些。最顯著的特點是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抗折性和耐磨性,多用於戶外用品如登山鞋等。以前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叫翻毛皮的,其效果類似於猄皮但比猄皮粗糙得多,是把皮革的背面朝外,常用於為了耐磨的職業鞋,如翻砂工人穿的翻毛皮鞋、軍用翻毛棉鞋等,現對翻毛皮都是再進行磨砂,使其細密一些,所以一般也歸併在猄皮類,稱反絨皮。

另,有一種再生皮,是將真皮下腳料粉碎後,調配化工原料加工而成。它雖然是人造的,但其革基的主要成分卻與皮革是一樣的都是皮纖維。其表面加工工藝類似於修麵皮、壓紋皮、漆皮,它與合成革的唯一不同點就革基:合成革用的是人造纖維,它用的是皮纖維。其特點是皮張形狀規整、皮面紋理一致,利用率高、價格便宜;但皮身較厚、強度較差,只適宜製作一般箱包袋套等定型工藝產品和皮帶,其縱切面纖維組織均勻一致,可辨認出流質物混合纖維的凝固效果。

皮料鑒別:

通過以上,接下來就可以對皮革的真假和種類進行鑒別了。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聞氣味,凡是真皮和再生皮都有皮味,而人造的都有塑料味。特別是對皮纖維點燃後更為明顯,真皮和再生皮發出燒毛髮的氣味,一般不結疙瘩,即便結疙瘩一捻就碎;人造的會發出刺鼻的氣味並且熔化後結成的疙瘩捻不碎。鑒別辦法還有:

用手指在皮革表面按下會有細小的皺紋,手指抬起皺紋立即消失;人造的是沒有皺紋的。

在皮革上沾一點水再稍微抹去只剩下一層水膜,稍候就會被吸收了。人造的和再生皮對水膜就不會吸收而只能被揮發。

將皮料對摺後放鬆,皺紋立即消失的是牛皮,皺紋不消失的是再生皮。

仔細觀察皮革會有毛孔,而人造的沒有。若進一步鑒別皮革是哪種哺乳動物的主要看毛孔,詳見前述皮革的主要種類中對各種動物皮的描述。

為了鑒別真假皮革,我們還應該知道點人造革(包括人造革的升級「合成革」)的常識。我們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辦法立馬造出一片人造革:隨便找一個塑料袋剪下一片,用粘合力強一些的膠水把它粘在布上,這就是人造革,若是把那塑料片粘到紗布上,那就是做自行車雨披的那玩意兒。

現代工業生產人造革,是逐漸向皮革接近以致與皮革幾近於真假莫辨。人造革的生產多用粉狀的聚氯乙烯(PVC)塑料加上增塑劑後變成糊狀,塗在布上面烘一下,就塑化成薄膜且粘在布上了,這是直接塗布法PVC人造革。若把糊狀刮塗在一種特製的帶有浮雕那樣的立體花紋的紙上烘乾成膜,再在上面塗膠沾貼上布,然後將紙剝掉,就得到了有立體花紋的人造革,這是間接塗布法PVC人造革。還有一種加上增塑劑後依然還是粉狀的PVC,把它倒在兩根向內旋轉的熱輥之間,PVC粉就被熱擠壓成薄膜,把薄膜粘貼到布上就成,這是壓延法PVC人造革。

若在薄膜和布之間加一夾層,會出現象發麵饅頭那種結構的PVC發泡層,成品就成了豐滿彈性比真皮還好的人造革了,這就可以以假亂真了。

在以上的那些材料里加上色料就有各種顏色,若噴上或輥上一層塗層就沒了塑料那種粘滯感,若再用刻了立體花紋的鋼輥在上面壓出花紋,這樣,皮革的幾乎所有表面特性都被人造革具備了。

但是皮革的底層是蛋白纖維的三維自然交織,與人造革的底層由人造的針紡織布基根本不是一回事,於是用厚薄可調的細纖維做的無紡布出現了,它毛乎乎地很象真皮的底層。所以,因為模擬度更高,這種新出現的人造革就改稱為合成革了。

但是合成革較之皮革,還少了毛孔這一特性,於是現代科技就琢磨著製造出超細纖維,對超細纖維經模仿皮革超細蛋白纖維的交織狀進行人工粘合,做出的無紡布不仔細辨別很難把它與皮革區分開來,這樣,仿製得幾可亂真的「皮革」底層問題解決了。

由於聚氨酯(即PU)漿料放在水裡,溶劑會被水萃取,漿料結成膜。若是將PU漿料塗在超細纖維無紡布上,經過浸水後在膜上就會有了與皮革毛孔那樣的細微的毛孔。

這就是我們現在用來代替——準確地說應該是,冒充皮革的濕法聚氨酯合成革,即超細纖維合成革(俗稱PU,簡稱超纖皮)就誕生了。多數的皮衣、幾乎全部的運動鞋、絕大多數的汽車和傢具的蒙皮都是用這種幅寬為4~6英尺(即1.22~1.83米)的成卷的超纖皮裁開製作的。

三,皮革的計量。皮革的計量有兩種:

一是按重量計量。歐美等國家通常是按皮革的重量以盎司單位(16盎司=1磅=0.45公斤,1盎司=28.35克)。中國大陸對植鞣革(即重革)和輕革中的小塊余料也有按重量以公斤為單位。

再是按面積計量。中國大陸多用平方英尺(也叫「大才」,通常俗稱「呎」,也大多不規範地寫成「尺」),由於英尺不是十進位,對零頭的計算嫌麻煩,所以有的皮料店用平方市尺(市尺是十進位,且與公制的換算簡便一些,1米=3市尺);港台多用平方港尺(又叫「小才」);日本等國家多用平方分米。它們與平方米的換算關係為:

1平方英尺=(12英寸)2=(30.48厘米)2=0.0929平方米

1平方市尺=(10市寸)2=(33.33厘米)2=0.1111平方米

1平方港尺=(10英寸)2=(25.4厘米)2=0.0645平方米

1平方分米=(10厘米)2=0.01平方米

1平方米=10.7643平方英尺=9平方市尺=39.37平方港尺=100平方分米

皮革無論是整張的還是裁開的,都是不規則形狀。皮革生產廠出品的整張皮革大都用電腦量皮機測量出每張皮革的實際面積。根據初中學的幾何和代數我想,對整張皮子的面積計算,最簡單的辦法是,在鋪有老式的30厘米方形地板磚的地板上(因為1英尺即30.48厘米,30厘米的老式方形地板磚加上接縫幾乎正好是1英尺),把皮子鋪地上,先把被皮子全蓋住的地板磚數即多少整平方英尺數記下來,然後對蓋不滿地板磚的部分進行貼補折算,如:蓋住?的兩個為一平方英尺、蓋住?的三個為一平方英尺……。這樣累加後就是這張皮子的實際面積了。

而皮料店則多以皮革的「最長線乘以垂直於最長線的最寬線」來計算面積,這樣所計算出來的不規則皮革面積肯定要大於它的實際面積,因為它把邊緣的絕大多數的凹處和中間的洞都計入面積里了,而未計入的凸處則很少。這樣計算看來是很坑人的,但是你若要求賣家按我上面說的辦法計算出實際面積,他要答應的話那麼肯定要把價格提高的。不過,他這坑人的辦法計算起來還是很簡便的。

由於我國標準計量採用公制,那麼以「米」按「最長線乘以垂直於最長線的最寬線」來測量不規則皮革的長度後,再換算成英制面積,是這樣計算的:

皮革面積(平方英尺)=最長線(米)×最寬線(米)÷0.0929

按照上述的坑人的辦法計算,上圖的皮革面積是0.332平方米(即83厘米×40厘米)合3.6平方英尺,而實際面積則是0.19平方米(即0.83厘米×23厘米)合2.1平方英尺。

注意:多數賣家在計量時,是以0.3米為一英尺的,這樣,每平方英尺就少計了29平方厘米(大約是5厘米多見方)。

您在買皮革的時候,若嫌用尺子測量計算面積比較麻煩,可以帶著信紙去量:一張半的A4信紙(A4為21厘米×29.7厘米)就正好是1平方英尺,兩張16開信紙(16開為18.4厘米×26厘米)比1平方英尺稍大一點點,最省事兒的辦法是用你的手來測量,一拃(中指與大拇指張開後倆指尖間的最大距離)一般人為15厘米左右,即兩拃(30厘米左右)見方就是約1平方英尺(我一拃正好20厘米,那麼就是一拃半見方為1平方英尺)。

整張皮革都是縱向(即頭尾之間)稍長一些,國產頭層皮中不同皮種的平均面積和價格為(按單位面積計算,羊皮價格最高,牛皮次之,豬皮最便宜):


作為一個純新手,有什麼書籍可以推薦我認識和了解皮革么,各類皮革的ABCD級我都不清楚,但很好奇。


天然大小毛細皮

天然大毛細皮類皮革主要包括狐皮,貂子皮,猞猁皮,獾皮。張幅較大,常被用來製作高檔兒童帽子,大衣,斗篷。

天然小毛細皮類皮革主要包括紫貂皮,水貂皮,灰鼠皮,掃雪貂皮等。毛被細短柔軟,適合做高檔兒童大衣,帽子,圍巾,披肩等。

天然粗皮草

常用的天然粗皮草類皮革有羊皮,狗皮,狼皮,豹皮等。毛長並張幅較大。可以用來做帽子,大衣,背心,衣里等。

人造皮

人造皮革是通過多種類型的化學纖維混合而成的。人造皮草幅面較大。可以染成各種明亮的色彩;此外,它具有動物皮草的外觀,各種野生和養殖的皮草種類都可以仿製。但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環保,不易降解,對環境有污染。

純苯胺

不用顏料而只用苯胺效應的染料修飾的皮革,只有世界上最好的皮革能歸入此類。喜愛真正自然產品的人尤其喜歡這種皮革。世界皮革產量的5%屬於此類,只有一些A級的皮革符合這個種類的標準。這種皮革沒有任何塗飾,可能只用蠟薄薄地塗一層或輕輕地塗一層油來增強手感和美觀。用機器摔軟或拋光通常是這類皮革的最後整飾工序。

全苯胺

與純苯胺皮革一樣,只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皮革能歸入此類。它與純苯胺皮革的唯一區別是所用的原料皮會是稍低一級的,表面只有一層薄薄的保護層,通常用蠟和透明顏料塗在表面。

半苯胺

這種皮革所需的加工多一點,表面有一點塗飾,將顏料輕輕地噴在皮革的表面使顏色均勻並掩飾一些原有的瑕疵。這種皮革有較好的耐光性和防劃性,且易於清潔。世界皮革產量的10-15%屬於這種皮革。大多數B級的皮革符合這個種類的標準。有趣的是,苯胺、半苯胺和純苯胺皮革不一定就是全粒麵皮革,正絨麵皮革就是一種典型的全面打磨過的苯胺皮革。很多變色皮革開始是輕輕地用砂紙清潔和把粒面弄平。

修面

將粒面表面部分磨去,以減輕粒面瑕疵的影響,然後通過不同整飾方法造出一

皮革

個假粒面以模仿全粒麵皮的皮革。世界皮革產量的18%屬於這種皮革。這種皮革經過較多的加工,如:磨砂、打磨、壓花、塗顏料來掩飾原有的瑕疵,蟲咬、鐵絲網的擦傷、角傷等在塗飾前可用磨砂去掉。頭層皮是帶粒面的外層皮,約 0.9至1.5mm,稱為C級的皮革符合這個種類的標準。這種皮革很明顯需要打磨,因為除了用人工造出假粒面來代替原有的表面外,就別無用途了。世界皮革產量其餘的65%是不適合做傢具,只能用作製鞋、衣服、皮帶、手袋和汽車座墊。

全粒面

粒面花紋保持完整,天然毛孔和紋理清晰可見的皮革。

正如木材的木紋、木質和斑痕應該展現出它所屬樹種的自然本色一樣,皮革也應展示出它所屬的動物的特點。越好的皮革,需要的修飾越少。較便宜的皮革的原有粒面被磨去並被塗上顏料,被壓花以假粒面來代替,它們不象全粒麵皮革一樣柔軟。儘管被一層顏料蓋住,但原有的紋理變化依然可見。

半粒面革優商城-中國首家皮革行業全產業鏈電子商務平台

將皮革的粒面層只輕輕磨去一部分,但應在整張皮革面上仍保留未磨掉的那部分粒面,粒面上仍可見到天然毛孔和紋理的皮革。由於英文中使用了 "Top頂"這個詞,所以這個術語成了在皮革工業中最容易混淆的。人們猜測 "Top頂"表示最好、頂級的,在這裡並不是,這裡使用了"Top頂"這個詞是因為頂層可以被磨砂、塗顏料和印花紋。基本上說,半粒麵皮革不是剖層皮。

剖層

把皮剖成幾層,帶粒面的稱為頭層皮,以下依次為二層皮、三層皮,帶肉面層的為肉面剖層 皮。利用現代的技術,把適用於家具的剖層皮塗飾、塗顏料和壓花是可能的。當然剖層皮不象頭層皮一樣耐用,但調整它們的厚度可獲得有趣的結果。最富挑戰性的是使它們具有抗折性。除非特別說明,一般塗飾的剖層皮是不能用作座墊的。

革優商城-中國首家皮革行業全產業鏈電子商務平台


http://weixin.qq.com/r/nkxRSSrEa3cUrW4q9xmM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請各位大神談談各種罕見皮革鞋子的優劣和選擇方式吧?
有哪些學生用的錢包推薦?

TAG:皮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