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家天下的男權社會之後為什麼仍然長期帶有女性氏族的標誌——如」姒「、「媯」、「姬」、「姜」、「嬴」、「妘」等帶有「女」字的姓?
12-31
姓在當時就是表明血緣關係的,女子才在名字中加上姓,男子都稱氏。
結婚的時候呢,基本上是同姓不婚。賜姓命氏胙土是一套流程,帶女旁的姓不一定就是上古傳來的,可能是周初封建時賜的,
媯姓可能就是如此。對商周時的貴族(百姓)來說,這是他們的父祖、他們神聖的祖先傳給他們的神聖高貴的表記,啥叫「母系氏族」他們是不知道的
因為歷史學家所說的男權社會不是你以為的那個男權社會
後來女性地位才越來越低,剛轉換過來的時候,統治的正當性必須藉助血緣宗族,那麼貿然改姓等於自掘墳墓
再說了儒家大興之後,強調祖宗的偉大不可侵犯,就更不可改了
不過女字旁確實表明了某種輕蔑,有些漢字可以看出來~~婢、奴、奸~~這也是真實存在的我想需要揣測一下你的隱含義:姓氏中含有 「女」 是低賤的,或者說不足以顯示男權。對於古人,不存在母系社會的概念。或者說不會因為姓氏含有 「女」 字便要修改或棄之不用,除非是賜姓或者如趙家後人改姓 「馬服」 的情況,其他改姓行為都是很犯忌諱的。上古的姓氏一代代這麼傳下來,尤其這幾個,上古部落首領傳下來的,可以說全都是貴族姓氏。而貴族尤為重門第,也是當時國家統治的根基,怎能說改便改?我懷疑你僅僅是看這幾個字中有 「女」 字,直接就聯想到了男權問題,根本沒考慮別的。就像劉竹溪說的,一代代傳下來。古人可能只看到了祖先的強大,不摻合女人什麼事兒。你眼裡的 「女性氏族的標誌」 他們根本就看不出來好不好?
一般認為最早的姓來自於母系氏族時代,所以基本都會有女字旁。除了姬,嬴,姜等著名姓都有女旁的外,像孔子的姓,也就是商朝的國姓「子」,那時也是帶女旁的,便是現在的好字,比如著名的婦好墓,婦好是商王武丁的老婆,那個好字便是她的夫姓。
姓這種東西,形成後也就不大會改了,比如朱這個姓因為諧音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太好聽,但是人家那麼多姓朱的成百上千年也沒說改姓。現在有統計的春秋之前的姓也就是二十來個,我估計這些所謂的姓氏可能就是母系時代部落的名號,氏族解體之後,族外婚的傳統繼續流傳下來,形成了宗法制度中重要的同姓不婚原則,而先秦的姓的主要功能便是人們所說的「別婚姻」,當時還有個規矩是「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都是在強調同姓不婚的原則。
姓氏合流之前起家族標誌作用的,更多是氏,所謂「別貴賤」。你說的西周姬姓高人一等,那是周的國姓當然高貴,當時的姬姓諸侯國貌似都是周裔。如燕魯晉等。還有姜姓我看不出高,就是顯得多而已,除了齊國之外還有好幾個姜姓國,齊國也就是侯爵,商裔的子姓宋國是公爵。女性地位是你以為的低嗎?那麼歷史上的太后們是怎麼操縱皇權的,紅樓夢裡賈母的地位該排第幾名?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討厭日本?單純因為歷史?
※如果兩岸統一,台灣省的國民黨,民進黨等其他黨派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
※中國有哪些世界領先的產品?
※泱泱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今天是否變成了國民普遍沒有信仰、拜金主義和迷戀權力的國家?
※在台灣,身為外省人或者外省人的後代,或者是統派,會遭到人身攻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