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裡的兄弟會是什麼樣的學生組織?
留美老司機來答一發。兄弟會可以看成是一個「圈子」。相比來說,「姐妹會」稍微溫和點,兄弟會就intense很多了!
一般來說,兄弟會就是一堆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了一起,組成了一個小團體。這個兄弟會的人通常會住在一個house,一起搞party,一起學習。當然了,每個兄弟會文化不同。但大部分主流兄弟會確實是以白人為主,這群白人一般家境也不錯。
主流兄弟會的入會儀式(pledging)尺度一般會比較大。一般來說,會有一個hell week(地獄禮拜)。大概意思就是兄弟會的老成員會對想要加入的新成員瘋狂折磨一周。撐下來的人可以入會,撐不下來的直接out。我親眼目睹或者確認的變態任務有:讓申請者在學校裸奔,一天內喝掉一大瓶伏特加,舔所有老成員的腳趾,一周內不洗澡,甚至接受被老成員隨意體罰羞辱等。
為什麼會有這種文化呢?有的說這就是兄弟會的標準文化,一代代傳下來的。有的說只有經過這樣的考驗,才能證明以後會同甘共苦。
正是在這種瘋狂的文化下,兄弟會才常常出事。近期,一個賓州州立的學生就在pledging過程中因為過度飲酒身亡。當然了,我覺得也不能全怪兄弟會。作為一個成人,所有人都必須對自己行為負責。你自願參與了入會儀式,就等於把一周內的生殺大權交給了這個兄弟會的老成員。
主流兄弟會中蔓延的另一股歪風就是「男人至上」。很多兄弟會成員攀比的都是誰睡過的女生更多。他們會有一個記分系統。誰的分數最高,誰就會被所有人尊重並且得到各種各樣的特權。如果你和一個女生發生了關係,你就得分了(score)!在這種文化之下,女生在許多男生眼中只是獲取性愉悅以及社會地位的工具。
這種病態的男性文化促使許多兄弟會成員以及大學男生為了得到尊重,選擇了鋌而走險。許多兄弟會成員平時討論的是哪幾個女生容易得手?如何讓女生主動「投懷送抱」?亦或是如何打一些「擦邊球」,讓女生更容易臣服? 灌酒、用藥、暴力都是他們常常想到的辦法。所以,很多強姦案例都發生在了兄弟會的派對或者兄弟會成員身上 。
有的人說兄弟會以後方便networking。這作用絕對被高估了。首先,一個良好關係的基礎就是價值互換。如果你不提供什麼價值,即使混進了一個兄弟會,也很少有人會因為你同為兄弟會成員,就對你鼎力相助。反過來說,即使你不是兄弟會的成員,但你本身非常厲害,家裡也富可敵國。那麼,很多看似很酷的兄弟會成員照樣會跑過來跪舔你。沒錯,就是這麼現實!
當然,並不是每個兄弟會全都是烏煙瘴氣。有一些兄弟會基本只是一堆志同道合的好基友聚在一起學習和生活。這可能已經不是「正統」的兄弟會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兄弟會只是一堆漢子聚在一起,思考著怎麼搞妹子和裝X。其實就是美國有錢人家小孩一起玩、泡妞、擺譜以及建立人生早期圈子關係的地方。每個兄弟會都會有一套篩選方案和獨特的略帶神秘氣息的入會儀式,讓入會的小孩感到威風八面的同時也感到一股莫須有的神秘傳統正在自己身上傳承。每個學校通常都有多個不同的兄弟會,均為全國(乃至加拿大)連鎖,在校園內有他們自己的房子和宿舍,外人不得進入。去年是加州還是哪個學校的兄弟會Theta Chi,入會的時候喝酒喝死了三個新生——從這個極端的例子可以看出兄弟會內部的氣氛大體如何。
跟中國一樣,美國同樣是一個關係社會,鑒於兄弟/姊妹會(Fraternity/Sorority,前者限男性,後者限女性)的家庭背景通常都處於社會上層,兄弟會成員的家庭背景導致你跟他們一起混跡得越多,你未來的發展道路也越通暢。比如我原來的學校,兄弟會裡的小子們父母背景不是醫生就是律師,本地大公司的中上層,各類人模狗樣的政客,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有錢人,總之以富人到中產收入水平的家庭出身的學生為主體,屌絲家庭出身的極少、有色人種家庭出身的極少。
美國大學中,往往是學費高昂、富家子弟扎堆的私立文理學院(LAC,liberal arts school)有著最高的兄弟會學生比例。比如當前全美兄弟會學生比例最高的DePauw University,高達78%的在校男性學生是兄弟會成員,就是典型的私立文理學校。相比之下收費低廉的普通公立大學通常只會有三分之一不到的男學生加入兄弟會。此外,一個學校中各個不同的兄弟會,通常也是分檔次的,雖然我手頭沒有具體數據,但明顯能看出不同檔次的兄弟會裡,富人(capitalist class)家的孩子比例,上中產(upper middle class)家庭的孩子比例,以及下中產(lower middle class)的比例,都是有著顯著區別的。用俗氣一點的話講,兄弟會的目的就是讀書的時候可以一起泡妞喝酒,畢業以後可以互相提攜。由於兄弟會的小圈子排他性和階級性明顯,很多邊緣人群不得不另起爐灶,比如專門的亞裔兄弟會 pi delta psi(這個兄弟會去年也發生一起新會員在入會儀式過程中喪命的惡性事件)、黑人兄弟會 sigma pi phi、西班牙語裔兄弟會lambda theta phi、穆斯林學生姐妹會gamma gamma chi等等。
大多數兄弟/姊妹會都會要求每年至少數千美元的會費(對於美國普通人來說這還真不是一個小數目),並且有各類名目繁多的捐助活動。兄弟/姊妹會都會給成員提供專門的宿舍,甚至專門的膳食計劃(meal plan),這些也都不是每個美國學生都消耗得起的。
排第一的答案, @素問 所說那個 alpha chi sigma 其實並不算正統的兄弟/姊妹會,而是更近似於一個專業內的學生榮譽性組織(honor society,這種榮譽性學生會同樣也是希臘字母命名,但是與專業兄弟/姊妹會還是不一樣,跟正統的兄弟/姊妹會就差得更遠了)。此類專業兄弟會,成員背景、入會宗旨、組織形式,與常規的兄弟會和姐妹會都有比較大的區別。除非所在學校的組織人員有極好的傳統和熱情,這類組織在大多數情況下的功能就是組織大家平時一起活動,比如邀請幾個講座,簡歷修改,大家吃吃飯,野外燒烤,搞一點形式主義的公益活動,每學期發幾個獎學金,評選幾個年度先進個人。基本上,這種組織跟普通的Fraternity/Sorority還是不屬於一回事的。
樓上所有回答都很仔細,在此只想補充一些觀點。我本人在美國本科期間就加入了social frat. 而最有名的"The Animal House" 這本講述兄弟會稀奇古怪趣聞的書就是我們frat在Dartmouth的分部(所乾的破事兒)。美國派屬於電影誇張成分居多(也不至於那麼無情操),大部分私立學校都不至於。但一些普通的公立學校倒是很有可能 (感興趣可看一下Blue Mountain State,是一個很有趣的美劇)
------------------1.兄弟會與學生會屬於完全不同的性質。且除第一手生活體驗外無法直接「翻譯」解釋給國內本科經歷的同胞。兄弟會的起源除了受到共濟會的影響外,一定程度上也因為美國合法飲酒年齡為21,所以青春躁動荷爾蒙分泌過多的少男少女就對著frat house一擁而上去悄悄地體驗酒精與美國的大學生活。英國18歲酒齡, LSE新生周每晚都是clubbing night,也沒人會願意去小破frat house。2.一般而言frat傳統意義指social。professional/academics/society並沒有抓住傳統保守男性為主的以經歷和價值觀捆綁的一生中的兄弟情誼。男女混雜的屬於society性質,來源由於女權的覺醒。
3.作為亞裔,任何兄弟會都可以加入。只是由於社交文化與習俗不同,更多的是一個雙向選擇。例如的確有因為侵犯女性而遭到停止chapter的兄弟會,也有hazing極端變態型。例如我們在Cornell分部就因為hazing過分被學校叼了一通。 在我的學校的分部就好不少。
經歷上我不建議加入亞裔兄弟會,傳統美式在經歷上會更豐富。我自己加入以後也在house里住了一年。沒錯,你腦子裡想的白天上課晚上喝酒和姐妹會社交開par (and frat party does NOT equal to orgy)就是我們乾的事情。住在House里對想要加入的朋友們吹牛,新入學的女生顯擺,或者跟其他frat的哥們一起互損,都是既傻缺又有趣的事由於我自己frat的學術傳統,每年結束都要統計平均gpa. 這個結果往往是yale或dartmouth奪冠,但往往這兩個分部因為在鳥不拉屎的地方玩得也最野。
4. 我們在Pledge的時候就一直被告知,the more you put into the frat, the more you get out from it. 都是一種人生經歷,生活選擇,到底對個人生活體驗有什麼影響都是因人而異。至少美國文化英語水平和白妞胡扯淡肯定是沒有問題。托這段經歷的福,我後來轉去英國後在文化社交語言心理上,完全不用適應期。
兩個羅斯福總統當初都是我們frat的,但是其中一哥們加了一年就在哈佛跳到另外一個frat里去了。所以社交上,都是看個人,沒有社交能力,放在什麼會都是一樣的。
5. 其他細節就不多說了, 作為secret society很多東西也是不被允許透露的。秘密結社在我國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在兄弟會可以是很簡單的東西。例如紅色代表忠誠,規矩代表方圓,但是你要不是會員就不告訴你。其實也沒啥。
並非所有群體都帶有階級性質。在某些學校亞裔很難加入白種人的frat, 也有一些frat很看重家庭背景,但更多的就是普通的社交組織。我的frat里既有上市公司ceo老闆的兒子,擁有古老家庭歷史用奶奶的信用卡直接買跑車的富X代,也有在各個地方議員州長實習還跑到牛津交換裝逼的小混蛋,同時也有對數學物理痴迷不已的勤奮學子,或者努力打兼職賺學費的普通小子,當然也不乏因為生活太糜爛而被退學的酒鬼。每個人依舊為自己的生活努力著。
Hope these help眾所周知,兄弟會和姐妹會是美國本科生們課外活動和社交的重要場所,一般來說是大學二年級及以上的學生參加,而且想參加兄弟會的同學需要通過Pledging。一般來說兄弟會都有一座大房子,房子一般是從學校處購買或者校友捐贈。
兄弟會的內部設置很像中國大學裡面的社團學生會,有主席,財務,專門負責組織活動等人員,成員們每學期也要給兄弟會交錢,
兄弟會進行的活動一般就是開派對,喝酒,玩樂,但是並沒有很多中國網路上面說的與「性」相關的活動
我在達特茅斯讀書時參加了註明的Beta Alpha Omega兄弟會,這是一個被大家稱為「紳士的兄弟會」的兄弟會,成員都很保守,他們不是我見過最聰明的人但是他們都是好人,這也是吸引我參加的原因
大家可能平時在新聞上老看到說資歷較老的成員會強迫新成員做很多噁心恐怖的事情,比如吃貓食還有喝得酩酊大醉等,很不幸這是真的也很常見,一般來說兄弟會會有一個「Hell Night」,只有通過這個晚上考驗的人才能真正加入兄弟會2013.12.8 update:關於更傳統的social frat的情況請看@leo chen 和匿名用戶君的回答~
短點的答案可以去看ls@伊首衡 的嗯~
=====
正巧這周末是我們兄弟會入會儀式,就來答一下這個問題好了。兄弟會(Fraternity)最開始是上流社會教會學校里的秘密組織,那時候的大學還是教會體系,校規嚴格,社交和課餘生活單調乏味且思想被宗教各種禁錮,對於20剛出頭的大學生們來說,簡直是苦刑嘛。於是一群叛逆的童鞋們聚在一起搞了個類似地下黨一樣的秘密小團體,開始是大家聚在一起討論人生,討論時政。使用希臘字母命名是因為最開始這樣的團體是延續希臘哲學中思辨和研討的風氣而借用的,整個組織團體的運作也繼承希臘城邦的方式,例如民主投票表決法案,處理事務和裁決辦法也都是繼承希臘社會和哲學體系,這些都和當時社會主流的宗教集權完全不同。但是因為這樣的討論是不合校規的,所以所有的活動都要秘密進行,參與成員彼此間形成異姓兄弟式的革命情感,參與成員為了互相辨識,會有獨特的互認標誌例如成員徽章(member pin),後來陸續建立起一套比較隱晦的「密碼」,顏色、旗幟、徽章、代表符號等等。而且為了抗拒「密探」,會有一系列的入會審核方式,這段時間申請入會的人被稱為pledge,需要完全一系列要求,會有成員負責所有審核入會的過程。這種隱晦、排外、私密並且標榜「精英」的小團體狀態會賦予參與者一系列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後來也衍生出很多外界對這樣團體的誤解,並在後來的一百多年發展中逐漸和美國社會和美國大學背後一系列複雜的「潛規則」緊密相關。
姊妹會(Sorority)是兄弟會的衍生品,因為一開始天主教學校是只有男生的,所以開始的fraternity也只有男生。後來女校裡面類似的團體就被稱為Sorority。再後來女性權利解放,許多學校都是男女生都有了,很多frat也開始放寬招收人的標準,逐漸成為男女生混合的組織(稱為co-ed)。
發展到現在,大致分為兩類三種。兩大類是Social和Professional,Social類的以社交為根基,和大眾一般認為的印象比較類似,Fraternity只有男生,Sorority只有女生(不過就像「他」往往同時指代男女生一樣,一般所以的兄弟會都會稱為Fraternity)。很多電影里,像Mean Girl裡面的三個女生小團體就是典型的Sorority女生的stereotype,Monster University裡面的Fraternity則是大部分Fraternity男生的大眾印象。每個分部往往有自己的house,成員一般要求住在一起(類似宿舍),經常party等。很多人提到American Pie裡面的形象有一定程度相似,但是電影手法過於誇張了,真實發生的都是個例。另一類則是像我加入的這種以學習專業為基礎的兄弟會,一般由同一個專業的學生組成,例如很有名的很多Business Frat,Pre-Law,Pre-Med等。這些frat一般是男女混合的,組織的活動有很強的專業色彩,一般沒有自己的house。招收成員一般以專業方向,成績為衡量標準,允許成員同時加入其他兄弟會。
大多兄弟會或者姊妹會都是全國性的(類似共青團,每個學校是一個團支部,有國家級的團長,下屬團支部書記,etc),從上到下有一系列的層級規矩(和共青團少先隊什麼的很像)。比方說我所在的叫Alpha Chi Sigma,是化學專業的男女混合兄弟會,在伯克利的分部是Sigma chapter,剛剛在去年慶祝本部成立100周年,我們是少有的幾個專業性兄弟會中有自己的house的,但是不要求成員一定要住(比方說我就沒有住)。但是也不是所有分部都有自己的house,Alpha Chi Sigma(簡稱AXE)全國一共有6個分部有自己的house。加入成為成員是要有一定註冊費用的,主要是成員徽章和一些組織的費用,成員身份是全國性且終身的。AXE的National board(總理事會)每半年會辦一期協會雜誌,裡面會刊登各分部的消息和人事變動。每個分部也會有一系列的職位,分別負責各項工作,例如:會長,副會長,負責儀式籌備布置的,負責年度宴會籌辦的,管賬的,管會議記錄的,等等~。我之前做過攝影和管歷史記錄的,基本就是去各個聚會照相然後貼到一本大相冊集子里。申請、考察和入會整個過程一般是一個學期,這段時間主要是通過各種活動熟悉成員,社交,參加各種活動,幫助目前的成員做各種事情,籌辦各種專業活動等等。這個過程有很具體的要求,pledge要全程參與,否則就不允許入會。
關於兄弟會有很多誤解,很多stereotype,有對的有不對的,見仁見智吧。不同的兄弟會風格很不同,有不同的訴求和規章制度,哪怕是同一個兄弟會不同的分部也會因為校風的關係而很不同。例如Dartmouth的兄弟會就很出名,大約80%的學生都屬於某個兄弟會。學生一般對兄弟會的歸屬感很強,逐漸發展出一個人脈網路,兄弟會成員間彼此認同,新成員在學習、事業上受老成員的幫助,然後再反過來幫助更新的成員。歷史悠久的兄弟會往往有一系列聲名昭著的往屆成員,對於新成員來說在事業規劃和人脈方面往往是個不錯的起點。專業性的兄弟會有時會成為本科生髮展行業內人脈起點,在一些熱門行業,例如商科,諮詢,這類的兄弟會會有很多內部信息交流,面試筆試訓練,跟HR套磁的機會,因此很多人擠破頭想進……供大於求之後篩選條件也變得異常嚴苛。所以往往會以成為某兄弟會成員為榮。
一般兄弟會沿襲「秘密」組織的傳統,要求成員不許對非成員談論關於兄弟會的一切事務,例如pledge的過程等等,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有所耳聞。很多Social frat的pledge過程會有一定程度hazing的行為(羞辱,性騷擾等),例如大晚上裸奔,灌酒等,Sorority則會有類似穿bikini比身材神馬的……大部分學校例行的期末考試周前的裸奔都是社交性兄弟會主辦的,因此兄弟會風格可見一斑。常常party,喝酒,尺度一般也很大,玩很瘋。不過很多是玩得瘋,學的也瘋,一些社交性兄弟會也是有GPA要求的……記得三年前有個Dartmouth的兄弟會成員向NYT透露了自己所在兄弟會的一些hazing行為,然後他就被各種圍攻了。剛搜了一下,11年2月Cornell有個pledge在有羞辱性的活動過程中意外身亡,有興趣大家可以自己去搜一下,orz…… http://www.nytimes.com/2011/08/24/opinion/a-pledge-to-end-fraternity-hazing.html
其實一般兄弟會本身自己也是不願意出這種事情的,一般只要類似的事情被National那邊抓到,這個分部一般就要被強行停止並關閉一段時期了。去年我們兄弟會某分部就因為某個活動搞太大被勒令suspended了……
不過我們兄弟會比較安靜,一學期只有兩次party,平時也不搞太瘋狂的活動,因為伯村課太苦逼了……大家……都……很……忙……,於是很多活動就是……大家組團泡圖書館刷作業……沿襲化院傳統……各種苦逼各種nerd……
今年的秋季retreat……去海邊玩……(我才不會告訴你我是哪個……)
關於AXE:除了兄弟會本身的傳統以外,我們很多活動和一般的club類似,只是更正規,傳承的更好更嚴謹一些,歷史也跟久一些。我們是化學專業的兄弟會,所以明顯的大家都是學化學,或者化學相關的,大多是化院的,也有幾個讀生物的。我們的誓詞大意是要幫助、團結成員,為化學事業發展努力做貢獻。我們組織的活動很多也會和別的社團或者化院校方有合作,化院本身很多官方的活動也會由我們負責組織籌辦。常常會有生化、製藥、石油etc這樣的公司來我們學校做宣講,這樣的校招一般都是由我們兄弟會負責接待、組織、布置的。不過往往這樣的也不限制非成員參加。另外還有一些就是比方說畢業了的成員自己家單位要招人了也常常會順手發個郵件給我們,看有興趣的人去投簡歷神馬的這樣,大概類似於國內內推這樣的概念吧,不過具體起到的作用有多少就不清楚了。一般來說,因為本身成員水平就不會太低,所以哪怕是自己去申請的話,也是有很大機會的,所以這些渠道都屬於比較軟性的。大家加入兄弟會最主要的還是尋找認同感,尋找一個共同的興趣組織、然後形成一個社交的圈子,在人際關係比較鬆散的美國大學裡(沒有班級、系的概念,課大多各上各的),這樣的組織往往是一個學生建立社交關係的主要基礎。最後,我們兄弟會歷年來一共獲得了21個諾貝爾獎章,其中14個化學獎(廢話),5個生理醫學獎,一個物理獎,還有一個亂入的和平獎。其中我們分部(sigma Chapter)是Linus Carl Pauling這個變態大神,他在1954拿了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拿了那個和平獎。(給跪……)(謝謝@Yuting Huang 指正)
以上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是在剛Freshman的時候,因為從小從各種美劇和電影中都耳聞過Fraternity,所以充滿了嚮往。一個月之前自己剛剛成為Pi Lambda Phi Social Fraternity - UW Omega Chapter的Rex (也就是President) 和Delta Sigma Phi Business Professional Fraternity- UW Psi Chapter的Philanthropy Chair,算是最近距離的感受了Greek life和運行一個Frat (另外,聽說自己是PLP建立119年來第一個International student的Chapter president; 允許我小傲嬌一下。) 所以現在終於有資格來給大家介紹和分享一下:
● @素問 對於Frat的總體介紹非常完整,甚至是過於詳細的。因為在20世紀10年代, 60年代, 80年代的幾次Anti-fraternity movement之後,Frat的運作形式和定位已經大不相同。主要集中在幾點:
- 現在大多數的Frat逐漸平民化,基本上每個公立私立大學都有10-50不等的Chapters,這就造成准入標準的下降,對於Brothers家庭和經濟的要求也遠不如之前那麼高。
- 現在Greek life早已不是秘密college life的代名詞,基本上每個大學都有一片專門提供給各Chapters frat houses的區域。而這些House主要都是Alumni捐贈或者集資建造的,所以校友關係是Frat中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我稍後會詳細介紹。
- 現在的Hazing已經很少的出現在Frat中。主要是在美國有好幾個,Anti-Hazing的組織和投訴熱線,如果哪一個Chapter被發現有Hazing的行為出現,會有很大可能被取消在該大學的註冊資格。這個Anti-Hazing在八十年代達到頂峰,很多有名的兄弟會都在那段時間被合併,很多現在還沒有Re-Chapter。現在Frat仍會被stereotyped,但主要體現在rush和Pledge過程中。總之,熬過來就好了。
- 最後,現在區域和學校對於Frat有非常好的管理機制。就像NBA有東西部球隊一樣,大多數Frat分屬不同的管理聯盟。每周這個聯盟的地區委員會都會召集在註冊在案的當地Chapter開會,通報「思想」,哈哈。我去年就是做常駐委員會的代表,也因此reach out了很多其他Frat。
● 接下來,我要介紹Rush和Pledge的過程;以及Frat的內部運行形式; 先說招募。
- Rush: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淘汰的過程,是一個選秀的過程。現在Frat數量和規模的增加,造成了准入標準的降低;所以各個Chapter對Rush非常用心,以希望得到最好質量的Pledge和new brothers。 大體的方式:a. Active brother的推薦; b. Org fair; c. 主動到freshman宿舍去接觸和邀請。在第一個月,我們會舉辦各種各樣的rush events(Steak night, movie night, basketball night等等等等)目的是為了讓rush和brother得到接觸的機會。而Brother這邊每次活動或周末都會開會、商討、投票來划出一個可以進入到Pledge的人員名單。別的Frat不清楚,我所在的PLP和DSP對於Rush都有很嚴格的標準,甚至Brother去和rush聊天的內容、回答問題的答案,甚至rush的行為都是事前有準備的評分的。 在一系列Rush events結束之後,各位Brother心目中也就有了一個大體的名單。投票最終確定之後,Rush chair就會挨個找到rush吃飯、聊天,最後「被選中的孩子」會拿到Bid,會淘汰的孩子會得知 「好了,這頓飯我請;但你以後不要到House來了」。
- Pledge:「被選中的孩子」的身份就變成了「Pledge」。這是一個so sad的時期,這是一個被當牛做馬受欺負的時期,這是一個酒精當白開水的時期,這是一個GPA掉的最快的時期。但只要熬過去,你就成功了。Pledge主要包括兩大部分: Education和Pledge events(PE). Education在PLP和DSP 都是以上課和面試的形式進行的。比如說你需要了解和背過自己Frat的歷史,什麼時候建立?設有那些獎項?Creed是什麼?傳統有哪些?甚至你還需要背過,有史以來所有有名校友的名字;有史以來所有Frat house的地址。如下:
- 再比如說,你要在Pledge階段認識和熟知所有brother,這就需要一對一的進行面談,而只有超過四分之三的brother同意麵試並給你簽名,你才達標。 PE完全不同於Rush events, 因為rush是吸引你加入,所以好吃好喝,Pledge是考驗你,所以........PE的形式很多元化,比如說你和親愛的Big brother出去做任務打怪獸啊,比如說Family之間的對抗啊,又比如Drinking game啊,三點讓你去買Pizza啊。最後就到了考試和Initiation儀式,這兩個,每個Frat都有自己不同的形式和傳統, 也是最秘密的核心部分。所以不能說,畢竟是宣誓了的。
- Brother:但你通過了之前一切的考驗,考試和儀式。恭喜你,你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Brother。而之前一個個張牙舞爪、凶神惡煞的壞蛋都變成善良的好兄弟。我不清楚別人的情況,但我在PLP和DSP的Brother確確實實成為了在美國最可靠和信任的人。大家會在Final前一起在圖書館複習四天四夜;會在某一個Brother失戀之後,一起陪他一晚上;會在假期的時候,互相串門一起road trip。 當然還是Frat中還是會有等級劃分。比如在E-Board的Brother會有更多的「積分」,能夠在選房間的時候有更靠前的Pick (我對此灰常怨念...)
接下來簡要的介紹一下,Frat的運行機制,因為自己剛剛被選上了Rex,所以有比較清楚地了解。
- Frat在本質上還是以Non-profit的形式存在,所以組織結構和組織定位主要都是由National 來決定和推動,靈活度並不大,這其實造成了很多低效的運行。以PLP為例,National規定每一個Chapter都必須採用相同的組織結構,即 E-Board (Rex-Archon-K.O.E- Scribe-Marshal- House Manager)+ J-Board (Chief Justice+ Brother Justice)+ Committees的形式。這其中只有Committees是Local chapters可控的,比如我們去年就嘗試著,在PLP合併了Finance committee 和 Fundraising committee;在DSP把Alumni committee劃分成了Alumni relation committee和professional committee。 但無論怎麼改變,每一個campus的greek life環境都不盡相同,統一的標準導致很多chapter的效率很差。比如PLP在UW,UNC和MIT都是中等規模的Frat,但到了UCB和UMN都快死掉了....
- Frat的每一個Chapter主要經濟來源來自於校友的捐贈和會費,這基本能保證Chapter的收支平衡和自給自足。捐贈視校友的出息程度而定,有直接買House給Chapter, 有尼瑪每年送個香蕉花籃的。會費對於一個大學生非常高昂,PLP是350, DSP是400。當然如果Frat熱心於學校事務或者希望改善大家的生活質量(辦幾次公款吃喝,買個新beer pong table之類的話),也會舉辦幾次大範圍的Fundraising events, 比如買個甜甜圈啊,買個烤地瓜,買個溜溜球之類的。
- 判斷一個Frat是否有發展性和城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具有開放的討論和交流空間。這點非常重要。因為Non-profit這種組織形式本身最大的形式就是,屬人性太強, 缺乏僱傭關係為契約,流動性大。如果不能做到Chapter文化、傳統和理念的傳遞,很容易就出現斷檔的局面發生。多少好的Chapter因為幾年甚至一年看走了眼,最後直接就消失了。我所在PLP和DSP在這方面都做得不錯,DSP做的尤其好,畢竟是全美前三的business fratenrity。每周末都會組織Chapter都會組織brother meeting,採用了...額....美規...Calling...Motion...核心磋商時間...一個都不少。每一個Brother都有發言時間,都有參與brainstorming的機會。
● Just one more thing. 像之前很多答案提到的一樣, Frat最重要的存在或者說最寶貴的資源就是Alumni。中國人可能還不太容易理解,但大多數美國人把大學中的Frat經歷看的很重,所以每年定期都會回到house里看看; 與新的brother認識交流,一起去看看母校的football game。而他們也願意把年輕的brother當做自己的兄弟或者孩子,願意為他們在工作或者未來上提供幫助。比如,PLP每年都會有已是合伙人或者管理職務的Alumni為brother內推工作,DSP的Alumni主要都在consulting或者IB firm,他們每年也會定期回來為brother提供職業諮詢和推薦。
● 總結:Frat在美國大學中已經不是最神秘和小眾的存在,數量和規模的增長,造成了風格和質量的參差不齊。但即便如此,加入一個Frat甚至兩個Frat(一個social 一個professional)仍然是一個你切實感受college life,建立深厚友誼甚至擴展networking最好的一個方式。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加入Frat仍然是小眾的事情,我在PLP和DSP都是唯一的中國人。這和大部分中國學生的意識形態還是有關的。相比於native americans, 中國學生會更shy一些,更喜歡dota一些,語言能力也有差距,特別是在social的時候(吐槽一下,中國學生一和非中國學生或者host family social,就是「我給你做中國菜吧」,大家對中國料理的自信真是...)但只要你有心和勇敢,肯定能夠得到屬於你的BId,享受Pledge的摧殘的哈哈。
"Not 4 years, but a Lifetime."恕我直言,這不就是有錢人版本的古惑仔么?
年齡段和行為都很接近,年輕人湊個圈子稱兄道弟而已。和幫派的區別是比較有錢,不需要上街砍人搶地盤搶錢。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學校沒有兄弟會,中國的學校行政性很強,直接管理學生個人生活,不允許學生搞自治組織,連學生會都官方化了。
本來是回復@素問的,結果字數過長只能再回來直接發評論,菜鳥啊哈哈。
題主這個是專業的Honor Society/Fraternity, 不分性別,組織也相對鬆散,對成員的篩選和要求不多,一般只要GPA夠了就會收到pledge的邀請。這種Honor Society其實跟一般「美國大學裡的兄弟會」是不同的。
問題涵蓋的大學兄弟會一般只被認為是Social Fraternity/Sorority,各兄弟會姐妹會會進行主動的篩選和會有相對嚴格的Pledge Program。這些兄弟會主要追求校園裡活躍,突出,社交性良好,以及有一定成績等的潛在成員。Pledge的時候會有很多樓上問到的跟美國派里相似的任務;這些(很多時候)荒謬以及有難度的任務,除了要凸顯兄弟會「社交」的本質,其實更在於通過這些任務把同期入會的成員的關係拉近;想想看都一起偷過東西那還不是利害相關?這也是大部分兄弟會姐妹會都會有很嚴格的保密制度的原因,比如我們兄弟會開例會的時候門是要掛布簾上大鎖的,以及透露會內的規章制度以及任務細節等等都可能面臨嚴重的處分(被一個兄弟會開除後別的兄弟會不成文的都不會再收你)。這些任務有時候確實會玩過界,偷東西等等不說,很多兄弟會(姐妹會也是)還會有Hazing,也就是精神上或肉體上的懲罰,跟軍隊里讓你做俯卧撐一直做一直做一樣, 目的在於尋求你的絕對服從,以及「試煉」--你會為了入會而忍耐這些苛刻的要求。說到這兒順便提一下,Hazing在美國是聯邦法律上禁止的,因為這些入會過程中經常爆出事故,嚴重的有成員死亡的情況。大學裡也都有Inter-Fraternal Council來監管兄弟會的行動。雖說如此,對於保密的重視還是讓兄弟會可以「非法」的進行這些程序。
是社交兄弟會,社交自然是大頭,所以聚會等活動會有很多,一般以周為單位組織,每學期大學裡也會有Greek Week,內容就是樓上問到的那些,當然一般沒有美國派那麼誇張,但是像兄弟會之間比拼喝酒(一邊一桶Keg-58L),球賽等等會有的。除開Party外,兄弟會另一項重要功能就是提供Networking--人際網路。很多兄弟會都是歷史很久的,想我們的是1845年就成立了的,這樣不間斷的歷史,就自然提供了N多的「會友」--兄弟;就像字面上的,是兄弟(姐妹)就要照顧,」大「兄弟」自然更要照顧小兄弟,而美國兄弟會成員在政經領域強烈的影響力(1825年以來的美國總統除兩名以外全部是兄弟會成員;1900年以來的國會67%是兄弟會成員;美國前50的企業管理級成員47家是兄弟會成員組成的,等等。)更是為這些「照顧」提供了理所當然的社會資源。最後再說一下對題主兄弟會起源的更正:美國的兄弟會系統不是憑空發明出來的。題主對於希臘傳統的簡述比較準確,卻低估了兄弟會組織(Brotherhoods)在歐洲史上的影響和存在。想我們小說里會讀到的「聖殿騎士團」,以至於隱沒倫熱衷的「共濟會」等等,都是美國兄弟會的前身以及榜樣。這些組織大部分有宗教背景,加上歐洲中世紀以來中央集權壓制公民結社和政治自由化的系統,一直以來被改稱為「Secret Societies"--秘密組織。美國獨立後返中央集權允許自由結社的社會土壤造就了美國兄弟會系統的百花齊放。跟美國幾乎同一時期開疆擴土的是德國兄弟會(別的國家也有但德國的比較有針對性,社會影響也相對大)Burschenschaft。這些人在法國大革命之後開始活躍,因為德國大學的精英化(那時候哪兒的大學都是精英化,有錢有實力人家的孩子,」未來的社會中堅人群「才有機會去),這些組織在大學裡開始發展,一部分是對於法國大革命的羨慕,加上對拿破崙帶領法國所向披靡的眼紅以及同時對自己德意志民族分裂顯示的焦躁(真正的德意志統一是在1871年,之前一直是被奧地利人牽著鼻子走),產生強烈自由主義的社會思潮。而這些十來二十歲滿腔熱血沒處撒的年輕文化人,就借著兄弟會組織的」組織化「意圖影響政治,提高自由派年輕人的社會影響力。德國兄弟會宣揚自由平等,民族和國家主義,帶群眾」上山「抗議(真事兒,可以查),1819年被奧地利首相Metternich通過政治手段判定違法。」被非法化「後這些組織反而被激發出了活力,各種兄弟會相繼成立,並給近代德國帶來了相當程度的影響,比如之後德國的軍官體系就是被這些兄弟會成員把持的(還有很多好玩的細節,比如德國兄弟會的傳統之一Mensur,想了解的可以查,這個東西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看一戰前後德國軍官的肖像是他們臉上經常會有刀疤,你以為是戰鬥留下的?開玩笑,都是大學裡互相玩刀子玩出來的)。繼以兄弟同袍為主體的秘密組織傳統,加上同時期海洋對面同齡人的成績,美國人自然想繼承其衣缽讓他們自己也能」火一把「,也就加速了美國兄弟會的發展。種種因素之下(社會秩序自由,平等,沒有假想敵和需要政治訴求的需要,要知道美國政治那是已經是全球令人眼紅的了),美國的兄弟會系統慢慢的有帶有神秘主義性質的秘密組織,轉變成了今日這種通過過濾成員來」分配「社會資源的精英系統,反而跟其老祖宗的精神相對分離了。最後再說到美國最後一種兄弟會--服務兄弟會Service Fraternity,這種也是相對會被社交兄弟會看輕的男女都收的兄弟會,主要專註於社會服務以及慈善事業,同時提倡同僚間」如革命同志般的友情「,我就一筆帶過了。主要這裡想強調美國社交兄弟會的影響力可不至於只是表面上大學生喝酒撒瘋。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which are just fraternities for women) are organizations that operate on school campuses that are… kind of hard to explain.
A fraternity or sorority is basically an organization in which a group of people live together in a single house and do a lot of activities together. They exist on most college campuses to varying degrees, with some schools just having a handful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like my alma mate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while others like Lehigh, USC, and Bucknell have most of their students in frats or sororities. Individual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are typically part of nation-wide networks of affiliated frats and sororities that operate under a central leadership. So for instance, the fraternity, Tau Kappa Epsilon (all fraternities have Greek names) has chapters in 290 schools across the US. All frats and sororities charge their members money to remain in the organization, usually between $600-1,200 (4,000-8,000 RMB) per semester.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can exist for any reason. Some are based around academic majors, others are based around activities like charity or sports, and some don』t seem to have any core purpose at all. But typically students join them to find friends and live with people who share similar interests and backgrounds to them. By living in the same house and hanging out together most days as well as planning specific events for the whole group, frat and sorority members tend to forge close bonds.
In popular culture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are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partying, and there』s a lot of truth to that stereotype. Many frats and sororities operate the biggest and wildest parties on their campuses. Their 「mixers」 (parties run jointly by a specific frat and sorority) are known to be especially wild. Hence, frats and sororities are considered good places on campus to meet people, party, drink, and even have sex if two or more people are so inclined.
Recently frats have developed a less savory reputation as places where women are likely to be sexually harassed or being raped, and there is a big discussion now in America about how dangerous frats are. As far as I can personally tell based on the data, frat parties are no more dangerous than any other common American college party, so as long as everyone uses common sense they are not dangerous.
Another controversial aspect of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are 「hazing」 rituals. Many of the wilder frats and sororities require potential new members to go through a series of challenges before entry into the organization is permitted. The easier rituals consist of writing papers or doing menial chores like laundry or getting groceries for the house. But some frats and sororities go to extreme lengths to haze potential members, for instance:
- Last year a Dartmouth sorority pledge was forced to drink a 64 oz bottle of vodka while blindfolded, she very nearly fell into a coma and died.
- Wealthy sorority pledges at Columbia have been asked to buy expensive Tiffany』s jewelry and throw it into the nearby Hudson River.
- At an MIT frat, a potential member is given a cane and chased by dozens of current frat members until he is tackled and forced to give it up.
- There have been stories of Harvard Finals clubs (very similar to fraternities) forcing students to care for live chickens while at college, as seen in the movie, The Social Network.
In extreme cases, students have even died from hazing challenges, usually when heavy alcohol consumption is involved, or while doing stupid physical stunts. According to Wikipedia, there has been at least one death due to hazing each year fo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While there have undoubtedly been stupid instances of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going to far, I do think a lot of the scary hazing rituals that get brought up are either exaggerations, fake, or the work of one particularly deranged member of the organization rather than the whole frat or sorority. People love a good story, especially when it involves alcohol or sex, so take these stories with some skepticism.
It』s also worth reiterating that there are plenty of frats and sororities which don』t part and instead devote their free time to creating study sessions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or volunteering and local primary schools. The party frats and sororities get all the attention, but plenty of these organizations are quite tame.
Whether or not fraternities or sororities are right for you is a matter of personal preference. If you would like to live in a house with a bunch of like-minded people and form close friendships, then maybe it』s a good place for you. If you don』t want to be under that much social pressure at all times, then it won』t be a good place for you.
這裡搬運自己的一篇寫Colgate的文章談到學校各種勢力包括frat的情況。柯蓋德的明暗各種勢力
任何學校都有各種[勢力],當然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是若要在美國社會有進一步發展,了解乃至適當參與甚至利用這些勢力間的關係,是必要的。
柯蓋德傳說中的一些勢力再怎麼強大,也終究是在一所美國頂尖的文理學院之內,鬧翻了天也沒用。所以柯蓋德真正的第一[勢力],當然是:
校董事會、校長、教授委員會他們之間的合作和妥協,和其他頂尖文理學院也差不多,詳見《九歌:第六》之《社會的偉力:從文理學院到MOOC》
具體的來說,柯蓋德最近二十年校長更換頻繁,每次不是校長跳槽了,就是校董會受不了了。到了Herbst一代算是穩定下來了。
像校長辦公室希望改革課程,教授委員會明裡暗裡不希望,這些事情是每個大學司空見慣的,甚至有因為校長一言,教授委員會杯葛最後把校長趕下台的。
柯蓋德算是非常風平浪靜的了。總的來說,柯蓋德的這幾方勢力和諧共處,一起建設發展學校。
要說像下文的一些勢力,的確可以通過自己的父母影響校董會影響學校,但是遠沒有到決定性的程度,比如下文所說的校董會對待Frat的歷次絕殺,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比某常春藤是好到不可以道里計算了。但是有鑒於一部分學生對柯蓋德(以及美國其他大學)的兄弟會Frat的歷史存在正面和負面的疑問,以下稍微再介紹一下。
SGA vs Frat ( Sorority)SGA,全稱Student Government Association,就是赤裸裸的[學生政府],有三權分立的立規、行政、司規的大致設計。
立規矩的是Student Senate,還有每個年級的Class Council;
在行政之下,就像白宮一樣,有很多子委員會, 比如管預算的Budget Allocation Committee (BAC)、負責國際學生的Intl Liaison Committee,等等;
還有Parilarmentarian負責規則的執行、協調、違反規則的檢舉。
而Frat就是Fraternity,之所以Sorority放在括弧里是因為和Frat的實力無法相比。柯蓋德至今還有五六個Frat,每個都在Broad Street有一樁高大上的獨立房子、獨立花園、乃至廚師。Frat和Sorority合稱The Greek System。為什麼叫Greek System。在十九世紀中葉美國精英大學出現Frat的時候,他們是一群能用拉丁語辯論,希臘文寫作的,美東貴族子弟,他們的自由民主的思想、崇尚經典的學習、和圍桌喝酒論道Symposium式樣的生活,都是模仿自在Symposium等古希臘著作中的生活,各個Frat的名字也是用希臘字母代替。
關於Greek System的事情,都有Dean for the Hellenic Affairs負責(為什麼是Hellenic這個詞?因為Greek是來自拉丁語對希臘的稱呼,Graeca,Hellenic是來自希臘人對自己的稱呼?λληνε?。Classics系有個笑話就是,因為每個學校的Hellenic Affairs、Hellenic Society等辭彙被Frat用了,真的研究古希臘文明的協會,只好叫Hellenistic Society了,不過倒是反而符合英文意思的,因為ic表示是希臘人自己,istic表示對希臘真的感興趣的)。
越是頂尖的學校的董事會一般都想徹底取消Frat,Colgate算是妥協了一下,這個Dean就像所有Frat的老大哥哥一樣帶著孩子們玩,還有就是和Frat Boy的家長溝通,還有一個隱秘的重要目的就是通過溝通,讓這些Frat孩子的家長給學校捐款。不過一百年前Frat的捐款是最主要的,但是現在很多大筆捐款的人也從來沒加入Frat。現在最主要的還是希望他們不要像某所Ivy一樣鬧出喝酒性醜聞上全國報紙那種。
Frat的各類負面消息,是毋庸置疑的存在的。當年的子弟們,如上所述,紈絝歸紈絝,學問還是有的,後來隨著六十年代的反智運動的瘋狂、性解放、消費主義的發達,Frat變成了一個[在大眾認知中]不是喝酒就是泡妞的地方。所以害怕他們的學生避之不及,批判他們的教授們嗤之以鼻,一般在課上,若有若無地另眼相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乃至在教授委員會反覆公開地批評。
要說真的這麼糟糕,也不至於,柯蓋德一半的Frat確實有這樣的問題,另一半又正常很多,像運動員巨多的一個Frat喝酒就少很多。不過不管是那一半,一定程度的喝酒當然是存在的,就像中國人酒桌上喜歡拼白酒,有的人喝到爛醉如泥,美國二十歲青年人,喝點Keystone這種,連他們自己都說是[馬尿]的東西,又算什麼大驚小怪的事情呢?倒是有一些溫馨的故事,比如有一個Frat的男孩喝醉了,在人家裡廚房睡著了,如果在底特律可能就被槍X了,但是Hamilton鎮路不拾遺,等他第二天睡醒,慢慢送他回學校,傳為美談。
另外像學校里的慈善、鎮上的消防自衛隊的學生成員、和鎮上的各種關係的協調,Frat的成員也是頂樑柱。
像有一個Frat的一個成員得了癌症,全體成員剃光頭,也是有些感人的。
所以說,Frat本身當然就是好的壞的也有。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是也要保持足夠的清醒去看待。
那麼或許很多人關心的是如下的問題:
Frat的勢力有沒有大到,不加入在學校就有無形中的邊緣化的壓力?請參考第一條,校董會、校長、尤其是和教授們的相處,永遠是一個大學,尤其是精英大學最重要的部分。GPA要靠教授、推薦信要靠教授、最有資源的校友就是一群能捐款的人,這群人也是和校方還有教授的關係最親密。這當然不是說95%的時候圍著教授轉,但是60%的時候圍著教授、圍著學術轉,即使不為了GPA,也為了充分利用這作為[大學]、[頂尖文理學院]的一個組織的資源,是怎麼說都不過分的。各個學校的留美學生林林總總,即使學校做到再好,仍有一些學生難免存在抱怨自己在學校被[邊緣化]的。
那麼在這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到底有沒有找到這個學校真正的[主流]。
其他的東西,說破了天都沒用。另外,請繼續閱讀如下的部分,作為很好的補充。
在柯蓋德乃至一些其他有Frat的美國文理學院,和大學SGA就是很強大的和Frat若即若離競爭抗衡的存在。或者說Frat的數量級,和校董會校長教授們就算了吧,頂多和SGA互相較量一下。這裡[較量]的意思,不是說SGA一撥人,Frat一撥人,兩派人赤膊上陣,在各個領域廝殺捉對,沒人會這麼乾的。Frat的有參加SGA的,SGA也有Frat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作為[組織],互相之間有一種張力,以維持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為根本目的。
總的來說,雖然美國學校的SGA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在有Frat的學校,比如柯蓋德,SGA還是相對和校方站在一起,儘力從Frat中吸納人才,甚至有整合管理Frat的事務的企圖。校方主導下,SGA或多或少地配合,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事情。比如:
1. 利用一次極其過分的酗酒事件,把Frat全部的房子強行購買成為學校的產業,這就提供給學校一個重大的權力,在任何可疑地,可能造成酗酒而死、過分吵鬧、有可疑性騷擾和強姦行為的派對現場,派學校警察進入搜查。有一次一個Frat購買了數百瓶啤酒儲藏在地窖為了Spring Party Weekend兩天的消費,校方深感不安,派警察搜索,後某男生叫了作為律師的家長帶了律師團來,最後迫於是學校的產業,還是進入搜查,並同意減少啤酒的數量。
2. 在一個Frat做出嚴重違法的事情之後,徹底取締了這個Frat。其實一個地方真的造次的也就是個別的東西,Frat里為柯蓋德Frat的惡名做出巨大貢獻的,也就是那個Frat,那就是據說他們的成員把棋子插在月球上的、傳說中、Delta Kappa Epsilon。DKE的房子也就是現在的Broad Street 101,被學校裝修一新之後變成以健康生活為主題的學校直接管理的學生宿舍,提供給大一大二學生住宿。但是房子的地下室,依舊是DKE的人的父母所有的,另外隔壁的教堂也是他們所有,但是根據當時的協定,也不可以使用了。教堂上面的符號,不是十字架,而是象徵撒旦魔教的三角形,教堂里有很多黑東西,從八十年代有人在裡面發現一本據說記載了許多不堪的東西的日記之後,也很久沒使用了。但是DKE在柯蓋德還是秘密招攬學生,不過除了個別連黑幫都敢加入的孩子,也沒人去了。
3. 所有的姐妹會Sorority,只要有人(也就是有女生)申請,[必須確保有一個Sorority吸納她],這有效地沖淡了姐妹會的[高大性]Prestige,也就大大沖淡了女生之中加不加Greek System的對立。所以很多國際學生和中國女生,都加了姐妹會,其實加了之後活動也不多,和其他很多社團組織的也差不多,但是會有Frat聯誼,是想要找帥哥的好場所。不過另一方面,姐妹會的財務都被少數幾個負責人控制,姐妹會也有三個House在Broad Street上,也是姐妹會中的少數人在住。Kappa最難進。只要高挑白富美。Gamma一般。比較要美國中上等家庭,學習稍微靠譜的。Tri Delta是女生都可以進,也是三個姐妹會最大的,成員非常多,沒有很exclusive。
4. 也就是釜底抽薪的一招,借著擴招國際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的勢頭,從校董會大舉募資,就有了如Broad Street101,Health Living,Wellness Initiative等諸多的對老宿舍改造的項目,以及上文的寒假免費住宿等措施,以及無形之中的,因為國際學生的到來,加入了如SGA和數目已經極其繁多的其他社團,沖淡了Frat的高富帥的存在感的客觀事實。當然對個體的國際學生,是覺得自己是學校的主人,邊緣化他們,還是依然覺得自己被邊緣化,這就是個人自己的心氣和造化決定的了。所謂天不度人,人自度。
至於如果還想加入Frat,覺得這是利用柯蓋德資源最好的方式,或者就是想遠赴美國,親身體驗一下和一群兄弟們,天天在一起,凌晨在Academic Quad裸奔,云云,那麼就要在大二一開始[申請加入Frat](所謂的Rush)。Rush的內容千奇百怪,也會有一個預選,預選之後,Rushie就變成Pledges,也就是[宣誓效忠]的人,就像電影NAPOLA中,一群宣誓效忠Nxxx的孩子們,也像《浪潮》之中的孩子們,老鳥說什麼就做什麼。
已經確定的一些Frat的Pledging的部分如:
某一周必須每天穿西裝、打領帶;
被集體開車到美加邊境的另一個Hamilton鎮,然後取走身上一切東西,包括護照,讓pledges自己回到Hamilton;
開車去農場,讓Pledge和羊玩一些遊戲。版本一說的是,同意的人才可以加入。版本二,不同意的人,最後才能加入Frat。元芳,你怎麼看?
坊間流傳的故事有:
在房間里,老鳥的身體上掛著甜甜圈,讓Pledge去舔。版本一說的是,同意的人才可以加入。版本二,不同意的人,最後才能加入Frat。元芳,你怎麼看?
在留美前,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兄弟會」這種原先聞所未聞的組織,感覺有點神秘,有點高大上,還有點小嚮往。那麼這個所謂的「兄弟會」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呢?雖然本人並不是兄弟會的成員,但是和某些兄弟會會員私交甚好,兄弟會組織的活動,party等也是常客,所以在此應該還是有些資格和大家講講有關兄弟會這檔子事的。
首先呢,兄弟會並不是你們學校獨有的產物,每一個兄弟會都是一個遍布美國各大校園的鬆散大型組織。打個比方,張三在Emory加入了一個叫θX的兄弟會,他某天遊興大發去了Duke,Duke可能也有這個兄弟會的分舵,當張三通過暗語等確認身份後,Duke的θX一樣會把他當做自己人來看待。
明確了兄弟會的規模,我們再來談談它的性質:兄弟會大致分兩種,一種是傳統的social型,另一種是義工/學術型。這兩種的區別在於第一種基本上是大家打混玩樂為主的地方(雖然不排除有時也會一起學習,做義工等),這種兄弟會經常會組織party,也就是大家一起抽煙喝酒扭屁股聊大天,偶爾還能看見抽大麻的。Party呢也分open party和內部party,前者會放出消息,誰都可以去,而後者基本上是自己人和自己人玩。而另一種兄弟會就類似國內的什麼經濟研討社團,雪茄俱樂部,愛心社之類了。他們和社團唯一的區別就是在不同學校都有分舵,且有些誓言,暗語等。
一般情況下,傳統型的兄弟會更傾向於有一個專門的house,會員全部住在裡面,再整幾個大廳,地下室等等供大家開party用。而學術義工型沒有那麼多剛性需求,有時開會直接在宿舍樓大廳里就能打發。
至於姐妹會,和兄弟會差不多,只不過全是女的。
下面的兩個場景應該能更好的讓大家理解這兩種兄弟會之間的區別:
傳統型:
「下周五搞個open party好了,我想喝香檳,順便把那個女孩叫過來,我看上了。」
「那妞是漂亮,但是咱錢不太夠了哎。」
「沒事,問問張三,那孫子有錢,咱給他敲詐出來。」
「好嘞。」
義工學術型:
「開會了開會了!「
「咱們上次幫助社區兒童那個項目好像很受孤兒院歡迎啊!」
「那就好,我就怕那個怪老頭院長不樂意咱們去搞。」
「我們出發點是好的嘛,人家也有人家的立場,努力下總能成功的。」
「為了孤兒!」
「為了孤兒!」
一般情況下,若想加入傳統的兄弟會,你要經歷的是一學期非人的折磨。首先,你要先參加一波「rush」,基本上就是去各大兄弟會參加party,往死里喝,喝到吐,接著每個兄弟會根據你的表現決定是否要給你發放邀請函。別多想,接受邀請函之後噩夢才開始--你接下來要參加為時一學期的「pledge」,簡單地說,就是被整被玩被侮辱。
不同兄弟會pledge的內容都不一樣,但是大致都分為兩個部分:幹活和被整。幹活呢,很好理解,基本上就是哪裡需要你你就要去哪裡:地板被人吐了你要去擦,有人想回家了你要去接送,開party了你要去站崗,搞什麼大活動你負責跑腿和拉人,等等。被整呢,更好理解,據我所知的,有集體批鬥,喝到吐,生吞洋蔥,生吞活金魚(其實是假的),裸奔,蒙眼上車城裡轉悠後沒收手機走回宿舍,甚至還有與羊xxoo等。總之,經過為期半年的非人折磨,你就算是入會了,以後再也不用被整了,開開心心得搬進兄弟會的小樓,愉快的開始整下一撥人了。
當然作為中國人,加入兄弟會的並不多,大部分還是觀望的態度,像我這種常去玩的都不多。其實嘛,不加入他們,避開可怕的pledge,天天和他們打混,也是挺有意思的。不過呢,加入兄弟會有極的好處。美帝和國內差不多,都是靠著關係走天下,而兄弟會是一張極其龐大的關係網。打個比方,當你申請工作時,你的面試官或上司恰好和你是一個兄弟會的成員,那麼你被錄取的機會就比別人高出好幾倍(一點也不誇張)。再打個比方,歷史上的美國總統,沒有加入過兄弟會的,基本上可以用一隻手數出來。在校期間,兄弟會也可以為你提供很多方便,比如競選拉個票,回家叫個人來接啥的,都很方便舒服。另外,許多外國女孩找男友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兄弟會會員。。。所以喜歡老外姑娘的,你們看著辦……
另外,加入兄弟會除了pledge以外,會費也是每年必須交的,大概都在1000-2500刀之間,取決於兄弟會的人數和party的頻率。這也就是說,兄弟會的成員家中大多不缺錢,還很有可能是某些行業的精英。所以嘛,加入兄弟會和各大富二代,官二代形成一個牢固的圈子,對於以後你在美國的發展也是有意想不到的好處的。
本文系來源於王逸飛,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揭開「兄弟會」神秘面紗,赤裸裸告訴你兄弟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組織?前段日子因為一個課的project去採訪了怪獸大學的編劇,他說自己大學的時候在Cornell University加的兄弟會,現在想起來只有drinking drinking drinking...但是大家感情都超級好。————————————————————————————————————————我們學校的兄弟會和姐妹會基本上只有白人的富二代富三代能加入,兄弟會的房子就在我家這條街,和普通的neighborhood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大部分都是當年兄弟會的人出資蓋的。要住進兄弟會的房子除了高額的房租以外也不是你有錢就能住的起的....————————————————————————————————————————還有每周從周四開始兄弟會和姐妹會的房子里就開始各種開趴的節奏..什麼包一輛房車來啦,在屋頂搭那種超大型充氣池子啦,都是常有的事。————————————————————————————————————————本科生加fraternity的比較多,一個朋友告訴我她們姐妹會的入會標準是要完成幾個規定的任務,其中一個就是要裸奔。。。。。。。————————————————————————————————————————以及她們姐妹會入會的時候會有一個senior一對一地帶著你,有種學姐帶著學妹的感覺,然後互相會送禮物,然後一個senior送了一個機車包,這個算正常水平...基本上都是送這種價位的禮物。
。。。。這題目知乎上不是回答過幾遍了咩,怎麼又邀我?
轉自己原答案。。謝邀,雖然本校兄弟會去的少,但是我出來寫個科普貼好了。因為說實話,美式社交中,各種不同特色的組織很多,也不僅限於有個FS
首先,美式的兄弟會(姐妹會)叫 fraternitysorority ,不是起源於歐洲的Brotherhood ,後者是具有排他性的泛政治化的秘密社團,前者在大部分學校裡面只是一個社團的組織的概念。當然常春藤裡面,某幾個(少數)FS是有很大的brotherhood的意味在裡面。當然,既然是綜合性的學生組織,聚集一群在某些方面有同樣目標的人一起玩或者一起學習的學生組織,傳說起源於1770年,並且大的兄弟會甚至擁有全美總部,且如連鎖經營一樣入駐各大高校。那麼就分成兩個方面的主題:SocialAcademic。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Academic實際上也沒有這麼嚴肅,只是相對有些學習主題罷了,大部分還是以社交為主。但是後者而言,會更為注重活動的培養性,以及更為實際的校友圈子。一般加入兄弟會,就這麼幾個步驟。1,rush RUSH就是認可審查,至於這個詞義打哪兒來的,說法很多,這裡就不贅述了。實際上來說,就是兄弟會的前輩們,需要你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來取得他們的信任以及認可。當然,大部分都是些稀鬆平常的事情,只要臉皮夠厚,基本上都能搞定。而這種認可往往是雙向的,兄弟會方面會通過宣傳,活動,對公眾開放的party來進行篩選,一般來說,前輩們會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發現符合自己審美的新人,一般來說,你在party上只要表示自己的社交習慣不錯,以及性格很好,很聊得來,對本兄弟會有一些理念相同,總之,你只要會聊天會扯淡,基本上都很有加分。然後,他們會開一個會,把各自的名單開出來,大家一起來討論,是否給XX發邀請,甚至會觀察party的錄像,來進行對你這個人的基本情況的認證。2,pledge
接受兄弟會的邀請,就是pledge階段,兄弟會的前輩們會找一些爛七八糟的事情來找你麻煩。Pledge一般一個學期來表忠心。 簡單的就是按時參加social活動,以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難一點就是跑廣場上大叫自己是SB,或者叫你去掀老太婆的裙子,撿肥皂自然也是可能滴。3,Active
pledge之後,就入門了,入門也就認識到FS裡面也有等級之差,也有坑爹的先來後到 。級別有毛用呢?比如你可以在女生面前裝逼,可以分到house裡面不錯的房間(你可以住兄弟會裡),可以約炮有優先權,然後每周XXnight,隔幾天XXparty,再隔幾天一起搞些政治不正確的活動,比如drug啊,之類的東西。。總之這種有一定共同性,又有開放性的圈子生活,總的來說,是一種好融入且輕鬆的東西。4,Alumni
畢業了,你就是Alumni了。這樣就體現了兄弟會的後續作用,就是校友圈子,而且比較大的兄弟會主動,作為聯繫方,校友圈子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校友本身就是一個標籤,是很多事情」可以交流「的基礎。比如Alumni創業,會回到兄弟會來招人。 Alumni同時也是地位的象徵,基本上屬於兄弟會的決策層。而這種話語權本質上,也是一種圈子的認同。以上說的主要是social,學術型的FS其實大同小異,而且這年頭很多FS都是混雜學術和社交的。學術型的相對而言,組織活動就更有目的性,往往有一種」培養「的意味在裡面,諸如常見的就是小組學習,主題討論,類似於知乎一樣的氛圍,其次還在於學術型往往更注重實用,比如人家舉行party的日程,他們更願意去參加實踐活動,組織實習,組織project,但是氛圍而言還是相對於final club,academic society之類的要輕鬆很多。最後,學術型的」校友圈子「觀念很重,而且很多所謂」培養「的活動,就是老一輩的兄弟會人士,在有目的性的培養新人,以至於今後社會之中大家可以成為夥伴或者共同體聯盟。基本上frat就是個圈子 自己立的個組織。
聚光燈下的都是那些很浪很h的frat,但也有很多默默無聞的frat(一般也沒啥活動,大家都特別lameeee哈哈)
有需要就加,有認識人帶你去加再好不過了。但我不推薦開學的orientation的時候冒冒失失的加一個frat,務必保證自己跟會內人合不合得來再做決定,不然會很累。
我學校 frat文化很弱,學校也就三分之1人在frat里。Phi Sigma Rho(Sorority), 我目前知道的唯一值得參加的Sorority/Fraternity。http://web.ics.purdue.edu/~phirho/currentmember.html
Motto: "Together We Build the Future"
Phi Sigma Rho is a national social sorority for women i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similar technical studies. The organization is based upon the ideals of Friendship, Encouragement and Scholarship. Through these ideals, the chapter is actively involved on campus at Purdue University. Members participate in social activities within the Greek system, philanthropic events, scholastic projects, and bonding activities for members. In addition to other community service events, the sisters of Phi Sigma Rho put on Phi 5K, an annual event to benefit the Leukemia and Lymphoma Society.
Since the founding, Phi Sigma Rho has become dear to many hearts and helped women to become well-rounded in preparation for their professional pursuits. Membership has also grown to reach women in other technical curriculums beyond engineering. Ever expanding, there are currently many chapters of Phi Sigma Rho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umnae located around the world. The sisterhood is a bond between these women that will keep them connected forever.我本身是兄弟會的一員。很簡單,大家一起學習,喝酒,社交,開趴。兄弟會給美國大學創建了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交友平台,雖然成員選拔過程有難有易,但俗話說 總有一個適合你的兄弟會。對於中國人亦如此,只要你敢於表現出真正的自己,總會有適合你的那一個。兄弟會的兄弟構成了我90%的美國朋友,也給我了美國大學最好的一段回憶。
青春爛漫,情懷勃發。少年鍾情,少女懷春。古今中外,概莫如是。滿懷憧憬,留學異域,在一個和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完全相悖的多元化國家,遠離親人的落寞,孤身一人的渴望,經常就這樣莫名地交織在一起,幻化為生命的迷惘。
行走在紅牆綠樹的美國校園裡,不時有踩著滑板戴著耳機的少年從你身邊一閃而過,穿著比基尼的女郎如鮮花開放一般曬在草坪上,小鳥在枝頭高唱,松鼠從腳邊跑過,彷彿這就是個青春的天堂。
可是,沒有圍牆的校園並不是世外桃源,象牙塔下的世界也從來不是凈土一片。美國校園裡真正的江湖,同樣月黑風高,水深莫測。
1
除了教室、實驗室、健身房、圖書館和食堂,其實美國校園裡最重要的社交場所就是兄弟姐妹會的公寓。幾乎每個美國大學裡都有數十個以1~3個不同的希臘字母組合而成的兄弟姐妹會,它們往往是一棟外表裝飾著羅馬柱的樓房,不同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組合在一起,每個兄弟姐妹會都有不同的章程和宗旨。
美國大學的fraternity兄弟會和sorority姐妹會是一種學生社團。它不是強制性的,所以學生未必都要參加,但是參加兄弟會卻是擴張人脈的捷徑。除了繳納會費之外,眾多的party是兄弟會吸引會員的熱點。
在美國的校園文化歷史上,由兄弟姐妹會發展而成各種社會或慈善團體,成員通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比如,耶魯大學的DKE兄弟會,它是全美的終身組織,成員大多來自於身份地位資產顯赫的富貴之家,儀錶堂堂,作風時尚。他們時常舉行party,以此維繫成員之間的聯繫。
會員畢業後,無形中形成一張覆蓋全美的關係網,在諸如找工作、打官司、做生意的時候就成為一個互相庇護和照顧的利益集團,它的成員包括小布希在內的5位美國總統。2006年的美國電影《牧羊人》(又譯《特務風雲》)中的骷髏會就是兄弟會的真實寫照。美國電視探索頻道也曾經有專門的紀錄片予以披露。
2
這樣的江湖並不適合所有人,但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加入兄弟會的主要途徑就是老司機帶路。
一般來說,必須經過會員介紹,新人才有機會加入。有些兄弟姐妹會對新人有學術成績上的要求,然後freshman新生還要通過各種不同方式的考試,包括許多惡作劇般的考核項目。比如,半夜三更在規定時間內繞著校園裸跑,在遍地的碎玻璃上做幾百個俯卧撐,一口氣喝下一瓶兩升裝的汽水,一群小伙把你抬手抬腳地扔到水池裡,或者,到女生宿舍去偷一打內衣褲之類。
經過幾輪這樣的折騰之後,入門的小鮮肉會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參加入會儀式,穿上化裝舞會一樣的中世紀騎士盔甲,舉手宣誓,然後再認資歷深的老司機做「大哥」。
而新人為證明自己對兄弟和組織的忠誠,不得不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夾緊尾巴做人,忍受老司機呼來喚去的差遣和腦洞大開變著花樣的折磨,各種又臟又累的活都由新手來做,老司機們只管自己享樂消遣。只有到一學期結束,又有小鮮肉進入組織,小弟的生涯才是盡頭。
這種兄弟姐妹會由來已久,它基本就是美國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藉助這種形式,不同年級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他們組織起社區服務和慈善活動,交流各自的學業和經歷,組織定期的餐會和活動。
靠著這樣的方式,學生建立起比較廣泛的人脈,不僅可以在學習上互相幫助,而且將來找工作時也可以得到同道中人的推薦。一旦成為兄弟會的會員,大家就要彼此關照,這是兄弟會的基本信條。
3
周末是兄弟會的高潮時刻,美國法律規定,21歲以下人士不得進入酒吧和夜總會,於是Party成為年輕人的最愛。對這些精力旺盛的年輕生命來說,緩解學習壓力和釋放腎上腺素最好的東西就是酒精、大麻和亂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雖然各個兄弟會的宗旨不同,但幾乎所有成員的最終目的就是醉生夢死的各種感官刺激,彷彿那就是青春和自由解放的節日。
毫不誇張地說,許多美國學生的大學生涯就是一個長達四年的瘋狂PARTY。
對大多數中國同學來說,他們基本被排斥在這樣的圈子之外。語言文化種族的隔閡,使得他們沒有機會登堂入室,見識到這樣的常見場景:昏暗的房間里,紫色或藍色的激光燈勾勒出女生白色的內衣褲,空氣里混合著大麻和酒精的味道,抽煙,喝酒,聊天,男女抱在一起的親熱。也總有那麼一些勇敢好奇的中國女生,不知不覺就在一群FXXKBOY 的簇擁下貿然走進了圈子。
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初見朱麗時的情形,這個來自中國內陸省份的淳樸姑娘T恤牛仔,羞澀中還帶有一份土氣。
僅僅兩年時間,她在臉書上曬的就是比基尼和邁阿密的沙灘照,還有她的美國男票。教會牧師看了照片說到,我原來只知道中國人保守,沒想到中國人也如此的開放和時髦。最使我難忘的是,後來她竟然出現在我的公寓,嬉笑著和我的美國室友麥克關上了房門。而這廝集郵般的女友,高矮胖瘦,黑白多變,早已司空見慣。
4
在美國人的心目中,兄弟姐妹會幾乎就是精英俱樂部的別名。如今活躍在美國政壇的名人,很多都曾經是兄弟姐妹會的成員。很多美國學生都和朱麗一樣,認為參加兄弟會、姐妹會是踏入社會,走向成熟,拓展交際的社會課堂。否則,不僅會被同輩恥笑,甚至不會被當作真正的男人或女人。
我無意評論個人私事,唯一感慨的是環境弄人竟致於斯。所謂橘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中國的橘子在美國這樣的土壤里,難保不長成枳子。
普林斯頓教授羅伯特喬治曾言,性泛濫「深深地傷害了人的尊嚴,隨便的性關係會帶來個人不幸並危害社會」。
在學生畢業離校前,許多學校都會有就業指導課程。其中有一條衷告就是,打掃乾淨每個人的社交媒體賬戶。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哪家公司願意僱傭酒精大麻精蟲上腦的員工?哪個丈夫能夠接納貪圖感官享樂約人無數的妻子?
在這個國家,性被視作吃飯喝水一樣的正常需要,從中學生書包里的避孕套,到男生在女票面前以老司機誇耀。
但是它同樣嚴謹和約束,從不能對異性長時間凝視,到一不留神就戴上騷擾的高帽。它傳承歷史,甚至還能上升到時代文化的高度,從搖滾樂的叛逆到性解放的洪荒大潮。它的開放和慘烈,從同性戀的自由到艾滋病的瘟疫噩耗,時刻都在給人類敲響警鐘。
古希臘神話中,天神普羅米修斯和弟弟厄庇墨透斯憐憫人類,不顧主神宙斯的禁令,從太陽神阿波羅那裡盜取了火種,教人們使用火的方法。宙斯為了懲罰普羅米修斯,把他綁在阿爾卑斯山下。
宙斯命令擅長雕塑的戰神瑪爾斯雕塑了一個女人,起名潘多拉,她拿著宙斯給她的盒子來到人間。當時人類全部都是男性,厄庇墨透斯經不住潘多拉美貌的誘惑,就在他靠近潘多拉的一剎那,潘多拉打開了盒子,疾病、災難、罪惡、貪婪等等從盒子中飛出,從此人間再無寧日。
大洋彼岸的美國校園裡,兄弟會這樣一種客觀真實的存在,豈不就是一個打開的潘多拉盒子?它使得美國校園文化得以薪火相傳,有人因此平步青雲,風生水起,有人卻從此墮入深淵,萬劫不復。
原文發於:美國大學裡的兄弟會是怎樣的一個會?|學島網
學島網網址:www.theshare.cn
學島網公眾號:theshare26
學島網微博:@學島網
有問題也可直接加微信:13817475196
美國大學最神秘的兄弟姐妹會中國學生和家長大多對於美國的兄弟會(fraternity)和姐妹會(sorority)知之甚少。如果你只知道這是一個入會要求嚴格、儀式復古的神秘組織,或者你覺得這無非是一幫喜歡開party的學生搞出來的名堂,那麼小WE很榮幸地邀請你一定要來讀一讀今天這篇文章。
其實除了布希父子曾在的耶魯著名兄弟會「骷髏會」,美國高校里還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兄弟會和姐妹會,通常分為social和professional兩種。大多兄弟姐妹會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少政界、商界和演藝界的紅人都曾是其中的成員。兄弟姐妹會慣常都以希臘字母來命名,所以也會被稱為Greek Life。
小WE在採訪中接觸到了許多在美國高校參加兄弟姐妹會的留學生,今天就請他們一起來揭秘這個最神秘的高校組織。
WE:當時你為什麼會想加入兄弟會/姐妹會?
陳馨:當時會想加入姐妹會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覺得裡面的人會彼此幫助,第二個是原因是它所帶來的社交網路,我希望大學裡可以多認識些有意思的人,畢竟畢業後就沒有像大學裡這樣的機會去認識那麼多人了。
羅昉芊:當時大二上學期過後,我的生活重心就是學習,我又是個閑不住的人,所以這樣的平淡生活讓我無法忍受。我覺得爸媽花了這麼多錢把我送出來,而我只是一味單調地學習,我對自己感到非常失望,所以我覺得我應該換一個生活軌跡。通過朋友的介紹我加入了兄弟會。
姜孜戈:加入兄弟會這件事是我來美國之前就想著一定要做的。因為我覺得兄弟會象徵著一種真實的美國文化和校園文化,不論是從電影里還是網上所看到的,兄弟會是很典型的一個美國人have fun的地方。
WE:你們成員之間的關係如何?
陳馨:每個人進去的時候都會得到一個big,相當於一個姐姐一樣的角色,她會送禮物,照顧你,你就會充當一個妹妹的角色。當然big也有也會有她的big,那人就是你的grand big,同時這個grand big還會有其他little,那麼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家族。大家平時會一起聊聊天,關係很親近,有時還會一個大家庭一起吃個飯。
WE:聽說兄弟會和姐妹會是很難進的,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過程?你是怎麼進去的呢?
羅昉芊:會有一個rush的過程,從同意你參加活動到你真正被接納有一個學期的時間,這期間你要做很多活動。我們當時14個人,分成4個小組,在6周里要籌集1500美金,辦一場professional event,一場philanthropy event和一場social event。要自己策劃,找投資,建立一個公司來進行籌資。
孔繁佳:進入兄弟會前有個rush過程,就是你要和兄弟會裡面的人聊天,在短短5分鐘的時間裡把自己推銷出去,讓裡面的brother記住你,因為每一輪會有投票,統計有多少的brother覺得你適合這個兄弟會,每一輪都會有淘汰。再說說我當時的情況,如果他們談的話題我不熟悉,我會說個幾句話,然後把話題扯到我熟悉了解的話題上,比如美食:學校附近新開了家好吃的餐館諸如此類的;我也會分享發生在我身上有趣的事情,比如大一剛來的時候找不到廁所;又或者是他們從沒聽過的新穎的事情。我平時也還是有做功課的。兄弟會裡大家喜歡討論體育活動,籃球、棒球、橄欖球,所以我平時會和同學一起看橄欖球、棒球比賽,也會去現場觀看比賽,還會關注網上的新聞。
WE:什麼樣的學生能進入兄弟會和姐妹會呢?
羅昉芊:兄弟會有兩種,一種是social,一種是professional,我加入的是professional的。Social的兄弟會,會做些比較瘋狂的事,而且中國學生基本不可能進的去。Professional的門檻低一點。說到底就是看你能不能和他們相處融洽,大家可以一起玩,有相同的想法,能和他們交流,因為兄弟會是個很緊密的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我覺得只要具備兩點就能進入兄弟會,一個是語言能力,另一個是你和他們要有著相同的熱情。有些想加入兄弟會的人太過功利,來這就是為了今後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自然也就不會被錄取。其實美國兄弟會就是個圈子,一個交朋友的過程。
WE:兄弟姐妹會平時會有什麼活動?
陳馨:我們姐妹會的宗旨是promote national literacy,所以會開展很多和讀書相關的活動,比如最近我們舉辦了buck drive的活動,讓大家捐錢。我們會找些認識的人,可能是從某一個兄弟會或者社團里拉一個人過來,作為我們的人質,他們的朋友就要通過捐書或者是捐錢來把他贖回去。我們也會做一些公益活動,比如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的志願者或者是滑雪比賽的志願者。大的活動一個學期會有1到2次,會持續好幾天,前期還會有策劃。小的活動的話會比較多。
羅昉芊:我們做過一個professional event,我可以很自信地說這活動是歷屆兄弟會裡面最成功的。我們舉辦了一個創業公司的招聘會,把南加州這裡的有招聘需求的創業公司組織到一起,也會有人分享自己的創業心得。這個活動辦得很成功,第二年我們就對它進行了冠名。參加的人數從第一年的三四百人擴大到了第二年的六七百人,並且我們對公司進行了篩選。
孔繁佳:雖然我們的兄弟會是social類型的,但也不是整天party的,我們會有定期的類似於講座的education。時間為1-2小時,內容不定。我們有一個主席,他會講一些歷史、禮儀方面的問題,有時我們也會邀請學校里的商務老師來講一些商務禮儀或者是風險管理這方面的內容。我們每個學期還會有一到兩次的公益的活動。我們上禮拜的philanthropy的活動籌集到了1500多刀。
姜孜戈:上個學期辦了一個career collaborator的活動,每個成員都會和一個已經畢業了的brother結對。他會對你的工作方面進行指導,比如我今年想找一份實習,他首先會對我的簡歷給出建議。一開始我的簡歷只有一份,但他建議我要為每個職位量身定做一份簡歷,每周我們會視頻,他就陪著我一份份地改,一共修改了20多份。其次如果某家適合我的公司有他認識的人他也會幫我推薦一下。
WE:加入兄弟會、姐妹會帶給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羅昉芊:其一是把我原來不滿意的生活換了個軌道,現在每晚睡覺前回想今天幹了些什麼,都會覺得很充實,這一天過得很有意思。其二兄弟會讓我認識了很多人,拓寬了人脈,這也是一個相當大的資源。還有就是還有讓我真正找到了熱情所在:創業。
孔繁佳:這為我的朋友圈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加入前你可能很難遇到這些同學,加入後,你一下子認識到了50多個brother。再者通過這層社交網,你還能認識到姐妹會裡的女生,對於人脈上的擴展是非常有用的。其實平時辦的education,諸如比如風險管理還有一些法律上的宣講,對我的幫助也很大。
WE:有什麼建議給想要加入兄弟會、姐妹會的同學嗎?
孔繁佳:在和兄弟會成員聊天的時候,如果不熟悉這個話題,那你可以先作為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去傾聽。如果有任何你可以接上的點,就趕緊切入話題。我發現中國學生在聊天的時候沒辦法切入話題,而美國學生在這方面很厲害。所以我覺得對中國學生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勇於從一點切入,加入大家的討論。
WE總結:
兄弟會和姐妹會可以說是美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愛看電影,你會在很多高校題材的電影里了解到美國學生與兄弟姐妹會的那些事兒,比如《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單身男子俱樂部》(Old School)和《動物屋》(Animal House)。兄弟會和姐妹會又是美國校園裡最神秘的一部分。如果你隨口問到一些學生,很可能他們的回應是緘默不語,彷彿是隱藏在校園裡的秘密組織。
就像上文和視頻中許多學生提到的,兄弟會和姐妹會對新成員的挑選非常謹慎;同樣你在挑選想要進入的兄弟姐妹會時,也需要非常謹慎,因為它並不像你所熟悉的「社團」,它更像是一個家庭,是你進入後會要朝夕相處的「家人」所在的地方。你們會一起學習、一起瘋狂玩樂,它也會成為你今後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整理: WE編輯部)
關注這個問題也有一段時間了,感覺這個問題的熱度比我想像中的要低。畢竟現在去美加留學的人越來越多,而對於本科階段的留學生的話,我個人認為沒有什麼能比加入兄弟會/姐妹會更能真正的了解當地人的心理及生活狀態了--畢竟酒後吐真言吧。 所以我也想把自己在兄弟會的經歷給大家分享一下,盡量能讓大家對兄弟會/姐妹會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首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我高中時候去的美國,目前剛剛讀完大二。過去一年我的生活主題應該就是兄弟會了吧:大二上學期的時候加入了Phi Sigma Pi Honor Fraternity,也就是其他人說的那種不以party為主的professional fraternity。但作為全美有名的party school的學生,我覺得自己應該去見識見識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於是在大二的下學期pledge了一個social frat。所以說我對這兩類frat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於這個問題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先簡要說說我加入的Phi Sigma Pi,看了一下,這應該是知乎里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個frat了,很多人都有過加入的經歷。先放一張自己成為正式會員那天的照片 (我就這樣把自己的形象暴露了)加入這個frat是因為當時收到了一份他們招人的郵件,態度誠懇,而且註明了自己是「honor」,虛榮的我就屁顛屁顛地跑去參加他們的見面會了。見面之後覺得和裡面的brother也都還了得開,於是我就決定rush了。
請消除對它的刻板印象,它絕對不是黑社會,和中國的古惑仔不是一個概念。
兄弟會(fraternity)和姐妹會(sorority)是美國學校園最有特的學生組織,我敢說在中國是絕對體驗不到這樣的大學生活的。
1.兄弟姐妹會的主要活動之一是討論學術!!!!
最早的兄弟姐妹會是一群學生為了能夠在一 起討論些教授們認為分有爭議的話題秘密形成的組織,他們定期集會討論學術問題(是的,你的眼神兒沒問題,他們會正兒八經地討論學術問題),當然也會一起過今朝有酒今朝醉這樣放浪形骸的生活,人群性格使然。?
幾乎每個美國大學都有兄弟會、姐妹會,包括你們眼中那些高大上的藤校。參加兄弟會 和姐妹會在美國校園也被稱作「希臘生活(Greek life)」,因為每 個兄弟會、姐妹會通常都 1-3個希臘字母來為 的組織命名,例如ΓΨΦ,看上去非常神秘。
你們所看到的影視片中,兄弟會、姐妹會也被描繪成一群party animal(派對狂)聚集的組織。這類電影中最有名的是由John Belushi主演的《動物屋》(Animal House)。Belushi在這部戲 扮演Bluto,是個兄弟會會員。他滿臉痘痘擠來擠去,每天參加派對狂歡不務正業GPA得0分。
如果你對這些虛構情節信以為真,那就圖樣圖森破了。
電影畢竟是電影,現實中的兄弟會、姐妹會可能處於古希臘式學術團體和Bluto參加的 腐敗團體之間。另外,參兄弟姐妹會也是拓展 人際關係的好方式。畢業後,覆蓋全美的會員網路也許會在將來對你的工作生活提供巨大的幫助。有個威望極高的全國性組織叫Phi Beta Kappa,對學術要求是極高的, 能夠加 Phi Beta Kappa是無上光榮的。
2.如何入會要加 兄弟姐妹會可不是交交會費這麼簡單的事。每個兄弟姐妹都把發展新成員看得極其重要,目的是為了使傳統 代代傳承下去。有些兄弟姐妹 對 新 會有學術成績上的要求,但是部分的組織都要求加 者「表忠 」。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樣才能表現出你對組織的忠貞不渝呢?答案是:完成組織布置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聽起來有些可笑,但是你不要低估了美國人的入社決心。
新生常被要求去偷內褲、裸奔、在碎玻璃上做俯卧撐來證明決心。
兄弟姐妹會這樣做的意圖是什麼?我估計,是應了有付出才會珍惜這個理,中國不也是這樣,拜師學藝除了看天賦也要你能表決心,這點上全世界都一個樣。
?3.參加兄弟、姐妹會的好處。
上面說了,參加這樣的組織,畢業後便有了遍布全美的人際網路,而且這樣的網路緊密性很強。
加第二個主要好處就是,會員能一起住獨棟公寓。多數兄弟姐妹會在校園內或者校園周邊有屬於 的公寓,不同年級的兄弟姐妹們可以生活在一起。當然他們會物盡其用,公寓不僅可以用來住,也是召開派對的絕佳場所。 不過想去參加他們在公寓組織的公開派對時一定要小心點,因為那裡到 暗藏殺機—— 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嘔吐物。?
?4.我所在的耶魯里,兄弟、姐妹會是什麼情況?
在耶魯大學,「希臘生活」 的氛圍並不濃厚。
主要原因有兩個:
1.耶魯的住宿學院體系相當完善,不同種族國際年級性別的學生混住(這一點模仿英國劍橋和牛津)其性質和作用接近於兄弟姐妹會,所以大多數學生不再樂衷於參加兄弟姐妹會了。
如果加兄弟會就必須搬出去住,而我特別留戀我原本的宿舍,所以到畢業那年我也沒能真正體驗過純正的希臘生活。(嗯,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2. 耶魯大學其他秘密組織(相較之下兄弟姐妹會就公開得多了)也很多。最有名的當屬「骷髏會(Skull and Bones)」。這個美國最著名的秘密精英組織每年只吸納 15位耶魯大三學生,其成員包括了眾多美國政界、商界和學界的重要人物。「骷髏會」的選拔標準和入會儀式今都是個謎,成員在耶魯校園內的聚會場所—墓地 (tomb),也從來不對外開放。關於「骷髏會」的一切都是那樣神秘,甚至許多人認為一些美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是由該會成員策劃的。然而,後來經記者調查,「骷髏會」與普通的大學社團並無差別,Who knows?關於美國top學校的料幾天幾夜都講不完 。
以上。
推薦閱讀:
※美國費城是怎樣的一座城市?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
※美國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對比關係和中國的類似嗎?
※為什麼有的英語母語者會強調自己的中間名?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有的中間名用全名,有的僅用首字母?
※為什麼跟美國人說我叫Stella他們露出了非常神奇的表情?
※60、70年代的代表性美國文化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