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大主要電視台與主要報刊的政治傾向是怎樣的?
Fox明顯偏向右派(Conservative,保守派)
MSNBC明顯偏向左派(Liberal,自由派),ABC、CBS、CNN也比較左傾,程度不同整體來說,美國電視台中只有FOX一家偏向右派,所以在大選中各電視台的報道總體是偏向民主黨的。不過各大電視台雖然有自己的政治傾向,但在新聞事實報道中總體上仍然堅持客觀性,政治傾向更多的體現在評論環節。
報刊雜誌中,《華爾街日報》、《標準周刊》是偏右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時代》、《新聞周刊》都是偏左的。同電視台一樣,報刊雜誌也「左傾」的比較厲害,大概是媒體人天生就有自由派傾向。
推薦《經濟學人》的一篇報道「Impartiality: The Foxification of news」http://www.economist.com/node/18904112
謝邀。
政治傾向,又是政治傾向,我最近回答了兩個美國媒體界政治傾向的問題了,分別是「如何評價美國幾大電視 Talk Shows 的特點、優劣和政治傾向?」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39192/answer/14819023和「美歐各個重要的雜誌背後主要左右政治立場是怎樣?」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09912/answer/14708004,所以報刊中的「刊」可以從這裡看一看,電視和報紙幾位都說得很好了,我想說說關於「政治傾向」這個話題。
可能最近The Newsroom的火爆,加之新聞的接觸和人際傳播中的談資,對於美國不同人群、團體所持有的政治傾向很多人都有些了解。只是若是就事論事、追本溯源,有時候會發現進入了一個浩瀚無垠的海洋,沒有盡頭。
最近讀到的Pennsylvania Avenue http://www.amazon.com/Pennsylvania-Avenue-Profiles-Backroom-Washington/dp/0812976584/ref=sr_1_1?ie=UTF8qid=1342084396sr=8-1keywords=Pennsylvania+Avenue ,其中談到了黨派間的分歧和不同的政治傾向。之前讀到過黃繼新老師拉里·埃里森故事的譯稿,我也追隨其步伐,把這部分翻譯出來,算是對於「政治傾向」這個標籤給出一個解讀的角度。覺得答非所問的,摺疊我吧(當然,感謝我是不反對的)。
分歧,永遠是賓州大道 [1] 政治生活的一部分。美國民主誕生以來,美國人就根據不同的意識形態和興趣,不同的種族和信仰,不同的地域和異見而各處居所。但是,今天的分裂卻呈現出了新的特徵。權力在兩黨間的過於分散,無論是對於充滿爭議的法案,抑或是推動提案的通過和實施,都沒有人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掌控力。簡而言之,就是無人負責。
審視上一代美國人的政治生活我們不難發現,選民獲取的主要信息,就是國家兩大主要政黨在各項議題上格格不入的姿態:民權、女權主義、性別革命、社會福利、稅收和政府開支、越戰。選民們還看到這種分歧持續不斷,未見彌合。競選幕僚比過去更精於信息的擴散與傳播——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直投郵件,直到互聯網,無所不用其極地強調各自的立場,最終的目的無非是要自己的候選人從中獲益。這一切發展到今天的結果就是:處於黨派衝突之中的意識形態分歧變得更加尖銳。曾幾何時,共和黨既能擁有來自商會實幹人士的支持——他們大多來自共和黨政治腹地美國的中西部,同時,它也能籠絡到位高權重、出身貴族的東北政客,例如小布希的祖父,如今的共和黨黨員,變成了清一色的保守派;曾幾何時,民主黨能讓南方種族隔離制度的擁躉和北方黑人、猶太人和天主教徒共處一個黨派屋檐下,如今,民主黨只是左翼人士的天堂。在美國政治圖景中,中立人士往往包括南方的保守民主黨人士和東北部的共和黨人士,這群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兩黨隔閡,讓分歧不至於持續加劇。今天,這群人中的保守民主黨都變成了共和黨,而來自東北部的自由派共和黨也幾乎在政壇消失了。政治圖景下的中間地帶,變得異常空曠而凄涼。當代政治中所採用的技巧和手腕加劇了黨派分裂。當在國會山忙碌的立法者回到自己的選區,他們會發現,自己的選民的政治立場和自己如出一轍。今天的科技讓候選人可以準確了解到每個街區乃至每個住戶的投票偏好,對這類信息的處理和分析,選民分析專家能識別出更加穩妥、更加同質化的選區,結合每十年一次的聯邦人口統計,這些數據對於立法者而言都是他們競選時的重要參考。來自弗吉尼亞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Tom Davis說,現在不是選民選議員了,而是議員在挑選選民。 [2] 於是,保守派議員為了連任,可以在最大範圍內找到保守派選民宣傳競選綱領;對於自由派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一旦確立了自己的地盤,國會議員再也沒有必要招惹其他選區和其他選民,他們的就業問題也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些議員要做的,只是照顧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讓選區內的本黨同僚滿意即可。21世紀的科技進步,帶來了高水平的選區劃分技巧,而這種再分配也讓高度黨派化的風險降至最低。2002年至2004年之間,在加利福尼亞州53個聯邦眾議院席位中,沒有任何一個席位出現過黨派更迭。 [3] 即使在被普遍視作政壇動蕩的2006年(當你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拿下參眾兩院多數席位),共和黨也只丟掉了第11選區的眾議員席位。這麼說吧,最近的選舉結果表明,在下一次選舉中,這53個席位發生黨派變更的可能性小於1%。媒介生態的發展也讓各黨派自說自話的現象愈發嚴重。有線電視網的崛起,談話節目遍地開花,電郵宣傳攻勢,博客和聊天室,這些加劇著碎片化的公共傳播,引發孤立乃至狹隘的對話。曾任職於國家安全委員會的Elliot Abrams向我回憶起里根時代。那時候的華盛頓,一到晚上6點半的時候,所有的目光都轉向在CBS、NBC和ABC三大電視網播出的晚間新聞,它們在媒體中的重要地位讓自己的聲音成為所有政客必須關注的焦點。包括著名記者Sam Donaldson和Lesley Stahl在內,他們選取素材並構建新聞框架,對政壇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如今,廣播電視新聞網讓位於有線新聞網和互聯網兩大巨頭,它們24小時不間斷新聞模式讓政治新聞永不停歇。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興新聞機構經常基於預設的理念和意識形態傳播單一政黨的新聞。密蘇里的保守派人士可以每天享受Rush Limbaugh的節目 [4] ,與此同時,加州自由派人士可以隨時瀏覽和他們志同道合的Markos Moulitsas的博客Daily Kos [5] 。 今天,Abrams說:「我甚至都不看晚間新聞了。反正看晚間新聞再也不是什麼大事了。」Abrams不是個例。尼爾森收視率調查顯示,上世紀里根競選總統時,晚間7點時有75%的電視機播放的頻道是三大電視新聞網;待到小布希的第二任期(2004年至2008年,譯者注),這個數字跌倒了37%。這個趨勢表明,所謂的成功政客,過去要做的是緩和黨派激憤,而現在,要做的是迎合、喚起黨派激憤。這個趨勢的代價就是:對於那些遊走於濱州大道的政客來說,他們曾經強悍無比的尋求政治妥協的能力逐步喪失了。過去,華府存在著聚攏政見不同者的機構,它們儘力彌合黨派分歧所帶來的溝壑。但是這些機構在逐漸削弱,消失殆盡。今日的華府,由於兩黨的分歧,即使個人層面的社交活動,也很難看到他們互通有無了。要知道,過去的通勤可不像今天這麼便宜快捷,大多數國會議員和家人都住在華府周邊,不敢離得太遠,這也為政客之間的社交和溝通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如今他們卻盡享交通之便利,對於國會議員,尤其是面臨兩年一次選舉的眾議員來說,周末呆在華盛頓的時候越來越少了。他們的工作模式可以簡單概括為「周二至周四」,一到周末,就會返回選區,然後就是和選民見面,爭取保住席位。 在任時間長達半個世紀的聯邦眾議員John Dingell是來自民主黨的著名政客,其父親也曾任聯邦眾議員。他回憶起他第一次到華盛頓的時候,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從密歇根州乘坐12個小時熬人的火車,之後,他更多地選擇長途汽車往返於華府和密歇根。這兩種方式都是既痛苦又耗時,所以不能頻繁往返。於是,來自密歇根州的所有議員都住在華盛頓,在這裡,民主黨和共和黨彼此十分熟悉。「現在呢,大家誰也不認識誰,」Dingell無奈地說。舉個例子。姑且叫做「堪薩斯州聯邦參議員Sam Brownback『兩點一線』的生活」吧。他的愛人和五個孩子沒有搬到華盛頓,還是住在Topeka,他的愛人很少來華盛頓,他笑著說,「一年也就一兩次吧」。於是,Brownback在工作日過的是單身漢的生活,平常和其他眾議員在華盛頓合租度日。不過現在,他在離國會山幾個街區遠的地方買了一戶小公寓,目前和一個同事合住。周末他乘飛機離開華盛頓,要麼回家,要麼參加本黨的地方選舉集會。長期以來,國會的健身中心都是議員非正式的會談場所。年輕的共和黨政客,包括Donald Rumsfeld(小布希政府的國防部長,譯者注)和老布希,會和年輕的民主黨政客,比如John Dingell,一起打板手球。這裡也會舉行一年一度的非正式晚宴,民主黨和共和黨人相聚於此,抽煙,打牌,閑聊。現在,這種年度晚宴也不見了蹤影。當然,議員夫人們曾經也時常一起吃個午餐逛個街,現在一個月能有一兩次就已經很不錯了。Cokie Roberts是一名記者,也是一對議員夫婦的女兒。在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的節目中,她說起這幾十年以來華盛頓、尤其是國會山發生的社交氛圍的變遷,流露出遺憾和酸楚。 Roberts的爸爸Hale Boggs是民主黨的眾議院多數派領導人,他死於空難,由妻子Lindy Boggs接替了他的職位。她童年最好的玩伴,是共和黨眾議員Bill Miller的女兒。在1964年大選中,Bill Miller是共和黨一方的副總統候選人。在Roberts眼中,一天勞頓辛苦後,黨派分歧被擱置在一邊,議員們「聚在某個人的辦公室,開瓶香檳,閑聊放鬆」。大多數議員舉家搬到華盛頓,在他們眼裡,華盛頓就是家。「夫人們彼此熟識,有專門的議員夫人俱樂部,我和尼克松的女兒一起去舞蹈學校學習。不少夫人一起加入美國家長教師聯誼會(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和一些慈善組織……如今這些都是過眼雲煙了。」她還說,沒什麼人住在華盛頓,初次競選的時候,他們越來越把華盛頓當靶子,華盛頓簡直成了「波多馬克河畔的索多瑪(a sinful Sodom on the Potomac)」 [6]。黨派的意識形態愈發嚴重。
注釋[1] 賓夕法尼亞大道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一條街道,聯結白宮和美國國會大廈,是所謂的「美國大街」(America"s Main Street)。[2] 選區劃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選票的流向和成功與否,衍生閱讀推薦 《選區劃分,大有學問》http://www.zhengtan.me/?p=921 [3] 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後,自2002年國會中期選舉開始,加州聯邦眾議員席位升至53個。2003年來,除了加州第11選區的眾議員席位在2006年中期選舉中由民主黨變為共和黨之外,沒有任何一個黨派之間的變動(見下圖)。10年,52個席位,沒有變動。是你的總歸是你的,「席位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摘自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congressional_delegations_from_California
[4]美國排名前列的廣播談話節目,著名保守派廣播節目。
[5] 美國激進的左翼網站[6]依《舊約聖經》記載,索多瑪是一個耽溺男色而淫亂的城市。在英文中,是帶有貶義的詞語。華盛頓特區,位在美國東海岸大約中間的部位,被包圍在馬里蘭州里,西南以波多馬克河(Potomac)與維吉尼亞州相隔 。前面的答案靠譜,說一個電視台對政治的影響力:
作為右派大本營,默多克旗下的fox可以說對共和黨選戰都有不少影響,默多克看來不喜歡羅姆尼,所以Fox news對羅姆尼的支持可謂不痛不癢,默多克更欣賞的共和黨人是現任新澤西的州長大人,他曾經數度想邀請州長大人出山,不過未果。
Fox 上的態度大概代表了共和黨基本盤,就是所謂廣大紅脖子保守派,所以看來溫和的羅姆尼難以得到這些人堅定支持(太文質彬彬,不夠hard或者土氣),看看共黨頭號狗頭軍師卡爾洛夫之流的人,他們才是共黨能選贏的保證。捋清楚的話我覺得不用說很多啊……
一、報紙和期刊方面。
報紙方面,
知名的三大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以及《波士頓環球報》傾向自由派,
《華爾街日報》《華盛頓時報》傾向保守派。
期刊方面,
《新聞周刊》《時代周刊》傾向自由派,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傾向保守派。
二、電視台方面。
五大電視台:美國廣播公司(ABC)、全國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福克斯電視台(FOX)
其中CNN是自由派旗艦,而FOX是保守派旗艦。ABC、NBC和CBS比較偏向自由派。
順便補充無線廣播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美國公共廣播電台(PBS)都是傾向保守派。
大多都是偏自由,有興趣的話,有兩本的入門書講過美國的media bias, 證據也是蠻有意思的。
一本是,著名公知Noam Chomsky和Edward Herman的 Manufacturing Consen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ass Media, 他們的主要觀點是說燈塔國的媒體是自由主義宣傳機器。
另一本是 Tim Groseclose的 Left Turn:How Liberal Media Bias Distorts The American Mind. 其中他自創(主要是做對比)了一個尺度來衡量政治傾向 (0是最保守,100是最自由,書裡面他詳細解釋了他這個尺度是怎麼來的)這樣看來可能會比較直觀:
Media Outlet Slant Scale:
Washington Times 35.4
Fox News Spec. Rept. w/ Brit Hume 39.7Newshour with Jim Lehrer 55.8CNN NewsNight with Aaron Brown 56.0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56.1Drudge Report 60.4
ABC World News Tonight 61.0NBC Nightly News 61.6USA Today 63.4NPR Morning Edition 66.3NBC Today Show 64.0Time Magazine 65.4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65.8Newsweek 66.3CBS Early Show 66.6Washington Post 66.6Los Angeles Times 70.0CBS Evening News 73.7New York Times 73.7Wall Street Journal 85.1作為對比,這是他衡量政客的尺度:
----------
還有一個Podcast,有興趣可以聽聽,鏈接如下
How Biased Is Your Media?: A New Freakonomics Radio Podcast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的大公司能用少量的政治獻金來成功遊說國會和政府?
※如何看待台灣的民粹主義?
※為什麼歷史上最重要的兩位保守主義者埃德蒙 柏克和哈耶克,都不承認自己是保守主義者?
※《紙牌屋》中羅素競選失敗到底是不是弗蘭克計劃中的?
※緬甸北部武裝動亂會對世界造成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