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在中國公司收購一家美國公司有哪些途徑?具體來說要報那些部門審批?有哪些方法可以合理避稅?


請聯繫專業律師,並就諮詢或方案支付費用……


這個問題問得比較大,的確要收費。。。簡單說兩句

1,收購有哪些途徑。

其實不是很明白樓主具體想問什麼。試著從幾個角度說說。

按照出資方式,無非是現金收購、股權收購、和混合。但涉及中國的上市公司的跨境換股收購沒有成功案例,所以請直接忽視後兩種。

按標的類型,假如是非上市公司,很簡單,直接找股東談就是了。投行、審計、律師之類的按部就班地請,一步步來。假如是上市公司,就複雜一些。尤其要注意兩點。一,美國不採用強制要約收購制度,沒有定死具體的收購到多少比例的股權必須出發mandatory tendering。但是美國對於股東的要求,尤其是上市公司股東的要求很高,對他們而言所謂的fiduciary duty必須極其重視。舉例說,假如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不聲不響地賣了公司10%的股權,千千萬萬小股東中有幾個覺得不爽,你一個人賣高價,不帶我們小股東玩,搞個集體訴訟,分分鐘把你玩死。所以一般來說,這方面都及其小心謹慎。反過來說,就算是主動tender收購所有股權,SEC還會去檢視大股東是否有做充分的研究?有沒有找遍這世界上所有可能給出更高價的潛在買方?有沒有對小股東的權益照顧周到?這些,都得考慮。

按收購的方式,分所謂的善意和惡意。理論上,任何收購都只要股東肯賣就行,但個人經驗是,對於中國公司去收購海外公司,當然美國公司也不例外,除非你是久經沙場、對當地文化、管理、環境等的掌控得心應手,如李嘉誠李生對於歐洲市場的熟悉程度之流。。。一般不建議中國公司對美國公司進行惡意收購。說實話,不是你玩得轉的。所以一般都會先接觸大股東;大股東有意願,跟管理層直接溝通,給管理層吃點定心丸(這兩步有事會顛倒);再全面進場推進。

2.審批

國內:主要就是國資委(如果是國企,第一步就是和國資委溝通,當然如果國企上頭還有上級國企、央企等三大姑八大姨的該怎麼報你懂得。。。這個過程往往非常痛苦),發改委,商務部(取決於行業和大小,層級不同),再大的項目還要經國務院,假如是上市公司當然證監會跑不掉。這些是大頭,小的舉不勝舉,比如外管、商務部審批時可能還會徵詢收購當地使領館的意見、徵詢行業協會意見,工商部門等等等等等等。。。

國外:常規的部門如SEC之流不多說了,美國的話要特別注意CFIUS。假如所涉及的行業是敏感性行業,包括高新技術、軍事相關(或者哪怕你收購的標的n年前賣過一個指甲刀給美國國防部,額,這個玩笑開過了,但point是要很小心。)、或者僅僅是因為具有一定公共關注度的行業(比如食品飲料、零售等日常生活中美國人都知道的品牌或者公司),都需要提前布局,做好充分準備。有必要時需要準備好PR方案,請專門的PR顧問,請大投行來幫你做些lobby。CFIUS的作用類似商務部的安全審查,其實說反了,應該說是商務部學CFIUS的。。。

哦,對了,別忘了自己公司的董事會和標的公司董事會,這個雖然不是regulatory approval,但也是approval,而且法律文件經常會以這些審批的完成為前提。

3.合理避稅

嗯,這個問題我也希望有高手跟我好好講講。。。

就我的理解,和稅務相關有幾點:

要研究好標的公司稅基,是否在美國本土,還是本身有offshore structure;是否存在遞延所得稅資產,其形成原因、以及評估以後是否有機會抵扣;考慮到未來退出時,還應該提前布局,設計好做deal的股權架構,多設幾層offshore structure,為未來轉讓時避稅做好考慮,比較普遍的有cayman或者bvi加香港;最後,這兩年美國很熱門的tax inversion,你也可以去研究下,但老實說個人感覺跟中國公司關係不大。


你應該聯繫諮詢公司或者會計師事務所給你做評估了。


推薦閱讀:

一般納稅人的合理避稅有哪些方式?根據什麼原理?
中國的個稅徵收和管理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是否會形成類似於美國的立體化稅務產業鏈?
蘋果公司避稅所用的 『double irish with a dutch sandwich』 方法具體怎麼操作?
國家稅務總局對間接轉讓中國應稅財產是否超越了中國徵稅權?

TAG:美國 | 避稅 | 國際經濟法 | 海外併購 | 涉外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