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復旦大學鍾揚教授的貢獻?

復旦大學長江學者鍾揚教授不幸車禍去世,他倒在了為人類尋覓種子的路上!_搜狐教育_搜狐網


他毫無畏懼

種子已經種下

有陽光 有雨露

終將發芽

不是傑出者才做夢

而是善夢者才傑出


我們都以為會在遙遠的某一天聽聞這個可愛的胖子因為長期高原工作+不健康飲食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而倒下。

沒想到是這種結局。

看著書架上他翻譯的課本不知道說什麼好。


復旦大學生科院大二學生。

今天中午參加了為鍾揚老師折千紙鶴的活動。諾大的辦公室,一串一串的白色千紙鶴。

弄生物的,大多數人名聲不顯赫,待遇不豐厚,但是有成就的,無一不是滿腔熱血。鍾揚老師是復旦生科院研究生院院長,做到這個成績了,已經可以坐在辦公室里,指導著手下一批人幹活了。不是說在實驗室里,辦公室里就不好,而是他身居高位,依舊願意去吃最苦的苦。說實話,在西藏待十三年收集種子,我做不到。因此我更加敬仰他。

種子庫的貢獻自然不必多說。鍾揚老師的另一個偉大之處便是他同時培養了眾多學生,包括許多藏族學生。他們能夠完成他未競的事業,也能將心靈的種子傳播下去。

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一位生物學家,也是一位教育家。

遺憾的是,入學一年多,未曾聽聞他的名字,更不曾選修一門他的課,聽說這門課的評價非常好。昨晚看了微電影《播種未來》,方知有這樣偉大的人物,然而英魂已去。

生科院里不止有鍾揚老師,還有許許多多同樣矜矜業業的老師。每次與他們交談,我都會想,可能這就是我希望成為的人物,一個好人,同時也有一些本事。

這些生物學家所收集的,不僅僅是種子庫里的植物種子。至少在我這樣的學生心裡,也種下了一顆種子。


上一位能讓我旦生科院的同學們折千紙鶴的老師是:

08年,談家楨院士

鍾老師的貢獻並不在於學術上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發現,但是只要聽過他講課的人,都會心甘情願地為他折上一隻紙鶴。

八年前我旁聽了他的生信(因為選隔壁羅澤偉老師的生統課考試簡單),六年前在中科院又聽了他的講座,正是這兩次課程讓我走上了生信的道路,算是我生信道路上的啟蒙老師吧……

聽他講課的那種感覺,就是撲面而來的人格魅力。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聽過鍾老師的bio2000, 時間太久遠已經記不得內容了。

跑野外特別特別不容易,何況是高原。

這個時代大家都在空調房裡發文章賺快錢-當然這也沒什麼不對的- 是應該給出野外的老師多一份尊敬。


首先謝謝 @芝士喵 的邀請。作為一個菜雞大二學生完全不敢也沒有資格說評價,只是說說我的感受和想法……

前幾天才在知乎看到鍾老師在西藏的工作,各種欽佩,結果今天突然傳來了這樣的消息……出事地點居然還是我的家鄉,又多一份沉重感。

接下來是正題:

種質資源是一個容易被遺忘的關鍵所在。

一方面應用方面的需求要求我們發現更多「有用」的基因、改造出更多「優良」的品種,另一方面我們對各種物種的了解與描述遠遠沒有達到詳盡的程度,更何況現今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下降互為因果,將所有生物一起,一步一步推向漩渦中心。

所以,發現、梳理、保存種質資源尤其重要。畢竟生命太複雜精妙,我們現在差不多只能在原有的體系上修修改改,拆個東牆補西牆,合成支原體全基因組放進去掉DNA的殼裡就敢放合成生命的衛星,脫離了尋找和篩選,我們很難憑空去創造什麼。

看看周遭的文明,哪樣東西不和生物圈密切相關?我們多麼脆弱,多麼依賴其它的所有的生物,它們的減少和消失是我們的災難。

鍾老師在西藏的工作就是替我們開拓、保存、維護種質資源的寶庫。在西藏這樣資源豐富卻缺乏人們了解的地方,結合鍾老師的人生軌跡,這樣的選擇、堅持和傳承尤為珍貴。

說不定哪顆鍾老師採集和保存的種子里,就藏著一個驚喜,藏著全人類的福祉和未來。

這才僅僅是主流的人類中心主義的角度。鍾老師工作的意義當然絕非僅止於此。

這是鍾老師人生價值的一個方面,也是我們痛心疾首的原因之一。

關於使鍾老師殞命的事故詳細情況還不清楚,若有責任方,希望可以認真妥善地處理,讓傑出科學家的英靈得以安息。

希望有後來者繼續鍾老師的事業。

希望總有善夢者跋涉在路上。

鍾老師一路走好。


也許,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用鮮血和生命去祭祀。

鍾揚老師把生命獻給了生物學,獻給了西藏。

我們在青藏高原走過的每一步路,都是前輩們用汗水和鮮血、甚至生命踏出來的。

我是個植物系統學工作者,在可敬、可愛的鐘老師身上,或多或少會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

只有默默努力把工作做好,把事業繼承下去,才是對鍾老師最好的紀念和緬懷。


鍾揚的貢獻有三個層次:

從純學術的角度看,鍾揚有多學科的背景,致力於分子進化的研究,但並未做出真正重量級的工作。他說最佩服的一個人是國際上這個領域的巨擘楊子恆(百多年來首位華裔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可見這也得是看跟誰比了。

從教育、傳播的角度看,在生物信息等相關領域做出的貢獻國內恐怕無出其右者。他頻繁地在復旦內外上課、講座和科普,在這個國內並不夠強的方向上教書育人,傳之社會,功莫大焉,不知道多少學子與公眾受益匪淺。他走了,帶走的是一座移動的圖書館和研究室,復旦、學界與公眾皆難找到他的替代者。

在近年來轉入青藏等地之後,他已經成為一名真正為國家、為未來擔負起一份使命,披荊斬棘的領路人。如風所至,皆是國士情懷,和他的身材一樣魁梧。這種境界的人無論在做什麼,都是民族的脊樑,社會的力量,屬於文明的燈塔最頂層的那片光,對一個國家的意義不可估量。

斯人已去,唯有二聯敬輓:

縱橫多學,塞上驟然風止,東西猶思聞鍾揚;

一曲半終,申城弦斷樂崩,南北秋雨殤先生。

揚子江東,有夢在西,問道何敢忘師道?

鐘聲猶在,已成絕響,學生誰不念先生!


謝邀

:夫子何命焉為?

:於高山之上,覓草木之實,存萬世之秋。

下午在做實驗,聽師弟師妹們討論,說鍾教授去世了。我就奇怪,前幾天還在看他在西藏收集種子的文章啊,怎麼那麼快?!

趕緊查了查手機,原來是真的。當時心裡就一頓——

"哎喲,就這麼個人,怎麼說沒就沒。你走了,種子誰來收集啊!"

他曾跟我們說,他跑到那麼高的地方,很多內地學生都不願意待,太苦了。

為什麼去西藏?西藏物種資源異常豐富。為什麼要宣傳,要走入大眾?那麼辛苦的工作有人願意做嗎?不宣傳,在辦公室里指點江山的領導們怎麼給錢做研究?

前幾天還在懟一知乎人士,因為在他高尚的價值觀看來,植物分類啊什麼的基礎研究工作都應該取消,沒什麼意義也創造不了價值。大家都應該去學經濟當程序員賺錢。

然而,鍾教授就是和活生生的例子,他沒有去研究經濟也沒有待在大上海的辦公室,而是跑去那高山之上做一些綿薄之力。

他是個夢想家,比起情懷,他比鎚子老總不知道強多少倍。可惜啊!

說句不客氣的話,西藏物種資源那麼豐富,有幾位科學家去研究了?


鍾揚,是一個又能幹,又能說,又能喝,又能搶,上上下下搞得定,科研做官樣樣行,十項全能選手。可惜了。

ps,鍾揚老師曾重病一次,險些喪命。腦出血心臟搭橋,剛恢復差不多,準備最近再去西藏。西藏大學生態學進入雙一流,鍾老師篳路藍縷,居功至偉。


【一席】我來講一下在西藏收集種子的故事,聽起來可能非常浪漫。

當然也有人說,如果一百年以後這個種子沒有用了呢?我期待著看到種子沒有用的那一天。說明什麼?說明那個植物還在。

國士無雙,大抵如此。

今日的申城,暴雨如注,雷聲轟鳴。我覺得,上海是在慟哭她優秀的兒子慘遭橫禍。

在我心中,鍾揚教授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品德高潔,著作等身。據說,在復旦的畢業典禮上,有西藏同學為他獻上了潔白的哈達。

此外,他的課也是復旦最風趣幽默的課之一,我真後悔當年沒有選修鍾老師的課。去年,我又與和鍾老師聊天的機會擦肩而過。沒想到,如今卻已是天人永隔。

真是天妒英才啊!鍾老師,一路走好。願天堂里有更多新奇的植物讓您去發掘、播種。


「浪漫」是媒體給鍾揚先生工作貼的標籤。

他本人也在一席的演講也自嘲式地說 「我們專業聽起來可能非常地浪漫」。

浪漫的背後艱辛是不被大眾所見的。

為了搜集椰子的種子,要拉兩大卡車。

為了搜集光核桃種,要裝兩大麻袋。還要「忽悠」當地老鄉把兩大麻袋巨難吃的桃子 吃的只剩桃核。

我對鍾揚先生的直接印象就是,一個教師的敬業精神和人類個體對未知的探索的勇氣及對世界的責任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想不出有比這句人盡皆知的詩更好來形容他的話了。

中國人講究的就是傳承,這一顆清潔的心必將會影響一些人。


我差點報了植物學(認真臉)

鍾揚教授曾在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呆了16年,後來去了復旦大學,再後來鍾揚教授請纓去西藏支援西藏教學,鍾揚教授作為長江學者紮根在西藏大學工作,這在正教授中是很少見的

鍾揚教授說「我有責任和他們一起把青藏高原的生物學科建設好」

鍾揚教授是真的把自己奉獻給了西藏,每次看老師介紹自己都會加上西藏大學真的很感動老師的誠意和奉獻

鍾揚教授在他的藏族學生心中播下對科學信仰的種子,這顆種子,同樣也可以改變世界。

老師也在身體力行的實踐教育的公平性。這種學術態度真的值得現在的名校去反思。

有人問鍾揚還要在西藏待多久,他堅定地說:「不拿到藏大的植物學博士點,我絕不離開。」

鍾揚教授的雙胞胎兒子取名雲杉和雲實,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名字。

鍾揚教授也把自己比作裸子植物,像松柏,在艱苦環境下生長起來才有韌性,生長得慢卻剛直遒勁。

或許這就是對植物學最深沉的痴迷和熱愛吧

鍾揚老師想為上海造一片紅樹林,傳統來說,紅樹林分布在低緯地帶,學界普遍認為上海不可能成活,老師帶回了10種紅樹林幼苗,第一年失敗了,第二年奇蹟發生了,全部存活,他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寓意,人和樹都要堅持下去」

鍾揚老師也很有人文情懷和濟世情懷

願老師在天堂安息

願老師的學生能傳承老師的品性和意願

更希望中國高校能有更多像老師一樣的大學教授出現

任何生命都有結束的一天,但我毫無畏懼,因為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而我們採集的種子,也許會在幾百年後的某一天,生根、發芽,到那時,不知會完成多少人的夢想。


研究生剛開學,聽了鍾揚教授關於論文的寫作與學術誠信問題的講座

這是我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想必也會指導我的研究生的整個階段吧。


當我在糾結知乎「十萬想法」到底要寫個什麼想法的時候,鍾老想保存更多的種子。當我寫完想法,繼續抱怨工作太辛苦,薪資太低的時候,鍾老在野外搜集種子。

不是傑出者善做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

一直都以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是條梗,平時也都以鹹魚自嘲。知道鍾老後,這是我第一次為自己沒有夢想而感到羞愧。

在午休的辦公室看了鍾老以前的發言稿,哽咽到現在。不知道沒有夢也沒有想法,只知道得過且過。偶爾有那麼一點想法卻從來都沒有實施過,光是想想就覺得自己已經很牛逼了。這樣的自己卻還一直理所當然。

寫完才發現偏題了,但這就是鍾老給我帶來的最大感觸。現在才知道也不算晚


謝邀。素未謀面,對教授的研究和事迹了解不多。

http://mp.weixin.qq.com/s/SBCb0g1fzxRSZM7PuRySGg

這是bioart公眾號上的緬懷文章,也算是寄託了科研工作者和學生們的沉痛之情吧。

雖然說這樣的話比較中二,但是我相信每一個科研工作者的靈魂都會在科學的發展中永存。

鍾揚教授走好!


今天剛看到他的一席演講,幽默風趣務實。一百度就搜到噩耗,很難受。

很贊同,樓上所說「國士無雙」。簡單舉個例子,曾經在入藏火車上碰到過漢族援藏醫生,高原紅的臉蛋里有著藏人的沉默,其中有位醫生聊到女兒填志願如果入藏反不反對,不發言也不反對。在這種新媒體時代無人記得、知曉,或許他們太平凡了,他們所在的地方過於落後,效益轉化低,也沒人關注。不知道怎麼的就是酸,聖母論者勿評述!謝謝


不請自來,當年沒選鍾老師的生物信息學,只是去蹭了課。但是就是這幾節課聽完,讓我在生物學研究方面徹底開了竅,對研究選題等方面搞清了門路,某種層面上也算是我的啟蒙導師。。。

鍾老師對學生也很負責,有些他感興趣但是高風險的課題都是自己在做,怕耽誤學生畢業。。假如有更多時間鍾老師肯定能出很多更好的成果


昨天我們聽到這個消息都驚呆了。我們和鍾老師雖然不在一個課題組裡面,但是由於導師之間的關係,同時鐘老師有藏大的學生在我們課題組交流因此間接對他了解也比較多。鍾老師投身於西藏植物研究的工作有16年了,這些年他帶著學生跑過西藏的很多地方,那個地方真的去過才會發現那個地方很美,很漂亮,也很偏僻,想在那個地方開展研究工作需要付出比常規更大的努力和犧牲,這種犧牲不僅僅是說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和精力,而是很大程度上是要犧牲自己的健康。高原的環境的野外工作,像這種野外種質資源收集的工作很多都是靠路走的,海拔幾千米的地方很多人可能還沒去高原反應就來了,更別提往更高的地方去爬去取樣了。鍾老師親自帶隊在西藏開展了大量的野外工作,珠峰大本營一帶都去了好多回。他也為藏大爭取到很多資源,培養了很多人,在西藏植物種子收集方面的貢獻也為大家熟知。鍾老師一路走好!也希望他的家人早日走出痛苦健康成長,更希望鍾老師藏大的團隊把他還沒有完成的工作做得更好!


鍾老師一席的演講,點燃了我的熱情。我在一個三線城市,沒讀過好的大學,從事著與植物相關的工作。很多時候感覺自己處於一片黑暗,沒有方向。是鍾老師這樣的科學傳播者,把科學的種子傳播到各個角落,讓像我這樣的人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力量,也能去以科學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領域。鍾老師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閉塞的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由衷感謝鍾老師所做的一切。

他播撒的每一粒種子,都會在合適的時候生根發芽,他並沒有離去。


推薦閱讀:

怎麼利用google學術 搜索作者為「A,b」,單位為「c」的作者所發的所有英文論文?
為什麼 Quora 有很多活躍的大學教授而知乎很少?
做學術期刊的審稿人是怎樣的體驗?
《柳如是别传》一书的重要性有哪些?
如何評價中科院院士李小文?

TAG:復旦大學 | 生物學 | 植物學 |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