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烏克蘭,誰對中國軍事上的幫助更大些?


就說一句,中國從烏克蘭接收的,是它從前蘇聯繼承的遺產。

要是知道了烏克蘭在前蘇聯軍工業體系中的地位,這個問題就不會存在了。

以色列有航母?有大型運輸機?就算有,它能提供給我國?

中國現在的軍事工業和軍事科技,有不少得益於烏克蘭的拋售。誰能說說有哪些現在使用的、成為我們自己技術的軍事工業或者科技是來自於以色列?

最後再說一句,以色列在中國輿論戰線的工作,真是做得好!

————————

想起來了補一句

有謠傳我國對烏克蘭撐開核保護傘,其實那只是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放棄核武國家這一舉動的政治回應。中國的聲明是消極保護而不是積極保護。

但是烏克蘭的黑土地糧倉倒是實實在在的是我國一帶一路上的一個重要支點。


我們又不是沒給錢,就正向的軍事援助來說,這兩個國家對中國軍工的貢獻都比不上美帝,展現差距加上有償傳幫帶(通過殲八及一系列子工程認識美軍標,反炮兵雷達和中蘇邊境電子監聽站學習電子技術,炮彈炸藥填充技術,還有焊接鑄造工藝等等),我們在南海還「撈起」過MK46/48魚雷(MK48現在也只出口過澳大利亞)。更不用說美國首肯之後,歐洲軍工界才開始接觸我國。外國對中國軍工貢獻,蘇聯第一(我們也付了款的),美帝第二是跑不了的。要論反面刺激,美帝妥妥的是中國軍工界大恩人啊。


有答主胡說霸道!反坦克導彈那是埃及給的,啥時候是以色列給的?

這些也是以色列給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了軍事封鎖和經濟遏制。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軍隊赴朝參戰。1950年12月,美國商務部宣布中國為「敵對國家」,並按照美國《1949年出口管制法》,將中國列入全面禁運的Z組。

1952年,巴黎統籌委員會(又稱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成立專門的中國委員會,設立「中國禁單」,即對中國貿易的特別禁單。該禁單所包括的項目比對蘇聯和東歐國家所適用的「國際禁單」項目多500餘種。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改善,美國對華技術禁運有所鬆動,但中美軍事關係仍然停滯不前。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確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安全關係不斷擴展深入,軍事技術合作迅速展開。

對與西方國家軍事技術合作的基本政策和態度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央雖然估計到戰爭風險有所減弱,但對軍隊建設仍非常重視。

1977年12月28日,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全體會議上強調:「仗總可能有一天要打起來,我們絕不能浪費時間,要加緊備戰工作。」同時,隨著中外軍事交往的進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清醒地認識到我軍在國防現代化建設方面嚴重落後於時代,與軍事先進國家的差距相當大。

1979年1月2日,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在軍委座談會上說:「國防現代化,一個是人的問題,一個是物的問題……物的問題,武器、裝備,現有的東西很落後,怎麼現代化,著急不著急?」

1982年11月,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楊尚昆在全軍參謀長會議上不無憂慮地說:「(我國武器裝備)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比較落後的,特別是在電子技術方面差距更大。」

1983年10月,楊尚昆強調,要「儘快改變這種狀況……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就是爭取時間,加速發展我軍的現代武器,包括戰略武器、常規武器」。

11月,楊尚昆在全軍教育訓練改革座談會上講:「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有計劃地加強軍隊建設,是一個帶戰略性的問題……我軍的戰備水平,特別是武器、裝備,同一些國家的差距本來就比較大,如果不抓緊,幾年十幾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很可能差距越來越大。我們有些同志的精神狀態同形勢的要求很不適應,說什麼"北邊搞緩和,南邊搞談判,東南邊搞統一",反正打不起來,軍隊建設可以慢慢來。這要引起我們注意……要搶時間,絕不能浪費時間,軍隊就是為打仗而存在的。」

中央軍委領導明確肯定應該以引進外國的先進軍事技術作為起點,加快國防現代化建設。1977年12月,鄧小平連續會見了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五機械工業部、第六機械工業部的負責同志,了解軍工企業的發展現狀和問題。

他強調:「我們要有自知之明,我們技術水平不夠,應當先引進,引進外國的新技術作為起點。」「獨立自主不是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要學習和適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學習先進才能趕超先進。」「楊成武同志去法國看了,與人家現代化指揮系統比,我們要落後得多……要逐步實現指揮系統的現代化,總不能拖得太久吧!自己不行,可以引進外國的新技術。

當然,主要的技術他們不一定會給,但有些東西弄點回來還是可能的。」「國防口也有個引進問題,有沒有條件吸收外國的先進技術?軍事部門也要吸取外國的技術,自己不行嘛。」「本來水平不行,也來不及做,而且質量又不好,引進是重要的手段。」「解決途徑要包括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例如幻影-2000戰鬥機。」

鄧小平多次強調要抓住機遇,加快技術引進。「引進科研手段,不僅航空工業,全國也必須加速引進一大批。」「民用飛機要搞合股經營,軍用飛機能搞合股經營也可以。我們搞出來以後,還可以向第三世界出售嘛!關鍵的問題要搶時間。買產品時要買全,要同技術製造的資料結合起來。」

中國與美國軍事技術合作的展開

尼克松訪華後,中美關係得到改善,美國對華技術禁運有所鬆動。1972年4月,作為改善對華關係的一個信號,尼克松政府結束了對中國的大部分禁運,將中國劃入Y組,允許向中國出口相當於對蘇聯出口商品的70%。

隨後,美國向中國出口了10架波音-707飛機。尼克松因「水門事件」下台後,美國在改善對華關係方面裹足不前,對華技術出口政策也沒有大的進展。直到中美建交,美國一直堅持對中國和蘇聯採取同樣的出口政策。美中軍事技術交流與合作基本停滯不前,美國僅對售華某些特定技術產品進行了可行性評估。

卡特上台後,在美國政府內部,關於中美之間是否應建立安全關係一直存在爭論。國防部長布朗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一直認為需要與中國進行某種防務合作,而國務卿萬斯則怕惹惱蘇聯,堅持反對意見。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月底,鄧小平訪美。鄧小平訪問美國期間,卡特授權布熱津斯基著手與中國進行一些「特殊會談」。年底,雙方達成了一項非正式協議。

1979年12月底,由於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政府內部的爭論解決了,態度有了很大轉變。1980年1月,布朗訪華,稱「我們已在與中國人的戰略關係上採取了一項重大步驟」。

隨後幾周,美國國務院放寬了對30多種軍事支持設備的管制,可以由軍火控制局發放許可證向中國出口。這些裝備包括防空雷達、無線電、對流層通信設備、運輸直升機、載重牽引車和電子干擾裝置等。

1980年4月,美國商務部把中國從華沙條約國家組Y組轉入新的國家組P組,使中國有資格獲得更廣泛的輸出品,尤其是敏感性領域的產品。

5月底,中央軍委秘書長耿飈訪問美國,象徵著兩國間的安全關係正在擴大。7月,美國商務部宣布進一步放寬發放許可證的標準。9月,五角大樓一個高級代表團訪問中國,並批准頒發400多項技術先進的軍事支持設備的出口許可證。

1981年1月,里根上台後,採取雙軌政策,一方面保持同中國的交往,一方面又加強與台灣當局的聯繫,還在一定程度上升級了對台灣的軍售。

6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談話,再次重申中國反對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的立場。他說:「我們已多次聲明,我們寧可不要美國的武器,也絕不同意美繼續干涉我內政,售武器給台灣。」鑒於此,中國政府推遲了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劉華清原定於8月的訪美日程,而此次訪美是以討論向美國購買武器為主要內容的。

1982年,中美簽訂了《八一七公報》,雙方關係有所緩和。

1983年5月21日,里根總統以「雙倍政策」(1981年7月里根提出的新的對華技術出口政策,即允許美國廠商向中國出口的技術和產品在性能和水平上可能是美國向蘇聯出口的兩倍)很難衡量為由,批准將中國由P組改為V組,列入「友好的非盟國」一類。

同月,美國商務部部長鮑德里奇訪問中國。其訪問的結果是,美國同意放寬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尤其是放寬七種具有「雙重用途」項目的出口限制。

1983年夏,中國國防部長張愛萍邀請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訪華。9月25日,溫伯格訪問中國,恢復了中斷三年的中美官方軍事聯繫。訪問期間,溫伯格與張愛萍建立了深厚的個人友誼。

在與張愛萍談到軍事技術轉讓問題時,鑒於中國方面於1981年6月曾向美國提出了一份意向購買清單,溫伯格講了其中多少項可以解決後,又談到美國技術轉讓的基本政策。溫伯格對加強中美軍事關係態度積極。

中美雙方隨後就確定了進行軍事技術合作的原則,成立了參謀級別的中美軍事技術合作工作組,繼續進行討論,並決定中方派出考察組赴美國考察。會後,組成了以張品為組長,賀平、賀鵬飛參加的三人小組,先期赴美考察。

1984年3月下旬,根據中國要求出售火炮、反坦克武器和防空系統的信函,雙方達成協議,美國同意向中國轉讓火炮、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並大致確定向中國出售的武器和轉讓的技術用於四個方面:反坦克、火炮彈藥、防空雷達和導彈、岸艦反潛艇戰。

6月,張愛萍回訪美國。6月12日,里根簽署了同意中國享受「對外軍事銷售」(FMS)待遇的文件,這樣就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中國在美國對外軍事銷售和技術轉讓中的地位。

自此,中國購買有關軍事設備和技術轉讓項目,無須再經過美國國會批准。里根在與張愛萍會面時表示:「我們是把中國作為不結盟的朋友看待的。」訪美期間,張愛萍與溫伯格簽署了軍事技術合作備忘錄,這一備忘錄闡明了兩國未來軍事技術合作的基本原則。在兩國國防部長實現互訪後,兩國軍方的各個方面領導人的互訪更加頻繁。

中美兩國軍事交流與合作以高層領導頻繁互訪為契機,簽訂了大量合作協議,兩軍軍事技術合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中國飛行員試飛幻影2000B

美國對中國與歐洲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採取了默許甚至鼓勵的態度
相對於中美兩國軍事技術合作的坎坷,中國與西歐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則較為順利。主要原因是西歐國家在這個問題上採取了積極合作的態度,政治上的阻力小。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中期,中國與西歐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就已取得一定突破。
美國對中國與歐洲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採取了默許甚至鼓勵的態度。

1979年1月,美國總統卡特同英國、聯邦德國和法國領導人在瓜德羅普島進行過一次非正式討論。卡特表示,在中國購買武器問題上,歐洲採取鬆動態度,我們不會不高興的。4月底,布朗和布熱津斯基說服了萬斯,要他告訴英國人:「我們不反對他們向中國出售武器,希望他們不要把這種買賣提請巴黎統籌委員會批准,在那裡可能會引起爭論。」

1978年6月,鄧小平在聽取第三機械工業部工作彙報時指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按現在這個速度不行,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美國的買不來,就到西歐去買,然後在引進、吃透的基礎上再發展。」
11月,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呂東率副部長段子俊、陳少中、徐昌裕以及國防工辦、空軍、海軍等部門的領導、專家和相關企業負責人到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參觀考察。

他們與有關廠商進行了商談,決定首先從西歐引進電子火控設備,以提高中國航空電子的起點。
11月6日至17日,國防科委副主任劉華清陪同王震副總理出訪英國。此訪的目的在於了解英國工業發展情況,探討引進英國的民用和軍用技術,加強中英兩國、兩軍之間的交流和友誼。讓劉華清同行,主要側重於調研和探討軍用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引進問題。

回國後,劉華清寫了《英國軍工技術和引進其技術的意見》,就引進國外先進軍事裝備技術問題的進一步落實提出七點建議。12月19日,張愛萍同意了劉華清提出的建議。

英國是中國對外軍事技術合作最重要的夥伴

1979年5月30日,第三機械工業部、第四機械工業部聯合向國務院、中央軍委提出報告,從英國引進電子火控系統改裝殲-7、殲-8飛機。6月6日,王震、鄧小平等批示同意。7月4日至8月9日,以陳少中為團長的30人考察團赴英國考察,分別與馬可尼、史密斯、費倫蒂三家公司,就殲-7、殲-8飛機改裝問題進行具體商談。雙方明確了改裝機載電子、火控系統各部件的主要性能和裝機技術要求,初步商定引進馬可尼公司和史密斯公司的七項電子設備改裝殲-7飛機的時間表及費用。

1980年3月27日至4月5日,在上海英國設備展覽會期間,呂東、段子俊、陳少中會見了英國國防大臣皮姆等人,就中國從英國引進先進航空設備等問題進行高一級的會談。
6月30日,由段子俊、國防工辦副主任葉正大帶隊,空軍、總參和第三機械工業部、第四機械工業部人員組成的代表團到英國參加第十輪談判。馬可尼公司和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簡稱中航技公司)簽訂了合作改裝殲-7飛機,並提供平視顯示、靜止變流器、雷達測距器、大氣數據計算機、通信電台、照相槍等六項電子火控設備和支援合同。

中航技公司和史密斯公司簽訂了雷達高度表供貨合同,共購買124套設備用於改裝100架殲-7飛機。7月31日,中國政府批准上述兩項合同。9月1日,付給英方預付款,合同正式開始執行。
中國與英國談判的另外一個重要項目是海軍051S防空型驅逐艦的現代化改裝。

在1978年王震、張愛萍訪問英國、義大利的基礎上,1979年2月和3月,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柴樹藩和海軍副司令員劉道生,分別率中國造船技術考察組和中國海軍技術考察組訪問了英國、法國,並提出從英國引進技術改裝和新建驅逐艦的建議。經總參謀部、國防工辦報請王震同意,並呈請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中英合作改裝051S型驅逐艦工程(簡稱051S工程)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項目。

1980年3月,英國國防大臣皮姆訪華,中英兩國軍隊領導人將中英合作改裝051S工程列為雙方軍事技術合作的重點。1981年6月,中英雙方確定了051S型驅逐艦改進設計方案:採用高幹舷甲板船型,正常排水量達到4000噸,裝備重型「海標槍」區域防空導彈,使051S型驅逐艦具有一定的海上編隊區域防空作戰能力和較強的單艦防空作戰能力。
1982年11月,經過艱苦談判,中英合作改裝051S型驅逐艦工程合同在北京初步草簽。按照這個合同,在英方的協助下,中國海軍將先行改裝兩艘051S型驅逐艦,隨後自行改裝剩下的六艘。

1983年1月,在對引進合同進行最後審查的聯合評審會議上,中國船舶總公司和航天工業部表示可以依靠自己的技術力量,在相同時間完成國內自行研製,達到相當技術指標,而經費只需引進合同的一半。

另外,香港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中方也不想受制於人。經過綜合考慮,2月,中國政府決定將資金用於自行設計新型驅逐艦的發展,051S工程合同最終未獲批准自動撤銷。
在陸軍武器裝備方面,中國也從英國引進了許多技術。1978年3月7日,經鄧小平拍板,中國與英國正式開始了引進L7型105mm線膛坦克炮及彈藥全套生產技術的談判。引進合同在國內被稱為「三七」工程,分兩期進行。

第一期引進項目包括105mm線膛高膛壓坦克炮和全套彈藥(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榴彈、碎甲彈)、戰鬥室滅火抑爆系統、8000型電台和VIC-1車內通話器。第二期引進項目包括擾動式簡易火控系統、身管熱護套、夜視觀瞄設備等。這個項目意義重大,對中國陸軍主戰裝備的發展影響深遠。

中國與法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也進展順利

1978年,法國巴黎航展的舉辦單位邀請中國空軍派代表團赴法國參觀。航展之後,法方又來華積極推薦幻影-2000飛機。

1982年,中國確定組團對幻影-2000飛機進行詳細考察。代表團成員包括領導機關、工業部門、空軍機關、研究所的同志,由空軍副參謀長姚峻任團長。另外,代表團中還有兩名飛行員。
兩名飛行員駕駛幻影-2000B型戰鬥機共試飛了七架次。

這是中國空軍第一次接觸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為中國空軍和航空工業全面了解第三代戰鬥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這次試飛的幻影-2000B型戰鬥機雖然只是幻影-2000系列戰鬥機的初期型號,但對於當時的中國試飛員及相關行業的科研人員而言,可以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儘管法國出售幻影-2000的意願很強,但價格昂貴,而中國當時剛剛實行改革開放,財力有限,所以這樁交易最終未能實現。

法國人還極力向中國推銷米蘭、霍特反坦克導彈和武裝直升機。他們積極邀請中國方面去法國參觀訪問,並且還來華進行實彈射擊表演。
1985年11月,海軍司令員劉華清訪問了法國和美國。其間,他會見了法國國防部武器裝備部、航空總局和湯姆遜、馬特拉、納富科等公司的領導。他們詳細介紹了生產的武器裝備情況,表示願意發展與中國的合作。

不久,中國與法國簽訂了多項海軍裝備方面的引進合同。

這個時期,中國與義大利、聯邦德國、瑞士、以色列等國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軍事技術合作。

參考資料

①] 1984年後,隨著「忍耐十幾年」政策的推行,軍隊現代化建設走向停滯。
[②]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全體會議上的講話》(1977年12月28日)52
[③]楊尚昆:《在全軍參謀長會議上的講話》(1982年11月31日),《新時期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第 88-89頁
[④]楊尚昆:《在國防科工委部署規劃工作和繼續進行體制改革會議上的講話》(1983年3月10日),《新時期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第89-93頁。
[⑤]徐向前:《在軍委座談會上的講話》(1979年1月2日),《新時期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
[⑥]楊尚昆:《在國防科工委部署規劃工作和繼續進行體制改革會議上的講話》(1983年3月10日),《新時期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第89-93頁。
[⑦]楊尚昆:《全軍教育訓練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1983年11月19日),《新時期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第55頁。
[⑧]鄧小平:同三、五、六機部負責同志的談話(1977年12月6日),《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論述選編》 ,八一出版社1993年版,151-152頁。
[⑨]《劉華清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版,第379頁。
[⑩]鄧小平:同總參謀部領導同志的談話(1978年5月13日),《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論述選編》,第88頁。
[11]鄧小平:聽取三機部、空軍關於航空工業情況彙報時的談話(1978年6月26日)《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論述選編》,第147頁、第153頁。
[12]鄧小平:聽取三機部負責同志彙報時的談話(1979年1月18日),《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論述選編》,第156頁。
[13]《美中建交前後---卡特、布熱津斯基和萬斯的回憶》時事出版社1984年版。
[14](美)卡斯珀·溫伯格:《在五角大樓關鍵的七年》,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85頁。
[15]張愛萍談話記錄,1996年9月27日。
[16]東方鶴:《張愛萍傳》,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051-1052頁。
[17]東方鶴:《張愛萍傳》,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053-1053頁。
[18](美)卡斯珀·溫伯格:《在五角大樓關鍵的七年》,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206頁。
[19]東方鶴:《張愛萍傳》,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068頁。
[20]東方鶴:《張愛萍傳》,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063頁。
[21](美)卡斯珀·溫伯格:《在五角大樓關鍵的七年》,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206-207頁。
[22]《美中建交前後---卡特、布熱津斯基和萬斯的回憶》,時事出版社1984年版,第97頁。
[23]《殲-7M研發及出口經驗總結》,航空檔案2007第5期。
[24]屠基達:《中國殲7M戰機研發內幕》,航空檔案2005。
[25]《劉華清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378頁
[26]《殲-7M研發及出口經驗總結》,《航空檔案》2007年第5期。
[27]《回憶中英兩國合作改裝05lS驅逐艦工程》,摘自《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驅逐艦史料集 1950-1989》) 賴堅 余森 夏桐 潘鏡英 朱繼周(執筆)。
[28]《051型導彈驅逐艦的發展歷程》,載於《戰場》2002年第3集(2002年6月出版)。
[29]《莫文驊中將回憶錄》第十六章,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0]葛文墉:《飛行札記》,藍天出版社2004年版,第324頁。
[31]《國產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研製內幕》,《兵工科技》2008年第4期。
[32]《劉華清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版,第518頁。


烏克蘭提供幫助更大

以色列宣傳工作更好


論對中國的幫助,拿以色列和烏克蘭相比,簡直就是侮辱了幫助這個詞,說句難聽的,猶太人和綠綠本質上有區別?一個是暴露在炮火之下,一個溫水煮青蛙,現在全球的反綠思潮,有多少是猶太人搞出來的?多少殺人不見血的事是猶太人搞得,看不見的才最可怕的。


現代戰爭最主要是什麼?

制空權!

制空權最主要靠什麼?

數據鏈!

數據鏈靠什麼支撐?

預警機!

綜上所述,當然是以色列重要!

沒他毀約費爾康,哪來知恥後勇的空警!

-------------------

以色列對中國國防貢獻,和烏克蘭比起來算什麼?

遼寧艦意義不用多說吧

野牛登陸艦

神盾艦的心臟燃氣輪機

其他的一些非標誌性但意義十分重要的合作,如安東諾夫對大飛機的幫助,對空空導彈的幫助,材料工程學等方面的提升。

以色列吹個毛啊,是不是又給唐山捐了一個億?


現在軍迷圈中開始出現一種以色列神教,似乎在他們眼裡以色列是堪比美國的軍事豪強,,某些領域強不能補上短板,論整體看,說句氣炸人的話,以色列沒比韓國高出多少

再加一句,很期待以色列原教旨主義的發展,來場自爆美滋滋


材料收集整理於互聯網,長文預警!並添加了其他國家。

以色列

據俄媒報道,雖然美國和西歐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對中國實施武器禁售,卻未能阻止中國成功得到西方軍事技術。西方軍用和軍民兩用產品技術繼續為解放軍服務,不僅廣泛融入已有武器裝備成品,而且還在新產品生產時得以應用。據悉,在中國獲取西方先進技術的過程中,以色列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據外國媒體稱,以色列可以說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對中國重新進行武器和高技術封鎖後,中國獲取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和方式方法的一扇「後門」,也許是因為感恩中國曾在二戰時代拯救過很多猶太人的生命,以色列在對華武器出口和交易方面一直非常慷慨。

據悉,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的一系列武器工程背後都有以色列的身影,然而,以色列的種種惠華舉動都讓美國如鯁在喉,美國在90年代中期開始對以色列施加了重重壓力,以色列只能硬著頭皮給中國相關技術。今天我們要說說以色列怎麼頂著美國壓力輸華武器技術的。

2014年,美國發現以色列防務出口管制局批准向法國出售一款以色列防務產品,卻沒有限制其轉售。該產品是用於光電系統(其中最重要的是紅外製導導彈)的Ricor低溫微型冷卻器,結果最終被轉賣到中國。最後,以色列防務出口管制局局長梅厄·沙利特被迫辭職。

然而,這件事件卻讓美國國內群情激奮,美國學者彼得?包夫(Peter Baofu)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上撰文指責以色列背叛美國,並列舉了對美國開展間諜活動,轉向中國這個美國主導世界的主要競爭對手等四個證據。

這位專家稱,「幾十年來,以色列一直享有無限制地獲取美國最先進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權利(以色列不用為這些技術和武器付費),但以色列又將美國的軍事技術轉移給中國,這簡直就是對美國的犯罪,就在禁止其出口武器給中國的同時,以色列化整為零,將重要的元器件和零部件通過第三國賣給中國」。

1996年6月,中以達成由以色列幫助中國建造「費爾康」預警系統的協議。該預警系統的飛行平台選用俄羅斯生產的伊爾-76運輸機。根據協議,每套「費爾康」系統的售價為2.5億美元。中方預先支付一套系統的款項,以方將在4年內交付第一架預警機。

協議達成後不久,有關內容即被披露,但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大的注意,期初,美國官方的反應也很平靜,然而看似一切順利的背後卻是美國人布局搗鬼的開始。1999年,距以色列交貨的日期只剩下不到8個月時間,中以預警機交易越來越受到美國國會的重視,美利用各種手段開始向以色列施壓。協議達成後不久,有關內容即被披露,但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大的注意,期初,美國官方的反應也很平靜,然而看似一切順利的背後卻是美國人布局搗鬼的開始。1999年,距以色列交貨的日期只剩下不到8個月時間,中以預警機交易越來越受到美國國會的重視,美利用各種手段開始向以色列施壓。

王小謨院士回憶到:「當時,我們的各項工作已經展開,到了1999年,飛機改裝已經由俄羅斯完成,上面帶了一個大圓盤(雷達天線),從俄羅斯飛到以色列準備開始加裝電子設備,這時候被美國的衛星偵測到了。柯林頓總統馬上找到以色列,要求以色列中止跟我們的合作。

以色列畢竟是美國的盟友,怎能「胳膊肘往外拐」?美國最後施壓,說如果以色列繼續與中國合作,將停止每年對以的軍援。美國威脅稱:「如果以色列執意要賣給中國預警機,美國就減少甚至取消對以的軍事援助,以向中出售幾架預警機,就從軍援中扣除幾個2.5億美元,直至扣完為止」。

「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提出要求中止合同。我們的態度很堅決,指責以色列單方撕毀合約。以色列又跟我們高層人士多方接觸,總算達成協議,在賠償經濟損失後解除合同。跟以色列合作的中止,推遲了我們國內裝備預警機的時間,但是加快了國內自主研製的步伐」。

怎麼辦?合同終止,技術來源被切斷,中國的預警機項目眼看就要停止。2000年,以色列區域合作部長訪問北京時,代表以政府就「違約」一事向中國政府正式道歉,再三強調,他們這樣做「完全是被迫的」,並表示「將竭盡所能糾正這次不愉快的經歷」,希望繼續同中國合作。

以色列還主動送給中國一套用於乾旱地區的農場設備,以部分彌補「違約」事件給中方造成的損失。雖然表面上,中以已經終止了預警機合同,但在和以色列的合作中,我們還是學習到了很多有益的經驗,比如對規範的尊重、加工工藝和生產方法。

預警機的雷達上有上千個TR組件,這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核心組件,我們在同以色列合作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在現代化工廠內控制質量,同時,作為補償,以色列還秘密提供了雷達組件的樣品和生產工藝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實際上已經知道預警機怎麼做了。

————————————————————

烏克蘭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航空母艦遼寧號的艦體是花了2000萬美元購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殲15的研製與烏克蘭提供的蘇33原型機有關;目前大量生產的052C/D驅逐艦所使用的燃氣輪機是國產化的烏克蘭UGT-25000燃氣輪機;野牛氣墊登陸艇也是烏克蘭建造和技術轉讓的。

9.9購酒節,0元購酒

廣告

而除了上述這些屬於海軍範圍內的重大核心裝備之外,烏克蘭還為我國提供了KH55巡航導彈技術、空空導彈技術、坦克及航空發動機技術,在大中型運輸機以及相控陣雷達的研製上也為我國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可以說,沒有烏克蘭的大力幫助,中國一些核心現代化裝備的發展不知道要推遲多少年

上述這些能看得見的武器上雖然明確鐫刻著烏克蘭的印跡,但實際上烏克蘭對中國幫助更大的卻是平時不怎麼為人注意的一群人——烏克蘭專家和技術人才。

原來烏克蘭在原蘇聯時期是其重要的軍工生產地,其境內有2座大型洲際導彈生產廠、包括安124和安225在內的大型飛機與發動機的設計和製造廠、3個大型水面艦艇製造廠、產能佔蘇聯30%的裝甲車輛生產基地等等,保守估計烏克蘭當時的軍工潛力佔到了原蘇聯的30%!

然而蘇聯解體之後,獨立出來的烏克蘭只是一個地區性國家,其既沒有使用戰略導彈的需求,也沒有保持上萬輛坦克的必要,因此大量的軍工企業紛紛倒閉,上百萬的軍工人員失業,其中一些頂尖的技術專家也出於英雄無用武之地和陷入無米之炊的雙重窘迫境地。

於是,我國開始重視烏克蘭專家的引進,啟動了「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的雙引工程。當時有領導有言:這是一批窮十年之力都無法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對我國而言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定不能錯過。

由於歷史上中蘇曾經進行過技術合作,不少烏克蘭老專家就曾在中國生活和工作過,因此當中國啟動了雙引工程之後,烏克蘭專家拋棄了發達國家開出的更高價碼,專程來到了中國,這既是對中國的信任也是老一輩革命者共同情感的見證。

烏克蘭專家來華後迅速參與到了我國多項核心軍工領域,比如艦艇、坦克發動機領域;大型飛機的設計建造;巡航導彈以及空空導彈的研製等。有了烏克蘭專家毫無保留的幫助,我國很多項目得到了突飛猛進般的進步。

為了感謝這些來華專家的貢獻,我國還專門設立了友誼獎,其中烏克蘭籍專家奧堅科·沃洛德梅爾、科瓦連柯、阿諾·阿夫恰茹克相繼獲得國家級友誼獎,可以說中國軍工如今的發展,有著這些老專家的巨大功勞。

中國和烏克蘭的軍事技術合作達到巔峰。

一、航空航天技術

烏克蘭的航空航天科技處於世界先進行列

1、衛星製造技術、宇宙飛船製造技術、大型多級火箭製造技術、導彈發射車製造技術等;

2、地面發射和太空飛行觀測控制技術;

3、烏克蘭在火箭和航空器的機動性、小型化、信息化、常態化方面處於世界先進行列。

4、烏克蘭在大型軍用運輸機製造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頂尖行列。

二、反隱身雷達製造技術

烏克蘭在反隱身雷達製造方面處於世界頂尖行列

烏克蘭的某型反隱身雷達處於世界最頂尖行列。可以探測縱深600公里,正面150公里,能夠發現800公里遠的空中隱身目標。

三、火箭控制和偵察技術

1、火箭彈道雷達跟蹤技術(此技術處於世界頂級行列);

2、導彈的導引頭製造技術;(可以為中國的導彈包括引進的系列導彈進行升級換代);

中國的軍工技術有上個世紀的落後美國三四十年甚至五十年的窘迫的境地到一步跨進世界先進行列,

這些都與烏克蘭無私的大力的支援分不開的。

四、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

烏克蘭的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其先進行和優越性,是世界上許多軍事強國望塵莫及的!

————————————————————

法國

中國的軍工技術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歐洲的法國。比如民用的核能問題,我國幾乎所有的民用核電站技術都來源於法國的技術援助,比如廣東的大亞灣核電站就是中法合作的典範,技術消化以後我國的國產核電站就是旁邊的「泰山」核電站,技術也是一流的可見學費沒有白交。

此外我國洲際導彈的研發中回收核彈頭問題也是在法國技術輸出下解決的,由於我國不具備蘇聯那樣幅員遼闊且東西跨度非常大領土,我們的實驗導彈落地點都在南太平洋海域,為此打撈作業需要用到重型運載直升機,由於我國自主研製的直7項目進展不利只能採購法國的超黃蜂直升機。這種大型多用途直升機經過我國長期的使用和改裝之後技術被我國吸收,就產生了我國直升機工業主打產品直8,雖然它的性能不及黑鷹,但它仍是我國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主力直升機,即使是直20的出現也不會動搖它的地位。

此外還有法國的「海豚」直升機也被我國引進,吃透技術後研製出國產的直9這款鼎鼎大名的軍民兩用直升機。我國的反坦克直升機技術也是法國產品,迫於防禦蘇聯的壓力我國引進了法國「小羚羊」武裝直升機,還包括配套的霍克反坦克導彈。以此技術經驗為基礎中國自主研發了武直10。

除了直升機海軍艦艇也受到法國的直接影響。我國在引進英國45型直驅逐艦失敗之後不得不轉而引進蘇聯的「里加」級,仿製出51型驅逐艦。但是蘇聯技術有限尤其是細節部分比我們好不了多少,在火控、自動化、反艦導彈、防空炮、中央計算機等技術上都得到了法國的支持改進。051還是我國最早裝備直升機的驅逐艦,而直升機助降裝置也是來自法國的產品。在此之後,中國的054和053護衛艦以及052驅逐艦等現代化水面艦艇才開始裝備艦載直升機。
因此可以說法國就像當我們的導師帶領我們走向軍事現代化,當然法國也並非全都好心。就像俄羅斯引誘印度購買「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在改裝中賺錢的方式一樣,法國也試圖用類似的套路免費贈送法國退役的航母給中國,只是中國看穿了這種伎倆沒有上當罷了。

————————————————————

如果提及中國與歐洲的軍工合作,幾乎所有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國、英國、德國或者義大利這些所謂的歐洲軍事大國或者軍工技術強國。

圖示:奧地利陸軍的裝備
9.9購酒節,0元購酒
廣告

不否認,這些國家都曾經或者現今還在與中國展開各種各樣的軍事合作,並提供著多種軍工技術。比如,源自英國的「秦嶺」發動機,源自法國的「直-9」直升機,源自德國的艦用柴油機,源自義大利的拖曳聲吶。所以,我們必須承認,因為與歐洲的軍事合作,加快和加速了中國軍事的現代化進程。但是,這些國家或受制於歐盟的各種政策限制,或忌憚來自美國的各種打壓。在與中國展開軍事合作時,往往都是半遮半掩,欲拒還迎。經常出現因政策偏差,迫使合作項目下馬或終止的情況。與這些歐洲國家的瞻前顧後相比,有一個歐洲「小國」,在與中國進行軍事合作時,顯得非常大方。這個所謂的「小國」,就是地處歐洲中部,人口以日耳曼人為主的奧地利。
作為曾經的歐洲大陸最強大國家之一的奧地利,隨著一戰結束與哈布斯堡王朝的坍塌,早已沒有了往日輝煌的國際地位。但是,這個以日耳曼人為主的國家,軍隊規模雖然早已今不如昔,但是軍事工業的發展卻從沒有停滯不前。時至今日,奧地利已經構成了一個門類較全、配套較完整的軍工體系。全國參與軍工生產的企業約250家,從業人員達4萬人。其優勢軍工產品,包括大口徑火炮、裝甲車輛、輕武器和工程後勤裝備等。由於,奧地利軍工企業,不僅在製作時保持著日耳曼人的嚴謹,同時在進行研發能緊跟國際軍備技術發展的趨勢,所以奧地利研製的武器除少部分裝備本國軍隊之外,其他大部分是用於出口的,據統計用於出口的軍工產品約佔其軍工生產總值的90%左右。雖然,奧地利與歐盟關係極為密切,但是作為永久中立國的奧地利,在與中國進行軍事合作時,受到的干擾就會小很多,更多的會從本國經濟利益考慮。所以,中國與奧地利在多個方面展開了軍事合作。
圖示:南京汽車製造廠生產的4*4輕型軍用越野車,到底是源於奧利地還是蘇聯呢?
雙方的合作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正值「中西方蜜月」時期,西方各國攜帶著各種先進裝備與中國「眉目傳情」,英國人的「海標槍」導彈、美國人的先進戰機系統等等。這些裝備對於中國而言不僅先進,而且是急需的用於抗衡蘇聯的裝備。所以,奧地利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反而顯得很不起眼。比如,雙方曾經淺嘗即止的「平茨高爾」軍用越野車項目,幾乎就少人知曉。1970年代,南京汽車製造廠,曾經生產過一款4*4輕型軍用越野車,當時命名為230中型吉普,工廠內部成為221。這款越野車在生產出來不久,就作為軍用救護車參加了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只不過這款乘坐非常舒適,外形類似奧地利「平茨高爾」的軍用越野車,因為生產工藝水平的落後,導致齒輪箱(分動器)經常卡死,造成了很高的事故率極高,所以很快就被從義大利菲亞特引進的依維柯所取代。其實,「平茨高爾」軍用越野車在性能非常出色,與很多日本越野車相比毫不遜色,與美國「悍馬」車相比,也有尺寸更小,載荷能力更強,靈活性更高,極為適應中國幅員遼闊,地形結構複雜,氣候環境多變的環境。如果,加強和奧地利的合作,改進工藝,或許中國的軍用越野車早已居於世界前列。(注釋:也有說法是,221車其實借鑒的是蘇聯烏里揚諾夫斯克汽車製造廠,在1966年所生產的一款四輪驅動廂貨車)

圖示:如今中國國產化的斯太爾軍車已經成為一個系列,不但是運輸和牽引車,還發展出來很多武器載車和工程車
雖然在軍用越野車的項目上,中國與奧地利擦肩而過。但是,兩國很快就在另一個軍用汽車項目上展開了深入合作,這就是中國的重型軍用越野車項目。1978年,中國準備從國外引進重型汽車技術改造中國汽車工業。當時,中國首先考察的是德國賓士公司的NG一80系列,共5個級別的17個基本車型。但是,由於賓士公司對技術轉讓提出了苛刻的條件,當時的中國又處在「囊中羞澀」的困難時期,所以與賓士公司的談判陷入了僵局。到了1979年7月,得知中國正在引進重型汽車技術的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卡車分公司,在中國進行了一場車輛性能演示和技術交流會。之後,斯太爾公司向中國有關部門遞交了關於兩國在重型汽車技術上進行合作的建議書。到了9月,中國有關部門作出批示,歡迎斯太爾公司的91系列重型卡車項目,參加中方的引進選型競爭。同年12月斯太爾公司和中國第一機械上業部在經過詳細務實的交流之後簽署了聯合備忘錄,雙方確定了引進和購買方案。到了1980年斯太爾公司把半年前約定的實驗樣車和發動機運抵中國,1983年12月17日中奧雙方簽訂了《重型汽車製造技術轉讓合同》,此合同經雙方政府批准後正式生效。通過引進斯太爾的技術,中國對第一代軍用重型汽車中的SX一250、JN一252等車型進行了改造。並在1990年代後期以斯太爾技術為基礎的新一代軍用重型汽車也走下了生產線。

圖示:1988年11月國產化的GC45型155毫米榴彈炮以W1988編號參加了第二屆北京國際防務博覽
當然,中國與奧地利的軍事合作並局限於這些軍車,也有「殺傷性」武器。比如在火炮方面,有種說法是中國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技術,就是1979年中國通過奧地利引進的。當然,在火炮方面奧利地給予中國幫助最大的是155毫米大口徑火炮項目的合作。1970年代末,加拿大的布爾博士45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GC45,並將該型火炮的技術、生產和銷售許可轉讓給奧地利聯合鋼鐵公司。由於GC45結構複雜,奧地利鋼鐵公司開始了對該炮進行改進,其實就將其進行簡化。正在進行第三代大口徑火炮研製的中國,正好有意將原有的152毫米口徑改155毫米口徑。只是中國152毫米加榴炮源自於蘇聯體系,與西方的155毫米加榴炮很難協調,所以改進工作進行的極為緩慢。在得知奧地利要對GC45進行改進的消息後,早已對該炮產生興趣的中國,立即聯繫奧地利方面希望能夠參與此項工作。在得到奧地利的允許後,中國派出設計人員以學習和交流的名義參與到奧聯鋼公司對GC45型155毫米加榴炮簡化設計工作中去。1982年簡化設計工作完成,新的加榴炮命名為GHN45型,同年中國引進全套GC45型45倍155毫米加榴炮技術資料;1983年初,中國決定在GC45型的基礎上開展新型155毫米加榴炮的研製,並決定以新155毫米加榴炮作為我國未來軍師兩級壓制火炮。之後的故事,就是在得到了奧地利方面提供的技術之後,再加上中國軍工科研人員的努力,1987年中國就仿出樣炮,並進入國家靶場進行火炮全系統鑒定試驗,命名為W1988加榴炮。之後,中國成功發展了牽引式的PLL01型、「自走型」式的WA021型、多款155毫米卡車炮、多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等多款先進火炮系統,一躍成為世界火炮研製和生產大國。不過,當年奧地利在155毫米加榴炮技術方面的支持,絕對不能忘記。

圖示:奧地利Rotax914發動機
這些項目,大多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的,屬於中西方蜜月時期。所以,這個時候還看不出奧利地對於中國軍工幫助的重要性。到了上世界九十年代之後,冷戰的結束,國際局勢的轉變,西方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尤其是在軍工領域的合作方面急轉之下,進入里的「冬季」。雖然,以法國為首的多個歐盟國家屢次要求歐盟解除對華的武器禁運,但是每每都是難以成功。雙方的多項合作,只能打著「民用」技術的幌子,偷偷摸摸的嘗試合作。此時,奧利地作為永久中立國的優勢開始顯現,依舊與中國在軍工領域保持著合作。而且,很多合作都是中國急缺的軍事技術。比如,在無人機項目上,奧利地對中國的支持就顯得至關重要。近些年,中國在查打一體無人機方面的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無論是「翼龍」系列,還是「彩虹」系列,不僅成為中國軍隊的制式裝備,更是遠銷國外在反恐戰場上屢創佳績。這其中,來自奧地利的ROTAX914活塞發動機絕對功不可沒。雖然,中國某些先進的查打一體無人機,嘗試採用國產的渦槳-9型發動機,但是真正大面積使用的還是活塞發動機。而中國2006年立項,2012年11月28日完成300小時耐久試驗考核的活塞-9型發動機,功率只有82馬力,無法適應現代查打一體無人機需求。於是,中國從奧地利引進了ROTAX914活塞發動。這款與美國「捕食者A」無人機同型的四衝程渦輪增壓活塞發動機,1.2L排量,110馬力輸出,重量64公斤,燃料為航空汽油。這款活塞發動機引進之後,中國的查打一體無人機在巡航速度、巡航時間、最大起飛重量和掛載方面都有了巨大突破,成為了世界查打一體無人機研發和生產的大國。

圖示:2012年5月,日本海上自衛隊拍攝到的中國529號護衛艦釋放疑似S-100的無人機
除了引進無人機的相關部件,中國還從奧利地引進了「坎姆考普特」S-100旋翼無人機。這款長3.1米,高1.04米,寬1.25米的無人機,巡航速度為102公里/小時,最大速度為222公里/小時,使用升限達到5486米,有效載荷25公斤,最大載荷55公斤。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報道,中國購買了18架該型無人機。在2012年5月時,被拍攝到其中3架正停在054A型導彈護衛艦「舟山」號上,其中一架還進行了飛行。研製這款無人機的奧地利的西貝爾公司的發言人,並沒有否認出售的情況,只是表示「,「沒有向中國出售生產許可」。不過,在其否認出售許可權之後,又加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但這並不能完全防止複製或仿造」。
這句話,到底該如何解讀,或許只有當事人才能明了其中的意思。但是,不論如何,中國與奧地利在軍工方面的合作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直到持續到現在,我們確實得承認奧地利對於中國的幫助,尤其是中國軍工科技方面的幫助值得我們感謝!

我懶,不上圖


以色列么,我覺得也就那樣了,就是談生意,而談生意猶太人會吃虧?

不過二毛......

這個是今天看到的

然後我突然覺得大毛的內心活動一定是......


你們應該記得這句話: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這兩個國家,無論哪個跟我們都只是生意往來,我們捨得掏錢,他們願意賣。交易談的是錢,幫助談的是感情,就像你去超市買完東西,不需要鞠躬說謝謝你賣我東西!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網上出現了很多讚美以色列的文章,對我們多麼多友好,多麼知道感恩,但是這些年他們給我們帶來過什麼?首先,中國開放以來猶太人對中國投資反哺的不多,其次,軍事方面有據可查的我只知道哈比無人機,江湖傳言曾經幫助過我們幾項技術,可是我也看到過很多文章說到的時候根本不這麼講,反而美國不讓賣的它就老老實實不賣這事是真的,對不?還有,越南很多武器也是在以色列買的,比如防空導彈、南沙上的火箭炮,印度同樣買了很多,比如預警機、反坦克導彈。尤其是這反坦克導彈,前段時間中印對峙的時候竟然又簽訂了新供貨合同,假設中印真打起來,那我們可能只能依靠步兵突擊了,對你友好能這麼幹嗎,現在你明白了吧?以色列只是生意人,而且是悶聲發大財的生意人!

至於烏克蘭,西方軍事技術跟它比只好不差吧,而且蘇聯遺留下來的家底跟北約不配套啊,既缺錢又捨得賣,那賣給誰呢?當然是我們了

所以,別輕易對人動感情


如果稍微仔細想想,以色列提供給中國什麼比較有用的技術嗎?別他媽提幼師戰鬥機還有費爾康預警機!除了這兩種還有什麼?哈比無人機嗎?


以色列剛賣印度長釘反坦克導彈就已經有人忘記了,還有人洗???


外部國家對我國軍工的幫助排名:

1,前蘇聯;

2,俄羅斯;

3,美國;

4,烏克蘭;

5,法國;

上述排名正面反面推動一起計算,只要是推動………

以色列可能主要是宣傳戰線學習的目標,實際作用都不如巴鐵。


講真,我更喜歡烏克蘭,要兩國能棉簽就好了 !別問我為什麼。。。


來看一條去年的舊聞就懂了:

烏克蘭馬達西奇在重慶設廠生產航空發動機

觀察者網2016-11-12 08:36

據大公網11月11日報道,投資達200億元人民幣(約228億港元)的烏克蘭馬達西奇航空發動機項目,已落戶重慶兩江航空產業園。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報道稱,烏克蘭聯合中國企業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在重慶設工廠製造一系列航空發動機,當中包括早前傳出將在中國生產的世界最大運輸機安-225所搭載的D-18T高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7日報道稱,2016年中國航展上傳來消息,馬達西奇公司根據本年與中國企業簽訂一項成立合資公司的協議,授權在中國生產公司旗下多款航空發動機,這一系列發動機將在重慶市新建廠房內進行組裝,其中包括D-136、MS-500V和TV3-117VMA-SBM1V直升機用渦軸發動機,AI-450S通用航空飛機發動機,D436-148FM和D-18T高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D-27對轉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以及AI-222系列軍用噴氣發動機。環球網報道指,就連巡航導彈搭載的MS-400渦扇引擎也在「國產」發動機之列。

包括巡航導彈發動機

AI-222發動機是目前唯一可配置中航工業洪都航空工業集團公司L-15「獵鷹」教練機之動力裝置。消息指,洪都公司正生產名為L-15B的攻擊型號,該機款可攜帶新型空對地武器。資料顯示,白俄羅斯軍方現役AIST亞音速高精度短程巡航導彈,搭載MS-400渦扇引擎,射程可達900公里,據悉中烏兩國專家有份參與AIST研發。

至於D-18T高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公開資料顯示,它是兩個型號運輸機的「動力心臟」,即安-225及安-124運輸機。安-225運輸機是全世界承載重量最大運輸機,僅有一架完成生產,目前由烏克蘭貨運航空公司安托諾夫航空擁有。在蘇聯時代,安東諾夫設計局開發安-225,供蘇聯太空計劃設備運輸之用。安-225運輸機可運送超大型貨物,設計最大載重量可達逾250噸,帶200噸內部商載航程達4500公里,它曾空運重近190噸的單一貨件,創下世界紀錄。

或成大型飛機製造中心

據悉,2015年9月,北京天驕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馬達西奇公司表示將在中國合作建設航空動力產業基地。2015年10月,重慶天驕航空動力有限公司成立,其註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重慶天驕航空動力公司旗下有一家名叫「重慶天驕西奇航空動力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15年12月,其註冊資本為40億元人民幣。有媒體指,天驕航空動力產業基地極或成為中國未來大型飛機心臟製造中心。

素有「動力沙皇」之稱的馬達西奇股份公司,是具有近百年歷史的航空發動機生產製造商,亦是目前烏克蘭唯一一間具備固定翼飛機發動機、直升機和工業渦輪機製造能力的大型公司。有消息稱,天驕航空動力產業基地位於重慶兩江新區龍興工業園,規劃佔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以航空發動機研發生產為主線,產品規劃涵蓋渦軸發動機、渦槳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槳扇發動機和民用燃氣輪機等多型號產品,此消息一直未獲官方證實。

不知道諸位看了這新聞後是什麼反應,我看後

就突然想起知乎上關於房價分析回答里的「一個城市只有靠新的發展起來的產業才能行成人口的虹吸效應,有了人口房價才會漲」,於是去年年底之前去重慶買了房,一個月後,就漲到現在了,感謝逼乎大神。


我覺得沙特的美金的作用都比以色列大


烏克蘭啊,他啥都敢賣!


烏克蘭幫我們補了機械化的課。

以色列幫我們補了信息化的課。

錢都花的值。

如果要論證以色列和烏克蘭的功勞高低,先要論證是,加速機械化和加速信息化,誰更提高了解放軍的戰鬥力?

這是論證不出來的。

所以烏克蘭和以色列的幫助也無法用排名來分個高下。


歪個樓

說到以色列,我覺得扎哈維比較重要


只要願意,就有很大的幫助,畢竟人家也要生存,不必強求,不反就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經常聽到有人買越南媳婦,卻很少聽到有人買寮國,柬埔寨,緬甸,印度媳婦?
如何評價日本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
世界上有哪些迷你小國?
與日本相比,為什麼德國能徹底反省二戰罪行?
跨國婚姻的弊端有什麼?

TAG:政治 | 軍事 | 國際 |